憨豆特工2国语配音:变“阅读”为“讲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58:31

变“阅读”为“讲授”

 

[作者(作者单位:农垦师专附属中学)

 

[内容]

 

 

 

    ——语文自读课文学习方法新探

 

    语文教学中,历来是以教师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尽管采用了启发式和直观形象化的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那么能否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吸取知识的主体呢?笔者以为,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学生来讲授一部分课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途径。

 

            一、适当地安排学生授课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首先,能在不改变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于讲的课题、内容、教学目的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未削弱。由于学生都有讲成功的愿望,故能充分准备,认真讲课;听课同学的参与意识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形成比较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其次,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深入探讨的精神。学生要讲好课,必须经过认真的准备,既要自己先学会有关的知识,还要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学习知识的钥匙,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其探索精神。

 

    第三,有利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不仅是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更是在培养未来型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讲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才能。讲课要组织教学,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注意信息反馈,这些对于学生来说无疑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这种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中央提出的“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教改根本目的,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

 

    第四,有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信精神。在备课阶段,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增进了解,有利于建立更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一名同学在讲完课后深有感触地说:“当老师真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我们今后一定要尊重教师的辛勤劳动。”

 

            二、适当安排学生讲课的心理依据

 

    其一,从讲课学生的角度看。青少年普遍有着强烈的展示自我的愿望,他们非常希望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能力,并愿意赢得别人的注意和赞许,所以,他们会非常珍惜自己当“老师”的机会,认真备课,上课。而他们讲授的内容,也常常更能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

 

    其二,从听课学生的角度看,他们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很容易集中精力。一堂课我常常安排几名同学共同完成,这里面孔、声音及讲课方法的一些变化,都会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不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倦怠的情绪。很多听课的同学内心深处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存在一种与讲课同学比一比的心理,更促使他们认真地听课。

 

    其三,学生给学生上课,往往能形成一种比较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由于同学之间朝夕相处,讲课的同学一般不会太紧张。听课的同学也都愿意配合,课堂气氛相对轻松,民主气氛更浓。

 

            三、指导学生授课的具体做法

 

    首先,要有计划地进行。讲什么课,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是什么,怎样讲效果会比较好,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交待给学生。每册书可让学生讲五到六篇,也可根据学生实际适当增减。篇目上,可以自读文章为主。尝试阶段,应让学生讲文言文,因为这种文体知识比较有规律,教学环节相对容易把握。学生适应后再讲其它内容。

 

    第二,教师要认真指导,决不能图省事。对讲课学生不管不问。实际上,老师有许多工作要做:给学生分配任务,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向学生提出教法上的建议和要求,检查学生的教案和准备情况;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样做,必然很辛苦,但很有价值。而且,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提高,老师可以相应地减少辅助的环节。

 

    第三,不仅可以选学习好,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讲课,还应该有意识地让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讲课。有一次,我让班里一名学习较差的同学讲课。由于该同学准备非常认真,我又特意加强辅导,这名同学讲得很成功,增强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好语文的信心。

 

    第四,讲课中出现了失误怎么办?学生在讲课中出现少量的失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遇到这种情况,有两种办法可供参考:如果学生讲错的地方是非重点的,又不存在上下衔接的问题,可暂不订正,在下课前再由老师给同学们指出来(也可以先给讲课的同学指出,让他亲自向全体同学说明),这样不打断讲课同学的思路,有利于减轻他们的思想包袱,增强信心。如果讲错的知识比较重要,或是存在上下衔接的问题,或者听课的同学提出异议,就要把问题提交给全体同学讨论,让同学们互相研究,平等地磋商,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老师不必轻易下结论,只要能帮助组织好课堂即可。

 

    曾有老师问过我:“让学生讲课,讲错了怎么办?讲得不深不透怎么办?笔者以为,这种问法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部分教师头脑中的一种错误观念,那就是什么都想求深求透,什么都想包办代替。其实,中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只要老师认真地加以引导和指导,学生讲课不成问题。大胆地让学生走上讲台,使学生更为积极主动地学习,自觉地挖掘学习规律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定会比学生被动接受的所谓“深”和“透”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