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铁芯:谈谈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看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08:15

谈谈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看法?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摘录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片段,并写出教学反思。
请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
选择恰当内容,设计一个体现数学思想渗透的教学片段,并对教学片段的设计进行说明。

请结合您的教学实际,写一个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片断。


在教学“分数的分数的加法时”的设计。
师:出示苹果的教具问学生你们都有吃过苹果吗?

生:吃过。

师:如果你妈妈买回的苹果只有一个,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你的妈妈,你会怎样分呢?

生:思考后汇报,有的平均分三等份,有的分成四等份。

师: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你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四分之一),如果你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

师:出示条件:有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4,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4,

师: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小明比爸爸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爸爸比小明少吃了几分之几?

生:小明与爸爸一共吃了几分之几?

生:剩下几分之几还没有吃?

……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

然后按照学生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反思: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帖网易“难民的博客”)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思维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内容比较抽象等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方面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其学习受情绪影响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另一方面,因为年龄尚小,注意力不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会全神贯注,不感兴趣的则心不在焉。正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极为重要。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正如《学记》里所说的“君子之教,喻也”。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中单调、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会造成学生心理上厌倦,教学质量难以提高,想要扭转这种局面,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是一个好方法。小学生是以好动,爱玩为天性,在学习上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并且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容易被新奇的刺激吸引。因此,我们在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时,要掌握这些特点,只有明确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需求,才能使教学设计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激发使学生体验求知的乐趣。从而使数学教学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减轻负担,提高效率。情景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教学内容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数学教学中的情景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

学生爱听故事,将数学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采用这种方式,学生的情感最投入,积极性也容易被调动起来。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地进入数学王国,享受数学知识的乐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于充满乐趣的情境中,又不超脱和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①1块,猴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

生:“同样多”

师:“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块,猴⑤要5块,那么猴王又该怎么分?”

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百思不得其要领时,师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能打开思维的闸门,能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创设生动有趣的意境,启发学生参与,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极高的热情投入新课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对数学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思维的方向,也是思维的动因。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上课开始,用用掌声来表示分苹果的个数,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该怎么写?借助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两个苹果,一个苹果,到两人分吃一个苹果怎么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励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利用课前的问题,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精心设计,紧紧把握学生感受到的生活现实创设了问题情境,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不紧张的气氛中学习。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心存疑问,给他们一些数学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3.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兴趣。

《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先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会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行的体积有关?当学生说出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关时,再让学生猜想它们的体积间会有怎样关系?猜想后分组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关系,老师提供各组圆柱圆锥A: 等底不等高;B: 等高不等到底;C: 不等底不等高;D: 等底等高;让学生用圆锥装满沙土倒入圆柱中,几次可以装满,各组做实验,把每次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参与与其中一组。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及结果。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同时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

4.创设竞争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等方法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加、减、乘、除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它必须反复练,而反复练又显得单调枯燥,于是可在练习中采用“夺红旗”“摘苹果”“找家”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学生最乐于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知识,而且更使学生产生竞争感,培养学生力争上游的精神。

二、优化练习设计激发兴趣

要使课堂练习达到优化,必须正确处理课本、例题、习题、补充题之间的关系。做到铺垫练习引人入胜,尝试练习激发求知欲,巩固练习步步深入,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发展思维能力。

1.优化复习铺垫练习。

把要学习的新知识转化为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分层出现 ,要求学生逐步分析解答,有意识地分散教学难点,从而为学生顺利地学习新知识做好思维上的准备。新授前的铺垫练习是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以顺利地实现正迁移的练习。通过有目的、有组织的复习,为引进和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为促成新知识的迁移作好准备。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设计这样的练习: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教师提问: 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有效方法,它造成学生心理和知识内容之间的不平衡。而学生要解决这种不平衡状态,就要通过认知活动,通过思考。好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优化课堂练习。乐学是最好的老师,是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内在动力。而乐学是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出来的一种态度。学生只有乐学,才能启动内在动力,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最终达到学入人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应该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改变以往那种枯燥单调的题海战术,应注重所设题目的趣味性。讲解新知识之后要安排巩固练习,即通过提问、板演等形式,及时了解各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巩固练习中加深理解,消除疑难,力争使新知识当堂消化。心理学的试验表明,变化的刺激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因此根据数学内容,巧妙变式练习。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这就可以使学生的练习效果进入最佳的状态。教学《倍数和约数》时:教师拿出数字卡片说:是2的倍数2除外的同学请离开教室;有约数3,3除外的同学请离开教室……;一直到只剩1和其他一些质数为止,这些学生坐不住了,老师问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就会说:教师你说既有约数1又是1的倍数的同学离开教室,我们就可以离开了。这样的练习设计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调节学习气氛,增强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练习效果。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巩固、加深和发展”的过程。

3、优化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把所学的知识置于更广阔的背景关系之中,实行转换迁移水平的练习,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达到“灵活”的要求,例如设计多题解,“一张长方形纸,长6.28分米,宽3.14分米,把它围成一个圆柱体,所占空间是多少立方分米?让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两种不同的围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这类题目要求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广阔,培养空间想象力。设计开放题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得天优厚的优势。如学完小数大小比较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题目:0.3<( )<0.4这是一道结论性开放题,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引导学生应用小数的基本性质进行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寻找,可以在这两个小数之间找到无数个比0.3大比0.4小的数,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课堂练习不能只重数量而轻质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功夫。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内驱和强化的效应,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 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激发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老师们在课堂上都非常注意改变自己以往的评价语言。特别是在公开课中,我们可以听到许多带有明显新课程理念性的评价语言。如:“棒棒,你真棒!”“表扬他,顶呱呱”......一节课中,这样的语言此起彼伏。刚开始接触这些评价语言时,师生们感到非常新鲜,也比较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但时间一长,总觉得这些评价语言的运用存在着形式化的意味。再加上对学生的观察,有的调皮的学生借着评价的机会,自我表演一番;还有的学生只是嘴巴在动,情绪上根本就没有响应。当学生出现困难、出现过错或犹豫不决的时候,如果老师说一句“我相信你”、“我觉得你行”,那么他就很快会鼓足勇气。无论是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都对他们说:“我相信你行。”这样学生才会个个充满着自信。“行”的更“行”了,“不行”的也“行”了。评价语言贯穿整个数学课堂过程中,让我们“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份激励,少一份打击”、“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敷衍”。站在孩子整个人生的维度上,用发展的理念来实施评价,科学有效地运用评价语言,以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五、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兴趣

1.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中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如幻灯、录音、 微机、录像等,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同特点,按照教材需要组合教学媒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创设新颖的教学设计,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这种教法由于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更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掘教材的快乐教学因素,突出教学重点。例如,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于推导过程,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的道理难以理解。用多媒体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个从圆中“飞出来”(还剩下一个虚线圆)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多媒体有助于实现由感知——表象——抽象心理转化,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分散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创设快乐教学情境、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

2、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媒体是指黑板、教具、学具、课本等,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要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矛盾,就要重视直观教学。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木块,每人摆出一个长方体 ,看一看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再填在表中。想一想:观察表中这些长方体的长、宽、高以及它们的体积,再联系数体积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谈一谈。作为使用各种直观手段,使之为教学服务,教具作为一种直观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正确合理地使用教具,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以达到数学教学之目的。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它能使学生的手、口、脑并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能从多渠道促进知识内化,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给学生创设快乐的教学情境,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学得主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变兴趣为参与实践的动力,并在漫长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这种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