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量仪的使用方法:校校孔子像 班班论语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3:39
——山东省曲阜市传统文化教育工程

李建伟,男,1966年生,大学学历,曾任教于书院中学、圣林中学,1988年起先后任曲阜市委办公室科长副主任,市委研究室主任,南辛镇党委书记,市委办公室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
编者按:山东省曲阜市作为孔子故里、东方圣城,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根基,而曲阜教育则是这顶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直传诵着“至今齐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的美誉。为此,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分会副会长陶继新先生专访了曲阜市教育局李建伟局长。
李建伟说:“曲阜教育有更重的责任和义务秉承孔子思想理念,传承优秀经典文化,教育出更多的谦谦君子,办好让先贤欣慰、社会满意的教育。”李局长见贤思齐的普世情怀令陶先生十分钦佩,并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现摘录其中部分,以飨读者。
【陶继新对话教育局长系列之三】
■陶继新 李建伟/文
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
【李建伟】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超越时空,横贯古今,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铸就了华夏民族的共同品格和精神家园。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因此被誉为东方圣城。东方圣城的文化品牌同时也赋予曲阜教育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多年来,我们把这种使命和责任化作工作的动力,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全面启动了以“诵读先贤经典,培育当代君子”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工程,走出了一条经典诵读与教学改革相契合、民族特色与时代要求相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之路。
【陶继新】“诵读先贤经典”,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是提升思想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径。没有经典文化的滋养,就等于树之无根,人之无魂。“当代君子”要想面向未来,首先要有文化底气。如果没有厚重的传统文化积淀作支撑,就会行之不远,中途败北。特别是在与西方文化相碰撞的时候,因有经典在胸,就不会不加选择地全盘“拿来”,而是取其可用之处,弃其无物之文,批其有害之义。同时,有了经典文化的支撑,对于我们研究当代教育,还会起到巨大的作用。孔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当代西方教育家几乎无不学习研究孔子思想,并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我们学习教育理论,首先要到孔子那里去索取智慧,而不应当舍近取远、舍本逐末。这样,才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走出一条我们自己教育改革的路子来。
【李建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这是我们多年来致力于探索的重要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曲阜教育界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给予了较为响亮的诠释,即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通过优秀文化的担当进而达到崇高人格的塑造。没有优秀文化的长期熏陶和浸染,没有优秀文化的深层积淀和创新,人的发展之塔就缺失了精神成长的骨架。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不断发展的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的精髓铸就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其中以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一脉,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曲阜是孔子故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和传播优势。国家领导人曾经写下“汲取孔子思想精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题词。我们敏锐而及时地抓住这个历史机遇,以“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诵读先贤经典,塑造当代君子”为目标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在圣城拉开了帷幕。春华秋实。十几年的积极探索,我们把对传统文化的膜拜化作积极传承的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们先后承办、参加了首届华人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全国诗文诵读才艺比赛、全国第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闭幕式、山东省古诗文诵读比赛等重大活动,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实验小学、书院街小学、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还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称号。今年以来,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省关工委主任王克玉等领导先后来我市调研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情况。9月28日,我市中小学近万名学子身着盛装,神情庄重,列队在通往孔庙大成殿的长街上,用心吟诵着先师经典的教诲,迎接着来自四方的嘉宾,成为2009年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一道亮丽的风景。10月15日,省关工委在我市召开了“三项活动”专题研讨座谈会,现场观摩了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中央、省文明网站,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社、山东广播电台、《现代教育导报》等多家媒体先后对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这些就代表了我们高举素质教育大旗、担当文化育人先锋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陶继新】儒家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历经两千五百年之后,依然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流传,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特殊的文化景观,让中国人感到骄傲,特别让孔子诞生地的曲阜人感到自豪。传承儒家思想,开启未来教育,就成了你们“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
曾观看过孔子文化节盛典的盛况,并到你们一些学校进行过走访,感到孔子的思想几乎无处不在。可以说,儒家文化已经在曲阜教育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发展。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没有“长期熏陶和浸染”,就不会有这样的教育成果。在某种意义上说,儒家文化的一些精华思想,已经根植到了你们师生的心里。而这些文化中不但内蕴着丰富的知识与智慧,而且也流淌着思想的要义,它对人的文化品位的提升与思想人格的锻造,有着特殊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曲阜的孩子,因教育与经典文化的联姻,已经具备了面对未来的文化底气。
登堂入室的乡土教材
【李建伟】为实现“诵读先贤经典,塑造当代君子”这一目标,我们注重用课程拉近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距离,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开设校本课程,编写校本教材,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与先贤“天天见面”。先后邀请专家学者组织编写《中华经典诵读》系列丛书等乡土教材。实验中学汇编了《中华古诗词诵读篇目》,将《论语》警句、寓理短文、育人故事等集成《<论语>箴言》读本。鲁城街道开发了《人杰地灵》校本教材,编辑“百年书院”、“圣人传记”、“论语选粹”、“孔子故事”、“古迹名胜”五章。目前我市各学校编写的古诗文经典诵读教材已达20多种。教材是基础,落实是关键。各学校每学期都制订详细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时间、人员和经费“三落实”。市实验小学将每天晨读20分钟和每周的两节活动课作为诗文诵读课,把古诗文诵读活动计入语文教师的工作量。市实验中学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规定为学生必修科目,每学期向不同年级推荐必读篇目,任课教师定期教研、开课,且纳入学生考试竞赛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学经典、诵经典的积极性。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少年时期阅读经典的厚度。这些教材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涵养了学生的诗性和心性,为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陶继新】你们的乡土教材让学生有了与先贤“天天见面”的文化“机遇”,这就是课程文化的独特优势。看过这套经典教材,感到你们不但搜集了中国古代经典的核心内容,而且编排上多符合孩子学习的特点。开发这一课程,你们因在圣人之地,也就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一课程的开发者,是你们教研室的教研人员和部分优秀教师,他们本来就对儒家文化情有独钟,甚至有的就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所以,虽系“乡土”,却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我一直倡导读书要“取法乎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因“近朱者赤”而受到特别好的熏陶,渐渐地高尚与丰富起来。你们的乡土教材,就是让学生去听未曾谋面的大师的“讲座”。相信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中,定然会在思想与文化两个层面都会有一个较大飞跃。
【李建伟】为使传统文化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常规化,我们科学制定了《曲阜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纲要》。《纲要》以十七大精神和《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以“全面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民族自豪感”为总体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确定了学段发展目标,既突出经典诵读的达标环节,又重视琴棋书画等其他艺术文化的涉猎;既关注宏观层面的国家大文化,又关照富有地方特色的小文化;既注重语言层面的感知活动,又强调精神层面的实践体验活动。同时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校本教材进行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编辑整理,形成了十册供全市中小学生使用的传统文化教材《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教材以话题设计教育活动单元,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综合规划各学段经典诵读、地域文化、活动体验等内容。每册安排8个单元,每个单元由“导语·哲人语丝·诗词美文·圣城撷英·快乐体验·盘点升级”六个既相对独立,又有机相连的内容板块组成。每个板块内容纵向统筹设计,力求学生经过10个学年的学习,传统文化水平得到由浅入深的发展;横向综合设计文化体验活动,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感受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容、多姿多彩的形式,具备了多维文化视野。纲要的实施,教材的使用,为曲阜中小学生确立了整体文化概念,同时拓展了曲阜人文教育的平台。
【陶继新】《走进圣城 感悟经典》倾注了你们很大的心血。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材,也不是一般人能编得了的。首先,要对圣城经典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是比较深的研究。同时,对于“经典”也并不能一并“拿来”,还要去伪存真。这样,既要熟悉经典,又要有现代的视野与眼光,有一定的思想境界。这,恰恰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的。一般而言,孩子对于经典文化背景所知甚少,而且与现代社会也有着比较遥远的距离。所以,如何让孩子们诵读的时候,既可以学到经典的要义,又感到它是那么的亲切,就是你们编写者高人一着之处了。但是,为什么编写得这么好呢?除了学识之外,就是要有一种历史责任感。你们认为,作为曲阜的教育,有责任有义务编好它。你们是想让孔子的思想等经典文化走进现代孩子的心里,并让它照亮现代人的文化前程。所以,尽管耗时耗力耗财,可是,它还是高质量高效率地出版了,从而给了古人一个“交待”,给了今人一个高层次的文化引领。
【李建伟】为保证该教材的使用到位,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水平,我们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课程机制。一是教育局成立“传统文化教育”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市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和评价,定期组织专家辅导、师资培训、教学研讨、论文评选、教学设计、诵读比赛、主题教育等系列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二是落实课程课时安排,从学生的发展实际出发,利用地方课程课时安排传统文化教育体验活动,小学一年级起至高中二年级止,10学年共(初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不安排)300课时(每周1课时,每学年30课时)。各乡镇、学校结合乡情校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灵活安排课时,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在活动设计上求活,形式上力求新颖活泼富有吸引力。求实,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口、动手实践,引导他们或交流学习心得,或展示富有个性的特长技能,增强自信,激发创新意识。求亲,语言生动活泼,富有亲和力,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求近,力求贴近学生的文化生活实际和家庭、学校、社区的文化资源,便于活动的组织实施。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各乡镇、学校从本地师资水平实际出发,根据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安排语文教师承担经典诵读教学、班主任(团队辅导员)承担文化体验活动的教学、艺术教师负责学校节庆艺术活动的组织指导等工作。
【陶继新】教育局成立“传统文化教育办公室”,这当是你们曲阜的一大特色。有无这个机构是大不一样的,它对全市诵读经典有着领导与指导的职能。正是因为教育局有此机构,各个学校也有了相应的专门人员,有的还成立了专门的处室。这样,校长与教师就会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教学。而使传统文化进入课程,不但有了课时的保障,还可以与国家教材一样,让传统文化教学正式“登堂入室”。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就会更加认真与努力。不过,你们并没有要求同一“规格”,因其年级不同,学校情况各异,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更见灵活。这样,各个学校就会扬长避短,各显神通,从而让传统文化的教学更加具有生命的张力。而且,学习传统文化,因内容与文字与现代的“隔离”,休说学生,就是教师,学习起来也会感到困难。所以,培养这方面的师资,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师学习经典有着“先天”优势,团队辅导员在组织活动上又得心应手,艺术教师则可以用文艺载体将诵读经典演绎得更加精美,对这些教师进行特别培养,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载体创新的经典诵读
【李建伟】我们认为,只有文化传承的创新,才能使传统文化从“化境”的高点走进寻常的书院,走进孩子的心灵。近年来,我市以“传统文化继承和创新”为着眼点,以巩固、拓展经典诵读为有效形式,拉开了传统文化大教育框架,积极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我们在42处中小学开展了中央教科所“十一五”重点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课题以“培养民族精神、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丰富语文素养”为宗旨,注重在教学中浸润传统文化。我们探索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三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模式,营造了“课堂内外学经典,家校互动诵经典”的良好氛围。一是经典诵读与学科教学结合。采用“导引—诵读—探究—拓展”模式和“故事引导”、“意境陶醉”、“成功感应”、“诵读变式”等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二是经典诵读与实践活动结合。利用主题班队会、晨会、课前三分钟等,组织学生诵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写经典,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精神力量。三是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开展经典诵读的目的、意义、方法,每个学生都制作了经典诵读卡,随身携带,准备一本经典诵读摘记本,随时记录,随时记诵,每天回家复习经典,和家长一齐诵读,营造了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陶继新】“三结合”让经典有了与学生“接触”的更多机会。经典与学科教学结合,不重在教师研究出了多少科研成果,而重在研究激发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同时,经典因学科这一特殊载体而有了更好的“生长”根基,学科因有了经典则有了更优质的文化内涵。经典诵读与实践的结合,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是探索如何让孩子乐此不疲地学习经典的一种方法。孔子为什么说“游于艺”?一个“游”字,道出了学习之中的快乐心境。其实,孩子学习经典文化,就应当让他们有一种“游戏”的心态,在快乐的“玩”中,去诵读经典,反而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经典诵读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不但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而且还会形成一种家庭文化,甚至会在一些家庭之中构建一种经典文化学习的共同体。家长文化品位的提升,还会辐射到社会上,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
应运而生的书香校园
【李建伟】陶老师以上所述具体阐述了孔老夫子的教育观,又揭示了少年儿童成长的规律。孩子天性好动、好新、好奇。充分利用空间,全面挖掘潜能,顺应学生天性,打造和乐致美校园,是我们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不懈的追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老夫子育人的核心理念。前三者是内涵,讲一个有志于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人,要重视自身的仁德修养;“六艺”,是孔子的教学内容,也是志士仁人修养“仁德”的课程和社会实践,这样看来,“游于艺”则是修身砺为的外延和形式。因此,我们在校园动、静态文化建设上着力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的是围绕“古、儒、文、雅”四个字做文章,进一步凸显曲阜文化特色。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资源,以扬弃的眼光和方法,给学校以灵性的文化定位,古为今用,形成充满个性的办学理念,即为“古”;以儒家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重点,形成曲阜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和模式,即为“儒”;“文”、“雅”就是讲究校园的“文气”、“文采”,以氤氲书香的高雅氛围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品格的目的。目前,我市100多所中小学“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处处经典句、园园溢书香”。
【陶继新】“校校孔子像、班班论语章”是你们曲阜教育上的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每个学校里的孔子像,已经成了一种儒家文化的象征,以及师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学习楷模。古时就有孩子入学时在孔子像前拜师的尊师传统。这种礼节虽然早已废除,可是,孔子为师者的地位不应当从我们心里抹掉。相反,还应当加强。斯人已去,仍然可以让我们睹像思人。这种感受随着时间的拉长,还会内化成一种尊师的优秀品质。
《论语》是儒家经典的代表之作,古时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生现在虽然不能去“治国,平天下”,却可以为未来“治国,平天下”作好准备。因为《论语》之中内涵着修身做人之道,“学而时习之”,就会内化成一种高尚的品质。不“修身”,则无以“齐家”,不“齐家”,则无以“治国”,不“治国”,则无以“平天下”。况且,即使不去成就“平天下”的伟业,还可以修炼自己的道德。而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不管在任何地方,做什么事情,都会有立身之本。而班班有《论语》,不但可以天天诵读,而且还会形成一种思想文化氛围,在无意识之中对师生的道德行为形成一种约束与提醒,进而让他们的思想人格得以提升与升华。
而经典作用于孩子,未必有“立竿见影”之效,可是,它却可以沉淀到孩子的心里,在其生命的历程中慢慢产生作用,甚至影响其一生的成长。正如明代大思想家、教育家王阳明所言:“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李建伟】“修齐治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个人成长修为的基本历程。近年来,我们在读论语、诵经典、弘扬传统文化、造就时代新人方面,寓教于乐,以小见大,时时耳濡目染,处处潜移默化,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一是“小墙壁,大论语”。梁公林小学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而得名。学校构建了“五墙一廊”的校园文化格局,即论语墙、六艺墙、“五德”主题墙、“读经典 学国学”主题墙、“孝悌”教育主题墙和传统文化长廊,并对每条路、每个班、每个门赋予新的含义,即一门一经典、一路一名人、一班一含义、一物一标牌,如三省门、子渊路、明德班等。二是“小树林,大阅读”。位于泗河之滨的王庄乡岳村小学的“洙泗杏坛林”意寓诗书传承,桃李满天下。“林内”有青石板读书桌凳45套,可容纳270人,石板桌上书写读书名言,摆放各类书籍,供学生课余时间阅读、开展班际间的图书交流、生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活动。三是“小游戏,大天地”。把传统民间益智、趣味、健体类游戏引入校园,孩子们在课间快乐有序地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活动,同时融入交通安全知识、校规校纪、经典诗文、养成教育。陵城镇驻跸小学吟诵童谣感召人,学用童谣塑灵魂。在进行童谣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随时捕捉童谣的影子,创作了值日谣、晨读谣、写字谣等。
【陶继新】梁公林小学的确很小,还是一律的平房土地。可是,那里却有一般学校没有的文化。“小墙壁,大论语”可谓说到了精要处。墙壁上的论语是有形的文字,而深入师生心里的却是无形的思想。尽管我在曲阜师范学校教了3年多的学,可是,却从来没有到过梁公林,一直为此感到遗憾。上次去走访,是梁公林小学的学生当了我的旅游导游,他们让我对孔子的父母叔梁纥与颜征在有了更深的了解。孩子的讲解虽然不是滔滔不绝,也没有多少华丽的词语,可是,自然、真诚,让我感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多是儒家文化的精神。
我去岳村小学的时候,“小树林”已经因叶落显得有点萧瑟,可是,那一排排的石板桌却无声地记载着学生学习的美好“回忆”。想象春、秋、夏三个季节,学生就在那自然得没法再自然的树下学习的时候,或许还有蝉鸣虫叫,或许还有斑驳的阳光从树缝里洒下照到孩子的身上,而孩子们却是那么入情入景地诵读经典与交流感想。
驻跸小学创作的童谣我没能听到,可是,却从你们给我的文字材料中感受到这一文学载体中孩子心灵的跃动。而且,其中有一定的经典文化的词句,多是在不经意且又自然地和谐于童谣之中的,显然,它为这些童谣增加了另样的色彩。
【李建伟】文化是校园的灵魂,活动是阐释文化的有效载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浩浩,杏花飘飘,师生畅谈,各抒其志,是当年孔子讲学的情景,于是杏坛中学应运而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于是在大沂河畔舞雩坛边崛起了舞雩坛中学;“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于是孔子作《春秋》处又有了春秋中学……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学校名称无不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在曲阜,随你走进哪一处学校,迎接你的肯定是至圣先师孔子塑像,或是《论语》集句画墙,或是传统文化长廊……各学校通过建构具有人文情境的校园,营造了一种形理兼备、气韵流畅的文化氛围,莘莘学子每天都被这儒雅大气的文化氛围所包容、所感染、所提升,徜徉在“坐仰先贤”的人文境界。兴六艺之风,养君子之气已成为各学校育人的终极追求。曲阜市第一中学的《<论语>与语文教学》研究,将《论语》的学习与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中开展《论语》诵读比赛、《论语》书法比赛、《论语》知识竞赛以及“《论语》心得”师生征文活动。济宁学院二附小举办讲孔子故事比赛、排演历史情景剧、收集春联、“孔子与时尚明星之比较”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防山乡中学制订了翔实可行的传统文化活动计划,以“防山颂”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民风民俗,探寻文物古迹,游览自然景观,搜集历史文化中的人文故事,整理成校本教材,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了解家乡,写家乡、颂家乡。王庄乡中心小学、姚村镇中心小学开展“诵中华美文,做文明少年”活动,举办传统文化征文比赛、知识竞赛,通过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走近圣哲,神游诗苑,感受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
曲阜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曲阜教育系统有更重的责任和义务秉承孔子的思想理念,传承优秀的经典文化,教育出更多的谦谦君子,办好让先贤欣慰、让社会满意的教育。还请专家学者对我们的探索实践给予更多的指导点拨和帮助支持,合力打造“教在杏坛,学于圣城”的教育品牌。
【陶继新】在曲阜教学期间,我常常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到沂河边散步。而每到河边,我都会想起《子路、曾晳、曾冉、公西华侍坐章》中孔子让其弟子“各言其志”的教学场景。我甚至认为,那是至高至上的教学境界。特别是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认真回答了老师的问题之后,曾晳却依然坐而弹瑟,如果不是孔子问“点,尔何如”,他也许还会对孔子的提问充耳不闻。就是回答的内容,也是“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孔子其他弟子所言之“志”风马牛不相及,“似耍的事”。可是,孔子却是“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既彰显了孔子的包容胸怀与思想境界,也可以看出对他对曾点的“无意必”与“不器意”的“许之”(王阳明《传习录》)。我想,现在很难找到这样老师了。是啊!十几年来,我一次又一次地诵读《论语》,越来越感到孔子教育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但是,孔子的这些思想,并没有被一些一味崇尚西方教育思想的“专家学者”所接受。这当是中国教育上的一个悲哀。而到曲阜走访时,你们却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你们每所学校的师生,都在异常认真地学习与研究孔子的哲学思想与教育思想,而且又是主动积极地将其思想内化到言行之中。其实,超越学问的是人格,而孔子的人格也就在诵读中,悄然走进了师生的心灵之中。这些,当是你们师生的最大收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