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钻打桩机规格:理财故事:抄底高手董卓死于套现过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9:05:45

理财故事:抄底高手董卓死于套现过早

时间:2011年11月11日 09:00:07 中财网  历史的"心"河
  读三国读到董卓,总会想起曹操,读到曹操,又会想起董卓。这两人的经营手法有点相似:抄底汉王朝,挟天子以令诸侯。只不过董"胖纸"没把这个手法打上自己文章的标题而已。
  经营手法一样,收获却大相径庭。董"胖纸"点了天灯,其声名和功绩都成了一肚子脂肪,被历史愤怒的火焰,燃烧成一堆碳化物。而曹阿瞒功成名就,等他美誉享尽,人们想鞭尸时,却连坟墓都找不到了,曹阿瞒在历史的星空中,狡黠地笑着,"冢中笑尔书生气"。
  同样的经营手法,下场迥异,在哪个环节掉链子了?
  董卓年少时打新股
  以几头耕牛换千余头牲畜 收益率近千倍
  遥想董"胖纸"还不是"胖纸"时,也曾是神勇潇洒的边城大侠,所谓"侠",首先是在武艺上,那时候的董卓同学,估计肚子上还没那么多脂肪,体格健美,要不然,怎么能身带两把弓,在飞奔的骏马上左右射击?"旅力少比,左右驰射"。所谓"侠",还表现在度量气魄上。有好酒好肉大家一块吃喝,不独占,敢分红。
  董卓同学年少时就有侠义风采,"少好侠",认识了西部边城一带的各路人马的大佬。董同学的家境似乎不太殷实,他自己还得耕地种庄稼。某年,西部边城的豪杰们上门拜访,家里没啥招待的,咋办?董卓同学舍得呀,将自己赖以为生的几头耕牛宰了待客,断了自己的生路,只为博得江湖朋友的高兴,虽不能说是"侠"之大者,却也是"侠"之豪爽者。
  董同学的这次风险投资行为,得到丰厚的回报。西部边城的豪杰们回去后都大加赞叹:董哥仗义啊。于是,豪杰们报之以千余头牛马羊,"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董同学以几头耕牛打新股,收益率几乎达千倍。
  拒绝朝廷恶意并购
  等待抄底时机
  不仅善于打新,而且敢于分红。董卓同学加入军界,给东汉王朝打工,在并州做了笔大业务,平定叛乱。朝廷给了他一笔奖金:9000匹缣。我们且依照东汉的物价水平进行换算。在当时,市场上一匹缣能换成东汉货币1200钱~1400钱,那么9000匹缣就是1080万钱~1260万钱,把这些货币换成其他的实物看看:当时的牛价每头为4000钱~8000钱,那么这笔奖金可以买到约1575~2700头牛。把这至少1500多头牛往草原上一摆,你就知道董同学有多么富有了。然而,董卓拒绝了这样的诱惑,他把这些财富全部当成分红资金,全给弟兄们了,还说了一句很给力的话:"为者则己,有者则士",功劳虽是我的,享受功劳的却可以是弟兄们。想想当今的"铁公基"们,你们连董卓都不如。
  无论是打新,还是分红,董卓都表现得有智有仁,他成了经营边城的优秀经理。有了雄厚的资本,还得善于持有,不能被吞并。中平5年,公元188年,朝廷对董经理不放心,要他把苦心经营多年的资本西凉军,交给皇甫嵩打点,然后来京城就职,主管少府,就是替皇帝看管奢侈品之类的事务, 董经理坚决拒绝这种恶意并购,他写信给中央:说我本来打算上路了,哪晓得广大的边疆人民群众拦住我的车子,拽着我的方向盘,不让我走,"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中央又写信催,董经理又拒绝。
  正在中央与地方胶着的时节,市场形势变了,抄底机会来了。
  成功抄底 也曾想好好经营
  能提拔有才干的新人 不提拔自己的亲信
  董卓的抄底,不是他要来的,而是实权人物大将军何进写信邀请他进京,何进企图借助董卓这家外来的大公司,来洗荡被宦官"十常侍"盘踞着的中央管理层、董事会。
  机会是中央给的,拿到抄底门票的董卓经理,该怎么操作呢?当时的行进速度是很难把握的,如果早了,帮雇主何进摆平了中央管理层,功劳再大,终究还是个打工的,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要是抗命,终究名不正言不顺;如果迟了,其他的势力就早已介入中央,估计连京城都不准进。
  也致力于拨乱反正
  董经理不知道是命好,还是算计到位,在到达洛阳的那一刻,整个东汉帝国正处于触底的一刻,到达的一瞬与触底的一瞬正好合拍,这种合拍就是抄底。从我方来说,雇主何进没了,被十常侍干掉了;从敌方而言,十常侍也没有了,被袁绍曹操这帮典军校尉给干掉了;从敌我双方共同的雇主而言,天子不见了,正在野外跟着萤火虫找路呢,整个管理层一片空白。雇主没了,我就是雇主;敌人没了,正好省事;天子走失了,谁捡到就是谁的。没有了雇主和敌人的董卓,正好是只早起的鸟儿,早早地就从西边出发了,趁着外部势力还在将醒未醒,还来不及介入的当口,就进了洛阳,路上又捡着狗屎运,在北芒捡回来走失的天子和陈留王刘协,刘协就是后来的汉献帝。
  底部啊,这美丽而无情的底部啊,这两百年难逢的底部啊,这无数散户和英雄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底部啊,就这么被踩在董卓经理的铁蹄下面了!
  在《三国演义》的描述中,董经理是个大浑球,一天到晚就是杀杀人,喝喝酒,泡泡妞,其实不然,董经理进入最高管理层之后,他还是做了些实事。
  首先是提拔人才。为了让西凉军政权顺利转变为全国性政权,他选用的全是本集团外的人才,例如,骁将吕布就是董氏集团以外的人才。而且这个选拔要和民间的情绪合拍。怎么合拍呢?天下人恨谁,我就打击谁,当时天下人最很阉官,我老董就打击阉官,其实也不用打击,已经给前面的人收拾完了。天下人爱谁,我就提拔谁,天下人当时爱的是那些在"十人帮"横行时期被扣帽子被无情打击的干部,好,都统统提拔,而且都放在显要位置上。
  历史遗案本对于前人来说是笔不良资产,但对于后来人来说,却是笔财富。因为后来人与此案毫无瓜葛,处理起来不碍手碍脚,又很容易替自己加分。所以,当前任领导给你留个麻烦,千万别生气,其实他是留给你一个加分的机会。
  重用文化人蔡邕
  董经理提拔人才是很有西部牛仔色彩的。当时文化界有个大牛人,叫蔡邕,是才女蔡文姬的老爹,立志要写"大汉帝国四百年"。董经理提拔他进中央,蔡邕不想跟这个外星人一般的外省人合作,董经理吼了一句:"不来?老子灭你全家。"这话虽糙,情义却不糙,蔡邕来了,结果三天之内连升三级。
  而对于自己在西部时期的亲信,他几乎一个也不提拔,职位也不过将校而已。
  估计老董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想做全民老大,消除政权的西部色彩。
  有一定度量 与政敌皇甫嵩一笑泯恩仇
  比善待人才更重要的是,是善待仇人。善待人才是情理中的,善待仇人是情理外的,人最容易被情理外的所感动。
  老董的仇人是谁呢?是皇甫嵩。前面说过,老董好不容易把西凉军养肥了,中央却要把它转给皇甫嵩,这当中难道就没有皇甫嵩本人的意图?世间最快意的事情莫过于昔日仇人今日成了我下属,某日,皇甫嵩上班,到董经理办公室报到,董经理开始晒自己的得意:"服不服呀?"
  皇甫嵩老老实实地说:"当初我也没料到你是只潜力股。"董经理继续调侃:"也难怪,我是鸿鹄,你是小麻雀,凭你小麻雀的那点眼光,跟你很难解释鸿鹄的志向。"皇甫嵩针锋相对:"我不是麻雀,我也是鸿鹄,只不过阁下变凤凰了。"这话既不降低自己身份,也抬高了对方。董卓被架上去了,发作不得,于是哈哈大笑,两人正式和解。这段史书有载的佳话,既有皇甫嵩的机智在里面,也有董卓的大度在里面。
  收纳贤才,化解旧怨,董老大其实做得还行,《后汉书》也赞美他"忍性矫情,擢用群士"。意思是说董经理努力克服自己残暴的本性,大力提拔贤才,他这样做虽然很辛苦,但终归还是做了。
  看历史人物,不能只论本性如何,而是看做了什么。
  短时间内倾覆灭亡
  为套现无所不为 最终被敌人清盘
  董老大做了些善事,用了不少善人,却不得善终,在哪个环节掉链子了?就在套现这个环节上。
  不少管理者,总想要在国家或者公司的历史中,给自己留下漂亮的看得见的一笔,这就是一种管理套现心理,或者是一种政治套现心理。再说明白点,就是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给自己树碑立传,呜呼,殊不知历史上很多的事情,很多的英雄,坏就坏在想给自己树碑立传上。例如袁世凯,他恢复帝制,自称皇帝,就是要套现自己的政治私心、野心。
  政治套现心理作怪
  董卓想套现什么呢?我们注意到一件事情,董卓抄底成功后,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要改变国家元首,理由是当时的天子刘辩傻不拉几的,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而陈留王刘协寂静聪明,能说会道,而且还长得讨人喜欢,额头宽广,下巴尖尖,天生一副领导相。
  这些说法能成理由吗?董经理到底哪根筋不对,犯得着为了这个和全天下过不去?这可能是政治套现心理在作怪。董"胖纸"可能抄底抄得太容易了,没干什么活,手痒痒地犯贱,总要做得什么事情都显示自己的历史地位,而废立天子则是一笔很漂亮的业务,当年伊尹霍光软禁或更改国家元首,不成千古圣人或贤相了吗?董"胖纸"可能这么琢磨:若干年后,史书上记载某某天子是我扶植起来的,我的名号该多么光鲜啊。就这个想法,一下子把他打入历史的粪土堆,至今他老人家还埋在里头,臭烘烘的。
  按照中国传统,一个王朝的老大不是不可以换,但有个底线:必须是这位老大混账得不行了,经常半夜鸡叫收印花税,若不换,散户们都得死,但如果只是平庸而已,行情虽不大涨,但也不至于大跌,若如此,就不能换,换人就是换大盘,换大盘就是找死。董老大触到这个霉头了。
  最先反弹的就是他亲手提拔的那帮地方大员。例如韩馥,蒙董经理的提拔,任冀州刺史,可才到任就扯起反董的大旗。这让董老大很焦躁,他掏心掏肺地怒吼:"我听了你们的建议,任命这些人为地方大员,没想到尽是些白眼狼,不要怪我不客气,是你们先对不起我。"于是杀了荐举人,旋即却又后悔起来。但天下诸侯已经不接受他的后悔了。一个政权最大的悲哀就是,天下已经不接受他的后悔了。
  政治上的套现导致天下巨大的反弹。众所周知,公元190年,针对董氏集团的最大的反对党成立了,党魁就是政治世家出身的袁绍。反对党联盟从东部往西部猛烈攻击,董氏集团在东线遭受一系列不利,于是在东部地区割肉清仓,既然我做不了全民政权,就回西部去,去长安。然而,董老大的割肉却是割散户的肉,割了洛阳城二百万市民的财产、性命,西进路上"积尸盈路","二百里内无复孑遗"。统治者割肉的刀不会落在自己身上,却落在老百姓身上。
  董老大清仓割肉缩回西部,从此,他的套现滑入很低的境界。他将自己的政治资产套现在固定资产上,建起高耸的城堡,名曰"万岁坞",套现在物资供应上,"万岁坞"里积存了可供三十年食用的粮食。董老大宣扬:"事成,雄踞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你瞧瞧,这分明是一个土财主的套现宣言!当年将奖金全部分红给部下,说出"为者则己,有者则士"那番豪言壮语的董少侠哪里去了?当年那位在西部边城宁可饿肚子,也要宰杀耕牛招待朋友的好兄弟哪里去了?套现心理就是一堆堆脂肪,困住了他曾经威武雄壮的躯壳和雄心。
  当一个老板只盯着自己保险柜里的现钞时,他基本要完蛋了。董少侠变成董"胖纸",悲哉悲哉。
  有套现的老大,就有套现的马子。瞧瞧董卓那支西凉军,为何烧杀抢掠无所不为?为何"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一只为套现个人眼前利益而战斗的部队。
  董老大一次次的套现,导致他下滑成一只政治负资产,负资产没有长久存在的道理,东边的反对党收拾不了他,自然有身边的王允、吕布收拾他。于是,曾经的抄底高手董卓,被清盘了。
  董卓套现,完了;袁术套现,完了;曹操吸取他们的教训,摒弃套现路线,坚持长期持有,熬到曹丕,换了庄家,成了。
  结语:为何历史上那么多英才在创业期间那么足智多谋,雄才大略,一到上位却龌龊不堪,狼狈收场?从套现心理去分析,我就明白了,原因就在于他的雄才里面,裹着一颗急于套现的心,拿着本应很光辉的事业,却去套现自己的荣华富贵。
  上帝要让谁退出历史舞台,就让谁提早套现,所以他狼狈收场。
  能不能不那么着急要成绩单?能不能不那么着急要好看的数据?成功不必在我,只是淡定地按照规律长线操作,慢慢地在事业和历史的舞台上开花、结果,让幸福长久地升值。若如此,幸甚,幸甚。 □ .刘.黎.平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