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用什么干燥:学推手的心得(作者:说话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0:01:19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

(作者:说话冲)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一)

太极拳推手的体会 

    弹指间,我练太极拳推手已有一年的时间,一年来收获颇多,用老师的话讲就是:全给干货,一点水分也没有,全走直路,一点弯路也没有。
 
    最初的时候,老师也不跟我讲太多的道理,就是拉着我来推手,掤捋挤按也没练,用老师的话说就是胡乱拨拉。我也不明白呀,这是练什么呢?老师总是很轻易的就把我化出去了,什么东西也不用,一化,我就出去。
 
    没几回,我就没兴趣了。后来好几回,还是老师硬拽我起来练这个所谓的“推手”,我总觉得跟别人练的不同,也不是先练单推手,再练双推手;先定步,再活步,规规矩矩,一板一眼的。
 
    老师总是沉默不语,最多只是说:你和我推就行了,慢慢的,这中间的妙处你都明白了。
 
    没办法,出于不想辜负老师的一片好意,我就应付着,可还是老觉得自己身上轻飘飘的。老师一摸我就出去了,什么姿势出去的都有,非常难看。

    这时老师再次提醒我:其实你每次出去都是因为你身上紧了,硬梆梆的,哪有不出去的道理?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什么叫硬,什么叫软呀?不管它,推吧!三推二推,有一回,老师推我时,我身上软了一下,以为又要出去了,可是这回偏偏没出去。这时,我停了下来,问老师:就是这个软吗?老师马上点头说,就是这个软。
 
    然后又继续推,真是奇了!我每次被推出去时,都是因为自己身上硬了,每次没出去的,都是因为身上放软了。这次我是真的体会到这个松软了。
 
    这时老师又说了:许多人以为练推手,就是先练定步,再练活步;先练单推手,再练双推手。其实我要真这样教你的话,你八辈子也练不出来。你怎么练也只会生搬硬套,你练再熟练,也是一个死的,真正遇上高手,一推你就什么也不是了。我这样带你,是最快,最直接的往你身上递东西,从随便开始,练出来,先练身上的感受,通过我身上给你的感受来指导你推手,你要进步就很快。这就叫“言传身教”,言传固然要出自明师,这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身教。我只言传不身教,道理讲再明白,我从来不跟你摸一回手,那你也啥也不是。刘老师教我功夫时,就是先教了两年半的基本功,剩下的半年就跟老师推手,每次都是摔倒了爬起来又继续推。一直到刘老师都推烦了。我还冲上去,这时老师才说行了,不推了。再半年下来,终于老师说:成了,你以后可以自己练功了,至少你在我身边已经磨了三年,已经能把住这杆劲不跑道了。
 
    就这样推手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明白什么叫推手,怎么用松软化解别人的力道,我以为自己已经不错了,便沾沾自喜起来,觉得老师也没把我怎么样啊?

    老师似乎看出我的心理,于是一伸手说:我们再来!我没在意,便像平时那样,又和老师推起手来。可是这回奇怪了,我又变得像一个月以前那样,不会松了,什么也不会,一碰就出去。
 
    这时老师说了:刚开始时,你什么也不会,我只是用乱拨拉就能对付你,可是经过这一个月的磨蹭,你身上已经能适应并接受这杆劲了。我再这样推你就没意义了,所以我便开始加难度加东西。

    噢,原来是这个道理,我说:那不就等于说你先教我一年级的东西,等我明白了,你再增加难度,教我二年级的东西,以此类推我才能提高。

    老师说:没错,道理就在于此。我必须降低层次,从容易的来领你的手,你才能逐渐往高层次上进步。你现在练的就是松沉,练松沉就必须先把身上的僵劲去掉,通过这种练法,等你逐渐把身上揉开了,你才能真正步入练习太极推手的殿堂。

    就这样,我又和老师推了两个月的手。每天不间断,开始时,才能推十多分钟,再后来能推到四十分钟,累了歇一下,好了又推。

    这时,老师对我说:你身上的僵劲已去掉不少了,逐渐的会松沉,会柔软了,这个阶段也可以叫僵柔劲吧。

    什么叫僵柔劲呢?我问。

    老师说:僵柔劲就是会柔了,但是僵劲又没去完,所以叫僵柔劲。再往下就叫柔劲。

    噢,那再往下还有一些什么劲呢?我又问。老师说:再往下就是轻劲。

    我又好奇:轻劲?轻劲是什么,能打人吗?

    老师一伸手说:你试试!我便伸手和老师搭上,像平时那样和老师推。奇了!老师搭手特轻,我根本摸不上手,吃不上劲,刚一松懈,啪的一下,老师便打我起来。再试,还是这样,怎么都摸不上劲,而且一不小心就起来。

    我便问:这是为什么?老师说:以前的练法,都是练松柔,而轻劲练好了,才能打人。我手轻,是为了听劲,手上再像以前那样就笨了,根本不行。这个感受就像摸老鼠夹子似的,手要特轻,重了就会触动开关,把你的手夹住。如果我用很轻的劲摸老鼠夹,那就很安全。高手推手,一搭上手时,手上都极轻,一重,便啪的一下,打你出去,因为你手上太重了,他听到你的劲了。真正在外面和别人比手,我用的全是轻劲,哪会像现在和你推一样,把劲吃的那么深。

    老师又说:你再试试。我又和老师搭上手,这时我竟轻易不敢动弹了,一动,便啪的一下被打起来,心里觉得很紧张,感受处处受威胁。一搭上手,就不知该怎么办才好,整个人都被看住了,一动就有危险。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逐渐悟到太极推手为什么要用轻劲。因为只有手上轻了,才能听到别人身上的劲,所谓“伸手如把脉”,根本无须大力落在别人身上,打人时也无须大力。听到劲时,只要手脚同时到,意足了,力合了,整了,对手自然就会轻易被你打出去,这也合乎“四两拨千斤”的道理。

    而且正因为如此,听劲是用心去听的,用身体去感应的,由感即应,一触即发,高手推手闭上眼睛也能推手。这也是为何有“打拳如同瞎子走路”这一说法。常人走路用眼看,还经常被绊倒,那是因为你没有看在心里。瞎子走路时,他却必须调动全身的注意力,包括听觉、触觉、嗅觉等等,稍稍有一点点动静他都能发现。

    其实轻劲再往下就是虚灵劲,但是虚无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是在推手的过程中,一瞬间表现出来的一种劲道,一闪就把对手打倒了或者走化出去了。所以高手推手,身上会同时带着轻劲、柔劲、虚灵劲三种劲,但是这三种劲要练出来,必须去僵存柔,在松沉的基础上练出来,没有了松沉功夫的基础,这三种劲就算练出也是假的。

    老师还常说:功夫好练劲难求。他辛辛苦苦亲自领我推手,其实就是要为我找劲,然后再把住这杆劲苦练,这样练出来的功夫才有好劲道。很多人花很大精力,吃很多苦来练功夫,功夫也吃得很深,但是没练出好劲来,大多数都跑道了,劲没找到,身上都练出一股横劲。层次总上不来,一遇到高手就一点用都没有。

    内家拳讲的就是劲道赢人,否则平时练的这么慢,没有好劲道别说对手有多厉害,就是遇到五大三粗,一点功夫也不会,只有一把死力气的人,你也赢不了人家。太极推手的比赛中,就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例子,曾经有一个打铁匠,在赛前三个月,突击训练推手,去到台上,竟然拿到了冠军。乍一听来,煞是可悲,中国的国粹太极拳竟赢不了一个打铁的蛮汉。这里面有何武学,有何文化可言!那能说明什么?是太极拳没用么?根本不是,只能说明那些人练的根本不是太极拳,他们全练错了,他们宁愿花大气力去流汗,去使笨力气,也不愿花时间去想去悟,这正是内家拳为何讲究“三分靠练,七分靠想”的道理。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二)

    讲到太极拳推手,我有很深刻的体会。我的老师精通形意、太极、八卦三家内家拳。老师总说三家拳练明白之后,你会发现三家拳其实是一样东西,只是中初级阶段不同,而我的身形适合练形意拳,所以我的功夫是从形意拳的三体式站桩入手的。

    当我和老师学站桩已有三个月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对我说,你从现在开始就要学太极推手了。我觉得迷惑,便问,我才站了三个月的桩,而且打起拳来刚感到身上特别舒服,体内气息充盈,但是现在学推手是否太早。老师说:可以开始了,否则你再往下打拳不但不进步,反而会退步。

    我又问为什么。

    他说:会推手的人一定会打拳,会打拳的人很多都不懂推手,其实也叫不会打拳。学太极拳必须从推手中找感觉来指导打拳,时间久了,再打拳,自然就有了技击意识,不再是那种只会打套路的人打的拳。现在真正懂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少了。许多人不是把太极拳当内家拳练,而是把太极拳当成慢练的外家拳。大家只知道学多少套拳,学多少招式,而对拳理却一概不知,充其量混个身体健康,脚腿灵便而已。一个人是否会打太极拳的劲,只要看他的起势和收势就能看明白,否则打再多招式也惘然。

    说完这些话之后,老师便领我推手,可是奇怪的是,老师并不教我推手的掤捋挤按。我又迷惑了。老师说:拳本无法,有法也空。我如果一开始就教你规规矩矩的东西。你一辈子也学不会太极拳,一开始你就随便来,从无法中找有法,不刻意的往上用法,用招式;用什么法,用什么招式是顺其自然用出来的,这样才符合太极拳舍己从人的道理。太极拳是水,避高而趋下,随意而成形,成什么形不由自己,而由面前的障碍物,这也是说为什么太极拳讲究化打的原因。

    这时我恍然大悟,对呀,太极拳就象水,因为水的特性才变成各种形状,你轻轻碰它,它就轻轻回应。可你大力打它,那你手心也痛,越大力越痛,也正是太极拳极柔软而极坚刚的道理。我想起以前看过的一则杂志,说有人从上百米的大桥上投河自尽,尸体被捞上来后,发现死者身体表面无一处伤痕,可是解剖之后,发现死者的内脏全部都被震裂了,很显然是被水震裂的。后来老师也说过,太极拳的透劲伤人都这样的,表面完好无损,里面却全部打坏了。

    我问老师内家拳与外家拳最本质的区别在哪里。

    老师说,外家拳靠招赢人,是有形的,看得见的,能招能架的。可是内家拳却不是这样,它是靠劲赢人,碰到功力比你深厚的人,不管你是否招架,他的劲道都打在你身上,打个比喻吧,如果是棍子扔过来,你可以把它格开,可是一股冷风袭来,你能格开吗?你觉得你已经格开的时候,你身上已经感到寒意了,这就是内家拳。

    还有一个比喻,外家拳就象加农炮,威力再大,一旦弹道固定,炮弹的飞行轨迹就定了,它就只能打一处,目标移动了,炮弹就打不中。可是内家拳不同,它就象激光制导导弹,目标走到那它就跟到哪,不找到你它轻易不爆炸,它的精确度相当高。外家拳打人力度拿捏的差,只用一斤力就够,有人偏用十斤,以为越大力越好,其实有九斤都是浪费了,等到要用十斤力时,可能还用不到两斤。内家拳就不同,该用一斤就一斤,改进一尺决不进一尺一;化对方攻势时对方觉得自己的力道如泥牛沉大海,进攻对方时对方觉得如泰山压顶。

    我又问,为什么推手的时候,看起来很软又很慢。

    老师说,所谓的慢,你只是看到表面而已,你见过蛇捕食没有,表面很慢,其实它已经看住你了,你不动它不动,你一动它便会一触即发,一下把你给咬住了。外家拳再快,没你心快,当你用心去看它时它就不快了,它稍一动,你便会有反应,这也正是:“打拳如同瞎子走路”的道理。“闭眼的比睁眼的看得还明白”,因为人家是用心去看的,能不比你反应快么?

    一个大汉捏紧了拳头,捶胸顿足,大喊大叫,他要伤人很难;可是一个娇滴滴的女孩子一声不响,她只要一包毒药就能把你毒死,你说是硬的厉害还是软的厉害?

    对于大汉的比喻我明白,可是对于女孩子的比喻我却似懂非懂,这时老师一眼就看出来。他说:来,我们搭一搭手。我便和老师搭上手,老师静静的,并没有平时领我推手时,随意动起来,我便觉得没什么呀,挺安全的,我便主动向老师一挤,我刚一动,老师便啪的一下,把劲吐在我身上,我便感受到了强烈的挤压,一下向后蹦了出去,顿时吓了一身冷汗,幸亏老师只是想让我感受一下而已,发了一个长劲,并不是发透劲。他说如果跟敌人交手的话,这一下已经把人给废了。从此老师再跟我讲手时我总有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不敢轻易自动一下。

    太极拳就是这样,你看它轻轻的,柔柔的,你以为没事,很安全;也正是你麻痹大意,以为很安全的时候,就是你挨打的时候。

    以前无知,往往思想上过于主观,爱早下定论,以为太极拳练的那么慢,个个都象老头老太似的,能伤人么?我跳起来踹你一脚,给你一个大嘴巴子不就完了。可是和老师一搭手,我却轻易不敢动弹,感觉处处都是地雷,处处都是陷阱,一不小心就被放了出去。

    [题外话 1]

    高手练太极拳时,表面看起来病蔫蔫的,眼睛半眯着,抬腿也是细细的。其实他是在用意识炼拳,而且身上极度放松,随时都可能蹦了起来。你看他漫不经心的,其实他时时刻刻都在看住你,而且是用心用意识来看的,你说是你手快还是他意识快。

    高手过招不是比手毒,而是比心毒!招毒是因为心毒!高手想伤人的一瞬,心毒过毒药,身上却要极度放松,这样出手才是透劲!太极拳为何在意不再力,就是这个原因了。

    越到高境界,越练神走气化。

    [题外话 2]

    我的老师说,他年轻的时候练功都是半夜起来,点着黄豆大的油灯来练的。那个时候的农村万籁俱寂,人在那么静的环境里容易练出东西。现在人的功夫比以前人差了,也是因为现在的人心里边乱,又是电视又是网络,白天工作压力还大。心静的程度不同,出的功夫也不同。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三)

推手中的随便

    跟老师学推手,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随便。这也是老师的口头禅。一伸手便说随便。然后你便怎么也推不了他。他软硬不吃,身上又软又硬,又沉又软,结果最后却随了他的便。他随便都能打你起来,他晃晃荡荡,如癫似醉,时而做伸懒腰状,时而又作猴相,时而如游龙般一个摆尾,无论你的力从哪个角度来,他都能化为乌有,而他要打你却只是一念之间。

    我记得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由于无知,竟怀疑太极拳的威力,老师一眼看出我的心理,便说你随便来,结果怎么也推不了他。

    后来,正式和老师学推手了,老师还是说随便,他说只有从随便中才能练出不随便来。一开始就定太多规矩,你就连腿都不敢迈了,根本没法学。只有从随便开始练,你才能把什么样的对手、什么样的推法都适应了。老师的身手就是经过无数次的寻师访友、无数次的切磋中锻炼出来的。什么对手他都见过,他跟我说:每次和别人一搭手便说你随便,我什么都不会,你有什么本事尽管用出来。而这个时候很多人反而不会推了,意识紧了,身上也紧了,反过来同时也暗示自己要放松,再怎么推自己都能松好。

    这已经是兵法的东西,给对方一个心理上的暗示,让他无法放松,而同时也从心理上暗示自己要放松,对方紧,自己松,此消彼长,一推起手来就占大便宜。

    老师在平时讲手时,也是说随便,他让你用最牢靠的方式准备好,你说行了,他再打你起来,不说行,他绝不动手打你。每次出手都是轻手轻脚的把人拣起来,我身上一点也不痛。只是觉得老师用的劲并不大,可是不管怎样都抵挡不了。有力也使不出来,怎样用力不管你顶也好、化也好,都是轻飘飘的出去,仿佛是在两个频道上用劲,根本没法和他的力触到一块去。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曾经出到外面和一些多年从事太极拳训练的老师交流,才发现正是老师当初教我的“随便”,帮了我的大忙。别人的力在我身上总是不凑效。我能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力道,并通过松柔的方法走化出去。跟我推手的人都显得无所适从,发现我身上根本没有法,就是软摊摊的。按不实,不受力,没规律,又有规律——那就是随便。

    这也是老师常说:“拳本无法,有法也空”,推手要靠功夫赢人,而不是靠一些办法,撅手呀,使绊子呀之类,办法用的再熟也只能对功夫差的好用。一遇到功夫比你深的,那什么办法也不灵了。最根本的是要把功夫练到家,有了功夫,办法怎么用都行,都凑效。

    [题外话 3]

    随便中练出来的功夫,到最后别人才觉得不随便。

    但是作为练功过程来说,先练随便,等随便都练出功夫来了,再慢慢进入到不随便,也就是规范的练功方法中去。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境界,和弥补自己的不足。

    [题外话 4]

    太极拳的高手讲究“听劲”,有的高手讲“称劲”,可见其细腻之处,能称肯定能听,称了才知道要会击多大的劲道。

    对方防守严谨时,更有高手主动出击,此时则是“要劲”。你不给我机会,我也可以要来机会。但这却要相当丰富的功力与经验。

    高手推手时,还会使用“问劲”的方法,亦即“投石问路”之意。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四)

太极拳的劲

    老师常跟我讲,“功夫好练,劲难求”呀!他问我:劲是什么?我脱口而出说:劲不就是力量么?力量越大劲越大。

    老师说:错了,你把劲理解成死力气了,其实劲是活的,是有思想的,有意识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练出各种劲来,只是跟你的熟练程度有关。铁匠有铁匠的劲,书法家有书法家的劲,如果让铁匠来写字,再有力气也写不了有力度的好字;如果让书法家来打铁,就是他再会写字也打不了好铁,用不好打铁的劲,打出来的也是废铁。再作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假如你是一个右撇子,你突然用左手拿钥匙开门,这时你会发现平时用右手开门,又轻又准,一下子就能把门打开,可是换了左手就又累又不讨好——这就是劲!

    噢,原来是这样!我突然想起来,老师有一次搬家,老师跟我说:你别看我长得虎背熊腰,打人时一伸手人就飞,可是一驮重物,我就两三天腰酸背痛,浑身不自在,连你师母也不理解,一到用力的时候就骂我:打人那么有能耐,到使力气时怎么连个女人都不如?

    当时我很好奇,觉得老师功夫那么深,他一定具有力拔山兮的气势,可是他怎么连个包都不爱背。

    老师说:道理就在于此了,内家拳练的全是巧劲,身上的僵劲你恨不得全把它去掉,平时练的全是松,全是巧,哪还愿用一丁点笨力气?你想想,一个钢琴家,他的手如果老去抓锄头,那他怎样也练不好钢琴。所以呢,弹钢琴就只能弹钢琴,我们练内家拳的,就只能练出打人的东西,要比搬货的功夫肯定比不过搬运工,练什么的就什么行。

    原来这样,难怪有穷文富武的说法。穷人练武,晚上练巧劲,如何放松,白天又去推车,搬石头,那他什么功夫也练不出来,劲全跑掉了。听说以前内家拳高手都不干活,全都养在有钱人的家里。我也想起杨澄甫的徒弟李雅轩在四川时从不教穷人,只教富人,原因竟是这个。刚开始时以为他看不起穷人。 

    老师还说:以前的名家,每天跟人讲动作、讲套路,可是从来不跟人讲劲,结果练功的人怎么也上不去。

    难怪老师说:一个人会不会打拳,你只要看他的起势和收势就明白了,劲如果不对,套路再长也白费,劲如果对了,只打一个动作也行,难怪我看老师打拳从来不打套路,他只是随便打,没有固定的动作,也看不出什么型来,走到哪是哪,老师告诉我合乎拳理的情况下,怎么打都行,不合拳理打再多都错。

    我曾听人说:三大内家拳,练形意的练明白了一个劈拳,就练明白了形意;练明白了单换掌就练明白了八卦掌;练太极的会起势会收势就会打拳。

    原来,都是因为明白了内家拳的劲,所以一理通百理通,会练一个动作就会练全部动作,否则会再多招式都没用。很多人练拳时没有真正理解好内家拳,一直练的都是招,而不是练劲,殊不知招再多劲是错的,全盘都错。那就像给你装上水的酒瓶,再多再漂亮也还是装的水;如果是茅台酒,哪怕装在矿泉水的瓶子里,它也是好酒。太多人追求华丽的酒瓶,其实却失去了里面的美酒。

    许多人都把内家拳当作看得见的东西来练,练一个套路就以为会了内家拳,就像看到水和酒一样分不清。实际上内家拳是看不见的东西,好酒劣酒一定要靠品尝了才知道。

    而且老师还常说太极拳不能讲法,一讲法层次就低!

    太极拳真正要练的是劲道,而不是法和招。

    有法不用法,有招不用招。

    内家拳都是在模仿动物身上的劲,动物哪有法和招,可是动物身上的那股机灵劲是你用什么法也拿不住的。动物在遇袭时的那种反应完全是一种天性,人要学的就是这个。

    身上劲道出来了,别人什么法都对你没用。

    孙禄堂曾经说过:万法得来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这也是老前辈们为什么老说:要顺应天性、顺应自然。

    因为自然而然的东西是最强的!

    [题外话 5]

    讲到劲,我在生活当中就曾经有很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鲇鱼,看见池子里放了十几条鲇鱼,但池子里没水,鲇鱼也是一动不动的,我便担心鱼是死的,便伸手去摸。这不摸还不打紧,一摸之下那鱼“啪”的一声蹦了个老高,把我吓了个一大跳,感觉手上象触电一样,心里直打激灵。后来老师跟我说这就是太极拳的惊劲,太极拳的高手要伤人,用的都是这种劲。

    还有一次,我在家里给鱼缸换水,水还剩一点点的时候,我想把鱼抓出来,明明鱼已经抓在手里了,可就是抓不实,一用力鱼就挣脱了,连试几把就是不行。道理也是一样,和太极拳的高手搭手时,他如果不想伤你,他便可用这种劲来和你推,你便用再大的劲也摸不实他。我的老师说,年轻时他曾经和一个国家队的重量级运动员试过手,那人力大无穷可举400斤,一般人和他根本推不上手,他和你一搭手就把你抓了整个扔出去,所以他从来不相信什么太极拳。可是我的老师和他一搭手时,他便怎么也抓不实我的老师,十几分钟下来累得狗乏兔子喘,一点力也没了。而我的老师要伤他只要心一狠就行了。

    可是这种劲不是告诉你你就能练的,关键在于一个松字,怎么松呢?不是谁都松的了,那要看各家的练法如何。

    [题外话 6]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哪怕你个子小,很多老前辈其实都是小个子,孙禄堂个子就不大。太极拳是用内劲的,大个子有大个子的好处,小个子也有小个子的灵活。

    我有一个师弟才110斤,可他特激灵,听劲又好,象个猴子一般,一般人和他推手只有挨打的份。

    [题外话 7]

    练太极拳本来就是要你去僵存柔,你还去练肌肉力,岂不越练越紧了。练习太极拳日久,由于松出功夫来了,肌肉变细变长更有弹性,和练健美的肌肉已经不同,他们的肌肉又粗又短。

    手上松了,你背上的的劲才能递到手上来,太极拳是讲究力从背发的,这样才是整体劲。手上僵力未去,一搭手便使出手上的力,背力出不来,就变成局部力了。好练内家拳的能赢外家拳,就是因为用身上的整体力赢人家手上的局部力。

    所以,练力量只会让你离真正的太极拳越来越远!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五)

训练与实战

    我的老师常跟我讲:推手时,训练是训练,实战是实战,一定要分开。

    两者如果分不清楚的话,一是推手的层次上不来;二来等到实战时一定吃大亏。

    我一开始不明白是什么道理,便问为什么。但凡有问题我必问,问时又无有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刚认识老师的时候,我的问题就特别多,我总想把老师问倒了,问题又多又刁钻,可是老师又总能从容应答,入情入理,令我心服口服。慢慢的老师没被问倒,我的道理却越问越明白。后来我才知道,一层功夫一层理,功夫练明白了,道理自然就圆了。

    老师说:推手之时一定要按照规矩来,宁可合理败,不可越理胜。你们初学推手时往往为了争胜而违背了拳理,师弟比你弱,你就要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以力取胜,更要以技术来迎合他,让他能把东西用出来,又不至于摔倒,那你既领了他的手,同时更练到了你自己的技术。同时切不可大意,哪怕对手是一个小孩你也不可轻视他,你以技术来配合他。如果你把把都是一搭手就把他放出去,他固然是练不出来,而你的技术也一定不会提高到哪里去。想想“老朽戏顽童”你就明白了,老朽要把顽童逗弄起来又不要让他摔倒,自然要一番技术。别人比你强,哪怕你被打出去了,只要你是松着出去的,那就算是输了也不会让他占到更多的便宜。只要你是松着出去的,他打着你,他也不会自在到哪去。如果别人打你时,你硬撑着不出去,不出去是不出去了,但你的体力消耗就厉害了,因为别人是得机得势了。相反对于他来说,他不能打你时硬打了你出去,那他的体力也消耗的很厉害。别人退一尺你就打一尺,别人退一尺你打了他两尺,那你就有一尺是消耗掉了的。对于练功来说是不合理的。这是平时练功之时要记住的东西。

    可是,到了实战比赛时,那可就不同了。因为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取胜,而你的功夫又还没有练到家,这时你就会违背一些道理,硬胜他也不过分。许多一辈子的老拳师了,稀里糊涂吃亏被人打得晕头转向的,还是大有人在的。他们就是没弄明白这个道理。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六)

太极拳推手中的进与退

    老师常跟我讲:推手中一定要注意进与退的辩证。太极拳本来就是一门哲学,一门艺术,一门辩证法,讲兵法,讲战术的。以前的老前辈常说太极拳是心理拳,这是很有道理的。不要把推手当功夫,你把它当成游戏,你会发现你的层次上得更快。

    老师说:推手时,你不能一味只想着进攻想着赢人,否则,你还更容易输。太极拳就是这么奇怪,你不想赢人的时候,你反而会赢。可是,你越想赢你越输。这才正合乎道家的思想:舍己从人,无为而为。

    我想起:有一次意外的机会,我在公园里和人比手,那时我才练了半年的推手,而对方却在我们城市小有名气,得高人指点推手有些年,很多高手都输给他,他180斤,比我重了30斤。刚开始,我还很紧张怕输给他,但始终记得老师平时给我说的话: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强手,只要你身上始终放软了,不和他搬力气,不想打他,他就拿你没办法,赢也赢的不痛快。你一用劲就惨了,因为你还不会用整体劲,他不怕你有力气就怕你没力气,你没气力他才借不到你的力。果然,一搭上手之后,我便不和他使力气,软软的,柔柔的,他便怎么也发我不出去,虽然两条膀子又松又软,像熊膀子似的,换了别人早就被他打飞了。

    我又想起另一件事情:那是我跟老师学推手已有一年半的时间了。由于我是大师兄,师弟们都和我相差太远,我便沾沾自喜起来。其中有个师弟是练八卦的,才练了半年而已,也不行。可是有一天,老师忽然叫我和他推手,开始我想还不是菜鸟一个。可是一搭上手了才发现,以前像小孩似的他一下子变成猴子了,他不和我推,边沾手边跑,等我不推了他马上回手打我,我一推他他又跑了。我倒成了只有挨打的份了。幸亏我经验多,我才稍赢他一点,几乎推了个平手。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老师看出了我的心事,便说:推成这样,是因为你太想赢太轻敌了,你当时身上的松是一种假松,你的功力因为这个原因何止被削掉一半。虽然师弟的功力和你相差甚远,可是他的战术好呀,他让你没法适应他。所以,将来什么样的对手你都会碰到,都要去适应。战术和兵法不输给人家,推手就不会输到哪里去。所以我说太极拳是游戏,像变戏法似的,但功夫却是要实实在在练出来的,你就慢慢悟吧!

    老师又说:别人得机得势的时候,当退则得退。当退之时你强进,那是消耗,以实碰实,毫无意义。高手和人搭手时,表面看起来一直在退,其实他是在逗弄你,一旦找到机会了,他一下就把你废了。退不丢脸,只要身上始终是松着的空着的,没有消耗就行。他逼你到哪,你就让他到哪,如水中飘木一般,他始终用不上劲,不找到好机会你绝不打他。对于他来说,表面上他很有面子,其实累得够呛。太极拳就是要示弱,看起来弱别人才会小看你,你蒙蔽了他他也不知道,要赢他就容易得多。

    我又问老师:太极拳讲等打化打,不等到机会就不能打。一味的往后退或者停在原地就叫等打,那不是说太极拳就没有进了?

    老师说:当然不是!很多人都算不开这笔帐,所以推手上不了层次。其实,你迎上去也可以叫等打,但不是叫你硬顶上去的迎。举一个例子吧:你扔食物给狗的时候,它可以在原地蹦起来接;也可以边跑上来,边等你扔,你一扔它就蹦起来接,这也是等呀,只不过是迎上来等的。运动员抢栏板球也是这个道理。

    我若有所悟:说明太极拳的进退与常人理解的进退还是不同的。

    老师说:你能这样理解那就对了!太极拳进就是退,退还是进。这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慢慢去体会“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这句话吧,里面含义太深太多。

    [题外话 8]

    周末的时候,我在家里看了一场世界重量级拳王争霸赛。

    对垒双方年龄相差悬殊,一个是二十多岁的棒小伙,一个是四十多岁的老拳师。

    比赛规定打满十二个回合,刚开始小伙就一直占尽上风,他靠着超人的体力和灵活的步法,频频点数得手;老拳师也不是吃素的呀,不论是身高还是块头都远远超过自己的对手,而且还同世界各大高手都对垒过,在自己的拳击史上一直都有骄人的战绩,只是当时的表现实在让人费解,以往的火爆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观众们也一直在感叹,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呀,现在的他仿佛是一辆无法启动的坦克,面对对手的挑衅只能忍气吞声。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众们已经对这场沉闷的比赛失去了争论,一直到第十二回合的前面三十秒,都觉得胜负早成定局了。

    可是,就在这往后的时间里,人们惊奇地发现,坦克终于启动了,他的进攻开始了,前手直拳和后手摆拳配合得天衣无缝,节奏不紧不慢,但是每一下都象炮弹一样,狠狠的砸向对手,打到比赛还剩三十秒时,小伙子已经懵了,伴着一记更加沉重的后手摆拳,占尽优势的他竟然轰然倒地了,可是小伙子毕竟是小伙子,他年轻呀,他还没让裁判读完秒,就蹦了起来,继续和他的对手对抗,可是这回更惨,老拳师的进攻更加猛烈了,他集中所有的体力,在最后一秒,将小伙子击出了擂台之外。

    比赛完了之后,我的内心一直无法平息。

    我在这里并不是觉得拳击如何,我只是觉得老拳师的战术实在太高明了,他用的就是太极的战术,明明知道自己的体力不如对手,就只能先消耗对方,麻痹对方,等到时机一旦成熟的时候,就是奋力反击的时候,那时就将之前所有的愤怒都在一瞬间宣泄出来。

    当年毛泽东的兵法为何能应用如神,其实也是因为将这些太极的思想和战术早已烂熟于胸了。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七)

太极拳的松

    讲到太极拳必讲到松,从练太极拳之日起,便开始了松的练习。可以说太极拳的练习,由始至终贯穿的都是一个松字。

    老前辈常说:松松松,出真功!便是此意也。松仿佛就是盖房子用的砖头,离开了砖头房子肯定盖不成。可见,松对于太极拳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可是,就是一个松字竟难倒了多少天下英雄。生活之中,什么都讲松,行走坐卧、工作学习都讲松,你不松连握个笔都握不好,你不松连睡觉都睡不着,那是因为你精神紧了。平常人说话久了,声音会嘶哑,可是播音员不会,因为他的嗓子懂松劲。平常人跑1000米都累,可是马拉松运动员能跑几十公里,那也是他会松。各行各业都讲松,只是松的要求不同,松的部位不同。

    所以说,松的层次有高有低,有的是肌肉紧了,有的是意识紧了。在师兄弟面前,你以为你松了。一到老师面前,你又不知不觉紧了起来,控也控制不住。那是因为老师比你松,他用功夫一压你,你就情不自禁地紧了起来。那是你意识紧了,说明你没松透,连意识紧了都不行。

    可见,松的程度是很有讲究的,松的要求是相当高的。我的老师就常说:松,是武术家一生之所求!

    面对肌肉发达力量型的对手时,哪怕是散手,只要你不会被他的力量给逼硬了,你就有机会把他放出去,或是用透劲打伤他。怕就怕你还没真正松透,对方力量实在太大了,他一逼你,你就僵硬了,那时你就完了,肯定要输。许多人练太极拳还没有松到家的时候就去和人比手,一紧张用的就不是太极拳,变成跟人扳力气了,你平时练的就是去僵存柔,肌肉力已经逐渐小了,一扳力气用的就是肌肉力,那你等于是用己所短攻人所长去了,你着了别人的道,那你肯定输。所以,这就是要看你松的程度到哪了。不管别人如何逼你,抡拳头也好,耍刀子也好,你身上都不硬,那你才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老师说:只有松透了,身上的劲道才能逐渐上层次。

    我问老师,身上的劲道是如何个换法。老师说:换劲的过程是从僵劲到柔劲,然后由柔劲到轻劲,再由轻劲到虚灵劲,虚灵至极则成虚无。

    内家拳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见真意”,就是指人的功夫练至虚无至极时,身上在受袭时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自然反应。受袭者安然无恙,袭击者却被震飞了。这绝对不是吹的,我们平时仔细观察一下,在许多动物身上就能找到答案。

    讲到这个感觉,我在生活当中就曾经有过很深刻的体会。有一次,我去菜市场买鲇鱼,看见池子里放了十几条鲇鱼,但池子里没水,鲇鱼也是一动不动的,我便担心鱼是死的,便伸手去摸。这不摸还不打紧,一摸之下那鱼“啪”的一声蹦了个老高,把我吓了个一大跳,感觉手上象触电一样,心里直打激灵。后来老师跟我说:人的功夫松到虚无至极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招也不是法,就是啪的一下,连化带打都是它。如果你和人搭手时,身上把把都是这种劲道,那谁也受不了你。前辈们之所以说要顺应天性顺应自然,其实就是要学动物身上这种劲,因为动物身上这种劲都是天生就有的,它们不用练一出世就有了。

    可是这种劲不是告诉你你就能练的,关键在于一个松字,怎么松呢?不是谁都松得了,那要看各家的练法如何,学生悟性如何,下的苦功有多少。

    所以说:松,是武术家一生之所求。松的程度到了,你的层次才会上来。这还真不是会练几套拳,会讲多少空理论就能解决的。它必须扎扎实实的落在根节上,才能练出来的,至少是有希望的。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八)

和老师推手的感觉

    讲到老师教我推手的事情,就很有意思。老师和我推手纯粹是降低层次来带我,如老叟戏顽童一般逗弄我。不让我摔倒,又让我刚刚觉得有点吃力,而且又能让我使出浑身解数。一般十天半个月我都能适应。刚开始的好多回,我都以为我跟老师的功夫差不多了。心想,这回不用加难度了吧。可是,老师等我一适应马上就换劲,难度马上又上来了。每次都觉得自己的功夫应该差不多了,可是和老师一搭手,却发现老师总是赢我那么一点点,也不多,就是让我满头大汗,又能支持住而已。只是显得非常狼狈,疲以奔命,被赶到东来赶到西。

    两年了,老师给我加难度不下四五回。我也换劲换了四五回。我的功夫也不知不觉地突飞猛进。想想当初我大言不惭地和老师说的话就觉得可笑。我说:老师,我现在每天的目标就是研究怎么把你放倒。这一说,老师乐了,说:好呀,这样才叫有志气,自古以来赢不了老师的徒弟都不叫好徒弟,你赢得了老师,老师我才更开心。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愚蠢。

    两年来,我还真没把老师放倒过,甚至也根本就没法知道老师的功夫有多深。反正就总比我赢那么一点,就是很撵得狼狈,三撵两撵功夫却越见长进。

    我只想起,以前看过一个训练马拉松运动员的电影,前面总是有一辆车子,不让你落下又不让你追上,你多快他多快,反正就比你快一点。天长日久,水平就出来了。他始终没追上车子,但是他却真的拿到了冠军。

    后来,还有一件事情让我记忆深刻。有一次,老师拉稀,一晌午拉了五回,他却要推手,我和师弟都在,我150斤师弟160斤。老师说:我要检验一下我的功力现在如何了。便让我们轮流上。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被老师撵得筋疲力尽,平常人光拉稀五回就蔫了,可和老师推手竟丝毫感觉不到他的疲态。要知道我们的功力并不太差,每天都站桩打拳,见面就推手,一天也不懈怠。于是我们大奇,问老师为什么。老师说:那是因为我松的好,消耗很少,所以才能和你们推手那么久。原来,松到家的功夫消耗竟能低到这种程度。

    正是老师这种带手的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每次出到外面和人比手,我都想对手进攻的强度和密度会比我的老师厉害多少,事实上往往连三分之一都不到,平时狼狈不堪的我到了这时竟变得潇洒起来,往往变成我撵着别人来跑,别人变得狼狈不堪了。

    的确,和我的老师学推手,心里面总是会有很多奇怪的感觉。一时觉得自己的功夫差不多了,一时又觉得离成功之日遥遥无期;一时觉得自己很厉害了,一时又觉得自己还很差。而我的功夫又真的大大长进了,可是老师却总是赢我一点点。自教我之日开始就是这个感觉。现在两年过去了,竟然还是这个感觉。老师却说:老师我的功夫不可能一下子退步那么快,你的功夫也不可能一下子进步那么快。反正,你慢慢练吧,至少要满三年你才知道我的功夫到底有多深。你现在还不行,就只知道我功夫深,但深到什么程度你却量不出来。

    这时,我才知道老师一直都是陪我练功而已。他只是凭着他的功力来磨练我,一点一点的来带,积易成难。老师也曾经跟我讲过一个故事。以前一个扔飞镖的高手在他面前炫耀,老师说:这个练法很简单,雕虫小技而已。那人不服气,反问老师如何练。老师说:先站一个离靶近一点的距离,练至百发百中之后。你再往后退一大步,又练至百发百中;以此类推,日久功夫自然就出来了。话一说完,那人大奇,说:你怎么知道的?我还真就是这么练出来的。老师只是笑而不答。

    原来,我们的练功原理竟是这样的。只是里面的拳理和层次复杂得多、曲折得多。因为太极拳更讲换劲,每到换劲的时候就是要上层次的时候,很多人层次上不来是因为劲道换不过来。

    换不过来的原因有很多种,首先是自己的老师的层次就不高,一样的劲道只是功力深一点而已。有人可能会以为:功力深了还不行吗?当然不行。在同一个层次上,功力越深功夫越强;层次不同时,功力虽深但却吃力不讨好。举个例子吧。好比一个小学毕业的菜农,他只会一个加减法,一辈子下来他的心算速度会比你大学生还快;可是他的数学水平能和懂高等数学的大学生比吗,肯定不行。那你要用数学问题难倒他还不容易吗?高手比武比的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我用你没法理解的层次和劲道,我天天练而你一下也没练过,一搭手你肯定输。

    其次,劲道换不过来的原因就是学生自己悟性差的问题。我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位高师一辈子想带出一位能完全继承他的衣钵的弟子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个弟子不容易找,总觉得这有缺陷,那又有不足。我记得,连孙禄堂这种有这么多高徒的大师,还有不能找到具有完美资质的弟子。有人觉得老师保守,实际上是老师的精力有限,老师教学生也是一种投资,与其每个学生水平平均化,不如努力教好几个徒弟,这样功夫才能保质保量地世代相传。我的八卦掌的刘师爷当时就遇到这样的情况。刘师爷最初跟练太祖长拳的江乃林师傅,在拳房练了十一年的功夫。有一回,宫宝田回家乡山东做寿,因为江师与宫师是好友,为了给宫师助兴便令自己的弟子们各自打拳一套。弟子们打完拳之后,宫宝田只是说我的刘师爷打得不错。当时,江师心里很明白,宫宝田都说不错的弟子那得绝对的出类拔萃,便说:你要喜欢便拿去作弟子。宫宝田当时兴致正高,便满口答应了,江师马上令我师爷磕头,这师就算拜成了。

    但老师也曾经在他高兴的时候,露过一些东西给我看。那时,一搭手便觉得,身上不由自主的紧了起来,大脑瞬间一片空白,整个人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飞了出去。落地的一刹那,心里会有很多的想法:要抓住哪?会不会摔伤?可是每次都没事。不管怎么样,就是化不了,就像风一样像水一样,怎么化都弄到你身上了。老师说:这就是太极拳的内劲,化不掉的,也不是什么招术,就这么一下,化和打都是它。 

    后来我见过老师写的歌诀:“练到此处臻化境,突然袭击自服应。耳感不舒一惊恐,发人丈外只一松”,老师当时的劲应该就是这个。已经不是招了,那时仿佛变成了动物的天性和本能。内家拳要仿形取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老师给我摸着时,就象摸在一个飞快转动的大肉球上一样,圆滚滚的,找不着缺口,想打他时,他一下就转走了。打大力了,自己还会像被飞驰的车轮一样带倒。根本听不到劲,所不同的,车轮是主动的,老师是被动的。如果不想给我摸时,我一下也摸不出力来,老师的手始终只和我的手轻轻的搭着,一大力他就走了,他根本不受力。因为老师是练八卦出身的,脚下太快步法太巧了。这时,像摸在灵猫身上一样,吃不上力。

    [题外话 9]

    太极拳来自于道家思想,道家讲究顺应自然,顺应天性。太极拳练到最后就是一种动物身上的天性与劲道。所以,一切以人类的智慧和方法所想象出来的招和法,都没法和自然而然练出来的天性相比。

    这就是,道家为什么要从自然而然中来提炼功夫。这也是为什么说“太极拳本身就是修道”的原因。

    [题外话 10]

    拳谚言:拳怕少壮!

    年轻人的心肺功能,供血供氧的功能肯定会比老年人强大很多。可是为什么强不能胜弱,大力胜不了小力?

    因为老师们的身上太松了,消耗太少了,他的能量供应得虽然低,可是他用的也只是一点点。

    年轻人的能量供应又多又快,可是身上不松,结果消耗也更多更快,所以时间一长总是有消耗完的时候。

    因为太极拳推手的实战中,本来比的就是兵法战策,比的就是谁更会精打细算。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九)

    眨眼之间,我和老师学推手快两年了。今天,我终于开始学四正手了。两年来,我就是练了一个“随便”而已。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随便,却让我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我的老师说,学推手就像学游泳似的,你先得让自己在水里能自如得飘起来,不至于沉下去才行,这时才会有学会蛙泳蝶泳的可能。

    练太极拳也是这样,四正手只是前辈提供的一个范例,在这个范例里面体会掤捋挤按,可是许多人练了一辈子的四正手,一旦离开了四正手就不会推手了。

    而我们的练法就是,先随便来,等你能将任何一手都适应了,自己能不被人推倒了,才开始来研究四正手。从随便推手到规规矩矩的四正手,这时自己的功夫才能上层次。此时的四正手,完全是一种文劲的推手,手上不允许着一丝的外力,也不许有放人的想法。纯粹就是在这种规矩里面,体会和练习太极拳的文劲。将自己的在随便中推手的拙力一点一点的卸掉,这才是真正的步入到推手中太极劲的练习。时间一久,身上的功夫才会更纯更细腻。

    因为随便中的推手是一种框架一种基础,而四正手才是真正的精雕细刻的修饰。就像建房子一样,毛胚房建好了,这时才进行屋内的装修。

    许多人的太极拳练不出来,就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是练四正手,甚至练了一辈子的四正手,一旦碰到一个乱来的,他就不会推了。要知道,四正手只是无数个推手范例动作中的一个范例而已,老前辈把它单独提出来做文劲练习,是因为它最有代表性,练好了它就有希望练好其它的动作。可是它只是所有动作中的一个代表,却不能代替其它所有的动作。实战中的动作瞬息万变,什么形状的动作都会出现,如果你只练了一个四正手,这时你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了。

    就象练书法一样,可以通过练一个“永”字,来练到汉语文字中的所有笔划,可是如果你只是练一个“永”字,那你一辈子也练不出好书法来。

    歌唱家也是这样练出来的,他只有在经历过许多的磨练之后,他才会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一首歌上练习,甚至是几句歌词上练习。可是,这时并不会影响他的层次和境界。

    练太极拳也是这样,在你没有真正推手推出一定的功夫之前,你就练四正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这时你只是练了一个假手,碰到乱来的你就傻眼了,不会推手的你也制服不了他。但是,在你什么角度的推手都尝试过之后,再来到四正手里面找规矩,那就不同了。因为此时你的功夫已经出来了,什么手你都见过了,你也不必什么手都去适应了,你只要在四正手里面练功就行了,在这里面细心雕琢细心体会就行了。因为你已经从复杂回到了简单。怕就怕,你一开始就是一个简单的手,到最后还是简单的手,你根本就不曾复杂过,那就完了。

    四正手是让你在里面找规矩的,在里面修饰毛病填补漏洞的,在里面提高层次上境界的,它起到的是一个画龙点睛让自己的功夫日趋完美的作用。它的作用非常重要,非常关键,但却真不是初学者学的东西。以前的老前辈如果不想教徒弟,一来就教徒弟练四正手,那这个徒弟一辈子也练不出来。把好手了,文文静静地推还行,可是一撒开手随便干就不行了。因为只能在四正手里把人放倒的人不算高手,只有随便怎样都能把人放倒的才是真正的高手。

    [题外话 11]

    我的老师说,练四正手一定要有高手来带才行,没有基础的学生之间练,一点用处都没有。

    因为只有用老师身上的劲道来领你,你才能学到东西。

    否则,容易推得四楞八角,又笨又拙。那便不是真正的太极劲。

    自从学了四正手之后,觉得自己的动作自然地就变圆,变细腻了。

    再回到随便的推手中去,发现原来好多地方都很有漏洞。现在的细腻加上原来的经验,再实战时就觉得更得心应手了。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

太极拳的柔弱

    太极拳之所以强的前提,首先是因为它的柔弱,柔弱到极点才能坚刚到极点。可是很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甚至还有人在以为:太极拳不是大松大柔的,因为真正松柔了,自己就倒了。于是嘴上说太极拳要松柔,实际上自己根本就不敢松柔。始终还是保持着一份僵力。可是他们没有真正想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他们的功夫始终都上不了层次。

    太极拳本身就是道家功夫,丹道之学,形式不同而已。丹道之学,讲的就是反转乾坤,扭转气极,身上不着一丝气血之力,散落身外的神意才能和功态下产生的内气,融合起来存在丹田变成真正的内劲。

    太极拳的刚是因为它柔到底了,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刚。柔的越透,然后才越刚,刚是有前提条件的。可是很多人,自己柔得还不咋的,就开始琢磨怎么刚来了。自以为是地认为,太极拳本来就是刚柔相济的,是一开始就有刚的,于是天天练发力,天天练刚,越发越僵,越发越练不出来。不知道太极拳柔够了才有纯刚。结果,交起手来柔也不如别人柔,刚也不如别人刚。连学了几年散打的人都不敢迎战,迎战就要挨揍,这种例子看到不少。

    道家思想讲的柔弱,不是虚弱。虚弱是病态的,衰败的,消亡的。可是柔弱是强大的,发展的,兴旺的,充满勃勃生机的。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有无限生机,有饱满的元气和旺盛的阳气,为整个生长过程提供了原动力。婴儿逐渐长大,变成大人,肌肉不断的长成,能量就不断的消耗,阳极而阴,最后死亡。这也是为什么要放弃气血之力即肌肉之力的原因。这种练功方法,不但能减少元阳的消耗,而且还能重新提炼出新的元阳来。

    太极拳功夫厉害之处,就在于此。所以好太极拳功夫的首先会是好养生的,两者是有根源上的联系的。很多老前辈学太极拳之前,旧病缠身,一练太极拳身体好了,功夫也出来了,这种例子也是很多。

    松柔,就象是一个闸门一样。开始学拳的人闸门会小一些,逐渐松得好了,闸门才越开越大,身上的功夫也是越来越强。直到有一天,身上终于松透了,功夫便出现透空,那时身上的劲道无论是虚灵也好,虚无也好,才会有练出来的可能。相对而言,刚的问题就太小儿科了。

    可是,大多数人都不敢真正相信松柔。于是,闸门就关闭了,结果练了一辈子的拳,也只是练了一个假松而已,练了一个僵柔劲而已。发出来的劲,也不会是纯刚的,只是比外家拳松一些而已。毕竟有多松,劲道才能发多刚。

    太极拳比的是层次的问题,而不是功夫的问题。层次上不来,下再大的苦功,也只是初级水平。那就像小学生不能毕业一样,下了一辈子的苦功,也只是小学的课本。随便拿一本中学的课本就把他给难倒了。

    层次从哪里来?层次从松柔来,只有真正松透了,才能练出高水准的太极拳功夫。 
 
    [题外话 12]

    柔弱的东西似乎总是有其独特的优势。牙齿比舌头硬,可是牙齿掉光了,舌头却还在;石头比水硬,可是石头还是要被水滴穿。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一)

太极拳的关卡

    古往今来,大家都说太极拳好,可为什么成就者却凤毛麟角。我也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经过两年的太极拳练习,我倒是总结出了一些浅薄的见解。

    太极拳之难,首先难在改变观念。太极拳本身就是一门思想拳、哲学拳。太极之初,就是要你放弃平时的观念,平时喜欢练力量的,这时到了太极拳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病。太极拳不但不让你练力量,还要你把以前练的力量都卸掉,因为卸力量就是弃僵力,僵力弃了,柔劲才能出来。可是多少人,在这时就被拒之门外了,因为很多人不够松。不够松的原因是,不会松,不敢松,甚至是不相信松。不会松的原因是没有明师,不敢松的人是嘴上说松,心里面却一直在怀疑松。不够松的结果,就是功夫一直都是上不了层次。什么时候真正松了,什么时候功夫才能真正开始进步。很多人你说他不松,其实比不练松的还是要松一点,可是你说他是真松了那又是假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假松,那他练一辈子也只是一个僵柔劲。几十年的功力也只能赢老百姓而已,一遇到稍微比他柔一点的人,他就是赢不了。

    难度之二,是能否理解太极拳以弱胜强舍己从人的思想。太极拳是不想赢人的时候,就赢了。它是被动的,柔弱的。正因为是等打的,才要听劲。如果主动了,怎么听,岂不是被别人听到了吗?很多人,一搭手就想赢人,以至于破绽百出。无论什么太极拳高手,他都要在合乎太极拳拳理的前提之下,才能赢人。因为太极拳是水,水的个性就是“避高而趋下,随意而成形”,没有落差给水的时候,水就是宁静的,可是一给落差给它,它就变得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可是又有一些人,把“等打”悟成了“傻等”,同样也是白费。太极拳就是这么奇怪的拳,不想赢的时候才能真正赢,又不许主动,又不许用强。赢人还得被动的赢,赢人还得用小力来赢。很多人又在这里被难倒了。到这里就知道太极拳为什么说是哲学拳。因为哲学是讲辩证的,辩证不过来的时候,就是停滞不前的时候。

    难度之三,在于换劲。太极拳每到一个换劲的地方,就是一个关卡,换过去了,你的功夫就换层次了,换不过去,那你就像永远也毕不了业的小学生一样,一辈子都是小学生的水平。就像很多没文化的人一样,以前没有文化,以后一辈子也是没文化。可是,换劲不是想换劲,就能换的,一定要有老师领你的手才能换过来。否则也是白费。到了这里,找不到明师的人,学拳的希望又变得渺茫了。

    难度之四,在于能否把太极拳活学活用。太极拳功夫练出来之后,你能把它发挥到什么程度,那就得看你个人的悟性了。所谓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很多人以为,练太极拳只是求它的功夫和劲道,而忽略了具有太极拳特点的思想和兵法。太极拳功夫到底是什么,只是易筋易髓了而已吗?当然不是,太极拳一定要包括了意识、兵法和经验的东西才是完整的太极拳功夫。所以又有说太极拳是心理拳的说法,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越让人琢磨不透你越有胜算,就像打仗似的,以奇致胜。用兵之道,也是讲究诡诈,兵法也用水来形容,“水无常态,兵无常势”说的就是这个。因为太极拳也好,兵法也好,都是来自于中华文化的源头——易经,另外太极拳和琴棋书画也都能找到相同的地方,道理也在于此。

    其它的关卡暂且不说,就光光这四个关卡,你想能难倒多少天下英雄。太极拳为什么要拜师,为什么成就者凤毛麟角就不言而喻了。

    我常常觉得练太极拳就像在爬一座充满迷途的山。许多人连入口都找不到,结果一辈子还没有真正开始爬山。有人悟性好一些的,找到入口了,可是走不了多远他就迷路了,结果一辈子又在离入口不远的地方停滞不前。这时,还真要老师来带,他才有走出迷途的可能。可是,也并不是每个老师都到过山顶。这还不可怕,怕就怕,这个老师自以为已经到山顶了,而且这个老师的悟性更好一些,他便在他自以为是山顶的地方建起了宫殿,这时,他对每一个被领上来的人都说:你已经登堂入室了。宫殿里面虽然富丽堂皇,可是这个宫殿却是假的。而那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人,真以为自己到山顶了。由于主观,这一大帮人一辈子都失去了到达山顶的可能。更可恨的是,这一大帮子人,还到处去山下接人,说他们知道怎么去到山顶,还给他们自以为是山顶的宫殿的图片给大家看。这下惨啦!又有更多人去了这个假山顶,去的人多,宣传的人就更多。结果,越到后来,真正知道怎么去真山顶的人就越少。甚至,到后来,真正知道怎么去到顶的人的话也被当成了假话。长此以往,真人一旦老死,登山之事便后继无人。

    说到这里,想想看,多像现今之世的太极拳呀!太极拳可悲之处,就在于此,这也是前辈创拳之时万万无法想到的。

    虽然这样,可是我们还是要有信心,世界之大,真正明白太极拳的人还是有的,能否遇到,那就要看大家的缘份了。

    [题外话 13]

    有人问:碰到悟性极高的人,那这些关卡和岔路不是都不成问题了吗?

    可是,悟性好必须有个前提,那就是他必须有一个好老师,否则,悟性越好那他走岔道的可能就越多。

    因为他悟性好,那他事先作出来的假设就越多,而其中最多只有一个假设是对的,那相对而言,他走岔道的机率反而更大。甚至,他的众多假设当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是对的呢?

    [题外话 14]

    太极拳这么好,不用力,不争强,还能开发智力,可是大多数人就是不理解。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二)

    越来越觉得练内家拳一定要有好老师指点。经常有人问我,怎样才能练到好功夫。我觉得至少是两个方面的要求:首先要有一个想教你的好老师,想教你就包括言传和身教缺一不可;其次就是自己的悟性和苦练,也是缺一不可。

    太多地方没有一个好老师的话,自己早就走偏了。记得自己有好长一段时间,劈拳已经练出整劲来了,常人和我一搭手就一边去了,我还经常和健身会所里面的人来试,结果把把都灵,再加上自己的太极拳的柔劲,更是如鱼得水,令大家都觉得不好对付。

    于是便沾沾自喜起来,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搭手放人时,更刚更猛。刚开始还没什么,可是突然有一天,师弟和我推手时,我发现自己刚劲不好用了。师弟就算出去,也是因为经验,和功力、质量等不如我,并不是技术不如我出去的。所以,师弟出去了,我也觉得很费劲。一开始也没觉得咋的。反倒是有一天在朋友的饭桌上,老师说我现在的技术不如师弟,我才开始吃惊。

    后来,我追问老师,老师说我的质量、身架的硬实程度、经验都比师弟好,可是师弟还是能和我抗衡,那就只能说明一点,师弟的技术比我好,要不他凭什么和我抗衡。

    这时,我开始迷惑了,平时老师看我和师弟推手,都是叮嘱师弟,不要想打我出去,先是尽量化解我就行了。而我,还是依旧像以前一样,尽量打他出去,只是慢慢的发现师弟越来越难打出去了。开始还没在意,后来才发现,这时老师说师弟是先从练化入手,是因为他的性格偏内向,不爱打人,那就练化为主呗。而我是属于爱进攻的,所以一开始练的就是形意拳,因为形意拳霸道,结果我一旦尝到形意拳的甜头之后,便忘了太极拳的道理是以弱胜强、舍己从人,我的功力虽强,可是违背了太极拳的拳理来推手,肯定费劲的。我以前和很多功力深的人推手,之所以能够不输就是因为自己不想赢,不和他们扳力气才保全了自己,现在自己倒犯起同样的毛病来了。

    师弟也是这么练的,他现在还不能打我出去,是因为功力不够,所以先练个不输就行了,等到什么时候打人的东西也出来了,那就不好对付了。

    老师和我说,形意拳和太极拳在高层次上是相通的。形意拳为什么后来讲暗劲,讲化劲。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的明枪已经练出来了,对付差手肯定好用,可是对付好手一样难用。那你这时就要把它练暗了,其实就是“暗下毒手”,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打人,成功率自然就高。这也就是形意拳的暗劲。其实太极拳不也是这样,是靠柔靠软来赢人,不也就是靠暗的吗?明的不行,我暗的来。这就是武术的道理。生活当中说某人奸滑,是指为人。功夫上面指的奸滑,就不是指为人了,那是指劲道。暗劲肯定比明劲“奸滑”啦,可是到了化劲,那就是虚无的了,那又何止奸滑,若有若无的,简直就像鬼一样,难以捉摸,神出鬼没。说好听一点就是,功夫通神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现在研究怎样将人放出去是没有错的,只是不应该研究怎样明明白白地把人放出去,而是研究怎样不知不觉、偷偷摸摸的把人放出去。这样自然就要求自己的劲道越柔越软越松,才能让人在无法防备无法化解的情况下出去。

    形意拳习练之初是很霸道的,所谓形意一年打死人是有道理的。那是明劲阶段,才显得霸道。可是到了暗劲、化劲阶段,表面就显得温和很多,但是这时的拳其实内在更是霸道,只是为了蒙蔽你才显得温和。这时的温和就和太极拳的温和不谋而和了,和八卦掌的善变也是相合的。所以,以前的形意拳高手都是懂太极八卦的,只是哪个成份多少的问题。

    所以说,太极拳的软弱、温和也是表面的。那是为了蒙蔽人,所以才把内在霸道的练成表面软弱的、温和的。怕就怕,现在很多练拳的把太极拳练成真的软弱的、温和的了,那就惨了!

    所以说内家拳练的就是兵法,是计谋,是诡道,是有道理的。也说明三家内家拳道理上是相通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内在的拳理都合乎阴阳、合乎道家思想。  

    [题外话 15]

    许多人的太极拳练不出来,是因为他们没有从重劲推手中过来,而是直接练的就是文劲的推手。所以斯斯文文的推可以,一旦撒开手来干就不行了。

    [题外话 16]

    形意是主动的,在它的思想里,它是一个强者,它大气、霸道、火爆。

    但它的劲道却是从小劲提炼出来的,讲它由刚入柔,是指它的思想是刚的,形意拳讲的是由刚入柔的提炼思想。练的是思想里心里的炸劲,手上出去却很轻。用时,一接触则是雷霆万钧。

    太极是被动的,在它的思想里,它是一个弱者,它隐忍,它含蓄。它是以无力胜有力,以柔克刚。讲究由柔入刚,“柔到极处便是刚”指的就是这。它从败中取胜。

    如果能将形意刚烈的劲道与太极以柔胜强的被动的思想,结合到一起,形意就会变得更加精准、霸道、无坚不摧。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三)

    习拳两年,常常会重新想起老师以前和我讲的道理,现在再回忆起来,觉得心里更加的透亮了。

    从一开始老师就和我讲套路的问题,他说套路不必练,但是拳架却要盘,只是不必按规定的路数来盘,只练几个单式就行了,甚至连单式都可以不要。

    老师教拳也从来不教套路,原来就会套路的人,就让他按照原来的套路,不管是哪一家的套路,只是帮他把拳味改过来;不会套路的就教几个动作而已。

    常人往往不会理解,以为老师不肯教他们东西,甚至有一些练了快一年的人,还觉得自己什么东西也没学到。

    其实老师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教了东西,老师不在套路上要求我们,是为了在质量上更加严格地要求我们。首先我们打拳的时间就久了,虽然不按套路来盘架子,可是我们练拳的时间反而久了;其次是打拳的要领要求得更加严格了,从头到脖子,到肩,到胸,到腰胯,到脚;从外型到气息,从气息到神意,只会更加细腻更加精准。

    老师不教我们套路是不愿让套路把我们束缚住了,因为很多人一练套路就老在琢磨招式,早把拳理扔到一边去了。就算能按拳理来打,可是在行拳的过程当中,人们往往要分神去想下一个动作是什么,这时打拳的效果自然就会打折扣。可是如果只是练单式,就不存在这种问题了。那时的气息神意要想绵绵的融融的,自然就容易得多了。

    可是,练太极拳会盘架子,不推手就行了吗?这个大家当然知道不行。多少人盘了一辈子的架子,却从来不推手,但你说他练的不是太极拳他还不高兴呢。可他确实练的不是拳,而是操,不管他是不是名家教的也好。

    作个比喻,人就象一块铁,盘架子就象铁块在火炉里面煅烧,你天天烧,一下也不拿出来锤打,那你怎么烧终究还是一块铁而已。试想要成为一块钢,要经过多少次的锤炼,才能大功告成。这时的锤炼其实就是太极拳的推手。

    要想成为太极拳的高手就得在推手中千锤百炼,不从推手中过来的人,松也是假松,柔也是假柔。因为不推手就没法检验自己的松柔是否适度,自己的架子是否盘对了。要不怎么检验呢?

    那推手两个人随便推就行了吗?当然不行!这时老师的作用又发挥出来了。拳架,拳味,拳理,老师都教给你了。要想成为高手就一定离不开老师来领手。因为功夫是自己能练出来的,层次却是老师帮你提上来的。要自己悟基本上不可能,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岔道和误区实在太多了,那就像是一片原始老林,没有向导,轻易踏进去,只会有去无回。平时自己练的体能,只是一部份东西而已。要想穿越这片原始老林,非得有人带路才行。

    可是这片原始老林实在太大,太深,太远。动辄都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穿过去。作为一个向导来说,他必须从入林子的第一步就开始带你,他也得重新在里面走一遍。碰到你过不去的地方,他比你还急,他恨不得背着你来走;碰到你迷惑的时候意志消沉的时候,他还得鼓励你,开导你。路途中会遇到很多关卡,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技巧帮你过关,但是脚下的路还得你自己走才行。毕竟是三五年的路途呀!可是,你只要相信跟着向导走,肯定能走出去就行了。

    两年了,我越来越能体会老师教拳的心情,真的挺不容易,要教好一个徒弟得操多少心,流多少汗。希望我们进步得快一点,又不能拔苗助长,还得耐着性子,不到时候一点也不教,否则只会害了我们。

    [题外话 17]

    推手的功夫练久了,就象揉面似的,刚开始时是面粉,逐渐越揉越软,越揉越韧。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四)

关于胆识

    有一回,我和老师谈到实战当中,关于胆识的问题。

    我说:讲到胆识,一定要有虎胆狼心才好吧。

    老师却说:虎胆狼心还不如色胆狼心。

    我一开始觉得纳闷,把色胆听成蛇胆了,便问:虎胆还不如蛇胆吗?

    老师说:我说的是色胆,不是蛇胆。

    色胆?我有点迷惑:虎胆还不如色胆吗?

    老师说:虎胆还有怕死的时候,可是色胆就不会,色胆上来的时候连死都不怕。我只听过色胆包天,就没听过虎胆包天。

    我仔细一品之下,不由得哈哈大笑。

    还有一回,老师说,他今天看到小孩打架了。我心想:小孩打架就小孩打架,有什么稀奇的,还拿出来说。

    老师说:那可就是你没悟到了。

    我问:为什么?

    老师说:一个练武的人,如果有相当深的功力,打起架来却又用的是小孩子的心思,那谁也拿他没办法。

    我更加奇怪了:为什么要用小孩子的心思,大人的心思还不如小孩吗?

    老师说:那可不是吗!大人打架心里面老想着,这一下打下去,会不会把人打伤打死,打伤打死肯定得蹲监狱的呀。这顾虑一多,出手的威力肯定就大打折扣,内家拳本身讲的就是在意不在力,心不狠,神意不足,出手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老前辈为什么再三地讲:眼要看透,神要照透。眼能看多深,劲就能打多深,神意有多狠,伤人就有多重。高手比武的同时其实就是在比心,手毒是因为心毒,手再毒,心不毒也白费。和高手比武,还没出手,他的眼光就已经把你罩住了,你连动都不敢动一下。这是因为他的功力实在太深了。平时,我和你们讲手的时候,心里就要特别留意,生怕自己图一时之痛快把你们打伤了,因为内家拳伤人只是心一急,就把人伤了。你的刘师爷老了的时候,大眼皮都是耷拉下来的,可是眼睛却是精光闪闪,非常慑人,和他动手,眼神就把你身上瞟紧了,这已经是一步功夫。

    老师又说:小孩子打架可就不同了,因为他们的思想单纯,他们要赢的时候可不会去理蹲不蹲监狱的事情,小孩急起来的时候出手肯定很实在的,只不过我们要的是小孩子实实在在的心思,功夫却是要越虚越好,战术也要越妙越好。回忆一下你们小时侯打架的情形你就理解了,小孩所差的只是没功夫而已。一个小孩如果有你现在的功夫,他和你打,不管你用什么大人的心思你都打他不赢。所以说高手的功夫加上小孩子的心思,动起手来是很不好对付的。道家思想早就阐述过了,这其实就是“返朴归真”的道理。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八)  


太极拳修炼中的反复


     那天老师来了我家,我把一直憋在肚子里的心事,告诉了老师,我说:不知为什么,最近老是不小心打翻东西,越是小心越糟糕。有一段时间了,我每天总是要犯不少这样的小错误。有时走在路上,明明是很小心了,可还是蹭着路人把对方弹出去。洗杯子时,为了把水摔掉,结果练杯子也被磕掉了。

     一开始,我很担心老师会责怪我,我还是犹豫了好久才说的。因为好久以前,老师就曾经责怪过不小心打翻筷子的师弟。毕竟内家拳是练细腻功夫,讲求听劲,要求拿捏精准的东西。生活之中老是把东西碰翻,会给人笑话的。

     结果,老师的回答却令我大感意外,他说:说明你现在功夫大了,出手自然就是用上了腰劲,只是一下子还把捏不住,所以老是碰翻东西。你这是换劲的时候,等你再过三个月,习惯之后情况就不同了。

     原来是这样,心里不由大觉宽慰,原来是自己在换劲,才连连出错。老师以前责怪师弟,是因为他没到换劲的时候就出错,纯属于粗心所致,和我的换劲的情况不同。不是自己不小心,而是自己一时无法驾驭自己的身劲,才出现的错误。

     以前老师也和我说过,这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反复,从跟老师练功之日起,就不停有各种不同的反复,等自己经历了上千次的这些反复,那自己才会出大功夫。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十九)  


内家拳的刚和柔


     那天老师用八卦功夫和我沾手,结果老师给我的感觉又活又圆又沉,像个滚动的大铁球。任凭我两年来,天天站桩推手的功夫,竟总是情不自禁的被老师研出去。老师的确是浑圆的、浑厚的,可是我心里却有一个疑问:内家拳不是讲松柔的吗?老师天天和我们讲松柔,我们自己也天天在练松柔,可是老师这回接触我的瞬间,为什么我会觉得势不可挡,不但不觉得柔,反而觉得很刚猛呢?老师又的确是听着劲来研我的,可是他的双手和周身,与我接触的瞬间,我全身都有要散架的感觉,在老师面前,自己仿佛变成泥捏的一般不堪一击。

     我很奇怪,为什么是这个感觉?老师身上的东西肯定不会是僵硬的,否则就听不到我的劲了。因为我以前在健身会所上班的时候,经常和练肌肉的大块头的朋友比试,任凭他们身上横劲再大弄在我身上,我就是软硬不吃,还被我摞的七倒八歪,踉踉跄跄;我也曾经和一些练太极拳多年,还是僵柔劲的朋友推手,任凭他们用什么招,就是摸不着我的劲。可老师身上的劲道,既浑厚,又霸道,听劲还灵,跟老师以前和我沾过的极其虚灵的感觉已是完全不同,那种感觉是,在老师身上落不到实处,他身上会自然走转,活似机轮,全身都像是大大小小的齿轮组合起来的一样,你的手不敢往上落,一落就有被卷进去的可能。于是,身上稍微有点不松,老师就听到了,那时我早已被弹出去了。

     可是现在的感觉就像,有台这样的机器,硬是要听着你的劲,开进来一样,所以躲无可躲,避无可避,自己才会被这种机器一样的整体劲弄得狼狈不堪。

     这时老师说:你觉得我身上刚是对的,但是我用的刚却是从柔中过来的刚,和初学者的刚是不同的,我的是纯刚,是柔到极处出来的纯刚;而初学者是要先把自己身上的刚劲卸掉,然后在柔里练,这时自然出来的刚,才是纯刚。而这时的刚就是软硬不吃,浑厚无比了,没有出来这样的功夫如何克敌制胜?你想想机器上的劲,它虽然硬,但是它齿轮之间的咬合是绝对合拍的,要不如何做到一给电就瞬间飞转。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有虚灵的本钱。

     这时我才明白怎么回事,老师只是想让我知道内家拳的纯刚是什么。但是话说到这里,我却要提醒各位练拳的朋友,纯刚是柔练好了自然出来的刚,不是柔还没练好就去练的刚,那个刚就不是纯刚了,只是僵柔而已。很多练拳的朋友都是在这里出了问题。

     老师还曾经说过八卦功夫真正练好了,对手在你身上连根毛都挨不着,这样的功夫才是最难练的,你往他身上落手时,不管他来势再凶,你也能像只蚊子一样轻轻的落在他身上,可是一旦发劲却是如炸雷一样可怕。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二十)


太极拳的悟性


     今天和朋友谈到悟性及老师的作用。很多人认为,以前的老前辈功夫好是因为全靠他们悟性好。以前自己受武侠小说的影响,所以也一直有这样的观念,甚至以为连老师都可以不要了,只要自己能得到一本武功秘笈,那就万事大吉了,什么绝世武功也是指日可待。书上电影上不都是这样描述的吗?为了一本秘笈追到天涯海角去。

     可是后来等自己真正跟了老师的时候才知道,功夫要练出来非得“言传身教”才行,东西再好也一定要有一个明白老师教,“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很多关键的地方没有一个明白老师帮你一针见血的点出来,那你根本就练不出来。这时,你才有了悟东西的基础,可是再往下,就一定要老师的“身教”了。老师光凭嘴上说从来不和你摸手,那你一样是纸上谈兵,练个嘴把式而已。

     悟性在练功的时候是很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有个好老师。你的悟性再好,也是要在老师给你东西的前提下去悟,否则就光凭自己的悟性,一辈子也悟不出来。

     很多时候大家都在争论太极拳的对错,其实应该说,太极拳没有对错,因为太极拳是多层次的。相对于高层次来说,低层次的当然是“错”的,但是前提是你一定得从低层次过来呀!就像你第一天练太极拳一样,能说对错吗?对错都只能练成这样。怕就怕,一辈子都是一个初学者的水平,那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是层次低。

     许多练太极拳的人就是弄不明白,其实太极拳的层次就必须像上学一样,分出大中小学来,可是国家没有这样做,也没有这样宣传,自己的实际水平如何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地方去考证。所以许多练太极拳的人,练了一辈子的小学生水平的太极拳也不知道,反而去怪太极拳不行。也有一些层次稍高一点的,到中学生的水平了,以为自己已经得到太极拳的大学水平了,便对太极拳妄下定论,甚至发自内心的抵触和怀疑老前辈留下来的太极拳论,并根据自己现行的水平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太极拳理论,这样的人一辈子也不可能上太极拳的大层次的。

     有了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悟性,就是最好的条件了吗?一开始我也以为是这样。可是后来老师和我说,还有一样很关键的条件,就是最好要有一帮师兄弟一起练,你才会进步快。我一开始还不理解,以为一直要有老师这样的好手来带,自己的功夫才能练到最好,于是便不是很重视和师弟们推手。

     可是时间一长就发现,只和老师推是不行的。一来老师功力深厚,自己的东西不管用的对错,对老师都不起作用,用对了也不知道要记住这个对的感觉,印象不深刻。可是跟师弟用就不同了,用对了师弟肯定接受不了,错了自不必提了。经过这样在老师和师弟之间的反复验证,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练出来。二来老师和你推手,肯定是量身定做让着你来推的,他如果不让着你,一沾手你就出去,那你什么也练不出来;可是和师弟推就不同了,大家实力都相当接近,要赢对方都得真干,这样才能练出真正的实战经验。

     所以有个年富力强的明白老师和一帮年龄相当的师兄弟,要练出真东西来是绝对有希望的。

我的一点学推手的心得(之二十一)  


师父的“保守”


     有一次我和老师聊天,说在网上见到一种说法,为什么现在的弟子越来越不如师父,因为当初师父传艺时,只传了90%,保留了10%;以次类推,到徒孙辈时,就只得81%;再往下就是70%多。

     老师听了,立马反对说:功夫师父都已经交给徒弟了,之所以徒弟功夫不如师父,是因为徒弟的功夫下得不够。这是不能怪师父们的。你们现在一天练多少?以前的师父们一天练多少?量变产生质变,量越大,质变就越大,这才是功夫之间的差别。根本不是师父们保守了,秘诀就是得法之后苦练。

     据说当年,孙禄堂的儿子就曾经在师弟们的怂恿下,于私下里问孙老,拳学里面到底还有什么秘诀,结果孙老说:只有苦练。

     师父在徒弟的层次还没上来之前,就急忙教他新的东西,无异于拔苗助长。熟系农业的朋友都知道,植物在刚发芽的时候是不能帮它剪枝的,也不能太急于给它施各种各样的肥,如果不按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来操作那就把庄稼毁了。师父教徒弟也是这样,徒弟的层次还没上来的时候,就教他更高层次的东西,最后他什么也练不出来,结果只是毁了他而已。下场最好的,都还得回去返工,去练以前练过的层次,这样多没意思。

     师父教自己的徒弟的时候,没有隐瞒的必要。更何况是父子。所不能改变的是自己之前下的苦功及自己上的层次。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儿子不尽孝道,父亲真的不想教会这样的儿子,毕竟武学是一个拳师一生之中最宝贵的遗产,更别说不孝的徒弟。但是世间就算有不懂孝道的儿子,而师父却总能找到孝顺的徒弟,这时的老师肯定是竹筒倒豆子,倾囊相授,绝无保留的。这时的徒弟再不如师父,那就不是师父的问题了,因为师父真没有把东西带到土里去的必要。那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徒弟没下苦功。

     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这样的话:弟子不必不如师父,师父不必贤于弟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转载]太极拳推手要义---冯国栋 裴锡荣

原文地址:裴锡荣"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e06b9b010008w9.html" target="_blank">太极拳推手要义---冯国栋 裴锡荣作者:林健  已故太极拳家冯国栋与裴锡荣早在1983年1月就编著了《太极拳推手要义》一书,并在香港艺美图书公司出版发行,其中的不少内容,圈内人士耳熟能详。但是,个别人直接摘取整段文字,或改变个别文字拼凑,或截取两位作者的拳学思想和理念……并在文章的最后归结为“以上是本人对传统推手的一些体会……”云云。
  现在,我们通过杂志将原作的相关部分刊登出来,并请广大读者给予公正的评价,既是还两位老人一个公道,也是以此为鉴,将太极拳发展过程中的一点真实展现给读者。
  
  太极推手不同于一般拳术,它不是以力胜人,而以“巧”胜人,这个“巧”包括“技巧”和“灵巧”两方面。而要能得“巧”,首先要勤学苦练,同时还要善于学习。下面谈谈个人练习推手经验,供初学者作参考。
  
  1.立身中正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十三势行动心解》说:“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和人推手时,对方用力压迫我,我保持身体中正,重心不易动摇,我以腰为轴心,向左右转化,圈子比较小,即能使对方之力落空。前俯后仰,重心不稳,两脚飘浮,极易被人发出。
  每见两人推手,一方被对方一引或一压迫,身体即朝前俯,面孔朝地,重心偏于前方,对方用採劲,易于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时倾跌,然后于被动挨打地位,既不能化,又不能还手,实处于败势。又有人自以为腰劲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一遇对方力量压到自己身上,身子便朝后仰,重心偏于后方,对方用挒劲,亦易向后跌倒,即使自己腰里有功夫,能不被人推倒,但若遇力大劲长的人,在腹部用力一按,后脊椎难免受伤。我们又何必冒这个危险呢?
  再则推手时,对方往往用引劲诱我,我必须保留转换变化的余地。惟有身体中正,虚领顶劲,则有余地可以左右前后回旋,这是很重要的。
  
  2.直来横截,横来直截
  推手时,对方用直劲来打我,我用横劲发他出去;对方用横劲来打我,我用直劲发他出去。如果对方以变手大力按我胸部,封得很牢,欲化也化不开。此时我越是胸部挣扎,则对方越逼越紧。我惟有略为含胸,以一手抚对方之臂或肘,向旁推去(虚实劲),彼必脚跟浮起而跌出。对方从横侧打我,我本应因不稳而倾跌,但我在对方打我之一霎那,用手向对方胸前一伸,对方反而跌出矣。
  清代乾隆时儒学拳师叶乃周,在他所著的《叶氏武技书》中曾说:“力直出者无横力,我截其横;横出者无直力,我截其直”。这一原则,在推手中应用起来,颇起作用。
  
  3.后发先至
  王宗岳先生《打手歌》曰:“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孙武子曰:“知己知彼,后人发,先人至。”“彼不动,己不动,”是听劲,是侦察对方动静。“彼微动,己先动。”是从听劲中已掌握了对方来劲动向,作好准备,立即发起攻击。这几乎在同一时间内发生的。
  所谓手快者,也就是听劲功夫好。对方微动,我已发觉,我抢他前面发我之动,他的劲被我截住,进退两难。我的劲是新劲,来势正猛,对方旧劲,欲收回不能,欲用发劲不及,处处落后,处处被动,怎得不被我发出?所以说,“后人发,先人至”的关键在听劲。这是推手很重要的一条原理。叶乃周先生说:“……叶彼之势既发,已近我身,尚未落定,我即乘此机会,发我之势,彼欲退不得,欲拦不及,再无不妙之理。若稍前,则彼尚可收回,稍后,则我已吃,所谓后发先至者也……”
  
  4.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人之手臂不如腿粗,腿不如腰粗。因此,手臂之力不如腿大,腿之力不如腰大。推手时,用手臂之力推人,往往推人不动。若用腰腿之劲,对方即能倾跌。盖推手动作,表面上虽在手腕,而实际上全在于腰。若肩不能松,腰不能活,全用手臂,决不能化人,亦不能发人。至于步子稳不稳,在于裆劲,即跨腿脚三部分之联系动作,而其连用之枢纽,完全在腰。发劲时,劲起于脚跟,发于腿,由腰向前后左右带动,手指做配合动作,将劲达到对方身上,是为发劲。
  知道这一点,推手时,手臂尽量少用力,进足贴身,仅用腰腿向前一弓,对方即已立足不住而向后退步矣。
  
  5.化劲在局部,发劲在整体
  初学推手的人,遇到对方加力于己身,便全身乱动,以为这样就是化。结果是动动一阵以后,并未能化去对方所加之力,自己仍然要跌出。初池者由于肩胯未能松开,处处僵硬,对方在彼局部一拨,两脚便不稳。这是因为身体成为一个整体,不能松开,不知化劲,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也。初学发劲,又往往仅用两手之力,所以发人不动。这里的矛盾,使初学者不能理解。其实,化劲只在局部。
  陈微明先生曾说:“……假若推其手,手动而肘不动,推其肘,肘动而肩不动,推其肩,肩动而身不动,推其身,身动而腰不动,推其腰,腰动而腿不动,故能稳如泰山。若放人之时,则又由脚而腿而腰而身而肩而肘而手,连为一气,故能去如火箭……”所以我们身体什么部位被人拿住,就应当松化什么部位,其它身体各部,不要乱动,以免影响重心。发劲时,劲起于后脚跟,到腰再到前腿,前腿一弓,手臂一长,便发得人出,因为这是全身整体劲也。
  
  6.听人之劲
  太极拳推手以懂劲为最高阶段。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懂劲的地步呢?只有平时和人推手时,能善于听人之劲。这就是说,靠和对方身体接触的部分(即指、掌、腕、肘、臂等)皮肤的感觉,得知对方来劲的方向、轻重、强弱等,大脑立即作出反应,化掉对方之劲,向其弱点进行反击。这主要靠条件反射。若对方劲来,我还要想一想如何对付,那是来不及的。拳经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这就全靠感觉灵敏,听动的功夫了。
  推手时,为了要能听人之劲,我就不能用力对抗。因为两臂用力,对方的劲路我就感觉不出,处处都得被动,这样哪膛失败之理?所以推手时出手一定要松要轻,掌握对方来劲,使对方欲发不能,欲走不及,我才有主动权。要听人之劲,自己就不能主观,不能抢先出手攻击对方。要变主动为被动,而实际上仍是主动。根据客观情况,力来我化,相机进击,后发先至,实际仍是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可以说:“不主观”是听人之劲的首要条件。
  
  7.供人之力
  吴监泉老先生曾说:“太极拳练时不用气力,设遇力大之人,如何对付呢?一个人几十斤气力总是有的嘛!”吴先生没有继续说下去。我们想太极拳是借人之力打人,拳经说:“牵动四面拨千斤。”四面和千斤是比喻力之大小,不能照字面上去理解。牵动是条件,拨是方法。只要牵动的条件成熟,小力能够拨大力。注意这个“拨”字,“拨”是巧劲。不是说小力能够顶住大力,或小力能够胜过大力,而是说“拨”动大力。一个人有了几十斤气力,再加上技巧,这就足以应付还较自己气力大的人,这就是太极拳推手的原理“借人之力”。
  要借人之力,自己就不能用力顶抗。用力顶抗,自己之力,被人借而打我矣。举例来说,对方来力,向我左身侧进攻,我不加顶抗,仅偏身化之,又及时加力以捋之,这就叫“合力”。此时对方重心已被牵动,我可以再捋得足一点,使其脚跟浮起,或用横劲向前进击,均无不可。借人之力,对于对方来力,最好不加阻挡,(使用截劲是另一回事)。我化他时,要让出一条路来,使对方的力,顺要去的方向而去,因为我若一拦,对方力就缩回,或者变换方向,反而不容易打他了。往往有这种情况,对方重心已动摇,脚跟浮起,因我一使力,对方反而转危为安,恢复稳定了。所以要借人之力,自己千万不可使力,这是很重要的。
  
  8.舍己从人,我顺人背
  上面已经谈到,推手时要善于听人之劲,就决不能主观。现在再强调一下“舍已从人”,因为这是推手的关键问题。拳经说:“本是舍已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又说:“因敌变化示神奇”,这都昌说明根据客观情况再作主观决定,不能一味主观。例如:我学会某一手法,想在推手时用此手法将人发出。如果发对方不出,原因是,人是灵活的,我向对方攻击,对方可化可走,可格可架,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想好的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碰了钉子。这是“主观”的毛病。
  我们在推手时,要力戒主观(舍己),要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反应(从人)。例如,对方下採我手,要拨我脚跟,我顺其势再把手伸长下去,另一双手再一配合,则对方反而被我拨起矣。不过“舍己从人”不是一味听人摆布,而是要利用“粘连黏随”,使自己身法处于顺势,而对方处于背势,则我的胜利才有把握。
  
  9.不丢不顶
  推手时,两人手臂相接触,彼此听劲。我和对方身体接触,始终不完全离开,谓之不丢。不丢才能感觉对方动向,而作应付准备。若对方一来力,我便将和对方接触之点丢开,则无从感觉对方来力之方向和轻重,因而不能正确地走化。我丢开对方身体,或将两手缩回,谓之逃走。我逃走,对方要跟进打我,谓之“逢丢必打”。所以推手时千万丢不得。但另有一个情况,有时我们和水平较低的人推手,两人作掤、捋、挤、按动作,粘得很紧,此时我两肘一平,劲断而意不断,对方两手扑空,身体失中,不觉倾跌。我这不能算丢,而是劲断意不断,要加以区别。
  顶者,对方来力,我妄想以力硬顶,希望我力超过对方,力大者为胜。这是违反太极拳原理的。用力顶,若对方力大于我则我败。用力顶,若对方一松化,我的身体便受到物体惯性规律的支配,不由自主地继续前进而失去平衡。所以推手时要强调不顶。推手时不丢不顶,自己不主观,跟随对方的动作,自己用适当的动作适应它,控制它,便能取得我顺人背的效果。

(摘录自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讯)

    转眼之间,离先师冯国栋辞世己有九年。在先师诞辰一百周岁之际,我们作为受他教益多年的弟子,在此谨献上此小文以聊寄思念之情。

先师冯国栋 (1906.9.6 ——1997. 1. 2 ) , 字云浦,祖籍江苏镇江,世居如泉。先师祖上世代为医,其曾祖父、祖父、父亲均悬壶济世,在当地享有盛誉。家庭环境的熏陶,令先师对传统中医理论颇有兴趣,对他后来以练拳习武作为强身之道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家道中落,先师只身来到上海。先后在洋行、海关就业。除了维持自己的生计 , 还寄钱接济家里。先师年轻时体质较弱,生活的重担,繁忙的工作,加上抗战期间目睹日寇的种种暴行,身心受颠簸和惊恐,使他在本应年富力强的中年生了一场大病。其时先师正在沦陷中的天津工作。先师被用担架抬上火车回到上海,重仅60余斤。回沪后卧床二年余,在师母的精心照料下,才慢慢得以康复。

先师自来对中国传统武术很有兴趣。三十年代在上海谋生期间,随吴鉴泉、靳云亭等宗师习练吴式太极拳和形意拳。

自一场大病康复后,先师对练功更加刻苦。他虚心同众多武术界的名家切磋交流,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解放前在鉴泉社期间,受吴公仪、赵寿村和马岳梁的影响很大,并且与马岳梁私交甚密。后来,先师又随张达泉学拳。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对拳学契而不舍,孜孜以求。

除了太极拳,先师对形意和八卦的造诣也很深,早年启蒙于张占魁,而后又从学于靳云亭等。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至今还保留着张占魁宗师晚年赠送给先师的珍贵照片 ( 有题字 ) 。

先师拳界朋友众多,交往广泛,口碑极好,从不与人交恶。有时经常谈起拳界同仁交往的逸闻趣事,如陈济生、裴锡荣、常云阶等,不一一例举了他曾经说:(在上海的)吴门内 , 没有我不熟悉的……先师习练吴式太极,但并无门户之见,对各门各派、拳剑刀枪,以至气功等都有强烈的兴趣,他在拳术上的造诣也使他在国内有了一定的声望。

先师对推广中华武术,尤其是太极拳不遗余力。他不仅身体力行 , 还为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在文化大革命动乱后期,已退休步入花甲之年的先师,竟然不论寒暑,每日坚持练拳近十趟。以致在八十年代被鉴泉太极拳社评为“太极健康尊者”。先师一贯诲人不倦,对于后学,恨不得将自己多年的心得体会一股脑儿倒尽。他注重研究,博采众长,每有心得,总愿意与人交流,让别人少走弯路。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曾发表《论太极拳推手》一文,在体育报上刊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裴锡荣合著的《术极拳推手要义》一书,由香港艺美图书公司出版。此外,他还在鉴泉太极拳社讯上连载《漫谈太极拳推手》的系列文章以供同好( 刊于社讯总 第 6 、7 、8 、9 期,1983 年元月-1983 年 11 月 ) 。先师还著有《浅释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惜未发表。鉴泉宗师早年创办的鉴泉太极拳社,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被迫停止活动。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太极拳社复社,先师是发起人之一。

先师具有出色的英语功底。记得改革开放后在外滩授拳时,常有外国友人观摩请益,先师往往与之谈笑风生。在随意交往之中弘扬了中华文化。先师为人谦恭、平和、淡泊、低调。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练拳是为了健身,习武之人切忌争强好胜。每遇与人推手,先师总是强调“点到为止”,从不计较谁胜谁负。然而屡屡见一些年轻壮汉与其一搭手即退出甚远。每当别人为他的深厚功底惊叹时,他总是微微一笑,说这是对方谦让给我面子。先师在对待自己的后事处理上也是襟怀坦荡。他要求家人移风易俗,后事从简,骨灰不留,撒入大海。先师的襟怀真像大海一样深沉宽广。

先师己离我们远去。在他老人家诞辰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我们这些晚辈永远的怀念他、敬仰他。尤其是先师的为人、拳艺,永远都是我们这些晚辈、弟子的楷模。

弟子 : 袁自力、方伦、刘勤、兰海、张恒等敬识

2006-9-6 于上海


裴锡荣1913年生于河北省武术之乡的沧洲饶阳县。其父是反清抗洋的义和团骨干,母亲也参加过红灯照。舅父齐大龙在著名形意大师李存义开设的镖局内担任镖师,往来天津至古北口之间行镖,当八国联军侵入我国天津时,他曾随“单刀”李存义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抗击侵略军,英勇作战,多处负伤。

父辈的鲜血激励着裴锡荣,使他从小便有练武报国的思想。因裴家四代祖传中医,裴锡荣祖父江湖人称“裴三帖”,医术高明。裴锡荣秉承家学,练武时同时学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全国武术擂台赛”在杭州举行,16岁的裴锡荣前往杭州观擂赛后有得拜武术名家傅剑秋先生为师。

傅剑秋先生本为形意大师李存义之徒,艺高功深。同年冬,傅剑秋奉李景林之命去湖北省武当山访道,裴锡荣也随之前往。

在武当山紫宵宫,傅拜会了武当山道总徐本善大师。裴锡荣回忆,傅剑秋曾与徐本善道总以武会友比试三次,遂惺惺相惜,最后,傅先生认为徐道总武艺高强,迥出尘表,遂拜徐本善为师,排列为十六代传人,并受道名为傅台山,属“合”字辈,裴锡荣列为十七代传人,教字辈。

师徒在紫霄宫盘桓数月,得传武当太极内功、乾坤球、玄武棍、太乙散手和武当剑等技。

跟随傅先生数年的刻苦训练,为裴锡荣一生武术事业的开端。后来李景林先生推荐裴锡荣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进修,继续深造。裴锡荣后又到北京和郑州挂牌行医,在郑州期间,他还兼任郑州宛陵街《华北日报》副刊体育卫生编辑。同时,他还继续坚持刻苦研习武功,并再拜著名“心意六合拳”大师宝鼎(字显廷)为师,习练“心意六合拳”。

在各位前辈名师的指导下,裴锡荣武功大进,宝显廷老师十分器重他,委以编辑本门武籍,并执掌本门拳功教务。

三十年代中期《华北日报》因刊登了进步诗文,被迫停刊,裴锡荣离开郑州又回到南京中央国术馆,一日,裴锡荣师路过南京秦淮河畔,见几个地痞流氓正在欺负一个良家妇女,裴锡荣见势十分愤怒,上前用心意拳“单把”一招,把其中一个胖子抓起摔入河中,众流氓见势不妙,纷纷逃窜。

裴锡荣此举,恰为由此经过的“中央国术馆”教授黄柏年老师所见,他见裴锡荣一身正气,武功过人,当即收裴锡荣为徒,传授平生得意之技“龙形八卦掌”。裴锡荣后来又向吴俊山老师学习了“八卦太极拳”、“八卦阴阳盘手”等,此时裴锡荣的另外一位来势傅剑秋先生已至江苏无锡传功。在以后的数年中,裴锡荣不断往返于南京与无锡之间,功力大增。尽得“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武当拳”等内家拳精髓。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央国术馆”辗转迁往大西南,裴锡荣也随馆到重庆,后又西安行医。裴锡荣在西安小雁塔下度过数年,多次为抗日军人和贫苦百姓义诊,当地口碑极佳。

日本投降后,裴锡荣东归,经徐州转道南方。车至蚌埠因故停开,裴锡荣住于蚌埠交通旅馆。早晨在公园练拳时,被当地拳家李某发现,李武艺高强,为螳螂拳名手。李某到交通旅馆专程拜访并盛邀裴锡荣去酒店赴宴。酒宴后,李某请裴锡荣交流武艺。裴锡荣提出各自表演一套武艺,看看手法。李某说,“你不放心我们手法,我先与徒弟交手一次,让你看看我们手法。”李某与徒弟交手,掌法确实厉害,惯用甩掌击面取胜。

裴锡荣撩起长衫,即与身高体健的李某交起手来。李总找机会击打裴锡荣面部,裴锡荣总避开此招。李功夫确实很深,突然使用一个“鬼踹脚”向裴锡荣腰部击来,李意此法击中,裴锡荣必受伤;若裴锡荣用手接腿,李可趁机用掌击其面部。裴锡荣防其击面之招,用腿截其来腿,而李某反用手接裴锡荣之截腿,裴锡荣急用形意 “八字功”中的“冲膝”法之弹抖劲击中李之肋部,李某当即跌出。

李被击倒,起身再用“恶虎扑羊”之法,用头猛击裴锡荣胸部,裴锡荣见来势凶猛,不能再迟,即用“卸骨法”把李某下颔卸下。后裴锡荣为李下颔复了位并给以救伤药,与李结为朋友,李某则留裴锡荣住下交流武技。

裴锡荣胜李后,在安徽省声名大振。这时正阳关有姓高的二位名手,专程来蚌埠请裴锡荣前往正阳关游览并以武会友,高某力气甚大,二百斤的石锁用身臂玩耍,轻如弹丸。裴锡荣见其力气大,防其抓举之法,在交手中即以“龙形八卦掌”掌法,盘旋走转,迷踪化影,使高某不能近身;高虽有力,但无机会抓住裴锡荣,且高练的硬功,走转时间一长,则身重气喘。高想使裴锡荣停下,但又苦无良策,情急弯腰从地上抓起一把沙土向裴锡荣眼睛洒去,不料裴锡荣早有准备,见势从腰中抽出铁扇,防御其沙,高抓住裴锡荣之臂,欲用摔跤法“背包”把裴锡荣摔出,裴锡荣再用“卸骨法”将高之前臂卸下,遂胜。

裴锡荣在正阳关二次取胜后,即日回到蚌埠乘车至无锡,由朋友介绍在江南大学体育系任教。1951年江南大学奉令归并,裴锡荣来到上海,进入复旦大学任教。其间仍然苦练武功不辍,又先后得到八卦掌大师尹玉璋、董文修、师叔黄伯寿及山西形意名家胡耀贞等人的传授指点。文革开始后,暂停教学工作。

裴锡荣年老退休后,担任上海市徐汇区武术协会副主席及“上海董海川八卦掌研究会”会长,1984年担任了“上海市气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1986年担任“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理事,1988年应邀去新加坡讲学,成立了“国际气功科学联合会”,担任了副主席,后因年老退居常务理事,及担任 “中国体育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1988年又应邀去日本讲学,1992年去日本京都参加“第一届国际气功联合会”大会,1993年去马来西亚讲学和发行著作《五雷掌气功医疗保健功》一书,当场治愈了严重近视眼和头痛等病,一时轰动了整个吉隆坡市,十余家报刊以整刊彩照刊载了其功法。当时正值“马中友协”成立,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亲自主持此会,以“友好之夜”宴请来自中国的首长及知名人士,裴锡荣亦在被邀请之列。

1996年春又应“全日本武当气功协会”邀请,去日本东京讲学。同年10月参加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上海第六届国际气功研讨会”,并以八十四岁高龄表演了武当气功绝技。

裴锡荣一生习武行医,兢兢业业,数十年来传武育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在八十五岁高龄时,仍在上海市人民公园义务传授广大武术爱好者。裴锡荣由于深谙武当派内功,艺业精湛,老当益壮,仍然步履矫健,身手敏捷,耳聪目明,成为沪上武林名寿星之一。

1999年6月11日裴锡荣于上海逝世,享年87岁。

       胡清泉推手劲力练习在线观看

太极推手南杰大师在美国获得的..

  • 上传者:zxp5158

    陈氏太极拳名家陈小旺--功夫..

  • 上传者:zxp5158

    陈式太极掌门人陈正雷

  • "胡清泉推手劲力练习 "

    上传者:yunhua511
    正在播放…
  • 上传者:xuesong3086

    太极松腰(蹲墙)

  • 上传者:baolonglong

    王培生的推手演v

  • 上传者:suiyupingheng

    推手使用讲解

  • 上传者:liwm968

    推手应用1

  • 上传者:liwm968

    推手应用2

  • 上传者:fanbenjian12

    太极拳实战演练

  • 上传者:zavalay

    王培生推手讲演

  • 上传者:djt-taiji

    和有录 推手 下八法

  • 上传者:djt-taiji

    和有录 推手 动作分解

  • 上传者:zhydj7910

    武氏太极拳四种推手和劲法

  • 上传者:sanbuxiyang

    太极拳步法

  • 上传者:guangyu1943

    杨式放松功

  • 上传者:jzg422962502

    太级推手(王二平)

  • 上传者:guanyu1975

    太极推手对练套路

  • 上传者:yujiaolong999

    太极拳推手

  • 上传者:mazm2008

    太极拳对练提示

  • 上传者:xfyhli

    李正大师中级推手教程

  • 上传者:whqr125817

    王西安推手

  • 上传者:sanbuxiyang

    太极拳传统推手技法

  • 上传者:xianrongqi

    太极推手基本功练习

  • 上传者:xianrongqi

    如何练好太极推手

  • 上传者:xianrongqi

    太极推手基本功要领讲解

  • 上传者:xianrongqi

    太极推手太极推手战术技巧(一..

  • 上传者:xianrongqi

    太极推手战术技巧(二).

  • 上传者:xianrongqi

    太极推手七,,基本技法讲解(..

  • 上传者:zhangmenglong2006

    太极推手讲解演练

  • 上传者:srs2006

    推手在国外的表现形式

  • 上传者:www.o-tj.com

    太极推手练习程序演示

  • 上传者:zhengkeren

    推手学习程序示意

  • 上传者:jason127

    吴阿敏演练太极推手套路

  • 上传者:matrix1989

    钧哥 林墨根讲解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分解示范赵堡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技击理论

  • 上传者:brucewu_sh

    太极推手演示

  • 上传者:hnsqzjs

    太极推手技击理论

  • 上传者:hnsqzjs

    分解示范赵堡太极推手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招法运用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活步单势练习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发力练习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沾粘练习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步法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手法

  • 上传者:sunzhong1947

    太极推手之桩功

  • 上传者:csxqy

    陈式太极推手技法

  • 上传者:guangyu1943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1)

  • 上传者:guangyu1943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2).

  • 上传者:guangyu1943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3)

  • 上传者:guangyu1943

    吴式太极拳推手(教学4).

  • 上传者:guangyu1943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5)

  • 上传者:guangyu1943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6).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教学)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教学)

  • 上传者:lshwz

    太极推手的朋捋挤按採捩肘靠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ldy_120

    高壮飞先生谈太极拳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搭手见功夫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 沾黏劲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推手演示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定步推手(一)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定步推手(二)

  • 上传者:guanyu1975

    太极推手 七星用法(一)

  • 上传者:guanyu1975

    太极推手 七星用法(二)

  • 上传者:hengshuishitaijiquan

    太极推手基本手法

  • 上传者:hg018

    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之技巧选段..

  • 上传者:hg018

    吴式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柔化技..

  • 上传者:hg018

    吴式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柔化技..

  • 上传者:adda-2008

    陈骁伍太极推手技法教学光盘

  • 上传者:summervanness

    太极推手散推技巧

  • 上传者:summervanness

    太极推手单推手

  • 上传者:summervanness

    王培生太极推手教学

  • 上传者:xfyhli

    李正大师中级推手教程

  • 上传者:adda-2008

    引化和发放

  • 上传者:zdypw

    杨式太极拳单式动作演练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谈太极拳(一)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谈太极拳(二)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5年自然太极..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演示自然..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演示自然..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演示自然..

  • 上传者:matrix1989

    钧哥 祝大彤 太极松功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自然太极..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自然太极..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自然太极..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6年自然太极..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7年5月第二..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7年5月第二..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7年5月第二..

  • 上传者:matrix1989

    钧哥 太极内功-技击篇、1

  • 上传者:matrix1989

    钧哥 太极内功-技击篇、2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自然太极拳太极推手..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自然太极拳松腰示范

  • 上传者:wyfzjx

    祝大彤先生吴氏太极拳推手

  • 上传者:wyfzjx

    祝大彤先生吴氏太极拳推手2

  • 上传者:guangyu1943

    祝大彤谈太极脚的松腰

  • 上传者:guangyu1943

    祝大彤谈太极脚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自然太极拳推手示范..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自然太极拳推手示范..

  • 上传者:xxxsxxx

    杨氏太极拳 CD1

  • 上传者:xxxsxxx

    杨氏太极拳 CD2

  • 上传者:xxxsxxx

    杨氏太极拳 CD3

  • 上传者:xxxsxxx

    杨式太极拳 CD4

  • 上传者:xxxsxxx

    杨氏太极拳 CD5

  • 上传者:xxxsxxx

    杨氏太极拳 CD6

  • 上传者:xxxsxxx

    杨式太极拳

  • 上传者:xxxsxxx

    杨式太极拳49式 杨军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误区解秘(一)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误区解秘(二)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误区解秘(三)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误区解秘(四)

  • 上传者:lp275540584

    杨式太极拳——揽雀尾

  • 上传者:lp275540584

    杨式太极拳——起势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一)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二)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三)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四)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五)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六)

  • 上传者:guangyu1943

    太极内功解秘(七)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4香港理工大..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4香港理工大..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4香港理工大..

  • 上传者:zenstyle

    祝大彤先生2004香港理工大..

  • 上传者:zhengkeren

    太极推手教学 1

  • 上传者:zhengkeren

    太极推手教学 2

  • 上传者:jzg422962502

    太极推手 教学示范

  • 该用户其他专辑

    我亲爱的祖国 全集

    (42个视频)
    人气:41952
    创建:2008-09-28

    热播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全集

    (50个视频)
    人气:182478
    创建:2008-10-14

    江山风雨情

    (44个视频)
    人气:37030
    创建:2008-10-28

    [查看全部]

    相关专辑

    太极拳、剑精选

    (61个视频)
    人气:49218
    创建:2009-03-15

    杨式宗师演练

    (21个视频)
    人气:31595
    创建:2009-03-01

    太极拳器械套路、

    (69个视频)
    人气:254291
    创建:2008-02-07

    杨式太极拳演练

    (14个视频)
    人气:8068
    创建:2009-04-10

    42式太极拳教学

    (26个视频)
    人气:55204
    创建:2008-11-18

    扬健侯秘传 太极拳内功 述真

    (11个视频)
    人气:0
    创建:2009-04-27

    5798个相关专辑 [查看全部]

    今日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