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对应冲击负荷:六合心意拳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0:13:09
 《守洞尘技》,又名《守洞老技》  《守洞尘技》,又名《守洞老技》,此谱源于道家《七部尘技》中的一技。在长期传授过程中,由于学者气质悟性不同,拳式有的也就不同,但拳理相同。我师陈合龙讲:“老师可以改拳式但不可以改拳理,所以承传几百年,我脉在盘拳练艺过程中,都以该谱为指导思想。”
  拳理不通,心中无数。劲意是指发力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针对动作的诸多劲力发放的需要,大脑有意识进行引导,让拳术中的动作在意念引导下完成,从而达到加强拳式威力的目的。心意拳的八字与五行十字要诀等方面在意念的统帅下,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意劲。意劲是纯粹的意念,现于肢体,是心意拳爆发力的来源,在拳术中占重要地位。心意拳讲内外三合,心意已动周身全动,手足齐到七星打人。心为意之体,意为心之用,心意拳盘拳时处处离不开意念活动。意念活动时时刻刻指导著心意拳的动作、盘艺和真劲发动。心意拳的心意指思维、想法也就是心理活动。心意拳的每式中都包含著丰富的意象,如果想全面了解,就必须将每一把的拳架进行长时间的揣摩分析,不是用几句话就能讲清楚的。而这些覆杂的意象中却有主线即心意拳的劲意总纲贯穿其中,抓住了主线,其它一切便容易理解和把握。
  我师传下十二把劲意,现注释如下:
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
原文:
   凝神意,拽天环;力碑塌,一瞬间;
   手落声,随意领;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
  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也可想像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
  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
原文:
   心头燃,发冲冠;内动随,似箭躜;
   力贯筋,梢拨起;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
  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抛于天际。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以上二把为竖的力。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
原文:
   交贵意,火烧身;势崩翻,籍灵根;
   意动如,拳似炮;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
  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著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著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
原文:
   抖擞神,两臂伸;擎碑过,顶千钧;
   凌空搠,神功显;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
  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此把劲意主练人的中节劲,腰、胯、膝、肘弯部之劲。该部发力必须脆快而富有弹性,在发力的一瞬间如巨风卷大树,突然树从中折断一般。这一把劲力如压弹簧一样,是折叠力,此劲意是在练罩打的整劲与恨天无把有相同之处,不同处在于恨天无把打的是堕意,而曲断中节打的是甩意,两功对中节劲都要求很高。手领头,腰送力向下猛击,十字劲随意气而击,神勇无比。此劲意任何拳式中均有,是心意拳中不可缺少的一把劲意。中节劲如不利则根梢无法贯通,势必出现局部用力而发不出整劲,我派另有曲断中节之内劲练法,另外有一单把名叫一头碎碑。

五把劲意:拉锚断绳
原文:
   虎归窝,尾作头;臂尖打,艺难求;
   拉锚断,缆疾意;前后崩,神鬼愁。
注释:
  此把劲意之意像是向上拉起沉重的船锚时绳突然中断,我身失去重心,迅速向后跌出,这是一把前后的劲。两力相争,锚绳弓断故又称崩劲。我脉有一单把拉锚断绳,发力时意如身缠数道绳索,我身突然一震将绳全部崩断,拳往前走,背往后挣。此功灵动无比,速猛异常,用于对后偷袭之故,虽向后击打,但不移重心,却根稳势正,力不出尖,意体齐动。

六把劲意:翻弓断弦
原文:
   随应变,手足合;打折弓,死反活;
   肚里锤,崩炸意;秘诀全,背负锅。
注释:
  此把劲意之意象为力士强拉硬弓,满弓之弦,突然裂断,向两头翻去,弓背弹开伸直,快速异常,疾如闪电。功法要领松腰坐胯,突背凹腹,背部像一张紧弦变弓,发动时腰部突然送力。展腰放背,送拳时肘与足犹被绳索系住突然发力,手身足均向不同方向发力,而使绳索挣断,我之力由下由后向前反出。此把劲意在每拳每式中均有出现,远打穿心箭,近打反弓弦。心意门为短打拳,重在贴身短打,最擅长寸近短打,有打人如亲嘴之说。静如山岳,动则崩翻,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此功突发性极强,劲短力争,使敌防不胜防。

七把劲意:勒马停风
原文:
   勒马停,艺一把;马跌蹄,落崖刹;
   烈马勒,不向前;不出尖,人已翻。
注释:
  此把劲意有如一骑手骑一匹烈马冲上悬崖,在烈马要失前蹄落入悬崖的一瞬间,猛然将马勒住。情景壮烈惊险,激昂之态似乎已突破拳架之囿,而上升到精神鼓荡之境界。此意劲有向前撞之力,如同急刹车一般,练时有向前撞、向后向下的复合多方之力。

八把劲意:横开三簧锁
原文:
   巨锁悬,视等闲;强开硬,打意先;
   三节开,无遮拦;陡起神,威破险。
注释:
  此把劲意犹如面前有一把三簧巨锁(古代的一种有三道簧的巨锁,坚固无比),悬于门上,我欲破门而进,凝神聚气,硬打硬进,脚踩中门,手足齐到。要求心勇劲猛,倾全身之力合身撞击,用满力将锁一举击碎。有勇猛进击,快速果断,不留余力,全力以赴,无坚不摧,勇不可挡之气势。拳经云: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静如山岳,动则崩翻,绝不因对手高大而萎缩不前,要有浑身是胆,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脉有一单把名横开三簧锁。

九把劲意:迎面铁臂
原文:
   功胆壮,意逍遥;气充盈,贯四梢;
   近体搏,勿畏强;迎门踩,人难逃。
注释:
  此把劲意练时如同自己面前有一堵高大的墙壁,我周身力气急运,趋身上步,毫不犹豫和身扑击,意欲破墙而入,如同洪水决堤,浑身齐到,势不可挡。技击时不管对方多么高大,我视敌为蒿草般不堪一击。我心勇劲猛,无丝毫担忧畏缩,猛虎扑羊,意、气、力相合,七星开用,足踩中门夺人地位,浑身齐到,才为该把之劲意。

十把劲意:百枝上风摇
原文:
   顾打难,不露形;刚柔济,意从容;
   拳领化,随来势;借意纤,枝舞动。
注释:
  此把劲意为自己如同一棵大树,大风袭来,树枝随风自然摆动。技击中面对敌人的攻势,我心神不惊不慌,身手不乱,顺其来势或手身将敌化去。练时要求内意高度集中,两眼向前看要有神,静不见其动,相机而动,随高打高,随低打低,灵活多变,顾打不分,能体现出自己的反应能力及身之化劲之巧。

十一把劲意:怀抱顽石
原文:
   动静明,来望高;升起落,势如涛;
   扑勇似,攫食虎;敛卧灵,窥鼠猫。
注释:
  此把劲意意如我两手从地下抱起重千斤的巨石,闸住丹田,犹如弯弓到极点,弓弦将断未断之时,然后猛力外扔,意将巨石推出数丈开外,旋即飞身上前,复将石捧起扔出。此把劲意为锻炼内劲之法,而起劲路则著重于抖动,劲在左足,后撤于右足,开拢时足跖须出劲,惊地后收。同时抖身而起,肩、腰、胯、膝齐向左拧劲,才能抖动心劲,此为该把劲意之真传。常练此把劲意,能练出上下肢的配合,动作快速协调,力整劲足,下盘稳固有力,步伐轻灵疾快,两臂力大无比。技击时虽离敌丈远,忽然而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身形迅疾灵动,出手猛烈似火炮,令敌无所防备。要领为打要远、气要催、疾如风、快如箭、打倒人还嫌慢。

十二把劲意:雷声
原文:
   蛰龙起,迅电鸣;虎啸林,百兽惊;
   气意疾,雷贯耳;先声慑,胆助成。
注释:
  其要领为声随手发,手随声落,气自丹田生,以意领气,以气催声,随发噫声,声如速雷,响亮短粗,令敌有霹雳击顶之感。拳经云:“肺动阵雷声,四梢要齐才内内劲出,敌无不摧,敌未中拳心已惊,其意已乱手足无措,斗志全无与惊慌之中我疾步进身击敌。”久习此功能锻炼丹田内劲,气足宏亮,脏腑坚实,声助拳威,配合拳式发招时速猛有力,即可使拳技突增,又可练肺脏,调和气血,使心安息静,身体爽快,为我河南一脉所独有。
  需要说明,以上这些发力的意象均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是相互渗透或同时共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练时自己要以心神灵勇,劲整力猛、攻防有效、进退有法为宗,揣其理,度其情,融汇贯通,加之勤学苦练,勇于实战,持之以恒,自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得之无穷韵味。《守洞尘技》手抄本(安大庆于清 道光十八年在长安为序)之“手后内五行”章节。 一、搓把右式手后内五行 盘法: 此系坐盘之法。选择凳子一支, 高约一尺(半),视人之高矮而稍 异。凳子高低以坐而膝高不愈大腿 之水平高度为准。身坐凳上仅以左 臂(应为臀)靠前面,两大腿叠交叉 将右腿曾于左腿上;右(应为左)足 屈膝决实,足尖上仰,两胯(腿)相向 滚动,二肘尽量贴肋,左臂斜护于胸 前,(左)掌心向上,五指张开带扣, 掌心微涵;右手亦五指张开,掌根与 掌缘出劲,向左掌心搓 去。注意搓去 时右肩须顺势前拧,右肘贴肋,籍上 身下压之劲,右臂连肩带背和身一 气往下推搓;右腰内涵,当右掌根搓 过左掌指尖时,两手一并右翻,右掌 心向上,左掌适伏压在右胳后小臂 上,然后,右肩后拧,右腰与胸肋亦 由合而开,右掌随势用柔劲朝右后 上方后抽,两掌轻擦而过,以右掌指 尖抵着在腹(前)为止,于是翻转双 掌再挂把。如前述,如果是右掌一起 一落,上而为抽 手,下而为搓把, 谓之一次。双目 注视双掌。呼吸 之法:一抽为吸, 一搓为呼;吸为 虚劲,呼为实 劲。头顶项竖,全 神贯注。 劲意:一抽 一推,形同拧绳 (搓绳),故曰: “搓把”。为锻炼 内功之上乘手法,久炼能使丹田结 实如铁,而膊有惊人之力。唯初入门 而拳术基础不力者不宜轻武,恐损 内脏,欲益反损矣,应戒之。练时最 好择于黎明,将窗口打开,使室内空 气新鲜,解溲洗毕,宽衣解带,坐于 凳上,全神贯注丹田。手臂身腰一气 开合,丹田吃劲,如恰到好处,不然, 徒尚于手臂动作,则失之毫厘,差之 千里。初炼时,左右二式,可各搓30 把,往后逐渐增加,以左右各搓180 把共计360把为准,以合周天数。切 忌空腹锻炼或便溺未清以致损伤内 胜。锻炼时间最好日三、五遍,绝房 事,故收效其尤大,舍而求其次则补 当适度节欲,以保 养精神,益丹田功 夫之增长端赖元 神之培育得法,不 然外强中干,徒得 肢体之刚强与内 脏精神之健壮,究 鲜俾益也。例如树 木偶遇狂风暴雨,靡不摧崩。老子 曰:“身以手足为使,小之足以御敌 防身,大之足以强身抗病,是故延年 益寿之方,长生不老之作,舍之其 属。拳经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 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千日宝,万两 黄金不与人。”先贤拳家告于后人, 言简而意赅,奈何吾人每易忽视,因 不能由此道也。虽柔必刚,虽弱必 强,愿诸读者勉之。 用法:绝劲之弹发,含劲之运 动,须由搓把功夫导引而出,学者得 之,极此苦练之重要性。实属心意六 合拳之艺,一旦成功则丹田充实,即 能达到浑身苦练之重要性,即浑身 无处不有弹簧之佳境。到此境界,丹 田犹如聚宝盆,是故效于克敌心动 意随,拳足着人之身,化动为力,真 如摧枯拉朽,旁若无人。 二、 搓把左式 盘法:如右式,唯左右易位而 已。即放以左臂坐于凳上,而以 左腿交加于右腿上,但以右掌为垫, 左掌为抽、为搓;右腰旋开旋合;左 肩前后将转,双目注视双掌,(再)转 向右式盘法。(如此循环练习)守洞尘技》中的盘根内功极有特点,可以说是以道家内功为本又结合了传统的武家内功而成,因此其具有养生与技击并重的特色。其养生部分来源于傅山先生的道家内丹功,武家内功则直接源于姬隆峰先生的心意六合拳法。这两种功法传到戴龙邦父子手中后,戴氏又将其极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说这种内功融合了几代宗师的心血,功法简易不繁而功效则恢宏博大。
  
  现就其几项内功功法内容加以分析。
  
  1、盘根释名: 《守洞尘技》“游艺因”中有两首专论盘根的诗,诗道:
  “盘根三步岂无因,配合分明天地人。
  要把此身高位置,先从本实精神。”
  
  “根株相带阵相因,盘结多端赖有人。
  猿臂封侯真可羡,千钧一举见其神。”
  
  由其诗可知,“盘根”并非如今流传在山西形意拳中之类似于八卦掌转圈的一种步法,而是一种内功的名称,其直接来源于傅山先生的道家内功。这种功法共分为天地人三步,但最重要的是“本实”之功,即谱中所谓底功,也即盘根之根字所指。民间俗语有所为"盘根问底"之言,即是真意。
  
  因此可知,所谓盘根者,身中精气始著,由根底之气海丹田盘旋于周身。其三步功夫分别为采气、行气、贯气,此功练成即内功有成,在丹道家可称为筑基功就,在拳术家则可谓周身真气贯通,已达内外如一、健养不二之境界。此功可以称之为拳道结合的显著代表。
  
  2 内功引气法
  
  目视鼻、鼻对脐,处处气行不可移。
  撤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养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此功于拳道结合之法诀则直言不讳。
  
  3 内功周天法真诀
  
  紧撮谷道内要提,尾闾上起夹脊齐;
  玉枕难过目视顶,要下海底丹田基;
  往前又视雀桥路,十二时中降华池;
  镇住心猿与意马,丹田海底自然齐;
  一时快乐无穷尽,返本还原心自知;
  久炼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此段则直述丹家小周天之法,其诗中丹家术语比比皆是,而与拳术家之技击则毫不相干,纯为戴氏将傅山先生之道法合盘借用于养生保健之途。
  
  4 心意拳调气法
  
  敛神化气炼灵根,元阳不泄养真精;
  丹田稳固如底柱,神技妙术脱凡尘。
  
  谱云: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泄保灵根,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此段论述为道家南宗中炼精化气之法诀,兼言盘根底功,由此而亦可见戴氏所收之道经法诀以南宗之保精惜命为主,以北宗之明心见性为辅,这与傅山先生道法之兼收并蓄、学兼南北之旨甚为相合。
  
  5 九转还阳练气法
  
  一、采气;二、周天运气;三、升阳;四、固精;五、展窍;六、还阳;七、聚气开关;八、贯气;九、洗髓。
  
  以上九步实即道家之筑基阶段,也可称之为“练精化气”阶段。后来形意拳家所谓易骨、易筋、洗髓乃是模仿丹道家之言,并不能真正达到洗髓之目的。其实心意拳家最后达到所谓“化劲”之境界,也仅仅是修成了丹道家的练精化气之筑基部分,离入道相差尚不可以道里计。但即便如此,也可以说是内家武学的一大成就,非其他单纯为习武者所能望其项背。戴氏父子得此奇功而均能寿享天年,戴龙邦寿89岁,戴二闾寿达92岁,戴良栋寿81岁,即使戴奎沾染毒瘾仍寿77岁,而独得心意拳内功之秘的山西形意拳家宋世荣、宋铁麟等也均寿达九十余岁(版主按:此处有错误,宋世荣先生享年79岁),这种现象绝非偶然,不以不说是武学中之奇迹,亦即拳道相合之结果也。
  
  以上功夫之修炼均体现于《守洞尘技》的内功修炼诸功法中,至于其拳法中则充分体现了道家的阴阳辩证学说,诸如开合、束展、虚实、吞吐、收放等,而以束展二字为代表。
  
  所谓束展即为丹田之开合也,心意六合拳中可以说无一处不讲束展,束展之诀贯穿于整套拳法之中。其代表动作则为内五行功中后步搓丹田之法,双掌互搓带动丹田之一开一合一束一展;其身法前进后退亦即丹田之一收一放;而其出手之劲诀身法之配合也不外乎此丹田之束展而已。
  
  综上所述,《守洞尘技》所载之心意拳法确为拳道相合之拳法,作者目的固有借道法以丰富拳法理论之意,同时亦可在武术界别开蹊径,另外又可借道法之健养功能而补充拳法之不足,可谓用心良苦;然而此仅为拳道相合而已,与武当派丹道武学之道武相融,武为道之基,道为武之果,并可由武入道者大不相同,但亦足以开创武林中一番新气象了             心意六合拳长歌    六合自古无双传,无穿奥妙在其间:
    若教狂徒无知汉,招灾惹祸保身难:
    鸡腿摇闪势当先,龙形括横紧相连:
    游蝶穿花蛇拔草,拱手含额猴蹲岩:
    鹞子入林斜展翅,燕子取水又钻天:
    饥鹰搜食来势猛,夜马奔槽渴难禁:
    太公料敌熊出洞,霸王观阵虎登山:
    象开取意宗十势,变化玄秘寓其间:
    顺步小裹十字裹,单把虎扑加窜拳:
    一头搠碑塌天意,迎门铁臂地翻天:
    上有乌云龙盘顶,下有趁脚刮地风:
    乌牛摆角二边掀,左右明拔当胸揣:
    小塌轻如鸿毛落,大劈重如泰山压:
    黄龙摆尾三斜式,对面相还炮括边:
    云遮日月天地暗,丹凤朝阳把翅展:
    龙形裹风横拳落,纵横十子回身拳:
    狸猫上树蛇梱身,猛虎摆尾中节断:
    开弓放箭无阻挡,宝剑出鞘莫遮拦:
    慢若郎当龙形膀,忧比追风赶月光:
    勒马听风三盘落,腾天拔地恨无环:
    虎践马奔谈何易,龙蛇缠身势更难:
    劲练踩扑裹朿决,艺在狠疾快利间:
    噫是打来吼为令,霹雳一声起丹田:
    内名守洞坐技艺,外呼心意六合拳:
    追源溯本尊武穆,姬师又将新谱传:
    戴李二师传河北,马师回族落河南:
    十二大形河北派,十大真形马师传:
    人比花开满树红,到老结果几个成:
    可叹先辈相传苦,今得农鉢有几人?
             《守洞尘技》十二把劲  《守洞尘技》,又名《守洞老技》,此谱源于道家《七部尘技》中的一技。此《守洞尘技》拳谱为河南心意六合拳南阳张志诚一脉七世陈合龙授于马雷石的古传手抄本,马雷石对原文作了一些注释。   
                                                                                  
                          


 
  
                                      《守洞尘技》十二把劲

 

一把劲意:恨天无把(塌天落)

                   

凝神意,拽天环;

力碑塌,一瞬间;

手落声,随意领;

雷骤降,躲身难。

                   

   注释:此把意劲方向为由上而下故又称落劲。发力意象与苍天争气概,惟恨苍天无法装上把手。若有把手,此力一发定可把偌大的青天拽落于脚下。也可想象头顶有粗大横枝,我单手或双手攀附其上,猛然全身发力将巨枝拽断。发这把力时往往气以雷声相佐,轰然一声意到、气到、力到。鹰捉把、乌牛摆头、一头碎碑、鹞子栽膀等拳架,皆蕴此劲意。训练时,意领气,气催声,周身用力,折腰甩膀,势猛劲足,技击应用中神勇无比,使对手有霹雳击顶天塌而下之感。

 

二把劲意:恨地无环(地翻天)

                    

心头燃,发冲冠;

内动随,似箭躜;

力贯筋,梢拨起;

灵心恨,地生环。

 

   注释:此把劲意方向是由下而上为钻把之意,又称起把。它的发力意象是与地心争力,犹昔日楚霸王恨地无环,若有环可将大地一提而起拋于天际。横拳卷地风、提手钻拳、虎扑、冲天炮等势均含此劲意。以上二把为?的力。此把意锻炼拳动钻打时的爆发力,我拳架从低就身,突然长身而起,单拳(双拳)紧握好如同大地有环我已抓紧一般,猛然发力,似要将大地扯起掷向空中。久习之威力非同小可,应敌而用时,使对手有突遭山崩地裂之感。要领为内动外随,气随声发,蹬腿展腰,周身齐运。

 

三把劲意:火烧身

                   

交贵意,火烧身;

势崩翻,籍灵根;

意动如,拳似炮;

心合气,力通神。

 

   注释:此把劲意为盘拳练艺时心胸虚灵,内不?力,外不露形,于无形中突然发动,四梢劲起,内动外随,有如肤?火星,梦中惊醒,滚油滴水,硬弓断弦一般,灵动无比,速猛异常。主练人的敏捷反应能力以及增强人应敌的灵敏度,交手时击其不意,趁其不备,全在敌人的意料之外。要以意领气,以气催声,声助拳威,动作在一瞬间完成。

 

四把劲意:一头碎碑、曲断中节

                   

抖擞神,两臂伸;

擎碑过,顶千钧;

凌空搠,神功显;

土齐腰,四尺深。

 

   注释:此把劲意曲断中节功法为身体直立,两手高举,意想两手将一块重千斤的石碑举过头顶,竭尽全力将它向地下搠去,把大石碑直插入土中一般。此把劲意主练人的中节劲,腰、胯、膝、肘弯部之劲。该部发力必须脆快而富有弹性,在发力的一瞬间如巨风卷大树,突然树从中折断一般。这一把劲力如压弹簧一样,是折?力,此劲意是在练罩打的整劲与恨天无把有相同之处,不同处在于恨天无把打的是堕意,而曲断中节打的是甩意,两功对中节劲都要求很高。手领头,腰送力向下猛击,十字劲随意气而击,神勇无比。此劲意任何拳式中均有,是心意拳中不可缺少的一把劲意。中节劲如不利则根梢无法贯通,势必出现局部用力而发不出整劲,我派另有曲断中节之内劲练法,另外有一单把名叫一头碎碑。

 

五把劲意:拉锚断绳

 

                   

虎归窝,尾作头;

臂尖打,艺难求;

拉锚断,缆疾意;

前后崩,神鬼愁。

 

   注释:此把劲意之意像是向上拉起沉重的船锚时绳突然中断,我身失去重心,迅速向后跌出,这是一把前后的劲。两力相争,锚绳弓断故又称崩劲。我脉有一单把拉锚断绳,发力时意如身缠数道绳索,我身突然一震将绳全部崩断,拳往前走,背往后挣。此功灵动无比,速猛异常,用于对后偷袭之故,虽向后击打,但不移重心,却根稳势正,力不出尖,意体齐动。

六把劲意:翻弓断弦

                   

随应变,手足合;

打折弓,死反活;

肚里锤,崩炸意;

秘诀全,背负锅。

 

   注释:此把劲意之意象为力士强拉硬弓,满弓之弦,突然裂断,向两头翻去,弓背弹开伸直,快速异常,疾如闪电。功法要领松腰坐胯,突背凹腹,背部像一张紧弦变弓,发动时腰部突然送力。展腰放背,送拳时肘与足犹被绳索系住突然发力,手身足均向不同方向发力,而使绳索挣断,我之力由下由后向前反出。此把劲意在每拳每式中均有出现,远打穿心箭,近打反弓弦。心意门为短打拳,重在贴身短打,最擅长寸近短打,有打人如亲嘴之说。静如山岳,动则崩翻,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此功突发性极强,劲短力争,使敌防不胜防。

 

七把劲意:勒马停风

 

勒马停,艺一把;

马跌蹄,落崖剎;

烈马勒,不向前;

不出尖,人已翻。

 

   注释:此把劲意有如一骑手骑一匹烈马冲上悬崖,在烈马要失前蹄落入悬崖的一瞬间,猛然将马勒住。情景壮烈惊险,激昂之态似乎已突破拳架之囿,而上升到精神鼓荡之境界。此意劲有向前撞之力,如同急剎车一般,练时有向前撞、向后向下的复合多方之力。

 

八把劲意:横开三簧锁

 

巨锁悬,视等闲;

强开硬,打意先;

三节并,无遮拦;

陡起神,威破险。

 

   注释:此把劲意犹如面前有一把三簧巨锁(古代一种有三道簧的巨锁,坚固无比),悬于门上,我欲破门而进,凝神聚气,硬打硬进,?踩中门,手足齐到。要求心勇劲猛,倾全身之力合身撞击,用满力将锁一举击碎。有勇猛进击,快速果断,不留余力,全力以赴,无坚不摧,勇不可挡之气势。拳经云: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静如山岳,动则崩翻,绝不因对手高大而萎缩不前,要有浑身是胆,勇往直前的精神。我脉有一单把名横开三簧锁。

 

九把劲意:迎面铁臂

 

功胆壮,意逍遥;

气充盈,贯四梢;

近体搏,勿畏强;

迎门踩,人难逃。

 

   注释:此把劲意练时如同自己面前有一堵高大的墙壁,我周身力气急运,趋身上步,毫不犹豫和身扑击,意欲破墙而入,如同洪水决堤,浑身齐到,势不可挡。技击时不管对方多幺高大,我视敌为蒿草般不堪一击。我心勇劲猛,无丝毫担懮畏缩,猛虎扑羊,意、气、力相合,七星并用,足踩中门夺人地位,浑身齐到,才为该把之劲意。

 

十把劲意:百枝上风摇

 

顾打难,不露形;

刚柔济,意从容;

拳领化,随来势;

借意纤,枝舞动。

 

   注释:此把劲意为自己如同一棵大树,大风袭来,树枝随风自然摆动。技击中面对敌人的攻势,我心神不惊不慌,身手不乱,顺其来势或手身将敌化去。练时要求内意高度集中,两眼向前看要有神,静不见其动,相机而动,随高打高,随低打低,灵活多变,顾打不分,能体现出自己的反应能力及身之化劲之巧。

 

十一把劲意:?抱顽石

 

动静明,来望高;

升起落,势如涛;

扑勇似,攫食虎;

敛?灵,窥鼠猫。

 

   注释:此把劲意意如我两手从地下抱起重千斤的巨石,闸住丹田,犹如弯弓到极点,弓弦将断未断之时,然后猛力外扔,意将巨石推出数丈开外,旋即飞身上前,复将石捧起扔出。此把劲意为锻炼内劲之法,而起劲路则?重于抖动,劲在左足,后撤于右足,并拢时足跖须出劲,惊地后收。同时抖身而起,肩、腰、胯、膝齐向左拧劲,才能抖动心劲,此为该把劲意之真传。常练此把劲意,能练出上下肢的配合,动作快速协调,力整劲足,下盘稳固有力,步伐轻灵疾快,两臂力大无比。技击时虽离敌丈远,忽然而至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身形迅疾灵动,出手猛烈似火炮,令敌无所防备。要领为打要远、气要催、疾如风、快如箭、打倒人还嫌慢。

 

十二把劲意:雷声

 

蛰龙起,迅电鸣;

虎啸林,百兽惊;

气意疾,雷贯耳;

先声慑,胆助成。

 

   注释:其要领为声随手发,手随声落,气自丹田生,以意领气,以气催声,随发噫声,声如速雷,响亮短粗,令敌有霹雳击顶之感。拳经云:肺动阵雷声,四梢要齐才内内劲出,敌无不摧,敌未中拳心已惊,其意已乱手足无措,斗志全无与惊慌之中我疾步进身击敌。久习此功能锻炼丹田内劲,气足宏亮,脏腑坚实,声助拳威,配合拳式发招时速猛有力,即可使拳技突增,又可练肺脏,调和气血,使心安息静,身体爽快,为我河南一脉所独有。需要说明,以上这些发力的意象均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们是相互渗透或同时共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练时自己要以心神灵勇,劲整力猛、攻防有效、进退有法为宗,揣其理,度其情,融汇贯通,加之勤学苦练,勇于实战,持之以恒,自然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精华,得之无穷韵味。

 

少林《心意把歌诀》

 

一、 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

拐起毛蓝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

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

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

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

 

二、 运百会达涌泉,行输丹田昆仑转。

通往中腕到膻中,三合以后抵劳宫。

气从两足向上提,气达周身用呼气。

起如举鼎低颚吸,落地分砖气呼出。

左右起步循环跳,亮翅展身腾丈余。

初练每时三十六,月后九九八十一。

天天如一千日连,功到气随走遍天

               心意六合拳溜鸡腿(2009-02-25 15:31:41)     河南心意六合拳中的鸡步趟腿功—慢步行功,俗称“溜鸡腿”。习练鸡步趟腿的诸代前辈,常展示的是快速练法,而慢步行功却极少显露,轻易不传。不少习练者,在演示鸡步趟腿(溜鸡腿)时,随左右定式前行趟步,双掌多同时由下向外向上划弧推出,有的是以双掌里翻外转由胸前经口部推出。这种双掌走上、下弧的练法,其实不是鸡步趟腿(溜鸡腿),而是鸡形双把。有的将此称为鸡步踩腿、鸡形步或干脆就称为鸡步趟腿。那么,真正的鸡步趟腿(溜鸡腿)练习是什么呢?它的慢步行功又是什么呢?我们曾随白元星、张世录、吕瑞芳老师习练其演练方法,现写出供广大爱好者试练和参考:
    取轻扑站式(左右均可,而不是轻步站或侵扑站),立于沙滩或暄土地(刚犁过的土地)之上,双腿微曲下蹲分高、中、低架,随重心下沉,意识将周身之气贯注双腿呈鸡腿状,又称“腿赛犁铧式”。侧身下蹲为龙腰,两肩松觉内扣有环抱之意为熊膀,又称“身如背锅”式,成心意六合拳的“身成六势”之要求(另暗含鹰捉、虎抱头和无形雷声三势)。双臂、手微变曲下垂,随左右式而分前后,前手掌心似靠前腿膝内侧,后手掌心似靠后腿胯眼处,眼平视前方,有“鹰而观天不观天,熊而观地不观地”之意。行步趟腿开始前,先将前脚踩入沙滩或暄土之中,尔后以后脚催动前脚如犁地般前行,后脚再随后而入沙滩或暄土地之中趟步越过前脚,随动移位踩踏转换重心前行,如此反复操练。此法朴实无华,动作精简,不求双手有何变化,只求双腿双脚趟踩之功。初练之时甚感枯燥无味,想急于快步行走,又无奈在沙滩之中欲快不能,自然形成慢练之法,只好静下心来,细心体会和意注内气下沉双脚前行的阻力及磨擦反应。此时如配合呼吸之法练习,双脚很快产生热、胀、麻等气感反应,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气感逐步会上升至小腿部位,最后直达双掌之上。由于在意识不断贯注双脚的情况下,使不断上升的内气多次下降,又激起了内气不断反复上冲,周身经络穴位会很快畅通,促使了功夫的长进。灾是鸡步趟腿慢步行功的重形练习方法(以形为主、意为辅),是在真实的沙土阻力和磨擦中产生的真借效应,为重意练习(以意为主,形为辅)迅速产生内气奠定基础。重意练习的方法是:取轻扑站式(左右均可)立于平地面上,双腿弯曲下蹲,行步趟腿开始前,抬前脚离开地面,想象踏入沙滩之中而行走,通过想象双脚在沙滩之中趟步时沙土的阻力和磨擦,去体会双腿的热、胀、麻等反应,这是重意练习与重形练习的不同之处。由于有充分的时间在慢步行走中进行意识的运用和想象,双腿逐步还会出现磁性般的吸力和体内能量流动感,特别是内气的反击上冲直达双掌感应会越来越明显。
    河南心意六合拳的鸡步趟腿慢步行功,是一个将重形真借某物练习与重意假借某物练习高度统一相结合的科学训练方法,就像诸代心意拳家总结的口传“先重形后重意”训练总体要求那样。单纯地依靠某一方面长期演练都是有失完善的。从以上两种慢步行功之法中可以看出,单纯运用意识在站立时迫使内气下沉是不容易做到的,如屈漆下蹲降低重心后,再意识贯注双脚使内气下沉会自然形成,这是重形练习时形体要求迫使意识运用直接产生效果。伴随着长久地练习和功夫的不断增长,人们逐渐感觉到在站立行走时也会产生气感反应,形体要求就不再成为主导作用,开始进入重意训练阶段。我们还会看到,在侧身下蹲时,人体腰部的气机(气门)随鸡步趟腿的行走会不断地被打开,双脚涌泉穴在前行重心转换踩踏松紧中会自动开合。先贤认为,这亲可以从大地中不断地吸收和交换能量,少反复不断地加强能量吸收和充实,使整个脏腑强壮起来。与此同时,在伴随着内气不断地反击上冲的作用下,最终内气由双脚上冲直达双掌,体内之气充盈,已达到气贯周身内外合一的境界。我们常听到拳家前辈讲述各家高手的习练感受,如双脚发热、全身发烫、双手发烧的感觉,某某前辈老师曾在练完功后将刚湿过水的毛巾,在几分钟内就能用双手捂着变干等等。可见,心意六合拳的鸡步趟腿慢步行功是有着很显著的效果和功用的。河南周口市沙河西、南两岸回族众拳师多是长期苦练从沙滩之中趟走出来的。他们均以此为根基,再择选其它适合自己心意拳单式拳架,反复操作,日积月累、千锤百炼而各获绝技。如有“贴墙挂画”之技的杨殿青,以“单臂虎气抱头”称绝的卢嵩高、以“转身斩手”(黄鹰捉树)绝技荣获河南开封擂台赛第一名的尚学礼以及力大无穷绰号“赛野熊”的李好友、铁掌“双把”杨响林(杨老四)等等一代名家,还有众多不肯出名的老前辈,其实践与体认,都可以让我们从中进行借鉴明证,去思考的探讨。
           心意拳内丹功之荡丹田功法操作(2009-06-21 20:43:16)
  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跨一大步,高马步站立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拔顶坚项,谷道上提,两手自然下垂,松握成拳,用腰带劲,两臂自然摆动,前拳击打小腹丹田,后手击打命门穴,又名(敲山震海) 两手交替进行击打,两眼平视前方。
  因为肾为人的生命活力之源,这样双拳前后击打使人的气血更加旺盛,另外通过腰部的左右转功,使丹田内气鼓荡,以尽快形成丹田混元气之上乘内功。
  注意事项:初练丹田功,先以摇转丹田、晃丹田、折丹田、喷丹田、拔剑出鞘、荡丹田、提丹田为主,搓丹田、顿丹田、击丹田。等丹田有一定的基础,丹田较充实后再练习。切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矣。          少林绝技心意把图文教程  

练拳不练把,等于瞎胡打;宁教十趟拳,不教一个把。把,指的是心意把。少林心意把历来是少林寺武僧们所渴望学到并掌握的护法秘技,但由于此法势狠招毒、绝妙无比,加之得法不易,所以历来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传授时也是慎之又慎,反复甄选。目前能将心意把练到第六把者便已是凤毛麟角了。经本刊记者的努力,终于将神秘的少林绝技心意把图文教程挖掘了出来。

风格特点及要领

心意把又名锄镢头。仅一大式又可演变成十二大式变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锄镢头的的架子。它势法单调,讲求实用而不尚花架,是练心、意、力、气的无上妙法。正如秘谱中云:“心意把势法单,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篮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变;起如举鼎提口气,发‘嗯’声落如分砖;运气宜顺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静练势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涧。“心意把虽仅一式,但变化莫测,可应万变。劲以粘滚为主,起落反侧都要求浑身百节滚身而起。如起把练法;滚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脚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动静呼吸相配合,灵活敏捷如龙腾虎扑一般。

动作说明

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挺胸竖项,两手贴于两侧裤缝,掌心朝后,咬牙叩齿,目视左方(图1)。

撅头把

身体左转90°,屈膝下蹲,左脚前点成左虚步两膝相扣。同时,双手左拉右坠,分别护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里(图2)。

左脚前点后前跨一步,右脚随之勾脚提起。同时,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绕过左小臂上拉至右耳处(犹如提篮)。拳心朝前,左拳变掌立掌朝前推,口发嗯声(图3)。

右脚前落,左脚跟步,下蹲成弯套弯步(两脚掌、脚跟着地,两膝相扣),与此同时,左掌变拳上提,两拳呈锄头势,随右脚下落双拳劈下,拳眼朝下,口发嗯声,犹如农夫锄地,俗称锄地把或撅地把(图4)。

注:此把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变出十二大势,又叫十二把。

一、     亮翅把

右脚前点,双脚向上,向前纵起。与此同时,双拳变掌在左胸前交叉后向两侧分拨,身体落下(图5、6)。

二、     反身劈把捶

以右脚跟为轴,起身右转,转身同时,双掌变拳上举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转足180°后,直身下落,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膝相扣。在身子落下的同时,双拳用力劈下(图7)。

 

三、     进步劈把捶

右腿勾脚提起,双拳上提至右肩上(图8)。

左脚下落,右脚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与此同时,双拳顺势用力下劈,拳轮朝下(图9)。

四、     移身把

身子左转,左腿勾脚提起,左拳变掌随转身向外拨掌(图10),身子转足180°后,左脚向前跨一步,右脚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与此同时,右拳经头顶划弧下劈,拳轮朝下(图11)。

五、     斜势把

右脚跺地向后退一步,身子右转成右弓步,左拳翻腕下拉,拳心斜朝上,右拳翻腕上提至右肩上,拳心朝后,目视左侧(图12)。

六、     顺势把

身子左转90°,成左弓步,两拳变掌,左掌经腹前划弧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图13)。

右脚向前跨一步,两掌在胸前交叉,掌心朝上(图14)。

上动不停,右脚下落成右弓步,两掌翻掌,右掌向前穿出,掌心朝下,左掌收于腰间,目视前方(图15)。

七、     反身推苍把

身子左转180°,成左弓步,随转身左掌上架,右掌立掌推出(图16)。

八、     撩阴把

右脚前跨一步,左脚跟上成弯套弯腿。同时,左掌成虎爪经体前划弧上举复置头顶,右掌变虎爪抓裆,掌心朝前(图17)。

九、     腾挪把

身子右转180°,右脚倒退一步,仍成弯套弯腿。转身同时,双拳上提至左肩上方然后劈下(图19)。

左脚前上一步,右腿勾脚提起,两拳上提至右肩上,如锄地状(图20)。

右脚跺地,左脚前伸,身子直落,两拳随之劈下(图21)。

身子由左腿支撑站起,右脚勾脚提起,随起身双拳由下向上提打(图22)。右脚落地,左脚跟步蹲身成弯套弯腿,双拳随之劈下(图23)。

十、     展翅把

以左脚为轴,身子右转180°,随转身双拳劈下(图24)。

左脚点地,身子纵起,双拳变掌在胸前交叉后向两面分拨,落地后成并步,左拳在膝前击右掌(图25、26)。

十一、推苍把

左脚后退一步成左弓步,两掌向右、向上、向下划弧,置于腹前时,左脚蹬地成右弓步。与此同时,双掌由腹前向前上推掌(图27、28)。

十二、虎扑把

身子左转180°,右脚支撑,左腿伸直下蹲,双掌随转身由上往下抓(图29)。

身子蹿起,两虎爪前抓,身子下落(图30、31)。

反势结束

身子右转180°,左腿勾脚抬起,右拳上提置于胸前,拳心朝下,左拳上提置于左耳侧,拳心朝外(图32)。

左脚落地,双拳劈下(图33)。
            丹田功==心意内功   

一、什么是心意内功?

            心意拳的内功就是丹田功,也就是“意守丹田”。意守丹田是心意拳的修炼内壮的主要方法。古人说:“心猿意马最难收”,意守丹田很难静下来,容易杂念丛生。而心意拳是动功,练起来,浑身一动无下动,若在动中求静,在动中运气于丹田,这样长期的锻练,就能达到丹田气足的内壮目的。这种以意化形、以形炼意、以意领气。以气引力的锻炼,能使精、气、神充足,身法快捷,从而达到上乘心意武功的目的。

二、什么是丹田?

         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分。上丹田:有说头顶百会穴,有说在两眉问印堂人,有说在人中。中丹田:有说在膻中人(心窝)

神阙(脐中)肚脐为前丹田,阳关命门为后丹田。下丹田:有说在脐厂二寸,脐内一寸三分,脐下二寸,脐下一寸半;练心意拳的人认为:下丹田是指脐下气海穴,这是人的中部,就应意守这部位。练成丹田混元气

 三、怎样练? 具体可分以下步骤:

 
1.抱丹田
              早晨(寅时最好)选一空气清新,有松柏树丛之处(湖泊河水边亦可),自然站立,左足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平行而立,身体微下蹬,膝稍弯曲,头直目正,身端气静,松肩垂时,十指分开,手心向内置与腹前,两手相抱若抱球状。此时要身体似站非站,似坐非坐,面部似笑非笑,意守丹田部位。随意呼吸,莫令耳闻。这样站立一段时间后,再做下一动作。

2.转丹田

立正站立,开左脚向左与肩同宽,意守丹田,然后以意领气,以丹田为圆中心,自左向右转36下,吸一口气咽下。再从右向左转36圈,再吸一口气咽下。是为转丹田。

3.晃丹田 

         立正站定,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用腰部带动,自左向右作圆形晃动。但要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先随意呼吸 然后再由左向右作圆周晃动,当身体晃动时,先向左半周吸气,吸气时舌顶上腭。当身体转向右边时呼气,呼气时舌抵下腭。但晃动时要松肩松胯,全身不得有一丝呆板之意,共约36下。这样的平行转圆可以使代脉得到锻炼。


4.揉丹田

          如前两脚立正站立,左脚向左开一步,与肩同宽,两手虎口张开对称放在丹田两旁。以丹田为圆心,自左向古作划圆运动,也是吸气舌顶上胯(搭鹊桥),呼气舌抵下腭。约36下。

5.击丹田

        如前两脚站成与肩同宽,全身放松,然后伸左脚向左前方半步,两臂鸟展翅一样向后用力展开,为白鹤亮翅,舌顶上腭吸气。然后左脚后收,与右足井齐,两掌变拳一齐向丹田两边猛击,舌抵下胯呼气。计36下。

6.折丹田

       轻步站开始,上左步,左手掌向右腮护去。再上右步,右掌向左腮旁护去。然后两掌交叉一齐向前扑去,扑时叩首,为“以首叩碑”呼气;起时吸气。这样腹部会得到压迫的锻炼,丹田也会充实起来。

7.搓丹田

       一木凳,随意坐下,右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左腿压在右腿上。左手掌心向上,放在左腿上,右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右掌由左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右手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右手掌回抽,吸气,气贯丹田,如此36下。再换成左脚落地,脚心斜向前方,右腿压在左腿上,有掌心向上,放在盲腿上。左掌心向下,两掌相合,左掌由右掌上向前向下斜搓去,直到手不能再伸时,呼气。然后左手心翻往上,右手心向下,左手掌往回抽,吸气,气贯丹田,也36下。

8.喷丹田

        两脚立正,并脚而立,两手掌从左右胯旁,手心向上,升到胸前交叉,两手心均向上,右手放在左手上,吸气。然后一齐向前猛然推去,为“婴儿击食”,推出时喊“喝”,呼气,一共36下。

9.提丹田

       立正站立,右子领左手,高举在头部,右手心向左,左手掌附在右掌根处,两脚尖掂起,向空中吸气。然后两手就像大有把柄被握住一样,用力一齐向下拽,两肘打坠劲,坠到两手落到胸前,呼气。这样子起吸气,下坠呼气,计36下。通过强行呼吸,丹田气足,内气鼓荡,能达到内壮的目的,只有内壮才能力源丰富,劲力浑圆,用之不尽。

四、丹田功的效应

练       功练到一定的程度,会觉得丹田部位有一股热气感,或者形成一个“气”上感,这就是内气聚集、储蕴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锻炼,这个“丹田”之气就会循经络系统运行全身,你会感到一条热气流下伸至会阴穴,往后向上升经督脉经络的尾阎、夹脊、玉枕、百会等穴,再向前往下,循任脉经络经“膻中穴”回到“丹田穴”,出现任督经气循环的感觉。再进一步锻炼,可出现内气沿周身十二条经络及奇经八脉路线循环感觉。练功到此,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功到高级的上乘功夫时,能做到不用眼睛而能视,不用耳朵而能听,那怕是芥未小物能知,微弱之声而能听。这样,你还愁动战不能胜吗? 

       心意拳内功功法问题

1.问:为什么心意拳内功首重丹田功?

         答:丹田功就是培植先天真阳之气的功法。人在母体中时是靠肚脐从母体中吸取营养而维持生命。离开母体以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先天灵性渐渐抿灭,先天的真精元阳之气也会逐渐减少,一直到风烛残年时,人就如耗尽油的灯一样灭(死)了。所以,加强丹田功的锻炼,正是像疏通淤塞的河道一样,疏通经脉,特别是练通周天后前任督气通以后,真阳气通,劲蓄力足,不但百病消除,延缓衰老,还能练成上乘武功。

2。问:为什么叫丹田功?

        答:心意拳内功不光叫丹田功,也可叫周天功,或者叫得真法。有的又把此功叫十六把气功、坐功、卧功、站功、内功四经、贯根八法等。但我们这一派则专练此丹田功,以培植先天元气,扶持真阳;当炼到气满全身,全身鼓荡,上下丹田气充时,则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意时,即可达心意拳的上乘境界。拳谱上说:“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说明丹田功在心意拳的重要。因丹田是人的元气之所在,所以叫丹田功。

3.问;炼丹田功先从哪里入手?

       答:首先认清三大奇经。按中华医学学说人身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什么要认识三大经,哪三大经呢

(1)督脉。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尾闻骨端,长强穴后的会图部,上循脊柱至脑后凹陷中的风府穴,进入脑内,再上巅顶,沿额下行至鼻拄。在人身的背后。督含有总督的意思,“督乃阳脉之海”。“督脉督一身之阳”。一身之阳脉皆会于督脉。

(2)任脉。任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中校之下的会阴部,上出毛际的深部,沿腹内上过关元穴到咽喉;再上至颏下,走面部深入眼内。在人的前面。任有担任的意思,“任脉为阴脉之海”,“任脉任一身之阴”。全身阴经皆会于任脉。此两脉在人的一前一后,一阴一阳。此两脉通则形
成一周天通。

        ( 3)带脉。带脉也是奇经八脉之一,起于胁下,环绕身躯腰腹部一周。像人的束带一样把人束住。认识这三大脉以后,能打通任督脉,即小周天通。我们练心意拳丹田功即先从我介绍的功法(参看(武魂)199;年第一期)从一往后逐一演练。因为虽然此功不出偏,但为能适应东西南北中的五种人的环境、气候、人体等不同,所以还是按我介绍的步骤练。

4.问:每次练习一式还是九式一次练完

        答:按我多年锻炼的经验,每次首先练抱丹田,其次再练晃丹田,时间,次数不限。练多练少均可,但每次不能少于36下,否则不出功。有的时间宽余也可一次九式全部做完,有的时间少,可只做其中一二式。这要视自己时间自己掌握。

5.问:抱丹田每次站多久?怎样收式?

       答:抱丹田一法主要是人与天(大自然)进行有益的交流活动。人每天迫于生计匆匆忙忙,思想紧张,肢体疲乏,这就是平常所说会产生一种乏力、僵力。而人要活命又不能不做,所以,在紧张之余去到河边、湖沿,或山林树丛中去放松一下思想,舒展一下肢体筋骨,吸进—些新鲜空气,做“吐故纳新”,这就是抱丹田功。每次抱丹田的时间是以思想达到放松,似想非想,一切皆空,也就是心情舒畅,不再紧张,不再焦虑即好。此动作不要收式。经过思想净化,肢体放松,此动作就是一无复始的开始,再练其它几式,即可练功出效。

6.问:转丹田要求自左向右,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答:男女有别。男性是以丹田为中心,自左向下,然后再向上,再往左转,是顺时针方向转。转36下。女性相反(因为心意弟子女性很少),应自左向右往下再往左上,是逆时针方向,但只转32下。

7.问:晃丹田怎样转法

         答:其实只要掌握了男左女右的原则,我想练心意拳的朋友都可想通。功法中已介绍“意守丹田,以丹田为圆中心,以腰部带动自左向前再向右晃动。这种晃动应是以意领气,以气引导带动身体晃,腰部带有螺旋力的意境。这种晃动主要是锻炼入的带脉。

8。问:操舟田怎么揉?轻重怎样掌握?

        答:两手虎口张开形成一个自然圆,两掌对称地放·在丹田两旁,此时丹田穴正好在两虎口的圆中;两掌要贴身,但不能按死,而是轻轻地贴身。做圆形转动时动作也要轻柔,自左向右,路线也是自左向下再向右,是顺时针方向,但两掌虎口圆不能转到丹田穴的外面去。

9.问:击丹田的轻重怎样掌握?

         答:心意拳内功功法从第五式开始一般是内功有了一定的功力后才练的。两臂往后如鸟展翅,要尽力后展,两手心往上,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尽量往后翻。两掌回落时要攥拳击丹田时一船是功力小时用力轻一些,功深时可用力大一些。这要视每人的体质和内功功力而掌握。

10.问:折丹田应多少次,是否也要36次

        答:此式在心意拳中既是内功也是技击动作之一。所以,折丹田时应多练。多练多出功,不能只局限36下。此式如用在技击上,前扑时两掌心均向前,每掌五指乍开向前,左掌从右掌上穿前,右掌经右肘下持回,左手掌一直扑到左膝前处。右式也同前,唯动作相反。

11.问:搓丹田要注意哪些?

       答:搓丹田不管凳坐式还是盘坐式,均两手相合,但凳坐式两手向前搓时像搓绳一样,但此势是手胫相摩也,其功仍在丹田部。盘坐式也同;

12。问:喷丹田应怎样做

      答:喷丹田也是技击动作之一。两手在胸前交叉时吸气,一齐向前猛然推出时呼气。向前推击时两掌分开均五指乍开,掌心向前,两大拇指相距约半尺到八寸。此式因为也是击人动作,所以,两掌出掌要看对方的身型而定。

13.问:提舟田左右手高举,两足尖掂起怎样呼吸?

      答:此势不管左右手哪手举起,足尖掂起,都要有恨天无柄,恨地无环之劲意。即手往上高举时,就像地上有个环被我握住,能把地拎起来一样;手往下就像天有个柄被我抓住打坠劲能把天拽下来一样。手高举时吸气,打坠落时呼气。‘这个动作,一般练心意拳的人要多练,多练多出功。就像李元霸以锤击天,练的是抖绝力,锤从天上掉下来,又要接住,就要有顺势坠落劲。

14.九式做完是否要收式?怎样收式?

      答:关于内功功法的几个动作,如果光做前四个动作,则不要收式,做完以后即可结束而从事其它工作。唯从第五式击丹田开始,练完后要:“决断”或者“虎扑”并发一声噫这就是雷声。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每天锻炼,运气就是要把身体修炼好,不然一旦元气耗尽,就像一台坏了的机器一样无用了。所以,锻炼身体就是一种无形的储蓄,是储蓄人的机能、生命;保持人的体能,处长人的寿命,以aaaa达到天人合一、延年益寿这样一个目的。         心意六合 八法拳论 拳学五字诀 



心意本无法,有法是虚无,虚无得自然,无法不容恕,放之弥六合,包罗小天地,

释家为圆觉,道家说无为,有象求无象,不期自然至,要学心意功,先从八法起, 

养我浩然气,遍身皆弹力,见首不见尾,无象亦无意,收放勿露形,松紧要自主,

策应宜守默,不偏亦不倚,视不能如能,生疏莫临敌,动时把得固,一发未深入, 

审机得其势,乘隙击与顾,刚在彼力前,柔乘彼力后,彼忙我静待,攻守任君斗,

步步占先机,时时要留意,蓄力如弓圆,发劲似箭直,悟透阴阳理,刚柔互参就, 

调息坎离交,上下中和气,守默如坐禅,动似蜇龙起,虚灵含有物,窈窈溟溟趣,

忽隐又忽现,息息任自然,避免敌重力,原来自我始,双单可分明,阴阳见虚实, 

虚引敌落空,欲收放更急,两腿似弓弯,伸缩腰着力,臂脊须环抱,内外混元气,

息念要集神,仿佛临大敌,目光如流电,精神顾四隅,前四后占六,掌握三与七, 

形动如浴水,若履云雾霁,飘飘乎欲仙,浩浩乎清虚,意动似惧虎,气静如处子,

犯者敌即扑,五总九节力,欲学持有恒,升堂可入室,显隐无与有,凝神寻真谛, 

妙法有和合,离尘空虚寂,拳拳得服膺,道理极微细,欲动似非动,静中还有意,

息念气自平,默默守太虚,无根筑基法,蕴藏皆珠玉,说难亦非难,看易亦非易, 

有志事竟成,世间无难事,欲学果有诚,久恒与智慧,华岳希夷门,力行最为贵,

神意要集中,推动转轮器,一触力即发,使敌难回避,欲松似非松,欲紧未着力, 

运使求均衡,螺旋循环气,逢敌莫惶张,开合收与放,见形寻破绽,丝毫不相让,

腕肘肩胯膝,足踏手脚齐,节节力贯串,处处无乘隙,呼吸细绵绵,升降缓而急, 

得法可应变,有术方为奇,法术二而一,缺一不能立,两手轻轻起,曲伸无断贯,

转移有曲折,形似游龙戏,纵横与起伏,阴阳运行数,意动气相随,关节含蓄力, 

舒筋活血脉,荣卫得适宜,一吸气便提,气气可归脐,一提气便咽,水火得相见,

精研内外功,心虚腹要实,率然取其势,首尾不相离,奇正得相生,动静随心欲, 

粗成五字诀,后学莫轻视。 

注:1、五总:头顶心,两掌心,两脚心,要做到五心齐意,五指齐气。 

    2、九节:掌、腕、肘、肩、腰、背、胯、膝、脚。 

    3、拳拳得服膺:拳拳,双关语,一即紧握弗舍之意,二即指每个拳式。膺:胸膛。服膺即牢记心中之意。 

    4、率然:蛇名。 
 
第一式“停车问路”之拳学 

吴翼晖 著 

立身中正,两足平踏地,两足左右分开与两肩成直线,脚尖向前,两手下垂,左右两掌靠两腿中间,徐徐翻转,左右两掌心向前。(图一) 

起式:立身中正,目向前平视,心不着物,平息万有,守规中一意,气沉无念,以静中运使,左右两手掌向前徐徐向上举起过头顶(图二),两手掌转向下缓徐舒伸落至两胯间(图三)。 

法为仰天擎举,俯按地中,先以气上升,后以气下降,使上下相接,即先后二气合一,为术中调息之起源,所谓阳仰阴覆,一阴一阳,一仰一覆,气属阳,血属阴,阴阳水火为天地之大经,主人身之大本,明乎阴阳,即知水火。水火气也,阴阳理也。太极生二仪之妙,流行天地,生生不息,皆一气之流行也。 

夫拳术以意行气,动诸关节,舒经络,活血脉,展骨骼,体乎阴阳之理,合乎运行之数,合户谓之火,辟户谓之水,一合一辟谓之变,故拳术之中开合、伸缩、易象变形、起伏纵横,皆以阴阳动静致乎中和之气,术中动作姿势,转换相接,泯没棱痕,如珠之走玉盘,曲伸吸避,清灵活泼。始练气以固体,继集神以为用。拳贵柔绵而忌硬滞,幻化无穷,以圆润含虚,绵中裹刚,收放激流如电,舒伸有节,出入有法,动静之间,有转换虚实,一合一辟即生变化,化形纵横,势势相关,节节相应。 

承前势,左手自左手心向下提起向前上,徐徐直起与肩平,同时右手与左手发动时,随之由右腿中间提起渐渐手掌翻转向上,右肘曲弯向后于腰间,而手掌向上置于右胁下(图四)。 

法为左右相应,化为二,二而为一,左上右下,覆仰相对,为术中起势动作,以静观变,神清魄定,固守虚无,气沉体固,动以测静,虚以引真,是以先发制人之法。行拳之动静虚实,知机应变,岂可妄动轻施,习拳亦当审慎。 

承前势,左手掌徐徐向后撤入中宫,同时右手由胁下向前上舒展,与左手掌相对,左掌根与右掌手腕相合,如捧物状,两臂垂紧,肘裹合于中心,意气内敛,注目前视(图五)。 

法为右伸左缩,为术中转变之门户,养生家云:“睡不厌缩,觉不厌伸”,故拳术中基于伸缩开合为锻炼身手,合乎养生之术。拳法之为用,须知伸缩无常,开合无迹,微妙莫测,遇敌制胜,变化无穷。诸势之中,有拦、有提、有击、有发、有化柔用刚、有化刚为柔,活泼圆转,知当得其机,势不空发,其力浑而润,如翔鱼戏水,其势韧而矫;似鹤舞长空,气如江河,蜿蜒万里相接,任尔进退崩击,我以曲伸吸避可耳。 

承前势,左掌合于右掌腕时,由左掌推右掌向右移转,右掌于前,左掌辅助右掌平行拗转向右侧,徐徐移动至右正侧为止。右掌手尖与鼻尖平对,头颈随两掌移拗,目向右侧视,肘垂肩松,左掌沉于右肘里下,掩闭伏推(图六)。 

法为自中平向右拗成半圆形,姿态虽变侧面仍守中,凝神于右,应对以柔绵,纯以静默守虚,以意行气,化形转换依据于神,集神养心,心意俱合,元气自生,精神自然焕发,体魄自然坚固。 

调息养气以运行,姿势为筑基之本,以意为先,应在练习中注意。 

承前势,两手掌徐徐自右侧落下,两手背向前直垂经过小腹前,头向左转拗项,左手掌转向前,直起向左与肩平,同时提起右手,掌心向里,右臂曲弯向上提起(图七),由胸部直向上伸出过头顶,右掌心转向正面前,左掌向上旋回经面前至腹部沉按(图八),同时右掌渐向下落,伏身(图九),开左步半面向左成弓箭步,右掌徐徐向正前方舒伸,而左掌曲伏于右肘下,掌心亦向下伏沉,目向右掌注视(图十)。 

法为停车问路,术中第一式,以阳刚而断直锐,驰如迅电,捷似猿猱,横施以断直力,真体内充,法可随机应变,其意在问,审思观变之势,守攻具备,识其意,顺其情,心领神会,感应裕如,状若伏虎,势似潜龙,步拗身正,肩松掌空,肘裹头顶,脚踏腿曲,腹实心虚,气沉集神,此为术中乾天行健之势。 

拳贵势势有来历,即动作中大小曲折都有原委,然又不得露出一种形象,使敌窥其虚实,所谓窈窈溟溟也。抱神以静,术中要义在稳固桩步,呼吸定息,行之以意,存气固神,气固神凝,而后势定,势定而后运行,运行而后关节清灵,关节清灵而后奇正生,奇正生而后变化不竭者,乃能致胜于无形。拳有形势,各有定例,不可为法之所泥,形势各异,其理皆一,变化万千,而理一贯,故拳术贵不在多,务求精微,使形势为神气所趋,动作大小由之,长短宜之,化分虚实,配合阴阳,动静出入应顾,有率然之势,随心所欲,得其自然。势势应留意,处处有曲折,虽拳术有刚柔南北内外之殊,而应变无一定之理,学拳不易,知拳亦难也。故谈拳无不以应变对敌为拳术之结晶,但此应变之方,尚无定法可循,仅在纯熟精善与博闻深造中去探讨,或有所得。 

停车问路掌舒伸,提手相接拧上身, 

六合势变分左右,掌复开合气更新,

抚拭沉推腰身换,展翅侧形敌难侵。
 
六  合 

体合于心:人之躯体由心所主宰,故人之躯体必须与心相合,否则人之躯体便不能控制。 

心合于意:心有所感,意即随之。 

意合于气:意念集中,以意运气,意到气亦到,使血气运行,则意合于气。 

气合于神:气血运行必须与精神配合,精神提得起来,才能促使气血运行持久。 

神合于动:精神振奋,方能更好地驱使身躯运用。以精神引导躯体之动乃谓神合于动也。 

动合于空:躯体动作须得精神不散,连绵不断,内外共成一气,处于似动非动之虚无状态,

          乃是动合于空。 

另有体形六合,即首与脊合,脊与腰合,腰与胯合,胯与腿合,腿与脚合,脚与手合。 

 
 
八  法 

1、气—行气集神: 

此为心意六合八法拳之主旨。行气,必能通脉、疏经、活络、行血,致使气动身亦动。集神,使之会于拳意内,令动作松静自然,随心所欲。神聚则气足,而神聚气足得,始能令身躯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做到静则有势,动则有威,慢而不松,快而不乱,柔而不软,刚而不僵。 

2、骨—骨劲内敛: 

心意沉着,则气可收敛入骨,功夫既久,则内劲长矣。然此劲必须内敛,不可向外,劲从意发,以气催力,方能使劲力充沛,不生僵滞。如张弓之箭,未发时其不力不可揣测,发时瞬间尽舒,劲力无穷。 

3、形—象形取意: 

拳术乃模仿自然界及动植物之优美形象创编而成,故招招有形,式式有象。象形取意,如狂风扫物。练者通过日久模仿练习,可达到形同神似,形神合一,维妙维肖境界。 

4、随—圆通策应: 

此拳以心意导之,以气催力,故整套拳之演练过程,乃不断劲。无断劲则无定式,拳式随心意所转换,一式将尽,一式随生,动作要求随腰而动,无凹凸棱角,上下左右相连,瞻前顾后,互相呼应,圆润通畅。 

5、提—顶悬虚空: 

练者需将头顶顶悬,犹如头上平放一碗水,意中有物而实则虚无,这样便使头能顶悬虚空,避免僵直。此法之作用,乃令练者能一眼关七(前后左右上中下),精神抖擞,气势磅礴。 

6、还—往来返复: 

拳路特点乃纵横交错,时前时后,忽左忽右,四面八方,无所不及。任意往返,如鱼翔水中,神态自若,如山岳之宁静;招式涌荡,神速激烈,如岸边激浪;步法轻灵,如腾云架雾,只见一片神行。 

7、勒—静定守虚: 

姿式分左右而无重复,有快慢急缓而无间断呆滞。因此练者犹要虚无自在,心定神凝,做到心无旁贷,勒定守虚,若虚若实,如古月沉江。 

8、伏—隐现藏机: 

拳式腾挪起伏,动作开合伸缩均由心意导之,以腰带之,故动前务使全身肌肉关节松沉,才能使气贯全身达到行气集神,骨劲内敛的目的。骨劲敛则能使拳式动作变幻莫测。故此,是拳之演练起伏纵横,姿势宏大,神奇莫测,变幻无穷。 

又有体形八法,即:横、直、钩、斜、起、伏、上、下。


        

释论《心意六合拳谱论》

来源:唐毓堃  发表人:柏齐  中国散手网Copyright 2000--2004 Chinese Sanshou Website 

    一、心意六合拳的起源与内容特点

     具有极高人体科学价值的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阳府蒲州均村(今山西省永济县张营乡尊村)人姬龙峰(一作凤)创造的我国最古老的优秀内家拳种。《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山西平阳府蒲州人,居住均村,姓姬名宏、字龙凤老先生,留下谱论,传于习武君子,钻心玩味,  以思其理……惟此六合拳者,则出于山西龙凤姬先生,缘先生生于明末,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而先生犹有虞焉,以为吾处于乱世,可操执枪以自卫可也,若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倘遇不测,将何以御之,于是即枪法改作拳法,而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称其名谓六合。”

    《谱论》中把心意六合拳创始人的籍贯、姓名、时代背景和创始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心意六合拳的命名均作了非常详尽的描述。

     姬龙峰“精于枪法,人见之皆以为神”,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姬龙峰造诣非常之深的武功,是常人所望尘莫及的。所以姬龙峰在创造心意六合拳时,并不是简单地“即枪法改作拳法”,而是以他那出神入化的枪法为主,以“天乃一大天,人乃一小天”的“天人合一”的大系统理论为依据,经过精心思悟和钻心研习,并以天干之数把世间和传说中的十种生灵的可取之处,融合我国传统的强身健体的功法与枪法贯通为一体,成功地创造了“十大形”为主的心意六合拳。心意六合拳与华佗以“五行”为基因创造的导引健身功法“五禽戏”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意六合拳是以龙、虎、猫、猴、鹰、熊、蛇、燕、鹞、马等十种动物的特性(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战之勇、猫有捕捉之妙、猴有纵身之灵、鹰有捉拿之精、熊有战斗之情、蛇有拨草之巧、燕有取水之能、鹞有侧翅之力、马有奔程之功)寓于人体,从而取得“天人合一”的整体作用。所以心意六合拳又俗称“十大形”。

    《谱论》中曰:“不别三意,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四梢循环,血梢发脚心到天门,再无别疑真豪雄,牙骨肉梢仔细评,评出理来是一通,觔骨一气要和全,天地阴阳凭一气,气能皆通,万事皆通,气复,万事皆复,哪有痕迹?哪有阻隔!以和为始,以和为终。”说明了心意六合拳功与拳并重并练的无穷奥妙。正因为心意六合拳是功拳并重并练,所以练习此道者不会存有“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后顾之忧。这样也大大缩短了先练拳、后练功或先练功、后练拳的时间。心意六合拳妙在功中有拳、拳中有功的锻炼,所以可以使练习者在强身健体和技击防身等方面均能取得速效和疗效。

     从心意六合拳的功法角度来看,姬龙峰创造心意六合拳要求“以和为始,以和为终”的“和”,是和于术数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曰:“术数者,保生之大伦。”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姬龙峰创造心意六合拳是为了:“倘遇不测”而创造,是为在“太平之日……顾其自家,顾其性命,有拳尚焉。”《谱论》中的论述充分指出了心意六合拳防身健体的双重作用。健体就必须要懂养功。“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就是告诉我们,心意六合拳天天锻炼,不是每时每刻要用以抗暴防身,在太平的日子里,天天练习,可以调治百病,体弱多病者,可以达到治病健体的作用,无病者,更可延年益寿。

    《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

   “出手横拳势难招,展开中平前后稍。

    转身挑领阴阳势,鹰捉四平足下抛”。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

    丹田养成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这两首七绝是对心意心合拳内外兼修的科学写照,也是对心意六合拳功拳并练的高度概括,也就是这门内家拳种的本义和真谛。

    二、心意六合拳中的阴阳

    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它是宇宙万物最基本属性。阴阳学说贯穿在我国的许多领域之中,并占领主导地位。我国的传统医学就是根据阴阳来为人诊病、治病的,可以说,没有阴阳学说,就没有我国的传统医学。阴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武术的一部分,它与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阴阳究竟是什么呢?《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阴阳的重要性,我们的祖先,就是根据阴阳学说,利用本身的智慧,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

    心意六合拳中的阴阳是心意六合拳的整体主要法则。《素问·阴阳离合论》中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心意六合拳谱论》也明确指出:“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可知一切武艺,俱出于拳内。”等等论述,都说明了阴阳的离合论贯穿于心意六合拳的理论之中,并指导着心意六合拳的研习。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这就是阴阳。阴阳本身有着:对立、互根、消长、转化等四个基本法则。心意六合拳中的阴阳关系就是依照这四大法则来指导练拳行功。《谱论》中曰:“阴阳之法,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天地阴阳交合能以下雨,而拳上阴阳交合,能以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交合之气,成其阴阳。”“左为先锋,右为元帅,手足相顾,准备一切,护上下相连……前六势觔硬,后六势觔软。”等等都是根据阴阳四大法则的论述。“看阴而有阳,看阳而有阴”;这是指练习心意六合拳者,要以头和臀部为轴承,身驱为转轴,使本身之体好似木工的钻一样,左右不断地转换前后的方位,故《谱论》中曰:“浑身动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这里的左右就是阴阳的表现形式,左在前为阳,右在后为阴,反之则右为阳,左为阴。    阴阳在心意六合拳中存在着无限的可分性与和合性。它们始终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心意六合拳非常强调练拳行功中的阴阳相对平衡,只有这样,练习者才会有利于健康,有利于克敌制胜。《谱论》中曰:“论身法:不可前栽,不可后仰,不可左歪,不可右斜,往前,前一直而起,往后,后一直而落!”做好了这关键的一点,把握好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才能有效地“左右明拨任意行”。所以练心意六合拳者,必须每个动作都要左右两边贯通熟,只有贯通熟了,才能在遇敌之日,思谋所学,彼为阴,我以阳克之,彼若为阳,我则以阴取之。取得阴阳“消长转化”的绝对优势。阴阳是心意六合拳练拳行功的主导,每个练习者都必须要洞晓阴阳,没有掌握好阴阳的四大法则是练不好心意六合拳的,故《谱论》中曰:“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

    三、心意六合拳中的五行

    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一样,同是我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是反映古典的“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主要模型之一。五行学说是以元素论为基础,以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思想来认识世界的一种学说。它在战国时代颇为流行,并被引到中医学中。心意六合拳中的五行,基本上是以中医学中的五行来为理论依据的,并运用于拳中。《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五行:金、木、水、火、土,内对五脏,外应人之五官,如心属火、心急勇力生,肝属木、肝急火焰蒸,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阵雷惊,肾属水、肾动快如风。此五行之存于内也。目通于肝,鼻通于肺,耳通于肾,口舌通于心,人中通于脾。此五行之著于外也。故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自灵之。五行真确论也,而最宜和也。心手通属火,鼻尖通属金,火到金回,亦自然之理,而馀此类推也。”这段文义把五行在心意六合拳中的内在作用作了非常完整的描述。心意六合拳拳法中的五行如何呢?《谱论》中曰:“踩、扑、括、束、撧。踩者:如踩毒物也、扑者:如虎扑物也、括者:包裹而不露也、束者:上下束而为一也、撧者:抖撧也。”“踩、扑、括、束、撧”是以应人体中的五脏和外五劲的内外高度统一协调的实在作用,是心意六合拳中五劲的最高表现形势。“踩者,如踩毒物也”是说明足部动作要准确疾快,是要求以足跟为落点,以足掌为踩面,全部动作非常沉稳迅速,这样踩劲方出,才能起到“如踩毒物”的作用。足跟通肾,肾为人体先天之本,故五劲以踩劲为先。踩劲也就是五劲统一作用的基础。《谱论》中:“去意好似刮地风”实乃此意。“扑者,如虎扑物也”是指手足相顾,护上下相连。虎乃百兽之王,一啸震天空,雄威撼山岳,其扑物具有雷霆万钧之势。《谱论》中曰:“如虎之伸爪而物不能逃”,故扑者乃“肺动阵雷惊”之意。“括者,包裹而不露也”是说在以上手足上下相连相顾的基础上,人本体尤如苍茫大地一样包括万物,而不露其机。脾属土,故有“脾动大力攻”之意。“束者,上下束而为一也”是把人体比似一束火把,心又是人体之君火。《谱论》中曰:“心一动战,而内觔出矣”。这里内劲是指人体束得越好,发挥的技击作用力就越大。所以说“束者”实乃“心急勇力生”之意。“撧者,抖撧也”,在前四劲形成了上下束而为一的作用下,撧劲就尤如山洪暴发、天崩地裂之势锐不可挡,这就是心意六合拳中内劲的真实体现。但这种体现并不是一攻一击的离散动作,而是尤如熊熊大火的火焰一样不简断地窜动。故说“撧者”乃是“肝动火焰蒸”之意。

    以上所述的是五行在心意六合拳中的有机联系和功用。然心意六合拳中的五劲不是分散之力,而是一个整体之劲。《谱论》中曰:“五行一发响雷声,拳去雷动风声响,山林不能阻隔……五行顺一气,放胆即成功。”只有这样运用五劲,才能产生出心意六合拳的技击高效。心意六合拳的五行运用要求是“攒簇五行”,即把人本体心、肝、脾、肺、肾这五脏的气聚合一处,再自丹田发出,或气养丹田。实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内外双修功法。

    《谱论》曰:“动静之法,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迹。动静、发而未发为之动静,成其动静也……心一动而气近之,气一动而力伏之,此必然之理也。”这里面对动静之法作了很清楚的阐述。要动则首先是内动,然后随即外发,这样才能发必中对方,取得最理想效应。

    四、心意六合拳与中医学

    我国医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心意六合拳尽管是内家拳种,并含有技击的目的,但它与中医学一样,都受到了阴阳、五行这两部分古代哲学思想的感染,所以心意六合拳与中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祖国传统医学里的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等学说的基本理论,也同样是心意六合拳中有关这些方面的理论基础。

    “生命在于运动”是人体科学一个方面的写照。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人体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乖乱,阴阳失调。而治疗的法则即是调和气血,调和阴阳。中医学还认为体弱者只有通过刻苦锻炼,身体才得强壮,故曰: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炼补。在这一点上,心意六合拳就是通过锻炼来调和 

人体的气血和阴阳的。《谱论》中曰:“苟入于其中,日就月将,如攀如跻之靡穷,则智无不周,勇无不生,得和平之理,会和平之原。”这里十分清楚地告诉人们,练习此艺者只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就会自然地调和气血,调和阴阳,会得到良好的效益。同时还可以提高人体的智慧。《谱论》中曰:“好心之人,常有孝顺之心,常存公道之心,不别三意,不时常用,可能调治百病。”这就是说,练武人要武德高尚,练武并不是为了逞强好斗,恃强欺弱,在和平的环境中是以健身强体为主的。体弱病患者可经过锻炼取得很好的体育疗效,甚或取得根治的效果。    因为心意六合拳是功、拳并练的内家拳种,所以它和中医学中分流出来的传统气功一样讲究调心、调息、调身。

    调心是一种意念的锻炼。练习者要做到集中精力,忘思别意,专心致志。

    调息是内功的锻炼,武谚说:“内练一口气”即乃此意。调理呼吸为调息。练习心意六合拳时,该呼则呼,应吸即吸,一切顺其自然,不必强求。只有顺其自然,才能达到疏通经络,充实丹田之气,以起到蓄精养锐的作用。

    调身是练习心意六合拳的外体标准要求的表现形式。练拳行功时,在全身要做到松中有紧、静中有动、虚中有实。为丹田之气循还经络创造良好的条件。

    心意六合拳的“三调”锻炼方法和要求,基本上是根据中医学中的导引术而演化的。心意六合拳吸取了我国传统功法的精髓,具有很高的体育疗法的医学价值。其次心意六合拳与中医学的密切联系就在于它内涵功法。《谱论》中曰:“以和为始,以和为终……凡皆得其中和矣。”我们人体无病,皆因人本体阴阳、气血调和,故邪气不入。心意六合拳中的“和”,即是和于术数的。《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阴阳者,天地之常道;术数者,保生之大伦”。

    五、心意六合拳传授教育与伦理学

    我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是礼义之邦,中华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意六合拳则是这一组成部分中的奇葩之一。

    如何去继承和发展这一优秀文化遗产,这就关系到如何解决武学教育和伦理方面的问题。《心意六合拳谱论》作了很好的解答。《谱论》中明确要求:“传于习武君子,钻心玩味,以思其理。”这里确定了心意六合拳一定要传授给有志气、有远大抱负的武学之士。解决了选材的首要问题,后学者就应该“苟入于其中,日就月将,如攀如跻之靡穷”,这样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操炼。才能“智无不周、勇无不生、得和平之理、会和平之原”。在锻炼中不断地反复思悟,总结经验,认真揣摩,最终才得以“能去能就、能弱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从而达到“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耀如电光,则尽乎其智、备乎其勇、全乎其和”的出神入化之境界。但练习心意六合拳者必定要经过由量变到质变的艰苦长期的磨练,日积月累地养精蓄锐,培养出本体智慧和英勇气概,才能继承和发展心意六合拳。

    以上谈的是选材。那么练习心意六合拳应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谱论》曰:“夫武之术,非人与人争扫平之事也。”这就是说,练习心意六合拳并不是为了争强好胜,不能有风头主义思想。要把练习心意六合拳作为一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继承和发展。为祖国、为人民争光。

    端正了练习心意六合拳的态度,那就得掌握好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顺序前进。心意六合拳要如何进行锻炼呢?《谱论》曰:“日就月将,如攀如跻之靡穷”,“钻心玩味,以思其理”。任何技艺都不是十天半月可以炼好的,心意六合拳更是如此,练习者应该象攀蹬高峰一样永远向上进取,并不断地进行思悟,摸索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谱论》又曰:“牡丹花好开一时,不如松柏四时青,只用根深心实,若得人心,亦如是自可复严霜不屈也。”“好树长在林崖”。这些精要的论述,均是告诫练习心意六合拳者不可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一颗根深心实、屹立于高山之巅的劲松,不怕风霜雨雪的摧残,四季常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战斗力!在前进的途中不可有畏难思想,不管气候如何都要坚持锻炼,拳谚:“热练三伏,冷练三九”就是此意。

    练习心意六合拳,仅有勤奋刻苦的实际操作精神还很不够,还必须尽心尽意地去领会其中的要旨,去问一个为什么,搞清楚它的每一个内涵,才能真正练好心意六合拳。《谱论》中曰:“并无此心,忘思别意,见其何切,自思不到,万思无心,三思无意不可以转,自思不到吾无礼。能见一身,莫见一心,贤者可也,不肖者不能。雪里泼墨自然黑,蜜调黄柏终是苦,自己欠悟理不通,每日迷来罔自神。”这里很明确地指导后学者在练习心意六合拳时,一定要用心用意去研习,不可贪多求快,更不可投机取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只有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才会收到良好的效益,才会“成为人美之人”。只有“时时考炼自己身心,一件通,件件通”,“才知灵山大光明”。 

    心意六合拳的练习者应该勤奋刻苦,用心领会。教授者则应有园丁精神,要做到“吾有栽树之心,育苗之意”。还要让练习者明事理、动真情去认真锻炼。《谱论》曰:“解劝世人,学艺莫学武,凶多吉少难以知,丢财惹气在眼前,不如息气养神却自然千样之,吾也不知可破乎。”这里的中心意思就是要求教授者不可夸夸其谈,更不能去欺蒙诈骗、见利忘义,败坏武风。后学者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刻苦锻炼,永远向上!

    但练习心意六合拳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谱论》曰:“哪一武不因思悟者?有失思悟者,有大才能,用此言语,照四梢,四梢一定要依行、行到何?行到阵前!”“武门有由恶言不入语尔,则力亦诚不可少哉,于是乎,顾其自家,顾其性命,有拳尚焉。”在冷兵器时代,练武的实际作用就在于血洒疆场,为国争光,为民出力!在我们现代社会,练武可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起到积极有力的作用。在和平环境中,它的主要作用还是“调治百病”,得到“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良好效益。强壮人的身体,更好地为人民而工作。

    心意六合拳在伦理方面应该如何呢?《谱论》中要求心意六合拳门人:“将心服于他罢,不可背毁有德者……不可末出他人之心。”这就是说,练心意六合拳者,要尊敬师长,不可做损人利已之事。《谱论》中:“何为三惧?有服从尊长者可惧,年高有德者可惧,耍笑玩童者可惧。”更深刻地说明了练武者要尊老爱幼,要守法有度,讲究社会公德。好心好意去练习心意六合拳,这样“这心意无处不到,不如自悟自身,见志而后到天堂、无地狱!”从而才会达到《谱论》所云:“行到地里五谷生,行到人前得其志,行到家里无祸生!”的理想境界。学者还必须做到:“学艺之事,无狂妄之气,骄傲之心。遇敌之日,思谋所学,可以动则动,可以止则止,凡皆得其中和矣”。只有时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能“不怕泰山势压顶”,从而永立不败之地。

    我国的教育与伦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心意六合拳的教育与伦理也同样有着内在的联系。《心意六合拳谱论》曰:“夫武艺者,言其和也。而和之中,智、仁、勇具焉。”这里的“智、仁、勇具焉”就是我们现代“德、智、体”的全面要求。从这点我们完全可以看出心意六合拳在教育和伦理方面的超前意识,它对门人均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所以制定发展对象是十分严谨的。《谱论》中要求:“宁可遗失,不可乱传”。因为“君子学了护重心, 小人学了乱糊传”。这样不仅仅会给任何社会带来动乱的因素,尤其是会败坏门风,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危害,同样也会贻害传授者自己。故《谱论》中对练习心意六合拳者还特别强调:“三心里有三义,义起火身之傍,要报恩义到人前、一切公义到世间。”心意六合拳的传人只有按《谱论》中有关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去做人,才能具备“闻子不出语力者,盖因尚德不尚力之意也”的崇高武德。            六合心意拳  

六合心意拳的格目,是实际演练的第一要事。不明白格目,就不容易入门,更谈不上深造。所以练六合心意拳,首先要注重格目。但是只重格目,而不求要诀,也不能成功。必须格目和要诀相结合,认识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得法。不然,练一辈子拳术也只知皮毛架势,而不知内中的精华,把拳术练成“拳操”,就失去了做为“内家拳术”的意义。拳谱云:“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即此意也。学者切记要牢记格目,理解掌握应用于学练中。

 

一寸,二剪,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经,十胫,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一、寸之法一寸是步也,前足只进一寸之踩步,成其寸也。踩劲发力时,足高不过一寸也。

 

二、剪之法剪是践也,两腿夹实践进,如夹剪之夹,前勇而后出,后腿跟进,着实而蹬,成其二剪也。

 

三、躜之法躜以身说,身法灵活,进势如矢,成其躜也。

 

四、就之法就是随的意思,随敌之势,来去就之,使出粘按吐法而加以挫之成其就也。

 

五、夹之法夹是合也,两腿胯夹合如剪,成其夹合之法是也。

 

六、合之法有外三合与内三合之别,内外三合成其六合也。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这是艺中最主要者。

 

七、齐之法齐是正也,内外如一周身精神贯注,紧急速快,变化不乱成其齐也。

 

此七者,一要塌腰尾闾上提,阳气上升。二要抱肩束胯,紧背含胸。三要呼吸自然松气下沉。四要头有顶劲,舌顶,头顶,手心顶,足心蹬。五要提气使谷道内敛而上提。六要知横顺,审情辨方向。七要明跕翻,此中真艺分清,七齐之法得矣。

 

八、正之法正是真也,看真正是斜,看真斜是正,彼之真诡计吾必分其真正斜,随势直发使彼不鼙浠善湔病?br>

九、摩经之法摩经是手摩内五行也,心意使之相连,精气神运用合体。将真气主宰于腰际,内功内劲纯粹于前锋目的地成其经也。

 

十、摩胫之法摩胫是惊起四梢也(四梢也叫四端),四梢并发成其胫也。

 

十一、起落之法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似水浪翻波,落似水浪绝平。起也是打,落也是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成其起落也。(心意拳之动作全在起落)。

 

十二、进退之法进走低也,退走高也。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进则审其远近知其老嫩。退则当收则缩,当取则掀成其进退也。

 

十三、阴阳之法天之阴阳相合能下雨,拳之阴阳相合能打人。明乎阴阳,练就一气,辗转应敌,审其来意,知其动机,成其阴阳也。

 

十四、五行之法五行者是内五行要发,外五行要应,发而即随,内外相应,成其五行也。

 

十五、动静之法动为作用静为本体,动静得宜修养得法。静者,沉静虚无(视之如处女)。动者,发心中所见之真,动发似雷电交加(势如猛虎扑物)。静守本洞安然,动发出洞成功,成其动静也。

 

十六、虚实之法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本玄妙之至,丹田之本,元气之根,成其虚实也。

 

人之丹田在脐下一寸五分,能产生不老仙丹,仙家专以此处锻炼而成正果。吾辈拳技家,如不明修养丹田,锻炼元气,将神意注于心意之间,那就难明内功之道也。无内功者终属下乘拳技,能藏精养气,练精化气,在斯心意拳中,专能培养稳身坚步之根基耳。

 

六合心意拳挫实截快法

 

实来须寸挫,左右裹风行,得势得机截,寸步巧钻身。敌勇君休惧,束展不放空,固我丹田气,心意寓此中,任他来何快,精神通目神。古师云:精神在眼中,练拳技者,必须手到眼到是为正着。人之周身神气,全在乎双目发现,精神充足于否,皆表现于两眼。大拳技家两目炯炯如电,遇对敌时,双目注视敌者,有生龙活虎之威仪,使敌望而生畏。

 

六合心意拳之底蕴

 

练丹打坐,万念皆空,还精补脑,补脑还精,督脉上升任脉下降,周而复始环转法轮。久悟自悟,练气敛神,门展如电,六合似笼,拳技神化,超乎凡群,体轻似燕,陆地可腾,须臾不离可逐仙踪。

 

第四节应用底功法歌诀

 

底功,底功,终日循循。行坐起卧,不离者行,动则抱肩束胯,静则循环极应,起则中正尾闾,卧则稳守元神,周身含胸拔背,腿法鸡步虎风。四肢曲蓄合宜,三节六合分明,督升任降,浊气沉沉,千变万化守定洞门。逐日锁空,法密如笼,思悟之道,专在气沉,气沉神敛,步步不松。养成时,不但超凡入道,即是腾空而飞,亦可能练而成。

 

六合心意拳守洞至诀

 

入阳而负阴,头手圪抖弯。脾气升,心气沉,心神稳安然,三节要相络,指掌攻八方。身手心一动,内气使腾然。上下来去势,内藏有三战,出手为奸战,回手为滑战,打手为强战。守洞封闭闲,三战合处,成象在内黍,未增发后手,气撑后腿弯,心气往外换,肝气往上悬,静守如好妇,动放如虎狼。

 

六合心意拳根本解

 

初练丹田,束展最为先,姿势要松劲,学者得自然。次练结丹田,两足有跕翻,忌肩耸头斜,眼光要视前。丹田有何名,闸开闭坐逞,搂竖俱要紧,无息功自成。丹田练合法,再讲散手功,先讲双把势,双推莫露缝。把把随步用,根本在其中,横拳如发弹,就地起暴风。辗转两肩膀,去意似裹风,学者按序练,必守我洞门。带花又爱花,盲人骑瞎骢。

 

《注解》:按次将丹田功锻练合式,再次先练单手势,名曰散手,各散手练佳,再可连络练习一切,其他动作,解教六合心意拳:名曰四把,四把拳佳有心得,即此门派之铮铮者也。

 

六合心意拳遍身是法

 

心意拳术法目有曰:六合、五行、四梢、三节、进退、虚实、阴阳、起落、刚柔等法,其变化无穷,神妙莫测,入斯道者果能恒心摩跻,应用得法其中之要诀可以雷声抢上,手出自然寓一本通万殊,智无不周,勇无不生,养之平素,发之一旦,英气必过于人。学者务要功上加功,顺尤求顺,勇更求勇,急愈求速,恨如仇恨,真切绝顶,不过一年两载,即有得心之巧,应手之妙矣。若夫心中悟透一本通万殊,而本身上中下分明,三节分明,四梢俱齐,五行发动,六合为一,能去能就,能刚能柔,能进退无阻,能不动如山,能变化莫测,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眩矅如三光,则进乎其智,备乎其勇,全乎其和,急乎其神光速电,以此较之技无不善矣,总之手比叶箭,身比弓,消息全凭后足蹬,周身能束放,发势自然强,(神气注意于小腹丹田处,由心意运用,能使出丹田处之神气而发于外为正诀)。武夫之云:武艺独扫世不平,路途阳关要用心,到处学的虎避势,那怕贼盗无义人,武艺练就在本身,闹市场中亦小心(此艺切忌与人儿戏),旅行住宿须防备,一切万事莫放松,夜半烈风休行路,行路必防敌与仇,十人群住一人难,一人存心要当先,果能悟透此中理,万事吉凶都消散,有个鬼神惊随身带,带他何用?带他惊起四梢,四梢五行动,精神足内劲发,身法活,虽昏暗之际,风吹草动一触即应,无不一气取胜也。

 

起手横拳势难招,展开四平前后梢,鹰捉四平足下存身,望眉斩截反肩背,如虎搜山斩手炮,车行如风快如兵,进步要踩打,进步不胜必有寒势之心。斯艺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蒿草,但上如风响,起落似箭穿,此中之巧妙神化,不得真诀者不易领会也。不得口授者,又不易入此境也。此门此技理义为事,如要从正路,天下四海任人游,知吾思悟只为五德,能正者可得此正道也。有人学习此拳法,全在本身上中下束抱三合,手足俱齐乃为合拍。如与对方相接,一动手足俱动,要进手足先进(足先手后身次之)乃为要事,然则手起足不起枉然,未起如粘字(气沉丹田)未落如坠字(似泰山之倒)拳去不空回,空回不真,兵行诡道,枪手如射箭。兵战杀气,无不一气取胜,君与臣,将与兵,合一气,盖乾坤并无反意,拳中之出劲是三催,胳膊伸出不可太展,不可太曲,足腿伸时,不可离地太高,脚踩寸进,不可高出三寸,如太高步必减少速度,而歪斜,闯进者,非吾门派也。

 

讲步法进退不可不知远近,遇敌变化,全说身势步眼,远翦进躜。得势得粘,粘如毒蛇吸食,发似速兵命中。斯艺则曰:六合要合而为一气,五行要内外发动,而有神色,四稍要俱齐,完整一气。三节要分明,上中下速络。三弯要随,各处俱有内劲。三意要相连,精神自然换出。三心要着实发出攻劲。三尖要对齐,无偏避府仰之病。讲六合是内三合和外三合,内外如一,成为六合也。讲五行内五行和外五行,内外相应可也。讲四梢,牙舌发指一气惊起是也。讲三节周身上中下各三节,合而明了是也。讲三弯,胳膊弯,腰肋弯,腿胯弯是也。讲三意,心意,手意,眼意是也。讲三心,顶门心,手掌心,足心是也(三心要攻)。讲三尖,鼻尖,足尖,膝尖是也(三尖相对照)。心意拳一身之法,最主要者,眼要毒(对光),手要奸(串箭),足踩中门裆里躜。眼有鉴查之明,手有拨转之能,足有行逞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人之动静,全在乎一心,故心有所感,意必相应,意有所发,气必叫从。然则曰心者君也,气者令也,手足者臣民也。君有乾刚独断之明,君令发而臣民效,指挥如意之势,即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者也。夫心意之拨能,无事时本极从容,仓猝应变之际,发如迅雷急电。如君令颁发,臣民齐应,此谓得心应手也。又如心为元帅,手为先行,臂膀为五营四梢。又左为先行,右为大将,心为元帅,手足相顾,准备万般,乘其不备,攻其不意,遇敌发动,必先踩寸,足步先进,手势随进可也。手从洞口出,腿从怀里出,远翦近跕,取敌须要先进身(切记),去意好似卷地风。急放如发矢是也,疾发手,神光迅雷是也,眼之神光,手之迅雷,口之雷声枪上,浑身精气神合为一气,发势连贯如一,收势稳如泰山。然必要者,又得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口合多一吻,心与眉合多一神,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鼻合多一力,心与舌合多一精。此中滋味要分明,一艺精,胜过百艺通,打法最要先进身,足先手后一齐攻,静则稳定身,动则急狠真,拳如发炮,身折似龙,遇敌好似火烧身。拳化一气,全是法,足踢高处一身空(拳打遍浑身是法,足踢浑身是空)。有曰,先打顾法后打空。那里是法,拳化神妙,周身是法,俱打的是本身上中下,随机应变,手起莫要望空去,足踢莫向空处蹬,拳打三节不见形,如露形影不为能,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能在一思进,莫在一思存,能叫不是,莫要停势,起莫直高落歪斜,起落二字要分明,起落二字与心齐,起要横,落要顺,去意好似卷地风,惊起四梢永不惧,蔽住五行永无凶。心意相连,专在眼前,(眼光神色刻刻注其天突穴)。眼前,手前,足前,一齐而前。专在眼神色不乱,心意寓于三心,明了三心多一力,三回九转是一势,气纯一贯注于腰际,神精足满,心意使然,一意占先,步步占先,通一本寓万殊,万殊归一元,要知顶好路,须向静中求,目中要时常轮转。耳中要时常报应,心中要时常惊醒,手中要时常摩练。丹田要时常稳坐,语言要时常调和(称彼之长,言己之短)。要知灵心大光明,踩定中门能胜人,胜敌须要先进身,方得分出远近与老嫩,我想占中央(易入其洞),使敌难变化。与敌相战明三前,胜人如蛇吸食(是有内气抽吸之功),内藏精神,外示安逸,静如处女,动发如猛虎,学武者思吾之道,依吾之言,思误者寸步难行。行其弱色之事,丢去虎勇之威,保住精神是万福,拳势是粗形,不费心机枉劳神,斯拳技之内容有曰: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野狸缩项,把把鹰捉,雷声抡上(气合连身之法),抱肩束胯(周身有抱合之法),稳住身形,步步鸡步狼行,把把鹰捉,虎奔,蛰龙未始雷先动,风吹大树百枝摇。养静发动,全在内功。发势之诀,硬棚摘豆角(未起是摘字),周身束放,手随身发,发步随身至,雷声抡上,或把或拳望着就是。手心不明要攻,足心不明要蹬,手起如虎扑,足起不落空,有手则无手,对敌如对偶。(以吾刚正之气养之平素,眼明手毒足稳,心固。与敌交手,心平气和,吾之急毒之手一出,刻不容敌有呼吸之暇,全在内功也。总言之,无拳无意是真艺,非内功成者不得而知也)。吾门手法,火速如连珠炸炮,进退如风轮旋转,收纵合法,声出自然,收似伏狸,纵似放虎,如逢对敌,收放各宜。虎避其势,将有所取,猫缩其身,将有所扑,熊出洞(左右提防),虎离窝(一愤而上),身势开展,硬棚摘豆角。此技练就,随高打高,随低打低,打遍天下即如老鸡(有武斗经验)。

 

论身法背似弓形,小腹下沉,抱肩束胯,塌腰凹胸,紧撮尾闾,丹田气稳,周身束抱三合,是此艺至要也,如无始终难成就也。斯艺之至诀,不但周身全得合法,五行不能发动,便不能胜人。如按法练之纯熟,养之正直,诀法自能随时应用,即至心肾交合,任意变化,练到骨节通灵处,周身龙虎任纵横,掌心力从足心印,一指霹雳万人惊。心意腿足进步发声,急似雷鸡,制敌心房碎,内气一力攻,妙恰束展力,气自丹田生,手到足不到枉费练苦功,神由内敛,手随声出,那怕他身大力勇者,一动而即败也。此艺,但一动,视彼独若草芥,本身之筋系三催,收似蓄弓,放如发矢。足踩先要进,手势自然攻,手进足不进,发势终是空。主要三前,足起而躜,足落而翻,如法用之,技无不善矣。

 

讲步法为先,远去一丈步为先,两头回转一寸前,要知回转这条路,近在眼前一寸求(寸步乃此艺至要之妙诀)。三起不见,三落不见,吾意欲动占中央,低势躜步占其先,敌若不顺锁口法,抢步粘胸风扑墙,躜身锁口鼻顶咽喉,抢步粘胸,风卷墙根(至诀也),此即起落不见之意也。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真,武艺相战蔽住五行,乃至要也,远翦近躜是发步之至要。躜进合膝,是抢势之粘劲也。粘连发展,不让彼之变化,手起如抽,手落如钩,摩经抹胫,气响连声,心一动浑身俱动,一动无不动,心一静浑身俱静,一静无不静。斯艺练神气,着着用心意。

 

六合心意拳十法摘要

 

身势有束有展,注意守洞为要。

 

第一法曰三节三节者举一身而言之,手肘为梢节,腰胯为中节,腿足为根节。分而言之,三节中各有三节: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此梢节中之三节也。如头为梢节,胸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此中节之三节也。如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根节中之三节也。三三九节合而为一,人多不知,知之不相合,知独不知也。相合一气为之和,气之相贯,为之和,气贯不和,贯独未贯也。和而不勇,和独未和也。三节必须和全一气,精神贯一,要不外起、追、随而矣。盖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可也。如得此法,必须上中下浑身一气贯注,都不至有长短、曲直、仰俯之病,则三节明矣。

 

第二法曰四梢 四梢者,发指舌牙是也。发为血梢,指为筋梢,舌为肉梢,齿为骨梢。四梢能齐发,内劲即出矣。舌欲催齿,齿欲断金,(舌有催牙之能,牙有断金之功,心一动而四梢急齐,胆能稳而五行必和。气自丹田而出,如虎之狠,如龙之惊,气发而为声,声随手发,一枝动而百枝摇,四梢发而内劲出矣。

 

练此拳有尹哈之声,非口授不得而知,吚哈之必要,久而久之,人之丹田气能稳固,能练者延年益寿。

 

第三法曰五行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配人之五脏,外应人之五官。如心属火,心动火焰生。肝属木,肝动急如箭。脾属土,脾动大力攻。肺属金,肺动成雷声。肾属水,肾动快如风,此五行者存于内也。眼通肝,鼻通肺,耳通肾,口通脾,舌通心,此五行者著于外也。故曰五行真如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天地交合云遮自,(彼为地,我为天,手为云,双目为日月也),武艺相战蔽住五行。(也有曰蔽日光)。论确诀是火到金回,乃自然上法。手心通心属火,鼻尖通肺属金,余可类推。鼻嗅,耳听、眼看,舌当味,口调和(调和万事吉与凶)。又有眉之用神,肾起心落,自然上法。(水升火降之事),要得真在用心。心与鼻合多一力,心与耳合多一灵,心与眼合多一明,心与舌合多一精,心与口合多一吻《口对口相接诀窍也》。心与眉合多一神(眉眼有神光之气),心与意合出真艺,心与气合最能攻,要得真五行,对此要分明。

 

第四法曰身法盖身法有八,起落、进退、收纵、反侧而矣。起为横(如风),落为顺(如坠)进走底(如卷地风)退走高(如倒须之钩),反背顾后,侧身顾左右也。收如伏猫,纵如放虎。以中平为宜,以正直为要,与三节法相合为一,是为之妙,身法之好专熟妙。好字本是无价宝,有钱将往何处找,要知顶好路,方在四梢找。四梢齐,五行动,身法活,动必敏捷,取必自然,身法之法得矣。然则四梢有关身法何,血梢发起不知凶,骨梢发起不留情,肉梢发起刚柔兼断,筋梢发起力大千斤。身起未落莫容测,才知灵山大光明,身法收纵审老嫩,出洞入洞紧随身。全身法目,如鹰劲出于额颅,以高视低属阴,阴气落于颚角,以低望高属阳,阳气落于枕骨。(鹰栖树上而下视之势,有英气独立,纵横世界之势)。熊立树下而上望之势,有穿奔,纵跃,英雄相斗之气慨。身如弓,手似箭,消息全在前足躜,(手比百箭,身似弓,消息全凭后足蹬)。把把似鹰捉,步步似鸡行,收纵似猛虎,变化似蛟龙。转侧乌牛摆尾,动似猩猩竖身。野狸落项,猛虎扑人。熊之背膊,猴之纵灵。势势之内着着之中装气注神。心意使用,势正者不上,势远者不上,势低者休扑,势迫者不顶,必得审出老嫩高低与远近,知其左右老嫩。动之身法,静休养,声东击西不放松。起势如风,落势如轮。发出似箭,收回似弓。快哉身法得矣。

 

第五法曰步法步法者,寸步,垫步,翦步,快步是也。寸步者与人较勇,专以前足进踩直前,为步踩,一寸有余可耳,是为寸践步也。垫步者,如隔二三尺远,可用后垫步进一步,仍上前足而取其后足之地(进前足,急过后足)。翦步者,是遇身高力大之人,可愈得进前足,急过后足之交叉步,再急上前足滞后足,平飞而去(并非跃之而往)。似有马奔虎践之意,非艺成者不可轻用。惟远不发足,如遇人多,如遇器械,则连腿带足并践而上,即所谓踩足而起之说。善学者,随便用之。总之,法不可执,习之以纯熟,用之以无心,方尽其妙也。

 

第六法曰手法手法者,有出手,起手,领手,截手,单手,双手之别。当胸直发为之出手,筋梢袭发而已。起落曲折得宜为之起手。知彼虚实,应我自然,为之领手。三艺领会,发声而出,制敌无呼吸之空,碎敌心房炸乱为之截手,(有手则无手,打人如打偶,起前手如鹞子入林,须束身而进,催后手燕子取水,必翻身而进沾)。双手而发,单掌独进,为之单手。两手交互剪叉相应,并起并落,并吐并按,起如抽落如钩,为之双手。手法足法,本自相同,而足为用,亦必如虎之行无声,如龙之影莫测,如鹰之捉物急狠。手起莫向身外去,足起莫向空里蹬。手足之规格,起钻落翻,忌踢宜踩。忌长宜短,讲手。起膝望怀,起腿望膝。左腿未起右腿随,左足未落右足起,手法并相齐是也。

 

第七法曰上法进法上法者以手为妙,进法者以步为奇。(步稳而捷,步速而坚),总以身法整齐为至要。起手似单凤朝阳,进步要急抢硬踩。分其刚柔,别其远近,审其斜正,三节分明,四梢俱齐,五行能蔽,身法活泼,手不空发,足步相应,上法进法得矣。

 

第八法曰顾法开法、截法、追法。顾者又分为单顾双顾,上、下、左、右、前、后,顾法是也。单顾则用截手(手似飘风闪电)。双顾则用横捶(似反弓发弹),上顾则冲天炮,下顾则用掘地炮捶,前顾则用前梢捶,后顾则用后梢捶,左顾用侧风势,右顾用拦身炮(左右顾卷边捶,摸法有谓边掌是也)。此则随机应变之法,迎敌之来势而动之,非他们之钩、挑、蓬、架是也。

 

开法:有左开、右开、刚开、柔开是也。如左开往里而接括出,右开往外踩而缘就势抖出。如刚开有六势之硬劲,气合声出,手随身发。柔开有后六势之软劲,寓意于后,加以拙之,借劲掀之是也。

 

截法者,截言、截面、截心、截身而已。言彼未动,而我先截之。截言,彼言语而我先截其有歹心。截面,彼眉喜眼笑而我先截其歹意,身不动而自主张也。截心,彼虽不露坏意,而先防彼有短毒也。截身,彼来奸而我急踩急寸,更如踩毒物也。

 

追法者,与上法进法一气贯用。即所谓随机紧趋,追风赶月不放松也。乘势躜进,彼难遁逃,何虑其有邪法耳。

 

第九法曰三性调养法眼为见性,耳为灵性,心为勇性,此三性者,乃势中之妙用也。眼中时常循环,耳中时常报应,心中时常警醒,然精灵之意在我,不至为人所瞒,而有见机之作,总之调养三性,非由静悟而难洞明深奥也。

 

第十法曰内劲法夫内劲者寓于无形之中,发于有形之表,而难以言传者也。然真理,也可黍焉,盖志气之帅也,气之充也。心动而气即随之,气动而力即追之,此必知之理也。今以此意言也,内劲使之充实,外功必然合力。若夫制敌应变之法,以为开劲非也,以为攻劲非也,以为崩劲非也,殆粘劲也。开劲太直而难起落,攻劲太死而难变化,崩劲太促而难展扩,故皆强硬露形而不灵,尽非此艺之妙法。惟粘劲诀,内劲要充,外功必实。(心意寓于丹田,元神养于气海,小腹之际逐日静养,元气自灵且捷),出没甚捷且又灵,应敌自然而最神,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可使阴阳交合而不费其精。总之内劲充正,如虎之蹬山,如龙之行空,可以制敌似木偶,眩昏乎其中。发手劲吐,不外乎内劲,不外乎粘劲,不外乎内劲中之粘劲,有粘劲必须有懂劲,能懂敌之来劲,自然能得之真劲,真劲中可能使出按劲,又能使出吐劲,粘按吐三劲乃内劲深而内劲灵矣。

 

以上所述材料,从六合心意拳十六格目到曹继武十法摘要都是从古拳谱摘录下来的,以便学者使用。

 

六合心意拳五行配合的原由

 

心意拳五行配合是根据大自然的天有五行,地有五行,人有五行,是比类取相配合而成的。而人的内五行又通外五行。内五行的心属火通外五行的舌,眼色赤。肝属木通外五行的目,眼色青。脾属土通外五行的口,眼色黄。肺属金通外五行的鼻,眼色白。肾属水通外五行的耳,眼色黑。所以眼为五脏之精。五行配合五行拳锻炼五脏和其它五行是有密切联系的。

 

六合心意拳的六步行功事

 

一工功是巧妙而没有拙笨的样子。

 

二顺顺利无阻,而没有背逆的地方。

 

三急急是紧急而速度要快。

 

四狠狠是心狠见仇敌狠之入骨。

 

五勇 勇是勇猛胆略过人,勇于大敌。

 

六真真是绝顶诀法妙艺,毫没有假意。

 

六合心意拳架势规格九要

 

1.头正而起。2.肩平而顺。3.胸出而闭。4.背平而直。5.裆深而藏。6.肋开而张。7.膝曲而伸。8.足坚而稳。9.臂直而曲。

回答者:消失e郎 - 秀才 二级 12-3 19:16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心若冰清 天塌不惊万变犹定神怡气静 尘垢不沾 俗相不染虚空甯宓 混然无物 无有相生 难易相成份与物忘 同乎浑涅天地无涯 万物齐一 飞花落叶 虚怀若谷 千般烦忧 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 灵台清悠心无罣碍 意无所执 解心释神 莫然无魂 千般烦忧 才下心头 即展眉头 灵台清悠 水流心不惊 云在意俱迟 一心不赘物 古今自逍遥 谁有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