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锤没有冲击力怎么办:洛阳与偃师的分分和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5:22:01

1楼

1955年11月7日,在国丨务丨院第二十次会议上决定,撤销洛阳县,建立洛阳市;12月1日,将原属洛阳县的区、乡、村,分别划归洛阳市郊区及其周边的偃师、孟津、宜阳等县。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中国的行政区划史上,北魏以前的洛阳城都在偃师县境内;隋唐以后,洛阳城逐渐西迁,使古河南县治成为洛阳县的驻地。因此,偃师县和洛阳县曾将互相包容过,也有过多次的分分合合。洛阳古称洛邑。据《史记.周本纪》说,周武王伐纣胜利后,回师于偃师“息偃戎师”,“营周居于洛邑而后去。”后来,西周成王命周公和召公二次营洛,建王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和成周城(在今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上)。公元前516年周敬王迁都于成周城,并于公元前510年,在晋国的支持下,组织各诸侯国再次扩建、加固成周城。这段历史时期的洛邑,就在今偃师域内。周王朝灭亡时,洛阳一带有7县;河南、洛阳、糓城、平阳、偃师、巩县、缑氏。其中的河南县志,在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洛阳县志在今汉魏洛阳故城,所辖县域,当包有今偃师的部分地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4朝的京都洛阳城,都是今偃师市首阳山镇境内的汉魏洛阳故城。西晋、北魏时未设偃师县。当时偃师县的大部分地域归属洛阳县,治所就设在汉魏洛阳故城东的绥民里,地在今首阳山镇石桥村东南。所以,清朝郭楠卿在《偃师西境古迹考》中说:“人知偃师之西境邻于洛阳,而不知洛阳之旧境实半绾于偃师。盖今偃之与洛,其交界在故洛阳之东,乃古洛阳县志之所居,而兹为偃师之所隶也。”从1955年末起,撤销了洛阳县,原属洛阳县的一些区、乡、村划属偃师县,扩大了偃师县的县城,经济上增强了偃师县的实力,教育文化上提高了偃师县的知名度,对偃师县的历史和当今偃师人民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55年,偃师县的总面积为660.42平方公里。洛阳县撤销后,原属洛阳县的八区(区属在李村)、九区(区属在寇店)两个整区,和六区(今翟镇、罗洼以西的10个乡)、十区(今诸葛、李窑头)、六井、杨堂以东的7个乡)、三区(韩旗、寺里碑、龙虎滩)的部分乡村,共51个乡、194个自然村划属偃师县。总面积287.06平方公里。1956年初,偃师县总面积为947048平方公里,其中30.29%是从原洛阳县划过来的。当年8月,经省丨政丨府批准,偃师县的唐窑划属登封县;石家庄、桑沟划属巩县;巩县的张窑划归偃师县。当年年底,偃师县的总面积变为942.46平方公里。原洛阳县划归偃师县的这些区、乡共有29983个农户、146968口人,占当年偃师县总农户88641的33.82%、总人口438263的33.53%。
洛阳县居河洛地区的中心,古代文化资源丰厚,曾为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5个王朝首都的汉魏洛阳故城,原在洛阳县域内。属于偃师县辖的义井铺、保驾庄等,都在汉魏洛阳故城东城墙外的近郊处。北魏时建洛阳城的外廓城,东城墙在今白村与后张之间南北延伸,石桥、保庄、渔古、义井铺等村圈入外廓城内,但为时很短。洛阳县撤销后,偃师县界西移,汉魏洛阳故城的绝大部分划归偃师县城。曾建都于汉魏洛阳故城的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加上曾建都于斟鄩(在今翟镇的二里头一带)的夏王都,和建都于尸乡沟商城(在今城关镇的塔庄一带)的商王朝,偃师市遂成为名副其实的七朝古都所在地。
1963年,原属府店区的唐窑村,从登封县又划回偃师县。当年偃师县的总面积为945.41平方公里。1968年,原属老城区的石家庄村,从巩县又划回偃师县。是年年底,偃师县的总面积达到了948.43平方公里。
1993年12月15日,经国丨务丨院批准,偃师撤县设市。偃师县更名为“偃师市”。
2008年10月7日,偃师的诸葛镇、李村镇全部划入洛阳市区伊洛高新区的规划范畴。至此,偃师市的总面积为804.83平方公里。    
2009年4月30日上午,省丨委丨书丨记徐丨光丨春主持召开省丨委丨常丨委丨会丨议,原则通过了省丨委、省丨政丨府关于建设洛阳新区的总体方案。方案决定将偃师市西南部(含李村、诸葛、佃庄、庞村、寇店5个乡镇)划入洛阳新区空间范围,李村、诸葛、佃庄、庞村、寇店5个乡镇面积达279.85平方公里,偃师市土地面积仅为668.58平方公里,回归到1955年的土地面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