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gle空气悬挂寿命:《练拳心得笔记-孙昌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4:43:44

练拳心得笔记 第一集(上)
学生王志斌曾拜在我名下,余愧无所诲,兹把所学琐碎之词记下,供志斌体验。
孙昌瑞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学练太极拳心得笔记
太极拳来自一源,在长期流传中,演变出许多流派。当代流传较广的主要有五派:武式、孙式、杨式、吴式、陈式。各派都有其自成一派的特点,这就叫做特殊性。但毕竟都是太极拳,所以共性是主要的。各式太极拳尽管形式、风格各具特点,但有其共同的练拳要领:
(一)心静用意,身正体松。练拳时始终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身体端正自然,内外放松,不偏不倚,舒松自然。
(二)弧形螺旋,中正圆转。做动作时要求呈螺旋式弧形,圆活不滞,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不要直来直云,也不要像月球绕地球运行那样兜直圈圈,应该像地球绕太阳运行那样自转中公转。
(三)源动腰脊,劲贯四梢,以腰为轴主宰于腰,内力发动于腰脊,六成劲上行于膀臂达于指端,四成劲下行于腿踝,达于趾端,形成一气贯串的整体劲。
(四)轻柔匀缓,柔中寓刚。动作如行云流水,风吹杨柳,珠滚玉盘。所谓柔中寓刚恰似水银既沉重又流动轻灵。
(五)连贯协调,虚实分明。练拳走架,连绵不断,转接和顺,折叠转换自然,处处分清虚实,保持重心稳定,变转灵活。
(六)内动外发,呼吸协调。以外引内。以内导外,内外合一即内不动外不发。身心兼练,蹑手蹑脚与动作协调,吸为合为虚为蓄,呼为开为实为发。气宜鼓盈,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外柔内刚,发劲完整,富有弹性,不使拙力。
各式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式的共同要求。
头:虚灵顶劲,百会穴有上悬意念,不准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耳要静听身后,用鼻呼吸,咀要轻闭,舌抵上颚。
颈:自然竖直,转动灵活,不可紧张。
肩:平正松沉,不可上耸,前扣后张,意注肩与胯合。
肘:自然松沉,防止僵直或上扬,意注肘不离胁。
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可松软,指要张开,气达指梢。
胸:舒松微含,不可外挺内缩,防止挺胸猴胸,劲要含蓄。
背:舒展伸拔,不可弓驼,大椎鼓起,背部皮肤有绷紧之感。
腰:松沉直竖、命门后撑、骶骨塌住、旋转灵活,不可摇摆歪斜。
脊:中正竖直,上下对拉、虚虚对准,吸气时上下对拉拔长,呼气时上下挤压,加强脊柱锻炼,保持身型端正自然。
腹:宜松舒,气沉海底,不可用力,不可上提,如一盏灯置于丹田,不倒不灭,照得通红。
臀:松垂忌后突,尾骨前敛,会阴微上提即提肛垂臀。
胯:松正含缩,劲力贯注下肢,上与肩合,下与腰联,转动时腰胯保持一致。
裆:胯腿相接处为裆。腰胯的合力便构成裆劲,胯下两腿里根肚角窝处要撑圆,两腿上股要有裹劲,腰塌裆圆,形成拱形间架,发劲要运用裆劲,这裆劲就是腰胯腿乃至全身的整劲。
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不可歪扭,两膝先开后抱,膝向前上顶,命门后撑形成前后撑力,脚掌平落,脚掌平落,脚趾抓地,涌泉空顶,虚实分清,实腿胯根落实,实腿一侧的肾要前挺。
各式太极拳在技击方面共同遵循的技法: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后发先至,意在人先,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沾连粘随,舍己从人,引进落空,乘虚而入,以逸待劳。
具体的说必须理解掌握运用下列诀窃:
(一)周身是球体,一动都要动;前步夺后步,后步跟前踪;后一条线,全身主力攻;打人如亲咀,手到身要涌;左右一面站,单臂克双肱。
上边的歌诀很能体现孙式太极拳的手法即进退相随,手动必先身动,身动必先腰动,用腰带动手法和身法,出手不见手,外欲动内先动,周身好似圆球,一动无有不动,环形无端,上下左右转动无滞。忽隐忽现。脚蹬住劲,手掤住劲,头领脊住竖住劲,腰塌住劲,裆合住劲,两股两膝抱住劲。孙式最讲究开合,开合必须在松沉中暗运全身劲力,开为伸展放大,合为缩小收敛,开时不顶掸撞,合时不躲闪,开时由腰脊通过螺旋劲达于四梢,合时由四梢回缩到丹田,开合不在外形而在内动,即所谓内不动外不发,这样才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内动源泉于内劲、内劲源泉于丹田。内劲是用意识指导的即所谓用意不用力。这种内劲是无形无象的、忽隐忽现,它是极轻灵又极沉重的整体劲。由丹田发内劲时用意念想象发出十分劲,将六分劲上行运达两肩,再透达小指依次到达拇指,将四分劲下行经胯到达小趾再依次到达大趾。因为这一系列的意念指导的活动都必须到位,所以练拳要尽是放慢。当然如练到炉火纯青、心想事成的境界快慢便随心所欲。
孙式太极拳讲究起、承、转、合。发势为起,接势为承,变换为转,成势为合,未动时静如山岳,动起来如同江河绵绵流长,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细水长流,时而汹涌澎湃,时而风平浪静细水长流。起势如开了闸的水不停的一写千里。承即是式式相连,节节贯串。不能停顿,不能有阻滞间隔。转是指式与式之间的折叠转换。所谓折叠指欲上必先下,欲下必先上,欲左必右,欲右必左,上下左右不断折叠。所谓转换是指虚实变换右虚则左实,左虚则右实,不断转换。犹如骑自行车,脚蹬子一提一踏才能前进,双脚踏实寸步难行,在拳中叫做犯双重之病,完成一式为合,周身之气回缩至丹田,蓄势转下式。气沉丹田用意将气贯于脚跟,不可在外形下蹲作势,而是浑身放松,脊柱松沉直竖,这样才能势意守丹田。
(二)全身五弓,上下、左右、前后者要争,松中有掤,掤中有松,弧形对拉,伸中有缩,缩中有攻,对拉拔长,实中有空,体现中劲,周身劲整。
孙式太极拳最讲究整体劲和中劲。欲达此境界,首选要明白顺中用逆的道理。一出式五张弓便在松沉顶竖中徐徐拉开,各部位都要对称着互相争力,与人交手使对方感到碰上了一个打足气的大皮球,就是拿出千斤力打在皮球上也无济于事。推不动,拉不动,打不动。因为皮球里的气是布满全球的有前推的劲又有后撑的劲,有左边的劲又有右边的劲,只能把球推得滚转却无法把球的任何部位打凹陷下云。我们党说的“膨涨”、“气宜鼓荡”都是指松沉中运用内劲互争的表现。杨禄禅老前辈有句名言:“站住中定往开里打”意思是说练拳时一定立身中正,头和脚顶天立地,气沉丹田,在这个前提下,尽量把劲展开,姿式到位,不能团缩,应该舒展挺拔把劲放出云,这样才显得威武雄壮,浑厚涵蓄,伸筋拔力。只要练出这种顺中用逆的争力,交手时掤住对方,腰微微一转,对方便失重跌出。转腰不能太过,掌握好四十五度角,转腰的同时,接触点要有螺旋,这好比地球绕太阳公转,地球本身也要自转,人的脊柱像轴那样在中心转,胯要承受着在外连转,两肾也一前一后的交错着转。两肾除有争力还要分清虚实,在实腿一边的肾为实,靠虚腿一边的肾为虚。尾闾向前伸,命门向后鼓,头向上顶,骶骨向下塌,气往下沉,胯向下松,会阴向上提,两肩向前抱,两膀向后撑,两膝向前抱,两脚跟向外拧,脚趾抓地,脚心上提,手向前今晚上,肩往后缩。总之处处体现争力,这种争力不能互相抵消,虽然相反但却是相成的,形成一种前拉不动,后推不动,右顺中有横,横中有顺的中劲。
(三)诀窍如海,腰是主宰,性得用腰,功夫必高。不论练拳或是推手,时刻注意用腰。每一动作都要体现腰拉、腰带、腰推、腰转。后捋用腰劲拉,侧捋用腰带,前推腰向前送劲,化手腰要转,冲劲腰脚手一齐上,身子接手只动腰不动手。用腰时麝香注意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腰部旋转腰脊松沉直竖,命门后撑,骶骨塌劲,腰胯相连,微微转动,倘不慎转的幅度过大腰一摇摆,中轴便弯,劲也就散了,腰胯裆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用腰必须注意裆劲,两个胯根才是裆,欲要开裆必须把胯根松开撑圆,不准出现尖裆,只有圆裆才有桥孔拔穴之力。旋转时腰胯要保持行动一致。迈步时实腿胯根先微向内收向下松沉,肾也要落实,腰不动,手不动,内不动,外不动,松肩,松胸,松腹,松腰气沉丹田,海底充实,带脉鼓荡。提手吸气丹田向后翻腾,推手呼气丹田向前下翻沉。动时裆须开,停势裆须合,裆开时两膝向相反方向前挺,停势裆合时两膝向内裹合,顶劲领好,腰劲塌下,裆劲合得住,胯根撑开撑贺,脊柱节节松沉虚对准,随着呼气重心下降,臀部之力贯到足根。手臀之劲前云,命门后撑,退劲植地生根,腰裆劲向前上方暗运。
(四)用意打拳,妙中有玄。不论打拳或是与人交手,首选必须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不能走私,心不在焉。再就是意识必须在动作之先,达到意到气到力到。与人交手更要我意在人先。长期坚持用意打拳,久而久之定会出现从心所欲的奇妙境界。如对方挥拳向我击来,我意用身子把他撞回云,此时心一动,已把对方击出。自己练拳都要用心按规矩做好每一个姿式,一式未完心先想到下一个式子,这样才能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有人说与人交手纯任自然,不能自作主张,这对于有高深功夫已达到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人是可以作到的,但对多数练功的人来说必须全神贯注,用心应付,除了斗勇还要斗智。古人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只有思想集中才能听劲,才能观察地形,才能看准对方举动,如见矮人要高打,个子高的要低打,胖人要斜打,瘦人要用千斤坠打。对方抓住或按住我,他刚用力,我立即用意念暗运一股力透在他薄弱部位,气随皮肉下降,意随骨骼上升,如遇到自上而下的力,受力处股肉承受气下走而骨骼随意上行,骨骼之间用意捆连在一起,昼量严密紧凑,这样既能抵搞加在身上的力又能把对方紧紧贴住,此时我腰腿略一转动便把对方发出云。两人搭手对方来力我蹬脚运劲到接力点把对方的劲掤住。然后采取“我不动跟你走,你不动引你动,给点劲叫你过”。我运用沾、连、粘、随四法不论对方是什么门派拳种,让他老老实实跟我打太极拳。这一切都是为了说明无论练拳或是交手都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所以强调用心打拳,也就是用意识指导行动。
(五)各种劲解要弄清,不懂劲白费功。
掤劲──弹性之劲,如打足气的皮球。
捋劲──向下摩擦之劲。
挤劲──两种方向不同的劲交叉聚于焦点,放出合拢之劲。
按劲──抑按不令滑脱之劲。
沾劲──定住一点就地生根,变化不离此地,不碰不撞,如贴膏药。
连劲──退中牵动之劲,使之入我圈中,连续攻击。
粘劲──在沾的基础上,如沾胶汁移动,封住敌人不给进攻机会。
随劲──进中推动之劲入他圈中,随机发放。敌欲变不能变,欲攻不能攻,欲逃不能逃。
空劲──转侧泻人之劲,使之落空。
结劲──对方出匾,我贴紧补上。
化劲──彼劲打在圆活松柔的物体上把劲消耗掉,对方来劲,稍抗即卸,一卸而反。
擎引松放劲──接得住对方的劲叫擎,把来力朝自己身前诱叫引,引时身体放松,集中力量朝一个点打出去叫放。
乱环劲──出手腕对肩,独立胯对脚。出身轻如棉,粘身硬似铁。膝起望怀,肘发护心。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强攻要凶,快攻要稳。气贯掌心,力达四稍。高来挑,低来斩,平来左右排。动手找外勿找内,我在人之外,人在我之内。动静无始,变化无端,虚虚实实,自自然然。打人先上身,头足两头进,中节攻进门。动步不动心,动身不动气。静不见机,动不见迹,发与未发之间才算动静二字间。对方踏中门我里摆,踏旁门我外摆。灵不灵在步法,稳不稳在步型。竖怕横,攥怕转。展如探海角,缩如坠深渊。木力直,金力坚,水力柔,火力烈,土力实。敌劲用我何处,我气沉到何处。前冲劲,侧旋劲,提拉劲,放空劲,粘逼劲,截劲。
滚劲──沿立圆旋转。
错劲──前后左右错开。
折劲──如翻板,接触点为翻板正中。
磨劲──如研墨。肘由内向外磨有抛出之意。肘由外向内磨如旋涡向里卷。
弹劲──弹簧力。
冷劲──突然发动。
正劲──通过劲头控制劲源。劲头与劲源要保持直线。
侧劲──脚踏旁门转身侧接。
定劲──对方身形灵活变动,通过试探把他的劲定住。几个接触点把劲使匀,暗运内力使对方动不得。
断劲──对方来力我一缩即吐,劲断意不断。
吞劲──对方正面击来我身缩手进。
刀劲──手如刀侧切。
锯劲──前后磨擦锯锉。
拍劲──用中劲拍在对顶力上,使跳起。
掸劲──轻轻的像掸尘土一样。
拽劲──用整劲快速牵摔。
擎劲──下按顶点,微向内含待对方脚提起再沉肘向对方中心发之。
踏劲──将内劲踏向对方臀后或足后根。
重劲──内力发在对方中心上。
离劲──似离非离,似粘非粘不使摸到我的劲。
化劲──劲出未全出,劲到未全到此时化之。
(六)八字秘诀:
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
捋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力尽 自然空,丢击任自然,重心自维持,莫为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间接反应力,如球碰壁还,又如钱投鼓,跃然声铿锵。
按劲意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寓刚强,急流势难当,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波浪有起伏,有孔无不入。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
挒劲义何解,施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丈寻,君不见旋涡,卷浪如螺纹,落叶坠其上,倏尔便沉沦。
肘劲义何解,方法有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须辨清,连环势莫当,开花捶更凶,六劲融通后,运用始无穷。
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背。斜分势用肩,肩中还有背,一旦得机势,轰然如换捣碓,仔细维中心,失中徒无力。
(七)孙式太极拳口诀
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虚灵顶劲神贯注,下颏内收即自然。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罗锅肩”。练时沉肩又附肘,肩耸肘悬不是拳。塌腰能使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两腿弯曲分虚实,太极要义在里边。呼吸下沉丹田穴,纯任自然莫强牵。上下相随成一体,动作绵绵永相连。动中求静静中动,练时神气务周全。切记要点莫遗忘,持久习练益自显。
上边歌诀是对练拳的要求,在练习推手时除遵守一般规矩还应注意几点:
(1)速度太快容易滑过,太慢容易死滞不活,圈子由大逐渐收小,作支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2)进攻或引化都要作到手臂松柔,用意不用力。得寸进尺乘虚而入,出手不见手,手到不能走。
(3)肩关节松柔圆活下沉,肘关节始终下垂,脊柱竖直松沉,裆劲下沉,手臂由松柔到沉重,形成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的内劲。
(4)引化进击,技高者用内劲,不被人发觉,意在人先,粘着点作轴心,触点成圈进行旋转,作到先引后进,半引半进,即引即进。所谓先引后进是指通过引化使来力落空而后进击。半引半进是指肘以上臂部稍后退,小腹(丹田)稍前进,肘以下不能超过腕掌承受着小腹前进。即引即进指用螺旋式弧形动作边化边打,即所谓小圈转关干脆直射一触即发。此也称截劲。
(5)步法要求迈步如猫行如临渊捋冰,动步要轻、稳、灵。两腿分清虚实,但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将欲迈左步,腰隙(肾)先向右抽换落实,小腹右侧充实,坐实右脚反之亦然。步法与手法下下相承受互相呼应,手足有相吸相系之意,注意外三合。动必进步,进必套插,管往对方前足外侧是套,前足进对方裆部中间为插。套为封,插为逼。破此遗失法运用膝节内扣或外撇,上顶或前顶。腿劲缠绕下沉如深植地中。还击时胯微后收下沉再弧形向上向前进逼。力起脚跟,注于腰,通脊背,形于指。将欲放劲,步须暗进(先进后足半脚再进前足半脚为好),放劲时身手步眼一齐到,三尖和眼神对准同一方向。
(6)眼法。发令在脑,传令在眼,精巧处全凭眼法,身手步都要随目光的动向而转换。欲往上打必先寓往上之意,目光微往下视,再往上直射,目光决不可与动向有偏差向前放人,目光须前注,入木本分劲断意不断一克如始战。眼神要兼顾周身上下,目光许有专注,但眼不能呆视,如捕鼠之猫的眼神。有成就的拳家交手时必须把视觉,听觉,触觉有机配合起来。
(7)不丢不顶。不丢是人走我随,一面粘随,一面微微送劲粘逼。不顶是人进我退,人刚我柔的动作,作到他进一分我退一分,不多不少,退多了便丢,退少了便顶。退时注意走弧形。进之愈长不可及,退之愈促不容引化。
(8)发放。意贵远,劲贵长,动贵短。发音向上用哼,向下用哈,向远用咳。
(八)对“神不外溢、形不破体、力不出尖”的理解。“神不外溢”是指练拳思想集中,用心打拳,交手要用意念支配行动,我意在他先,但不要瞪眼,咬牙、握紧拳头假装凶,平心静气,心平气和,不让对方察觉你的意图。“形不破体”是指站定姿式以后脚下有个底面积,以两脚为径画一个圆圈,在胯部也画出同样大小的圈,在肩部再画同样的圈,身手腿都不要越出这个底面积的圈,以保持重心稳定,同时内气,内力也在三个圈内运行。假如你的手臂超出圈便觉没力量,容易受人控制。所以拳家讲究“打人如亲咀”就是指近别具匠心离打人,这样在圈内打人有力量而且进退变换灵活。“力不出尖”是指发出的劲不是顾前不顾后的直劲而像打足气的球体四面八方都有劲,如果是一面直劲便是出尖易受人制。
有的人小有成就便认为老子天下第一,与人推手气势汹汹,误把威风当威望,把老师的牌子当自己的权威。盛气凌人,这种神气外溢的作风没有不失败的。
学拳有几种类型的人,有的有大聪明,有的有小聪明,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幼慧早熟。那些有大聪明,大智若愚的人,总是虚心求教,不满足一知半解,打破沙锅问到底,弄通拳理,弄懂拳式,默默坚持练功,持之一恒,在人前不卖弄本领,好像个傻小子,这种人是真正的大聪明人,总有一天功成名就中状元。那些耍小聪明的小神童,一教就会,一看就懂,本是半瓶子醋,却善夸夸其谈,在人前好卖弄。练功却投机取巧,一天打鱼十天晒网,这样的人断难成就大业,结果必然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咀尖皮厚腹内空”。
(九)敷、盖、对、吞
敷──与人交手,我用掤劲接按对方手臂,使之如被绳捆,行动不灵。
盖──我两臂双掌盖在对方双臂上,在意念上用内气把对方盖住,用掤劲压推,如他有上起劲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从前上方将其发出,如若下沉我则今伸掌指将其向前下发出。
对──劲路对准对方中心线。
吞──对方冲我胸部击来,我涵胸缩身将其手臂吞进来,而同时我手背冲前击云。
(十)名言解
(1)动手先上身
内动是动之源,外动是动之效。头领,身动,足底随。一进不可无一不进,一退不可有一不退。
(2)手足齐到才是真。
这是指合劲、中劲、整劲。
(3)拳如炮,形如龙
炮指用抖绝劲,突然爆发,龙指三曲之形,曲才能吞吐,吞是引进落空,吐为沾实展发,吞吐合一才是拿。
(4)遇敌如同火烧身
把敌当毒物,决不准沾污我身,当彼接触我如火烧一样发出猛烈抖劲。
(5)头打落意随足走
主要是中正,头进足随,足落何处,头要打向何方,头不能超足尖,头与足不能左右偏离。
(6)起而未起占中央。
头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保持中正不偏。
(7)足踏中门抢地位
指对准对方中心线踏入,并非进裆,由侧入中心线仍是踏中门,抢地位即是快,令其难防。
(8)肩打一阴返一阳
是指双肩上下,左右、前后交替运用。有反打、返打、侧打、扣打、翻打、摆打、撞打。
(9)两手只在洞中藏
丹田两侧为洞,肩打时一手封闭一手藏,用肩的手洞中藏以突出肩。
(10)左右全凭盖势取
肩打要有压倒盖住对方的气势。肩击距离虽短,因为是根节所以劲力大。
(11)束长二字一命亡
束者缩也,长者伸也。束是指肩打,长是指肘打手打,肩一击肘又到手即云,一二三合一,致敌死命。
(12)肘打去意占胸膛
指用肘打对方胸心部前打不高于膻中,不低于中脘。左右横打高不过肩,低不越脐。后打高不过背心,低不过命门。
(13)起手好似虎扑羊
指用冲劲和扑劲。虎行风生故需冲,扑无原则用上按中塌下托。上中下都要有冲劲和扑劲。
(14)沾实用需展放
沾要实,按要紧,身齐进,力齐发,意远,劲长。
(15)或往里拨一旁走,与人交手,三角而站,里拨走外,外拨走里。
(16)后手只在肋下藏
前手为阳,后手为阴,阳手问路,阴手打人。
(17)降龙伏虎霹雳闪
动如关电雷鸣,取胜一瞬间
(18)云闭日月
云指手、日月指眼,交手首取敌眼。
(19)胯打中节
指用胯打对方胯骨和大腿根节,欲进左胯先上右胯,进右先上左。外打用鱼打挺。里打要抢步。
(20)尾打落意不见形,猛虑坐卧藏洞中。
用尾声闾打人要下坐如虑坐窝,尾声打背前收,背打要后挺。
(21)膝打几处人不明
膝打人比手足距离近,力量大,令人难防备。
和身展转不停势,左右明拨任意行。
和身指随身附和,展指出,转指翻转,不停势指不僵不滞,随身而转,随转而击,这是膝打人的要诀。
(22)足打踩意不落空
足起有谋,足落有意,起望腹,落望膝,起望膝,落望足,起也打,落也打,踩前足令其变化不灵,踩后足令其应手而倒。
(23)消息全凭后足蹬
起步要蹬劲,前脚落,后脚蹬,左足向左横肉跨时,右足必须向右蹬劲,退步前足向前蹬,使身体后移,蹬时集中脚掌。
(24)与人交勇无计备
交手不能按计划办,而要因势利导,随高打高,随低打低。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劲力不涣散。
(25)去意好似卷地风
要狠要毒要快,发拳要猛,转身要急,身灵步活,像旋风那样敏捷。学得不行好把式不如跑把式。
(十一)孙式太极拳与形意拳,八卦拳有密切的统一源流,融进了八卦拳动静合一的本质,形意拳一触即发的本能,但无形意,八卦的外形不能练出时刚、时柔、时快、时慢的样子。如不懂形意八卦的劲路也很难理解孙式太极拳的特点,在这里简介形意拳的几个劲路:
(1)明劲。合而刚,整而发。刚有僵刚,有柔刚。僵刚是初学者未换过劲来,是本身原有僵力。要换劲第一必须松肩,把根节肩峰放松落下,使肩井穴开放,肩关节开扩,气血才流畅,转动才灵活。第二肘要下垂,尺骨藏内劲。第三塌腕,意气劲贯注神门。第四劳宫穴内含。
(2)暗劲。为易筋入槽,伸筋拔力。暗藏在尺骨中的内远远超过手上的明劲。暗劲长筋腾膜。
明劲主攻,暗劲主克制。
(3)化劲,精气神高度统一,不及不离,不丢不顶,神灵体活,变化莫测。明劲主顺,暗劲主横中,化劲主从。
(4)踏劲,足前掌涌泉穴向下直踏,像鸡走路有蹭劲、搓劲、钻劲。
(5)扑劲。如猫扑鼠,虑扑羊。劲起涌泉,发尾闾,主宰腰,提于脊,透发于胸,由膊而膀,由膀而肘,由肘而手。
(6)外三合。不仅是肩对胯,肘对膝,手对足。还需要两肩根与两胯里根均齐抽劲才算肩与胯合。两肘向下垂劲,两膝往里扣劲才算肘与膝合。两足后跟均向外扭劲,两手互拉相应才算手与足合。
(7)练理不练力。(练阴阳“虚实”动静,开合之理)
练本不练标。(练本是气沉丹田下盘稳固等)
练身不练招。(练身主要是练出内劲整劲)
(8)四梢。血梢:发欲冲冠。
骨梢:齿欲断筋。
肉梢:舌欲摧齿。
筋梢:指欲透骨。
(9)打中转,不要转中打。太极拳搂膝扭步要圆着转前手推,后手按,打着转,不要转完身子再伸手推。
(10)脚腰手。发人从底下运劲由脚传到腰,由腰到手三位一体,发出一个整劲。
(11)虚实转换。首先从脚上练,左边来劲左脚虚,右边发劲右脚实。然后身体各部门都能分出虚实,最后达到处处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12)孙式虎扑放人法。
甲初学放人。先蓄力后腿略曲,周身下沉、后腿再直起,重心由前三后七改为前五后五,脚下踩身前撞。
乙弹抖放人。意想双手放在弹簧上,先反复作反弹动作,然后脚下塌,尾声闾前送,突然抖放。
丙旋动发人。一手下按一手前推,腰一旋转再对准中心线撞出。
丁转动放人。两手如放在磨盘两侧,一手推着磨盘转一手把磨盘掀起。把对方当磨盘,一手侧推着微微转动,一手对准中心线向前上推使之后仰跌倒。
戊摇晃放人。两手左右摇晃着把人推出。
已动步放人。踩步放人是前脚进半步后脚跟半步。三角步放人是敌后脚 支点稳,我向旁急撤前脚换后脚直奔中心线。拌腿放人是由侧后钗抖或铲脚侧踢。
附录坐盘内功法:
(1)寂照法。默视脑中光亮、凝注丹田有一片虚空田地。
(2)听息法。闭目默听自己心脏跳动,听自己气息、听宇宙声音。
(3)胎息法。放松入静,神凝丹田,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中心向脐部及腹部周围缓缓扩冲,同时腹壁稍向外张略有膨胀感。吸气时意想气从腹部前向背后收缩,同时腹壁略向内收。出息微微,入息绵绵,羽毛近鼻不见动,似以脐作微弱之呼吸。
(4)扩容法。把丹田、命门,会阴、尾闾这一区域看作容积,使之逐渐扩大容量、
(5)压气法。呼气时将气向丹田尾闾部催压贯冲,腹压增高内气充盈。
(6)转圈法。放松入静,两手如抱一红色火球,两手向上下,左右轻柔旋转,两掌贴于脐部,用意念将火球送入脐内,然后丹田内气作轻微的转圈活动。
(7)聚散法。呼气时意想丹田向周围四肢百骸或空间宇宙作圆形幅射状扩散。吸气时意想气从四面八方向丹田收聚。注意吸气提肛。
(8)景观法。意想丹田有一红色太阳或金黄色莲花或发亮灯炮,照整个腹部及全身。
(9)微动法。入静后,丹田尾闾作前后左右微微震动、肾动、转动,震波逐渐延伸到命门、脊柱、头部及全身。
(10)点火法。意想丹田有一团火从点火,起火,养火到丹田发热。
(11)意守法。似守非守,不及不离,勿忘勿助,头顶、身松、气沉。
(12)五行法。宇宙日月精华化作甘露,由头顶向下通透全身,两目内视,意想白色气体散于肺中,再意想白气化青水浸泡肝脏,再想青水进心脏变成红色气体再变红光照亮周身再将红光收回心脏,再想红光进入中脘,变成金黄色的光,向后照两肾,变五采之光最后收藏膀胱,练出透视工夫。
(13)咒语法。一念代万念,默念“一善得百福百善孝为先”。
(14)归无法。自身小宇宙与大宇宙混为一体。体身毛窍孔穴都打开吸气,意想自然宇宙清气透过全身毛孔归丹田,呼气时意想内气通过周身毛孔放射到空间宇宙,发射的越远、越大、越圆越好。最后通小周天大周天。

《练拳心得笔记-孙昌瑞》第一集(下)
附录黑砂掌握练法:
有人教我黑砂掌练法,彼时限于条件没有练,后来年老多前不见古人不愿再练、恐日后失传,录下供有志者参考。
用厚帆布制一个可装满八公斤铁砂口袋,把砂袋放在桌凳上。练时气沉丹田、心不外驰、两足站成弓步、右手掌举到与额同高时,掌顺自然下垂力落到砂袋上,不用僵力,意想掌是一块沉重的铁块,自天上附下来砸在砂袋上,在掌落在砂袋的同时,意想把砂袋下面的桌凳震裂、上身保持不动,只用手腕和胳膊的自然下垂力击打。意领丹田气奔泻到手掌,先打掌根处,再打掌刀处,后打全掌。初打要慢,一次25分钟,一天二次。每次最后一分钟进行发力快速击打,一分钟打280次。20天明显见效、40天就能打断5块砖。每次拍砂袋前,要用药水洗手,以保护筋骨肌腱,可舒筋活血,增长工夫。
药水配法,用花椒8克,干桔皮6克,红花8克,地鳖虫5克,黄酒2克,白酒2两,生锈的铁块5公斤,山西老陈醋5公斤,伸筋草3钱,混合浸泡35天就可使用。
随笔
肘不含劲上肢空,膝不含劲下肢松,腰不含劲全身空。我体会所谓腰含劲主要是气沉丹田脊柱竖起头向上顶,腰隙下塌住劲,带脉鼓荡、胯松下,发劲脚蹬住劲,两胯里根向下按弹簧一样把人发出。
三体式中手臂诀:
前臂斜度与肱同,腕骨高低与肩平、井池双穴离一寸,尺桡,尺桡二骨须相交,前推后缩顺中冷子管,催发劲气到神门。
呼吸。先呼后吸后“吐故”为补。
先吸后呼为“纳新”为泻。
肋如鱼腮,肋开气充,肋提气升,肋沉气降。
太极拳八大特点:
(1)大脑支配下的意气运动;
(2)身肢放长的弹性运动;
(3)顺冷子管缠丝的螺旋运动;
(4)立身中正上下相随的螺旋运动;
(5)腰脊带动内外相合节节贯串运动;
(6)相连不断,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运动;
(7)从柔到刚,从刚到柔的相济运动;
(8)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相兼运动;
拿法
抓筋、反骨、拿脉、拿劲路。太极拳以拿劲路为主。
规矩
懂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
松、稳、慢、匀
松:心要静心气放松,关节放松,肌肉放松,松到足心涌泉穴。注意松是内气松沉,不要把重量全压在下肢,尤其不能使小腿和膝盖过分着力,小腹松柔鼓着,气徐徐沉丹田,不能用力冲压丹田。
稳:保持平衡,上身调直,不前俯后仰左右摇摆,下身进退旋转轻灵圆活,自己不失重心,心绪稳定防止精神散乱。
慢:为了调节呼吸,以气运身气畅行无阻,为了深入体会,按规矩纠正偏差,要适当控制速度,但不是为慢而慢越慢越好。慢而不僵不滞保持轻灵。
匀:动作、姿式、呼吸保持均匀,不断劲,运动如抽丝,不时快时慢。要有连续性、节奏性、鲜明性、转换腾挪和谐。
在松稳慢匀基础上逐步向松散通空高级发展。这里的散是指全身散气,向水纹一样扩散开去,丹田气经两腿内侧下行经内踝达涌泉,再由外踝顺两侧上引两胯以意导气向四周散去。要张肘,开胸,松肩。张肘不夹肘翘肘,开胸扩背不挺胸不弓背,松肩不懈肩不压肩,达到全体透空。
十二时辰十二穴点法
本门是由祖孙禄堂善点穴,可惜没有传下来,现代人知道的仅是皮毛。点穴须有高深功力,尤其要练出指抓功。
(1)咽喉穴一子时。(2)百会穴一丑时。(3)对口穴(后颈窝)--寅时。(4)印仓穴(华盖上)--卯时。(5)期门穴(软肋上)--辰时。(6)海底穴(会阴)--巳时。(7)膻中穴(两乳中)--午时。(8)章门穴(软肋中)--未时。(9)元宫穴(脐下三寸)--申时。(10)灵台穴(背正中六节椎)--酉时。(11)凤尾穴(尾闾骨上)戊时。(12)腹结穴(软肋下)--亥时
八卦拳拾遗
我老师张玉书教八卦拳时说过一句话:“肩松开气贯全身,前手推,后手坠,前肘对后脚跟,后肘对后脚尖”。
我对推手八法中捋采挒的理解。
(1)捋是向心力,顺水牵羊向后外捋。
(2)挒是离心力,用伸掌用掤劲先横捋再向敌中心线推去。
如敌右手推我左臂,我右手推其左臂两力相等方向相反,对方旋转着跌出。敌伸手打我,搂住敌臂撤步转圈,产生离心力敌亦旋转跌出。挒劲好似机器飞轮,任何东西触到轮上便立即被抛出。挒劲又好像水中旋窝,任何物件投入旋窝立即旋转着沉入水中。
(3)采是抓住敌臂向下拽,但不能使僵劲,而是运用杠杆原理。把敌臂当作秤杆,我的手如同秤砣,敌力大我就向外挪动秤砣,千斤重的物体,只用二斤重的秤砣便能把秤杆打平。秤砣再加一两,秤杆便不够秤而前倾,这便是四两拨千斤的道理。尽管敌臂有千斤力我只要顺敌臂下采其梢节敌但前倾跌出。
什么是力源泉?
假想身体是一个大圆气球,两肩是球内横水平线,百会穴至尾闾是竖线,两线交驻一个十字,十字交叉点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中心点也叫力源。如果手能推到对方力源上会应声而倒。
开合的内劲
开是伸张,内气通过身形发散出来。合是收回,内气借助身形复原回来。
张玉琮师弟谈身形
头顶要正直,向上虚空,下颏微收,劲项松着微贴后衣领,切忌强项,要保持灵活舒畅。
含胸拔背要使意气内涵,不挺胸,要开胸阔背,中正的支撑八面,脊柱尾闾要在一条垂直线上,不要耸肩翘肘,两肩相平,想像有一个气圈以保持灵活。
坐腕容易僵化,要鼓腕,以中指根部发劲,想像手心中有一个圆活的小气球拳不能握紧。
腰是全身动作的中轴,胯要承受腰转。放松腰胯是全身灵活的关键,想像腰的周围有一个气圈。不能翘臀挺腰。
踝和足是人的基底支撑全身重量,应脚踏实地,两足涌泉与地吻接,足根与足掌自然的与地面接触,除发劲的时候十趾不要用力抓地以免造成足和踝僵滞。
肩圈、胯圈、腰圈须以腰圈为主,肩要沉在腰圈上,膝随腰圈转动,肩胯,肘膝都随腰圈转动全身配合好,这才叫外三合。
慢慢品味,先觉苦涩,后觉香甜,有些道理虽然懂但一定要弄明白否则难以提高。
(1)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必须刚柔相济。
(2)五脏是机器、先天气是启动机器的电源,饮食水谷是内燃机燃料汽油,开动机器产生和电是后天气,可以补充先天气。
(3)大周天是公转,小周天是自传。转的角度大,用的时间就长,速度就慢。转的角度小,时间就短,速度就大。所以九十度就不如转四十五度或三十度甚至触点或圆效果好。
(4)欲前进心想会阴穴,眼神向前下看,身体自然前进。
欲后退,心想祖窍穴(在额头)眼神向前下看身自然后退国。
左顾,意想夹脊穴,往实脚涌泉穴上落。
右盼,右手抬至与乳平,左手抬至肚脐与心窝之间,两手心均朝下,意放膻中穴,微收眼神,顺左食指往下看入地三尺。
中定,如欲稳重心,意想命门与肚脐。
掤劲,如重心在右,意想命门与右环跳穴相合。
捋劲,重心在右,想祖窍与左肩井相合。
挤劲,重心在右,想夹脊穴与右涌泉穴相合。
按劲,重心在右,想膻中穴与右劳宫穴相合。
采劲,重心在右,想右环跳穴与右涌泉穴相合。
挒劲,右手心朝上时,想左脚涌泉向后蹬地,产生上挒上劲。右手心朝下时,想右劳宫穴与左涌泉穴相合。
肘劲,重心在右,想右肩井穴与右宫穴相合。
靠劲,重心在右,想右肩井穴与左环跳穴相合(肩靠),右环跳穴与左肩井穴相合(背靠)。
孙式太极散手含有形意色彩,如起也打落也打,以我为主快攻直取,贴身靠打以短制长,打得远脸对脸,打得美咀对咀,制梢不如打根,打根不如打身,攻守合一以中为主,手防肘攻、膝攻、脚攻,混元一体综合应用。
手见手向里走,五指张开,转手时大指与小指意念相连方向一致。虎扑向敌侧上步,要注意步随身走,两手顺自己中心线起向敌中心线落。沉气时意想丹田有一圆球向小缩向下落,此时发力万夫不挡。
一个方向,一个劲。
不论练拳还是推手都必须强调用意识指导统一行动,集中一点,全身形成一个劲。身脚手统一向一个方向,走同一条路线,使全身的劲力在一个点上发生,所有的动作都是为这一个劲服务的,先弄懂太极拳每一式都是为技击编排的,每式都带有技击性。只有明白了每一动作的本意才会有意识的把这个动作练成周身一个劲。有人说拳架子是练功夫的,练好了混身是手,不要追求这一招是干什么的,我以为这是偏见,不明白拳意,就等于盲人骑瞎马,永远也练不好。有了自觉性。一出手,一抬脚都会放到正确的位置上,长了不行,短了不行,无过无不及正好适中。在某种单义上位置就是劲,这样练一搁就对,一放就是地方。当然要达到一个劲还要善于用腰,每个动作都离不开腰拉腰送腰带腰转。用腰的同时,先作到下盘稳固有根,只有这样腰才有依托,更好的带动身手脚。明白了每个拳式的技击本意,不可故意做作,要力求自然。在推手时,两个人一搭手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同时接触三个点,如右手相接,右手与右手一个点,我左手按住彼右肘这又是一个点,彼左手按我右肘这还是一个点。我必须用意粘住这三个点不使脱掉,然后三点一个方向,一个劲掤去或后捋彼必跌出。
什么叫做懂劲呢?我体会在与人推手时,能摸住对方的劲,然后不丢不顶的随着他的劲走。遇到对方拿我发我,我要立即松开走化。与人搭手,一沾即钻,一钻即展,展放把人打出去。对方来劲,我要用中劲接住,也叫擎住,在这接手的时候对准中心线螺旋外号出把对方的劲拿住,使其脚尖或脚跟离地,失去重心,稍一放力便跌出。
欲要人前显贵,必在背后受罪。练好内家拳实在不容易。练者如牛毛,真正练出功夫的如麟角。练拳必须嗜拳成癖,下苦功夫。据说前辈大师们每天练拳三十遍而且,平时起居坐卧都在练功。不少人每天只练一两趟拳,还经常一天打鱼十天晒网,这只能像做操一样活动身体。练拳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上登。着熟、懂劲、神明为三个阶梯。开始下苦功把每个动作练熟,进而知道它的内涵,作用达到着熟。在推手较技中让对方的力不能在我身上发挥作用,而我却能掌握对方力的方向、大小、速度、随时能让对方陷入背势这就吣做懂劲。与人交手随心所欲,应物自然,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称之为神明。张玉琮与人交手能做到半圈防、半圈攻、沾手便把人放出去。人所击之点,便是他发劲之点,这中间有许多精细奥妙之处,没有勤学苦练精神的人是永远掌握不了的。
见异思迁与守株待兔
上述两种人难以攀登武术高峰,因为打一枪换个地方,搞的都是半拉子工程,最后是熊瞎子劈包米,一边劈一边扔。如果一种工夫练到一定程度已扎下了坚实基础,为了再上一层楼、也不必在一棵树上守一辈子,可以登山涉水遍访名师。但最无出息的要算那些朝秦暮楚之徒。
搭手怎样才能使对方摸不着劲,我以为主要用中和之劲去接手、所谓中和之劲就是既有掤劲,又不顶撞,不丢不顶的劲。怎样运用中和之劲呢?通过意念感觉只用皮肤去接触对方,其余都以顺中用逆的方法抽缩到腰间。引化对方的劲不可是缩,要掤住转腰。一化即拿,一拿即放。
太极拳推手的基本特点:
(一)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二)以静御动,动中处静;
(三)顺势借力,以小胜大;
(四)以迂为直,后发先至。
太极拳以柔为主,但柔中寓刚,这叫棉里藏针,经常使肌筋骨节处于放松状态,在节节放松的同时还要保持节节贯串,形成整体力。心静才能放松,临敌要沉着,镇静,即所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当然这里边不单是心理素质问题也有拳艺水平问题,艺高人胆大就是这个道理。顺势借力说着容易做起难,人的本能就是见力就去顶抗,结果还是力大打力小,手快打手慢。太极拳则要求顺势借力,对方推我,我不向前顶抗,借其推我之力向后采引。如对方猛力拉我,我不向后挣扎而是顺势向前或掤或挤或靠。为什么以迂为直,因为技击都是在近距离,走弧线有利于因敌变化,动作敏捷有助于在近身条件下发挥威力。在人体生理上,臂关节转动的速率快于伸展,而手臂伸展越远,力臂越长,力量越小。走弧线更能发挥离心力和螺旋劲作用这就能使小力变为大力,因为借力才能后发先至。另一方面就是要用意不用力特别不能用大力。因为:
第一用力大能量消耗也大,体力随之减弱,不利于作持久战。
第二作用力大,反作用力也大,易失去稳定性,而在我顺人背的条件下,不用大力已足以制胜那又何须徒劳力气呢?
第三用力大,惯性也大,容易被人顺势借力。
第四用力大肌筋骨节相对紧张的时间较长,这时人体感受触觉灵敏度也相应减弱,这样就容易被对方乘隙抢攻。
第五客观上存在着小力胜大务的技匚和战术即所谓四两拨千斤的顺势借力方法,所以不主张凭大力去战胜对方。
我们主张后发先至,但不反对先发制人。只要得机得势可以先发,得实不发,那是傻子。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这句话就包含了后先先至和先发制人两种意思在内。得实即发不占人先不落人后。得实即发,迟了不行,火候已过发也无效。得实即是得机,但得机还必须得势,什么是得势呢?一要使自己处于顺势,二要对准其裆口,得其重心垂线和底盘窄面。三要不犯双重,遇到对方虚劲蓄势,我当遇虚小心防守。这里所说的虚不是指对方的空虚和空隙。
沾连粘随这四个字是以粘字为中心的,以柔在刚在技术上离不开粘。粘不住但叫丢。力出头便叫顶,用拙力抵抗叫抗,皮球汇气叫扁。推手与治水一样,遇大劲则疏遇小劲则堵。化劲分为粘劲和走劲两种。粘劲主进,是阴中之阳,柔中之刚,虚中之实。走劲主退,是阴中之阴,柔中之柔,虚中之虚。太极拳论说:粘即是走,走即是粘。走是为了化敌,粘是为制敌。走不是遇见力就逃跑,而是顺着对方的劲走,自己就像一盘水磨一样,以腰为轴,不管对方如何推挽我都顺着他的劲转动,更不能手快腰慢,手软腰硬,更像磨一样整体转动。推手讲究引、化、拿、发。引是引出敌力诱敌深入的意思。如遇大个子有稳如泰山之势,必须引之动,因为动能生隙,导隙击之。将其重心引到支撑面的边缘然后用小力将其击出。遇到搭手对方手臂离自身较近,其蓄劲必充分,此时只能通过引化把对方手臂引向自己一侧。他力臂一长,力量就小,这时用小力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可擎起。如遇敌手从正面按来,我速用捋 手将其劲引进落空。遇对方持重不动,可用佯攻佯抗等法引出其反作用力。
走化不是消极防御,走化时存有使对方受我制约的动机,就像两军环山作战一样,你打我走,走了半圈以后用我的前军去打对方后军,有环形的切线把对方打出圈外。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术,这所藏之针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掤劲。两肘关节要有曲度,合乎劲曲蓄而有余,像强弓藤棍一样有弹性含有掤劲。运化时柔中有刚,攻击时要刚中有柔。保持掤劲,外形必须圆撑,不致被对方压扁,犹如建筑物的拱形或打足气的皮球。掤劲也体现有备无患警惕戒备。掤劲非用直劲而是用横劲,含横撑竖裹之劲,着着有劲,劲劲有着,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掤要贺活轻灵,不能死板呆滞。像水捧着船,船不论多重都能被水托起,但体现粘贴而不是硬抗,船进水让路,船下沉水散开但决不脱腰向前上暗暗送劲,后掤手臂不能软退,而是腰身后退,手仍向前挺掤。军队撤退先留少数人顶着多数人退出阵地,手臂就如同断后的少数人,腰身如退出的多数人。掤手被捋时,既要舍己从人,如觉其手重有拙力便可乘机以靠。如觉捋劲有断续可急速挤去。按法要以腰为主力,两支手只起支撑作用,犹如推重物,脚蹬腰推,全身劲整。在按时为了化解对方的挤劲,必须使自己转斜为正的带化,并顺其来势下沉前按。采人如摘子,不可久久采住不放,一采即须得效,采人如用绳子拉木桩,对方前倾我便由上而下采其上肢,对方后仰我便由下而上的采其下肢。挒法用力学的话说就是:两个平行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叫做力偶,力偶可以使物体旋转。如大指食指控住一杆笔,一指前搓,一指后拉,这只笔便旋转。挒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两端用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端用力必须相互错开,否则形成两力相抵,反使对方稳定了重心。
(2)既可在其身上两端用力,也可只用一端之力而借用其自己发出的另一端之力。
(3)出手要上下相随,手到步到并以腰为轴,全身劲力完整一气,一般用步或斜步反磁等法封锁对方后退之路。
(4)动作要敏捷,既引出反作用力加速失重又使其动若惊雷突然跌出。
(5)发劲一定得其底盘窄面。
肘劲短促而凶狠,有直顶和横顶之分。撇身撇身捶撇出之前就含有一顶肘。在四隅推手时常用的肘法有:(1)一手采腕,用另一手前臂近肘部向外切截住住对方上臂的近肘部位。(2)用我采执对方腕部的一手扭腕,使其肘尖向上翻,然后用另一手向下切截住沉压。如对方用此法我被撅臂时,切忌挺伸肘关节硬抗,只须撤步转身反采便可化解。
靠法名目繁多,有丁字靠,双分靠,背折靠,肩背靠等。凡以肩对胸之靠法,其发落点应在正胸,不可偏于适于转向的一侧,否则易落空。用靠以顺步为得势,在步法上不论采取插逼或封套,步要深入。立身正中,作到户胯相合,上下相随,两肩平沉,切忌斜着膀子远别具匠心离撞去。贴身靠是指贴近身体用靠,而不是贴住身体用靠。关于丁字靠是指对方采捋我一臂,我进步臂先挤后靠,靠时我后手托护在前臂的肘弯处形成了字形。
太极拳是讲究立身中正,保持平衡。这是有科学道理的。人站立时重心在丹田,圆球重心在中心。一根小棒横放在手指上,能平直的呆住手指上那个点但是小棒的重心。由重心到地面那条无形的直线叫做重垂线。由于地球引力的缘故人身是有重量的,这种重量称为重力。人身各部位都有重力如把全身比作四通八达的玻璃管,把各部位的重力比作水银,使之可升可降,可轻可沉,可就成了九曲朱节节贯串。我们如能练到全身劲整,一动无有不动,集中全身各部位的重力,用到一个点上,那可就无坚不摧了。人站立时两只脚外缘联线范围以内的面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是人体底盘。钟座是钟的底盘,楼基是大楼的底盘。底盘面积越大物体越稳。相反如头重脚轻就不稳,所以要求两脚齐整的踏实,立身中正,向下松沉气注涌泉。在推手中人体的重垂线一定要保持在底盘范围内,以保持人体相对稳定。如重垂线超出底盘人体便自然倾跌。人是两足动物,不管你怎样站立,底盘总有窄的一面。为了把对方击倒,如他前后站立我从左右的窄面推他。如他站马步我从前后窄面推他,使重垂线越出底盘倾跌。如觉自己重垂线,越出底盘时可用孙式拳动步相随,步随身换加以调整,或者用联合底盘原理(四上仍稳定如常)当自己失重时用依托技术向对方靠去,在一刹那间把自己调整好,不可死抱对方不放,形成摔跤。虽然不能使重垂线越出底盘但不要求一定把重垂线始终保持在底盘的正中央,拳加要正,运用要活。底盘较窄的一面叫做横面,谁得到横便得到了有利的形势。形势虽然有利于我,但缺少可发劲的机会也就是打不着人家也难以取胜。得到打人的发落点叫做得实,得实就是得到打的的机会,所以得实便叫得机得横便叫得势,人的裆口既在中轴一线又是底盘横面,对准裆口进攻就算是得横得势,发落点放在人体重心以上部位为好如胸部、头部、两肋等都叫得实得机。若把人想像一个圆柱体,那么发落点务须对中轴上部。如果离重心太近就不容易把对方击倒。
在推手中还必须懂得利用调整重心的高低战胜对方,拳诀说:“人高我高我攻在先,人低我低我攻在后”。其意思是对方身法升高,我就借其上升之力向前竖击。若对方身法下降,意欲向我进攻,我相应下降,让他先攻,一来为了借力,二来我落得比他低有效的抑制他竖击企图。重心高低各有利弊,重心低稳定性较好,既有利于防守时封闭又利于时攻时竖击。重心高灵活性较好,防守时身法柔顺,进攻时也能同身法下降的位能转化为动能,重心高一旦被击出底盘,可挽救跌仆的时间长。假设竖立两根一般粗,长短不同竹杆,它们在同一时间开始倒,而长杆比短杆倒地慢。
练功的人越练内劲越大,但在技击中还要合理用力,懂得如何省力。第一张弛交替,劳逸结合。俗语说路远无轻担,能双手交替应用,比单手连续用力就强得多。第二以逸待劳,舍己从人,不妄发劲。第三充分利用人体重力和位能。推手中人体不断升降、旋转,两不断划圈,就是利用人体重力和位能作用。
合理运用短劲和长劲。在同一瞬间用掌推按的力量确实不如拳击的力量大,但由于推按总的时间长于拳击。因此,在力的总量上是推掌大于拳击。一辆汽车用拳打不动,而用掌能推得动。在力学上叫做“物体力量等于力与时间的乘积”。短劲发劲猛,速度快对于敌手出现失重的情况适于用短劲。须知速度快也能产生一种力,如煤矿从井口掉下一根秫秸因为速度快,便可穿透一个人。所以动手多用短劲,少用长劲。爆发力是人体肌肉在最短的时间里释放出最大的收缩力量,肌肉收缩源于肌肉放松,越放松,收缩越快,所以把放松叫做蓄劲,骤然收缩便放出爆发力。
惯性分运动惯性和静止惯性。在推手中无原则急利车时,要相应的曲膝蹲身,降低重心,并向前动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对方向前运动时,我用套腿,粘腿阻挠他的下肢活动,令其急刹车,失去重心而跌倒。静止也有惯性,汽车起动比正党行驶要多耗油费时间,人赛跑时起跑比跑起来慢,这都是静止惯性的表现。因为由静止状态转入运动状态,需要有一个重新发动的过程。在打拳或推手中出现停顿,断续便会出现静止惯性,发现对方出现断劲的一刹那,乘隙发动,便使对方转换不及而失败。
科学告诉我们,物体长时间停留所给予地面的压力比短时间的压力要大得多。利用这一原理在推手中,如能合自己节节松沉,把自己重力吃在对方身上,并使之粘连不脱,这样会消耗对方很大体力。功夫深的人与人推手搭上手时间不长,对方就觉得身上有千斤重担,压得肢体疼麻木。这关键是练出全身松沉,节节贯通,充分发挥自重力的作用。
弹力,就是弹簧力,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相反则小。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趋势是一致的。太极拳讲究随曲就伸,曲中求直,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等都与弹力原理相一致的。使用弹劲,必须浑身放松,然后突然发放,注意腰腿和尾闾的弹劲。
在推手中自觉运用摩擦力原理。摩擦力分为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我们说的粘逼劲,进如钢挫落如钩杆等都是属于动摩擦力,两脚踏实地面是属于静摩擦力。在推手时,凡与对方肢体相接,都可以粘、住,利用动摩擦力使对方产生不自觉的加速运动,发生倾跌。静摩擦力总是与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推力超过脚下静摩擦力便立足不稳。在推手中自觉两脚踏实运用静摩擦力稳定自己的重心。同时用变换用力方向,攻其裆口,去突破对方两足对静摩擦力的运用。
螺旋力的线路远比直进直出的线路长。千斤顶就是用小螺旋的道理造出来的。小小螺旋顶能把几吨重的汽车轻轻顶起来。太极拳动作最讲究拧腰,旋膀、转腕、以此产生螺旋力。旋转还可以使物体稳定。步枪子弹离开枪口每分钟旋转三千多转,所以不但射程远,还能保持子弹前进的稳定性。在推手重心不稳时,可以利用身法的旋转来稳定自己的重心。
快速旋转的物体会产生向圆周外的离心力。体育赛场投掷铁球,铁饼时,运动员总是快速转身。跑步运动员在跑弯道时,身体向内侧倾斜,这样才能克服离心力。推手时要孤形放人,把对方从圆孤的切线上放出去。
任何一种作用力,都会引起等量的反作用力。推手时欲上先下,欲左先右,先引出对方反作用力借力发放事半功倍,反作用力也表现在自己身上。推手时腰部的左旋右转便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转化。如绞毛由,拧紧后它会自动倒转打开。我要放人,脚用力蹬地,便产生一种向上的反作用力。
孙录堂的入室第子支燮棠写了一篇用腊版麝香印的讲稿。大体内容是程秉均师兄讲给我听的。详细内容大部忘记了,只依稀记得几句,记下来,免得失传。
练太极拳的一切动作,举手投足,无不取象天体“圆形”惟圆可以包罗万象,惟圆可以最为持久。若能练不能超过一气流行,无阻无碍,无凹无凸,一任自然。
太极拳每一动作都与内脏各器官息息相关。如掤属肾,捋属心,挤属肝,按属肺,采属大肠,挒属脾,肘属胃,靠属胆。
所谓练精化气,就是加强肾脏功能。精是人身六液:汗、涎、涕、泪、溺、精。加强肾脏首选要通八脉、利九窍、按规矩练拳、尤其是作好“顺逆和化”,顺是顺其自然前伸,逆是气力。
孙录堂老师教我练无极式的规矩是:起立正面,身子直立,两手下垂,头要顶,项要竖,劓孔呼吸,咀要虚合,舌顶上腭,两肩松开,身子如平地立杆,动静不知,两目平视,将神定住,内无所视,外无所观,胸中空空洞洞,腹内至虚至无,先作到静然后再变为太极式。太极式的要求是:先将腰塌住劲,两腿里曲要回落圆满,不可有死弯子,两足后跟俱向外扭劲,两腿如骑马式一齐扣劲不可显露往一处扣,两肘往里裹劲,两手手指要张开不可并拢,大指与食指间虎口撑开如半月形,无名指与小指有回钩劲,两眼平着向前看,胯极力往回抽劲,头往上顶劲,口要虚合,舌顶上腭呼吸要由劓孔出入,项要竖劲,心不要努力,两肩齐往回缩,如此自然会内开外合,身中无一处散乱,此后各式都要按开式的规矩练。
缗拳秘诀
(一)练拳之时,必须想到,我手如被砍落,不可于砍落后再更变他势,仍须于砍落前粘近之处,取步前进,出击去之。
(二)练拳之时,必须明白敌人之力,如超胜于我,则须走旁门以入,敌人之力弱于我,方可走中门而进。
(三)粘逼和粘引
“稍触即应”是属于粘逼劲。对方劲刚一接触尚未完全发出时便在接触点转手变点粘逼着放出。
粘引是身手脱离之法,对方向手臂放劲,我用手臂粘着不退,而身子已后退离开,此时对方打空,我乘机前进将对方放出。
天人合一
世人知己之性,何人得知人之性,物性亦如人之性,至如天地亦此性,我赖天地而存身,天地无物不成形,若能先求知我性,天地授我独偏灵。
缗太极拳十要义
(一)意静心专,(二)动作柔缓,(三)演式均匀,(四)不用拙力,(五)虚实分清,(六)上下相随,(七)内外相合,(八)沾连粘随,(九)不丢不顶,(十)舍己从人
吴式太极拳三十七拳式用法.
(1)揽雀尾。敌用右拳击来,我以两手向前掤化其力,敌欲逃遁,我即随腰下捋敌手,彼如向后将手抽回,则随其劲往外排挤或向前按。
(2)单鞭。敌用右手击来,我即用右手粘住敌臂,顺其进击之力,引领向前,使重心移动,趁势用左手直击敌胸部。
(3)提手上式。敌用右拳迎面击来时,我以左手下按敌腕以右手由下向上提击敌下颏及鼻等处。
(4)白鹤晾翅。敌在左侧用拳击来,我扭身用双掌粘住敌臂,随其进击之力往右引领, 使敌身前倾,后以双掌向敌身齐按。
(5)搂膝扭步。敌用右拳向我腰部击来。我用左手向旁楼开,以右不迥敌胸部。
(6)手挥琵琶。敌用右拳击来,我以右掌粘住敌腕,用左掌托敌肘双掌交错,敌臂断。如敌握我右腕,我即将右党向怀内收回,揉化敌力,使其重心移动,复以左手指点按敌肩窝。则敌臂失其动力。
(7)搬拦捶。敌用右拳击我胸部,我以右掌下按敌腕,若敌再以左拳回击,即以左掌搬开,敌欲逃,我即阻拦,趁势用右拳击起胸部或腹部。
(8)如封似闭。我用右拳击敌,如敌用左手横推我拳或肘时,即将右拳向怀内收回变掌,同时左手从下方拦敌手腕,腾出右党按敌肘,复与左党章向敌胸部推按。
(9)十字手。我两手与敌两手互相粘住,敌欲逃遁,即趁势引领向前,使敌身前倾,我两手乃向左右分开,使敌落空,复将两手置于胸前,交搭成斜十字形,以防敌回击之用。
(10)抱虎归山。敌用左拳由我身后右面击,我即转身以右手搂开敌臂,用左手击敌面部,如敌欲逃,我即近身伸右臂抱敌,趁势击之。
(11)斜单鞭。与单鞭同。
(12)肘底看锤
敌用右拳击我左肩,即以左手格开敌拳,用右拳击敌胸部,如敌用左手来格,即将右拳撤到左肘底下,复用左拳击其下颏,设敌又用右手来格,即以右拳趁势由左肘下直击敌胸部,使无法逃脱。
(13)倒撵猴。敌用右拳击我胸部我用左手搂开,以右党击敌面部,反之,敌用左拳击我胸部,即以右手搂开,以左掌击敌面部。
(14)斜飞势。敌用右拳向我左边袭击,我即以右手采敌右腕,趁势用左手进击敌肋或面部。
(15)海底针。敌用右拳击我,即以左手往外搂开、以右党击其胸部如敌用左手握我右腕时,即将右党略往后撤,复向下直伸,则敌力被化。
(16)扇通背。敌以右拳进击,我以右手刁住敌腕,向上提起,化散其力,复以左掌击其部或胸部。
(17)撇身捶。敌由身后击来,我即转身,以右拳撇击其下膊,以左掌击其面部,彼思逃遁,复以右拳向敌胸击之。
(18)左右云手。镺用拳击我右方我以右手捋敌,化解其力,趁势发劲击之。若敌迎面击来,以右手化解其力,以左手击敌腹部,反之,敌用拳击我左方,我以左手捋敌,化散其力,趁势发劲击之,若敌迎面击来,以左手化散其力,以右手击敌腹部。
(19)高探马。敌用右拳击来,我以左手按其腕,复用右党击敌劲项或面部。
(20)左右分脚。敌用右拳击来,我以两手缠住其腕,以左手挑击其臂趁彼不备,即起左脚踢敌肋部,反之一样。
(21)转身跳脚
敌由后击我背部,我即转身闪过,趁势起脚蹬敌胸、腹等,两手随之分开,防其搂腿。
(22)栽捶。敌用右拳击我胸部,我以左手向外搂开,用右拳击其腹部。
(23)二起脚。敌用左拳击来,我以两手缠住敌腕,以右手挑击其臂机起脚踢敌肋部,设敌以手搂我右腿,即将右腿撤回,再起左脚踢之。
(24)打虎式。敌两手握我左臂我向左方后撤,化散其力,以右手握敌左臂同时左手由下而上,转击其头部。
(25)双风贯耳。敌用左手击来,我以左手缠住其腕,以右党击其面如敌以右手挑我右掌时,即起右脚踢敌肋部或腹部,若敌再以左手下搂我腿,用右拳当胸击来,我即将右腿收回,以手格开敌拳,趁势以双拳由两旁绕上贯击敌人两耳。
(26)披身踢脚。敌用右拳击来,我却披身,以右手握其腕,左手挑其臂趁势起左脚踢敌肋或胸部。
(27)野马分鬃。敌用右拳当胸击来,我以右手按其腕,进左足至敌右腿后弯,同时以左手进击彼肋部或胸部,敌若用左拳击来,我以左手按其腕,进右足至敌左腿后弯同时以右手进击彼肋部。
(28)玉女空梭。敌用拳击我头部,我以左手向上掤化敌臂,以右党击其胸部或肋部。敌由后面击我背部即转身以左手采住敌腕,夲右步,以右手向上掤化敌臂,以左手击敌胸部或肋部。
(29)下势。敌用猛力前扑我身,我即以双手下捋敌臂,同时身体下坐,使敌落空而前仆,复趁势击之。
(30)金鸡独立。敌用右拳击我胸部,则以左手按敌腕,以右手击其下颏,乘敌不备,提起右腿,以膝击其小腹。敌如思遁,我右足即落地,以右掌击面部,敌以手格我党,则速起左脚踢其腹部。
(31)劈面掌。敌用右拳击来我以右手下按其腕,进左步,以左掌背劈击敌面部。
(32)十字摆莲。敌从后面以右掌击来,我转身以左手格之,趁势起右足由旁踢其肋部。
(33)指裆捶。敌用右拳击我腹部即以左手格开,趁机以右拳击敌下部。
(34)七星。敌用右拳击我胸部、我以两手上架(两手相叉于面前为七星式)同时起右脚踢之。
(35)跨虎。敌用右拳从右侧击来,即以左手刁住敌腕,以右党击其胸部,如敌用左手来格,即趁势起左脚踢之。
(36)双摆莲。敌用右上后方击我侧面时,即转身以右手按其拳,以左手推其臂,趁势起右脚从旁踢敌肋部或背部。
(37)弯弓射虎。敌用右臂从上方下劈我时,我以双手接着敌臂向右引领,使敌落空,复趁势以两拳击之。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练拳心得笔记-孙昌瑞》 第二集
内家拳十八字诀
(1)残字。见敌如同火烧身,心要狠、眼要毒,勿要毒,勿怯勿怕,但不能紧张周身僵硬,要浑身放松,眼观六路,耳观六路,耳听八方,尤其要注意不得机不得势见虚勿发。
(2)推字。推者探也,出身疾速紧粘住敌人,探明劲咱方向,粘实方吐。
(3)援字。援者救也,两手两足互为救援,不能单打独斗,要两个打一个。
(4)夺字。夺地盘,敌人两腿站的地盘和二人对立距离的空间,心想是我的地盘,把他打出去夺回来。
(5)牵字。牵者挽也。顺其来势牵引向前,以彼之势,决定自己之伸缩,但注意自己立身中正,桩步要稳,要转腰向外引,不可引向自身。
(6)捺字。写字向右下的一撇为捺。捺包括包括捋、採、挒。是用一种沉活之力粘逼不离其身,乘虚或捋採或挒进步按出。
(7)逼字。逼者闭也,迫近其身逼住其势,使其变实为虚,占其半步,合彼不能前进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8)吸字。贴者近也。不近不贴,一贴便吐。此法重在掌根,紧随身行。
(9)贴字。贴者近也。不近不贴,一贴便吐。此法重在掌根,紧随身行。
(10)撺字。撺掇便是怂恿,事前没准备,临时乱抓一把。对方来势勇猛,单手难取。急撺往他处,彼必抽手救护,使其左右顾忌,畏首畏尾,此法贵在神速。
(11)圈字。圈者圆也。倘遇逼人之手,我则上虚下实或上实下虚随意圈转,或挑或格,全在顺手一转之功。
(12)插字。插者刺也。敌来势勇猛,难取其中,我速缩身,肩贴他肩,令其手臂从我肩上过去,此时猛力上另一手插去。
(13)抛字。抛者丢也。敌想砍下我手,此时我变出一种浮力,接住砍手,迅即向上抛去。
(14)托字。托者举也。敌用双盖手发来,不等彼手盖下,我迅发手迎去接待工作皮手同时双掌已居彼胸。
(15)擦字。擦者摩也。我手发出,敌敛步躲闪,我粘住不放,步随彼转,感觉对方滞在何处,我便擦推何处。
(16)撒字。撒者发放也,彼前进我亦前进时,放开胆子迎去,在接触的一刹那,看似硬碰硬,实际我力整又先到,便把对方击出。
(17)吞字。吞与吐相反相成。退步在吞,进步在吐,能屈能伸。
(18)吐字。吐者伸也。最难掌握的是似吞似吐,亦吞亦吐,相连运用,出无常。
以上十八字诀来自金一明著“武当拳术秘诀”原文深奥难解,我领会的不一定对,按我理解用我自己话写出的。
我师弟张玉琮由于受过李经五先生的真传,堪称高手,尤其推手方面造诣颇深。前者他指点我推手,有两点似有所悟,记下来备忘。
(1)发劲脊柱竖直,中土不离位,不可前后左右摆动。由此我悟出,画图用的圆规,要画圆,必须把圆规一脚定在中心,然后用另一脚围绕中心画出圆形。如定在中心的前后左右摆动,难以画出圆。所以发人时,脊柱定在中心坚直,然后转腰。
(2)半弧打人。半弧俗名打对钩“√”对方打来。我身上着力,立即放松,身子一沉,迅即长身打出。这一沉一长像是画了一个对钩“√”。如我主动出击,被对方顶住,立即回拉,趁对方前化碳失中,又返回把他打出,这里又画了一个对钩。
(3)对方控制我双臂。向我直劲击来,我一手向外撑,一手向外撑的方向推,便把对方横着打出去,这叫一横破顺。
形意拳
形意拳是山西省永济县尊村姬际可所创。姬氏伟曹继武,曹氏传戴龙邦、戴氏传李洛能、李氏传郭云深、郭氏传孙录堂、孙氏传孙振川、振川传张玉书,我拜张玉书为师。
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由形和意组成。形拳指十二形,意拳指五形拳。象形取意,意在象形,形承受意转,意从形生,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以身形司物之形,人以人之意司物之意。人非所学之物,不能追求形似,应该追求神似,如练虎形不能去学老虎爬行,而是学它扑食之勇。
形意拳形简意繁,初学不觉浅。练形意拳者除了学习套路,还要学通拳理,道理、医理。拳理指虚实,起落、进退、开明劲、暗劲、化劲等;医理指五脏、筋脉、骨骼、神经、养生等。可以说学一辈子也到不了头,我辈练形意拳者仅一知半解。王汀斋为了强调意的重要性,在形意拳的上创出了“意拳”。
什么是意。
内三合要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里最难理解的是心与意合。空间什么是心?什么是意?他们怎么合?我问了好多人都是所每件事非所问。我理解这心指的是大脑思维。所谓心里想就是大脑思维。所谓心里想就是大脑活动思考问题。意指的是通过大脑思考,想出的结果,苦思冥索是心想,通过想产生了意识,意念、意志、意向,也就是有了主意,这就是意。例如面前站着个大力士,心想我怎样才能打败他,想出了以柔克刚的主意,于是大脑指挥精神集中,周身放松、立身中正,气沉丹田,以意为始以形为终,通过引化拿发战胜对方,这一系列的活动便是心与意合。练拳也是一样,拳理、拳规都是前人心里想出的主意,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于是把姿式、套路定了型传于后人。我们强调用心打拳,就是把学到的拳规拳法记在心中产生意念,在意念指导下练拳,用心检查每个姿式是否正确。
什么是内气。
练内功拳的都有切身体验觉得内确有一种物质在流动,产生执感、麻感、沉重感、膨涨感等。拳家们都说这是混元内气,道家、佛家更说得神乎其神,但至今也得不到有力的科学说明。正像中医能治前不见古人但说不出个所以然。有不少青年人问我,也只好人云亦云。
气有通过口鼻吸氧吐炭的天空大气;有运行在血脉之中的营气;有运行在血脉之外皮肤之内,血肉之间的卫气;有运行在脏腹之中的充气、胃气、宗气等。涨肚就是胃肠气体多了所以通过屁放出来。以以说的都不是拳家们说的内气,元气的真气。秉承父母从胎里带来的气叫做先天之气,练精化气练出来的气叫做后天之气。这些才是我们练功夫人说的内气、真气和元气。拳经说:人身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滞。练形意拳要站三体式桩,要求站桩不但姿势正确,还要心神安定,不思不想,无物无我,好似木鸡植中庭,又若扁则生有极,这时丹田开始产生气感,这叫虚无含一气。随着时间延长功夫深造,逐渐呼吸之气,沉于丹田,此时愈练内气愈充实圆满。以致产生热感,这叫有极生太极。再使意念引领热气由丹田到会阴过谷道达长强,通夹脊过玉枕达泥丸,再引领热气由百会天庭、鹊桥、重楼等下行复入丹田,任督二肪相接叫做两仪。这两仪也叫小周天,由楼等下行复入丹田,任督二脉相接叫做两仪。这两仪也叫小周天,由小周天再连通头手足中的奇经八脉,这叫大周天。久练三体式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产生真气并不断充盈贯通全身。待冲脉、带脉鼓荡便觉气沉步稳,胆壮劲足。真气充盈,周身经络贯通,人便本固枝荣、体魄强壮,延年益寿,界注重气功除了强身健体,还为了用于技击。既可以把气充实在某一处增加对外界冲击力量的抗衡又可以使内气贯注于梢节、中节或根节集中和增大打击对方的力量,能够在一刹那之间由于内气的急副转动和聚集在最短的时间、最短的距离发出强大的暴发力。气的运行无原则在意的引导下,所以强调意与气合。
谈到气与力合,内功拳是讲劲的,初学拳的人往往把劲和力混为一谈。我以为力要分内力和外力,内力才是我们说的劲。在语文词法上,劲和力有时同用,如“这个人劲大”,“这个人力大”,有时不能同说力头大。在拳法上劲与力是有原则区别的:
(1)内劲是隐于内的,视而不见,外力则是显于外,容量看到。有人好像无缚鸡之力的软弱书生,可内力大得惊人,有人外表力大无穷,将臂一屈,肌峰高起,非常健美,有悍刚强之态,可是功力一定超过真人不露像貌不惊人瘦小枯干的人。
(2)内劲圆活灵巧,外力僵直呆滞。
(3)内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外力则一发即尽,中断无接。
(4)内劲有一动俱动的整体力,外力则直出直入局部发力。
(5)内劲是在周围身放松,发出弹抖柔韧像钢丝弹簧皮筋一样的力,外力则是咬牙切齿,筋粗肌暴发出像铁棍 一样的僵直力。
所以内功拳讲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力到,这就叫做气与力含。
握拳的角度:
(1)立拳小指一侧向下倾斜,以保持大指一侧与小臂的平直,食指对准肘的中心。
(2)仰拳(钻拳)拳面和拳背向下倾斜,而小指一侧向上微微拧劲,以使尺桡二骨产生拧合劲。拳背与拳面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向回走的劲。
(3)俯拳(阴拳)要向小指一侧倾斜,使大指一侧与桡骨保持平直,使食指与中指的根部关节先接触对方身体,避免小指受到挫伤。
虎形掌
虎形掌也叫圆形掌,是形意拳的主要掌法,五指微屈、自然分开,形似瓦垅、劲世故神门、掌心宜含,不宜过实,五名指领劲,并向前顶,食指中正,气贯神门,小田成实,拇指宜屈,曲似月牙,虎口成圆,拇指根松,劲有虚实,阴阳分明,掌之角度,阴阳兼并,纵横之向,均从中庸。
动作和呼吸要符合心脏活动。静脉血回到右心房,经过心脏这个“泵“由右心室输入到肺,通过呼吸吐故纳新,将净心的新鲜血注送左心房,经左心室再输入主动脉中。劈拳属肺,站三体式时,胸部要含;当外号出拳时胸部要提;当劈出拳时胸部要闭。这样使心肺胸五脏六腑一开一合,一升一降,一松一紧,得到锻炼和增强。
腰脊动作合乎生理。兴椎包括椎十二节、腰椎五节,尾椎一节。胸椎是两肩向左右转动的中心轴,也是头部向前向后纵向运运的主要支撑部位。腰椎既是主宰上体左右转动的中轴,也是全身上下连接的梁,更是发放全身劲力的主宰。尾椎的整个脊柱属根节,它是发劲之源,尤其在发放爆发力和弹抖力时,总离不开龟尾的转抖。
形意拳对臀部的要求主要是收尾闾和转换调整胯。其意义:第一为生出上下互拔争衡的劲力二使脊柱保持中正劲;第三,使命门、尾端、丹田三点聚合相抱;第四,增大下肢对上肢的支撑力;第五,收臀能蓄劲。
形意拳对胯的主要要求是松、缩、合。初学拳的人在开始站桩时首先细调松胯,但松胯注意必须在开裆的前提下放松,做到裆胯相含,既不能把胯开得过》 大,又不能夹得过于窄小形成尖裆夹裆。裆胯必须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似开非开,似合非合,总以舒适,自然、稳当为度。
缩,学者练过一段时间,觉得气血贯通,再求缩胯。缩胯就是要将胯骨,肌肉、筋腱微微向内收缩,使臀部肌肉相交聚集合一。
合,合胯是使左右胯骨与尾骨的收敛,成为三点合一的整劲。
形意拳对膝的要求是松、扣、顶、吸。
松,松是指初练时将膝关节放松,以利气血通达。
扣,扣是指在膝关节放松的同时,要向里微扣,不要向外敞。
顶,顶是进攻对方时膝向前上方顶劲。
吸,吸是在攻防中,膝盖骨向里吸实。
足包括足趾、足掌、足踵。稳不稳在步型,灵不灵在步法。站三体式就是步型的一种,前后足别具匠心一尺半左右(要看姿式高低而定),前足的足尖要向里微扣,后足尖要向外横形成四十五度角。步法有寸步、垫步、剪步、过步、快步、扣步、倒插步、顺步、拗步、虚步、鸡步、三角步、四角步、梅花步、七星步、龙行双曲步等。
形意拳讲三节。人的身体是个有机整体,像机器一样,那个部件不灵都会影响机器的整体运转,每个件都有它的特殊作用。太极拳讲节节放松、节节贯串,形意拳的三节也是这个意思。劲发之于根节,藏于中节,达于梢节。运转时要求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手起肘随,膀催,头起,身随,足追,足起,膝随,胯催。三劲合一才有摧山之功。三节在技击中有重要作用。在运用的口诀有:“一门攻、二门沉、三门紧追不放松”、“一门丢、二门攻、二门丢、三门攻”。这口诀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动手时要肩催肘、肘催手。如果手被人控制就用肘击,肘被人控制就是肩击。孙剑云的徒弟郑浩凡告诉我:手超了过尺寸偏离了中线,梢节丧失了进攻能力,再用肘攻击对方,如果肘超过了中线,再将劲气转移到肩部,用熊膀进攻,明劲主梢节,暗劲主中间,化劲主根节。
劈拳
歌云:劈拳似斧性属金,专重调膀破敌营肺气凌然身先进,挤劲着力落胸襟。
劈拳看似简单,用起来变化多端。发法:有上发、下发、前发;打法:有里劈、外劈、左劈、右劈、上劈、下劈、前劈、后劈、穿、挫、扑、戳、斩、砸、抓、塌、托、按、摘、切、抹等。对站势高于我,用低势攻其高势,向上方四十五度将对方发出。对方站势低于请注意在发人时,欲上四十五度先下四十五度,欲前四十五度先后去四十五度,欲下四十五度先上四十五度,这种角度看似四十五度实际用了九十度的弧度。直发看似没弧度,没角度,实际只不过两个四十五度变化很小不易被看出,意念中已有九十度的弧度。在发人时,头部要有领劲和顶劲,颏部要有收劲和提劲,项部要有竖劲和挺劲,肩部要有扣劲和按劲,膀部要有收劲和提劲,项部要有竖劲和挺劲,肩部要有扣劲和按劲,膀部要有扣劲和按劲,肘部要有沉劲和裹劲,臂部要有拧劲和滚劲,手要有推劲和塌劲,前足要有踏劲和钻劲,后足要有蹬劲和撑劲,有膝要有顶劲,后膝要有挺劲,尾骨要有抖劲,两要有合劲,胸要有突劲,四梢要有惊起之劲。
用劈拳发人时一定要把对方的梢节控制住,把他的中节催起来,把他的根节拔掉,用不可抗拒的整劲,把对方发出去。劈拳发人过程是起与落。起为钻、落为翻、起为横、落为顺、头起要钻、头落要翻、手起钻、手落翻、足起钻、足落翻、腰起要挺,腰落要塌,胸起要提,胸落要含,出而必闭,含而宜虚,起是去落是打。
崩拳
歌云:拳发肩出向前攻,磨手结合寸步行,身如弩弓手似箭,射力舒肚内气平。两肩要有一出一入的互换运动,肩催肘、肘催手、抽肩调膀。左右两拳在出入互换中,一定要两肘与磨,两手互相磨。前足寸步时须有顶劲,踏劲和钻劲,后足寸步时要有蹬劲撑劲和追劲。身如弩弓而突发,手似药箭而突至。崩拳能使肝脏在一松一紧,一开一合运动中得到锻炼,舒肝理气。崩拳多采用左足在前右足后跟的半步崩形式是因为肝的右边,对肝有好处。但有迟缓欠灵的缺陷,因此以半步崩为主辅以拗步崩,顺步崩,跨步崩,快步崩等。崩拳的角度,心胸部与前进方向要成四十五度角。练崩拳在劲力方面须有:顶、拧、磨、翻、蹬、猛、顺、冲、透、绝等劲。当拳接近终点的寸间,拳面突然下翻倾斜四十五度。后足要有蹬劲。猛是像箭一样,迅猛异常脱弦而出,横劲竖发,曲中求直方为顺劲。冲指勇进则生,怯退者亡。有穿透敌人身体的意念,绝指弹抖力。
钻拳
歌曰:顺步钻拳后足蹬,合力全出两肾空,上下交发济水火,健身袪前不见古人保元精,钻拳似电性属水,先智后勇智勇随逼肾气发腰力挺,击敌鼻美人计寸中威。
钻拳的劲节:突、截、挤、捷、活、钻、拧、绝等。突是快速猛烈。截是截止切断,前手拦截后手钻打。挤是钻拳未发寸劲之前上肢的一种暗劲,以便引出对方的顶或领劲。捷是无迟无缓无僵无滞像流水一样。活是圆活灵巧。钻是如流水寻隙,无微不至。拧是滚转,绝是钻出发的抖绝劲。
钻拳分上钻、中钻、下钻。上钻又分正面钻与侧面钻。正面钻走其里,侧面钻走其外。中钻分阴拳和阳拳两种打法。阴拳又叫马形,阳拳又叫 形,下钻也叫栽捶。
炮拳
炮拳必须是先合后开、先吞后吐。由三体式变为炮拳的裹式为合,由单极式变为发式为开。合为吸为吞,开为呼为吐。
炮拳的劲节:单极、捋、滚、顺、炸。
单极劲就是合劲、抱劲。捋劲就是向后向下的拉劲。滚劲就是发式时有一上肢发出向上翻滚向外横格及向前的顶劲,身驱滚着进,手滚着放。顺指前手顺达,没有歪斜抽扯之病。炸是爆发力如同炮火。
横拳
横拳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横以顺击,顺以横破。上来者挑托,中来者拦格,下来者砸切,这一切都脱离不开起手为横,钻时要摆,顾时要拨,击时要顺。故横拳虽是摆拨,实则顺发。摆拨之劲如鲤鱼摆尾,拨如蛇行拨草,船行摆舵,得此精神横拳之得之矣。
五行拳:金、木、水、火、土。--劈、崩、钻、炮、横。--肺、肝、肾、心、脾,--斧、箭、电、炮、弹,--鼻、目、耳、舌、人中。
附五行拳经:
拳法意来本五行、生克里边变化精,学者要知真消息,近在眼前一寸中。
意拳英友邻非等闲、五行六合变势难,学者要得真消息,全在动静两字间。
手打起落手头档、降龙伏虎逞刚强,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注:所谓动静两字间的意思是你说静未现其机,你说动未见其迹,是在发与未发之间,所以叫做动静。明白了动静就懂得了发人奥秘。
想起了太极拳几句话、记录在此:
(一)杨禹亭是吴式太极拳传人。他压缩为一句话:“两脚分虚实,两手不用力”。
(二)石玉峰说:“身子松沉尾闾前收,头不跟着身子下沉而要虚灵竖起,此时形成上下争力,谁也推打不动。”
(三)对方推在身上,我通过松沉,劲力总比对方低一点,对方按着我双臂,接触点放松,劲总比对方长一点,这样就追不上我的劲,使对方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四)杨志新说:“推手时双臂要承受腰腿运转,前进后退皆然。”
六正之法
一要前进不裁,必须腰、身、头随腿;二要退步不仰,必须腰腿随身;三要左转不偏,必须腰与胯合;四要右转不斜必须腰胯相合;五要中立稳固,必须作到三平(头要平正,两肩要平正,两足要平正);六要不高不低,必须持之以中,高不经冲,低不经压。
怎样理解形意拳的立身中正
(一)从中正之中求中正。初学者往往理解头部和身躯成笔直状才算中正,这是不正确的。而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曲中求直。使身躯和头部成为一弓,重心通过垂直的大腿部向地心下落在后足至前足的三分之一处,不能全部落在后足上。
(二)从不中正中求中正。形意拳是在各种不同姿式的变化中进行锻练的,尤其是十二形什么姿式都有,不可能始终保持不变的姿式。有许多向前向下的俯身动作,从外形上看似乎出现了前栽之象,然而由于内劲的向后向下转移,以及胯部的下坐,腰部的下塌、后逼和重心的下移,从而使全体又得到了相对平衡。如一辆汽车吊车,吊臂往往偏离 车本身的重心好多倍,但由于汽车本身加大了下盘的支撑,所以吊物时不会傾倒或翻车。
八法
太极八法是:掤、捋、挤、按、采、挒、肘、靠。
形意八法是:斩、截、裹、挎、挑、顶、云、领。
在各自运用八法时各有窍要。如太极用沾连、粘、随;八卦用走、转、拧、翻;形意用起钻,落翻。
食指领劲,大都似是而非不知真意,云手时食指要领,立掌时食指要领,这里边有极深的奥妙。当对方截住你的劲时,食指领劲、腰一转,对方便拦不住你。
米起如摘子,米落如堕子,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下象棋未拿棋子先有拿起的意念,未落棋子先有下放的意念。后两句是说意念一动就有起落的劲,外形虽未动,里边的劲路已起变化。
什么是行云流水
数人都能理解行云流水就是边绵不断,不停顿,不间断。这种理解无疑是对的,但这仅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也是被人忽视的重要方面是远远看云表面好似静止,实际上在随风飘动,河里的流水虽然滔滔不断的流向大海,但看水面好似静止。我们练拳尤其是缗太极拳必须松柔慢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特别要云寻求外静内动的意境。
练形意拳必须强调调坐住胯,胯两边的髋骨一定与两肩方面一致。腰与胯一定要像蒸馒头的屉的一样紧紧扣在一起,否则腰便没有依托。向前进步髋仍然横向坐住,不能顺着腿向前溜。腿不能与胯粘连、胯窝就好像汽车离合器,迈步时要离开,定式要合在一起。胯两边的髋骨要保持横平(保持45度角),两肩也要横平(45度角)不能一边高一边低,胯不能顺腿前溜,肩亦不能顺臂前溜。肩必须与膀连在一起才有力量。对于沉肩坐胯,肩与胯合,必须在实践中深入体会才能掌握。
在太极拳推手时,杨志新善于用挤,同学们问我传给了杨志新什么奥秘,我说还是老生常谈无非是“肩与胯合”。对方捋我,两肩两胯对准,始终保持一致,转腰也是整体动,不能散架子。用腰劲不等于硬拿身子去靠人家。未挤以前先吐肩、手随着向前伸展两肩窝撑圆,整体转腰挤去。
八卦拳理论
形意、太极、八卦虽各有特点同属内功拳,形异理同,一家也。从八卦拳的“九论”“十要”的拳法拳规我们可以得知三家拳理是一致的。现将八卦拳“九论”“十要”的主要内容概述如下:
(一)九论:
(1)论身。头正身直、虚领顶劲,以腰为轴,胯为先锋。
(2)论肩。肩宜松,松则肩穴开,气贯周身。
(3)论臂。前臂圆则内劲伸出,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曲如弓形其力远穷。
(4)论指。食指色眉,中指上指,无名和小指并拢,大指微扣。
(5)论手肘。前手向外推,后手向下坠,前手对准后脚跟,后手对准后脚尖。
(6)论股。前股领路、后股坐劲。
(7)论足。里足直出、足微扣,足扣要小,足摆要大,足如趟泥、平起平走。
(8)论谷道。谷道上提气通督脉,接至任脉,气入丹田,此所谓提肛实腹。
(9)论腿。上腿带动胯部,小腿后膝带动踝部。
(二)十要:
(1)一要三顶,头顶则气达四梢,舌顶则心窍通,将气下降,津液满布,升清降浊。掌顶则有推山之力,力贯手之筋梢。
(2)二要三扣。肩扣则力到肘,掌扣则力到手,步扣则两膝有抱力,力达足之筋梢。
(3)要三圆。脊背圆则力摧身,力由脊发虎口圆则力能外宣,增加腕力得内确形走圆则气能贯周身,增强命门之火。
(4)三平。两足平起则脚力,腿力劲全,两足平落则有踩步之劲,两足平走则内气不散。
(5)三疾。回身如猴,换掌如鹰;穿掌如鹞。
(6)三敏。心要敏变化无穷,眼要敏随机应变要敏制敌有标。
(7)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肘抱肋,出入乱;两膝拧抱,步稳如山。
(8)三垂。气下垂则贯丹田,肩下垂则力催肘;肘下垂则含胸拔背。
(9)三曲。两肱曲则力实;两股曲则有坐力,两腕曲则有顶力。
(10)三挺。劲挺则精力贯顶,腰挺则力贯全身;膝挺则有弹力。
(三)三空,四坠,十二规矩,十六字诀。
(1)三空:掌心空,足心空,胸心空。
(2)四坠:肩坠到腰,腰坠到胯,胯坠到膝,膝坠到足。
(3)十二规矩:身直,项竖,肘坠,背圆,胸含,腰塌,掌顶,裆扣,胯紧,两膝抱,屈膝,趟泥步。
(4)十六字诀:扳、拦、截、扣、推、托、带、领、穿、拧、翻、走、转、缠、刁、钻。
八卦掌三十六歌诀
(1)头顶颌勾身正直,塌腰鼓腹虚实步,沉肩垂肘伸前臂,扭腕挺掌拉食指。
(2)一臂伸推一臂屈,眼看伸臂虎口瞧,伸臂推把屈拉弦,好似弯弓射大雕。
(3)虎口圆撑掌心凹,拉指挺掌指上翘,推把拉弦扩胸肺,屈膝躬步缗腿功。
(4)屈膝弓腿趟泥步,外扣内直走圆圈。扭腰塌腰把肛提,形如推磨团团转。
(5)扭腰扭劲塌腰鼓腹,脚践抓地膝屈腿躬,身随步转手随身动,结合呼吸化纳吐故。
(6)走掌身躯莫倾斜,前伏后仰失平衡,扭腹小腹紧贴股,步捋沉着身平稳。
(7)式式动作左右练,循环往复不散顿。先向稳实求平正,神奇变化熟中生。
(8)穿掌手贴肘下出,避实就虚能奏功。
(9)空掌手法要牢记,后掌空出前掌收,相互配合相辅成,机动灵活显身手。
(10)走圈三盘逐步练,初练上盘架稍高,中盘屈膝式渐低,低盘讲求平膝胯。
(11)舌舐上鼻呼吸,气沉丹田同导引,动作呼吸应配合,相得益彰更轻灵。
(12)身手顺随腰腿动,步法变化走转移,上下相随宜一致,机动录活合时宜。
(13)扣步形成正三角,足尖膝盖同相合,摆步成为八字形,足尖脚跟二交合。
(14)上步后足超前足,进步前足后前行,撤足前足越后足,退步后足向后行。
(15)尚德不尚力,尚智不尚勇,尚力与尚勇,迟早必落空。
(16)身如游龙雁腾空,虎撞龟泳蛇行动,围回联走势无定、斜横进退谈笑中。
(17)此掌奥妙在走圈,步法致胜脚力功,摆扣绕转人莫测,视前忽后无定踪。
(18)脚踏中门寻门路,手从敌情顺对方,起而未落占中央,敌徒有备亦难防。
(19)出手要一不要二,以多胜少要遵从,若能识得其中意,优势常在掌握中。
(20)出手如招因人动,封闭对方最有功,步从三角转移妙,手取十字利化攻。
(21)出手顺敌意,提防左右攻,敌退前足起,敌进后足动。
(22)敌进我走避锐包身契,让出地位引落空,回首一击常切中,败中取胜有功。
(23)敌正我正奇,敌奇我奇正,柔身拉船尾,顺水架轻舟。
(24)击左右应,击前后应,相互呼应,使人难应。
(25)闭滚防左右,回头退为进,近挤走离远,付力长身形。
(26)挑党藏身进步,色党退步进身,敌人正面攻进,挑钗上下救应。
(27)侧身伸臂示虚空,身胸暴露诱人攻,引得对方乘虚进,缠搅封探争主动。
(28)翻身掌法守为攻,翻滚绕转随人动,顺从客观丢主观,空捈 挂灵活用。
(29)八卦掌法不挡架,予欲取叶顺中成,手中要择途径近,后及光至称技能。
(30)沾连随不丢顶,不挡不架顺敌情,让出地位争主动,动人将动动人静。
(31)人刚我柔全仗走,创造条件夺先手、转入我顺人背时,柔转刚兮粘即发。
(32)刚在先兮柔内藏,柔在前兮刚相辅,刚中藏柔柔寓刚,刚柔变化端在步。
(33)眼到手到腰腿到,全身协调劲发整,能屈能伸捋稳,得机得势能制人。
(34)精神贯注气势充,镇定安详不惶恐,眼侦敌情是先锋,脑是主帅司行动。
(35)出手攻人腰步催,进退咸宜脚跟随,悟得走化转移意,八卦真谛在其中。
(36)八卦真谛不玄虚,顺随解化走转移,不挡不架不丢顶,舍己从人顺敌情。
尾闾是船舵,尾闾是门轴,尾闾是托立杆手,尾声闾是弹抖劲的动源。这风奂话太重要了,不可忽视。
内功拳深受道教思想的影响,老版的拳书更是充满易经的道德经的言词,要想弄懂它,需要在破除迷信的前提下,吸收其对练武功及养生等有用的东西。
道教的人生观与其他宗教不同,佛教认为人生的本质是“苦”。人的一生在苦海之中,人生不值得留恋,只能厌弃。摆脱苦海的办法,就是看破红尘,灭掉欲望,与世无争,进行修行,不重今生而修来世,讲求“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耶稣教认为人生是罪,世界是罪恶的深渊,要视苦为乐,善者来生到天国。道教则不同,极为重视人的今生,讲究现世报和立地报,追求今生福禄寿喜,追求长生不老,只要心善加练功就能超凡致圣,肉体成神成仙,得到飞升,但强调进行精神的,肉体的修练。认为七情六欲是使人不能长生的大害,要通过心善和导引培育精、气、神,心善便使人身心愉快,用愉快来沐浴身体,用艰苦的练功,艰苦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来陶冶情操,磨练自己。他们说:“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万物,无不由气生,天人合一。”所以要修练就得导引练丹。由于修道人不得争强好胜,但又要保卫自己,所以研练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慢胜快,以少胜多的内功拳。
道教主张纯任自然,无为而治,由自然中来,再回归自然,总之要应物自然。
道教主张纯任自然,无为而治,由自然中,再回归自然,总之要应物自然。
玉琮在推手中运用随的技巧可算一绝。如对方推我的胳臂,我把接力放松,然后一转手便把对方打出,或我胳臂不动,腰下沉转打也行。原来握源当对方推我胳臂我手一指一放便把对方放出。对方握我手腕,我一握拳便把对方带过来。
不论是三体式、弓步、马步都必须让膝盖与脚尖的方向保持一致。如向前弓步膝盖虽前移但不能里摆外摆。使脚面、膝盖及全身像推土机一样整体前移。
所谓附肘大有讲究,对方推我的手臂,我肩不动,只附肘化开,立即返打回云。双掌亦是如此。对方握住我手腕,我不顶不抗只附肘(不能动肩)便把对方轻引跌出去。
搬拦捶的搬劲在于把劲送到对方肩部然后通向对方腿部,但必须一个劲,一气呵成。
郑浩凡师叔随谈录
一则:云龙风虎,与对方两臂相接,我右手接其腕部,左手接其肘部,暗运掤劲和粘劲,腰胯下沉,向右侧转四十五度,双手随转随向对方左侧接云,这样的化打称为云龙,式不停立即回身向对方右侧脸部打去,此时脚蹬腰拨像老虎回头猛的扑去,此式称风虎。如对方双手突然按我右臂,我腰上沉化开,立即转腰返向对方右侧按去,亦是属于云龙凤虎式。
二则,吞打式,对方或用拳或用掌向我胸腹部击来,我迎着对方的手侧转手,使对方如打在转动的球体上,随侧转伸手击敌,在转身伸手的同时向前上步,这一吞一打便是吞打式。
三则,蹬顶式。与对方交手,双方一接触必须脚蹬,腰胯前顶、手掤、身拔,向前上方运劲,迫对方脚尖离地,趁势击出,这就是孙式辘轳功法。
四则,搂膝拗步。转动时,头、肩、背、肋、胯、膝、足都要同进向一个方向转动,敌无论挨我何处均可被击出,这便叫做一动无有不动。
五则,按实弹抖。接手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用粘逼劲把对方按实立即迅雷不及掩耳用弹抖劲击出。
赵铁庵赠李经悟太极拳秘籍二十篇,但语言深奥难懂,曾问及张玉琮,他说这理论问题就靠你研究了。我功底浅难赴使命,但为了学习我仍手不释卷,每日看十多遍,但仍不得要领,只好把每一遍觉得开点窍的地方那怕是一句话先记录下来。
(一)文中说:腰脊、猴头、心地三个主宰,丹田、掌指、足掌三个宾辅。
练太极拳的都知道主宰于腰。但对猴头和心地也称主宰实不多见。但不能少见多怪。猴头指呼吸,讲的是以气运身,气宜鼓荡,太极拳离开呼吸行气那就不成为拳。心地不是指头脑思维的心,而是指管血液流通的心脏,练拳需要把心放平,不能喘气心跳,达到心平气和,让内气和血液川流不息的灌溉全身,使练拳者身体融融和和。所以把腰称第一主宰,猴头称为第二主宰,心地称为第三主宰是有科学道理的。
宾辅是仅次于主宰但也是很重要的角色。只有气沉丹田才能主宰于腰,其根在脚,行于手指。练太极拳把三个主宰三个宾辅掌握好了,就抓住了练拳的要领。
(二)文中说:“掤捋挤按世间稀,十个艺人十不知”学太极的人为何不知掤捋挤按呢?关键是不懂里连包含的劲路,文中透露一点天机:“若能轻灵并坚硬,弄通四字才无疑”,所谓轻灵坚硬就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也就是棉里藏针,只有刚柔相济才产生沾连粘随的劲,有了沾连粘随的劲,才能掌握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的玄妙之法。
(三)文中说:“务要猴头永不抛,问尽天下众英豪”,这句话我原来百思不得其解,问过几位高手,回每件事的也是似是而非,不得要领。前者与老师兄王绪仁谈及术极内功,师兄说:练太极内功鼻要闭,口要合,只用意念指导猴头呼吸,打通任督二脉,气贯全身,周身鼓荡,只有这样不但能养生,而且与人交手战无不胜。经师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猴头永不抛是指运用内气。
(四)文中说:不使气流行于气,而要活泼于腰,灵机于顶,神通于背,行之于腿,蹬之下坡路产,运之于掌,敛之于髓,纵之于膝,发之于毛。我理解不使气流行于气就是不单纯为呼吸而呼吸,而是用意念导引内气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周身浑元一气,用孙禄堂的话说叫做“周身一气着”。发劲气达尖梢达于毛发。这就要求周身一气流通,浑身退畅无阻,放劲贯到每个毛孔,周身气血鼓荡、不能局部用力顶抗,尤其上身不能出现僵劲,意在腰脚,注意从下向上返力,由后向前返劲,肩胸背手尤要放松。
(五)文中说:“身形腰顶岂可无,十年数载亦糊涂”对于腰顶总弄不明白,可见在练拳或推手时这个腰顶是十分重要的。致于怎样顶,何时顶则没有说。我以为脚蹬、头竖、腰送劲便是腰顶。在生活中的起如担担、摇辘轳向上提水,都需要腰顶劲。在推手时所谓退圈容易进圈难,就说明退圈如同推车走下坡,进圈如同推车爬上坡,需要脚蹬,头领,腰顶劲比走下坡显然较难。
(六)文中说必须懂得高手、平手与病手。双轻与双沉是高手,因为双轻是天然轻灵、双沉是自然腾虚。关轻关垂是平手,因为半有着落,其余都属于病手如:双重、双浮、偏轻偏重、半浮半沉、半重偏重、半轻偏轻、半沉偏 沉、半浮偏浮,总之除双重双浮外其余都是穷研轻重沉浮之手,便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如双方不出病手,用掤捋挤按四正方法便完全能够用,一旦出现病手,不得已以隅扶之即用采,肘靠四隅去补救。
我天性愚钝,对二十条秘籍大部不懂,只把初步理解的点滴录此,还怕理解谬误。
我总觉得张玉琮师弟的推手艺术高深莫测,非常神奇,以为他掌握了什么奥秘,可每当问他,总是回答:“松沉顺随”。而且他常把这四个字挂在嘴上。久之我也受了点感染,与人推手试探着用松沉劲接住来力,以不丢不顶的虚灵劲顺随着对方运做,把来力化掉,此时我的双臂就像秤一样灵敏的权衡听对方的劲,当感到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时,便是我发劲的好时机,如果对方向前来劲我便捋按。如果他向后退劲我便推按,如向上来劲我便粘逼着向前上搓送,如向下我向下沉按,总之,以我松沉的中劲接住来力,既让对方摸不着我的劲又不让对方逃脱,然后顺随着引导对方走向不得机不得势的被动局面,我以有利的机势把对方击出,这一切都离不开沉肩坠肘,脚蹬腰塌等规矩。与人交手两手相搭两劲相接丝毫也不能顶抗顺着对方的劲向后撤身子但手臂不能撤回,而是轻轻移动,把手臂指向对方中心线,这时发劲便把对方击出。
太极内功
王绪仁师兄善太极内功,他受教于李经梧大师,经常向我谈及太极内功奥秘,我素性愚钝,始终练不到自己身上,只把师兄教我太极内功的要点记录下来以作备忘。
练内功分三阶段:初练静;中练动;高练意。
站式:身体自然直立,左脚横开,两脚平行向前,与肩同宽,头正微微前倾,两手自然下垂在身体两侧,周身放松, 两腿凝视。凝神后两眼微合看会阴,头慢慢下垂,身体慢慢下蹲,降不能超过两腿发酸为度。吸气意贯命门,充实带脉。此时闭息不呼,两手紧握拳,两臂抬起,两手由拳变掌随之前按,右手在前,左手在右肘内侧,掌心向外,指尖向上,同时右脚向前迈出,脚尖点地,重心前三后七,此时闭气,待闭气不能坚持时再呼气换式。两手慢慢落至身体两侧,随落随慢慢呼气,将气呼尽后两脚抓闭吸气意贯命门不呼,同时两手握拳上起变掌前按迈左脚,脚尖点地要求同前。
意守部位:
(1)意守会阴法。两眼平视,将视野放到能看到的远处,寻一目标,如树木等,待凝神后将所采之物惦回离眼约一尽左右,停住凝视,此时头慢慢下垂,眼看会阴,意气下达会阴,意守会阴。
(2)意守涌泉法,以意领气从会阴分之为二随吐气慢慢经大腿、膝、小腿到达涌泉。
(3)意守命门法,以意领气从涌泉开始配合吸气经小腿、膝、大腿至会阴合二而一。稍停后复从命门经会阴一分为二下达涌泉,如此周而复始进行。
(4)意守关元法,关元即丹田,以意领气,从命门经带脉分两路冲向关元,久练前后贯通在腰的周转,似有一条带子敷住,带脉充实,只稍用意,功夫便来,内力极大,配合呼气便可产生鼓荡,带此功练拳即可增加爆发力,提高拳术技击能力。
(5)意守上丹田法,上丹田在两眉中间印堂部位,中丹田即关元,下丹田在会阴。上丹田在印堂亦称玄关,这是此功最后意守部位。它的操作方法是吐纳的吸气不放,再将气提到背部,经夹脊,玉枕,百会达印堂,把气提到印堂后停住,不再下引,也不旋转,此时可带功练拳,两眼有内视之意,全身有意气贯荡之感,精神贯注,此时技击似有尤夫不挡之勇。
太极内功的操作方法
(1)调息。姿式与太极拳开式同,采取自然呼吸法,把呼吸调整到心神安宁,心平气和,意静神舒。
(2)吐浊气。在调息基础上,换出体内浊气口微闭,气由口中间吐出,以细长为佳,至周身吐空为止,初练时可三口四口吐完练久一口即可吐空。
(3)凝神。周意推动两眼之光远放,找到一目标,用内视法将视物收回一尺二寸左右,全神贯注,两眼盯住不放,久之则产生像气球一样的气物。
(4)采物,气物出现后,把气物用眼和意送入会阴,且鼻吸气,随吸气头慢慢下垂,至鼻对脐为止,两眼垂安全帽看会阴,舌贴于上齿与龈之间。
(5)吐纳。口对会阴细长吐气,随吐气身体重心慢慢下蹲,至两膝发酸为度,将送不能超过会阴之气物分之为二用推动除不能超过涌泉。纳气,用鼻吸气以意引导气由脚而腿经会阴合之为一。提至命门,如此周而复始。
(6)抓闭。在吐纳功练不能超过命门充实了,再练抓闭功,把气提至命门,此时随吸气,两手紧握成拳,两脚十趾抓地,舌尖贴上齿与龈间。上提和紧缩肛门,将气停闭在命门不放,停顿后随吐气,以意下引按原路达于涌泉,此时手脚及全身放松。(为什么头下垂?在内气没完全驯服和气咱未畅通时,为防止气填胸部所采取的姿式,最后仍要求立身中正)。
(7)内转法。带脉充实后,以意引气在腹内转动,先由右向左,由里向外由小圈而大圈转三十六次,再由左向右,由外向内,由大圈而小圈转动二十四次。
(8)神通于背。由吐纳之吸气不放,再以意领气,达于背部。
(9)灵机于顶。由吐纳之吸气不放,达于背部,再由背部至玉枕、百会、达于印堂。
(10)步法锻练。在桩步的基础上一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或带功练拳。
看吴式太极拳传人散手灵录像悟出几点:
(一)腰如车轴,手似车轮。凡是一只手接触对方要发放时,另一只手不可闲置作壁上观或叫坐山观虎斗,要密切合作。向下打另只手只要高举同时配合向同一方向放劲,向上打另只手要从下向上同一方向放劲,平着打另只手也要平着向同一方向放劲,这一切都要以腰为轴塌住劲,松胯,尾声闾下沉、转腰,如吴式拳中的伏虎式。
(二)分清三节,前节起,中节随,后节追。如对方控制我梢节,我立即把梢节放松,中节随着劲下沉,根节放劲打,此时根节与梢节要连成一气。如对方控制我中节肘部,我迅速把手肘部放松,此时肩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成了中节,肩随着劲松沉,用腰劲放人,以此类推。
(三)寸间变。在放松听劲的基础上,觉得对方来力,我丝毫不抗,立即变劲,或捋、或按、或横、或竖。
(四)把坑填实。先通过调整好自己的重心,把自己的坑填满,同时用松沉的中劲把对方贴实填满对方的坑,这时只待对方稍动便发。
(五)旋腰不变重心。与对方接手,接触点放松触点成圆,转腰用根节放劲,转腰时不得后退移动重心,要向前圆着打。
(六)被对方抓住不可顶抗,立即放松,柔若无骨,同时变点躲开对方力点,拿住他的弱点,轻松的将对方击出。根节放劲时,梢节要放松着指向对方中心线。
(七)轻易不用肘,用肘不能走。在使用捋手时,如对方变劲,我肘下沉用肘尖指向对方肋骨或指向对方腋下。
轻易不用肘,用肘不能走。在使用捋手时,如对方变劲,我肘下沉用肘尖指向对方肋骨或指向对方腋下。
平时记录的有关练拳的片言只语,已摘录下来,没有什么奥秘,都是些老生常谈的话,我把它交给王志斌同学惠存,以供参考。愿志斌从学拳开始便注意用意念支配行动,立身中正,周身放松,腰要下塌,胯要松沉,尾闾前收,胯窝撑圆,膝要顶劲,力起脚跟,头要中正顶住劲,脊要上下拨劲,浑身一动无有不动,先两脚分清虚实,后全身总有一虚实,最后都有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全身沉稳轻灵,注意喉头向命门纳气,分两股冲向丹田,带脉鼓起,周身鼓荡,如能做到这些一步功夫成矣。
当笔记摘录暂告一段落的时候,正要搁笔又有人来问我两个问题,一个是怎样理解“一动无有不动”,二是“什么叫溜臀”,仅把我的理解笔录于此。所谓一动无有不动,就是把身体所有部位的动作叫齐,不能腰来腿不来,首先再作每个运输和肘,先有这个动作的意念,在意念指导下腰脚手及身体所有部位齐一步调,向一个方向运作,但劲要使匀,不能有的地方劲大有的地方劲小,据科学家们介绍,一个人的力量全放出来有几吨重,可惜都因为劲叫不齐或内部互相抵消表现不出来。一个大武术家也吸能有千斤力。关于什么叫溜臀,我理解一个是尾闾前收,也叫敛臀,再就是身体中正臀部向下松沉,好像臀部溜下去,只有头部中正顶竖,尾闾向下松沉,才把脊柱拉直,腰才能塌住劲此时后脚跟踏实送劲,脚脖子和胯窝拔起,力由下向上返,使周身一家一动全动。
后记
我学练内家拳已有四十多年,作到了不畏寒暑,晨昏必练,持之以恒,备受艰辛。然悟性太差,且离师太早,至今艺业不成。但不急不悔,尽管年及七旬仍尖趣盎然,追求不已。离师后一直追随师弟张玉琮练拳,因他后拜太极名家李经梧为师,学业大成,堪称高手。我们之间虽兄弟相称,实为半师半友,我如有点滴收获,全赖张玉琮指导,还有师兄程秉钧、王绪仁、梁凤样无私教诲,及孙剑云弟子郑浩凡师叔指点。
一九九八年七月廿八日

我平时练功、读书或是与人探讨问题凡感到有所司便随笔记下,免得过后忘掉。可是记的时候很草率,不象写文章,想得那么周密。遣词造句,精雕细琢。我写的这些草录,往往词不达意,诘屈聱牙,令人费解。可是记下来的东西却都是有感而发,是我当时感情到的灵机真实记录,至于是否正确有待验证。我所珍视的是它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孙昌瑞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三日  古稀
练拳心得笔记第三集
太极拳为什么练时慢用时快呢?这种速度不是靠手脚抓挠的快,而是靠拳法省工的科学性。燕子与蛤蚧比念十个数,燕子自以为快,从一数到十,而蛤蚧却不慌不忙的说出“两五一十”,结果咀慢的反而快了。太极拳是圆球动作,始终保持自己处于圆心地隹,伸手便是圆的半径,距离自然近,所以快极拳讲究放松,周身没牵扯,注意力常放于腰胯间,用时劲如箭矢一样迅速到达攻击部位。
吴式拳在师杨禹亭有句名言:“两脚分阴阳,两手不用劲”。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奥妙无穷。我们常说不得机不得势的时候要从腰求之。首先两脚要不断的进行阴阳虚实转换,所谓转换就是把自己的重心不断的由这个脚过渡到那个脚。这里的过渡很重要,过渡不好便立身不稳,表现身子突然长立起来甚至前栽后仰。两腿如车轮,身子如车厢,重心由后脚向前脚转移,必须靛步过渡,待重心完全由后脚到达前脚,后脚完全解剖一丝不挂时才算完全过渡完毕。比方站好弓步,重心在前脚,当对方把劲打在了你的前脚,你立即暗中把重心转移到后脚,此时对方扑空,不打自倒。如对方又把劲打在你后脚上,不等打实便又把重心暗运到前脚,此时对方又扑空栽倒。
立身中正。不前俯后仰、左右歪斜,这当然是立身中正,可是练拳或推手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可要在运动中保持立身中正,必须在两脚虚实转换中,身子象车厢一样随着车轮转动,竖直着稳稳当当的过渡过去。两肩、两胯必须随着移动押运成一条横线。如向前掤劲时,后腿的胯窝随着重由向前移动,必须暗向前上运劲,此时朋劲势不可挡。如用挤劲时,随着后胯窝向前暗运劲,要靛步正肩正胯,前手回劲,肘向对方的按手挤去。
两脚如站在弹簧上,似如向上的弹力,支撑重心的脚如踏动物,既不让它跑掉也不踩死。经常有这样的意念,久之气通涌泉,两脚发热。
粘劲在于灵,化劲在于变,拿劲在于堵。不灵活就无法粘,呆滞的手自然就硬。硬东西就不粘,石子硬就没有粘,泥巴软就能沾在手上变就不能化,帮称做变化,化劲之妙在于不丢不顶随热变化,不让对方变劲为拿,如若不让对方变劲就在于巧妙的把对方的劲路堵住,使对方动弹不得,从而成为挨打的背势。这一切都赖于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去听劲,懂了劲便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从心所欲的去堵住、截住、从而拿住 对方的劲。
欲化掉对方来力,必须将其力向三个方向分化即向后引退;腰胯向下沉向左右旋转。这三个动作几乎同时发生。
练拳推手应注意的几点:
(一)练拳推手注意身手脱离,首先中正的调整好身子,好像用身子练拳用身子推手,假当没有手。两只手松着在前面引路,当身子调整中正以后,两只手还要向前或向后运行。如前推身子动行到位不再动时,手仍向前运行推按,向后捋时,身子站定手不停仍向后捋去。
(二)腰胯向做饭的大屉一样,有时扣在一起,有时分开。如懒扎衣向前下推按腰随身子下沉,与胯合在一起,向前上推按时腰从胯里拔,手不用劲,只用意念展开挤去。这一切身子必须保持中正,重心稳定。
形意拳讲究三节即:手肘、肩;头、背、腰;胯、膝、足等。在用法上是前节起,中节随,后节追,肩催肘,肘催手,梢节被捆中节上,中节被捆根节上。以上原则为大家熟知,但前节放松不用力,只用根节吐劲放入,则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对此点也不轻易传人,今草录如下:如我的手与对方接触,手不用力只是粘住对方,肘是中节也不用力只是擎住来力,肩是根节吐肩放力。如对方控制住我的肘,此时肘便成了梢节,肘放松不用力只粘住对方,肩成了中节也不用力只用意念擎住来力,腰成为根节,塌腰向前送劲。用这样根节吐劲的方法得心应手,奥妙无穷。
与人交手,前节勿要放松,不顶不抗,用意念引、化、拿、发、沾、连、粘、随,千万不能懈劲退缩,周身鼓荡膨胀,虽不用力但意念如水捧舟向外有掤劲,两手迂到强力进攻,要在旋转中变换,避实击虚,或左旋右旋,或上引下引,或前穿后捋,但不能向自身退,以免把敌人引到屋里来。
刘玉均跟我练拳已有六、七年了,他学了八卦老八手和六十四掌,又学了形意拳五行十二形,后又学了孙式太极和推手,有了一定功力又向大师兄任忠信学了陈式拳一路、二路、不但学习认真,而且肯下苦功,应该进步很快。但由于他总有一力降十会的思想,不太相信以柔克刚,练拳推手不肯在松柔上下功夫,误把用拙力僵劲顶抗当成掤劲,把浑身摇摆歪歪扭扭的当成内功。我经常提醒他要立身中正,周身放松,力要下沉,他总是笑而不答,似有不相信之色。有时干脆把我用力按住说:看你怎样用松柔化掉?拳经说:“一举动周身务要轻灵尤须贯串”,只一味轻灵还不够,必须节节贯串,只有贯串周身才能整,只有整才能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用轻灵的整体动作,云对付局部的蛮力,等于用杠杆原理橇石头。松柔是太极拳的根本大法,在这方面有许多误区,如有人认为刚柔相济就是一半柔、一半刚,结果练成了混合僵劲。这里的真意是说只有极柔软才能达到极坚刚。练太极拳就要相信柔能克刚。道教创始人老子李耳向他的弟子说:吾有齿乎?弟子说没有。又问:吾有舌乎?弟子答有。又问:吾齿亡舌存是什么道理?老子说:齿亡因其刚,舌存因其柔,柔能克刚者也。
两人交手,胜负的奥秘全在两点:(一)进退能追上对方的劲。(二)随对方的劲不断变换重心。技艺不高主要是对上述两点领会不深、使用不熟。两人都明白这道理,谁使用的巧妙熟练谁便是赢家。对方使长劲推按令人动弹不得,你只要降低中心进行反击,必能转败为胜。如对方推住你双肩,即便把你推得上身后仰,只要你两个胯窝带着前腿后引,当引到与后仰的上身垂直时,便能把对方击出。凡对方用擒拿术拿住你手上任何关节或用蛮力抓住你手臂不放,你只要把周身放松,顺随来力旋转,不但能解脱自己,反而把对方击出。
石玉峰向我讲述力学“三维空间”,我说化解对方来力时向后引、向下沉、向左右转这不就是利用三维空间的道理吗?玉峰说就是这个道理。看来太极拳欲要出迷谷,非用现代科学加以解释不可。在宇宙飞船忆登上月球的今天仍在相信月里嫦娥、兔儿大仙,岂不可怜!推手不讲杠杆、切线、惯性等而专云讲黑心宇宙、扭气机、踏五行、托日月,岂不浪费时间。
设若你坐在椅子上,臂放在椅子扶手上,有人一手按住肩一手按住肘,此时只要你浑身放松,肩臂下沉,头上顶,腰胯下塌坐实,意要向外鼓荡,一放劲对方跌出矣。
设两人活步推手,对方侧身把你右侧,一手按手臂,一手按肘,此时肘外旋,手握拳叉在右侧腰间,上身整体向左方转,对手被击出矣。
设两人推手,我被捋顺随对方,当身子落实在前足时,身子不动只是展臂前随,待对方力尽,不待他转换便趁势用挤,此时腰要拔起,胯窝裹着劲,后肩下沉吐劲,对方按手不起作用被挤出。
对方两手按住我小臂,此时小臂已横贴胸前,我迅即用另只手托住对方肘部,被对方按住的手微向外线,腰旋转着向前发力。便把对方击出。
对方双方按着我胸,我沉肩松腰,一手按住对方肘部,手从里向外旋 ,此时随着转腰,当对方所跌出而向后腿移动重心时,我外旋之手迅速改变方向向里旋把对方向后上击出。
吴式太极开式大有讲究,在这里只说两点:(一)起式肩松开肘松沉,两手也放松,手指向下垂松沉,只有腕部向前上膨胀着由下向前上捧起,向下后按捋时,手指不翘起,仍松垂着,只以腕部为轴向下松塌,待把手塌平再向下沉,先是腕粘实下捋,再换掌部粘实不捋,再换手指粘实向下向后捋,掌似牛舌头舔东西。
(一) 单鞭坐勾要注意三点
(1)立掌,掌直立下弯,腕顶向前鼓劲,有把对方的掌压下之意。
(2)手指下垂成勾,腕顶向上向前突劲,有用腕顶把对方顶出之意。
(3)坐勾的同时,后脚松开,准备成单鞭式。
这坐勾的样子很与孙式拳三通背掌弯腰挺腰极相似。
谈谈孙式太极拳的掌,不论是平掌或是立掌,掌在前千万在塌掌时不能回劲,掌指触物粘着不放,也不使力而是向前鼓腕。当立掌(不论单双掌)前推时遇到顶抗,不能回缩,而是略微松沉,鼓腕,即能化掉来力又能把对方击出。
关于周身膨胀鼓荡劲,石玉峰说在力学上叫做“渐开线”,不论练拳或是推手,周身放松圆满着追着对方的劲膨胀着转动着把对方击出。如对方按住我的双肩,我即不退缩又不顶抗,而是双肩松沉着向外舒展,同时跟着对方的劲双臂向前圆着合拢,这样既化掉来力又把对方击出。不懂劲,不会听劲,不会追劲,是骓以做到的。
吴式拳搂膝拗步,手指朝下巾着衣扣向上提,此时手务要中正不偏、手腕紧贴身子,否刚遇到阻力,便提不上去。
单鞭坐勾的手的集团不得向左移位,这样才能体现两臂两腿的互拔,裆才能撑开,击身才有捧劲
关拳书上写“朋履”印刷找不到这两个字,我建议改用捧捋,今后我就这样写,请不要误解。
关于发手的时间 与方向问题是听劲中的关键。时间不后不先,正当他力将发未发之际,方向正用到他难转难化,不可抗拒之处。如推四合手,彼捋我,我当作为被动,跟着顺随,待彼捋劲已尽,我立即转被动为主动,在他捋劲将仿宋时,我手再向前上展一点,在这个点上转腰挤他,对方难转难化,觉得不可抗拒。不要把时间误当速度,快了不行,慢了也不行,要动急急应,动缓缓随,不早不晚,恰到好处。所谓速度是指对方的劲被我拿住,完全背势,我不错过良机,迅雷不及掩耳,一触即发。
关于推四合手的挤,很多新学员使用不好,要求我用看得见摸得着可操作性的通俗语言加以说明。因为杨志新善用挤手,兹把她的经验介绍一下:
(一) 完成捧式两腿已成弓步,立身中正;
(二)对方用捋手,我重心放在前腿,后脚趴实而后腿虚着。
(三)手臂顺随对方捋劲转腰不丢不顶的跟上
(四)方捋劲已尽新力未生的时候,我展臂、转腰、手肘肩一着挤去时后腿一定要需,很多人挤不出人就是因为挤时后腿变实。
对方由前向后推住我的双臂或单臂,此时不缩不抗不转,只无原则松开双肩并外展,两手开展着向前收拢,便能解脱而且把对方轻而易举的击出。
什么是无为、无不为呢?练拳推手主要是按着规矩练功夫,不要热衷于学习什么招式,这便是无为。功夫上了身,便能随机应变,何目千招万招,这便是无不为。
太极拳是武术,他既能健身养生,又能技埚。它不同于练保健操,更不舞蹈杂技,也不同专练击打的硬功。
太极拳击人是顺应机势,捡现成的,别人送到手上来的,不能存心主观的去盲目出手打人。
站式要有头顶一碗水、脚踏一活物,胯以上拔着,胯以下沉着的意念。所谓一动无有一动,是指全身所有部位、甚至连汗毛都跟着打拳。周身松开稳静的练拳,收收品尝虚灵的味道,会感到飘飘然。拙力损伤内脏,束缚盘骨肌肉。练拳内一心、外一身,身心合了,各单位自然不和而和。对于拳式是否正确不必琐琐碎碎从局部去找,要从总体上去检查,周身放松,头顶坚起来,气沉下丹田,上提下沉就可以了。不要总追求有多少发人的方法,一心在听劲上下功夫,只要懂了劲,便千变万化。跟老师练拳追求神似,不要追求形似,孙禄堂的儿子孙存周大师说:像就是不是,是何必说像呢?
只有放松才能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劲忽隐忽现,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才算变化神奇。练拳讲的是练神练意,不讲神气意念,便是一大堆肉在那里伸缩涌动,毫无味道。只有放松脚下才稳,腰里才活,手上才灵。要松得整松得匀,松得一致,但不要松懈,当你把全身松干净了,便能体察到自身的沉重,这样便向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荣誉称号的境界迈进了一大步。
练套路又叫盘架子,在盘架子时要讲究松、圆、慢、匀、轻。松怕懈,松得好必顺加柔劲、韧劲。松和柔比松易柔难。圆怕死,怕出棱角,所以必须加活,圆和活相比圆易活难。慢匀要配合,慢匀相比慢易匀难。轻怕呆滞,轻必须加灵,轻与灵相比,轻易灵难。松、圆、慢、匀、轻,都离不开节节贯串,只有贯串才能上下齐动,一动无有不动。练拳时不但周身所有部位都动,甚至带动周围环境及空气都跟着动。
练拳时不必结合拳式呼吸,用气则滞,周身放松气自然下沉,丹田气不可用力去鼓,应绵绵奩存。内气足了自会布满全身。推手时只用意念想着化时吸,放时呼,气沉丹田,带脉鼓荡,似有向全身散布之感。
眼神与意念务要保持一致,但不要瞪眼,不要装凶,不要追求炯炯有神,神宜内敛,把眼眉、眼皮松开,漠视体内,思想罩满全身,但不可合眼,沉沉欲睡的样子。
虚灵顶劲这句话可不简单,越是咀上常说的话越容易被忽视,越是重要的地方都往往掉以轻心。练拳时头顶项竖是多么重要呀,以顶劲领起全身,体内虚无,头脑爽朗,内外相兼,虚灵顶劲与气沉丹田相辅相成。单说外形则虚无不明,单说内意顶劲何指,只有内外相合才能正确领悟虚灵顶劲的真意。
练拳的人最怕不谦虚、最怕犯主观主义、最怕见异思迁、最怕急功近利、最怕知难而退、最怕不认识真人。喜欢别人吹捧,就是无自知之明,一得自矜,不知道自己是吃几碗饭的。这样的人如同蚕作茧自缚,把自己封闭起来,难以再发展、再进步,固步自封,练到白头也断无出息。主观主义就是盲动主义,不知己不知彼,一味蛮干,不懂审时度势,不懂舍己丛人,不懂化解顺随,不懂以柔克刚,凭匹夫之勇,拼蛮力、僵劲、拙力,终究也难达到内功拳的高深 境界。见异思迁,宛如打井,不在一地勤掘深挖,而是这里挖一锹,那里掘一下,既是把地全挖一遍也挖不出来泉水。急功近利,想一品吃个胖子是幻想,必须虚心求教,潜心揣摩,苦苦练功,不贪图机取巧,不企图寻个高人学点诀窍一夜成名。知难而退,学了一段时间,未能打天下第一,就灰心丧气,打退堂鼓,结果前功尽弃,当了逃兵。不认识真人,总想投名师而不是投明师,投老师要投明白人,所谓明白人就是对拳理明白透,善于表达,拳架标准,起码没有毛病,推手知道规矩,为人厚道,武德好,不但能教人练拳,而且能教徒做人,不误人子弟,这样的人才是真人。有的人抬起老师专寻武功高、有名望。实际上,学拳如同上学,开始找明白的小学老师,大学教授教小学生,不但浪费,且教不好,逐级的寻找老师,不必一棵树上吊死人,但重要的是选好启蒙老师,特别是选正经人,对于那些专会寻衅闹事,迷信邪门歪道、搞黑道的人更要远之。寻师难,同样老师寻徒更难。我学内功拳四十多年,虽没练出功夫,但做到了对老师教的拳架一丝不苟,不管遇到什么逆境,晨昏必练,不骄不躁,不急不悔。
忽然想起几则:
(一)前推消息全凭后脚蹬,但后腿必须放松。
(二)提腿不论高提,平提必须由两侧髋骨部位拔腰。
(三)吴式提掌必须指微向外撑,掌根靠紧身子上提,做勾突腕手指要下垂,待勾做成鼓腕时勾指又有外撑上提之意。
(四)推手不争力,不争快,而是找机寻节,所谓找机是找有利的机势即人背我顺,寻节是寻找对方老力已过新力未生的节骨眼,所以不在乎力大,不在乎快慢,而在乎恰到好处。当然放人时力大总比力小强,但力大不是用僵劲拙力去硬顶抗,而是用周身连贯之整劲,用意气一致之内力。快比慢好,但快不是手快打手慢,而是在得到有利的机势时,不可拖泥带水失掉机会,丢掉战机,而要一触即发,迅雷不及掩耳,当对方醒悟过来忆躺在地上矣!
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在于能否放松,究竟怎样放松总觉着是个难题。杨志新说:两臂如同有无形手托着,否则便掉下来,这才叫放松。对他的上述见解,我未摇头也没点头。如果两臂上起或下降时追认有人托着,自己不用力,前推或后捋时似有依托,都还可以说得过去,但两臂毕竟是局部,周身怎样托法则无着落。
我以为如能作到松而不懈,柔而不软,心静不失神賙身虚空而不空,轻灵不漂浮,圆活而不留滑,才是太极拳要求的松,不要把松的内涵太简单化。有人说,松就是不使劲。这句话也无可非议,但太简单化。可是该怎样表述,我又说不出来,没有明确的思想,就没有明确的语言,连自己也没弄懂,怎么能说清楚,只好说点糊涂话,我以为放松就是外求中劲,内求中乞,有了中劲才能擎住披劲借彼力,才能听对方的劲,才能做到彼不动我不动,彼要动我先动,才能不顶不抗,不丢不扁。所谓中劲就是中正节节贯串,互争互拔,支撑八面的整劲,形不外露,力不出尖的中和之劲。所谓中气就是气自然下沉,由丹田再沉到涌泉,然后自然上返,辐射布满全身,自自然然,融融和和,舒舒服服的中和之气。这与憋气、努气、大喘气毫无共同之处。如站一弓步,重心在前脚前腿,后脚踏实后腿松开,胯以下向下沉,前胯窝松开,后胯窝向前,拧着送劲,左右髋骨上端向上拔,头要坚直,虚灵顶劲,臂要沉肩附肘塌腕,手要虚灵着前送,后膀向回抽劲,腰送劲到肩,肩催肘,肘催手。这一切都是用意不用力,这样自然出中劲,得中气,周身才算放松。
我对“力如平准,活似化”的理解。秤物权衡轻重而求平,练拳或是推手不论身手如何变动必须始终保持自己重心平衡。把自身比做秤准,把腿脚 比做秤砣,两脚分清虚实,通过腿脚转换,保持重心稳定。通过两脚交互相代支持全身重心,任意变动姿势不会使重心提高或失去平衡。一脚支持重心叫偏沉,重心随脚移动叫做“偏沉则随”,这样不但动时稳定,还可以边动边发劲。若练出秤准 一样的功夫,周身自然灵活且能使处处圆转不滞。能全身处处圆转,则与外力接触时,可以顺势滑过,不变他力,这样叫做活似车轮。如我站定三体式,对方伸手按住我前臂,另只手按住我后臂,我翻转两臂托住对方,此时我重心由后脚向前脚移动,同时胆臂方向转腰,重心平如秤准,腰臂活似车轮,对方失重倾倒矣。
何谓阴不离阳,阳不离阴?为阴,攻为阳,化为阴,发为阳,中有攻,攻中有守,化中有发,发中有化,便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粘是阳,走是阴,粘中有走,走中有粘便是粘即是走,走即是粘。明白以上道理便明白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顺中用逆,逆中用顺,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必须相合的道理。教粗容易教精骓。所谓教粗是指当老师的只能教有形的招式和无形的道理,却难教练在身上精益求精的功夫。比方学生问怎样听劲和跟劲?老师只能说:两相接触,听着对方的劲路方向进行走化发放,不可自作主张亡动。如对方珦 上托你的肘,你就用复合劲先上引卸掉来力,紧接微转腰用肘尖贴着对方手心向侧方运转,然后松腰沉肩附肘向下向后落打。这向上引、向侧转、向下落便构成三个复合劲。这些方法和道理只是粗浅的公式,如遇高手,精中又精,变幻莫测,奥妙无穷,若功夫不抵怎能逃脱,所以只能粗浅的讲方法,讲道理,却无法讲练在身上的功夫。
我们乐亭人的地方话称百会穴为“顶”,俗称“脑袋顶”,由此可见即便是常人也无原则要把头顶竖起来,以便提起精神。说整天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的人没有尚武精神。头的顶坚不是用力僵直的梗脖子挺脑袋,而是放松坚直虚虚领起,这领起的劲不在上边,而在下边,胯两边髋骨上边虚虚拔起,头自然向上领起,同时腰胯下沉,上起与下沉形成互争之力,把脊柱上下拔直,拔直脊柱才算塌住腰,不要以为塌腰就是就是一味往下坐,互拔腰脊,才有力量,才能形成钢柱。练拳推手经常保持立身中正,上下虚虚互拔国,这种姿势不仅能使周身劲整,且能避免把全身重量都死死的压在两腿两脚上。
说到放松,往往有的人认为把两只胳膊不用力便算放松了。两脚分虚实,两手不用力是对的,但这还不够。试想只把两手放松而整个身子却像一戴盆望天石块瘫在那里,硬梆梆的,怎算周身放松呢?练拳推手肚子要放松,气在丹田绵绵若存,不能鼓得很硬,气徐徐下沉,身才能松开。体内所有关节、所有肌盘都松开,随着动作运行,体内越来越轻灵,越来越虚实,只有空得一无所有,最后才能算真正放松,才能空而不空,得心应手。
步随身换,是太极拳的重要原则,往往被初学者所忽视,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举动先动手先成迈腿,而后动身,是身随步换。后来知道了用意打拳、用腰练功,才对步随身换有所悟。每一举动先用意领,腰里出弧,身子先动,然衙手足随上,这才是一动无有不动。
神舒体静很重要,心不静,体不静,精神不集中,身便散乱,只有静如山岳,耳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眼内视似乎能看到内脏跳动,才能感到体内虚空,只有虚空才觉察出毫发的重量,这时必感到周身轻灵,得到轻灵周身也就自然放松了。

关于气收敛入骨的问题,实在费解,如果是练小周天,吸气由丹田经会阴尾闾到督脉,然后由任脉下行归丹田,这里边似乎有敛入脊骨的感觉岢这是练气功,不是练拳推手呀。练拳推手怎样体现气血收敛入骨呢?我个人体会必须在体内外拳架正确的基础上,要用意把肚腹放松,切忌鼓腹努气,丹田如若无底气袋,全身各部位都似有一根向气袋疏气的同时,全身各单位随着吸气向脊背回缩抽劲,这便是气敛入骨。再随着呼气,气袋之气向外辐射,布满全身,这便是以气运身。
站三体式,前后脚 支撑重心分担的比重是前三后七。在意念上把重心放在后脚尖前三寸许的地方,不可把体重都压在后腿上,后脚一定踏实,两个胯 窝上边的髂骨处要徐徐上拔,保持后脚需灵,说透了就是脚实腿虚,而前脚虽是三成劲,但在意念上要把前后脚当成前后拴起来的持架,前边支柱软了,后边支柱也顶不上劲。尤其当前边有人进攻,更应把意念放在前脚上,用开汽车的司机踏刹车的动作,前脚用意一踏,便能把人击出。身子的姿势如同一个直角,如△形前脚与头形成一条线,后脚与头形成一条线,两脚之间形成一条横线,这样的三角架最有力量。
练拳顺要注意内外上下。这内是用意不用力,这外是节节贯串由脚由腿而腰肩沉肘坠等,这上是虚灵顶劲的拔劲,这下是气沉丹田的松沉劲。心要放平周身松柔虚空,外形尽力伸展,如探海角。懂了这些拳意一日千里,真可谓:“劈开木笼飞彩凤,挣开金锁走蛟龙。”
神舒体泰才是追求的目标,检查自己是否有了神舒体态的味道,就看你口中有没有口水。
练推四合手有几个地方提醒注意:
(1)捧时两手不用力,只存水捧着船的意念,后脚踏实后腿松开,意念在前脚似乎脚长了几尺,好像脚顺伸到了对方对方后脚跟外边,膝盖前运但不能超过脚尖。
(2)对方捧我,我要后引,引时必顺周身放松,粘着对方的手他进一寸,他进一分我推一分,虽然粘着不离开,但不能贴得太老,如果贴老(紧)了容易被对方追上劲,要保持贴而不紧的轻灵劲。
(3)挤劲,对方捋我,我顺随着对方珠劲运,一面转腰,一面松肩(肩松开沉下去,臂就能伸长)但不可移动重心,转腰时肩与胯保持一致,待对方后手超过他自己的衣扣(中心线)便可挤靠。
(4)对方来在接手时手要微前伸,等待对证送上门来再迎接,不可主动去截,更千万不要有挑劲,开始留点空隙在引中逐步轻灵的接住,然后再捋。
(5)推四合手让要是练听劲功夫,听劲的关键在于提高神经的灵敏度,周身松开,全神贯注,接触点像秤准那样灵敏,听其劲,顺其劲,追其劲,打其劲。
读了汪永泉讲授的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深感遗憾,耳闻汪老师拳艺精深,口述成书,定会字字珠玑,不知怎的我读了几遍亦然是茫无所知,大概是我功夫不到难以理解其深奥吧。最难受的是把话说到一半便无下文,如说九曲珠是上身四个下身四个,腰是中间的一个。那我心中想问,上边四个都在什么部位,下边四个又都在什么部位,这九个珠子又是怎样节节松开的怎样节节贯串的呢?可异没有说。
但有几点甚有研究价值:
(一)引进四梢空,是讲将对方来力引到自身十字四个梢的一个梢上,然后再空此梢使来力落空,十字的四个梢全都能空,根据来力情况,哪个梢空着方便就空哪个梢,并不是四个梢一起空。
如果对方此办法空我,可以空上打下,空下打上,空左打右,空右打左。
空梢不能只空外形不空内气,要内外同时空。
(二)欲引对方来力,先把来力引到肘上,然后肘一松空,来力自然落空,注意肘空手不空。
(三)对来力不能直着平接,要侧接,使其力一半落空,另一半被我借力。
(四)手心贴在对方手背上,不能平压,要意想我的手心下对方的手背上中间有一个枣核,由自己这边的枣核尖爬坡前按,然后下按对方一边的枣核尖,如不生效再返回来。如遇拙力反抗,即先旋转意想中的枣核,那边尖转到这边,两尖转一周,我手随着尖转沿圆弧把对方击出。
(五)两人相接,一手按在对方前胸,贴实后将手轻轻抓起对方必随之前倾。同样双手按在对方前臂上,贴实后轻轻抓起亦必随之前倾。
(六)螺旋包括两个含义,一个是手势的旋转变化,二是指内劲发出旋转前行但不表现在外形上。一个表现在意上,一个表现在外形上。但一个共同点便是为了错开对方之力不与其相顶。
(七)五指放松展开犹如打开的折扇,劲在扇根,与对方接手用掌根接对方的力点。
(八)要重视神、意、气的练习和应用,想象置身于大气球中,接力放转都可借住大气球,身手脚即不能去硬推,也不承受对方来力。当我在接对方来力时就用意念收缩气球,将来力引进落空,同时蓄好内劲,然后快速膨胀起来碰击对方,用形成的弹性劲把对方放出。根据对方来力确定气球旋转方向,对方击左我向左转,击右向右转,击上向上旋,击下向下旋。平圆、立圆、直线按实际情况选用。球一动就兼有化发两方面的作用。
(九)外形为招,内功为术,抛为阳,术为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术离有招,招里有术,内外相合。不能外动内不动,内转内不转,外开内不开,内合外不合。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才是刚柔相济。
(十)弹性劲体现在一开一合之间,合要合到自身将来力引进,使之落空。开要开到对方身上。只有在先合后开中使内气鼓荡,才能把人发出去,但弹不是推,是钱投鼓,球击墙壁上弹簧被弹出去。
(十一)要点不要面。手与对方接触时,要接对方接触面中的一个点,在这个点上求中心。
今天忽有个新感受。一则叫做“展指吐掌”,展指才能力达盘梢,只要用内力把指伸展出来(不用拙力),与人接触即能把人粘住 。同时由掌心和中指根部吐力,便产生无坚不摧的效果。展指还可以在俯掌前压,仰掌上托,左旋右旋中,手掌不瘪有弹性。二则,对方推我臂或肘,我的臂肘随着来力下沉,腰微微上拔,随即转腰,肘臂沿渐开线向外膨胀,便在化解中把对方击出。三则,在推四合手时,甲乙双方一只手相搭,另一只手按在对方肘上。如甲方先先捧来,乙方必须身退肘空才能化解。简言之就是相搭的手前进与腰相连,引退与胸相连。被对方控制的肘前进要张肘,后退要手实肘空。
所谓九曲珠,我理解在外形上主要指九个关节,腰是中间的珠子,上身四个是肩、肘、腕、手,下身的四个珠子是胯、膝、踝、足。腰是九个珠子的枢纽,腰一伸一开九个珠子节节贯串成为整体,腰一缩一合九个珠子节节脱离松开。以上说的仅是外形,必须内外相合,内气和外形必须协调配合。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这一节一定顺其自然,可外部动作先行,强制内气供应,每一动作先把内里调好,使内气从容的从脊背通过肩、肘、腕,到达手上,通过胯、膝、踝到达脚上,然后再把节节接回体内,如此一线一弛循环往,一浪接着一浪。
今天早晨练孙式太极,在练倒撵猴时忽然思想走思,想到有位学生议论我练拳劲放不出去,好象在体内含着。想到这里下意识的向前张肘吐掌,当臂伸得不能再伸时,意犹未尽,觉昨内劲仍向外发,竟通出手外有三尺。随着后脚落实向后转身时,在退手时用意念将内劲顺着原路收回。接着练懒扎衣时有意识的演练亦有以上感觉。于是每式都如法去练效果都很好,周身发热舒适,四肢百骸畅通,头脑清醒,非常得意。下竿我又照法练习,效果极佳,还显现出每个动作外形和内劲相辅而行,还能分出节奏的起始、运行、终点、转换等步骤。到终点时还觉内劲未飞仍有余力,转换到下个姿势非常轻松。
化劲和化境。常听到化劲和化境混为一谈,实际上两都有质的区别。化劲是指太极拳推手或散打中运用引、化、拿、发等劲路,其中的“化”字就是指的化劲。不与来力生顶硬抗,而是用化劲化掉来力。而化境是指太极拳家把各种功夫练到出境入化的高级程度,对各种劲路融会通,自身全体透空,交手一接即通,承受机应变,无形无象。
所谓膨胀劲来源与丹田和腰劲,这也叫内劲。与对方拴手,用内劲把接触点贴实,这里说的帖实是指把对方的全手掌包括掌指掌根全部粘实,不让他有活动余地。但不可用僵力、拙力,需灵着膨胀。既不让他走脱,也不让他摸到劲,此时在不牵动自己重心的前提下摆动胯腰,撼动对方重心,把他击出。对方把住我的手腕,我前臂不可用力,只沉肩附肘化去来力,然后运用肩肘前推把对方脚跟拔起,再转动前臂展指吐掌把对方击出。
孙禄堂大师在他著的孙式太极拳书中常有要“一气看”的话,这一气看的意思是指的什么?我每次练拳都琢磨这句话。近来似有所悟,但不知对否,先记下来。
我集会主要是外形与神意气保持一致,外形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不拖泥带水一气哈成,体内要调整顺畅气沉丹田周身松空,以意得气布满全身,神惊四梢,形承受意转,意从形生,内外密切结合。形进一尺,意进一丈。如练懒扎衣,形未动气已沉到脚跟,然后内气内力返上布满全身,气到指尖。向前推掌外形与内力相辅而行,此时重心承受前脚徐徐移动,两个窝均要上下拔劲,两窝与腰三点合成一股劲推动上下肢随着重心前移,当前足到位已完全承担起支撑重心的责任,要站稳脚跟不得摆动,此时后脚已解脱,用虚步轻轻跟金到前足后边,两手展指吐掌推到极限,但内力不停仍在前伸好象要伸到天涯海角,然后随着后腿坐实把伸出云的内力徐徐收回体内,随着内力的回收,两手也同时收回转入下式。
有一位复员军官李师傅(不知名字),自称曾跟傅钟文学过杨式太极拳,他是到唐山来探亲的。有幸在南湖公园相遇,他正在聚精会神的打拳,见他周身松柔挺拔,形状圆满,内劲深厚。简谈了几句,他随便讲了点体会:
(1)两腿如蹬软梯,有弹性。
(2)化解来力要从体内找化劲,不要追求外形的走化方法。
(3)化劲要曲,放劲要直。一气哈成。比方向对方臂上放劲,如对方有顶劲便代力打力,对方软化便直逼打在身上。
推四合手,捧捋挤按四个劲既要分清又要一气相连,捧与挤不要断开,捋与按务要相连,劲不能断,意更要连。挤手要节节串又能节节脱开。如对方捋我,我必须手心向上转动着顺随,但不要被动的一味让人牵着走,先是手向对方躺在身上帖挤,手被捋开而用肘贴挤,肘没起作用,再用肩挤靠。向回来仍然是先用腕挤,再用肘挤,肘没起作用,再用肩挤靠。向回来仍然是先用腕挤,再用肘挤,再用肩靠。总之要节节贯串一气哈成。如对方挤我,我先把肩关节松开再转腰正胯使用按手。注意捧捋挤按式式相连以意为先,捋时就要先想到转腰正胯松肩沉气用按,否则对方挤来时你思想早无准备必败无疑。另外当对方按手时,我身子稍下沉继续挤他效果较好。
有感武术界晋段
近来武术界熙熙攘攘谈论晋段,说是定等级共分九段,最高为九,最低为一,不能晋段的尚无需努力。定等级的标准,不表演,不比赛,只凭练武的年限,师承何人,有无拳论,授徒多少,在武术组织中任过何种职务,在武术界的威望等。我觉得不表演,不比赛,无法衡量一个人的实际水平,段位高低不能令人心服口服,唐山市太极拳联谊会评我为五段,我怀有矛盾心理,一方面觉得自己水平低名不副实,另方面如果论年限、师承、授徒、著作、任职等又似乎觉得有人在这方面不如自己为何段位在自己之上,如论实际水平又没有比赛,怎知高低,基于这种心理,开始我放弃了进段评比。后来徒弟们埋怨我不该放弃,王建国拳友自作主张联系要来了表,动员我填写,对此好意却之不恭,同意上报,但心理总觉得不甚欢快。
我在1950年在唐山市东矿区经王清海介绍拜王美老拳师学八仙拳,1954年改拜张玉书(孙禄堂大弟子孙振川的弟子)学练内功拳,学习了孙式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拳。1957年拜张士镛(曹钟升徒弟)学习尹式八卦六十四掌。后来多次受孙禄堂儿子孙存周、女儿孙剑云的指点。从1964年至现在我教授徒弟四十七人。1996年被聘为唐山市太极拳联谊会顾问。我喜欢研究拳理,曾整理心得笔记五万多字印发给弟子们。虽练拳近半个世纪,虽矢志不渝、持之以恒,但悟性不敏,练功不勤,功夫不上身,没缗出惊人成就,勉强划做一个一般练拳的。

写在前面
这是我练拳录第四集,想命名“觉悟录”。意思是我自一九五零年学拳,一直坚持鸡鸣即起,晨昏必练,但到古稀,仍江山依旧,没有功力。我原迷信名人,到处投师访友,可遇到的不是以其昏昏,便是藏真不露。今夏忽一日面壁出神,感情以五句话为铭:“立身中正,周身放松,用腰领带,以意练拳,气沉丹田”。以此指导练功,潜心领悟,不再去拜名山大川,顿觉功力有长进,身体更结实。
这集完稿正值建国五十周年,我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随军进唐山,尔来五十一年矣!一生坎坷,多次小难无险,文革大难不死,地震幸免于难,一九九零年离休,没赶上腐败,现在大米白面,儿孙满堂,可算幸福中人。
孙昌瑞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
练拳笔录第四集
练拳或推手都要展指,尤其拇指要张开虎口撑圆精节微扣。
被人抓住腕子或小臂,要旋转突然向下抖。
栽锤转腕这里边含有卷肘锤一卷一翻锤打小腹。
手臂被对方捋住,要随势进步蹲身双手按对方腿根。
对方捋我,我前脚 进,后脚 蹬打开门户不留情。
对方来手,我从里边接手转腰旋肩随势向回翻。
对方绷劲大我必须在后引的同时前手向斜上钻翻后手握拳旋转着向钻翻贩方向捋。
两人推手,绞合一起难解难分时,在意念上两人合成一个圆球体对方向上推我,我尾闾带着下肢向前下填去,对方向下按我,我用头领着上体向前上填去,对方推我左边,我右边填去,右来亦然。
今年农历四月十三日是我七十岁生日,人似乎老了,腰腿好象不那么听使唤,但记忆力还可以,当年学拳时的情景,每天清晨那种咚咚的崩拳声,那翩翩起舞的八卦刀身影,那变幻莫测的六十四拳,那行云流水飘飘起舞的太极拳形象都记忆犹新,时时呈现在眼前。
一九九九年六月一日电视东方时空节目,介绍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武术界前辈人称“长江大侠”吕紫剑,老人家今年一百零七岁,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步履矫健,声音洪亮,他表演了一趟八卦刀,练了一趟八卦拳,若大年纪仍然轻捷如燕。电视台主持人称他为国宝,他当年给蒋介石当过镖师,深受冯玉祥赏识。一生打败过无数人,打死过四人,其中在擂台打死一个美国力士,打死一名日本力士,打死两个欺压良善的恶棍。他当声表演散手两人对面站定,见对方身微动地,老人家左脚伸到对方右脚里侧,右手手握住对方右腕,左手按住对方后脖颈,使对方即扑地。他最后说:“我再活二十年没问题。他还介绍了克服失眠的方法,我睡不着时,耳朵专注鼻子呼吸的声音,听着噗、噗、噗的声音一会就合眼睡着了。”
练拳、练体、练人格、教拳、交心、交朋友。
孙式劈拳三广劲:
(一)掌立起食指竖直如千斤顶压不下去。
(二)劈拳接手向里粘进,但在接触的刹那,重心务要迅速前移。
(三)开在左脚,合在右脚,太极拳单鞭含五马分尸劲,成式之后,两腿、两臂,一头平均看向五处伸展。
今天看李经梧秘籍,书中说:有了轻灵与坚硬才能有沾连粘随;有了沾连粘随才能有采列肘靠;心意松静才有轻灵,腰顶才能坚硬;头如秤准,喉对丹田,眼如博兔鹰,捕鼠猫,头喉眼构成威慑。
我放劲被对方截住形成对峙时,我身形一缩触点回松,似有吞意,迅即吐出。一缩一伸对方摸不到劲,便被 击出,这便叫一气之伸缩。
也说:“听化拿发”。两人接手:对方来劲,我稍松半引,立騥拿住对方,并向薄弱点发去。
再说:“擎住彼劲借彼力”。对方来力不管力大力小我都要擎住用中劲擎住,避免顶抗,用绷劲进用绷劲退,不让对方利用而巧妙的用对方的劲把对方击出。
再说“守中”。对方不论从何角度攻来,我必须立即调好自己的重心,然后伺机把对方击出。
也说“顺应自然”。有的人不理解真意,以为顺应自然就是自己愿意怎样就怎样或者消极的认为走那里算那里,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一些认识都是不全面、不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按客观十分复杂办事,练拳的要领规矩都是经过考验符合十分复杂的,比方说练拳上下前后画弧符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道理,同时两手起钻荣誉称号翻的画弧符合地球公转的同时也有自转的道理。完全符合自然十分复杂,顺应自然。
推手要注意腰脚 手的立体发劲造型,不可下边脚使劲,上边手使劲,中间腰没劲,如果贯足立体劲必然所向无敌。
有人教武功,不是深人浅出,具体明白的教人,而故弄玄虚,学着老古董们之乎者也,说些似是而非的套话,什么“搅阴阳压造化,转乾坤,扭气机”,让人望而生畏无法操作。
形意拳对部要求:
(一)何谓虚领顶劲。百会穴上领为虚领,额部天庭向前顶劲为顶劲。虚领有助竖顶,顶劲有助于收敛下颏。
(二)何谓顶如鸡斗。头上领肩下沉,使大椎与百会形成上下相拔争衡的气势。
(三)何谓惊起四梢。在爆发寸劲之时在上领下沉的同时发欲冲冠,牙欲断筋,舌欲摧齿,指欲透骨。
(四)地仓穴内收有利气降。口自然闭合,嘴角两旁的地仓穴回收有利气降使任脉通达。
形意拳对上肢要求:
(一)肩要松扣按伸缩。松肩气通,沉肩贯劲,扣肩坚膀,按肩发力,伸缩为此解来力。
(二)膀(上臂)根节劲力不在肩而在膀,在膀则灵,在肩则滞,膀含催,肩灵活。
(三)肘主要作用是垂合领催四法。垂要坠肘,合求整劲两肘相合左肘与右膝,右肘与左膝相合,上肢与下肢变化都要靠中节领,催肘以发力。
气沉丹田的作用:
第一能使呼吸之气在体内运行距离拉长,使呼吸由短变长,由浅变深,由促变缓。
第二炼精化气使元气增多。
第三丹田气由少积多达到饱满发放劲力时,能气自丹田吐。
第四气沉丹田可以降低身体重心,增加下肢支撑力量,增强下盘功夫。
第五增强腹肌韧性使腹变满充实坚韧富于弹性能承受外力打击。
第六增强大小肠蠕动量,增大横隔膜升降幅度促使消化吸收促进新陈代谢。
第七形意拳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内劲也正是由于丹田气腾然不断蓄发的结束。
形意拳的腰
腰是一身的中节之中,又是一身的根节之根,既是上体与下体连接转动的枢纽又是一身劲力的源泉,所以是主宰。
腰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圆周,后面包括命门和左右两肾,前面是腹部,还有左腰右腰。
腰劲分为阳劲和阴劲及阴阳相合劲。不同的劲有不同的发力点,如向前上发力需发放阳劲必须用督脉上的劲此时命门便是主要发力点;若是上身作向后撑仰动作需要胸腹和下肢的支撑力量就得运任脉上的阴劲脐中便成了发力点。二人相持较力要运用阴阳合的务,发力点便是包括任督二脉的命门神阙(肚脐)的圆周。明白阳为魄阴为魂。
对腰的要求主要是后腰沉塌挺拔。所谓沉塌就是站三体式时命门及两肾向下垂沉两塌使气沉丹田更充分;所谓挺 肱就是发放劲力时腰就借后腿蹬劲向前挺向上拔,使劲气提于脊,透于胸,贯于臂,达于手,此时按肩催肘推山功。沉堣是中正劲,挺拔是进攻功。腰为轴膀为轮,腰似螺丝腿似钻,腰是枢纽足为基。
关于劈拳一钻一翻同捋的劲路
出拳钻时要前节起(手)中节随(肘)后节追(肩);当劈出时要肩催肘,肘催手;向下捋时由根节肩向回抽劲落下。
关于一心统三心
一心指意念活动,三心指顶心手心和足心。三心都必须与心意相合故称一心统三心。对三心的要求主要是含、实二字。手心含为了使劲气贯指,产生向前的顶劲。足心含为了使劲气贯注足掌和足趾,产生向下的踏劲和钻劲,顶心含为了提胸塌腰,胸前顶,背后拔产生相互争衡劲,心意含为了心平气和,沉着应变,遇事不慌。
所谓三心要实指在爆发劲力的一刹那间都要成实。含为蓄,实为发。含要劲不外发,意不外露,气不外泄,三心成实浑身如铁含而不露谓之柔,实而外发谓之铡,柔劲韧富于弹,刚劲坚硬主于绝。
今天下竿偶想起几点匆忙记下以作备忘:
(一)被两手按胸要斜看长腰身,不可吃的太老,也不可太嫩。
(二)不论站着或是坐着或是躺着那里沾地那里作支点,把接触面来手粘住,用腰放人。
(三)拿人奥炒在于堵,堵住来力向上向下或斜着把人拿起来放出去。
(四)对方两手按我两肘窝,我不可用臂硬抗,要放松胳臂,手下垂待腰腿发劲把对方脚跟拔起时,两手抬起前穿对方必跌出丈外。
(五)用胸接手两肩裹扣,向前进步腰腿向胸送劲,把对方击出。
(六)对方用立肘欺我上臂,我用横肘吃住对方,转腰身把对方击出。
(七)推四合手要轻灵着接角,对方有劲立即击出。
(八)对方来手觉得有劲,不待对方把劲吐出便乘热击出。
(九)推手绷挤相连,捋按相连。
(十)崩拳亦是手不使僵劲,而是腰腿伟送内力,效果极佳。
形意拳对各部的要求:
(1)头部歌
头宜中正百会领,左右歪斜皆为病,天庭之位须前顶,前俯后仰身难正,不颏宜收不宜突。
(2)肩部歌
沉肩坠肘手前顶,伸筋拔力推山功。
(3)肘部歌
垂肘为求劲藏中,中节若蓊上肢空,根节为劲源,中节藏劲梢节攻。
(4)手臂歌
腕骨高低与肩平,伸到极处不放松,井池双穴离一寸,尺桡二骨要交锋,藏发劲气神门中。
(5)身歌
身为阴阳身,过阳则不及,过阴又不力,阴阳皆相顾,方为得到中。
(6)膝歌
髌骨上提且内吸,膝眼紧闭劲力挤,顶扣兼顾两相争,内外争衡中正力。鸡腿、龙身、熊膀、虎头是人以身形悟物之开,物之意以人意悟之。学习它们的精神,要从三体式的变势中体现出来,体现鸡腿要有虚实阴阳;龙身要有三曲蜇伏;熊膀有含而待发;虎抱头要有种气逼人的劲力精神。
劈拳起手是任脉 阴劲,落拳是督脉阳劲,前劈是任督二脉 阴阳合劲。打人时上劈是用任脉 阴劲下劈是用督脉 阳劲,前劈是用任督二脉合劲。
我对调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与人交手刚一接角,我立即调整自己的重心,前脚大腿需向外微叠,脊隹微微一转,立即感到自己主动,对方被动,几乎在调身的同时使把对方发出去了。
劈拳在攻防技击中分为发法和打法两种:
发法歌诀:劈拳似斧性属金,专重调膀破敌营,肺气凌然身先进,挤劲着力落胸襟。
上发望高上钻四十五度,下翻四十五度共合九十度才能把对方击出。下发望低就是对方站势低于我,先向我后下方四十五度,再向我前下方四十五度将对方发出。
直发两人站势差不多,直发并非平直前推,起手落手仍有角度弧度。两个四十五度不易被人看出。
发人务必注意三前和三节。
劈拳打法:里劈走对方上肢之里,伤其目、颈、鼻、喉、胸、颏、鸠尾、华盖。外劈走对方肢体之外,左劈右劈伤肝脾两肋等。还有上劈下劈后劈斜劈双劈、穿、失传、扑、戳、斩、抓、托、塌等。
崩拳的劲节
(1)顶劲。上中下都有向前顶的劲力包括天庭、食指中指、膝关节都要前顶。
(2)拧劲。腰部、腿胯、手臂都要有拧劲。对于臂部和拳的拧转要求转够九十度。总之身以滚而进,手以滚而入,直者无力拧者增劲,就象拧麻绳或者用麻花钻头。
(3)磨劲。两肘与两肋,出手与入手都要相磨。回肝肘与肋的磨擦能促使前拳爆发寸劲,回劲愈大出的劲也愈大。
(4)翻劲。出手要钻,落手要翻,当拳接近终点的寸间拳面突然下翻向下倾斜四十五度。
(5)蹬劲。两足全凭后足蹬。
(6)猛劲。迅猛异常,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身如弩弓,手似利箭。
崩拳的用法:
主要是打和点两种用法。打主要对方突如其来的巨大冲击力量使五脏六腑在强烈震荡中受伤;在点法中主要是闭其气血流通,所以说崩拳是致人的毒手不可轻用。
钻拳在五行中为水,曲曲流行,无微不至,无孔不入,无空不钻。
在内为肾,练时逼肾。在丹田抱气的同时将肾脏向后向上逼迫。前阴后缩谷道内提尾闾前敛两肾后逼,此时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心火相交。发劲时腰挺而塌,胸出而闭臂滚而钻,手平而进,后足蹬后腿拔,发放后两肾放松,这样一紧一松一虚一实中得到锻练。
附“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筋会阳陵泉,脉 会太渊,气会膻中,血会膈俞,骨会大杼,髓会绝骨。
炮拳
炮拳五行为为,以火为炮,取煤发犯烈之意。炮拳是一气之开合运动,开合是指意气力集聚和爆发合时意要敛,气要聚,劲要储,力要蓄,要合如包裹之不露。开时意领,气要吐,劲要发,力要达,开如炮弹之爆炸。练习武技击必须先合后开,先吞后吐。合时为吸为吞,开时为呼为吐。
炮拳劲节
(1)裹劲:丹田及全身都要抱以有包裹不露之意。
(2)滚劲,上架之臂要滚,身躯滚进,平手也滚而入。
(3)上架之后手变劲。甲变扑面掌,乙变掌戳面,变阳拳击面胸,丙下落时变阳拳砸敌,丁上架向外翻滚时用肘臂向外横格的扩打劲。
横拳
横拳五行之土,土生万物,起手不离横凡动则有横。一权动百枝摇,一本散万株,万株可归一本,不要把五行拳分得太清,你里有我,我里有你。而出人,身以滚而进退,身起滚转之劲,拳发滚斗之力,圆形运动,阴阳相合互易,遍身上下都是法。
摆拔之劲,摆似鲤鱼摆尾,拔如蛇行拔草,横以顺击,顺以横破,上来者挑托,中来者拦路,下来者砸切。起手为横,钻时要摆,雇时要拔,击进要顺。
弹抖之劲就是冷脆劲或叫寸劲。
七星拳有两种含义:一指头、肩、肘、手、胯、膝、足;二指前、后、上、中、下、左、右七拳。
背圆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脊背大椎至尾椎呈现的纵向圆弧形;另是指左右两肩背成为弓形,直者无力,弓则劲生,身如弓弩。
三挺:
一要项挺,犹如鸡斗,精神上提。项挺要与提肛,提玉楼(耳高骨)收下颏、顶前额、沉肩同时进行。
二要腰挺如弯弓射力,腰挺劲出,腰塌则劲蓄,腰软劲散,中节空浑身空。
三要膝挺,后膝挺则劲力浑厚能拔起全身之劲,前膝挺则能坚固中节并发出寸劲。
务要明白“束身而起,长身而落”的含意。
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八要素,机关运用在眼,变化灵通在心,随机应变在手,闪展腾挪在步,身之活泼在腰,勇往直前在气。
起要有横劲,钻要有拧劲,落要有冲劲,翻时从内到外无一不翻,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手起滚而钻,手落滚而翻,身起滚而进,身落滚而抖。
坐着敌突来手,我脚 腿向上来劲,腰胯向下来劲,劲全一块便把对方击出。
与石玉峰丁双银说手
(1)搂膝扭步扬手挨到对方手不可用力只巾实转腰用腰力旋动对方。
(2)双手推人手不可用力亦不可降重心,只用腰力推去才事半功倍。
(3)我按对方肘窝,对方如用手掌上托我肘,我不可用力下压,而是在下臂巾实的情况下用肩顺对方托力上抬,然后向外旋把对方击出。
(4)对方用掌推我胸,我用松竖劲把对方的劲吃掉,不给他反弹劲。
(5)二人单臂相接,转腰用腰力粘实,然后再离心旋臂,合起来便是转腰旋臂。
(6)反臂要先拉一下再翻。
站三体式时,调好重心,宛如立如秤准。像秤称物,提起秤准把秤打平,意味着人将自己的重心放的得当,虽在不断变动全身之力仍能保持平衡稳如平准之象,若能养成此种功夫自能稳定不受他力。这就需要两足分清虚实两手不用力,重心常在一足之内,两足相互交替,此谓偏沉,拳经说“偏沉则随”是说一足支身为偏沉,偏沉全身各部才能任意而动故可随。
所谓错综而运,以本身言采取复合幻,以应敌言取势相反相成如彼力前挤,我将身向后侧向下动转,足不退反而暗向前动力乘彼落空,我将劲返回相反而相成。
我顺人背谓之钻,人刚我柔谓之走。避彼之力为走,随彼之力为粘,化中有打,打中有化,故称粘即走,走即粘。
练武功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对社会的意义:
(一)对个人强身健体,陶冶情操。
(二)对家庭,健康的体魄有助于家庭增加经济收入,能抵制坏人侵犯,避免参加不健康的业余爱好。
(三)独生子妇女亦养成吃苦耐劳敢打必胜的大无畏精神。
(四)讲正义,讲武德,维护社会秩序。
内功拳的腿必须练出弹劲来,所谓鸡腿猫行有曲有伸既沉稳又轻灵。关节软组织就象火车下边的大盘簧、又象飘在水面的船舶,都有弹性,但那是随着地势和水的泼动而动不是主观的动。
记下几点:
(一)孙式单鞭侧身用重心移动把对主击出;栽锤必须用全身沉劲,拳不要用力。
(二)两脚分阴阳两年不用力,三虚保一实。
(三)站住中定往开里打,这句话必须体现劲由内向外发,由下向上返,手不要和,只需上身巾实。腰腿求之。
(四)放人前的一刹那移动重心,
(五)用炮拳或玉女穿梭向前上可拔起对方脚尖,向后上可把对方脚跟拔起来。
(六)上虚下实中间灵。
太极拳须由硬到软,由重到轻最后达到虚无。练心是练内,练身是练外,修心要静,练身要动,轻灵虚无才是正果。所谓放松不要着意手上没劲主要是身上虚空。有的人干事不灵巧便说是手拙,实是心笨,不在手上,而在心中。
有人说松实际没有真正松开,只有松的整,松的匀,松的干净才算真松。
武尚文同学注意几点:
(一)练拳以沉为主,遇有前推姿式,要作到七成沉,三成推。
(二)在发劲时必须立足于周身松柔无滞,在此基础上劲由内发力由下返。
(三)站式要上虚下实中间灵,四肢作到三虚保一实。
(四)注意单鞭侧身,栽锤下沉。
(五)深刻理解站住中定往开里打及两脚分虚实两手不用力的深刻含意。
(六)粘实用腰然后旋臂。
(七)不让对方利用反弹劲,只用松竖劲把对方的力吃掉。
(八)站三体式用立如秤准去体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意境。
练身阶段求周身柔顺,练气阶段主要求周身内气充盈,练神阶段里要求周身宁静。
用力小才是轻,角觉反映才是灵。只有轻才有灵,轻灵是练拳者追求的目标。
脚分虚实不能简单的认为一脚虚一脚实就是分虚实了,应该是虚实不停的转换是渐变而不是突变,运动变动是绝对的。实极向虚转化,虚极向实转化。
前边我曾说过前推要沉长推三即七成沉劲三成推劲,对此不要误认为只是手臂如此。双腿亦是沉七进三,不是后脚蹬着把前腿横着移到前面,而是用竖劲沉着开裆落胯,两腿宛如两根大盘簧压缩着展向前面。腿如此还不全面,全身都要沉七推三才行。
对方来力对准我的中心线,我必须通过赤地千里截捋化按使对方脱离我的中心线,然后再进击。
去乐亭老家一月,回来立足未稳,石玉峰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来了,谈起劲路,讲了三点:
(一)立掌推人,肘以上被人按住必须肘以上下垂,前臂上起才能把人击出,这叫处处分阴阳。
(二)肘不论起多高,都要有沉意,肩不能被打死,要活着运行。
(三)转换拳式要先松沉一下。
(四)化人肩要活着走外环。
(五)要引进落,不可引进落实。
练架子务必分清内外上下。所谓内用意不用力,所为外周身轻灵节切贯串;上者虚灵顶劲,下者气沉丹田塌腰松胯。
运行时,骨节自然松开,口腹不闭气,腰与四肢不可强劲。否则抬腿腰气喘身摇。
注意以意运臂,以气贯指,虚者非空,踢腿注意肢尖,蹬脚意在全掌。意到气自到,气到劲自到。
只要一身松开,虚着顶起劲来气自然没到丹田,上有提劲,下有沉劲自然端正,全身松开自然下坠,神顶起来自然有机灵。鸡斗、蛇行、马跑都是把扬起来。
刚柔相济不是一半刚一半柔,而是忽刚忽柔,轻则一无所有,重者无竖不摧是指虚实变化。
在预备式中要先松身心,静思想。太极拳三步功夫,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先练肢体的柔顺,次练内气的充盈,后练神经的宁静。
上下相随,是指每式手脚都必须同时动作。如果脚下弓步先成,身上定点超声波学到就不是上下相随。
蓄劲时将心意收回至极小,动作内收,发劲时心意随外开无穷大。
绵里藏针是指极柔软才能达到极坚刚,不是外皮柔软,里边硬。
外家拳多以身殉技,内家拳以技养生。
练太极拳思想在身内,手伸出云腰先动,然后才依次肩肘腕手。对手上的要求只要作到手掌手指自然伸开手腕微有上翘的意思即可。
所谓用意不用力应是多用思想少用力,少用力就是轻,所谓用意在身内不在身外,外多必然内少。
手上松容易,脚下松很难,脚松不开难分虚实,脚上松柔全赖于开梢沉气。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最基本的是变换姿式时吸气,向前击出时呼气,起吸落呼,吸时身体变轻,呼气时身体变重。
眼神要象关云长垂帘半闭为好,睁眼就杀人,又如电筒,不能老是亮着,而是该照的时候才照一下。
小圈黑心关不如直射。对准目标腰脚身和意念集中直射,不要先向里合或是下沉或是罗旋,这些预动等于给人报信,应作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触即发。
神宜内敛,默视揣摩,是指凡此皆是意,要用思想,思想不在外面,不可用气力,要用心去悟。应力求把拳理落实在身内。思想要象一盏灯照满全身,特别要注意全身松柔与灵敏和分清虚实等,时刻不离里边,这才叫内家拳。
我回家住了一个多月,回来见有的拳友练拳周身几里古鲁的摇动,那种得意的神态似乎显示他把拳世活了,会内动了,我大不以为然。拳架本朴实无华,简洁大方的,有人故意添些动作,加些花样,弄得好端 端的拳支离破碎,岂不可惜。
太极拳圆中也,形意拳直中也,八卦拳变中也,结合起来一家也。因为三家拳理一致,经方说都主张主宰于腰,由脚而腿而腰有不得机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腰如车轴,命意源泉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塌腰松胯等,腰有带领四肢的作用;腰不活上下不通身便散乱;练拳推手的时候要时时想到腰和腰应起的作用。腰是一身上下的枢纽,腰不松根力很难上达,影响内力的完整。腰部灵活械杆的力臂就由手到肩延伸到腰,力臂长了一倍,自然省力。
太极拳是道家哲学,柔能克刚,无为无不为。
腰劲的奥秘在于尾闾前敛,命门后鼓,头顶脚蹬,有脚踏前膝顶重心前移,手落下前臂与肘平。
推人时手臂不动,用意念指挥内力可打向任何地方。
进时用腰,退时亦用腰,进时命门鼓着,不能承受着肚子前进,退时命门鼓着先后退,不能猫腰突臀。
放松不是懈,睡觉时的放松便是懈。我们练拳说的放松除 要求矛软之外还有稳慢圆匀完整等。太极拳一切匚妙与健身的效果都是由松柔而生。
练太极拳要求的静是指的体静而不是心静,体静不是停滞,而是安详匀速如飞机、火车、河水看似静实际动得很快。这才是神舒体静。动是因,静是果,动是手段,静是目的。
开展有助于练,紧凑有助于养,会练也要会养,打拳推手是练,站桩和平时生活起居按太极拳要领动作就是养。练拳不用力而偏重养气养神,舍外求内,重意不重形。
太极拳用法是以一法应万法。一律以灵敏的听劲为前哨,当化当发纯由客观情况而定,根本不在外形。在一个会听劲的高手面前,一切手法着法统统等于零。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都可以化和发,接触点虽是局部,但发生的力却是全身完整一气的。
高级的粘只在皮肤上接触,水平越高接触越轻,听越灵越能控制对方,练拳架就是为了全身的松柔与各关节的高度灵活。
长劲是以后脚向前蹬为重要动力,依节节贯串由下而上顺势涌出的劲,由于力的作用时间长故能将对方掷出很远。
短劲是快速的弹力与压缩之弹簧突然弹出之原理相同。冷劲是冷不防发出的短劲。
截劲是按对方来力而转换方向的发劲或对方劲还未发足我以更快的劲将其堵回去。
如将推手比作战争,粘是遭遇,化是诱敌深入,拿是找准了有利的地形和时机,发是以优势兵力一举歼灭之。
粘劲有“粘随这粘”有“我顺人背谓之粘”前一种粘如胶粘物,不丢不顶,使对方进攻不得逞,欲逃不得脱,后一种粘是拿劲,拿劲就是随时堵住对方劲路的转化,不让他组成复合力。
发劲之妙在于随,跟随其进或退的主向打。
我对沉气的体会:
凡发劲手足欲展不要用力而要沉气,在沉气中松肩附肘,的伸展全凭在沉气中松肩附肘,伸筋拔力,只有这样臂才能极大限度的展开而且能保持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虚实灵活而不死滞。在练拳架时每式都要沉七伸三形成立本复合劲,所谓沉不是外形降低重心,也不是用力向下按,而是向下松沉,同时气沉丹田,继而下沉到涌泉。比如做单鞭(孙式)开始两手心相对与两脚同时外开成马步,此时气下沉到丹田,当左脚向左移时气继续下沉,当完成左六右四时气沉到脚心,对此我有明显感觉。当两脚虚实转换由虚到实也是沉气的过程,当落实时气明显下降到脚心。
我对半径的理解:
两人对面站立两臂相接构成两人之间的直径,单方面伸臂只是半径,半径是支点,不可回缩,否则便使人乘虚而入。孙式起式,双臂抬起,不能立即回缩,而是腕子外展然后下落。对方推按我臂,我不能回缩,而是旋腰展臂。
前推必须背后成弓把胯松下去,此时腰脚手合一,事半功倍。而是用意念先肩动接着动再由腕动,象传接力棒一样,了节贯串层次分明。
散手三广手法:
(1)推人头不动,背不动,肩与臂脱开,胸要含,含胸的方法就是两个乳房的斜上角向下松沉,此时在沉肩肘中把人轻轻推出去。
(2)我托对方的肘,对方沉肘化我,我可外引其肘,另一手向引的方向 人。
(3)对方前脚实我打他的后脚,如后脚实我打其前脚,打后脚不要打他的脚跟而要转腕转变方向,打前脚要附肘向上打。
人的重心部位有三条轴线:
第一条是由尾声椎、腰椎、戏耍椎构成的竖轴线,竖椎转动时胯要松只转脊椎不志胯,转动幅度一般不超四十五度。
第二条是胯的两个髋骨之间有一条横轴线,向前弯腰要以横线为轴。
第三条是肚脐下与命门有一条前后的顺线,向两边摆动或胯打时以顺线为轴。
心得杂记:
(1)抱七星回式不能腰手直回,否则理被追住劲,应是命门直回而手环形回来。如有人敢追再环形打回去。
(2)上步七星要匀速身不上长,既不受力又把人打出去。
(3)接手要把肩肘送出,手要塌住触点旋转,如对方放松变劲我下沉捋出。
(4)肘窝不可民直角,要保持月牙形,被人打成死角要肘朝上手朝下化掉。
(5)对方双掌推来我不给劲,顺其来力后捋,要下多后少。
(6)推四合手被人朋来只要腰退手转不顶抗对方便追不上。
(7)后腿被搬住只要地匀速前忱便能解脱。
(8)无极式看似神秘,实很简单,就是要求周身放松。如同回归大自然无拘无束的样子,也就是自然人,起式后便要循规蹈乱世的成为太极人。说谓太极人必须上有虚灵之神,中有腰脊之劲,下有丹田之气。此道能用以防身能自卫御侮用以处事则是非分明,用以养生则延年益寿。
(9)推人必须松胯,感觉腰腿紧密连在一起,松气沉肩,胸背肩均不用力腿腰暗向上返力,肩肘腕节节展开便把人用内力推出。
(10)身手脱离如对方推住我横臂我身不劝,臂下沉化解,或者臂不动身子后撤,这便叫身手脱离。
(11)前边挨打后边还击,左边挨打右边还击,如对方推住我右半身,我转腰上左半身还击。
(12)善攻者令人不知何处能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善守者令人不知何处能攻,身势完整,包罗万天衣无缝,退不能追,进不能窜,无懈可击,总之用气化,用神攻。
顺步与拗步两脚的宽度不一样,拗步一般三十公分基本与肩同宽,顺步一般十几公分,对此必须注意。
有人不懂涵胸拔背的真意,胡说太极拳没有这条规矩,说 是陈微明从孙灵堂的形意拳里搬来的。其实涵胸拔背在太极拳里占很重要地位,只有涵胸拔背上身才不妄动,才能做到喉咙永不抛敢问天下众英豪,只有涵胸拨背才体现顶头虚,只有涵胸拨背才显得太极拳气势壮,才能做到气血收敛人骨,才能做到力由脊发。

推手几则:(1)推手松沉时也不能扔掉交会点,否则使是把点化丢了,以后不认何势都要牢牢的把握住点。(2)练拳推手前伸不能牵动重心,否则便被人所乘。(3)欲要用前移重心推人时必须手不用和只松沉着腰腿前移,但手要膨胀着劲。(4)接手既不移动重心也不用力只虚虚接住但要膨胀着然后待机而动。(5)把握接触点要按透不可轻谓。被对方抓住或按住我必须不受力放松或化或攻。接住点放松把力转移到别处,如对方握 小臂我把劲转移到手上或肘部然后用手或肘部运他打他。缗拳推手用腰带,对方按住我肘部几乎把肘部压在我身上,我此时把劲暗运到手上,转腰旋转着从对方外圆打去,以对方实脚为中心令其旋转。推四合手对方挤来我必须随着对方的劲沉胯窝和正腰,不可妄动按时要用掌心随着对方的劲主动的带着走,不可死近不可擅自下沉。程史得意高足王贵兴来敝宅,恰周拳友石玉峰,本欲交流推手技艺,但接手便有一决高下之势,都使出吃奶的僵劲,象是老牛顶架脑袋扎地,猫腰撅屁股,我深不以为然。劲他们今后应练理不练标身不练招。松则轻、轻则灵、灵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意念的力量很大,对方的劲打 我身上,我不想受力,只用意念把来力向身下导引,复从下边向对方引去,结果对方的来力又还给了对方,是他自己把自己打出去的,真是活该!有句发自内心的话:练拳推手必须松柔,但不可把漂浮当轻灵,把僵劲拙力当沉稳。只要松柔了便能作到来无形去无踪,打人不知怎么打的,挨打不知怎么挨的。什么叫一动无不动,两人搭手必有一接触点,脚腿腰手都动起来向一个目标打去。怎样把对方的来力还给方?敌我双方互相把两手按在对方胸前巾实双方形成整体,此时谁先向前发力自己的力必然返给自己,等于自己打了自己。以此道理类推当对方动手发力我立即把来力通过接触点还给对方。我在活步推手时惯用的几个招式。论说应该是练理不练力,练本不练标,世身不练招,可是要入门还得先懂些招式为好,因为拳理说由着熟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我与杨玉华、丁双银练活步推手时常常运用以下几个招式:(一)二人右手相搭,趁对方向前上朋之势侧身向前粘引其臂,左脚上有进一步闪身到对方右后,左手推其肩背。(二)二人右手相搭感知对方有前进之意,我以右手轻握其腕,用短劲侧向身向后向下采带。(三)上势不停趁对方身体不稳,转背身右腿挡住其腿,右臂翻转肘朝后臂伸直以腰劲横列其劲部。(四)对方双手按我胸部,我以双手向左右分之,随即左手采住其右手腕,曲右肘捣其心窝。(五)前势不停对方用左手推开我右肘,我顺势进身以右肩部靠其胸部,靠时脚下站稳。(六)对方双手握我左臂向我胸部按来,我左臂朋住左手向左上捋化,随以左手管住其左腕向下向里拧采之同时右手按住对方的肘部并不断向下向后引伸。(七)对方双手按我胸部我以双手向左右分之,随以左手握其右手腕向左下列之,同时以右掌扑其左耳面部。(八)对方突然以右拳击我胸部我以左手党拍其右臂肘关节向右侧挂之,同时右手钩其后劲向后甩之。 (九)对方以右手击我,我以右手粘其腕向下采之,同时以左掌年其面,此时对方必抽右手以左臂朋架我左手护同,我顺势握左腕向左下挒之同时左脚落在对方外侧再以右手击其左肩。(十)对突发左手向我头部袭来,我以左臂朋粘其肘部向左上引挂之同时上左脚于对方右腿外侧以右掌推击其胸部。(十一)对方扬中手击来,我以左手向上朋挂来犯之右手,同时弓右腿俯身出右拳出其心窝。对方如用右手向前击来,我用右手向后扯之复上左脚踢出裆胯部。什么叫化劲?化劲包括粘和走,粘者不丢也,走者不顶也。粘是制人,是避人,二者构成化劲。蹲身时要注意垂臂忌外突。内外相合,上下相随无微不至才是落。轻灵的具体表现,如若举臂在意念上不可一次到位,假设由低到高有十个点,要一个点一个点的上举,如在某个点上意念不给继续上举的指令手理停在那里不动,如举到某个点上,意念下令不要上举而转变向下,这时手毫无阻滞的转移,有以上这样的感觉才叫轻灵。所谓间断,就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这时最易为人所乘,所以练拳推手劲不能断,即是偶有间断民要做到劲断意不断。腰隙指两肾,以命门为中心两个肾不断抽换,向左抽左脚实,向右抽右脚实,两脚的虚实变换主要靠两肾的抽换。退时走弧线为引进落空,退时走直线为引进落实。内劲忽隐忽现就是似有实无,似无实有。存疑,拳经有“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缺陷处,勿有断续处。”我总分不表这凹与缺陷处到底有什么区别?请智者教我。有人问我何为腾挪,什么是闪战,我也不甚了了,曾去问程师兄,他说腾挪是躲,闪战是雳,闪动作也就是快。虽经师兄一番指教我仍茅塞不开。简单理解腾挪是意想动而未动也就是预动之势也可说是属于精气神方面的用语,好象猫捕老鼠在未捕以前的那个精神饱满,注意力高度集中,身势下降,眼露凶光那种神气。闪战是动度极小,避实就虚迅速突发,惊战之法,以小胜大,脚踏尾抖两手弹。三体式的虚足与胸有相吸相系之意谓之虚中有实,实足并不站死,只意念注重实股支持全身还要有向上提拨之意,谓之实中有虚。两人接手就得把对方的手控制住不使其走化,如引其偏离中心线向外边偏斜。与人活步推手沉肩附肘两手尽量不离中心线,尽量不把臂张开。为打住对方的劲不使其走脱。要分清主攻点与非主攻点,所谓主攻点就是距对方中心线近的点。为不使对方旋转,要打住对方两个点。太极,形意,八卦属内功拳,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太极圆中也,形意直中也,八卦变中也。太极力灵,八卦力巧,形意力实。术极皮球,八卦弹簧球,形意钢球。三举形式不同内容一家也。八卦功人百练不如一走。功夫都在脚下。左旋右转走圈时必须有下列意念;(一)撑船篙。两足平起平落,步落趟泥,不准提后跟翻蹄,也不准扬脚党亮掌,想象后足如船篙撑地前足如船篙撑地前足如舟船前行。(二)搓麻绳。走圈时想象地上放着一根麻绳,两足交替前进时要搓着麻绳走,练出有分寸的虚灵劲。(三)展薄冰。想象脚下是随时都有塌陷危险的薄冰,所以要精神集中,小心翼翼,前足虚中有实,后足实中有虚,不能突然把重主移前足双要尽快的把重心送前足。(四)踩游蛇。想象两脚不断的踩砂踩蛇尾,有险象环生的机警劲。(五)猫捕鼠。从精神气质上有闪战劲。(六)踢门坎。想象前面有一道道门坎,需把门坎踢断才能前行,专练力贯足尖的点踢劲。(七)腾空走。立砖埋桩离地走转,练人体随意平衡的潜能。(八)负得行。两手和两腿负重而行,所持之特由轻到重。以上八法每法练三个月每天至少展昏各练一小时以上。八卦拳窍要(1)肩坠腰,腰坠胯,胯附膝,膝坠脚。十趾抓地,掌根前顶,二目注视虎口,练功进心想自己的胸内是空虚的,要抱膝两膝相互靠近为了护裆以防敌冲踏中门。两肩关节向两侧拉向下沉虚腋如夹一球,肘有重地之意,掌指上翘。(2)后肘窝对心品窝,翻塌时头肩肘手腰胯膝足一起向圆心拧转如同拧绳一般。(3)里脚迈直,外脚里扣,推磨一样。下身稳固上身灵活,眼观三面身不摇晃。(4)左右精熟不至在敌招式与自己习惯不一致而手足失措。(5)手足一致,上下相随,来去一致,前掌击人,后掌捋人,出手如锉。入手如勾,来去无空手,来去无二劲。(6)好汉怕三穿,肘不离和,手不离肘,贴肘下直穿,两肩如环,催带双臂,穿掌要向对方裆中插步。(7)内外兼修,气沉丹田,意到气到劲也到。(8)身势分三盘,上盘两腿微屈,中盘腰胯下坐;下盘膝与胯平。(9)舌顶上腭,鼻也呼吸。(10)大指微扣,中食二指伸直发开,无名指与小指靠拢,掌心内含。(11)合膝扣步,两膝相抱,回身扣前摆后,换式身体下蹲,输蠃在步,每动必把腰腿安排好。(12)进攻肘先进前脚,后脚蹬劲向前跟半步。后退先退后脚,前脚蹬劲后撤,跨步要离中,为避开敌正面攻击侧身斜上步。(13)出身时膀根先着意,蓄力劲蓄足后再发力这叫做手未动膀先攻未前伸先后缩,吸足再吐,肩一抖但打人。(14)前掌后掌力相通,欲使梢先动根,用根节劲击人。(15)声东击西,指上打下。(16)接手连续向对方鼻目穿击,穿时注意向左右跨步配合使己不在彼之正面。(17)攻防要走三角形,手也一要横一直成三角形,手脚都成三角形内中变化必无穷。(18)敌高我低,以低势攻其下路,敌比我矮用高势攻其上路,总要斜身绕步走圈,翻转要靠腰肢动转。腰转到不能再转时向回翻转必须用刚劲才行。(19)交手时使用刚劲以前,隐含柔劲使用柔劲之前必须以刚劲作后盾,敌柔我刚,敌刚我柔。(20)脱身化影是指侧转变化的身法。如向左右转四十五度,左右脚也随之虚实变化。(21)缗拳要精气神,劲骨与尾骨坚直,变时缩劲,发时伸,首尾相连婉如神龙。(22)膀在肩端不会伸,发挥膀靠进步。(23)刚劲骨中来。柔劲筋中来,发劲由脚而腿而腰再到手。  (24)三真:即内三合,四到即眼到手到腰腿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25)刚易断,柔难直。(26)上下翻打,左右穿击,天翻地覆,波浪起伏,排山倒海。(27)双方都是高手看谁腰上功夫大,双方身法都好,那要看谁步法高,走为上策。(28)要想动步必先提腰,如足先动腰后动必然身法散辞书重心不稳。(29)转身变招步幅不可大,不可离地太高。(30)胆气要胜人,一人拼命尤夫莫敌。胆壮心静,心静形松, 形松眼明,眼明手快,不管敌人拿什么利器,不可慌忙,以哼哈 之声震之,乘隙取之。(31)人众我,敌强我弱 ,不可力敌,只能智取,指东打西,避实击虚。(32)短兵相接,以意欺人,似胸有成竹,用镇定惊骇敌人。(33)黑夜遇敌伸手不见五指,靠蹲身下势,二目上视借天微光觅寻敌人。(34)遇冰雪泥泞环境与敌交手,前腰要横迈,扣成丁字步,合胯合膝,翻身变招不用脚跟脚掌拧转而高抬脚摆扣。(35)神形一致。练八卦拳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三年练架使手眼身法步熟练配合,十年精气神力臻化境积累丰富的实距经验。四十八法就是先辈总结的实战经验:(1)击人必须手脚腰三劲齐到。(2)进攻之前先考虑好退路。(3)打人用根节发力稳而狠,手为梢,膀为根,步为根,用半步距离短、速度快、变化灵、重心稳。(4)高挑低搂横掩避。(5)搭手转身才能引进落空。(6)变式短时间的停称为囤步。囤步时,必须前脚虚后脚实,劲断意不断。(7)含胸吸手,腰腹相随是取胜良法。(8)心与力合关眼劲才算整劲。(9)发劲留有余地。(10)对方脚跟已动,趁断根之际用我之余力继续作用敌身,不换招式通过续力第二次捋塌抖,如换招式等于给人以喘息稳定重心的机会。(11)快打慢,强胜弱不为能,高人一招才是能。(12)敌力大手快,我以静制动,以逸待劳,就是千人围攻,也只能有三五个人接近自己,对其弱者灭其威,辞书其阵,惊散乌合。(13)高打低,矮打高,斜打胖捋带瘦。(14)手不动,膝暗顶伸。(15)彼越快,我越慢,看准空隙用整劲攻之。(16)多历害的拿法只要被拿之手顺势举过头顶便失去作用,另支手空其鼻刺其目。(17)敌人双手持兵器同我这空手人进攻,我只要闭住他的左手右手也就无用了。(18)敌前手击来我不按不抗,侧身以进,顾打合一。(19)敌强我弱,用粘字引他出手,他一出手我走开,他一收回我脱身化影如影随形乘势进击。(20)八卦讲空转到敌人背后攻迥手伸得不要太长,脚步也不能太大,用跨步落地蹲身而转。(21)敌盖我来我盖先,向右砸来我换步左手粘,敌要劈头我叠肘成桩横立,拯来手敷其上画圆圈化解。(22)直线打来我斜跨半步,如对方打斜我仍再斜上半步。(23)群敌包围攻的凶,要象蝴蝶穿花丛。  (24)心不痴,眼要准。(25)黑天昏月被敌包围,下势蹲身,借天色微光观察情势,走弯步快变换。(26)任凭兵器练得精,不入两手功夫灵,躲过锋芒击臂腕,夺走兵器才是能。(27)遇到强手只要挨近其身体左右周身旋转不但可保安全还能克敌制胜。(28)战胜敌人最好办法是让敌人心慌意乱,最好办法是两手直掌连环不断的空击敌人的鼻梁骨令其眼花了乱。(29)欲合先开,见开防合。(30)注意天时、地利、人和。避开刺眼光线,判明左右方向。 静待动,以逸待劳,守住自己不出漏洞。(31)封闭躲闪固然可护身,但无攻人之势,若能护身又能制人必须大胆与敌人靠拢贴近。(32)眼观六路、耳听八方。(33)一招不中,连续发二招三招要招招直逼要害。(34)雪地不要挺身去打高。(35)稳步法的诀窍在于前进时足趾屈曲,落步时十趾抓地,足心含空,退步时要把脚后跟提起来,足尖擦地后撤,转身时先要扣步,不扣步不能回头看。(36)对敌时进退转换步子不要过大,大了身法不灵敏,小步便于靠近敌身,小步标准是迈半步,前进后退,左右跨步都是半步。(37) 中架中盘对敌为好。(38)低头如同眼不开,亦且身量往前栽,低头猫腰中枢死,招法步法呆。(39)挺胸坦肚。重心上移,气不能入丹田,必受制于敌。(40)全身力量在中枢,腰是主宰,动转,发力,蓄劲都在腰部,立身不正,腰中不舒,发力不整,因此必须保持腰背中正安舒。(41)太极拳说:意气君骨肉臣,而八卦拳却说:身如君王腰腿臣,强调了身法在八卦拳中的作用。(42)扭身是八卦拳特用身法,当敌与我贴近和右拳击我胸,此时用手法步法化解都来不及,只能用吸胸扭腰的办法向右转去击敌右后。(43)对方连续不断向我穿出,我不能一退再退而要用跨步侧步使敌落空。(44)闪躲东方西又来,摇身一变甩身开,用左右甩身法主要靠腰不能只注意手脚。(45)遇高大之人,蹲步沉身,使敌优势成劣势。(46)八卦之手不讲拿,因为只能拿一人且把自己的手占上,所以人拿人兮我亦差。(47)步步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技击制敌主要靠两脚不停的走动变化。站住不动就等于一朵鲜花扔在地上了。(48)出神入化,变化莫测为太上法。练八卦达到太上法要达到三个标准三个目的,即:力要足,劲在活,招要准。能连环发招,且作到招中有招,手外有手,使对方穷于应付。久练自化,熟极自神。应物自然令人招而生畏。上乘走转(一)八门任意走(1)意卢以踝走,忘掉两足;(2)意想以膝走忘掉两小腿;(3)以胯走忘掉两腿;(4)以肩走忘掉躯干;(5)以手走两足悬离地面;(6)以肘走身体地而行;(7)以头走倒立而行;(8)意想随宇宙走超其象外。(随天体转动)(二)内外随处行(1)舌上行口腔为天,大为平地,舌下为河,流水潺潺,舌上绿草繁花,意想自身变成很小的人,在舌面踏青行走黑心圈。凝神后口内津液如泉流出。(2)膈上行想象横膈膜变成平地,心胸宽阔,小人在横膈膜上行走转圈。(3)腹底行腹腔底变成了海底平地,小人环天宇在海底行走转圈。(4)手上行想象面前是大海,自己两手是漂游的两块木板,两脚交替踏着两块木板随意行走转圈。(三)天地任逍遥(1)地上行如旋风身体有平地旋风之感,精气神向周身皮毛灌注。(2)地球外行如壁虎想象在地球外围贴着地球走。(3)地球内行如迎风有迎风却步之感(4)地球中心轴处走脊柱有钻升之感(5)地球底下行走头如顶灯(6)空中行如白云。(7)天底行如登云。想象两足登天身体倒悬。(8)天上行如清风本章掌式变化顺其自然,地上行可走下沉掌等。八卦掌不外传之奥妙——六球一柱神边(两眼球,两肾球,两卵球,一个脊柱,妇女没有睾丸球,可有两个乳房球。)两眼球管住两手两足,当两眼球向中间靠拢着意两大眼角两手两足松软无力,当两眼球外,着意两小眼角时,两手两足便膨胀有力。当我们想象两个肾球向前边中间靠拢着意神阙穴(肚脐),则两肘两膝松软无力。当我们想象其分开向两侧牵拉时两肘两膝会膨胀有力。因为两肾球管两肘两膝,两丸球管两肩两胯,当我们想象两睾丸相合向会阴穴回收时,两肩两胯自会收缩,当想象其分开时两肩两胯自然会膨胀有力。转八卦分上中下三盘,上盘眼球找肾球,中盘肾球找睾丸球找足眼。肢体开展是有限的,意念的开展是无限的。如果在行拳时神形气力,启承开合都与六球一柱相连,即可心形如神龙,首尾相连,上下一致,周身一家,无形无象了。六球一柱是用法之总纲把自身比作一杆秤,人的两脚为秤盘,脊柱是枰杆,脊节为秤星六球为秤砣,两手为秤提,神意是持秤人。两眼向上丹田(两眼中间)合抱立刻神敛意专,头脑清醒,神意逼人。两肾球向中丹田合抱立刻腹收、背圆、胸空、气沉丹田,神清气爽、重心稳,心里踏实。两睾丸球向下丹田(会阴)回抱立刻感到溜臀吸肛,松腰圆胯,尾闾中正,神气贯顶,重心向下,周身轻灵。敌人向我进攻,以实力按我胸部,蒋触皮肤,我以意念想象身之六球断开,立刻身若摊泥,对方顿感落空,失去重心,向前倾斜。我随之意念想象六球相连,把人击出。口诀叫做“见人则开,遇人则合”,六球断开三三为坤六断为阴,连在一起三为乾三连为阳,连时中间加一柱才连上的三三故名六球一柱。断时六球与一柱脱离。六球田关合为,用一柱串上便为中,三个中串起来使为以一贯之,上下贯串不但中正且能力整。若敌单掌推击我之左胸,我则进右肾球撤左肾球,若推我右胸正好相反,如此敌必落空,再以手助之以眼视之必倾倒。我欲向上朋敌,先想睾丸再想眼球敌必被朋起失重倾倒。从健身的角度说主要养精气神,睾生精,肾生气,眼生神,脊为髓海是有造血功能。所谓“见人则开”是看见对方向我打来还没有打到我身上,此时我把六球断开所谓“遇人则合”是人已挨我身,我身上已觉得遇到了人,此时我意想六球连上故称“遇人则合”。欲将敌向上朋起,所以要先想睾丸球肩胯松沉使敌前倾拔根。再想两眼球,因为眼球是管手足的。心一想手足自会前攻使敌向后倾倒。前边说到人身如秤准,脊柱是秤杆,六球是秤砣,秤杆一般有三面秤星,迎面的是小花能称的斤数少,睾丸球中间是小花来势不重的可以此存之,侧面秤星是中花两肾球中间是中花可破中力。背面秤星是大花两眼球中间是大花可破大力。我与人推手过招应视对方击我之部位与力量来决定我对六球一柱的调度与使用。如敌人来攻我接住来力,此时我立身中正,手为支点,脊柱为杠杆,睾丸球抱尾闾上起,眼球向眼角看,在敌拔根之际向左或右移动两肾球敌必向前或左或右倾斜。两眼球还管远近,转脖颈变眼球威力无比,眼球动四球跟变化莫测。六球一柱可作为一种私下工夫于无形无象神鬼不知中进行锻练从而进入高级境界,久之能提高身法水平和技击水平也能强身健体。对脊柱的锻炼方法:(1)蠕动;(2)摆动(3)转动(一节一节的转动或摆动);(4)揩开(一节一节的上下拉开揩开撑开);(5)窝(前俯后仰)(6)观(意念从上到下反复内视脊髓)眼球锻炼方法有八:一揩,二摩,三转,四视,五数,六止,七照,八念。肾球锻炼方法有八:一搓摩,二拍打,三揉转,四念字,五观想,六虚握,七常抱,八游身。睾丸球锻炼方法:一揉搓,二牵拉,三拍打,四抽提,五虚握,六观想,七逆行。何为中正安舒?不偏不倚为中,不斜不歪为正,不浮不燥为舒。什么是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武术有千法万法,但到最后万法归自然,具体说:一神贯六合。内三合,外三合都不要刻意去要求,只要有了神气力就会精神贯串,神行体随无处不合。二一气支百体。四肢百骸一切外形动作作是内气自然流动的表现。不再用心意去支配。三一意生百家。功法纯青,遇到情况不假思索自然生出百象的方法。四一动化乾坤,一举动自然顺乎一挥,蒿草拔掉矣。世间万物都在运动中重复,重复就是返还,重复是量变过程,重复到一定程度就质变。练拳亦是如此,停不得,急不得,只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毅力才行,重复不是呆练,傻练,必须在反复的练功中不断悟理,悟变,悟新。八卦拳的技击原则以动制静,避正打斜,以正驱斜,刚柔相济,刚在先,柔后藏,柔在先,刚后张,过刚必折是真理,优柔过胜等于休,随意变化才是拳。附八卦拳总歌:八卦拳,走为先,变化虚实步中参,收即放,去即还,指山打磨游击战。走如风,站如钉,摆扣穿翻步法清。腰如轴,气如旗,眼观六路手足先。行如龙,坐如虎,动如江河静如山。阴阳手,上下翻,沉肩坠肘气归丹。要六合,勿散乱,气遍周身得自然,摆扣步,要仔细,转换进退在腰间,手打三、脚打七,手脚齐进莫迟疑,胯打走,肩打撞,周身挤掌暗打膝。高不挡,低不拦,迎风接近最为先。数语妙诀掌中要,不用纯功也枉然。今天在南湖公园见杨玉华双银等练拳,觉得有几点毛病现记下来待明天告诉他们纠正。(一)前进后退,起落,左旋右转都是局部手足动作,所以身上都是空的。应该全身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手足动了,身子没随,所以是空的。(二)搂膝扭步不能节节贯串,步调一致,而是松散的活动。应该注意未动已前先全身放松一气着下沉,手背,小臂和肘如同沉压着对方的手臂,然后用意念粘压着对方手臂向后向上扬起,接着斜着伸腿。如果是左搂膝,左手在下与上扬右手同时随着腰的拧转一个劲的推压到位。(三)两手下垂再上提抬手肘,总是两肘向两肋后退去,这样手法如遇对方用拦阻,两手必然出不来。正确的作法应该两手下垂,后欲要抬手先向下松随即两手暗向小腹前运动,然后全身放松下沉,两手随着下沉向前上发出,必对方击倒。(四)练孙式弯弓射虎,双掌仰着向前上穿出也是肘向后退,如被拦阻仍发不出手,应该双仰掌暗向小腹前运动,全身向下松沉,双掌向前上穿出。八卦党的八大特点:(一)用掌不用拳原因是:第一掌比拳长。一寸长一寸强;第二掌比拳威力大,掌指比拳面积小压强大。第三用掌击人易于变化。可穿可戳可塌可削可扁刂 可按可截可掰可扣可推可托可钻可翻可挫可掉可拍可可打抓可勾可领可带可刁可挂可拧可抖等。(二)不走直线走圆圈原因是:第一圆形运动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及其运动的自然规律。第二在技击中圆形运动可做到化打合一,走圈不和敌人正面冲突,避实就虚,以斜取正,破坏重心,攻其薄弱。(三)强调形象意识锻炼但又不能练成象形拳。如行走如龙,换式如鹰,动转若猴。又如动如龙,坐如虎,动转如狮子滚球。好多动作都以某种动物命名。这是为了使动作优美,为了提高健身效果,为了培养斗争意识,但强调不求形似而求神真。(四)以动取胜的游击战。军事家都认为“久守无胜理”,不停的与敌人左旋右转,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五)禁三害求自然。(六)明九节守八返。(七)顶坠空圆四梢全。(八)晓易理明阴阳。说说我对四合手朋劲的理解。总是说朋劲如水捧舟,舟重吃水就深,水遇到重力就自动化开但不能脱离,那有水离开船,让船掉到水底下的呢?船降水降,船升水升,粘的如胶似膝,难解难分。两支脚后脚如船篙,前脚如舟船,后脚推着前脚向前运动,直到重心由后脚运动到前脚。后脚除了向前蹬劲,还要由小腿向大腿运劲,使腿部有上拔之意,当重心移到前脚后脚仍然塌住劲,但后脚只虚虚站定不可用力成为挨打的支点。前脚成为支持全身的重心以后在意念上好象脚突然大了,似乎脚掌已伸到对方的脚后跟,前脚成为重心,前脚便是左右旋转的中心,如后脚成为重心,后脚便成为左右旋转的中心,也可叫做轴心。向前朋时两眼向两边眼角看而此时两腿要内视两肾,两个胯窝与命门(腰)摆成三角同时前运,周身以一动无有不动的意念,象水银灌满全身贯串着向前运,不可使一个地方有空隙,否则便出现间断被人所乘,两臂要放松,两手必须以劲达梢节的意念十指灌满向前推进,前朋到极点不可间断自然的转换为挤。以上都是外形,必须辅之于内意内劲内动,如丹田气必须随着前朋而暗向前运,两手前行气在手腕。总的还得如水捧舟,他向上我上随,他向下我下追,随屈就伸得寸进尺无也不入,两手臂宛如两个大象的鼻子,既柔和又灵活又有力,令人望而生畏,向前朋时身子也随之前移,当重心已完全移到前脚此时身子和脚都不要再随波之捋劲前移,站牢不动,此时只有手臂随着彼之捋劲前送,待彼捋劲已尽,我胯窝裹劲,身子上拔,向对方挤去,挤时后脚一定变虚,前脚变实,周身膨胀鼓荡,手遇到抵抗不要回缩也不硬顶,而用周身的膨胀劲去对付。练拳由量变到质变是绝对正确的,只要方法对,肯下苦功,到时候便发生突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温度降到零下突然由水变成冰,任中信、小白、石玉峰都是如此,他们都成高手了。今天与武尚文研究孙式太极拳云手,开始他不得其门而入,后来我把手臂横在胸前作云手起式伏,让他用手推我的横臂,我先转腰待转换过去再动手,不但化掉推力,反而把他捋出,小武顿悟,连说明白了。今天拳友问我何为半引半进?我说只是一知半解,粗浅理解就是前身进,后身退。如后臂退,命门退,前小臂进,丹田进,肩缩指进,腰退腹进,前脚前挺劲,后脚向后挺劲,前后形成互撑互拔的劲,对方来力打不实(因有后退的劲)欲走又被一种力量追来(因有前进的力)。无论是云手或是用挤靠,腿必须站稳站牢不得稍动,否则便放不出劲。介绍一种适合老年人揉手方法。我已年逾古稀对推四合手因不耐久站难于坚持,对于不沾既放的散推因跌跌撞撞的也不太适应。最后我与杨志新演练了自命名为“象鼻子”揉手法,即两支手臂用意念当成两象鼻子,其特点是柔韧、灵活、刚柔相济。舞动起来活泼轻松,有粘劲,步随身动,不拘形式,迈步完全是形势所迫挤出来的,显得无拘无束,与对方接触毫不接受力量,见力就化,像是用鸡毛掉了一下,手挨到身上如同按摩,我练得久了不但有利健康,也能把太极拳的要领拳理如放松,轻灵,一羽不能加,柔能克刚等形容出来。在观赏价值上双方四条大象鼻子缠绕在一起,宛如四条龙翩翩起舞岂不有趣。何为含胸?含胸朋有文章,内功拳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含蓄在胸,行于手指的说法。含胸有几层意思,一是背是一亏,肩肋有横撑竖裹,胸不得前突,亦不能凹进去成为罗锅腰,不能挺胸憋肚。二是把胸当成一块大宝石镶嵌在上身前面一个框子里不可随意摇晃,不能前伏后仰,前进要小心的抱着胸前进,后退亦要抱着胸后退,这样才上下贯串,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发力才整,才不致劲间断而空虚,三是胸中始终保持涵蓄松空的状态,从喉咙到丹田气运通畅,这条线上不论那个部位发生气上撞或有堵得慌的感觉,那就是身体有的部位不适有僵劲拙力发生,因此保持胸的涵蓄非常重要。



FLASH播放器(精美音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