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含水量试验: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4:18:02

小组合作学习的感想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我的课堂中,我也经常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以下是一点点感想。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表面的形式。在刚用这种形式之初,做出相关规定,如合作时,小组交流的声音要小,只需组内成员听到就可以了,这样,全班也是比较安静的,方便听到老师的指令。

其次,要教导学生学会倾听。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往往是不愿意去倾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第三,要敢于发言,敢于争论。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己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小组“代言人”不能固定,要轮流,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心中都充满自信。

第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可以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一些抽象的概念性原理性的知识就不适合,比如一般教材每一章的第一节内容,电荷、参照物、以及重力、牛顿第一定律等,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在头脑中都没有这样的知识,合作讨论不起来。一些来源于生活中的知识的学习就比较适合去探讨,比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的利用等,就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最后,分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分组实验,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可以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组内动手去完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学生有机会在无戒备、轻松的气氛中听取和采纳他人见解,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知不觉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学习了人与人交往的更多技能。

 

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报告

                            

新教材在学习方式上的改革之一就是合作学习。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物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并对别人(包括教师)的不同做法与想法进行理解以及做出必要的比较,它包括探索、交流、表述、比较、讨论、改进与纠正错误等多个环节。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生之间不同程度的交往和互相配合、互相帮助,集体的荣誉感、责任感、领导意识,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平等意识都会悄无声息地得到增强,这些品质在教材中并没有明显要求,在考试中也不会涉及,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帮助学生形成现代

社会所必需的素质。

我市全面实施新课程已经两年时间了,很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只偏重形式,而没有准确深入理解教学目标的内涵;没有追问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有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等活动实施的本质问题。对于如何提高分组合作的实效性,结合课改同行的经验及本组教师的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适时分组,获取最佳学习效果

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应把握好分组的时机。在教学中,部分教师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过一会儿用一次。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刚分好组,没说几句,就被教师止住安排下一项内容了,合作学习显得匆忙、零乱。因此,把握好分组的时机尤为重要!

1、当任务繁重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要求同学们的知识学习不局限于课本,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内化”,让学生带着设计好的问题去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由于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任务多,时间紧,学生通常不具备独立完成的条件和能力,这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就很快捷、高效。

如在学习八年级物理《杠杆》一节时,当介绍完杠杆的特点和杠杆平衡条件后,在进一步学习杠杆的应用时,可事先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具体的包括它们的形状、名称、用途等,由于杠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单靠个人的力量收集到的信息比较有限,这时可将同学们分成若干合作小组,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以及家庭特点相当的一部分任务,这样可以使个人的优势最大化,以获得最佳的小组总体效果。比如是工人家庭的学生让他去搜集工业生产中应用到的杠杆知识;农村的孩子可让他去搜集一些劳动工具中有关杠杆的知识;喜好体育的同学也可以去搜集健身器材中涉及到的杠杆的知识;一些爱好电脑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搜索杠杆的有关信息。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长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这一过程丰富了学生的资料,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此外,还有同学反映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还增进了同父母之间的沟通,也算是一大收获。

2、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参与者。特别是一些学习态度差的学生更是心不在焉,不愿去动脑,动口,动手,造成差生面不断扩大,即使是学习态度好的学生面对如此单调的课堂,也很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都能集中精神听课,他们也需在课后花大量时间去复习、做题才能保证一定的效果,进而造成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差。为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格局,我们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上从形式到内容都做了大胆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来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往往考虑问题不很全面,一旦他们协同作战,相互补充相互讨论,能达到事半功倍1+1>2的效果。尤其出现一些教学难点的时候,创设条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比教师反复说教效果更好。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把几种成像情况给学生演示后就让学生牢记这个规律,一些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实施新课程后,一些教师让学生自行探究但又对学生的能力有所怀疑,所以分组后按照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等情况给了一些有关物距的实验数据,并且还把一些实验注意事项,比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关系一再强调。这样的分组合作学习没有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过后学生尽管在教师的提示下得出了成像规律,但是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比如问到为什么在实验前要进行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的调节很少有同学回答得出。我在这节教学时,当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出可能和位置有关后,让学生分组后有关仪器的安装以及位置关系都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自己解决。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在一起讨论仪器的摆放、物距的大小,一起分析看不到像的原因,甚至还在争论改变物距时到底是移动蜡烛好还是移动透镜好,有争论声,也有赞同声。因为同学们经过操作相互讨论,所以类似上述的为什么要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的位置,以及光屏上得不到像的其他原因都能很轻松的解决。仅凭学生的个人能力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

3、当方法多样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如:有一组串联的彩灯(如图),当闭合开关后灯都不亮,已知其中1盏灯的灯丝烧断,请大家判断是哪盏灯坏了?所需器材自选。

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推开真理大门的前奏。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小组提出用电压表检验,有小组提出用电流表检验,有的小组提出再用一只完好的灯泡分别代替电路中的每一只灯泡,有的小组提出用一根导线来检验等。当然提出的方法中有可行的,也有不可行的,经过大家的讨论把不可行的分别排除。传统的教学不是老师讲解,就是同学们回答后给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复。有的同学没有理解,有的同学对老师的讲解不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认为老师说的一定正确。但是如果让同学们自己讨论,大家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主动学习中来。

二、合理分组,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除了把握分组的时机,还要进行合理的分组。

第一,分组时应兼顾小组成员之间的差异做到“组内异质”。这里的差异应包括学生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比如在前面安排同学们去多方面搜集生活生产中各式各样杠杆的信息时,就要考虑到同学家庭的差异,否则同组的学生可能搜集到许多重复的信息,就不能很好的进行组内交流。同时还要考虑学生能力,比如,让爱好电脑的学生去上网搜集资料,就不可以把班级内电脑“高手”都分在同一组。“组内异质”除了可以更好的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组内成员间的相互学习。

第二、分组还应做到“组组同质”。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如果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综合能力较弱的小组,就会失去兴趣,那么这样的竞争也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增强他们再次去争取成功的信心。同时为了同一个目标还能促进组内成员之间更好的合作。

三、重视学生情感,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对于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的情感因素也不能忽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第一,分组要尽可能满足学生的意愿。在分组时可适当采取自愿原则,即教师不干预学生的分组过程,学生自愿组合。按照这种原则分组,通常是个性相近的学生在一组,讨论问题时学生相互交流较多,积极性较高。不过由于学生在分组时可能不会兼顾到上述“组组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所以教师也可以适当调整。

第二、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选择具有探究价值、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合作的内容进行活动.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学生更无兴趣可言。

    第三、学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头痛的就是纪律问题,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所以讨论就更加变成一种形式,学生还没有听清对方说些什么教师宣布停止讨论,让学生回答讨论的结果。为了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会“三会”,即: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对于发言的成员来说,得到尊重也就愿意把自己的观点向大家表露,尽管有时是不完善甚至错误的想法,也可以给其他的同学带来启发,讨论的激情会更加高涨。课堂纪律自然也不难维持。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组织形式,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将理念变成实践,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曲折艰辛又趣味无穷,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做深入探讨。我愿一如既往,做一个教改中的勤恳的耕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