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炉结渣指数:关于话题作文的思考与写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7:12:00
  

  摘要:话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唯一的考试形式,全面正确地了解并写好话题作文,具有很大的重要性。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和张扬个性等优点;同时也存在容易模仿抄袭、胡编乱造、立意的空间狭窄、文体训练较难进行等缺点。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注重训练的系统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把握写作的限制性。

  关键词:话题作文思考写作

  作文历来是高考语文卷中的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它分值高,占整个语文分数的百分之四十,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语文高考复习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的话题作文,在高考和竞赛中的反复出现,使得话题作文的重要性大增,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理解话题作文,并且写好话题作文,就成为我们广大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的迫切任务。

  一、关于话题作文的思考

  话题作文应算是从材料作文嬗变而来的,它有一般材料作文的基本要素,又有其自身的面目、自身的特点。自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发轫,2000年趋于成熟,到现在已经五年了,加上上海、北京的高考作文题,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高考话题作文题目已有十多个了。这期间,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对话题作文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褒扬者有之,批评者亦有之。本人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对话题作文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试阐述如下。

  1、值得肯定的积极方面

  话题作文的出现打破了多年来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包打天下的局面,给高考作文开辟了一个新的并且非常广阔的天地,为高考作文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风,受到了全社会特别是语文工作者和广大考生的欢迎。

  ⑴趋向开放

  话题作文往往提供一个情景、一个由头、一个范围,一处施展“拳脚”的“根据地”,让考生由此出发,展开联想的翅膀,辐射“心路历程”。它具有写作思维的开放性和文章内容的丰富性。“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就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虽然没有“话题”两个字,但这是进入高考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话题作文。它以一个没有得到科学充分证实的设想为“平台”,鼓励学生往四面八方眺望,放飞自己的想象和思想,只要双脚踩在这个平台上,“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想的野马跑得再远也不算离题。相比之下,材料作文虽也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它的开放度远没有话题作文这么大。

  ⑵鼓励创新

  材料作文在它刚出现的时候就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能调动教师训练和学生写作的双重积极性。但是多年相沿成习,缺乏变化,没有突破,逐步形成了僵化、死板的“八股”式的写作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作文中,角度的一致、立意的雷同、材料的相像,有时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有鉴于此,高考作文命题在20世纪末终于有了突破,出现了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鼓励立意、表现形式和语言的创新。立意的创新和文题的开放有着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文题的开放,写作主体才可以尽情发散思维、辐射想象,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境界。近五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出现了一大批立意新颖深刻的作文,可见作文命题改革是有成效的。话题作文在表现形式上也有巨大的创造空间,它不像材料作文那样限走“议论”的独木桥,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可以写成寓言、小说、杂文和科幻小品,可以剪成“镜头”,开成“病历”,还可以是什么都不像的“四不像”。曾经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移植《三国演义》中人物和情节,运用古白话,借助赤兔“马语”,表达崇尚诚信的主旨。像这种表现形式以及语言上的“复古”也是一种有意味的创新。

  ⑶张扬个性

  朱光潜先生曾经用“天下老鸹一般黑”批评某些学生作文缺乏特色、缺乏个性。多年的材料作文所造成的模式化训练,更是将个性淹没在了套话、空话之中,学生作文几无真见解、真性情可言,有的只是“他人话语”、“社会话语”。作文如果没有自己的性情、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没有“我”,是很可悲也是很可怕的。有鉴于此,从2000年开始的《考试说明》特意标举“有个性特征”,鼓励作文表达个性化。肯定自我,张扬个性,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理念的了不起的突破。话题作文为表现写作主体的个性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自由的氛围。“有一则寓言说,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和哲学家聚会时有人提议,各自用一句话来描述来赞美世界。文学家感叹地说:‘这世界真是太美了!’科学家认真地说:‘这世界最珍贵的是探索。’企业家兴奋地说:‘这世界充满商机!’哲学家没有说话,沉思之后地纸上画了一个‘?’和‘!’。”这样的作文话题能引爆学生的写作欲望,在立意、选材和用语等方面都有利于个性的发挥。近几年的高考阅卷也给作文个性以相当的尊重,一些“另类作文”不但没有被歧视,反而因不俗的才情、突出的个性而获得了高分,如《赤兔之死》、《一位心理医生的手记》、《另类童话》等等。

  2、难以避免的不足之处

  但“有一利必有一弊”,由于目前很难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近几年来,应付话题作文的方法层出不穷。无论是从话题作文本身来看,还是从应试教学角度来看,话题作文的缺陷已日益明显。

  ⑴模仿、套用、抄袭难以防范

  话题作文以开放、灵活、宽泛见长,在审题方面也较少障碍,这的确有利于学生的自由发挥。但是,如果命题较平、较熟,就很难避免模仿、套用、抄袭。自2000年以来,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套用、抄袭之作。

  模仿、套用、抄袭,也带来评分不公。虽然命题规定“不许抄袭”,且定出对抄袭之作给予“严惩”的措施,但在具体实施时仍有许多困难。例如,某省制定的“评分细则”,特别强调判分时要注意区分三种情况:(1)部分取材于现成材料,或把现成材料作为议论性文章的一个例证,正常评分;(2)整篇搬用、套用现成故事,但作了改造,或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降一档评分;(3)经查实,全文有2/3以上与原文完全雷同,不能及格。应该说,这个细则是对考生负责的,但一篇作文到底属于何种情况,事实上是很难界定的。就具体操作而言,由于每一位阅卷教师的阅读范围不同,在紧张的阅卷现场也很难一一加以查对,这就使得同一个故事在不同的阅卷人手里可能遭遇不同的命运。甚至,同一个故事,因为阅卷的先后顺序,也可能遭遇不同的命运。如2001年四川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是套用《杂文选刊·患者吴良知先生的就诊报告》(作者苏中杰)因尖锐新颖而获得阅卷者青睐的。考场作文和原文立意相同,结构形式相同,甚至相当多的语言也相同,如果当时阅卷者看过原文,作文能得多少分数就很难预料了。

  ⑵引发了胡编乱造之风

  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都可以“编述故事”,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毋庸讳言,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许多学生因此放弃了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关注;而把目光投射到“名著”、“科幻”上。有相当多的考生对“编述故事”的理解有偏差,不管什么话题,都天马行空地编故事。2002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要求写“遇到、看到、听到”的事情,但是,仍有不少考生在寓言、童话中去审视人的心灵。还有的是到古代人物那里讨救兵,于是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故事新编”。

  中学生为什么在高考考场上做出这样的选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的导向。在语文教育改革中,特别强调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而在高考作文中,却出现如此严重的回避现实倾向,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

  ⑶在文体训练中走入歧途

  话题作文的一个特点是“文体自选”,这对考生发挥自己特长,写出独特的认识和感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不好的倾向:一是导致不少考生文体意识淡薄,从而出现练习“单打一”的现象,二是盲目“创新”。有教师反映,有的学生不论出什么题目,他总用书信体写,高中三年,写了几十篇作文,写来写去都是这一种文体。有的学生不去学习最基本的文体写法,而是想方设法在文体上作所谓的“创新”。而一些教师也淡漠文体训练,对教材中的作文训练不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而是以随笔、周记代替正规的作文训练,或是让学生进行“放羊式”似的话题作文写作,以致于学生真正考试时,自主选择文体却写不好任何一种文体。这几年的高考作文中,五花八门,什么样的文体都有。有许多所谓的创新文体,并不能更好地为表现内容服务,而是本末倒置,为创新而创新。

  ⑷立意的空间狭窄

  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都是真正的话题作文,它只是假设了一种情境,留给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可是,除此之外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虽然都是“立意自定”,但是,学生并没有多少“自主权”,因为无论是命题材料还是从材料中引申出来的话题,都比较明确地喻示或规定了主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也就只能在“金箍棒”画定的范围内兜圈子,说来说去,说的都是命题者想让学生说的那几句话。从多角度立意这一点来看,这甚至是材料作文的倒退,这就与话题作文倡导创新思维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⑸难以把握开放和限制的张力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材料(故事)+提示语+话题+要求”的形式,都要求“题目自拟”。但是,从材料中引出怎样的话题,提示语提示到什么程度,话题与考生自拟的题目又是什么关系,这都是值得探讨的。因为这不仅涉及对题意的理解,也涉及写作范围的圈定和评分标准的把握。纵观这几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前几年的表述是:只要与这个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这几年改为: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真可以说是“一放就乱,一收就死”。就拿2002年的试题来讲,命题的意图显然特别注重“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显然是在传达一种“爱人即是爱己,救人亦能自救”的理念。但是试题所给定的话题“心灵的选择”的结果并不必然与此有关,相反,更多的选择是非此即彼,必须有所舍弃,那么,这样的内容是否符合题意?一个感性材料,其内涵往往是多层的、多义的、多向的,广大考生从中感悟到的往往比命题者的设计要丰富得多,那么,作为考试,超出命题意图的内容是否符合题意呢?话题作为写作的范围,这个话题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呢?还是以去年的试题为例,选择难道一定要在尖锐对立的矛盾中进行吗?选择一定要经过“翻江倒海”的思想斗争吗?总之,话题作文应在开放和限制间保持怎样的张力?是值得认真总结深思的。

  二、关于话题作文的写作

  话题作文作为一种高考作文的考试形式,它的出现和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短期内,在新的一种作文考试形式没有出来、并被社会认可以前,话题作文还将存在于我们的教学和考试中,因此,我们还是得认真对待、潜心研究、反复实践,争取较好地“驾驭”这种形式,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几年的心得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平时训练,要遵循系统性

  由于话题作文近几年来高考一直在考,各种作文大赛、初中升高中考试也在用话题作文作为考试形式,甚至于初高中各年级的期末考试也使用这种形式,造成无考不话题的局面。在这种情形下,一些教师急功近利,不看学生的基础如何,抛开教材中的作文系列训练,每次作文也必是话题作文,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练好话题作文。其实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短视行为,是违反科学精神的。话题作文只是作文训练和考试的最后检测的一种手段,因为它方式灵活,可以运用多种文体、多种角度等,因此,训练并不能直接从话题作文开始,而应该以高中语文教材的作文训练要求入手,从各种文体、各项要求分别训练。在高中阶段,三年三步,高一主要训练记叙文,如第一册的几个作文训练:《用心感受生活》、《深入思考生活》、《要善于联想和想象》,就要认真扎实地进行训练;高二主要训练议论文,如第三册的几个作文:《议论要有理有据》、《议论要有条有理》、《作点辩证分析》,也要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训练;高三阶段则指导学生学写文学评论、小说、诗歌等,而在每一个阶段,应以文章的体式严格规范学生的作文行为,要求他们写什么文是什么文。而如果高一就让学生自选文体,势必干了不会走就想跑的蠢事。特别是主要的两种文体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一般的材料作文)就应该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这两种文体,其它的一些文章体裁教师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赏析和写作,学生只有在较好地掌握一些文体的写作技巧以后,再进行话题作文训练,学生才会有所选择,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才会在考试时得心应手,写出好的话题作文来。

  2、高考复习,要注重实效性

  由于近年来高考作文使用话题作文这种单一形式,以致于一些高三语文教师一进入高三就开始进行高考的话题作文训练,每周一篇,甚至每周二三篇者亦有之。数量多且形式单一。也有的只是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才进行一些话题作文训练,也有的只是以考代练,且疏于指导和讲评。这些做法都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复习效果。要让话题作文在高考复习阶段切实有效,有明显的提高,我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⑴精选写作内容

  话题作文在高考中出现以后,各种各样的关于话题作文方面的书籍如同过江之鲫、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了出来,多而且杂,质量也参差不齐。教师在使用的时候,就要认真甄别,仔细分辨,选择好的作文题目来进行训练。好作文题目的标准应是,①内容熟悉,使学生有的写;②难度适中,让学生的作文拉得开;③材料新颖,使学生有兴趣写并没得抄。符合上述标准的作文题目,学生才能有兴趣写作并写好作文。如下面的这则话题作文:

  1998年月11月18日,52岁的意大利女探险家卡拉·佩落蒂只身一人,在历经20天的徒步跋涉后,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北面轻松地走了出来。塔克拉玛干被称为“死亡之海”,提起它,人们不免想到在此徒步探险但很快遇难的中国年轻健壮的男探险家余纯顺。

  事后,人们探访了卡拉·佩落蒂,发现她行囊装有手提卫星电话,配备太阳能电池;美国科学家专门为她研制的背囊睡袋,重量轻,保暖性强;还有一种药片食品,吃一片可以四天不吃东西;以及一种净化水的药片。她的探险有一个庞大的公司资助她,为她做辅助工作的也有十几人。

  年轻健壮的男探险家余纯顺遇难了,而52岁的女探险家卡拉·佩落蒂轻松地走了出来,看来光有精神是不够的。请以“光有精神是不够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样的话题作文,和我们传统的社会观念、即要求学生吃苦耐劳、发扬刻苦精神有一定的差别的,也能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是人们社会工作联系起来,学生感兴趣,自然就想写,内容较熟悉,自然就有话可写,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水平是没有理由不提高的。

  ⑵重视指导和讲评

  高三的语文教师都是很忙的,再加上作文训练的次数较多,教师的时间都很紧张。有的教师只是布置作文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却忽略或不重视写作前的指导和批改后的讲评,使得学生写前无所依傍,写后不知优劣得失。作文的效果自然就差了,时间一长,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就低落了。其实写作前指导和批改后的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两个环节。话题作文的写作前指导应向学生讲清话题作文的构成、话题作文的特点,如何审题,怎样把握写作的角度等等。写作前指导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写作的难度,明确写作的要求,减少写作的盲目性,使学生减少无效或低效劳动,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写出较为理想的作文。作文讲评则更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写作训练的评判,是对优秀者的肯定和褒扬,对不恰当的文章的珍治和矫正。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的,好在何处;怎样的写法是差的,为什么不好。以利于以后的写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作文讲评时,要避免过多地否定、批评和指责,以免挫伤学生作文写作的积极性;要坚持以肯定表扬为主的原则,因为教师的肯定和表扬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作文的信心。“数子十过,不如赏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⑶高考高分作文赏析

  作文写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和其它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它没有现成的例题可以模仿、参照、借鉴,教材中的课文主要适合于阅读,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和中学生的程度是相差太大了,无法起到“例题”的作用。而高考作文,是同龄人所写,内容和形式,正好可以作为“参照物”来使用。除了从网上、报刊上选取高考优秀作文外,仅是高中《语文读本》(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第六册所选的几篇高考优秀作文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赏析借鉴,读《赤兔之死》,学习构思的巧妙和运用古白话文言文的能力;读《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学习文体创新和设计精巧的特点;读《让我轻轻地告诉你》,学习运用排比修辞增强语言特色的写法和材料丰富的特色;读《无愧我心》,学习什么是立意高深和运用“串点”方式安排结构的写法;读上海卷的《面对大海》,可以让学生学习结构的完整、语言的精美、材料的丰富、立意的深刻。通过这些高考作文的欣赏、揣摩,使学生真正明白好作文应具备哪些特点,使学生学有榜样,写有借鉴。好的文章,如《面对大海》等文章的精美段落,还可以让学生背诵下来,增加学生的语文底蕴和语言运用能力。

  ⑷加强“亮点”训练,进行高分冲刺

  有人说,高考作文不应是“碧螺春”,而应是“二锅头”。意思是说在高考批卷的那种环境下,作文不能写得太含蓄蕴藉,不能让人太费思量,评卷者不能像喝碧螺春那样慢饮细品,因为没有那时间,条件不允许。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撞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心中一喜,打上可观的分数。像“二锅头”这种北方的烈酒一样,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视觉撞击力”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高考作文中的“亮点”。如何使亮点亮起来,使阅卷教师的眼睛亮起来,高考作文分数再上一个台阶,这是高考复习中后期必须进行训练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或单项或综合的练习。①语言求美。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的语言。应在句子通顺,表达清楚的前提下,给文章增添一些“灵动”的文采。“有文采”是《考试说明》对“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即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它要求考生作文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如“《寻找快乐》(方小清)快乐是什么?快乐是清晨路边悄然绽放的雏菊,是夜空中闪烁的那颗幽蓝的钻石,是炫丽晚霞下那一阵清凉的轻风,是胸中划过的浓浓暧流。其实快乐很简单,没有古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那份沉重,没有伊壁鸠鲁“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那份玄妙,快乐只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反射弧,渗透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这段文章的开头就凭着它颇有诗意的排比比喻句式的语言打动每个人。②结构求巧。写作文时,我们必须认真谋篇、精心布局,力求做到文章结构匀称精巧,“骨架”坚实牢固。2002年高考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写父母离异,“我”面临着要爸爸还是要妈妈的两难选择。但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平铺直叙,因而缺少吸引力。而《心灵磁带》一文,以“开场白”、“A面”、“B面”、“结束语”的巧妙的结构、新颖的写法而获得评卷者的青睐。③立意求好。“千古文章意为高”。作文立意上寻求突破,就是要提出独到的见解或高明的看法。我国历来重视文以载道,文章以意为先,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是历来传统作文教学的精华。实际上高考作文的好坏,成功与失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立意是关键之处。比如高考作文题“尝试”,有的考生则写尝试赌博,尝试抽烟,尝试做小偷,甚至尝试偷吃禁果,这样的定位显然是失败的。“作品立意和人物性格趋善”,这善便是考生立意定位的标准。1997年一考生的满分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便是有力的佐证。④材料求新。要想使自己的作文不落俗套,令评卷者兴致盎然、耳目一新,考生还要在选材上具有创新意识,选取新颖别致、真实准确的而又生动典型的材料。高考作文《法理之间》以复旦大学於教授骑车被撞,被送往医院后医治无效而死亡,交通警察判其负主要责任一事进行议论,在法与理之间应如何选择。这篇文章以材料新颖别致,感情真挚赢得了评卷者的好评。⑤构思求妙。构思在整个作文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在下笔之前,就必须对文章进行周密的安排。构思力求巧妙,是创新作文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就以一个患者病历和形式来表现社会上一些缺少诚信的人的嘴脸,形式新颖,构思巧妙,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3、考场作文,要把握限制性

  话题作文这种形式在写作内容和文体运用上是比较宽泛的,可进行选择的余地是较大的。但在文章写作的立意上,我认为和材料作文相比都是一个退步,空间更加狭窄了。这几年的高考年年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为作文跑题而得了较低的分数,像南京金陵中学的学生费滢,参加首届全球华人少年写作征文大赛时,以一篇《平台》打动所有的评委,最终从8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头奖。她平时的很多习作都是学校的范文,曾出版过多本散文集。《平台》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读本(第五册)。2003年参加高考,其作文的分数却仅有25分,网上讨论的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结果是其写作在偏离或不偏离之间。由此看来,话题作文一定要把握好写作的限制性。那么,话题作文都有哪些限制呢?首先是写作的立意。如2002年的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由于有“两个人相互搀扶终于走出雪山”的话,这就决定了其立意一定要立在选择互助的基础点上,选择不救肯定会被认为立意错误。其次是写作的角度。如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只能从“可以移植”这个假设的前提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如从“不可能移植”的角度来写就会被认为是跑题。第三是写作的文体。虽说是“文体自选”,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体都可以使用,如写成诗歌,就会违反“不少于800字”的要求,因此,诗歌应该是不可以写的。今年的一篇满分的诗歌作文,就引起了人们很多非议。话题作文的限制性体现在哪里?话题作文形式构成的四个部分,材料(故事)、提示语、话题、要求都可能暗含着一些限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准确把握,才能写出真正合乎要求的作文来。

  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一种考试形式,由于其重要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对它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以便更好地认识它,驾驭它,为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