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体积公式推导: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之解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4:07:56
 2010年12月22日在钢城四中听了武汉市教育科学院院长王池富先生有关《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之解析》的报告,别开生面,很受启发,现将做的笔记发在这里,以便慢慢消化。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之解析
一、概念解析
有效教学
背景: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下产生。
新内涵:教学是渐进的、发展的、建构的过程;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科学讲究规律,艺术追求个性和风格。
高效课堂: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组建设工程的传承和延伸;是目标也是手段,是过程也是方法,是理论也是实践的新内涵。
国外有效教学之研究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
  [美]梅里尔:首要教学原理
  [美]罗伯·马扎诺:学习维度理论
  [美]布林科:反馈教学理论
二、逻辑结构
高效课堂的理论
高效课堂的策略
高效课堂的模式
高效课堂的评价
三、高效课堂的理论
1.教学的终极目标
美国——帮助学生成为独立与自律的学习者
中国——教是为了不教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2.有效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① 个人品质:
       能与学生、家长、同事建立互相依赖的关系,
       能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民主、公平的课堂环境。
② 积极的知识态度:
       掌握有关学科的广泛知识;
       掌握有关人类发展和学习的知识;
       掌握教育学知识
2.有效教学教师的基本素质
③ 教学技能:   激发学生的动机
                    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自律的学习者
④ 善于反思、解决问题:
                       认识到学生教学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恰当地提高学生的学习
       促进学校的发展
3.美国教师的10项任职要求
 ——美国州际新任教师评价与支持联盟(INTASC)
理解学科的关键概念、结构和探索工具,以这些要素为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理解学生的成长规律、发展规律、为学生提供促进智力发展、社会经验发展和身体发展的机会
理解学生学习风格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
理解并使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和表现技能的发展
理解个体动力与行为,群体动力与行为,创造积极的环境,促进学生的交流、参与、自我激励
利用有效的言语交流技术、非语言交流技术和媒介沟通技术,培养课堂中积极探索、协作和良性互动的氛围
以学生目标、社会目标和课程目标为基准,设计教学
理解、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策略进行评估,确保学习者智力、社会经验和身体的持续发展
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专业教师,不断评估自己的选择,以及
     和学生、家长、学习社区中其他专业人士交流的行为,积极  
     寻找成长的机会
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与学校同事、家长和各种机构的良好关
     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5.有效学习共同体
① 个体---群体关系模型
② 课堂生活的两个维度:
       生活中的个体因素
       课堂的集体因素
③ 学习共同体
  处于学习共同体的个体拥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情感取向、共同的行 为标准
个体特征:学生和教师具有共同的目标、   学生明白,自己有能力,并可以自己做决定、学生明白,自己和同学是互相协作的关系,彼此欣赏、学生和教师共同反思过去的经历,庆祝取得的成功
群体特征:发掘每个学生的最大学习潜力、确保学习任务顺利完成、让学生帮助别人并获得帮助、支持开放的交流和对话
6.多元智力理论
① 9类基本智能: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内省智能、运动智能、交际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
② 基本特征:
  强调多元性
  强调差异性
  强调创造性
  强调开发性
中国缺少对类型教育的研究
→成长观念、人才评价的扭曲
→应试化、过重学习负担
7.能力结构及其要素
① 美国 瑟斯顿(Thurstone)七因素论
    词的理解力
    言语流畅性
    数字计算能力
    空间知觉能力
    记忆能力
    知觉的速度
    推理能力
② 数学能力结构
发现属性的能力
 数学变式的能力
 发现相似性能力
 数学推理能力
 数学转换能力
 知觉思维能力
形成数学概念和概括能力
 形成数学通则通法的概括能力
 迁移概括能力
 发现关系的能力
 识别模式的能力
 运用思维块的能力
8.学习理论
①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的概念:
          一方面是认知的知识,它包含静态的认知           能力,动态的认知活动;另一方面是关于认知的调节,指         它对当前认知活动的意识过程和调节过程。

      ·元认知的结构
        元认知知识:个体元认知知识,任务元认知知识,
          策略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
        认知调节
② 建构主义理论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四、高效课堂的策略
1. 教育理想
教育即解放
教师即开发
学生即创造
教室即成长
2. 高效课堂的基本原则
心理学研究:
  人对信息的接受,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
  人对信息的记忆保存,单凭视觉为25%,单凭听觉为15%,视听结合可达65%
3. 五注重策略
注重学习前景和问题前景,先学后教
注重学情调查,根据学情决定教法
注重质疑,落实评价
注重反馈,及时矫正
注重控制和设计作业,减轻负担
4. 八先八后策略
先预习后听讲
先思考后发言
先议论后请教
先理解后记忆
先笔记后整理
先复习后作业
先基础后扩展
先演示后操作
5. 查有梁的20条经验
备课的经验
比较3套不同的教材,70%紧扣教材,30%纵横渗透
提前备课,备整体框架
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了解学生的现状与需求
上课的经验
上课怎么开头,怎样结束,要反复推敲
上课要关心每位学生
要善于提出恰当的问题
教学过程的主题是“交流--互动”
要作教学日记,及时反思
考试的经验
千万百计让成绩差的学生考出好成绩
要从逻辑、操作、艺术、交流不同思维方式进行??
有效??优秀?
每次考试,及时公布正确答案
   提问的经验
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
提问与思维(选择思维,前瞻思维)
情感思维,疑问思维
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综合的经验
及时肯定或矫正学生言行
学习评教
用心上好每一节课
珍惜时间
6. 高效课堂的策略之己见
有效的准备
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
用技术促进教学
充分体现启发性
引导、改善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
重视基础训练,在训练技能的同时培养探索意识和能力
注重反思,及时反馈,通过评价促进学习
7. 来自教学的经验和呼声
1)当学生有兴趣的时候,他们学得最好
2)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
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呈现时
4)当学生遇到理智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
6)当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索和创新时
7)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够做重要的事情时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望时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
五、高效课堂的模式
1.乔以斯的分类模式
着眼于信息处理的教学模式
着眼于人际关系的教学模式
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教学模式
着眼于行为控制的教学模式
2.对模式的演绎研究
认知学派-----认知模式

行为主义-----行为模式
         -----个性模式

 建构主义-----建构模式
3.凯洛夫教学模式(阶段教学法)
组织教学
检查作业 复习旧课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巩固新课
布置作业
4.中国早期教学模式
学---思---习---作
5.其他模式(20世纪以来)
杜威:   指导--发现模式
布鲁纳:引导--发现模式
     提出问题-制定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布鲁姆:目标--导控模式
     目标认定-前提补偿-达标教学-矫正深化
    自学--指导模式
     指出自学要求-开展自学-讨论启发解决疑     难-练习应用-评价反馈-系统小结
六、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则之己见
1.尊重学生
 2.注重启发
 3.鼓励交流
 4.思维开放
 5.服从理性
 6.效益优先  
七、高效课堂的评价
1.评价的要义
2.鲍里奇的教师六行为原则 

教学的明确化
教学的多样性
教学的任务取向
投入教学的程度
成功的班级经营
师生互动关系
3.叶澜的四实标准
高效课堂应该是平实的
高效课堂应该是真实的
高效课堂应该是丰实的
高效课堂应该是扎实的
西方教育评价观的演进
⒈泰勒(Tayler)评价观:以目标为中心,通过具体的行为变化来判断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
⒉克龙巴赫(Cronbach)评价观:评价的重点应放在教育过程中,对教育决策给予必要的改进,而不是只关心教育过程结束之后,目标到达的程度
⒊斯塔弗尔比姆(Stufilebeam)评价观:CIPP模式对教育活动的背景、信息的输入、
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全面评价
⒋比贝(Beeby)评价观:首次提出教育评价的本质,即价值判断(1975年)
⒌斯塔克(Stake)评价观:在肯定价值判断基础上提出应答评价模式
⒍古巴(Guba)和林肯(Lincoln)评价观:评价就是对事物赋予价值,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心理建构,
强调价值多元性。
评价就是不断协调各种价值标准的分歧、缩短不同意见间
的距离,最后形成公认的一致看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
国际教育评价的主要特点:
⒈评价注意系统性
学科测试+学校、教师、学生问卷调查+课程分析
⒉评价和测试注重规范性
专门评估机构承接评价
美国ETS、荷兰CITO、澳大利亚ACER、英国的OFSTCD等
⒊重视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
⒋多元评价方兴未艾
美国基础教育评价发展趋势
评价取向——从科学取向不断向人文取向发展
评价目标——从注重预期达成到兼顾生成
评价标准——地方多样性和全面统一性结合
评价要求——小学阶段宽松、初中阶段略为紧张、
                    高中阶段相对绷紧
  参与与合作是评价改革的一大亮点
  鉴别是评价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评价的功能是引导和发展
  评价改革的趋势:主客体相互渗透、鉴别性与导向性并重、质性与量化融合、目标性与过程性互动
4.课堂教与学评价之己见
从学生角度来看
   ① 有情景
   ② 有启发
   ③ 有活动
   ④ 有思维
   ⑤ 有知识和技能
   ⑥ 有技术环境
——中国教学改革的典型经验
青浦实验
东庐讲学稿
 杜郎口现象
 洋思经验
中国教学改革典型: “青浦实验” 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
(情意原理)
处理内容,组织好课堂教学层次、序列;
(序进原理)
改进方法,在讲授的同时辅以尝试活动;
(活动原理)
加强反馈,根据学习效果及时调节教学。
(反馈原理)
中国教学改革典型: “东庐讲学稿”
以“学”定“教”。在东庐中学,“讲学稿”由师生共用。上课前教师把讲学稿发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前自学教材,并完成“讲学稿”上的题目。上课时老师按照学生完成“讲学稿”的情况实施教学,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老师就不再讲,而主要讲学生不会的或容易出错的。


东庐中学的备课模式可以概括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中国教学改革典型: “杜郎口现象”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1、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2、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
3、课堂教学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中国教学改革典型: “洋思经验”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