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剪应力面是什么:从语言教学观点论台湾中学的教学语法王培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5:02:27
提要教学语法首先要定好教学目标。其目标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掌握语法
知识,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应用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据此论述台湾的教学语法,结
论是:第一,初中的教学语法的目标订得恰当,高中的教学语法的目标却有偏差。另外
,教材与目标并不配合。第二,台湾能在学生适当的心智年龄阶段引进语法教学,学生
因而可以适时地掌握语法知识。第三,在协助学生应用语法知识来提高语言能力方面,
台湾的教学语法未能考虑到语法项目的使用频率。还有,语法练习偏重语法知识的记诵
,而针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语法练习则独付阙如。
* * *
一 语法知识的掌握与语言能力的提高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1984)把语法教学的目
标说得很清楚。它把教学语法最重要的作用一语道破,即“力求让语法知识有助于理解
和运用语言,也就是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就是说学生要
把掌握到的语法知识转化为听说读写的能力。可见,一方面是学生要掌握语法知识,另
一方面则是学生要把语法知识应用到听说读写的活动上去。教学语法须兼顾这两方面的
目标。衡量教学语法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确切的目标。衡量的第二与第三个标
准,则是有没有把上述目标的两个方面落实。本文就以这三个标准来评论台湾的教学语
法。
从学生掌握语法知识这方面来说。首先,教学语法必须考虑学生的心智能力是否能
接受语法知识,具体说来,就是考虑学生的心智发展到甚么年龄才可以接受语法教学。
其次,教学语法还可以考虑学生的语言习得顺序(language acquisition order)。就
语言习得顺序而言,赵德麟(1985)的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母语的学习者对13个汉语虚
词与句子结构的习得顺序是一样的。英语教学的不少研究(Krashen, Madden与Bailey
,1975;Corder,1978)都证实:不论课程如何或学生的母语等因素怎么样,语言习得
顺序是相同的。一项研究(Dulay 与Burt ,1974)指出,母语为粤方言与母语为西班牙
语的两组儿童,对英语的11个虚词的习得顺序是一样的。如果安排语法教学时不考虑到
语言习得顺序,则学生可能遇到学习上的困难,而无法掌握这些语法项目。可见语言习
得顺序是教学语法值得参考的因素。可惜有关汉语语言习得顺序的研究太少,只有少量
的语言项目有研究成果,故此未能根据其成果对常用的语法项目进行教学上的排序。下
文因而未能把语言习得顺序这个因素列入讨论之中,而只讨论心智年龄这项因素。
至于应用语法知识来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方面,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语法项目的使
用频率等因素。为了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上能应付常见的问题,使用频率高的语法
项目自然应该安排在前面教。其次值得注意的是语法练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语言
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与语感。笔者的一项研究(王,1996)对240 名学生的语
言运用能力与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进行比较,发现语言运用能力与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
的关系并不密切,两者的相关系数只是低度相关。〔1 〕由此可见,语言运用能力与语
法知识的掌握能力是可以划分开来的。有一些语法练习直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对中
学生而言,是比较有用的。另外有一些语法练习加强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这对中学生
而言,是效用比较低的,因为中学生学习语法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运用
能力。下文将根据语法练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把语法练习分为三类。在评论台湾
的教学语法之前,先介绍一下台湾的教学语法的情况。
二 台湾的中学教学语法现况
台湾的中学课程大纲与中学课本并不配合。台湾的《国民中学课程标准》(1985)
里的国文科课程标准没有提及语法的教学。然而,台湾初中唯一的一套标准语文课本《
国民中学国文》(1992)却编进了少量的语法教材。该套课本的第五册第33页至37页,
共用了五页篇幅讲授“文法简介”。文法简介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字和词,(二
)词的种类,(三)句子的种类。不只初中的课程与课本不配合,高中也有相似的情况

台湾的《高级中学课程标准》(1992)虽然在论述教学方式及过程之中,提到一项
要求:须注意“有关语体文与文言文之文法异同”(第37页),但唯一的一套语文课本
《高级中学国文》(1993)并没有落实这项要求。整套《高级中学国文》并没有任何语
法教学。总之,就语法教学而言,初中与高中的情况相映成趣。初中的课程大纲不提语
法教学,国文课本却有语法教学;高中的课程大纲提了语法教学,国文课本却没有语法
教学。不过,这并不等于说台湾的高中完全没有语法教学。台湾的高中有一个选修科目
“文法与修辞”。该科的课本《文法与修辞》(1993)的上册只进行语法教学,下册只
进行修辞教学。上册共有五章,其标题为(一)导言,(二)词和词语结构,(三)句
子的成分,(四)单句的结构,(五)复句的结构。故此台湾高中课本中的语法教学仅
在选修科的课本中出现。介绍过台湾的教学语法之后,下文从三方面论述台湾的教学语
法:(一)教学目标方面,(二)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方面,(三)学生应用语法知识方
面。
三 从教学目标论台湾的教学语法
台湾的初中国文的语法教学虽然十分简略,但语法教学的目标则订得很明确。《国
民中学国文》的文法简介的第一段就开宗明义地陈述了语法教学的目的:“熟习文法,
可以帮助我们使用语文,表达情意;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语句的意义,增进理解的能力
”。此句中“表达”指的是说话与写作,“理解”则是聆听与阅读中的主要活动。上述
目标已就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语法教学的确对我们的听说读写都有
裨益。
然而高中的“文法与修辞”选修科的语法教学目标则并不全面。这个科目与语法有
关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指导学生了解我国文法之实际及其特色;(二)指导学生运
用文法知识以探索语意;(三)指导学生体会我国语言文字之奥妙,从而增进对中华文
化之认识。上述目标中的“探索语意”就是理解的意思,强调了语法教学对听读能力的
促进;可惜,却忽略了说与写的活动中的表达能力。
四 学生掌握语法知识方面
台湾的《国民中学国文》在第五册才编进了语法教学,那就是让学生在初中三年级
才学习语法。让学生在十四五岁才学习语法是适当的,因为语法教学中须讲授抽象的语
法概念与语法规律,学生须进行抽象的演绎与归纳。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心理学认
为人在十一到十四岁之间才开始有形式运算的能力(formal operation ability),才
能处理抽象的假设问题与逻辑演绎。杜雷等(Dulay et al,1982)指出, 学生掌握了
形式运算能力之后,才能了解抽象的语言规则。
因为《国民中学国文》第五册有语法教学,所以台湾学生在初中三年级时都学了一
些语法;但可惜的是,在高中的国文课本里没有语法教学。只有一部分学生在高中选修
“文法与修辞”科才能从中得以重温与巩固他们的语法知识。
五 学生应用语法知识方面
要使学生觉得语法有用,就应该把常见的语法项目安排在前面教,并使语法教学中
的语法练习能帮助学生把语法知识应用到听说读写的活动上去。
(一)语法项目的教学次序
高中的“文法与修辞”的语法部分与初中的“文法简介”在安排语法项目的教学顺
序时,都没有考虑到语法项目的常用度。这显然是不理想的。《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
法等级大纲》考虑到语法与常用词的配合问题,故此订立了一条原则:同级语法与同级
词汇相一致、相协调的原则,即同一级语法大纲的用词限制在同一级词汇范围内。赵淑
华等(1995)对现代汉语句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目的是统计出句型的使用频率,让
教学语法的教材编写有所参考。佟秉正(1985)强调越常用的语法项目越应该安排在前
面教。以语气助词为例,由于疑问助词“吗”最常用,故此应该先教。介绍“吗”之后
,可以跟着教“呢”(反诘)、“吧”(征询)、“啊”(减缓)、“了”与“呢”(
继续)。齐德立(1985)建议,规律性最高的语法项目应该最早进行教学,如动宾短语
中规律性很高的结构应该提早教。
(二)语法练习的种类
吕叔湘(1983)对语文课中讲解和练习的关系有如下的看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
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页333 )他指出语文课里的练习太少,“因为时间被讲
解侵占了”(页333)。 台湾初中的“文法简介”也犯了这个毛病,在四页的讲解之后
才有一页的练习。这个练习里一共只有三道题,即:
1.请举出10个不是词的字。
2.请指出下列加▲号各词语的词性。
(所列词语从略)
3.请指出下列各句子是属于哪一种句子?
(所列句子从略)
文法简介除了有练习不足这一缺点外,这三道题都与语言运用没有直接的关系。
上文已论及,语言运用能力与掌握语法知识的能力是可以划分开来的。语法练习有
的旨在增多学生的语法知识,有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根据语法练习的主
要作用之所在,可以把语法练习分为三类。
1.知识方面的练习:这类练习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如陈述语法术语的定义,辨别
语法单位等。这些练习与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不大。
2.语言单位变换或组成的练习:这类练习让学生在虚假的语言环境中变换或组成一
些语言单位。虚假的语言环境是脱离实际的语言运用的。这类练习如构组词语、构组短
语、转换句式等,均与语言运用能力有间接的关系。
3.语言运用的练习:这类练习要求学生在听、说、读、写中实际运用语言,如改正
语病、指出句群的要旨等。
根据上述分类,上列台湾初中的《文化简介》中的三个练习题都是属於第一类知识
方面的练习。至於高中的《文法与修辞》也有同样的偏颇之处。该书处理语法教学的部
分中共有45个语法练习。上述第一类的语法练习有33个,占全部练习的73.3%,比例过
大。如:
1.甚么叫字?甚么叫词?字跟词有甚么区别?(第10页)
2.下列复句由何种关系构成?(第77页)
(所列复句从略)
上述第二类的语法练习,占全部练习的26.7%,比率略低了一点儿。如:
1.给下列名词加上适当的数量词。(第18页)
(所列名词从略)
2.试用下列连词造句。(第77页)
(所列连词从略)
《文法简介》中完全没有上述第三类练习,而这类练习最能直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
用能力。
六 结语:台湾中学教学语法的优点与不足
总结上文,台湾中学的教学语法有两项优点:(一)初中国文课本列出了明确的教
学目标:初中国文课本虽只有寥寥五页的语法教材,但目标很清楚,语法教学是为了提
高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和《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二)适时
地进行语法教学:在初中三年级进行语法教学,是适时而恰当的,它考虑了学生心智能
力的发展问题。
有五项不足:(一)课程大纲与课本不配合:初中方面,课程大纲完全不提语法教
学,但第五册的课本编进了少量的语法教材。高中方面,课程大纲提到了语体文与文言
文的语法对比,但课本则没有予以落实,课本中没有安排语法教学。(二)语法教学的
断层:初中生学了一点儿语法,但高中国文课本中没有安排语法教学,仅有部分学生可
以在“文法与修辞”的选修科中继续学习语法,这就使学生的语法知识无从巩固与发展
。(三)文法与修辞科的教学目标失当:文法与修辞是高中的选修科,其教学目标强调
听读能力的提高,而忽略了说写能力。(四)语法项目的教学次序不够妥当:在教学次
序上未能考虑到语法项目的常用度与规律性等因素。(五)切合实用的语法练习不多:
初中的语法练习大多是知识方面的,至于文法与修辞科则有七成多的语法练习也是知识
方面的,语言运用的练习不多,故此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不会有明显的效用。
附注:
〔1〕在笔者该项研究中, 语言运用的各种能力与掌握语法知识的能力(在该研究
中称为“以语言学术语说出改正理由的能力”)的相关系数在0.22至0.33之间。这些数
字说明两种能力是低度相关,即两者并无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高级中学国文》,编译馆主编,(台北)正中书局,1993。
[2]《高级中学课程标准》,“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编印,(台北)正中书局,19
92。
[3]《国民中学国文》,编译馆主编,(台北)编译馆,1992。
[4]《国民中学课程标准》,“教育部国民教育司”编印,(台北)正中书局,19
85。
[5]《文法与修辞》,编译馆主编,(台北)编译馆,1983。
[6]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7]佟秉正《语法教学之理论与实际》, 载《第一届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第185~202页,(台北)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1985。
[8]齐德立《“动—名”格构词之种类、词性、 规律与其教学方法之探讨》第185~
199页,载《第一届世界华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198
5。
[9]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载《中学教学语法讲
话》第249~273页,(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10]王培光《语言运用能力与语言审析能力的分析与验证》,载《中国语文》1996
年第7期。
[11]赵德麟《外籍学生学习华语句法之困难研究》,载《第一届世界华文教学研讨
会论文集》第275~294页,(台北)世界华文教育协进会,1985。
[12]赵淑华等《北京语言学院现代汉语精读教材主课文句型统计报告》,载《语言
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2期。
[13]Corder,S.( 1978) . Language learner language. InRichards, J. (Ed
.), Understanding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Learning, lssues and Approache
s. Rowley, Mass.
[14]Dulay,H. & Burt,M.(1974).Natural sequences in chil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Learning, 24, 37—53.
[15]Dulay,H.,Burt,M. & Krashen, S.D.(1982). LanguageTwo. New York: Oxfo
rd University.
[16]Krashen,S.,Madden,C. & Bailey,N.(1975). Theoreticalaspects of gramma
tical sequencing. In Burt,M. & Dulay,H.(Eds.),New Directions In Second Langu
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王培光 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



摘自:《语言文字应用》199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