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强度符号读音:海外武术家徐纪纵论技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58:28
海外武术家徐纪纵论技击

    (一)学习对打的无上价值

    时代进步了,且将不停……
    于是,就有人说:“一百年前,枪炮就已经彻底击败了武术。如今,更已进入了星际战争的按钮时代。练武,只为强身。学习对打,实在没有必要。”
    此外,也有人说:“徒演练套路的动作中,大致知道一些前打后踢,左劈右扎的命意,也就够了。另学对打似乎浪费。就算是练好了对打,又上那里去杀去大?!”
    而且,更有人说:“学习武术是多元目标的活动。其内容不仅局限于武术,学习者也不应该只注意其武术的技术。因为,武打只是武术中最起码、最低之立足点,并不是武术至高之成就!”
    以上,都说的不错,还可以继续发挥。如下:
    横着看来,所谓多元目标乃是“自卫,自疗,与自怡。也就是说:防身,健身与修身。
    学习武术,就是将这三大目标冶于一炉。小投资,大收获,最适合现代人的脾胃与工商社会的理想。
    再从纵观来衡量,则自卫防身的技术,实有养兵千日的浪费,不得已时,才偶尔为之,最好是永不去用。这只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地位亦低。
    而自疗健身的功法,已变成杀人之技,为活人,救人,与助人的无上慈悲,造福人群。层次向上提升,价值自然也就较高了。
    至于那自怡修身的修为,则更在品德修养上头作锤炼。不分时日年月,身体力行中国传统的哲思睿智,变化气质,以超凡入胜,意境是何等的高远,于武术的价值中为最高。
    这么看来,其结论必然是:区区武打的技术,价值实在太低,学习又相当的辛苦,则自然是不必去傻废功夫的喽。
    事实不然,大大地不然!武术其自身价值,绝非如此。
    因为:对打是武术的根本由来。不会对打就等于根本没学过武术。而武术多元目标,一概纯属梦幻式的无稽之谈!
    我们无论学体操,练舞蹈,姿势一定要正确,动作一定要标准,否则,一定受人耻笑。而无论体操的保健功能,舞蹈的娱乐效果,也一定无法达成。
    那么,武术动作的标准与否,要以什么来衡量呢?要用什么来保证呢?
    这一把标准尺,就是对打。
    时代进步到今天,学习对打的技能,除了万不得已的自卫活动,与忍无可忍的除*义行之外,绝对不是提倡暴力,鼓励打杀,或甚至于是为作*犯科之徒,提供磨练战技的机会!
    学武术必练对打,其目的就是在寻求这把标准尺!
    而后才能用这把标准尺,来衡量一己的武术修炼,以保证其正确性和精纯度。使我们的辛苦“流汗、流泪、流血”不至于浪费;而我们对武术的远大期望“自卫防身、自疗健身、自怡修身”也不至于失望落空。

    (二)现代对打方向的思考

    对打,是不需要学习的。人人都会打、能打。因为,格斗是人类的本能。
    总因有的人善于打,也喜欢打,就因为打法出众,而以打谋生,作了军人或是镖师。也有人受了欺压,遭到侵略,不得不自卫为国,不想打也得杀杀打打。而从小型打斗,与大型作战之中,人类便以血肉生命之牺牲,累积了宝贵的经验。打法高妙,不在是与生俱来之自然了。
    这种超越自然的打法,或是本能打法的打斗技巧,就叫做武术。
    因之,武术的攻防技巧,是超越人的本能的。而一般人(除非天才)必须学习武术,才可能具备超越常人的打法。
    可奇怪的事实是:举目当世,在中国武术的对打比赛中,无论是中国、是日本、是美国……却尽多是打本能,拼血肉的国术选手。
    他们当然是选手,而非一般人。体能好,斗志高,出手凶猛,抗击力强,反应快,经验足。当然也打出了一、二、三名,挂上了金、银、铜牌,裁判公正,选手心服。只有买票的观众,心怀遗憾……因为“怎么不象国术”?
    其实也不好意思说人家不是国术。这乃是尚未发达时期的国术,是国术的老祖宗,比方说:汉朝。
秦汉时期的大争小战,技巧未尽成熟,杀伐多于体力,而从中逐渐的累积经验,那时侯的英雄争霸,打起来就象今日的国术擂台。
    古人已不可复见,而我们能在国术赛场上见到祖宗打架,何其幸哉,又何忍讥评!
另外,还有一部分有志之士,顺应清末民初以来,一直盛行到今日的留学潮行事,学中国武术,而练外国对打。
    台湾自有国术擂台以来,就有“外术”参与。早期是西洋拳,东洋跤(柔道),从来更添上了空手和跆拳。
     这些专习“外术”或兼习“外术”的所有国术选手,打法比较实际,体能也多健壮,少花样,不做梦,因此,常能夺的锦标归,皆大欢喜,下次还来。并不嫌弃,这只是国术的锦标……也少有人鄙夷国术,风度令人折服。
    可怜的仍然是观众,老是在问:牛肉在哪里?
    像这种牛头硬接马嘴的练法和打法,却又很难与纯种的“外术”选手相抗衡。西洋拳打的好的仍留在绳圈子里夺冠军;空手道踢的妙的,也仍踩上榻榻米去争第一。受到国际的承认,自己也心安理得。只是……如果国术的对打,仍停留在祖宗打架及师夷长技以制同胞这一阶段的话,确实是很难要求人家来支持的。
就算是组织了委员会,挤上了电视台,至多是又提供了一项血腥刺激的娱乐,中国武术的崇高价值仍还是迷途未反哪……

    (三)国术对打的密诀解码

    “武术教全盘,点寸不轻传”。在这句拳谚之中,所谓的全盘就是整套的意思。整个套路甚至于是一套又一套,练都练不完的套路,“全”部都和盘托出。但是“点寸”——在修己,是增加功力的方法;在制人,是对打实战的秘诀——却不可以轻易的“传”授。
    无奈啊……抱歉哦……
    因为,在古时候,武术是杀人的手段,是可以作*犯科的本事,教给了坏人,就等于危害了社会。道义上,负有间接为恶的责任,法律上也有连坐的可能。万一徒弟起兵造反失败,师傅一家老小都要治罪杀头喽!
不“轻传”在那个时代是有道理的。
    时代进步,犯罪都用枪炮了,今日探讨用法,已不必忌讳九族伏诛,反倒是用法失传,武术就一定会变形走样,而终至于名存实亡,无法贡献社会了。
    不过,学对打不是学“对子”。武术中拳对拳,兵器对兵器,各色各样,精彩纷呈的对打套子,完全不是在训练对打,甚至于是反对打的。
    对打套子是为表演,是一种娱乐活动,它是预先约定,再三演练,至于熟悉,而后一招不让的表演出来的。凡做预计的,均是套子,一人多人,并无分别。而凡是没有自由发挥,因势制宜之空间的,均非对打,不是实战的预备训练。再说,“对子”里头的动作,必须是错误的,不充足的,与适可而止的,否则就打不下去。就无法你来我往,大战三百六十下,七十二,一百零八下,而双方毫发无损,观众一片欢然!
    学对打,学错误的动作何用?
    那么,学对打应该学些什么呢?只怕这就是历代先师不肯轻易传授的秘诀之所在了。
    小孩子打架也好,拳手打累也好,最尴尬,最困难的时候,就是两雄对峙,却上不去!也就是不知如何开始,不知如何接近的苦。
    不能接近还能打架吗?还能作*犯科吗?过去的师傅是真狠,也真能肩负社会责任。
说明白了,就是“三门”观念与训练,密不而传。
    三门:是左右中,上中下,与远中近。其实,也就是说有三个三门要练。而所练的,一是保门,一是叫门,一是破门。则又是三套不同,却又是相关联的东西。
    再说拳脚应用的原则,不出两个单字:一是漏,一是黏。
    漏不能算是秘诀,世界各国的武术均有。在运使之时,不外乎“找漏”与“补漏”,两大方针。
    “黏”随不敢说是中国武术之所独有,但却钻研的最深,发挥的最为淋漓尽致,而至于独步全球之地步,此中深沉,无尽无休……
    至于如何由“打漏”的技术,提升到黏的境地呢?其实,也仍是有资料保留下来的。只不过,前辈先师没有明白开示,而是将它隐藏在看似寻常的训练之中,等待后人去解码破译。
    试妄译之:则似是由“点”的打法——“漏”也;经“线”的打法——中间过度;而达到“面”的打法——“黏”。条理井然,竟然是相当科学的呢!
    而也唯有经由了,集“点”成“线”,叠“线”为“面”的对打训练,斯能了解拳谚所谓:手打三分脚打七(步法为何占了七成?),先打顾法(三门是也)。后打人的真意何在。
    以及:“手是两扇门,一脚逼死人”。注意:不是一脚踢死人。逼是“黏”,是“面”的妙技,而踢死人,则是“点”了。
    甚至于“教拳不教步(步法不传,踢法可教),教步打师傅”。此其中,也有许多有不得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