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收缩应变终极值:常常按这些穴位孩子更健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1:53:16
经常给孩子推拿可以帮助他长高、变得聪明过人、还能预防近视、更能增加免疫力,这是人体经络学中的一个宝贵分支。

  ·孩子元神出入的必经之处——天门(攒竹)

  天门在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

  “开”字含有开启或打开的意思。在中医传统里,天门,都是神出入的门户,打开天门,就可以让自己的元神自由出入,也可把天地之元气源源不断地收入,以滋补元神。

  天门也叫攒竹。这是个很有诗意的名字,意思就是由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过滤以后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古代的老中医们都是读书人,很有文化,于是就很诗意地把它想象成像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样,取名为“攒竹”。

  父母给孩子推拿的时候只要用两个大拇指在额头正中线自下而上交替直线推动就可以了,这叫做“开天门”。一开始用力要轻,再慢慢加力,以看见孩子额头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推3分钟就能见效。

  这个穴位有安神震惊的作用,当父母给孩子推这个穴位时,孩子会感觉特别舒服,推不了一会儿,孩子就会安静下来甚至睡着。这穴位还可以配合其它穴位治疗孩子的外感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等症。

  刚出生的孩子在视力、听觉、神经放射等各方面都比较迟钝,但惟独对触觉很敏感,这就是小儿推拿有奇效的原因之一。

  ·孩子眼睛的卫兵——坎宫

  孩子不懂得自己注意卫生,经常出去玩了一会回来,就弄得满脸泥巴,满头沙子,所以特别容易患上眼疾。

  眼部炎症一般都是慢性炎症,时间长而变化小,孩子经常感觉不到,也无法明确地向父母表达,慢慢习惯一点点微弱的变化。直至角膜带状变形、患上慢性虹膜炎甚至发生并发性白内障,严重到这个程度了,家长才发现,才急着送往医院,这时候已经晚了,就不好治了。

  懂得小儿推拿的道理就好办多了,平时腾出一点时间,孩子一放学回家就给他推推坎宫,又轻松又有效。

  父母将两大拇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两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轻。在春季干燥的时候,要是发现孩子的眼睛发红,就应该给他推坎宫,提早治疗。推拿坎宫还可以预防眼睛虹膜炎。治疗孩子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等病症也可以用此法。

  ·孩子感冒的天敌——运太阳

  眉毛末端与眼睛末端的连线中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就是太阳穴。用两大拇指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的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朵的方向推运为泻。孩子脏腑娇嫩,肌肤柔嫩,皮肤疏松,一不注意保暖就会感冒。孩子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但感冒时,孩子真是难受得很,这时运太阳就可以缓解这些痛苦。运太阳还可治疗孩子的惊风、头痛、目赤痛等症。

  ·孩子头痛的克星——揉耳后高骨

  耳后乳突下方凹陷处,用两大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还可以治疗惊风。

  ·孩子肚子疼——分推腹阴阳

  孩子莫名肚子疼,可以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还可以治疗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孩子呕吐轻松治——推天柱

  颈后正中线从头发边缘至大椎(第七颈椎)连成一直线,叫天柱骨,用食、中两指或大拇指自上向下直线推动称为推天柱。简单地说就是推孩子的颈椎骨。

  因为孩子的胃位置很浅,所以动不动就会呕吐。婴儿多半都会因此而经常吐奶,只要给他推天柱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有的父母说,老是拿不准用什么力度推,其实和其他的推拿方法一样,只要放松手腕,一开始轻轻推,再慢慢加力,每个穴位推3分钟,推到孩子皮肤微微发红就可以了。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都喜欢吃煎炸的食物,又不懂得主动要水喝,所以很容易嗓子痛,父母大多靠给孩子吃消炎药来解决。其实,经常给孩子推颈椎骨和给孩子多喝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不用担心副作用。我把这个简单的方法教给很多家长,百试百灵。

    ·孩子便秘——揉摩肚脐

  用中指端或手掌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大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这样可以治疗孩子的腹胀、腹痛、食积、疳积、肠鸣、吐泻等病。

  ·气血两旺,告别腹泻——揉丹田

  丹田在脐下2~3寸之间。揉之可以治疗孩子的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等病。

  ·让孩子不再夜里“画地图”——推七节骨

  七节骨在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用大拇指外侧缘自下而上直线推动称推上七节骨;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线推动称推下七节骨。可以治疗孩子的遗尿、泄泻、便秘、脱肛等病。

  ·让孩子排泄通畅——揉龟尾

  用大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端,称揉龟尾。可以治疗孩子的泻肚、便秘、脱肛、遗尿等病。

  ·脾胃问题脾经解——推脾经

  脾经在大拇指末节罗纹面。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将孩子大拇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为泻。两者统称推脾经。可以治疗孩子的腹泻、痢疾、便秘、食欲不振、黄疸等病。

  ·还孩子一片甘凉——推肝经

  肝经在食指末节罗纹面。在孩子的食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将孩子食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为泻。两者统称推肝经。可治疗孩子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咽干等病。

  ·口舌生疮——推心经

  心经在中指末节罗纹面。在孩子的中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将孩子中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为泻。两者统称为推心经。除了治口疮,还可以治疗孩子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小便赤涩、心血不足、惊惕不安等病。

  ·让孩子的呼吸轻松流畅——推肺经

  肺经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在孩子的无名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将孩子无名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为清。两者统称推肺经。可根治孩子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病。

  ·先天不足后天补——推肾经

  肾经在小指末节罗纹面。在孩子的小指面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为补;将孩子小指伸直,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为泻。两者统称推肾经。可治疗孩子的先天不足、肾虚腹泻、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沥刺痛等病。

  ·大肠功能紊乱——泻大肠经

  大肠经在食指外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从食指尖直线推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自虎口直线推动向食指尖的外侧为泻,称泻大肠。两者统称推大肠。可治疗孩子的腹泻、脱肛、痢疾、便秘等病。

  ·身体代谢全畅通——推小肠经

  小肠在小指外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沿小指外侧缘处指尖直线推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沿小指外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线推动为泻,称泻小肠。两者统称推小肠。可治疗孩子小便赤涩、水泻、遗尿、尿闭等症。

  ·让孩子“吃嘛嘛香”——推胃经

  胃经在大拇指掌侧第一节。循大拇指掌侧第一节向手掌方向直线推动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线推动为泻。两者统称推胃经。可治疗孩子恶呕嗳气、烦渴善饥、食欲不振、吐血衄血等症。

  ·治腹胀等孩子的常见病——掐四横纹

  四横纹就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靠近手掌的第1指间关节的4个横纹上。用大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本穴常用于治疗孩子的疳积,还可以治疗孩子的腹胀、腹痛、气血不和、消化不良、惊风、气喘、口唇破裂等症。

·推板门(大鱼际)也是治疳积的好办法

  板门就在手掌大鱼际,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本穴常用割治法治疗疳积。可治疗孩子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症。

  ·巧运八卦百病除——运内八卦

  内八卦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可治疗孩子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症。

  ·打开孩子清火退热之门——掐二扇门

  二扇门位于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的指蹼缘,当赤白肉下半寸处。掐此可出汗退热。手背第三掌指关节近端两侧凹陷处,用大拇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大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可以治疗孩子惊风抽搐、身热无汗等症。 ·孩子祛体寒的真良方——掐外劳宫

  外劳宫在左手背侧,第2,3掌骨间,指掌关节后约半寸处,简单地说就是手背中心,也就是手背上与内劳宫的相对处。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掐外劳宫。可治疗孩子风寒感冒、腹胀腹痛、肠鸣腹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病。

  ·过三关,气血旺——推三关

  三关在孩子前臂靠大拇指那一直线。父母用大拇指或食中指指面从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可治疗孩子的气血虚弱、病后体弱、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痞、疹出不透、感冒风寒等病症。

  ·扑灭孩子身上的一切邪火之源——推天河水

  天河水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线,自腕至肘呈一直线。父母用食、中二指从孩子的腕推向肘。约推100~500次。可治疗孩子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症。

  ·降孩子体内的所有实热找六腑——推六腑

  六腑在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那条线。用大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可治疗孩子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木舌、重舌、咽痛、腮腺炎、大便秘结等症。

    ·捏三提一——华佗捏脊法

  在晋代名医葛洪的《肘后方》中,捏脊疗法作为医疗手段被正式记载,被誉为“华佗捏脊法”,从此被中医界广为使用。

  捏法作用于背部督脉,督脉在后背正中线,称为捏脊或捏积。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目的在于加大刺激量。除捏督脉以外,还可捏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应沿直线捏,不要歪斜。

  在多年的临床经验中,我总结出,给孩子捏脊能很好地调节脏腑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对胃肠功能有最好的调节作用,还能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孩子身体抵抗疾病的作用。

  儿童经络使用原则

  ·儿童经络的操作原则

  下面我就说一说小儿推拿的总操作原则:

1.小儿推拿的力度应从轻到重,以孩子皮肤微微发红为度。

  2.小儿推拿的手法常和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

  3.小儿推拿在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姜汁、滑石粉),以滑润皮肤,提高疗效。

  4.小儿推拿的穴位大多集中在孩子的双手上。

  5.由于孩子还处在快速地发育过程中,因此很多穴位和成人有很大区别:有的穴位名称与成人相同,但位置不同(如攒竹);有些位置相同而名称不同(如龟尾、总筋)。

  6.小儿推拿中,上肢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但习惯上一般比推拿左手为主。

  7.书中所给定的时间和推拿的次数仅适合6个月至8岁的孩子,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酌情增减。

  8.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是先头面,其次上肢,再次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由于儿童身体的经络分布和成长状况比较特殊,因此,与给成人推拿相比,小儿推拿手法和力度都有特殊的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不可竭力攻伐”,也就是以恰当的力度,达到最好的效果即可,不要出于爱子心切而不注意频率和力度,要是像给大人做推拿那样用力,往往可能欲速而不达。

  ·儿童经络的基本使用手法

  1.推法

  (1)直推法: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肤上作直线推动,叫直推。

  (2)旋推法:用拇指指腹在皮肤上作螺旋形推动,叫旋推。

  (3)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点向两侧方向推动,叫分推。

  2.揉法

  用指端或大鱼际或掌根,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称为揉法。

  3.按法

  用指尖或指腹或掌心,直接按压在穴位上,施以压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

  4.摩法

  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附着于经络治疗部位上,作环形的有节律的摩转,称摩法。

  5.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称掐法。

  6.捏法

  拇、食、中3手指捏拿肌肤,称为捏法。

  7.拿法

  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对称地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称为拿法。

  ·儿童经络的使用注意事项

  1.补与泻。向上为补,向下为泻;向里为补,向外为泻;以顺为补,以逆为泻;疾者为泻,缓者为补;轻者为补,重者为泻。泻又称为清。

  2.每组推拿穴位,可选择几个用,效果不明显再加之。

  3.小儿皮肤柔嫩,推拿时可加清水而推之。注意手法轻柔。

  4.本书中所指的“寸”数,均为同身寸。小儿同身寸是弯曲小儿中指,以中指中节侧面两头横纹尖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5.严禁来回推和不按要求推。

  6.心、肝、肺经宜清不宜补,而脾经、肾经宜补不宜清。
我总结出一套适合每个儿童日常保健的方案,5指1捏,坚持做这套手法可保孩子平安无事。5指1捏,就是推孩子的5个手指面和捏脊。

  给孩子每天捏脊5遍;补脾经200次,就是在孩子的大拇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清肝经、清心经各100次,直推食指和中指。补肺经200次,就是在孩子的无名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补肾经200次,就是在孩子的小指面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揉板门150次,就是揉孩子手掌大鱼际(即大拇指下方,在手掌肌肉隆起的地方)。坚持每天做这套手法,持续两个月,你就会发现孩子的体质已经比以前好了好几倍,脾胃好,睡觉香。

    有的孩子没有生病,但就是吃饭不香、脸色萎黄,这样的孩子就可以用以下这套手法:首先补脾经200~500次;摩腹2~5分钟;揉脐3~5分钟;按揉足三里50~100次;捏脊3~5次。再按揉脾俞、胃俞各30次。本法每天操作1遍,7天为1疗程,每一疗程完后可休息2天,一般宜在空腹时进行。这套儿童保健推拿简单易行,无痛苦,操作方便,具有健脾和胃,增进食欲,强壮身体,预防疾病的作用,使儿童更健康。

人的身高虽然受种族和父母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实践证明,后天因素也不容忽视。

  要让孩子充分发挥自身遗传所赋予的身高增长的潜力,使他们能科学长高,首先要保证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这是生长发育的基础。然后科学体格锻炼是身高增长的催化剂,督促孩子每天至少要有20~40分钟的有氧运动时间,即在这段时间孩子的心率最好能达到120~140次/分钟。跳绳、篮球、排球、踢毽子、跳跃等以下肢运动为主的锻炼,对身高增长也会有明显帮助。

  俗话说:“人在睡中长”是有其道理的。孩子睡着后,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所以,要有充分的8~10小时的高质量的睡眠。

  此外,有一套推拿法是可以使孩子增高的:按压孩子脚底的涌泉穴,涌泉穴在孩子脚底板的前1/3凹陷处。按揉孩子后背的命门穴,或者用艾灸条来灸命门穴,灸后背的命门穴是很有效的方法,在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就在腰部的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每个穴位操作3分钟,再加上捏脊5遍,就能促进孩子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