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误差:灵壁石的历史(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8:55
据《灵璧石考》记载,南唐后主李煌有一“灵璧研山”径长逾尺,共36峰,各有其名,峰洞相连,错落有致,下洞三折而通上洞,中有龙池,天雨津润,滴水少许于池内,经久不燥,池水可以治眼疾。宋代政和年间,御苑藏有一块高约20余尺的奇石,即系灵璧贡品。宋代大书画家米带见灵璧石便拜,口称石兄,他的好友杨次骗取他数件精品灵璧石,留下“两贤相争”的佳话。据《灵璧志略》记载:“元章守涟水,地近灵璧,蓄石甚富,一一品第,加一美名。人玩,则终日不出。是时,杨次公为宪史,因往涟焉。正色曰:朝廷以千里郡邑付公,那得终日弄石,不省录郡事。米趋前,乃晋笛,由袖中取出一石,嵌空玲珑,峰峦洞壑皆具墨色极清润。宛转反复以示杨曰:如是安得不爱?杨不顾,乃纳人袖;又出一石,灸嶂层峦,奇巧又胜,又纳入袖;最后出一石,尽天划神镂之巧。顾杨日;此石安得不爱?杨忽日:非独公爱,余也爱也。即就手攫得之,径登车去。米以杨夺其所最,周然自失者累月,屡以书请之竟不复得”。
    据记载:宋徽宗在开封平地造山建“灵岳”,耗时六年,周围十余里,高千切可览都城。园中以灵璧石为独立景观的有“万态奇峰”、“望云龙座”、“金鳌玉龟”等40余座。征用了大量的灵璧石,灵璧县的古民歌唱道:“徽宗造山为享乐,黎民搬山苦难言”。为了把灵璧石完好无损的运送到开封,先用胶泥
把瘦、漏、透处填实,外面再用麻筋杂泥固定如圆柱,让太阳晒干后装运。抵达开封后,再用水浸泡除去泥土。传说有一方灵璧巨石,高二十余尺,舟载至开封后,破城墙而人,千夫抬不动。徽宗说:“此石神物也”。乃以金带披挂石上,方才移至苑中。
    据记载:北宋文坛巨v苏东坡酷爱灵璧石,曾多次来灵璧张氏园,作画、题字、撰文,甘愿用自己的翰林艺术去换取浑朴天成的自然艺术。喜获主人赠石“糜鹿宛颈”。元朝大乐正赵祖荣于至元26年奉旨来灵璧采制编馨,任务完成后大为高兴,随作铭颂之。铭云:至元26年,太常奏宗庙宫悬宜复古,用泅滨浮磐。按《禹贡》蔡氏书传,磐石山在下邢,今隶归德府之宿州,乃令大乐正赵祖荣乘传,诣在所措制。审谛音律,计磐二百单八悬。臣祖荣百拜稽首而献颂曰:“大圣天子,诞修文德。孝治天下,周不述职。金声玉振韶获功极。亿万斯年,君临万国”。其内容虽然为皇帝歌功颂德,但其另一面也给灵璧石以极高的评价。
    灵璧石的开发很早,早在《尚书·禹贡》中,就有徐州上贡“泅滨浮磐”的记录。另据《构椽篇》记载“泅水之滨多美石”。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得知后,即谴使者“以币求之”。泅滨人获悉以“养食客数千”名满天下的孟尝君爱石,很高兴,便满满装了十车美石要送去,而孟尝君为此也亲临泅滨。后来,这批美石分给“诸庙以为磐”。这里的泅滨美石就是人们后来所
称的灵璧石。本文来源:奇石世界 www.7ss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