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求解 cfd:中考作文语病、常见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7:47:58
作文语言中的常见病之一
文/网络     编辑制作/荷花小女子

作文语言中的常见病之一
语言生硬,无真实感.更有生搬硬套方言浓重.缺少鲜活力。
一篇文章,有思想内容,有组织结构,但最终都要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使它成为有形的东西,否则文章本身就不存在。离开了语言,就不可能有文章,语言是文章藉以表达的工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尔基把语言称为“文学的第一要素”,实际上,语言也是一切文章的第一要素。任何文章的语言,只有具有新鲜感或时代感,生动活泼,才有可读性。而写作时写一些陈谷子、烂芝麻,就会使读者望而生厌。目前中学生的作文普遍患有语言软骨症,没有生机。
下面以“谈我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例,看看考生在叙述、议论、抒情等语言表达中出现的典型错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
片断一:为了求学,我从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租了一间小屋独自生活。白天与同学相伴为乐,夜晚与身影相伴苦读。冬天滴水成冰,寒风咆哮,夏天高温酷暑,暑热难熬。苦读中我抛弃了脆弱,学会了坚韧。
这段叙述流于概念,既不典型又不具体,哪个考生不是夏战酷暑,冬战严寒?说了等于没说。
片断二:生活是一部未经校对就匆匆发表的小说,生活是一场未经排练就匆匆上演的长剧,因而生活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怎能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呢?
这段议论议题不集中,开始议论的是错误不可避免,后面议论的是不能在挫折面前倒下,中间必要的推理过程是不可省略的,因为犯错误仅仅是挫折中的一种,不能以偏概全。
片断三:试卷发下来了,我大失所望:不及格。我是多么的倒霉,多么的不幸,多么的痛苦,多么的无奈。
这类抒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无真情实感,只是徒有形式而已。
片断四:今天,我长大了,已经不再是很脆弱的人了。前段时间,爸爸出差,妈妈生病,我没有着急,而是从容面对一切,每天帮妈妈做点事,还毫不松懈地备战中考。你说,我是不是很坚强呢?坚韧的品格——我赞美你。
这段话,叙述的是自己如何成熟,如何从容处世,议论的是追求坚强,而抒情的对象又是坚韧,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鞋"与“孩”
南方有一青年人到了北方,坐马车时不小心把鞋子弄掉了,他急忙向车夫说:“请停停,我的鞋(hai)子,请停停,我的鞋(hai)子!’’车夫是个老头,听了年青人的话大怒:“你如此无礼!你年纪轻轻,竟呼我为孩子!”青年人急忙向脚上一指:“我的鞋(hai)子掉了,不是呼你为孩子!”车夫愤愤地说:“那是鞋(xie)子,不是孩(hai)子!”
由于各地字的读音不同,思想交流容易产生歧义,达不到交际的目的,足见语言规范的重要性。
我妈妈是医院里内科医生,她经常在小儿科门诊室上班。记得今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夕,妈妈在值班,突然一个得了肺炎的小孩被一个农民打扮的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抱进门诊室。当时,这个心跳微弱,脸色慢慢变青的小孩眼看就要失去知觉了。小孩的母亲急得直流眼泪。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来不及去搬氧气瓶,妈妈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不顾一切,急忙俯下身子,口对口地给孩子做人工呼吸。不料,小孩竟然一咳嗽,口中的唾液弄到妈妈脸上,妈妈不嫌脏,一直坚持到送来了氧气瓶。由于抢救及时,小孩很快脱离了危险,
不久身体又恢复了健康。
这段文字不够简洁,罗嗦重复,如农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同义重复,应当删去一个;又如不当的修饰,限制,也属冗词赘语。如“这个心跳微弱,脸色慢慢变青的小孩眼看就要失去知觉了。”在习作中,应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否则会造成句子杂糅,如“突然一个得了肺炎的小孩被一个农民打扮的二十多岁的年轻母亲抱进门诊室”。因此写作中我们要提倡
言简意明,切忌繁冗拖沓。
读下面一个故事,想一想主人公为什么被打呢?
明朝初年,有个叫茹太素的人,在朝廷里当刑部主事。上任的当天,就要起草个条陈上呈皇帝。茹太素写了一万多字。
朱元璋叫一个大臣读给他听,听了半天,还不知道中心是什么。这一下,皇帝可火了,马上叫人把茹太素抽打了一顿。第二天,皇帝又找另一个大臣读,读到最后才知道只不过是提了几条建议。
这个茹太素该打。呈文繁冗,浪费了皇帝宝贵的时间。而诸葛亮的《出师表》则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同样是奏议,而《出师表》则语言得体,情词恳切,读来催人泪下,感动不已。由此看来,语言需同学们花功夫好好琢磨琢磨。
人靠衣装,文靠言装。那么对作文的语言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呢?
(一)简明
就是简要、明白。说话,写文章都要努力做到既简要又明白。在高效率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信息的传递尤其要注意准确、扼要、清晰。说话罗嗦不清往往成为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     一,废话连篇的文章更显得面目可憎。
(二)连贯
主要指段落连贯——段落衔接自如,无割裂感,做到文意贯通;句子连贯——做到句子的中心一致、人称一致、语体一致;议论连贯专—。不随意省略必要的说理过程,不因自己懂了就认为读者也懂;叙述说明连贯——不随意省去必要的交代和重要的前提,力求叙述说明完整,首尾圆合。
(三)得体
主要是指符合文章体裁——如议论文多用设问、反问、排比,多用长句。记叙文多用描摹、比喻、拟人,多用短句。说明文有时用生动语言,有时用平实语言,但都要求客观,不带主观色彩。人物语言得体——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特征、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文化素质差异、人物特定关系;作者语言得体——符合学生身份和环境特征,并要求学生按得体的要求准确使用谦词、敬词、褒词、贬词、书面语言、口头语言。
(四)规范
主要是行文规范——不滥用方言、外来语;用语规范一一符合现代语法要求,无病句、无赘语,修辞能表情达意,用语能符合逻辑;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不用不合规范的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
毛泽东同志说过:“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所以要提高作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非下苦功不可。我们知道:拳不离手,才能使拳术精湛超人;曲不离口才能使唱功炉火纯青。
总之,若按上述的要求来做,我们的作文语言就会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简洁意明、措词严密,使自己努力成为未来的“语言大师”。
作文语言中的常见病之二
词汇贫乏。或词不达意.或繁杂罗嗦。精炼不足。废话有余,或详略不当。或中西杂糅。文白夹杂。
(有一篇用李时珍的事迹来论述代价的文章)
有一位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从小就跟父亲一道学习医学,他阅读了八百多种书籍。后来,他又单身一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寻找草药的标本,他还亲自吃挖出来的草药,几次昏倒在山岭上。就是这样,李时珍发现了大量前人没有记载的草药。他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收集了成千上万个药方,用了31年光阴的代价,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这段文字明显是学生作文语言,繁而不精,废话有余,详略不当,读来如臭裹脚布,又臭又长。其实这段文字只用一句话来概括,就起到了言简意赅的作用。
李时珍以31年为代价,完成了医药学的巨著——《本草纲目》。
要求:用十分钟时间写一段话,描写公交车上拥挤的场面。
甲学生是这样写的:
全车人都被固定住了,脚已不可能挪动,只有手伸在空中可以略作屈伸。
该生的描写不能说不精彩,可谓极其简练,一句话传神。而写作要求是用一段话,描写公交车上拥挤的场面,这就要求作者要详写那拥挤的场面,切不可不按要求,随心所欲,结果是出力不讨好。
下面我们来看乙生的习作:
傍晚,正是下班的时候,你拥我挤,人们终于都上了车,车门试了三次才勉强关上。空气立刻窒闷起来,大家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硬硬地塞进了一个大橱子,橱子门又被狠狠地关闭。下面立满了腿,上面高伸着手,中间的肉体紧紧地挤在一起,仿佛五脏六腑都有了收缩功能似的,机警的小个子便把腿悬起来,借同胞的合力而自鸣得意地随车体蠕动。大胖子痛苦地闭着眼睛。一副眼镜,或许由于出汗,或许由于别人无意的触碰,从鼻梁上滑落下来,于是人们听到一声惊叫,还好,镜腿挂在一个瘦弱女子的肩膀上。坐在座位上的,或双目紧闭,或脸向窗外,或不安地望着大家,而他们的头上方都被别人的躯体拱护着,使他们好像受了威压似的。不知谁的脚被踩了,于是又发生了一场舌战……不雅的字眼,挤过人缝。直往人们耳朵里钻,空气更加窒闷了。
[简评]乙生的这段描写十分精彩,尤其是“大橱子”的比喻贴切,“机警的小个子”和“一副眼镜”的描写,表现作者观察生活的感悟能力。这段描写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车上拥挤的感受,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看来,好的习作来瓣生活,是生活的再现,但又高于生活,那就是作者的艺术创作。
有一篇记叙同学冒雨到学校关教室门窗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天下雨了,他猛然想起自己班教室的门窗还未关上,忙掉转自行车向学校骑去。我好不容易追上他:“算了吧,我们还是去少年宫吧。”他绷紧了脸:“这怎么行呢!这是公共财物呀,你的主人翁精神呢?”……
这段文字的“思想境界”很高,说起来头头是道,但一看就知道完全是为了提高文章的主题思想,而故意拔高的,其实,说了也等于没说,原因是忽视了语言的“灵性和活性”,用一种不切实际的套话——忽视了生命力的语言来统一文章的主题,失去了作文的个性,最终影响了作文的质量。
一位女生的随笔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还有两级就到四楼走廊了,铃声仍未响起。我撩撩凌凌乱乱的头发们,深呼一口气,心中竟有些得意。嘿,他还在三楼呢。谁知“ovey goy leads to sadness”,一不小心,鞋子们滑落了。该死的shoes (鞋子)竟不偏不倚的掉在男生捧着的book上,惨了,my god!
该生在随笔中中西杂糅,或依照英语的前缀,后缀随意生造词语,其明显特征为:中英文夹杂,不伦不类,读起来苦涩难懂。
更有一些学生是文白夹杂,在作文中屡见不鲜:“之”、“乎”、“者”、“也”的大胆乱用,结果让人贻笑大方,比孔乙己还迂。
初三没有欢乐(片断)
那时我只是一只菜鸟,一晃三年,我已是初三的大虾了。在我的主页上找不到“欢乐”二字。铺天盖地的练习,折腾得我毫无办法。有时我真想趴在桌上zzzz……,或给自己设置些隔火墙,让练习远离我。真羡慕初一的菜鸟,他们可以无拘束地,在操场某一角落的聊天室,畅谈自己。于是,我时常有7456(气死我了)的冲动。……
注:菜鸟(初上网的人,这里指新生。)大虾(能够熟练上网的人,这里指老生,)主页(这里指生活)zzzz(指睡觉)火墙(防病毒的程序。这里指不做练习的思想。)
学生作文语言网络化倾向,倘不懂得这些隐密性的网络语言,要理解这段文字真是很困难的。
学生作文语言时髦化现象虽是在部分学生的作文中表现出来,但这种现象犹如流行性传染病,若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将会呈蔓延趋势。
是什么原因影响学生作文语言出现时髦化现象?
首先,是影视作品,言情小说的长期影响。
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都想获得全身心的放松与欢乐,影视媒体的娱乐倾向正好能满足学生的这一愿望。但一些影视娱乐节目粗陋不堪,主持人嗲声嗲气、语言不得体、病句不断,广告词随意用仿词等等,学生接受了这些语言,怎能不影响作文?
其次,是英语学习氛围的加强,影响了汉语言的表达。
学习英语的氛围日渐浓厚,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将英语的句法带人汉语中,形成了新的英式中文。其明显特征为:中英文间夹,不伦不类;简单地模仿英文语法结构,随意加长修饰成分或该省不省,使得句子臃肿不堪;粗陋地以英语的词法进行生造词语,使句子生硬难懂。
再次,是网络文学的兴起。极大地冲击了正常的语言表达。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语言迅速渗入到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这些变异的简语和网络术语进行写作,作文明显地表现出用语简短、破碎、不合常规、乱用段落、滥用标点等网络文学的特征。
最后。教师在语言教学时脱离了语言交际的实际。
现行语言教学局限于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停留在对静态语言的条条框框的分析上,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支离成没有个性、僵死的语言符号,学生学到的决不是鲜活的语言,学生也决不能将语言学知识贯穿于作文的始终。针对学生作文语言时髦化的种种现象,如何才能提高学生作文语言的表达能力?
(1)读透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造
“透”指的就是:一要多读;二要精读。
多读:多读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并通过自己的再创造,再现作品的形象,当作品的内容烂熟于心,并和个人的经历发生碰撞时,作品那优美的语言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 的语言,同时也会反映到学生自己的作文中来。
精读:教材中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的语言是典范的写作语言,除了要求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分析以外,还要求学生自己必须作认真的分析。精彩片段首先要会背诵,其次要求作出分析,有条件的还必须写出心得。
(2)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语言重在积累,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读透文质兼美、风格多样的名篇佳作”的基础上,要狠抓语言的积累。做法如: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平时看到的优美的句子
摘抄到本子上,并写出简要的点评,对简短的句子,还要加以仿造。每学期都要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每个月全班交流一次,评出本月积极分子。通过反复的强化,积累优美的语句渐渐地就会成了学生的自觉行为。
(3)在实践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①说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步,背着说。是要学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将自己要说的内容完全背下来,轮到自己说的时候,就“依样说瓢”。
第二步,挑着说。是让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关心的话题来说。可以是学生自己亲身的体验,可以是学生自己看书所得。也可以是摘抄所悟或仿句。
第三步,即兴说。是由某一个学生临时出话题,另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即兴说话,这是“说”的最高要求。
对其他听的同学,要求速记说话同学的主要内容和最精彩的句子,作为说话课的作业上交。同时,说完之后必须进行总结评价。
②写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欧阳修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鲁迅也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
两位大文豪都强调了文章出于“多写”的道理。同样,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赖于此。写得多,平时积累的语言自然会用上,或根据范文模拟他人的语言,久而久之,他人的语言也会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使文章富有文采,它以自然流露为佳,返璞归真为上。下面介绍几种作文语言“出彩”的方法。
(1)在朴素叙述中融进丰厚底蕴
文章以朴素为贵,巴金曾经说过“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天然技巧”,但如果以为随意行文就叫做朴素,就把朴素变成了简陋和粗糙。要使作文富有文采,必须在朴素的叙述中融进丰厚的底蕴,只有这样的“朴素”才能达到“归真”的境界。例如:
站在山岗上,苦娃一边拾着值不了几个钱的柴枝,一边看着那贫瘠的土地,想着。
突然,苦娃立起身来,他看到了什么?哦,那是自己昨天还在里头读书的那所小学,还有那面迎风飘展的鲜艳的国旗。他听到了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听到这些,苦娃也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
这里边有一种苦涩的韵味,我们似乎听到了失学苦娃的无声的叹息。,这里边有一种希望的光泽,它凝聚在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上,这里边还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气派,恰似无边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切,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底蕴丰厚的美。
(2)在遣词造句中加大思想感情容量
文采,有时与遣词造句紧密相连。这方面的词、句调遣,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旨在加大文字表达的思想容量和情感容量。例如:
夜晚,大都市总是很繁华,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的总是他……
“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本来写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颇好了,但作者却偏偏调遣成“无法不精彩”。“无法不”三个字节,使我们体察到潮流的奔涌,时光的紧迫,由此反照他坚持上夜校的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
(3)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
如果说,文采中有“血液”流动的话,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否则便缺少真气和热力了。如一学生在写《伤心儿女》中有一句:
正是这双眼睛,后来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此文前面一段交待:小妹生下来的时候,双眼被血糊住了。正是母亲用嘴吮了九九八十一天,才挣回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然而,她是怎样“回报”的呢?作者愤怒地掷下两个字
“白眼”!
无需再多作评析,人们读到这里时,心都会被深深地刺痛。所以说,文采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震憾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的勃发。
(4)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华
诸多国外影视大片的对白非常精彩,除幽默诙谐之外,似无边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切,有机地交融在一起,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朴素的、底蕴丰厚的美。
(2)在遣词造句中加大思想感情容量
文采,有时与遣词造句紧密相连。这方面的词、句调遣,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旨在加大文字表达的思想容量和情感容量。例如:
夜晚,大都市总是很繁华,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但无论刮风下雨,夜校的第一排坐的总是他……
“外面的世界无法不精彩”,本来写成“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颇好了,但作者却偏偏调遣成“无法不精彩”。“无法不”三个字节,使我们体察到潮流的奔涌,时光的紧迫,由此反照他坚持上夜校的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
(3)在行文谋篇中输入情感血液
如果说,文采中有“血液”流动的话,那么这种“血液”就是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否则便缺少真气和热力了。如一学生在写《伤心儿女》中有一句:
正是这双眼睛,后来给了母亲多少白眼……
此文前面一段交待:小妹生下来的时候,双眼被血糊住了。正是母亲用嘴吮了九九八十一天,才挣回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然而,她是怎样“回报”的呢?作者愤怒地掷下两个字“白眼”!
无需再多作评析,人们读到这里时,心都会被深深地刺痛。所以说,文采总是以不同形式显示出震憾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主要来自情感的勃发。
(4)在平实对白中闪烁哲理光华
诸多国外影视大片的对白非常精彩,除幽默诙谐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潜台词丰富,言外之意,话外之音让人扁味无穷。有的学生非常“机智”,把这一语言表达的技巧有机地运用到作文之中,也让我们作品中人物的平实对白闪烁着夺目的哲理光华。下面我们就来品读一篇佳作的精彩对白。
有一模拟试卷作文题为:请以“感受快乐”为话题,写甲篇文章。有一位考生的习作题为《烂香蕉的滋味》,它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亲情故事:
母亲每次到学校看望女儿,都要带一大串香蕉为“我”加强营养,最后一次送香蕉正值复习迎考,“我”一头扎进忙乱的考前复习之中,早已把那串母亲送来的香蕉置之脑后,待到考试结束,整理东西时,突然发现母亲送来的那串香蕉大多已经烂了,在宿舍里,母女俩进行了下面一场精彩对白:
我掰开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还是甜的。于是我坐下来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觉得它和新鲜的香蕉一样的香甜,甚至比新鲜的更好吃,因为它少了那股进口时的苦涩。我抬起泪眼,问母亲:“妈妈,为什么烂香蕉却这样可口?”母亲轻声说道:“其实,烂了的滋味是一种成熟的滋味。”
生活中往往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一颗感受它的心。女儿遗忘的难道仅仅是几只香蕉?不,那是一颗被遗忘的爱子之心。女儿咀嚼的难道仅仅是香蕉的滋味?不,那是母亲的香甜。成熟的难道仅仅是香蕉?不,那是“我”在母亲的爱河中一天天成熟起来,真正理解并接受了一颗母亲的心——那颗质朴而又浓烈的爱子之心。多少酸甜苦辣,多少感慨唏嘘,多少成长体验,都融化在母女俩的平实对白之中,哲理袅袅,余韵绵长,让人回味无穷。
总之,语言是有声有色,有血有肉,富有情感的,关键是我们如何运用,才会少出差错,不出漏子,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作文常见病:平铺直叙,干瘪无味
叙事方法单一,对事件发展过程平铺直叙,干瘪无味。
叙事方法是多样的,在写人记事过程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生动形象。学生作文的习惯是一看到题目,就想“写什么”的问题。而不重视“怎么写”,怎样谋篇布局。尤其初中生写作文,其构思立意,大多停留在事件本身的客观叙述上,而忽略对事件隐含的东西,缺乏深入思考,深入挖掘,依事写事,事记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自以为人物也就刻画出来了。这样的文章叫人读起来平板板的,甚至索然寡味。
教室里的风波
自习课的钟声响了,可老师还没来,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坐在后排的张a和王b不知为何吵起来了,两个人越吵越凶。全班同学都感到纳闷儿。“他们俩平时好得像一个人似的,怎么就吵起来了呢?”同学们在议论着。
“砰!”张a把王b的一摞书狠狠地砸到王b身上,这王b哪肯示弱?拿起凳子就要往张a身上砸,幸亏旁边的同学急忙上前阻拦。不然,可是要发生流血事件了。只见张a一把揪往王b的衣领,王b一只手也抓着张a的衣领。看来,事态要扩大了。
正在大家紧张之时,王老师拿着试卷走进了教室,看到如此情形,二话没说,把二人叫到了办公室。其余同学做试卷。
张a与王b二人被叫到办公室后的事儿,大家就无从知晓。没过多久,那二人又来到了教室。看他们两个人的神情,似乎没有达成协议,都显得极不服气,尽管如此,有王老师“坐阵”,“二战”总算没有爆发。
就这样,教室里的这场风波平息了。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写一件事,如果简单的按事情的发展过程写下去,自然不会吸引读者。发生在学校里的学生之间的事,本身不会有什么曲折,如果作者在写作时不注意认真构思,叙述时不采用必要的方法,就难以使文章生动起来。本文的作者写的就是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作者只是按时间顺序对事件作了一番客观的叙述,就如同录像机把这件事的过程“录”了下来,看来层次清楚,叙述完整,但没有揭示一个
明确主题。平铺直叙,读来没什么味道。其原因有三:
一、没有认真审题,不能紧扣题目而作。
《教室里的风波》这个题目是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风波”,是文眼,是本文写作的重点。这就需要作者在动笔前认真思考:是什么“风”荡起的“波”?这场“风波”是怎样起伏的?怎样突出这件事的起伏变化?等等,然而作者却未写出“波折”来。
二、采用的叙述方法单一。
整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采用的是顺叙的方式把这件事叙述出来的。确实是事情经过讲完了,文章也结束了。因而使文章显得平板单调,为什么不可以插叙二人平时关系的叙述呢?
三、缺乏细节描写。对事件发展过程写得过于概括简单。
例如,文中写道:“同学们都感到纳闷儿”,那他们二人究竟是为何发生争吵,及致后来动手呢?王老师来到教室后,有何表示呢?这些地方都可以作为细节来安排处理。
校园里的人和事是学生作文中的最常用材料之一。单就校园、教室、老师、学生这些方面而言,确实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一般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要把这些材料写得生动曲折,扣人心弦,必须学会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下面介绍几种使作文产生波澜的方法。
一、设置悬念法
人们述说一件事,最容易按事情的发展逻辑去说,但讲究说话艺术的人则不然,他一开始就想到的是听众,要首先抓住听众的心。作文尤其要这样,必须一开始就让读者急于去看下文,弄清事情原委。设置悬念就是要达到这种效果。所谓“悬念”,就是通过具体情境,设置疑团,使读者生疑,疑而难解,便吸引读者急读下文。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开头写“掌柜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叫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一开始便渲染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气氛,让读者自然发问:孔乙己何许人也?为何他能带来“笑”?急于从下文得到答案。
二、巧妙地使用叙述方法
倒叙和插叙本身就是调节文中的叙述。先把事情的结果说出来,读者自然要寻求原因,自然地就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到下文。这就是倒叙的效果。另外,就是插入相关情节,以吸引读者,如例文,“同学们都纳闷儿”,他们二人平时好得像一个人。具体怎样“好”的呢?有必要适当插叙。当读者明白二人平时如此要好,那么为何今天的冲突又如此激烈呢?这就会让读者自然阅读下文。
三、一波三折法
许多同学的作文,别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记叙中缺乏“波折”。在记叙中增加一点波折,使情节回旋推进,而不是直线式推进,就会给读者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有一篇文章叙述的是老师发试卷时的情景。开始,“我”紧张地等待,拿到试卷后;看到的是“我”有史以来最低的分。作者没有按常规思路写下去,而是连设了两个“波折”,先是发现最低分竞还在全班名列前茅,原来“低分”不低!正当窃喜之时,又发现一道分值很高的题不全对,老师却给了满分。如果减去这一题的失分,“我”的成绩又是下游了,而分数又关系到“我”能否评上“三好生”。能否得到父母的奖赏,于是“我”陷入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这样安排,情节起伏,出人意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四、造成误会法
即作文时,作者有意识根据文中人物间的关系,设计“误会情节”,引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却真相大白。这样可以使文章跌宕多姿,魅力无穷。如习作《修车》一文的情节:“我”的家门前来了个修车的,年龄和“我”差不多大,“我”一方面让他修车,另一方面又为他不读书去摆摊修车而看不起他。当他说“难修”时,“我”更以为他是在卖关子想敲竹杆,对他既嘲弄,又讥笑,车修完了,他却不要钱。原来他是和“我”一个学校,是利用星期天做义务劳动,为人民服.务,“我”明白后,十分尴尬。此文便是采用“误会法”而避免了平铺直叙。
五、以反辅正法
记事,写人,通过记叙与对象主旨相反的方面来突出主旨,使之更鲜明。这种方法即以反辅正法。常有如下几种形'式:①以动显静;②以反求正,以正求反;③以喜寓悲,以悲寓喜;④以抑潜扬,以扬寓抑等。
在写人记事的文章中,灵活采用上述几种方法,就可以避免方法单一,平铺直叙的毛病,使文章情节生动。
作文常见病:堆砌词藻华而不实
我们写文章,用词要讲究准确。如果不准确,即使选用的词语再美,所表达的也不是你原来想说的那个内容;严重的还会出现文句不通,甚至把话说反了。这种以辞害意的毛病,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可不少。下面是我在2008年阅卷现场辑录的一些考生作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一起来共同分析:
——是丰富的精神食粮陶冶了我。作为朋友,虽然不能为你承担困惑和苦恼,毕竟还可以提出一点点没有价值的意见供你参考。
——我们处在人生收获的季节里,耕耘在辛勤的果园。
——但作为你的一个朋友——我来说,势必向你倾吐一下我的见解。
——希望你对各门功课要普遍开花,重点结果。
——不知何人说,中华民族是沉睡的雄狮,甚至有人引以为荣。我却不赞同。“沉睡中的雄狮”,为何不是“腾飞的雄狮”,睡熟的雄狮再雄却不知醒来觅食,要它何用。
——本来你暗暗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准备今年红榜得中某大学历史系。
这些词语,“精神食粮”啦,“陶冶”啦,“倾吐”啦,确实很美,很文雅,常常被人使用。但是,别人用得好,不等于我们也用得好。
第(1)句,“精神食粮”是个比喻的说法,作文中是用来比喻文化知识的,那么,后面使用的动词就应该兼顾到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双方,意义上、用法上应该与双方都能配搭。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话:“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泻”就兼顾了月色和流水双方的特点,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月光的特点。而“陶冶”一词不能与“精神食粮”配搭,用错了。至于“没有价值”一语,用在这里也是不妥的。该同学大约是想表示谦虚一下吧,但联系上下文来看,拿“没有价值”的意见来供别人“参考”,岂不有嘲弄别人的意味?
第(2)句,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第(3)句,“倾吐”一词比“说”要文雅多了,可惜“见解”不好倾吐。
由此看来,滥用词语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结果空话一堆,让人费解,像例(2);有的是不理解词语的意义,盲目使用,结果前后矛盾,甚至走向反面,像例(5)、例(6);有的是不懂得词语的用法,不知道它与哪些词语可以搭配,结果是漏洞百出,语句不通,像例(1)、例(3)、例(4)。
如今我们同学作文中的第一种毛病比较少了,但后两种情况却比比皆是,必须引起充分注意,词语各有各的含义和用法特点,我们平时读文章,觉得人家的词语用得好,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鲁迅先生的《药》里关于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描写,进入华老栓茶馆时的外貌、行动描写,都很生动传神。这些词语很平常,大家也常用,但在这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作家却用得准确形象,用得好。可见,我们平时学习,就应该准确地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在这样一个语言中为什么用得好……这样,我们自己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少出错误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采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态度是办不到的。
中考作文语病大盘点
语言能力的考查,既是考试作文的“重头戏”,同时也是考生拿取作文高分的捷径之一。在此,笔者就历年中考作文中语言表述弊病做一个简单的归类。
一、滥用名句
纪念的帆船回到港湾。童年,我只能读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稚趣,想象得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细柳,心中存在的,都是一些感性的图像,每天以一颗纯洁的心去品味唐诗。
表面看来,以上的语句“引经据典”,且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应该是一段令人细嚼品味的优美语言,但认真读来,言之何物,和话题又有何相干呢?难道纪念的帆船回到港湾,去读懂所指的'诗情画意’就是所谓的纪念?
二、滥用修辞
“人应该像大海一样,包容每一滴水,不论其污浊,那样才会永不枯竭,非常辽阔;人应像夜空一样,包容每一颗星星,不论其明暗,那样才会皎洁明亮,指引夜行者;人应像高山一样,包容每一块石头,不论其大小,那样才能高大无穷。”
以上句子存在滥用比喻句和排比句,过分追求形式美,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句中本体是人,喻体是大海、夜空、高山,相似点是包容。但对喻体特征的描述不符合本体特点,如,“永不枯竭,非常辽阔”“皎洁明亮,指引夜行者”不是人的特点。
三、重复啰嗦
谦卑是一种精神吗?我想不是;谦卑是一种品格吗?我想也不是;谦卑又是一种礼仪吗?我想也应该不是。谦卑究竟是什么的一样东西呢?欲知它是什么?请看下面分解……
得了,得了,你就直接说出谦卑到底是什么就得了,阅卷老师都被'侃’晕了,还能给你高分吗?
四、过于绝对
人们能够理性客观地看待外部事物,而在审视自我的时候,就会陷入情感的迷雾,摇曳在社会导向与他人期许的风中。
上文说只要理性客观地看待外部事物,而在审视自我的时候,就会陷入情感的迷雾,有这么灵吗?
五、不伦不类
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人文素养的普遍低下,素质的低下,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会制约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物质世界的进步具有消极作用。也就是物质文明发展决定精神文明的建设,精神文明的发展反过来作用于物质文明的建设,两者之间是始终联系着的,是不可分割的。如果人生是船,那么人文素养是帆。如果帆偏离了或者倒下了,那么人生之船也将颠覆。
嘿嘿!作文题怎么看也不像政治、历史题吧,但为什么又会有这么多同学简单地搬出一条条的哲理来,像答政治题一样。拿这些不属于我们语文的'术语’来作文,那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政治题来处理了。
六、语言幼稚
太阳公公出来了,小鸟也在天空上叽叽喳喳地歌唱着,小草随风挥动着她娇嫩的身子,啊,又是一个好晴天,处处好风光。这时,雷锋叔叔也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了……
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自己改的是小学生的作文呢,大家要记住:一个初中毕业生,应该对社会、对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性思考,如果只是简单的语言累加与例子的累加,那么作文的语言便没有灵性之光,更缺乏动人之美感。
七、语体不合
哇塞,好一个人文素养的MM,如果人人像她这样,那人将不88,国将不88了。
“MM”、“88”应该是从网络语言来的,但对作文来说这是属于用语不规范哦,应该扣分!
八、华而不实
昙花没有在白天与娇艳的鲜花比美,它没有把自己的美丽与众花炫耀,它开在深夜人静时,谦卑而沉默地为人们驱走心中的寂寞;青蛙没有在寒风刺骨的冬天钻露头脚,卖弄自己的傲慢,它把自己藏在土壤里,默默地为春天贮藏一份春意。
昙花晚上开这就说它是谦卑了,这好像是它的'天性’哦,青蛙怎么也不会在寒冬卖弄它的傲慢,因为它要冬眠呀。我们知道考生们是想用好的语言来获得作文高分,可惜的是这种华而不实、刻意营造的铺排气势却与话题风马牛不相及,甚至适得其反了。
美景美图
精品美文
音乐空间
职场技巧
音画图文
感悟哲理
星座运清
生活百科
史海钩沉
健康常识
书画古玩
网页特效
电脑技巧
在线书架
精美相册

您已阅览  秒   感谢光临
背景音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