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让二灰碎石拌合站:我考上清华汽车系的故事(转) - 清华大学 考研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11:40:49

我考上清华汽车系的故事(转)

.pcb{margin-right:0} 声明:转的我本科同校同学的,虽然我感觉考个清华没这么夸张,我就很风平浪静地进去了,但可能对大多数人有帮助。发完一看,我的妈呀,这哥们也忒能写了!大家不要骂我啊!
2008 年的考研过去有很长时间了,本来希望和那些论坛上的大虾们一样,在考研结束后彻底地给自己来一个总结,毕竟考清华大学这一中国最高学府的经历真得是太不平凡了,回头看走过来的这一路,有多少事值得我去铭记一生啊。但是越觉得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件事,就越是迟迟地不能动手去做,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吧。现在毕业论文差不多作完了,终于在几个月那种连续的恶补状态中暂时地解脱出来了(因为考研复试耽误了我不少毕业设计的时间,我很多东西都是回来补的),当下正在看有限元分析的一些参考书,觉得全是数学,还有狂多的以前都没学过的,像是泛函和变分,看上一会头就大了,只好找了好几个版本的书交替着看。这两天真是不想看了,正好上来把我这件心事了结掉,也希望能给不甘寂寞的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
    说起我考清华的这件事,还得从我高考的时候说起(如果你正准备考研,觉得时间很紧,那你可以跳过去只看后面谈考研的部分;但其实我倒觉得在你学累的时候当成小说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我的高中是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它是济南市排第二位的中学(第一位的是山东省实验中学,今年十佳大学生中那个保送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女生毕业于此),我所在的班又是最好的实验班,以前我学习算是不错,在班里都是排第一第二的,可最后高考的时候发挥却很不理想,只考了 631 分,比我预期的要少四五十分吧,去招生咨询会那里问,去一个大学那人家说我分不够,再去一个大学那,人家又说我分不够,我当时真是可受打击了,你说我要是三年高中不努力混下来的我也就认了,我这三年高中过的,吃了多少苦啊!晚上多晚睡就不说了,多少次早上四点起来看书,有时晚上实在累得不行了,想先躺一会再学,可竟然睡过去了,一睁眼发现早上三点了,穿着衣服睡过去的,都没盖被子!有时在济南那车流不息的大马路上骑着自行车都在背英语课文,要不就是背《过秦论》、《滕王阁序》那一套,得利用点滴的时间!而且是天天都这样!身体上的劳顿也就罢了,你苦大家都苦,父母也陪着我受了这些苦,按理我也没资格在这里倒苦水,可是 我还受了多少白眼啊!同学之间都挺好的,关键是我高一时那个老班,太拿有色眼镜看人了,谁的父母有钱或者有权,他就对那个同学高看一眼,像我们这种父母都是下岗职工的他就视我们如空气。最气人的还不是这个,你要成绩不好,他就认为你是不努力不好好学,就狂批斗你!他觉得你成绩不好就是你懒,甚至他混蛋到无端地怀疑我们的人格品质!有一次考试我们三个座位挨着的同学在一个填空题上错得一样,他就说我们三个互相抄的!其中一个同学(后来也跟我一起考到了哈工大威海校区,机械专业,今年考研到了北航)跟他理论,说我们不是互相抄的,他就是不信,越发狂批我们!我当时真想打 110 让警察把他抓了去,也算给人民的教育事业除掉一个祸害!他就觉得他说的就对,在他的班里他说的话就是圣旨,世界就是完全像他所描绘的那样,他可牛了,都到这程度了!我是成绩不好,但是我一直在努力,我没有名次,但是我有尊严!一个一直在努力付出的学生,当他考试成绩不好时,本来就已经很难受了,这时他最想得到的是鼓励和安慰,而从那家伙那里得来的只是白眼和讥讽!他的嘴里就认八个字 —— 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当然只是一种概括,哈工大也行),只有这八个字里的学生才牛,上了山大这种学校的同学他就觉得比上北大的差一等,他就是把人分等!大家想想看,我就在这样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下,再加上父母也陪着我受了这么多苦,最后就换来这么个谁都不要的分数,我当时的心理能平衡吗!经过一段时间沉静之后,那个时候考研的打算基本就在我脑子里面扎下根来了,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我对这个结果是绝对不甘心的,现在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复读,二是考研。复读被我很快地否掉了,在我们那边复读的环境不好,一是找不到好学校,二是我也不忍心再让父母为**劳一年了,他们额上的皱纹和陪我熬夜发红的眼圈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为今之计,只能从长计议,先找个大学上着,然后再作打算。因为要决定考研,来完成我高考时没有完成的这个心愿,所以选大学选专业都必须以考研为中心,一切为考研服务。经过高考的失败使我深深地感觉到往往不要对所做的事抱太大的期望,有的时候作两手打算是最明智的选择,就考研而论,考上固然好,考不上怎么办,高考考不上,还有考研这条路可走,考研考不上,还有什么路可走?答案肯定就是工作了。就我自己的实力,如果真的考研失败了,我能保证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吗?为了能确保我自己达到这一点,我必须在选大学和选专业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为自己以后的考研铺好后路,只有这样才能作好这个两手准备,切实做到 “ 进可攻,退可守 ” ,那么我高考失败的惨痛教训也就真的体会到了。综合考虑后,我感觉到现在有一个专业比较热,而好像当时大多数人还没意识到(我是指 2004 年那个时候,现在肯定情况有点变化了),那就是汽车专业。全国开设汽车专业的学校貌似并不多,反正不考研出来也是不好找工作。就这样我锁定了汽车专业。接下来是选择学校(我选择的是先选专业再选学校的报志愿方法),就像前文说的,我这个分数北京上海的学校肯定是没戏了,只能找找有汽车专业的学校里都有哪些能要我,最后我锁定了吉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对于前者,汽车方面好倒是好,可是到底我这个分数能不能上,招生办那个老师也没有给个确定的说法,父母也不太愿让我去东北。对于后者,把握上相对要大很多,但是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当时是怀着一份疑虑之心的,固然有哈工大本部的汽车工程学院搬迁至威海的事实,但我们老是放心不下,记得那时正好是 2004 年的 6 月 29 号,老师那边催着要志愿那个表,我这边还迟迟拿不定,最后我父亲说,要不我去一趟威海,看看他们的毕业证到底是哈尔滨的还是威海的。父亲的这个举动事实证明很关键,当晚他就坐上从济南到威海的 N455 次列车,第二天早上也就是 6 月 30 号就到了威海,正好赶上哈工大(威海)的毕业典礼,父亲坐在草坪上和那些毕业生谈了谈这方面的事,看到了他们刚拿到手的毕业证,也看到了威海校区美丽的校园环境,记得当时父亲就在电话里兴奋的说,放心报吧,没问题!就这样,我就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结下了四年的缘。
    在暑假里我也没闲着,一方面熟悉了一下电脑的一些基本操作,因为高中时候都根本没有时间接触这个,使我很多时候都感觉自己被这个时代隔绝了一般;另一方面我上网查了一下有关考研的基本信息,看了巨多的考研经验帖,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就知道陈文灯、李永乐、陈先奎、包仁这些名字了,请注意那时只是 2004 年的暑假,我还没上大一!等到开学之后,父母给我安顿好行装后返回济南,我不知道妈妈在回去的列车上已经心疼得泣不成声,但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就要在威海这个小校园里拼搏了,为得就是一份未竟的事业和一个不屈的灵魂。
       入学后的十佳报告会给了我一个莫大的启发,当时的王健已经毕业,但他的故事确深深印在我的心头上。十门满分,放弃保研,初试 402 分复试 99 分考取全国仅招收七人的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再细读王健的介绍时我深深地感到了一种共鸣:差几分没有去成中科大,从大一开始准备考研, A 楼 113 第一排,像焊在那里一样长年自习,看门的大爷被他执著考清华的精神而感动,竟延长了熄灯时间,那个教室成了当时全校最晚熄灯的教室。原来我的那个计划是可行的!在这个小得不得再小,闭塞得不能再闭塞的校园里,竟然也有人走出了这样一条不平凡的路,这条路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来,但是却通向了大得不能再大的清华园!听完了第二届十佳大学生的报告会,了解了王健的事迹后,我对自己作了一个冷静地分析和盘点,我当时是这样想的:王健的事迹虽然比较振奋人心,但自己绝不会去克隆他的大学之路,记得那时候在主楼西配楼对面的宣传栏那里贴着他们十人的事迹,我当时就想以他们十人为榜样,学习他们十人身上闪光的东西,像是岳金星的外语能力、林乐川的工作能力、柴春燕的主持特长和广播经历、王艳英的体育特长、王立辉踏实肯干的作风、麻文华的综合素质等,而王健的这个作为我的最终归宿。我这么想不是偶然的,在高中时代我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去,别的什么事都不会做,电脑不会用,时事不关心,没有爱好没有特长,甚至连句话都说不清楚,跟人沟通起来都有障碍,简直就是一个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所以我想尽管我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摆在那里,但我毕竟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应该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全方位的向清华大学的本土学生看齐,而不是仅仅寄希望于最后考研的那张卷子考个高分而已,高考惨败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让我有了这种遇事能够冷静思考清醒把握的能力,这一点让我比较欣慰。我不去评价王健那种从大一就考研的做法,但至少我绝不会那样做的,大一大二多参加社团参加活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把自己在高中时代受到压抑的那些潜能能挖掘出来,一方面还以前的债,一方面为以后铺好后路;等到大三大四则洗尽铅华,踏上为梦想而奋斗的征程,这是当时我给自己的定位和规划。
    从此以后,我便孤独地日复一日地去执行这个计划,如前文所述,既然要学习他们十人的闪光点,那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我去办两件事,一件是早读英语,一件是跑步锻炼身体(后来觉得时间太短读得不爽,就把跑步改在晚上下自习后进行)。每天进行完这两样工作后才是将近八点要上课的时间,别人才刚起床,我却完成了两项艰巨的任务了,所以在每天的一开始无形中我的心理就有了很大的优势,一天就会过得很爽。长年累月的坚持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最大的收获莫过于让我认识到很多东西是不能突击的,比如外语。我不否认对于我们大学阶段学过的大部分课程,突击是很有用的,突击比你踏踏实实地按部就班地学,认真复习到最后或许考得分数还要高!我当时就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了,一开始我觉得很不平衡,觉得不公平,为什么自己付出那么多,他们就突击一个礼拜,到最后一个一个的全拿到一等奖学金,到最后保研了呢?到后来我想了想,觉得没有什么公平不公平的问题,你考分不如别人高,肯定是你方法不对罢了,归根到底应该是课程性质和考试性质决定你用哪一种复习方法比较奏效的问题。就现在我们学校的考试而言,考试性质的作用往往又大于课程性质的作用,比如说像高等数学(就是大家所说的工数,其实主要就是微积分学)按理说绝对不是突击的课,一定要靠一点一滴的去理解那个意思,培养那种思想,感悟那种方法,才能学好这门课,但是有的人突击了一个周,照样考 90+ ,其实这不难理解,考试时老师出的题可不一定能把我上面说的那些东西考出来啊,老师往往就是给划哪个地方我要出题,哪个类型的题我必考,这就是我说的考试性质,突击的人往往把这些相关的题做得顺手,他也不管定理怎么来的,学到了什么思想方法,就是记住这一类的题第一步怎么做第二步怎么做,他凭着这个印象到了考场上他不是在答题,而是在默写!把背了的都默写上了,分数就拿到手了。而那些认认真真复习的同学为什么考不过他们呢?原因是认真复习的人往往什么都看,看得太多必然忘的也不少,而且有时还容易搞混,如果没有研究过记忆的同学往往就会在很多地方分明是看过的却掌握得不扎实,也就是博而不精的感觉,而最后老师考的并没有那么博但往往就因为我们看得太多了,就把最基础的给忽略了。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我们要做个聪明人,为了不让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要以课程性质为导向来安排日常的学习工作,以考试性质为导向来安排考前的复习工作。大家明白了吧,在这里我说一句,那些突击屡屡得手的同学也不要得意,你们以为自己很聪明,貌似得到了最大的投入产出比,但你们想想,等考完了你们合上书本,真正还能回忆起多少内容来呢?或许那些认真复习的同学也不会记起多少来,但是那种课程中体现的方法和思维他们肯定是有印象的,这个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着眼于长远还是着眼于当下,大家自己去思考。我觉得世上没有白付出的努力,只希望和我一样那些认真学习但老是感觉得不到回报的同学不要灰心,认真总结一下原因,然后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扯的有点远了,刚才说到哪里了?哦,是外语。外语就不存在课程性质和考试性质的问题了,怎么着你都突击不了的呀,呵呵。所以大一时我一度对那些每次都拿一等奖学金的人巨鄙视,觉得没有什么,不算什么本事,突击罢了(现在看来有点偏激了,你有本事也拿一个一等奖学金再来这鄙视人家),而觉得那些英语学得好的人才是真得牛人。所以也一直以来向那些牛人看齐,回忆我早上读外语的经历,我这几年来大约都在以下这些地方读过:主楼后山(一般我不占长椅,因为开始不太自信,是在草坪里边那些树下面读,后来觉得和我一块读的人还不如我呢,呵呵)、体育场东侧小树林(绝对安静,少人打扰,但就是得席地而坐,冬天比较冷)、 M 楼大教室后面那个通道(白天是大家逃马哲或毛概这种课专用,晚上是情侣专用,早上是我专用,呵呵)、 N 楼五楼中间连廊(考研期间常用,留下美好回忆)。还有很多地方,像是海边啊、八公寓二楼电视厅啊、体育场看台最高层等等,但都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而且我觉得环境最好的还是最开始说的那几个地方,但这也都是相对的,往往一个没开发的地方,人一多就不好了,所以这东西还是大家自己去发掘,好地方有的是,就看你会不会找了。还有一点,就是读这东西的人经常换,所以要是哪天你的地方让别人占了,也不用太担心,没多少人能像有志气的你跟我一样能坚持着一天天地读下来的!我们的战友总在换!呵呵。又说远了,就这样一天天地坚持着读下来,自己感觉不错了,有时坐在草坪上又大声又夸张地读外语时,旁边经过的人都会侧目观瞧,但我能感到,他们的眼光中绝不是觉得这个人另类或是神经病那样的内容,而是一种惊奇和佩服!我的自信心渐渐地被培养起来了,这是我学习外语迈出的关键的一步。大家不要觉得早读外语不是正统的学习方法,背单词和上课听老师讲才是正统的方法,我接下来就给大家讲我上课的故事。其实我读的内容就是上课用的浙大编的课本,就是目前大一大二的同学正在学的那些课文,我从来不读那些什么这个美文 100 篇啊,那个早读 365 篇啊之类的,我就是以课本为本,课本就是你最好的资料,没有必要再去花钱买任何的别的资料!记得那时候往往是老师还没有讲那一篇课文,我已经读的很熟了,而且以前学过的我也是每天都要读一遍作为复习,所以当老师上课讲的时候,我好像是在上复习课,又学了第二遍似的,单词搭配之类的都记得很熟,到最后我都认为老师讲的是 common sense 而觉得无趣了,后来他们还开玩笑说我耍大牌。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上课要人起来读课文,我就毫不犹豫地起来读了,结果博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认可,到了最后我记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起来读了,我想把机会留给那些从来没张过嘴的同学,觉得自己再整天起来炫就有点太不厚道了,所以就保持低调了。呵呵。后来觉得在我那个英语大班里没啥意思了,就经常去外院每个周六晚上的英语角,开始的时候还行,有些外院的同学能跟他们一块交流一下,到后来就没啥意思了,一些同学去了不张嘴,光在那里听别人讲,我有时讲就一大帮人围过来,整得我挺不好意思的,所以后来渐渐的也就不去了。真正比较爽是那个四级考试,大一上学期,我也不知道怎么考的,反正我就记得做的时候超爽,有些听力的陷阱我都听出来了,阅读也都懂什么意思了,最后查分的时候说是 648 分。当时对这个分数没概念,我问我同学这分算高的还是算低的,他们说很高啊很高啊,我就又问周围的人都考了多少,结果上 600 的都很少,我就又小爽了一把,因为平时期末考试考英语时我在我们英语大班考得不算咋好的,也就七十来分,考不过其中的有些人,所以那帮人就经常取笑我光会口语,不会考试,我也憋着一股劲的,这次算是给那帮人一个响亮的耳光,怎么能不爽!不过想想那时有点爽过劲了,在网上发帖炫成绩被人围攻,也就不好意思再提了。后来我知道这个分数好像是全校第三吧,第一的是 665 分,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分数的主人是何方神圣,后来知道了,那是在最近的十佳大学生初评的时候,我第一个在上面给大家炫自己四六级有多高,全校第三等等,结果人家后来信息学院的一位美女就上去不紧不慢地说自己的四级是 665 分,我当时就喷饭了,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今天终于让人家给治了, sigh 一下。不过这次四级考试却使给我又吃了一个定心丸,我不是只会口语的花瓶,早读不光是练了口语,而是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提升了我的综合水平,在这之后别人对我的印象彻彻底底的由 “ 这小子英语口语好 ” 变成了 “ 这小子英语好 ” ,呵呵。我也充分感到早读就是学习外语的最好的捷径!我要将早读这项事业继续下去!
    学习外语这件事说了这些先放这,以后还要再提,现在说点别的。如前所述,另一件事就是跑步,这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我看到每天晚上也巨多同学在跑步的。反正就是一直坚持跑,等到大一上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听说要组织一个冬季越野跑比赛,从学校南门一直跑到火炬大厦,然后再返回来!当时就吓毛了,然后他们让我去,我也就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去比了,跑之前喝了三瓶葡萄糖(是注射用的小瓶,不是大瓶,别紧张),感觉不错。跑时就跟着别人后面跑,后来觉得我前面的实在太慢就超过他再跟一个跑,如此不断地超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后来我看到我前面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也越来越不行了,我同学他们骑着自行车陪着我,我真想把他们拉下来自己骑会,后来前面真是实在看不见人了,也不知谁喊了一声,绝对第一了!本来已经不行的我下意识地又拼着往前跑了,大家能理解吧?最后我跑到终点时发现自己拿了个第三名(当然有好几个体育特长生,人家早就跑完了,不算成绩)。真正跑完了发现两件事:第一是这条路真得太长太长了,让我再跑一次我是绝对不跑了;第二是从来没有长跑经历的我竟然能坚持着跑完全程,还拿到了这个不错的名次!这件事从另一个角度给了我极大的自信,看上去再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只要你坚持着做下去,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一定可以做到!这对我后面的考研岁月奠定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方面的基础。
    大一伊始记得学校的各个社团都在疯狂的纳新,我一个也没有加,一方面是我在等待,一方面我在观望。等待的是我们接触最早的那个 “ 社团 ” (办十佳报告会的新世纪讲坛)怎么没有动向,观望的是一个真正能发挥自己外语特长的这样一个社团,结果我找到了校广播台。事实证明我加入讲坛和广播台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在这两个团体中我既锻炼了自己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又结识了学校一大批精英人物,我以此为幸,也以此为豪。因为这篇文章主要是说我最后的考研,所以有关在这两个社团中工作的一些详细的事情在这里就不去详细讨论了,我只说一下在这两个社团中我结交的这些优秀的朋友是如何影响我最后的考研的。新世纪讲坛成立七年来,为学校输送了五位十佳大学生(现在应该是六位了,呵呵),数不清的院系学生会主席,优秀主持人和英语演讲高手。因为每年举办十佳大学生的报告会,都与每一届的十佳大学生保持着长期的联系,第二届的那些学长前文叙述过了,第一届的都没见过,只是在网上见过他们的事迹,这次去北京参加复试时,偶然在北航遇到了一位第一届的十佳大学生岳学长,他是那年保送过去读研的,呵呵,这次算认全了。第三届开始,讲坛开始有自己人荣获这一殊荣了,第三届的宋琪珍、冯原,第四届的田陶然、钱瑛静,这些学长学姐都曾给予过我很大的帮助,这就得说到大一下学期的那个 CCTV 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校园选拔赛,从二百多人中选一个人代表学校参加山东省赛区的比赛,本身就够刺激的了。经历了四级考试和长跑比赛之后,我逐渐有了些做事情的自信心,尤其比的是我最拿手的外语演讲,就很快的去报名了,但是参加这种比赛我是没有什么经验的,初赛就不说了,复赛是按照自己的感觉来的,基本就是早读和上课读课文炫的那种风格,感觉我的对手们都好强的,尤其是同在讲坛工作的樊婷学姐(她有仅在工作上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比赛之前在外语方面也曾给过我很多指导,是我永远铭记的良师益友)是其中实力最强的,我感觉其水平远远在我之上,她不仅有着很丰富的经验(因她前一年参加过比赛,惜败给田和钱),在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比我也强很多。决赛的主持就是前一年的冠军和亚军 —— 田陶然和钱瑛静,赛前我壮着胆找到他们俩,让他们给我指导,他们给我鼓励的言语和悉心的指导让我非常的感动,至今还记得那天晚上在五公寓大厅我们三人谈话时的场景。比赛就没有什么好说了,我就觉得自己属于误打误撞型的,没想太多,就幸运地拿到了冠军。拿到冠军后,我想了想,觉得现在不是老想 “ 自己不如樊婷,比她差那么远,自己是不是配代表学校参赛啊 ” 这种问题的时候,要抓紧时间通过苦练把自己水平提升到真正 HIT 冠军的程度!记得那时整日被英一教研室的老师们 “ 折磨 ” ,又是哪个发音不对了,哪里得加个手势了,稿子写得多么不好了,态度多么不端正了,多么不配合老师了,嘿,要我看拿个冠军可真累,这次可是体会到了责任这两个字什么意思了,你要是为了你个人参加什么比赛那怎么都好说,可你现在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是代表 HIT !通过参赛也倒是真得上了一课,得到了不少以前没有过的锻炼。说说我去济南比赛的情况吧,反正哥们的水平就摆在那里,当时也没想太多,学校前两前派去的选手都是只拿着安慰奖(优胜奖)回来的,我说实话也没有什么压力。只是比赛是在山东师范大学比的,因为我那个高中(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在山师对面,所以挺不爽的,故地重游,失落几多啊,颇有点三国里庞统到了落凤坡那个感觉,当时倒是没想这一层,后来回想觉得这可能就是宿命,回来的时候后悔莫及,都说山师有个什么楼是梁思成建的,我在附中上了这么多年学都没去看看,比赛也忘了去,真不爽。还是说正题,上午非专业组,下午专业组,我序号居中。已备演讲不错,讲完了掌声不少也不短,让我窃喜不已,可即兴演讲就蒙了,忘了什么题了,反正我就是东拉西扯,记得都扯到什么秦始皇寻长生不老仙丹了,你说人家外国人能听懂吗?正好撞枪口上了,而且还越说越快,自己都觉得自己紧张了,所以最后的效果很差。问题环节,评委问了我一个 recommendation 这个词 , 我不知道啥意思,又扯了半天,自己都觉得好笑,最后反正就觉得挺对不起英一教研室那帮老师的,后来这件事过去后每想起来一次心就痛一次,也是这次比赛让我再一次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外语水平,更加鞭策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外语。总之我学习外语的过程一方面是自己的坚持努力,另一方面是老师们的关心指导和我的那些朋友啊学长们无私的帮助,我很感激他们。除了在英语方面我受到讲坛学长们的帮助外,别的还值得写一笔的莫过于我和冯原之间的故事。冯原是王健之后我的第二个榜样(可惜到现在我觉得自己还是差他好远好远),六级 93.5 ,折合成 710 的分制就是 664 分,学习成绩全院第一,综合素质考评分是一百零几分,是不是很夸张?早就听说过他的事迹,大一参加长跑时也算相识,但是没敢打招呼,真正认识是在十佳报告会上,讲座结束后,我和冯原在 M 楼的三楼进行了一番很关键的谈话,在谈话中我把自己的情况给他详细地说了说,想法也给他说了说,其实我不怕在这里说,大家别看我前面规划得那么好,其实考研是肯定的,但那个时候也没拿定主意就要考清华的,因为自己大一大二时参加了不少活动,又忙社团工作,学习成绩并不算多好,让我一度有点迷茫,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其实想来这也是很正常的,要是时刻都尽在你掌握,都如你所愿的,那你不成了全知全能的上帝了?正是与他的这番长谈彻底打消了我的迷茫和担心,让我再次充满了信心。他把我和王健作了对比,他说他去看过王健那一批十佳的评选大会,他说王健的外语并不好,只不过他专业觉得太扎实了,王健去清华就是凭的扎实。所以冯原说让我大三复习一年,踏踏实实的,应该没问题。最后他给了我在清华的汽车学院师姐的手机号,让我和她联系。那时正好是 2005 年 9 月二十来号,我打定了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就像当初报志愿时爸爸来威海侦察一样,我也想利用十一黄金周的机会,去北京一次,侦察一下清华大学这所中国的最高学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主意已定,十一当天我便到达了首都。从北京西客站一出来,我就感到眼前比济南大多了开阔多了!记得那是在大清早,我从公共汽车上下来,到了清华西门,那个门我多次从电视上看到过,这次见到真的了,令我激动不已,从西门进去走了好远才是二校门,让我真是感叹清华太大了!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清华校园的布局吧,其实权威的大家可以去问百度,我也算不得多么很了解,只是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大家说一下,免得以后大家去了那后走太多冤枉路,清华大学大概是三个门,从西门进主要是风景区,从南门进主要是住宅区,从东门进主要是教学区。大约以二校门和大礼堂一线为界,以西是老校园区,主要建筑为美国风格(清华以前是留美预备学堂,这个可以去百度查);以东是新校园区(说新也不新,主要是 1952 年院系调整时建了不少大楼,真正近些年新建的还是紧靠东门一带的经济管理学院啊,法学院啊,建筑学院之类的),为苏联风格。主要的教学区当然是在东门一带了,主楼附近的,基本的院系都在这一片,二校门那边还有水利系啊、土木系啊、热能系啊之类,不过也没有越过二校门这个界,西部风景区中仅有的教学区或许就是理学院了,数学、物理、化学与生物,这些理科的和工程那些学科的分开,倒是也颇有道理。 反正到了那边后整体感觉就是兴奋,师姐也挺热情的,带着我逛了不少地方,其实校园西部的风景区看过也就看过了,没有留下什么很深的印象,主要是在老图书馆里的场景让我很受震憾,分明是十一黄金周,大家都出去旅游的时候,图书馆里还是人满为患,而且气氛就像我们这边临近期末考试时似的,真是让人感到吃惊。吃惊的不仅于此,我们也去了清华校园里的小书摊,我想买两本关于六级的书,因为那时要准备六级考试了嘛,但是找了半天都没有任何关于四六级的书,全是些关于 TOEFL 和 GRE 的,一问才知道清华的学生不需要考四六级,他们不需要四六级对他们的认证,这不禁又让我受了一次震撼。见到保研过去的师兄后,他第一句话就是问我 “ 你英语怎么样 ” ,令我小爽了一下,然后我问他平常都怎么做研究,他说主要是要看大量的英文的原版的文献,学习外国第一手的资料,最后他又一次让我好好地学习外语。总之在清华的四天,是大震撼夹着小震撼,套用哲学原理中的一句话 —— 震撼无处不在,震撼无时不有。但不变的一点就是我想来这边读研的想法是越来越强烈,生命科学学院门口草坪上的彩虹,书摊对面的长廊,和六教里边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清华对我的吸引正从抽象变得具体,我考清华汽车系的想法也一点点的扎下根来。回校后,和师姐通过几次书信,也写过几封电邮,每次师姐总是很耐心地解答我的疑问,然后热情地给予我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这真得是令我非常非常的感动,尤其是像我一样经历过一个那样的高中老师的学生,一位认识并不久的师姐竟能这样的帮助我,我真得是觉得太难得了,再一次的感谢师姐。大二也颇闹腾了一番,转眼进入大三,我对自己说,是时候兑现你的诺言了,我果断的完成了新世纪讲坛和广播台工作的交接,及时地退了下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学里第一次这么心无旁骛地去做一件事,也是洗尽铅华后需要完成的最后一件事,那就是找到我的归宿。大三上学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借着复习准备计算机三级考试的机会,让自己培养一下沉下心来学习的那个习惯,等到三级过了之后,开始学开的专业课,大概是这么几门:液压传动、机械设计、复变函数、公差、计算机组成原理等等。记得冬天下着大雪,而且横着下,我们寝室那帮人整天在屋里爽,干游戏看电影,我顶着大风雪去自习,当时确实有段时间很不平衡,觉得为什么自己就要过这种生活,别人却能够过那样爽的生活?后来我很快就平衡了,我现在是在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我现在做的这件事无比的高尚,我走的这条路无比的正确,因为我是在凭借自己的付出自己的汗水铸就自己的梦想,或许他们每天都过得很爽,但我能看出,他们的这种爽要么是建立在有一个 牛的老爸的基础上,要么是建立在一种自我的麻醉与逃避中,他们的这种爽是绝对绝对不可能长久下去了,或许他们能爽上在大学这几年,但毕了业后会怎么样,还不是得为了面包而去奋斗吗,就算你有个好老爸,可是你老爸能养你一辈子吗,堂堂的七尺男儿什么都不会做也不愿做整天让老爸养着,连我都为他们感到汗颜。再说了,话说回来,富不富都是相对的,富也富不过三代,坐吃山空家道败落的例子不是比比皆是吗,所以真正靠自己奋斗去换来的幸福才是最安稳的,也是最高尚的。就是这样的想法使我再一次地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去了。就这样我踏踏实实地过完了大三的上半学期,最后拿到了全班第一,一等奖学金,这是继四级考试、长跑比赛和英语演讲大赛之后第四次比较关键的成就,使我的自信心又一次地高涨起来。
进入大三下半学期,换言之也就正式进入了考研岁月。早在大二时,我就利用十佳报告会的机会,给刘霜叶(第四届十佳大学生,也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会写各体书法)求了两幅字,两幅是一模一样的,都写的 “ 一路向北 ” 四个字,我和我女友一人一幅。其实电影里拓海一路向北,是说离开秋名山这个小地方,去全日本闯荡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圆自己的车手梦。在此处,一路向北对我而言或许有着差不多同样的意义, “ 北 ” 字或许指北京,或许指清华园,也或许就是指心中不屈不挠的那份追求。寝室实在不能再住下去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熄灯后或者闲扯或者看电影,得扯到一点多才偃旗息鼓,第二天快十点才起,省下早饭盼到快十一点食堂开饭马上就去吃,和他们真得是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你要考研他们就在旁边给你制造全天候全方位的干扰,整天谈有关找工作的事,老咋呼哪个公司给的钱多,考研多么多么没前途。我记得准备考研期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写个调查报告,他们整天打游戏看电影无所事事的,我整天在那里累死累活的看书,到最后他们还是把写论文的任务压在我头上!真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啊!然后署我和他们一起的名!那个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写的!其实论文全是我牺牲了考研复习的时间熬夜写成的,他们一个字的忙也没帮上!到后来论文拿了个一等奖,结果我和他们都有证书,最后他们还一个个都把这个一等奖的证书附在简历里,凭了这个去找工作!
    其实我要考研考清华这个事一直还是比较低调的,我记得当时看过一个电影叫做《肖申克的救赎》,看完后感叹不已,觉得自己和主人公安迪真是太像了太有共鸣了,就像影片一开场就被狱官抽死的那个小胖子说的那句话一样 “I don`t belong here!”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你到了这样一个环境里,这已经是一个既定事实了,是像小胖子一样哭天怆地呢,还是像安迪那样 “never make a sound” ,冷静地去思考分析,真正凭借自己一点一滴的努力来构建一个可行的计划逃出这个是非之地呢?当安迪爬出下水道在滂沱大雨中获得自由获得重生的时候,我也已经泪流满面了,一股重生的动力也正慢慢地在我身上聚集起来。可能是看那个电影着了魔,那时正好广州本田来学校招聘,我找来一张宣讲会的海报,依照安迪贴丽塔海华丝的海报一样,把招聘会的这张海报贴在我的柜子上,然后我写了这么三行字, “ 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 —— 广州本田和哈工大(威海)的救赎 —— 希望我是安迪杜弗伦! ” 当时我就想,就像安迪一样,让那些人以为我胸无大志吧,可是事情总不像你想象的那样。他们看到师姐寄给我的信(信封上有清华大学的标记),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就整天取笑我,说我怎么怎么牛,到处给我宣扬,拿我自己的事(国家叫做内政)当作他们平常的谈资,我真的是忍无可忍了,最后我跟机械专业的三个同学还有我班一个,我们一共五人,在学校外面租了一个冬天没有暖气的住处(这在后文会提到),不过还算是比较安静,从此就开始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考研了。在大三下学期开的课大概是这几门: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机械制造工艺学、自动控制原理等等,因为汽车理论和自动控制考研复试时要考,所以我从一开始就发狠要好好学这两门课,汽车构造是汽车理论的基础,更是要好好学的,记得那时汽构是赵立军老师讲的,老师讲的是没话说,但是那两本书太厚了,课时又那么少,只有四十学时,所以基本上一次课就要干掉一章的说。所以在无奈中也得好好学,我当时是这么办的,因为赵老师讲课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很多还不是书本上的,而且不一定是按照书本上讲,不像张晋格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这在后文中会提到),所以为了便于听课后回去复习,我用了个笨办法 —— 试图记下老师讲课中的每一句话!找了一本笔记本,每次上课他在上面说,我在下面狂记,倒是练出了一身的速记的本领。回去后再对照笔记看课本,感觉收获挺大的,上完每一次课看到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也很有成就感的。后来的拆装实验也很好,很好地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是我们专业培养的一个亮点。但可惜的是我因为每天还要分出时间来看数学,所以并没有最大限度的利用拆装实验这个宝贵的机会,这在复试时也吃了一些亏(后文会提到)。汽构后是汽车理论,系主任讲的,讲得更是没话说,感觉这个学时就多一些,讲得不像汽构那么赶时间的说了。我是每堂课后立刻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消化复习当次课讲过的内容,找出问题所在,等下节课时找时间去问老师,我记得还有两次我有地方没看懂,就从 N 楼跑到汽车学院所在的那个 C 楼去问,结果系主任没在,我就问的赵立军老师,另一次是问的姜立标老师。每次去问老师们都是很耐心地给我讲,同我讨论,这真得令我非常感动。我的汽车理论书是最显旧的,书都被我翻得卷了边,上面被我圈圈点点,勾画无数,自己也比较有成就感。再来就是自动控制原理,我很重视这门课,特意打听了热动专业的同学,去跟他们上的,授课的是信息学院的名教授张晋格老师,真的是有名师的风范,那么大的年纪还讲得那么详细和认真,每一步公式的推导都写在黑板上,从来不用 ppt ,每次都是写好几大黑板,字迹工工整整,解答我们疑问时也是不厌其烦,让我无比的崇敬。其实算来就我们车辆工程专业而言,全校所有学院的老师都给我们上过课,汽车学院的不说了,信息的课我们上过电工电子、自动控制等,经管的课我们上过马哲那一套还有后来的经济学、管理学什么的,计算机的上过 C 语言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外院的不说了,数学的不说了,海洋的我们上过化学,材料的我们上过机械工程材料,光电的我们上过大学物理。我对信息学院的老师整体感觉是很不错的,像教我们电工电子的井岩老师(曾是名教授许承斌的助教)和徐慧老师,都教得又好又负责,大家都这么觉得。记得当时运动会时徐慧老师跳高,我们那片还给她猛喊加油。又说远了,张晋格老师的课我听得很认真,但是最后的分数却极其不理想,让我很是纳闷,后来也就索性不去想了。还有一门是机械制造工艺学,虽然这门课当时不是考研复试的科目,但是我也去跟机械专业听的,不为别的,就因为授课的是机械系主任,现在的船舶学院副院长李哲(清华的本科,哈工大博士)。听李哲老师的课,真让我大呼过瘾。李哲老师每次就只带着自己的人来,从来不带任何书啊本啊什么的,一上课就往黑板上写,从来不用 ppt ,像一部永远不出错的电脑,每次都是写完六块黑板又六块黑板,记不清他一次课能写几个六块,只记得那字上叠字的黑板和满地的粉笔头。还有一次是四月一号我们都来上课了结果他没来,后来他给我们解释说那天他通知各班班长了,说这次课他有事,往后串一下,结果几个班长可能合计着当天是愚人节,李哲老师此话莫非有诈,就没当真,呵呵。总之,在大三的下学期,我对待专业课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基本上都是认真学的,因为多多少少都和复试有关系,在学着专业课的同时,我也开始了对数学的复习(考研的兄弟们,现在到了你们关心的部分了哈),刚开始的时候自然是先看课本,我想搞的全一些,就用了孙老师的那本上下册,后来感到非常后悔,因为孙的那个工数书我是看得是相当费劲,就觉得那么老厚又那么多题,讲得说实在的又不是多么很清楚,看着就烦,最后没办法了,我转而用我们上大一时用的刘铁夫的那本上下册了,说到铁夫,我不能不多说几句,刘铁夫教授是我们上大学接触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在我们心中综合方面评定数一数二的老师,铁夫以前是我们的同行,吉林工大机械系毕业,由于凭着对数学的一腔热情,没有老师教,自学成才,考上了哈工大数学系的博士,先是在哈工大教书,后来又来到威海校区,铁夫讲课时深入浅出,声情并茂,张驰有度,收放自如。后来我考研时又跟着汽车学院 2006 级的同学听了铁夫的一部分课,是讲的重积分、曲线曲面积分和级数那几章,都是比较重要的内容。每次课间铁夫总是放莫扎特的《魔笛》,后来那帮大一的听烦了,就趁他出去放了个奶茶的《后来》,结果把铁夫听得大眼瞪小眼,他说他听不懂这歌唱的什么意思,呵呵。我曾经特意地问过铁夫,他编的这本书(在主楼三楼大厅橱窗里有)用来考数学一到底够不够,他说绝对够了,比同济那本书的要求还要高一些,其实我个人感觉铁夫这本《高等数学》和同济那本内容其实有雷同之处,一些图都是一样的,表述上一样的地方更不胜枚举,但是课后题绝对是不一样的,看得出铁夫是精心选的这些课后习题,当时我们大一学的时候就感觉到了,所以我就打定主意用铁夫这本书了,因为这本书学过,所以看起来就比孙老师的那套书轻松多了,内容上完全够要求,看起来又轻松,所以当时颇让我小爽了一下。对于那些定理的证明上我没有太纠缠,主要是放在做课后那些精选的习题上,算来总共我做了三到四遍,才算真的放心,达到看一遍题就想到应该怎么做的程度。反正对于微积分,大体就是这样,开始老觉得铁夫这本书不够,课后题那么少能行吗,其实我用过才发觉这是最好的复习微积分用的课本,一方面内容绝对够,二是习题绝对精选(贵精不贵多哈,请大家转变一下思想),很多都是考研原题,三是学过而且薄,心理上绝对有优势,综合这三个绝对,我在微积分的课本上全力推荐刘铁夫的《高等数学》。接下来说线性代数,官方说是用清华大学胡金德的书,我没见过没有发言权,据说编得超级有水平,有深度,怎么怎么好,清华本校的学生都对这本书感叹不已。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一点,我在前文中说过的,就是一个课程性质和考试性质相较权衡的问题,他写得多么好多么有内涵,但是对不起,我考试不考那么深的,我就考最基本的一些计算啊,证明啊什么的,所以说线性代数和下面说的概率论两门课,不需要看编得多么好的,找一本内容够的,能让你很容易就理解的书看就行了。在这一点上,我觉得用孙老师的那套书就可以了,一个是因为学过,心理上有优势,二是内容绝对够,红色的代数与几何感觉有些地方有点乱,但大体是好的,建议可以参考同济的线性代数的有关章节,你对比着看,就很容易看懂了,蓝色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说实话与陈文灯的复习指南的概率论部分有很多雷同的地方,不管怎么样是很容易看懂的,用这个书就很好,你把孙老师这本概率上的例题和习题都做会了,陈文灯啊李永乐啊的书的概率部分你都不用再看了,真的,无非就是再归类而已,概率论的题很少的。官方推荐的浙大盛骤编的那本 32 开的小厚书我觉得不好,有一半的内容不考还在那里占篇幅,浪费考生的钱事小,关键是背上个心理负担啊,那么厚,一看就发毛,所以不用为妙,买了的就用它垫桌子腿吧,女同学走夜路防身用也不错。好的,复习数学的课本用书方面谈到这里,仅供大家参考,继续我的故事。我就是打谱复习数学的第一轮为看课本,时间定在三到六月,因为开始用孙的工数书走了一些弯路,看微积分用的时间有点多,到五月底了还没看完微积分,那时就有点急了,以至于最后的级数看得很仓促,到后来也吃尽了级数的苦头。 5 月 23 号看完高数,紧接着抓紧看线性代数,用孙的书和同济的书对比着看,速度适中,到 6 月 17 号看完了线代,然后转向概率论,这个简单,看得超顺手, 6 月 23 号解决概率论。虽然看线代和概率论的时间快得有点夸张,但是我自觉掌握并不差,因为在那种高压下我真得是发狠学,看进去了,反倒是高数最后级数那部分看得不好,光赶时间了,给后续的复习留下了不少问题,我的这个分配来看课本的时间可以给大家作个参考,因为我自觉安排的并不十分好,大家当作个反面例子学吧。就这样第一轮复习结束是在大约六月底,中间穿插了很多考试,所以弄得这个学期特别累,为了能在暑假有个高的复习效率,我在七月初回了次家,歇了大概一个周左右的样子, 7 月 9 号,我的数学第二轮复习开始了,开始啃陈文灯的复习指南。老早就听说过复习指南的大名,人们说它多么多么难,多么多么的受这本书的折磨,还没看无形中就有了很大的压力,我倒没想那许多,先自己看看再做定论,开始倒也好说,到了第二章,大概是极限吧,就开始难起来了,例题的花样层出不穷,解法千变万化,而且那些例题你要是不亲手算一下,根本不知道它是怎么推出来的,光在那瞪眼看吧,一会头就大了,动手算算吧,一会手就累酸了,刚开始的时候确实遇到了不少困难,我又不是那脑子好用的,所以谨记着网上前辈们的话,一定要动手做,而不能光看!所以每天我都要报销掉巨多的草稿纸,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收集用完的草稿纸和笔芯。我这个习惯一直坚持到了考研的最后,每天自习后我都会把用过的草稿纸收集起来带回去,我是在学校超市买的那种 16 开的草稿纸,两块钱一叠那种,有时嫌贵就会小商品市场买,反正都是那个样子的,平均每天是 11~13 张的样子,正反面都用完,且字体比较密的说。最高记录是 19 张(声明一句,我从来没有故意多写来收集,都是很自然的那种必要的演算)。因为看大厚书时太缺少成就感了,总是觉得还有那么多还没看,自己看得又那么慢,所以用收集草稿纸或笔芯的办法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暗示的方法,那些东西可以当成你自己的水平的一种衡量尺度,看着草稿纸慢慢地多起来,你有理由相信你的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是一种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是让自己能够走下去的一个强大的动力,到现在我还珍藏着那些用完的草稿,大约有半米高,每次看到都巨有成就感,大家可以借荐一下这个方法。就这样的,按部就班地往后看,例题全部自己动手做,先自己想再去看他的那个解法的思路。后来我又摸索出一个对付大厚书的方法,那就是写批注,把自己对某个题的理解,可以是看过他解法后的感受,也可以自己认为更好的解法,还可以是自己对这一类问题的总结等等都可以的,写在书上那个空白处,关键的一点是你注明你写这个批注的日期!等你第二遍的时候你再来写一写你有了什么新的想法和收获,再写上日期,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更好,女同学可能更会做这项工作,通过这样几遍批注之间的对比,你就会很明显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觉得自己比以前强多了,这种强是你看得见的,因为都清楚地反映在你的批注里,而大厚书比以前容易多了,因为你几遍批注后已经把它研究得很透了,它所谓难的那些东西已经在你看来不算什么了,换句话说,写批注是一种很好的给自己建立信心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试。除了批注,在书中大家要做好标记,我当时的标记是这么几类,重要的常考的我划个五星,常错的有陷阱的我划个勾,从来没见过的我写个 NS ( never seen 表示从来没见过),会做的肯定掌握的什么都不写,这样一来就重点突出了,什么都没写的再看时就不管了,划五星的予以重视,划勾的多练,划 NS 的多去熟悉,这样有了针对性,第二遍第三遍看时就很快了,省下不少时间。总之我自己用摸索出来的这些方法对付大厚书,感觉效果不错,慢慢进入了它那个节奏,找到了看大厚书的感觉,一天不碰大厚书反而不习惯了,呵呵。其实很多同学都在问到底用陈文灯的书还是用李永乐的书,我在这里说一下,很多人说也说过,陈的书更像讲义,写得比较概括,也有人说他总结的知识点不全,必须第一轮课本看得很好才能用他的书,李的书更像正统的书,知识点归类比较全,总结得也很好;陈的书上有一些比较好比较新奇的方法能够用于实战,又快又准,李的书他们说都是些比较传统的解法。因为陈的书方法怪,有时推导时步与步之间有跳跃,所以有的人痛斥陈文灯 “ 你搞竞赛啊,整得这么难! “ 选哪本书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是觉得自己考清华的话数学肯定得搞得难一些,不然也没去跟那些牛人竞争的底,所以就选陈文灯了。陈文灯的书里精髓的方法体现在三个地方:一个是交叉乘法求分部积分,一个是微分算子法求特解,一个是重积分的转换积分域的雅克比式子。这三个方法要是用得熟了都能用于实战,而且前两个方法用上的机会很多,经常遇见分部积分和求特解的问题,相对来说,李的书里这些方面没有这些好方法,就苍白很多了,呵呵。说是这么说,但这只是指你学会了的时候,回想当初刚学这三个方法的时候,尤其是第二个微分算子法求特解,真是费了好大的劲的。陈的书里好像都是话只说半句,剩下的半句你自己去悟,天机不可泄漏似的。所以为了能看懂,我去图书馆里查有关的数学手册,又结合陈书里的例题进行研究,每当有一点点新的收获我都把它记在空白处,当空白处上字上叠字后,我终于搞清楚了这个方法到底应该怎么用,例题中那一步又一步的推导是怎么来的了,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作了个除法,没什么奥秘可言,呵呵。陈书中的微积分部分写的不错,线性代数部分就是垃圾中的战斗机了,尽管他选的例题什么的也算得是经典,但给人感觉他就是讲不清楚,重点不突出的感觉,相较而言,李书的线性代数部分很精彩,我没用李书,但特意用了李编的线性代数讲义看的,觉得给总结的很好,记得我当时的批注中多次写到:精彩,好书,强等字眼。关键是他能给你讲清楚,而不像陈书那样一锅粥似的。所以给拿不定选谁的书的同学们两个方案:第一方案是用陈文灯的复习指南加李的线性代数讲义;第二方案是用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加自学陈书中我刚才提到的三个方法。大家根据自己情况任选其一,保准不会再整天为这个选书的事闹心了。反正看大厚书大家都是看了前边忘了后面的,看了后面的忘了前边的,所以得多看它几遍,为了能提高大家多次看时的效率,可以采取我上面提到的几个方法,或许会管用。就我而言,暑假期间把陈的大厚书加李的线性代数讲义做了两遍。
    说了这么多数学了,给大家轻松一下,说说 外语吧。他们都说,你小子外语这么好,还用复习吗,多省时间啊,呵呵,事实可不是这样,哥们还是颇看了些外语的,呵呵。开始也是走弯路,先找本单词书背,为了省钱就买了本小本的俞敏洪,一翻后发现基本上都认识,怀疑是盗版,发恨不再看,送同学了。后来听了个文登学校的辅导班,觉得夏徛荣讲得不错,就用了一本他的词汇书,巨厚无比,后来证明没用,纯属浪费时间了,我有那时间干点啥不好呀, sigh 一下。中间就是用大纲来背了背,记了个三四次,发现基本都很熟悉了,就不想再多看了,单词就此搁下了。再来就是坚持哥们那老本行 —— 早读。用什么材料是个问题,浙大那套书都读得很熟了,有些腻了,所以改用 NCE3 ,开始读,后来背,从三月份直到十二月份,每天早晨读一小时,中间从未间断!最后这本书的前面 45 课的课文我能背得烂熟,后来我甚至疯狂到一个小时内要连续背完四十多课!当每天早上背完的时候我都感觉自己的身体就像被抽干了似的精疲力尽了,可心里却是超爽的,这比以前大一大二时早上完成早读的任务时的感觉还要爽很多(有关 NCE3 的使用我在后面还要进一步的提到)!真题方面我买了一本夏徛荣的辅导班讲义,只做其中的真题阅读,不看答案和解析,自己做然后对答案看正确率,后来才发觉那本讲义编得巨烂,比胡敏的老婆陈采霞那本书差多了,但当时也没细看,就是先自己做,感受一下,后来发现也能对不少,而且感觉不像他们传说的那样那么难,考研阅读相较于四六级的文章来看的话,需要你从总体上来把握一些东西,必须首先你明白全文是讲了一个什么意思,尤其是作者的态度,这一点它太容易考了,而四六级的话我都不想说了,尽管现在换新题型了,但总之它就是考的一个快速阅读能力,看重的是你的速度(相信每次考四六级能把全部题都做完的同学并不多吧,呵呵)!凡是看重速度的题目,那主要就是一个找答案的问题了,所有的四六级阅读,你都不需要去真得先读一遍文章再做题,而是直接看了题然后在原文中找答案就行了,大概的顺序就是第一题是第一段的,第二题是后面几段的,以此类推,最后一题可能是问个整体问题啊之类的,也可能就在最后一段里,就是这个样子的!而考研就不同了,它出的题更多的不像四六级那么表象,从文章中就能找到原文,而往往是四个选项的意思差不多,最起码也是有两项的意思差不多,而且往往它都有原文出现过的原词,但往往你选了这个有原词的选项,那么就恭喜你选错了!有的时候我们把选项读懂比把原文读懂更重要,大家有这个体会吧?很多时候就是我们原文懂了,选项没懂,或者是没真懂,就选错了,这是很可惜的。而且考研里边它长句太多了,往往是从句里边套从句,有的时候你很难分析它具体的结构的,那些出版的所谓的什么长难句解析的书都没有什么用的,或者说没有实战意义,除非你语法方面太弱,那你可以看一看补一补,你在考场上是没有时间把句子拆开那么仔细地去分析的,往往就是凭着语感来对句子进行整体的把握,这一点往往都被大家忽略了,凭借语感做题本来就是正道,甚至是王道!可大家往往都被某某辅导书或者辅导班老师牵着走,太依赖于外界的这些东西了,老是觉得自己英语不好,看个什么书或者上个什么班来补一补,话是没错,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知道,外语这个东西不是教出来的,能教的无外乎也就是语法那些东西,有了语法剩下的就是自己的修炼,自己培养学外语的那个感觉,形成一种用外语的视角来看问题分析问题的那种程式,大家明白吗?是要靠自己的,你看哪个辅导书,做题,错了不少,看了它后面的分析,哪个题应该选什么,分析的挺详细,你看了觉得会了行了,可是看完书你好好想想,看了这个书后你水平提高了吗?你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了吗?还是该怎么着怎么着,原地踏步呢?辅导班也是这样,老师在上面给你讲,分析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总结了什么这个方法那个方法,穿插了很多笑话段子,你觉得挺好,可听完课后你真正学到了多少,那些方法真正成为你自己的东西了吗,有多少能够用于实战呢?其实我在这里说这个,不光是针对外语,早在高中阶段我就深深地体会到这个问题了,老师讲的是一方面,但是有的时候他就是讲得再好,成为不了你的东西,也没什么用,或者换句话说,你自己悟出来的研究出来的东西啊方法啊什么的才是最宝贵的最能用于实战的东西,举例来说,高中时考试,比如语文老师说那个说明文阅读应该怎么做,分哪几步 ,我就用着不爽,老师讲完了到考试时我还是又回到我自己的老路上去了,用我自己用着爽的自己的方法来处理,大家是不是也差不多?所以说你听完那个课以后一定得有这么个过程,就是选择性的消化吸收,把老师给你的那些东西实际地去用一用,看看到底能不能用于实战,用于实战的时候用的爽不爽,用的爽的话,就逐渐使它成为你自己的方法库里的一部分,用的不爽就随它去,只有这样才能把你听到的看到的那些有用的东西变成切实的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人和人不一样,所以听完课后人与人之间总结的能够学到的东西往往会有差别,这很正常。又扯远了,反正就我而言,我感觉那些辅导班的外语老师讲的那些都是扯,都是在根据答案讲题,全没用,一点用处没有,学生的水平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同学们请注意听,往往重要的过程是你亲身做题时,也就是对答案之前,这个阶段是最锻炼人的,也是最能提水平的关键阶段,等到你做完了对了答案后,就完全起不到锻炼人的任何作用了,而我们大家往往是和这个相反,做题是唬唬弄弄,对答案时花很多时间研究为什么这个不对啊为什么选那个啊之类的问题,要我说只要你买的不是盗版书,对完答案后错多少个就不用管了,愿看一眼也可以看看,但你的主要精力是对答案之前!只有你自己做题的那个阶段才是真正提高你水平的机会!其实早就有人说过,做题根本就不是提高水平,而是检测水平,别指望你做了多少套题后外语水平就提高多少了,做题当然对解题技巧啊什么的会有帮助,但是也就仅限于此了,真正的外语实力还是靠着像我说的早读之类的一点一滴的努力才能获得的!大家记住我说的话,你实际验证一下,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接着我的故事,等到暑假的时候,我那时基本是全天看考研课了,白天看数学,晚上花两个小时看看外语,早上依旧是早读。晚上看的基本是夏徛荣的英语复习指南,编的倒是很有学术水平,但我觉得没太有用,起码对我没太大用,我不愿看他给我总结这么细的,让我自己没有发挥的空间了,呵呵,再说他说的框框有点多,我就不愿用你那个方法怎么着?但是总体是本好书,编得挺认真的,就是好多年不换,呵呵,好像大家都这样,第二年换个封皮接着卖。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选用。用夏的这本书,其他方面没印象了,就是他的那个翻译部分,提供了很多段例句,我都认真地一段一段的都译出来了,而且是落实到了笔头上的,找了一个本子全写下来,写完了再和标准译文一对,发现我的译文是那么惨不忍睹,呵呵,不过后来就好了。用完这本书的翻译,我又用了胡敏老婆的那本四步翻译法的那本书,事实证明用哪本书都差不多,反正他们讲的对我而言都没多大的用处,我就看两个地方,一个是你的题,一个是你的标准译文,所以夏的书和陈采霞这本书都感觉差不多,大家自己切实地去做去练才是最重要的。暑假在这里复习的主要是数学和外语,政治没怎么看,就报了一个看录像的辅导班,没有事先看就去听课了,听的时候就是低头狂记,没有别的感觉了,听完后除了多了几本记得密密麻麻的讲义,脑袋里也没留下什么,反正也就是个心理安慰罢了, sigh 一下。
经过一个暑假高强度的复习后,转眼大四上学期开学了,也没太有底的感觉,因为暑假本来计划把陈的大厚书干三遍的,结果只刚刚干过两遍,英语也还没算看了好几遍真题,所以总结暑假的战果也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不过暑假的复习后倒使我能够沉下心去学习了,基本上是完全进入考研的状态了,开学后就是冲刺阶段了。这个阶段有两个插曲,一个是去长春的实习,一个是保研。哦刚才忘了说了,在暑假好像还去考了个外语水平测试的说,就是算保研成绩的,好像权重挺大的,那些想保研的人都急红了眼地整日看外语,我心里自觉好笑。我问他们交不交报名费,他们说不交,我想那哥们就去考啊,又不耽误时间!考前一个周还是看陈的大厚书为主,累了看看夏或陈的翻译,根本没有特意去复习什么水平测试,结果考时竟发现是新题型,哥们第一次见!貌似上来先写作文的说,那就写吧,因为肚子里装着四十多篇 NCE ,我一点也不担心,刷刷写完了还有十分钟,不让做后面的,只能再那里闲着玩会。接着是快速阅读,貌似难,巨长,不过哥们那找答案的方法用着巨爽,一会就欧了,听力也没什么可说的,一般情况吧,然后我看到最后一张卷上好像是翻译,我看着太容易了就实在不好意思让它这么空着,就刷刷全写上了,好像还有个选词,花了时间不少,不过有把握,因为最后都懂了,剩下阅读时时间不多了,只好再用找答案方法了,最后还有两道题没做上瞎蒙的,就这样交了卷。过了几天我还在那和陈文灯亲密接触呢,他们告诉我说考了 87.5 分,我说高还是低,他们说专业那些人都六十多,最好的也就七十冒头。我一想这么夸张吗,看来这样哥们就能保了吧,呵呵,又埋头看书了。剩下的时间就是院里算分了,那些想保研的哥们可忙活了,又是给院里联系问到底保几个人啦,赶紧算有哪些东西可以加分啦,我记得那时好像自己是在那个保的范围里边了,但是名次很后,只能保威海的说,那时父母来信说让我认真考虑考虑,在威海读研怎么着也是个研究生,好好在这里干,以后可以留校任教什么的在这边也挺好的,考清华实在太冒险了,一点把握都没有的,我记得当时父母是这样说的,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的,要现实一些,不要太理想化,要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等等,我当时很理解父母的心情,冷静地给父母打了个电话,把我自己的想法给他们说了,说了我从高中以来就有的这个计划和这个情结,说了我自己准备的后路和自己考研的这个形势等等很多东西,总之最后把父母劝服了,到后来父母一直默默地支持着我走到最后,期间再也没有说过任何让我放弃考研的话,我为他们的这份开明和这份支持感到非常非常的感动 。庆幸的是我的女友自始至终地支持我作出的放弃保研的决定,我很感激她。 事情发展的总是这么的戏剧性,就在保研名单就要出来的时候,我们全汽车学院(除了交通工程两个班)统一到吉林长春实习,呵呵。两个礼拜不能学习,对于考研的我们来说,真得是不小的打击,或许一切都是天意啊,不去可是断然不行,呵呵。坐汽车到烟台,从烟台坐火车一路直到长春。这是我第一次坐这么长途火车,经过济南时停了挺长时间,后来发现是在换火车头,出济南站后开始反方向行驶,一路向北,呵呵。沿途有两个感想,一个是出山海关时,从华北进入东北,感觉比较豪迈;二是在东北平原上疾驰,抬眼望去全是庄稼地,睡了许久又抬眼望去时,竟还是同样的风景,东北真是太大了,全中国的大粮仓的说。到长春后比较失望,觉得城市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好,我就不往下说了,免得有同学拍砖,呵呵。入住那个大学生实习公寓后,我放下行李,打过电话,就去找自习室,发现只有一间极小极破的小房间可以上自习(房间大小充其量也就是主楼一间小教室那么大),而且大多数座位已经被同住一个公寓的北京一个大学的学生给占了。没别的办法啊,现在就得玩 “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那一套了,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学哈,第二天一早我就穿着迷彩进去学习了,北京的全穿绿色迷彩,看到一个穿蓝色迷彩的人进去后,都拿一种极其让人不爽的眼神看我,真有点像两军作战似的,呵呵。我是没管那许多,反正你占了座又不来,我 学会又怎么了呢,到后来基本上泛绿阵营全线败退了,大部分江山都被我们泛蓝阵营打下来了,呵呵。后来那个教室的学习气氛就十分好了,我们学院那些在那里占座的同学我基本都认识,事实证明我们这些人也都坚持到了考研的最后,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北京那个大学剩下的那几个同学也都是挺认学的那种,貌似他们是要考公务员的说,都在看什么申论之类的大厚书。其实现在想来在长春实习的那段日子真得挺苦的,偌大的一个长春,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不是一汽啊,东北师大啊,欧亚商场啊之类的,属于我的,能永远留在我美好记忆中的,或许只是这间小小的自习室吧,那时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到公寓后院早读,因为我什么资料都没带去,所以就只能对着个墙大声背 NCE3 的前 45 课,后院一个人也没有,安静得要死,只有扫院的老头频频侧目,还以为我有精神病呢,老是一个人自言自语的,呵呵。白天一天去工厂参观,说实在的也没去什么的地方,就是最后去的一汽汽车研究所还算有点设备,不过人家只带着我们走了一圈就把我们赶出来了,呵呵。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看的解放的一些车间,像是车桥厂啦,变速箱厂啦,还有就是拆了一半的一轿的发动机厂啦等等,根本没能去成一汽大众,嘿,就光看了个大门!一天下来大约是下午四五点钟就没事了,回来吃点饭就能去自习室学习了,一天走了那么多的路了,本来就挺累了,可我们晚上还要猛看狂看,因为寝室里他们打牌到半夜,所以根本没法早休息,累了就在自习室里趴一会,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和我的亲密战友们看书到十一点半多的,从五点多一直看到十一点半多,每天总是到累得不行了哈欠连天了才回去睡,第二天还是坚持六点起。那段时间就是这么挺过来的,每天晚上这五六个小时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说真得是阅人无数了,开门关门出出进进的得有几千次吧,大多数人就是进来写个日志就走了,只有我和我的战友们一直在坚持着身体上极大的劳顿看书,一直坚持到半夜。中秋节那天放半天假,大家都出去玩了,我们几个人哪都没去,依然在自习室里坚守,当时看到这样的场景,我自己眼眶都湿了,没想到在汽车学院这个不太有利于考研的大环境下,竟也有这么好几位战友也和我一样在用身体上的劳顿和心灵上的煎熬来换取明天美好的梦想!我不知第几次了,又一次埋头看书了,记得那天,我把 NCE3 的前 45 课在本子上又默写了一遍!全部写完时手已经动不了了,那个本子也正反面全部密密麻麻了!我在手机里那天的备忘录中这样写道 ——“ 默写新三 45 课,硕果累累的中秋 ” 。如果说高考的失利让我明白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的话,那么在长春实习的经历则让我明白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坏。本以为在长春实习是件坏事,要白白耽误许多复习考研的时间,没想到不仅没有落下学习,反而进一步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和精神,同时又增进了和战友之间的友情,真得是不虚此行!在长春期间,院里通知了保研的结果,我最终还是保上了。然后我平静地给老师那个表上签了字,放弃了保研资格。那一该真得很平静,我感觉只是水到渠成罢了,我想的已经非常成熟,我这么做一点都不冲动,一点都不盲目,而是一个深思熟虑过的,对自己对家人都完全负责的冷静的决定。从长春回来后,所有的节目基本上都已散场了,保研也放弃了,了无牵挂了,剩下就一件事了,全力考研!长春复习阶段把数学的复习指南基本上又干了一遍,英语的 NCE 更加的巩固了,真题又看了看,基本上是为暑假扫了扫尾的感觉,从十一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复习,数学方面用的是陈文灯的第二本书,叫《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后来证明没用,纯属浪费时间了,自己也很为这个后悔,花了不少功夫在这本书上面的,因为确实它比复习指南还要难一个档次,其实用好指南就行了,要用这本书太花时间了,还不如把时间给别的课,这一点我没做好,希望大家注意一下。用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干完了这本书,剩下就是开始做四百题了,这个资料大家都会选的,也不用我给大家来推荐,但不同的是我买了 2007 年和 2008 年的两本四百题,一共是二十套一起做,我是大约 11 月 6 号开始做的第一套题,都是按照他要求的用早上三个小时的时间一口气做完的,然后抽时间总结,到 11 月 18 号的时候完成了 2007 年的那本四百题,大家可以看到不是十天时间,其实我这就算是快的了,你又是做题又是订正的,一天的时间就全给数学了,别的科目也就什么都做不了了,所以可以不必一天一套的,这个大家按照自己的情况来进行安排。这个四百题做完后,觉得又暴露了很多问题,就回去把复习指南上有关的章节又复习了一下,大家可以算一下我的复习指南这本书看过多少遍了!而后进入十二月了,马上就觉得时间很紧了,买来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开始干,从 12 月 1 号开始,一天一套,当天订正,这个比四百题的强度小得多了,做着也找到了不少自信,基本一上午的时间就能干完,这样到 12 月 18 号完成了历年真题,并完成了对 2007 年四百题的又一遍的总结(这个总结是随着做真题一起进行的)。 12 月底的这些天做了几套 2008 年的四百题,大概是做了其中的八九套的样子,反正没全做,有了 2007 年四百的精心总结,这本题我没太很总结,基本目的已经是模拟考试的感觉了,再就是检验自己以前做题总结情况,进一步的巩固。进入一月份后开始做李永乐那个《超越 135 分》,分专题的,挨着一个一个专题的做下来,同时重新翻一翻复习指南上的有关部分,最后到考前这本书全做完了。至此我总结一下数学方面我用过的资料:刘铁夫《高等数学》上下册、孙振绮《工科数学分析》上下册(不推荐)、《空间解析几何与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济四版《线性代数》、陈文灯《复习指南》、《题型集粹与练习题集》(不推荐)、李永乐《线性代数讲义》、《全真模拟 400 题》( 2007 版)、《全真模拟 400 题》( 2008 版)、《历年真题解析》、《最后冲刺超越 135 分》。好了,最后考试的情况放到最后一块说,现在数学算是基本上交待完了,写写别的,先说外语。从长春回来后,开始用张剑的黄皮真题,看了后方觉是好书,后来把夏徛荣的扔了,跟张剑混了。黄皮书的用法嘛,反正我还是不愿意太多地去看他给我总结的那些东西,但他那个译文觉得是几个版本的书里比较好的(我是对比了夏徛荣的书、胡敏老婆的书以后发现的,其他的真题书不入流就不说了),关键一点是人家权威啊,这一点就压倒一切了,呵呵。我就还是比较喜欢早读那个真题,因为 NCE 读得有点腻了,所以改换真题尝尝鲜,结果感觉还算不错,开始觉得难,后来都读了将近一百遍后就小意思了,倒是 2007 年的题感觉颇有些难,因此也颇为 2008 年自己考担心了一下子,呵呵。英语在这个阶段就是用真题,没有什么了,到了最后,也是围绕张剑这本书展开的,至于其他部分,包括翻译啊,又把暑假自己研究的那些拿出来看了看,写作的话照张剑写的自己有意识的练了一练,一晃就到考试了,呵呵。好了,现在总结一下我英语用过的资料:俞敏洪《考研英语词汇词根 + 联想记忆法》(便携版)、夏徛荣《考研英语词汇一本通》(不推荐)、大纲单词表(带意思的,不是光词条)、夏徛荣《新视野英语复习指南》(基础一般的选用)、陈采霞《考研英语翻译四步定位法》、新概念英语 3 (早读必备,对写作帮助极大)、张剑《历年真题解析》(其实主要就是一本真题)。好了,前面说了这么这么多,终于把数学和外语这两个重头戏给全部解决了,现在我集中说一下我的政治和专业课。政治最后考的不好,不太敢在这里说啥经验,大家看看我是咋复习的,也算是当个反面的材料来研究吧。像前面说过的暑假里上了个看录像的辅导班,觉得收获并不大,开学后就是去长春那一套破事,也没时间看政治,这一拖就到了十月。我看政治是从十一开始的吧,用的是任汝芬的序列之一《要点精编》( 2007 版)(对口班胡学长给的,后面还要提到),其实每年都差不多, 2008 年新增的我看一看他们的书补上就行了,要旧书完全一样。有的同学迷那个红宝书(教育部考试司出的,以前叫做什么什么参考书,现在改名了叫做什么什么大纲解析),说那个书权威,但是那个书满篇全是字儿啊大哥,看着头就大了,再权威你也看不进去啊,相较而言,序列一的话内容几乎和那本红宝书完全一样,编的那个体例比较能够让我看得进去,里面又是框啊又是圈啊什么的,重点突出,起码我觉得是这样的,纯讲知识点的书都差不多,找一本容易看进去的就行了。先是看序列一,到 10 月 24 号看完一遍,感觉和没看一样,充其量就是有了一个印象,知道都有哪几门课,它们大体讲了一个什么意思之类的,要说识记的东西有多少我真是不好意思说了,呵呵。后来我觉得这样纯看书起效不大,好像是在一遍又一遍的浪费时间,所以就想开始做题吧,用的是序列之二《模拟试题》,它这些题不是针对押题而出的,而是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而编的,比较适合通过做这个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我是从 10 月 30 号开始做的,当然只是做客观题了,期间觉得不够,就又做陈先奎的 2000 题,事实证明这是个错误,因为陈大仙的那本书题量太大了,我费了很多时间在里面,后来我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时间分给了政治,一度曾很少时间给数学和专业课,其实不光是我,我发现很多考研的同学都一度有过这种倾向,大概是数学他觉得太难,不愿动手做,外语的话看得头大,专业也是看不太懂,就觉得看政治比较爽,像读小说一样,反正都是在学习复习考研嘛,我就看到有同学一下午摁着本政治在那看,也不知他究竟看了多少,这样就是典型的逃避了,呵呵,遇到难的科目不懂得知难而进,总是去逃避,这样水平该是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难的科目学的不好的科目还是学不好,像是政治这种课,他投入时间倒挺多,最后也不一定考得多高。其实报辅导班也是这个道理的,老是觉得不愿自己在那里踏踏实实地看书,觉得太累太烦,吃不了这个苦,想走个不吃苦就能学好的方法,于是乎就去报辅导班,我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只是动动耳朵听老师讲讲,反正也是复习考研了,嘿,这是不是也是一种逃避?有这样想法的同学也不在少数的哈,像是讲政治辅导班的那个包仁说的那样 “ 有些同学总是借口学累了要休息,在教室外面闲逛,要么就是没事找事地给别人打电话,要么就是找别人聊天,一折腾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有的同学总是借口调节而去看各种各样不相干的书,结果整个考研期间自己的专业课没看多少,言情小说倒是看了一大堆 ” ,呵呵,考研的同学们,看看这里面有没有你的影子,如果有的话,那你可得注意了。反正后来我是及时纠正了这个错误路线,呵呵,大家得会算这个账,考研时的数学和专业课是 150 分,而政治和外语是 100 分,所以说我们要把大块的时间,大量的时间分给数学和专业课,英语和政治就要利用细碎的时间来对付的,这不是说只剩下细碎的时间给这两科了,而是说这两科的性质决定了用细碎的时间来学它们更加的有效果。所以到后天我又把重心放到了数学和专业课上,就有了狂干四百题的那段时间,至于那段时间的政治嘛,陈大仙的 2000 题我是扔了不做了,这是我走的又一个弯路,同学们一定注意啊!因为再一次主攻数学了,政治我每天只用很少的时间来看,所以就看得比较慢了,那个序列之二等到 12 月 6 号才干完第一遍,因为前一阶段干四百题整得有点累,数学有点看伤了的感觉,所以这个时候也快到考前了,所以把重心转向政治和专业课,做完序列二第一遍后,我又马不停蹄地看了第二遍,给大家说说我序列二的用法吧,跟网上大虾学的,就是开始一定用铅笔做,做完对完答案后把重点题和错的题用不同的标记划出来,然后费点劲把自己用铅笔打的勾啊什么的都擦了,然后干第二遍,这时那些没有做标记的题目你就感觉很容易了,划了标记的题还会觉得难或者不会,经过第二遍,再对答案,划出重点和错题,这时你会发现,有时第一遍做对的题第二遍却错了,这就叫做查漏补缺。第一遍做错的题第二遍可以注意了就做对了,这就是进步。呵呵。就这样 12 月 13 号我完成了这本书的第二遍的学习,两遍之后,心里有一些底了,反正序列二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是比较清楚了,但事实证明用这本书还是偏死了一些,现在题目出得都是很活的,而序列二上的题往往都太直白了,也没有什么背景,所以接下来我看了本历年真题,只做上面的客观题,做了才发现真得是不一样,用序列二也就是练练基本功罢了,就这样去实战绝对不行,呵呵。真题让我颇感叹了好几天。再来就是用序列三了,感觉这本书没什么用,上面就是一些时事政治的内容,用官方的话说是形势与政策,让那帮人吹得天花乱坠的,有的同学还真为那 10 分去买大厚书去啃,呵呵,自己何尝不也如此。事实证明序列三和肖秀荣押的那个形势与政策也没押上什么,欧盟那两个新成员国的题我就没见他们押上,呵呵。那时就是每天晚上回去后看一看序列三的内容,平时不占用时间看,再就是做了做上面的补充的题,找了找问题所在,哦刚才忘了提一点,就是序列二和序列三上有不少错,真得是不少错,我都找出来列在了扉页上,大家可以自己找,那个答案很明显是不对的,这让我颇为不爽,但天下乌鸦一般黑,别的书可能还不如这本呢,呵呵。 12 月 22 号完成了序列三,接着 12 月 29 号上了看录像的冲刺班,感觉正好,因为我暑假讲的那些已经全忘了,正好补一补,冲刺时那帮人就在似有似无地押题了,就是没有说得那么明,押的范围也太大了些,不过回去后我就开始用那个冲刺班的讲义来开背大题了,呵呵。另一方面我怕把基础知识又忘了,所以再一次看序列二和序列三,就这样 1 月 11 号我完成了序列二的第三遍, 1 月 12 号完成了序列三的第三遍,呵呵,我真得是比较笨的那种的说,什么书都得看三四遍。 1 月 13 号上了肖秀荣的点题班,押了三十几道题,我真服了那个老家伙,就为了能保证能押中,竟一气押了这么多,大家都知道押太多了就等于不押,看你会不会押既要看你押中多少题,更要看你是一共押了多少题啊,对他们办辅导班的人说,分子更重要,对我们考生来说,分母更重要啊!难道不是这样的吗?反正最后一个周就是背他给押的这些题了,后来看实在太多背起来不爽,就又上了任老师的船,用了序列四《最后四套题》。我觉得任汝芬出的这四套题背起来还比较爽一些,而且很多都是和肖秀荣给押的这些重复的,大约有 80% 法,其实就是理论力学加上材料力学,大二时学过,但是要求不高,只学了 60 学时,机械专业学了 80 学时,他们理力吧,我就以四套题为主,把一些重要的大题都给背了,像是气候问题之类的在考试中都写上了。也随大流看了一点启航的那本红皮小册子,也是觉得背起来不爽,就扔一边了。别的考试时的情况一会再说。好了,现在总结一下政治有关的资料情况:序列之一《要点精编》( 2007 版)、序列之二《模拟试题》( 2008 版)、序列之三《最后冲刺》( 2008 版)、序列之四《最后四套题》( 2008 版)、陈先奎《基础过关 2000 题》(不推荐)、启航《 20 天 20 题》(买不买均可,感觉背起来很费劲,不如最后四套题那种题目形式的上手容易)、文登学校强化班讲义、冲刺班讲义、点题班讲义。政治基本这样了,下面说一下我的专业课吧,不考我那个系的同学就跳过去看下面哈。我要考的是工程力学,这是官方的叫中的动静法和虚位移原理讲了,材力中的第二本也讲了,我们这些都没讲,而这些正是清华考试中的重点章节,大题基本上都是从这些章节里面来出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没有真题买,所以我从网上水木社区这个论坛里的考研版上找到了有个叫做小曼的学哥(清华本校的)考汽车系研究生的经历,最后他贴出来一套他回忆的 2007 年的工程力学的专业课试题(事实证明精确度很高),我就以这套题为蓝本,来规划了自己的专业课的整体复习的,从那套题来看的话,就大题而论,理力中运动学部分肯定要考一个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然后要考一个虚位移和动静法的,再就是一个拉格朗日方程的,材力部分要考一个组合变形,一个超静定,还有一个压杆稳定。我大体是这样安排的,先用我们自己学时用的课本 —— 哈工大理力教研室编的《理论力学》和浙大刘鸿文编的《材料力学》打个基础,并着力看这两本书的第二册,因为我们当初没学过,然后再用官方指定的教材 —— 清华大学出版社李俊峰编的《理论力学》(蓝皮,较薄)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范钦珊编的《材料力学》(绿皮,较厚)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关键就是迎合他考试的那个风格和思路,这一点是考哪一门专业课都很重要的问题了,呵呵。大体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开始想早点看,就在五一黄金周的时候,他们都出去玩了,我就作了个计划,我想这七天我每天都要学 10 个小时,于是五一一早我就去看书,期间就是看的数学的课本和理力的课本(哈工大那本),这样整整七天,我还就真得坚持下来了,学了 70 个小时,呵呵,又是一次对个人潜能的挖掘。后来觉得看得太早忘得也快,就转而猛攻数学而先把专业课放下了,这一放就一直到了九月底实习归来,觉得再不看专业课就得挂了,于是猛看,前面好几个月前看了理力了,觉得反正是看了,管他忘没忘干什么呢,于是开始看材力,就大概从十一开始的吧,和数学的题型集粹以及政治的序列一同时进行的,就这样十月份结束的时候,我材力的第一本基本看完了,也算看得比较扎实。再来就是看材力第二册那个小本了,因为做四百题的关系,材力看得也是比较慢的说。直到 11 月 19 日才结束第二册,材力的第一轮才算正式弄完。接下来是理力,我想我不能自欺欺人吧,看了那么久了,肯定忘得差不多了,还是踏踏实实地重新看吧,没想到上次五一看时竟然还有不少印象,这让我看得挺快的,超爽无比的,呵呵。就这样 11 月 21 号静力学部分结束, 11 月 30 号运动学部分结束, 12 月 9 号动力学部分结束, 12 月 10 号开始主攻分析力学(第二本的第三章), 12 月 15 号哈工大的两册书就全部看完了,专业课的第一轮复习算是搞定了,接下来就开始看清华自己的书。记得是先看的范钦珊那个绿皮的材力, 12 月 23 号看完了他的那个书。接下来是用李俊峰的理力, 1 月 6 号结束。看完了哈工大和浙大的两本书后,再看清华自己的书时觉得上手很快,看完第一遍立即开始看第二遍,说实话那时就临到考试了,觉得专业课复习得挺不够的,别人可以都已经看了好多遍了,另一方面我又对自己说,这样临到考试高强度的看,就像平常考试突击的那帮人一样,这样印象深,那些看好多遍的可能他忘的也差不多了,他自己无形当中压力就大了。就这样我激励着自己坚持着看下来,最后也证明我临到考试这段时间猛看专业课是对的,起码最后的考研卷子是比较适合突击的,个人感觉,呵呵。 1 月 16 号清华理力和材力两本书看完第二遍,至此专业课的复习就完了,剩下就上考场了,呵呵。总结一下专业课的资料:哈工大《理论力学》(第一册和第二册)、浙大《材料力学》(第一册和第二册)、清华《理论力学》、高教《材料力学》、清华《材料力学学习指导》、水木社区下载的 2007 年回忆版真题。呵呵,四门考研科目的全程复习情况就说完了,上考场的场景待会给大家说,现在我先抒会情。当初我们五个人一起出去住,最开始是机械专业的一个同学保研了,又评上了十佳大学生,和我们渐渐没了共同语言,不过他在学习方面无疑是我们大家的榜样,我还向他请教过专业课方面的问题,非常感谢他。我们班那个同学本来要考上海交通大学的,后来也保研了,尽管和我一样都是保到威海这边,但人家还是放弃考研了,呵呵,人各有志的说。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个机械专业的同学在坚守,他们一个考本部,一个考深圳,我们三人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到最后都考上了。回忆整个考研期间,身体上的劳顿还不光是反映到每天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学习当中,呵呵。我记得从三月份到来年的一月份考试的整个过程当中,威海刮过的风、下过的雨、飘过的雪,哥们可是一次也没有落下过,记得暑假有一次海上刮起大暴风,飞沙走石的很夸张,我们在教室里自习时觉得不对,就立刻往住处跑,回去后浑身全湿透了,第二天报道说金海滩那边就因为昨晚那场暴风死了好几个人, sigh 一下。别的大雨小雨就不计其数了,因为威海这边要是下雨你打伞也没用,因为还刮风,雨从来都是横着下的说。多少次下着瓢泼大雨的时候,我就张嘴大声吼 FIR 的《雨樱花》(野兽派风格版),我的声音淹没在雷声和雨声中听也听不见,全身从上湿到下,脚底下淌着水,但我还是在唱!我知道此刻不是我的嗓子在唱,而是我的灵魂在唱!到后来让本来喜欢雨天的我彻底改变了,我开始变得极度的讨厌雨天,不知是为什么。还有一次也是暴风雨,我中午回去走到双子楼下面那个风口,那天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刮起了超级强烈的大风,我硬生生地被风吹出去十多米!一个站不稳跌到了烂泥里!我打的伞也被吹得变了形弯成了麻花!现在我还保存着那把伞!我只能用手抠着双子楼底下那个墙角一步一步的地挪!我就是这样挪回去的!当时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双子楼下,茫茫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他们都在温暖的宿舍里歇着,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就只有我!有那个保研的机会可以去爽去歇着为什么非得没事找事地去吃这个苦!受这个罪!和个乞丐一样浑身是泥!死在烂泥里也没人理!当时回到住处我就哭了,因为剧烈的顶风的奔跑,我已经喘得说不了话了,我真得无法用言辞来形容当时的心情,反正就是难过死了,不平衡死了,真想找个法子解脱掉算了, sigh 一下。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等下午强风过去后,我擦干了眼泪又去自习室看书了,一切照旧。大家可能会说,你说的这此我们也经历过呀,没有什么吧,不就是一场大风一场大雨嘛,是啊风也好雨也好,没几天就过去了,可威海那漫长的冬天大家算过没有有多少天,大家在温暖的寝室里或许什么也觉察不到,但是你们是否设想过在没有暖气的情况下如何去度过整整两个多月刺骨冰冷的日子?而我们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挨过来的!我们用塑料布把窗户都封上,在窗户缝里塞上棉花,门上也封好,可是没用,一点用都没有!当呼啸的东北风刮起来的时候,一切的御寒措施都是徒劳的!我们除了用电热毯把被子捂热,多盖几床被子之外,一点办法都没有!往往是一天高负荷的学习后的疲劳战胜了寒冷,我们才沉沉地睡去,不然根本没法睡!受过这个苦的人都知道,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睡了一宿,和在温暖的环境中睡一宿的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根本歇不过来!每天起床都很乏,没有力气,该怎么累还是怎么累!但就是这样,我还是把表订在 5 : 50 上,每天坚持着早起!每天《一千年以后》的铃声一响起,我就条件反射似的弹起来,周围全是黑的,只能摸索着穿衣服,我的毛衣是妈妈亲手给我织的,不好辨别前后,我就在左手袖口那个地方挽了一截,分清了左右手,也就分清了前后。等到出来到学校步行街的时候,二号公寓还是一片漆黑的!学生公寓也是黑的!每天我总是第一个到食堂的!每次都是我在那敲门把那个看门的老头敲烦了他才开门!每天到 N 楼的时候,不论是早上或者下午,都是很累很累的,很少有精神抖擞的时候,是什么给了我动力,让我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是那些清洁工!一看到那些清洁工,我就想起了在家里身体不好,但为了给我交学费还要带病出去干活的爸爸妈妈!我就想到爸爸妈妈那么病弱还要干那么重的体力活,自己堂堂七尺之躯,什么都不用干,吃得饱穿得暖,就光在教室里看个书学个习,还有什么好抱怨的!每次想到这里,我的眼眶总会湿湿的,于是又一次全身热血沸腾,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里我想多说一下我对于孝顺的理解,每次到了母亲节啊父亲节啊什么的,都会看到很多同学送爸爸妈妈礼物之类的,这很正常,记得有一次母亲节,忘了是哪里组织的,搞了个其实是很俗的灯光工程,用灯在三个公寓排了 “ 妈妈,我爱你 ” 这种字样,很多人都在那里看,呵呵,活动搞得挺成功,但是我不太觉得这是必要的,在我看来,你对父母的孝顺应该体现到每天你的学习与生活当中,你是否都时刻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和艰辛,时刻都在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回报他们呢,你每天都踏踏实实地去过,能够变得懂事成熟起来,能够独立地去规划自己的未来,挑起家庭的一份责任,切切实实地能够吃得下苦受得了罪,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丰硕的成果,我想父母如果看到你们的这种状态,就会觉得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了,而根本不需要你在这种节日时特意再去花钱去给他们买什么小礼品啊之类的东西的,就像上文提到的灯光工程,我个人就觉得真得是挺浪费电的,花时间去搞那么多的灯,排那个图样,是否真得能收到最后的效果呢,妈妈真得会因此高兴吗?呵呵。个人观点,大家不要拍砖哈。
    在整个考研期间,尤其是最后那段日子天天睡冰窖时,能够支撑着我一直走到最后的人就是我的女友。在保研那段日子里,女友一直很坚定的站在我这一边,支持我作出的放弃保送研究生的决定,那时候看到专业的那些保研的人开始整天闲云野鹤地爽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女友每次都是劝我开导我,让我记住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执著不变的追求,忍一时之痛,才能成就不凡的事业。当我像上文提到的那样遭遇大风大雪又整天挨冻时,我真的是心里可难受了,心里真是极度的不平衡,觉得凭什么啊,凭什么你们就整天那么爽,我就得整天受这么多罪啊!其实冷静下来想想我自己也能看得开,但就是上来那股劲的时候就是不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感情,每次都是泣不成声的,不怕大家笑话,呵呵。每当这个时候,女友总是带给我安慰鼓励的话语和坚定温暖的怀抱,正是这些让我能很快就从失落中恢复过来,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我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怎样才能过上那种生活,是女友教会了我这一切,让我不受外界任何人任何事的任何干扰,全力以赴地不顾一切的冲向考研!当每天晚上学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女友常常亲手煮好面条,要不就是做好银耳冰糖之类的汤给我送来,每次都令我感动唏嘘不已,当我狼吞虎咽地吃下所有东西时,用眼睛的余光看到那个一直温柔着注视着我的眼神,我忽然觉得:自己所有累死累活的努力、每天起早贪黑的付出、被风吹被雨打整天睡冰窖的悲惨遭遇都在顷刻间有了意义,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是为了我们两个人未来的幸福在努力拼搏,我目前做的是一件无比高尚无比纯洁蒙着一层神圣色彩的无限光荣的事业,尽管现在我一无所有,但几个月后我会拥有一切!拥有哪些舍不得放弃安逸,害怕吃苦受罪的人所不能有的一切!就是这样一直到了考试前夕,说实话长时间的高强度的学习和睡冰窖的经历给我的身体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到了考试前夕身体状况不是多么好,全是我靠意志来坚持的,想想自己都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了,想想这么多这么多关心我的亲友,我怎么着也得坚持到考完再说。说说我考试的情况吧,在我的考场我碰到了机械专业的两个同学,他们是要考清华的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的,感到有这样一些战友陪我一起奋战,心里也有些底。第一科政治,开始的选择做的颇不爽,感觉和序列二上差别很大,内容和问法上都不太习惯的说,只能挨着一个一个地做,比如又是什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啊,还有上面说到的那个欧盟的啊,都见都没见过,全是蒙的,感觉不太好,好多题都没把握,也没敢用太多时间,做完了就进入大题。用我同学的话说这次真是有点反押题了,呵呵。选作题考了都押的气候问题,毛概那个序列四上也有,邓三那个肖秀荣押的里面有,哲学那个没押上但是也不难,多少扯上了一些,就是政经那个要了命了,什么竞争那一套 ,哪本书上也没说是重点啊,我只是很大概的有个模糊的有一个印象,只是一顿狂扯,自己都看出自己写的是扯来了, sigh 一下。事后感叹自己做了那么多遍序列二序列三,到头来还是一点用也没有,有点失落。下午英语,强项不强项的也没想太多,上来那个完型感觉超难,看懂什么意思了,选着超不爽,没敢多用时间,很多都是凭第一印象第一感觉选的,然后阅读,庆幸这次的阅读很易,很多人说难,我觉得挺易的,起码我读的超爽,在卷子上圈点无数,到后来爽到我自己都很佩服我自己了。再就是七选五吧,这个用时间比较多,但后来我都懂了,有把握全对。翻译按部就班,没有什么好说的,作文的话因为有 NCE 的基础,我一点都不担心,不紧不慢地写,狂往上堆词组,故意炫的感觉。小作文里提到 JAY ,大作文里全用的 NCE 里的搭配,写完后奇爽无比,心想苍天有眼,哥们这外语不白学。第二天的数学和专业课是决定性的。数学开始也是状态不好,选择好几个拿不准,到了最后才改对的,填空倒是没有什么,做大题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今年的数学这么简单啊,所以做着做着自己的信心也就上来了,手也热起来了,渐渐找到了做四百的那种感觉。开始几个大题都很易,后来难起来了,线性代数那个有一问不会,先放那了,改做概率论,又有个算方差的,又让我颇不爽了一下,后来发现今年的数学是微积分容易,线代和概率难,和往年可是正好相反。就因为这两个破题费了我不少的时间,不过最后都给它写上了,对不对反正哥们尽力了,做完后感觉一般,事后证明也如此,其实回想自己那么努力复习数学,做了那么多题,最后是有点亏,呵呵,这个就没法说了。下午专业课,终于让哥们见识了什么叫做清华的专业课,一看到那个卷子就很夸张,三门基础课的卷纸都是那种普通的纸质不错的卷纸,像我们高中高考前的模拟考试用的那种纸似的,但是专业课的纸却像是我们小学时单元测验用的那种纸,泛黄的,还是铅字印的,一个字一个印子的那种,让我一度以为回到过去了呢。大致看了一下卷子,感觉和网上那个回忆版的真题差不多,心里也有了一些底,前面小题不说了,基本和去年的一样的,一个一个地做过来了,到大题了,理力第一大题是一个运动学速度与加速度的合成的,一般情况,也准备过很多类似的题了,中规中矩地做上了,第二个开始觉得应该用动能定理那一套,后来发觉不对,是两个自由度的,所以又改用拉格朗日方程处理的,写到最后不会算了,就摆那了,不过我开始用动能定理写的那些步骤也没划掉,我在后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了改用拉格朗日方程做的理由,怎么着让老师明白我真得理解,不是稀里糊涂的。第三个是指定了用拉格朗日方程做的,这个感觉倒是简单了,没什么问题。材力部分没有小题,上来就是大题,说实话材力的大题差点害死我,第一个是组合变形的,开始不会做,后来憋了半天终于想出怎么做了,就是一个普通的叠加法,给它写满了,第二个是什么忘了,第三个是取单元体的,也曾特意背过那些公式,都写上了,但最后没时间了,写得有点乱,自己也有点后怕。总之会的都给它写上了,它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反之把哥们是榨干了,我就这么想的,心理上算是得了点安慰。没想到初试的四门课就这样考完了,我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完了都不知该干什么好了。初试期间我的女友一直在细心的照顾我,学校其实已经放假了,可她是一直陪我呆到考研结束才回家的,真得是让我非常的感动。期间她给我准备早饭,早早地买好午饭等我一起吃,使我考试期间不管考得怎么样都一直心情不错,我虽然最后考分并不多高,但我能有这个分全靠了我的女友。假期在家也没怎么看复试科目,原因就是我越来越觉得心里没底,总是觉得自己考的不好,尤其是到了快出分的那段日子我简直都不抱什么希望了,其实不瞒大家说,当时我简历都做好了,当时就想等考分作两手准备,考分高就准备复试,考分不高就去工作。到出分那几天我光哭,觉得自己努力了这么长时间付出了这么多最后却还是不考上,我为什么命这么苦啊,就越想越伤心,父母光开导我,说工作也不错怎么着怎么着的,连我自己都相信我是肯定考不上的了。 3 月 12 号那天出分,早上我就躺在那里大口大口喘着粗气,觉得世界末日就要来了,熬到下午两点多终于查到了成绩 ——385 分。说实在的,看到这个分我也没说像人家考高了的乐得蹦起来,也没像人家考低了的就认了,我是不知道应该干啥了,说实在的这个分真是不高不低的,说高吧算不上,说低吧也不低,我就打定主意,工作的事先不想了,全心全力准备复试,有一分的希望就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回校后就开始猛干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了,过了几天,清华汽车系研招办的老师打电话来通知去北京参加复试,说复试的笔试科目由汽车理论与设计、电工电子、控制工程三门选一改为三门全考!我当时就瘫了,心想怎么哥们命这么苦啊,全让哥们撞上了,好不容易过了初试,却让哥们死在最后一道坎上,唉!后来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开始疯狂地看自动控制和电工下册那两本书,那个周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过来的,反正到时候都麻木了,也没有什么紧张不紧张了,都闯过这么多关走到这一步了,就让我把这项事业疯狂地做完吧。 3 月 21 号坐上去北京的火车,竟然还有意外收获,在车上遇到了指导我毕设的王老师,王老师在北京理工读博士,是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尽管我为了考研毕业设计开始没有时间做,开会放了王老师两次鸽子,但是王老师大人不记小人过,还是在考研复试这个问题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最起码恶补了很多东西,呵呵。抵京后住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里,每天在农大的三教恶补复试科目,也就看了两三天就去复试了,第一天笔试,第二天面试。笔试中的汽车设计部分那些题在网上有回忆版,基本都见过的,没有什么好说。电工控制部分就难不少,开始是个与非门的表示比较容易,后来是设计一个电路使之具有某种功能,这可没太练过,按自己理解去写的,再来就是个质量弹簧阻尼系统,写拉普拉斯变换,超级简单的,后面是一个 Z 变换,没学过,无语了,考前本以为要考根轨迹的,还自学了一些,后来也没考, sigh 一下,最后是说 PID 控制都是什么意义,各有什么影响等,这个倒是有些印象,涂上不少文字。第二天的面试就更搞了,十多个老师沿一个大会议桌坐一圈,我站在桌子一头,其实那里有把椅子的,我进去后也没人告诉我,我就坐那了,然后旁边一个老师做了一个让我起来的手势,搞得我尴尬不已,先 sigh 一下,也没人说不可以坐下吧。接下来是自我介绍,到最后我想客套几句,本来想说 “ 今天很荣幸参加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复试 ” ,刚说到荣幸两个字,旁边一个一直都在记录的老师就一叠声的说 “ 行了行了行了 ” ,又让我尴尬了一次, sigh again 的说。问题的话有这么几个:说出六种以上的国产汽车品牌、活塞销偏置的原因、 MT , AT 和 AMT 哪种变速器更省油及原因、自行车前叉是否垂直地面、超载货车刹车时为何易失灵及制动距离较正常时有何变化等等。基本的我都能答上来,有些我不会的我就把思路给老师都说清楚了,而且虽然开始两个小尴尬让我给老师印象可能不大好,但后来我一直是一种很谦逊好学很低调的这样一种态度,而且表现出一种很强的表达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所以最后面试的感觉还算不错,后来老师告诉我面试分数也排得挺靠前的,也挽回了一些我初试分靠后的现实情况,呵呵。但是清华的分数出得特别晚,好几天后也没有个确切的消息,直到一个多礼拜之后,我又去招办的老师那里去磨,那个老师人挺好的,后来她拿到了总成绩单,她说我没问题了,让我回学校等通知书就行啦!然后她又问我名字里中间那个字是什么意思,他们都不认识,我说是竹子的意思,她就开玩笑的说 “ 你这棵竹子长成了,考上硕士了! ” 听到这句话,我方才如释重负,无比艰辛的漫漫考研路,总算走到了头!从汽车楼出来,一路经过主楼、经济管理学院、法学院明理楼,到最后从清华东门出来坐上回农大的公共汽车,我一直在笑,傻傻的笑、出声的笑,开怀的笑,这时我有理由笑,难道不是吗,经历了这么多苦难与挫折,哭了这么多次,难受了那么多回,也该让我彻底的好好笑一笑了吧,这时我真得体会到了苦尽甘来这四个字包含着多么厚重的意义了,我真得是感激考研带给我这么多收获,让我变得坚毅、成熟、果断、从容。我一方面感到高兴,一方面又感到庆幸,一是庆幸自己努力过后有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而我的很多战友比我努力却还是没能圆自己的考研梦,二是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保研,如果当初就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的话,自己可能一辈子就只能是井底之蛙,视野也就只能局限在威海那个小圈子里永远没有长劲了,所以就像我在开篇说的那样,着眼于长远还是着眼于当下,大家真得可以结合我的故事自己思考一番。
    回顾我整个的考研过程,固然说自己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是考研成功的关键,但是如果没有那些爱我关心我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们,我的清华梦也终究是个不可实现的虚幻的梦而已,是绝对不可能变成现实的。首先是爸爸妈妈和我的女友。父母这么多年培育我,尤其是高中时跟着我受了那么多苦,我没能考上一个好大学(哈工大怎么着比清华还是有差距,这个大家谁也不会有异议吧)让他们高兴,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前文说过父母的皱纹是鞭策我不断向前拼搏奋斗的动力,每当想起在家里拼命干活为我一块钱一块钱的挣学费的爸爸妈妈,我就于心难安,再苦再难,也有拼命走下去的决心和勇气,放弃保研后父母一直默默地关心我支持我,让我真得是无以为报。如果没有女友的抚慰与关心,我这条通往清华园的路可能早就走不下去了。正是我们两个人 “ 一路向北 ” 的约定鼓励着我不懈的努力奋斗,难过时疲倦时,是她那温柔的眼神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很快的找到方向,朝着梦想不断前进。我无比深爱着我的女友。再来就是清华的师兄师姐和我对口班的胡学长。师姐对我的帮助让我没齿难忘,那几封热情洋溢的来信至今我还珍藏着,是它们让我重新认识我自己,让我注意全面发展,从各个方面向一个标准的合格的清华人看齐,然后具体地规划每一科的复习。师兄在复试期间为我提供了很有帮助的有关导师的信息,在大二去的那次还告诉了我很多作研究方面的事情,令我获益良多。对口班的胡学长对我的帮助让我永生难忘,学长不仅把自己考研时用的书无私地借给我用,还耐心的为我讲解他考时的一些情况以及复习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这在我考研起步阶段起到了非常非常关键的作用,后来又在别的很多方面给予了我非常热情的帮助,我永远对你感恩不尽,学长。再来是我的室友海哥,你 394 分的成绩比我可猛多了,我还是得向你学习哈。阿哲,下次出去 K 歌我跟你挑《七里香》,呵呵。情可不浅吧,军训就认识并成了好朋友了,咱们考研期间在路灯下的长谈我永远忘不了,我相信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坚定和我一起自习的老大,哥们一直没忘了你哈,咱永远是好哥们。小熊,你是我最好的非汽车学院的战友,人生总是起起伏伏,但只要坚持相信总有回报!小宋,咱哥们有空再演个小品,你定时间哈,到时我再把头发染了。我的高中同学胡胡,咱俩还用客气吗?么也不说了!和我一起考试的盘盘,咱九月份清华见!小江,别放弃,明年你肯定行,哥们在清华等着你!小锐,祝你以后过得开心!在长春和我一起自习过的小陈,你始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喜欢开创什么样的事业,我相信你经历的这些坎坷绝对是你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总有一天你会圆自己 “ 实事求是 ” 的那个梦!小夏,咱哥们感走下去吧,祝你幸福!小周,你考的同济大学比哥们可是猛多了,咱哥俩的大学路走得有点像哈 —— 演而优则学,还都演得挺好,学得也不赖,呵呵。机械三班的美女,你好像是今年咱们学校考哈工大本部机械的第一名吧?在长春时我就觉得你很猛了,呵呵。还有二班的小超,你考 GRE ,虽然只陪哥们自习了一段时间,但我们过得很愉快,后来你还来自习室慰问我们,让我非常的感动,下次再去济南兄弟我做东,绝对不让你再睡旅馆了!二班的磊哥,你教给我那么多汽车行业的知识和找工作的注意事项,算我半个老师了!我真得很佩服你的综合素质,在一汽大众好好干,给咱同学都争口气!三班的海兵,你的乐观进取让我非常感动,从某种程度上说你是我的一个榜样!以后在哈尔滨那边好好读研,你肯定没问题!还有信息学院大三的熙哥,你在复试时帮我打听了模电数电的考试重点,其实何止是这些,每逢节日你都给予诚挚的问候,有时下雨刮风你都悉心的提醒,虽然仅是一条短信,但每次都让我十分的感动,你永远都是我哥,有空咱哥们聚聚!再来就是新世纪讲坛、校广播台、 23 期入党积极分子 A5 班、济南老乡会这四个团体中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了,别怪我将你们放在最后,最牛的总是压轴哈,呵呵。济南老乡会让我在大学伊始迅速走上正确的航道,尤其是刘霜叶(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四届十佳大学生)、舒僖娟(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第四届十佳大学生)这些优秀前辈和胡胡(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上北航,他的 GF 是第六届十佳大学生第一名)、小盛子(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上哈工大本部,原数学系副主席)、朱大美女(毕业于山东省实验中学,保送至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第六届十佳大学生,原管理学院副主席)等我同级同学的指点和帮助是别人所无法比拟的一份宝贵的财富。新世纪讲坛是我加入的第一个社团,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社团。在这里我不仅完完全全彻彻底底锻炼了自己办事、交际、领导、策划等各方面的能力(正是这段经历让我由高中时一个只会读死书的废物成长为一个全方位立体的当代大学生),而且我和上至 02 级,下至 07 级那么多那么多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们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从那么多优秀的同学(太多了,我就不列举了)身上学到了做人做事学习工作各方面都无比宝贵的东西,他们是我一生的朋友,它们是我一生的财富。校广播台是我的精神家园,心灵栖息的港湾。我不仅在这里认识了我的女友,也结识了像在讲坛一样从 02 级到 07 级庞大的一群十分优秀并且身怀绝技的同学,我从他们身上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学到了别处绝对学不到的十分宝贵的东西,我为自己能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校园广播台的一员为豪!
       在党校的学习是令人难忘的,与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一同学习的日子过得很愉快。而与来自别的小班的优秀同学共同组建杨振岭事迹报告团并在党校结业式上出演话剧的经历,无疑对我个人的思想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我开始思考奉献和责任的含义,对我以后的考研岁月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我还要感谢一位仁兄,那就是从高中阶段就一直陪伴我的那辆自行车。大一时我把它从济南托运到威海,四年来一直与我朝夕相处,其实说来我那辆破车还挺有名的,记得《 21st century 》有一期是专门报道哈工大(威海)的,牛牛学长的大幅照片占了几乎半版,而他骑的就是偶的那辆破车,呵呵,它也算名垂青史了。
    大学四年,阅人无数。感激的话说也说不尽,感谢的人谢也谢不完。上面说的主要还是我考研阶段的一些需要感谢的同学,要是我一个不小心没提到的,哥哥姐姐们可多担待哈,呵呵。这篇文章洋洋洒洒三万多字,可能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没几个人能十分耐心地读完。我写此文也不是要来炫自己考上哪了怎么着,只是冷静客观地对自己的大学四年,尤其是难忘的考研岁月做一个细致的盘点,还历史以真实,给自己的青春划个句号而已。文中提到的关于考研的参考资料啊、复习方法啊、时间安排啊、注意事项啊,还有关于英语的学习方法啊、对于考试的个人看法啊、对于孝顺的个人理解啊、对于清华的简单介绍啊、对于心理不平衡时如何调节啊、对于车辆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的学习经历啊、长春实习的经历啊等等的介绍,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去采纳,如果能使大家无论在平时的学习中或者是考研复习当中少走一些弯路,我就很高兴了。不过估计也免不了有人拍砖哈,呵呵。回想我的那些高中同学,现在早就已经走出清华园和燕园,到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地方留学深造了,而自己现在却刚刚闯进北京,刚刚迈进清华园的大门。这四年的路到底走得对还是不对,这四年的苦吃得到底值还是不值,一切只愿尘封在岁月中让历史去评说吧,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把四年人生最宝贵的时光交给了哈工大(威海),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