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集料级配:图说故宫六百年:古代皇帝用几个“印章”?(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1:48:58
作者:文裁缝 | 来自:文裁缝节选自《图说故宫六百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从皇帝的称号被赋予了“君权神授”的特殊意义,皇帝的玉玺就不再是那一方无足轻重的印章,而是代表了至尊无上的皇权,上天之子的威严,甚至预示了帝国千秋的运势。有时,人们会为了传国玉玺的丢失而哀叹天欲亡己;有时,人们又会为了玉玺的失而复得而感天谢地;有时,人们又会为了争夺玉玺而上演人世间最疯狂的戏码。那么,这代表着的强权的印玺只有唯一的一块吗?




玉玺并非第一个象征皇权的信物,在它之前,钺、九鼎都曾作为指代皇权和王朝法统地位的圣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治者们凭借这些圣物带有的象征意义,借助神力巩固着皇权。秦王嬴政统一全国以后,钺、九鼎相继没落,于是,玉玺取它们而代之,成为象征王权法统地位的新的灵物。此后,伴随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封建帝国代代更替、几易其主,但玉玺始终作为象征皇权的圣物贯穿封建社会的历史始终。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最初的玉玺是由秦始皇赢政和丞相李斯用和氏璧琢磨而成的一枚印玺,白玉质,螭虎纽,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秦国称之为“玉玺”或“御玺”。赢政在同一全国后,称“始皇帝”,将印玺命名为“天子玺”,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天子玺”所代表的“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喻义。秦灭亡后,秦的玉玺并没有就此消亡,而是被汉传承。据《汉书》记载:“汉高祖入咸阳至霸上,亲王子璎降于轵道,奉上始皇玺。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自此,“传国玉玺”之名得以流传,后世的历朝历代开始传承这枚印玺,以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在历经了无数的战火之后,各朝各代宣称持有的“传国玉玺”,根本无法确证就是最初秦始皇制作的那枚。但是,无论真伪,后世各朝还是秉承着“传国玉玺”的名号。

宋代以后,人皇的威严早已不需要天命的加冕,所以,统治者们不再需要所谓的“传国玉玺”来证明地位的正统。据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受禅之出,从后周王朝得到的玉玺只有两枚,即后周广顺年间(951年-953年)刻制的“皇帝承天受命之宝”和“皇帝神宝”,而其他玉玺均已在战乱中丢失。于是,宋太祖自制了“大宋受命之宝”昭示天下,这一做法又被后世沿用。





那么,皇帝的玉玺只有唯一的一枚吗?不是的,除了“传国玉玺”之外,秦代以后使用的玉玺还有六方,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这六方印玺分别用于“封命诸侯及三师、三公”、“赐诸侯及三师、三公书”、“征诸夏兵”、“封命藩国之君”、“赐藩国之君书”、“征藩国兵”等六种不同的礼仪场合。隋代之时,又增“神玺”为镇中国之宝,增加了八枚用金、玉制成的“受命玺”,用来封禅通神。此后历代均有增加。


明朝建立后,摒弃了元代的印玺制度,并于洪武元年时,定制为十七宝。此后在明世宗嘉靖时,承袭宋代,刻制了“大明受命之宝”,并新增六宝,使总数达到二十四宝,从而完善了明代印玺制度。


清取代明后,沿用了明代的印玺制度,只是在汉文的旁边增印了满文。清代前期的玉玺没有固定的数量,到了乾隆时代,乾隆认为玉玺“盖天子所重,以治宇宙,申经纶,莫重于国宝”,可见其对玉玺的作用十分看重。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根据《周易太衍》中“天数二十有五”的记载,钦定御宝为二十五方,并希望清王朝也能传至二十五世。这二十五方印玺便被称为清二十五宝,此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一直沿用至宣统末年。清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根据《清史稿·舆服志》的记载,清二十五宝的玺文,形制及相应的用途分别是:




大清受命之宝:以章皇序。白玉,方四寸四分,后一寸。盘龙纽,高二寸。
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碧玉,方四寸四分,后一寸一分。盘龙纽,高三寸五分
大清嗣天子宝:以章继绳。金,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
皇帝之宝:以布诏赦。青玉,方三寸九分,厚一寸。交龙纽,高二寸一分。
皇帝之宝:以肃法驾。楠檀香木,方四寸八分,厚一寸八分。盘龙纽,高三寸五分。
天子之宝:以祀百神。白玉,方二寸四分,厚八分。交龙纽,高一寸三分。
皇帝尊亲之宝:以荐徽号。白玉,方二寸一分,厚七分。盘龙纽,高一寸三分。
皇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白玉,方二寸二分,厚一寸二分。交龙纽,高一寸二分。
皇帝行宝:以颁赐赉。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高二寸五分。
皇帝信宝:以征戎伍。白玉,方三寸三分,厚六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
天子行宝:以册外蛮。碧玉,方四寸八分,厚一寸九分。蹲龙纽,高二寸三分。
天子信宝:以命殊方。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
敬天勤民之宝:以饬觐吏。白玉,方三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一寸七分。
制诰之宝:以谕臣僚。青玉,方四寸,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七分。
敕命之宝:以钤诰敕,碧玉,方三寸五分,厚一寸三分。交龙纽,高一寸八分。
垂训之宝:以扬国宪。碧玉,方四寸,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二寸。
命德之宝:以奖忠良。青玉,方四寸,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一分。
钦文之玺:以重文教。墨玉,方三寸六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一寸六分。
表章经史之宝:以崇古训。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五分。
巡狩天下之宝:以从省方。青玉,方四寸七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五分。
讨罪安民之宝:以张征伐。青玉,方四寸八分,厚二寸。交龙纽,高二寸五分。
制驭六师之宝:以整戎行。墨玉,方五寸三分,厚一寸四分。交龙纽,高二寸二分。
敕正万邦之宝:以诰外国。青玉,方三寸八分。厚一寸五分。盘龙纽,高二寸三分
敕正万民之宝:以诰四方。青玉,方四寸一分,厚一寸五分。交龙纽,高二寸。
广运之宝:以谨封识。墨玉,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龙纽,高二寸。


清二十五宝,除青玉“皇帝之宝”为满文篆书外,其余全部为满文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是现存唯一的一套完整的皇帝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