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检验标准:转型中的澳门需要开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2:53:32

转型中的澳门需要开放   

2011-11-09 09:03:48  3个月前,我从珠海口岸瞭望隔着一条河的对岸。它叫澳门。我原来对那块土地的认知相当肤浅:一,曾被葡萄牙殖民统治,1999年回归中国;二,赌博产业为合法的罕见城市;三,其人均GDP为亚洲第一(2009年为38968美元),仅此而已。

从香港坐船,第一次来到这块土地。下船后溜达溜达,与海关的公务员、当地的服务员等聊天,发现语言压力没有香港大。我无法进行统计,或给予数据,但在澳门,普通话的普及程度似乎比香港更加明显。一名当地青年女教师告诉我:“因为澳门比香港更接受大陆,没有中央的保护和关怀,澳门活不下去,要与‘中国'两字同行。”

现在,我站在澳门这一侧,嘴上吃着从未吃过的美味食品——安德鲁澳门葡挞,瞭望河对岸的珠海。旁边,看到了珠海香洲区横琴镇“横琴岛”。2009年6月,人大通过决定,授权澳门对设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一举措让我惊讶,因为它实际上等于中国大陆的一座城市把土地“租用”给澳门这属于不同体制的城市。我向本地政府官员询问:“到时互联网标准设为什么样子呢?用大陆标准还是用澳门标准?”

据澳门统计暨普查局统计,至2011年第一季末,澳门人口为55.68万人。澳门不大,上车半个小时内基本能到所有的地方,比我想象得小很多,澳门的人比我想象得也少很多。上下班时间的堵车很严重,却很有序。

有一天晚上,我乘坐的汽车遭遇了交通事故。对方是中年女性开的小摩托车,两者相撞后,我旁边的司机立刻打电话叫上救护车。过了5分钟,救护车到了事故现场,再过5分钟,交通警察也到了现场,开始查询事故的来龙去脉。再过5分钟,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与摄影师也到了现场。那位中年女性的伤势不重,现场迅速被处理,我则作为见证人被拉到国父纪念馆对面的交通警察局,询问了当时的情况。警察同志很有礼貌,冷静,用普通话沟通了现场情况,我很快被释放。没有什么压力,只是按部就班。

走进传说中的赌场——老葡京和新葡京,感受一下赌博现场。果然是合法的,没有紧张的气氛,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年轻人还是中年人,大家以放松的状态享受娱乐。澳门这块小地方,海边、山上、街头…到处都能看到“娱乐场”三个字,哪有娱乐场,哪就有博彩业。令人感觉到,赌博早就成为澳门人的日常生活,注入到每一个人的血液里。

据当地政府官员介绍,澳门GDP的7成以上、税收的9成以上是来自博彩业。走进高楼之间的小巷子,老百姓过得很普通,简陋的房子、简单的饮食、简朴的表情…一点不奢侈、一点不高级、一点不发达…不得不自问:“这里真的是人均GDP亚洲第一的地方吗?”到了澳门,走进草根,我才知道,那些数据大多来自于博彩业,它大大提升了澳门公民的物质生活,使得老百姓度过不着急、不要紧、不勉强的安宁生活。对大多数澳门公民来说,博彩业既是亲近的,也是陌生的。有名澳门青年联合会的女性干部对我表示,“澳门社会的最大特征是‘和谐'”。

我试图把自己在新老葡京的见闻感受与当地人分享交流。一名在澳门的一所大学从事教育工作的内地年轻人告诉我:“那里的发牌员基本都是澳门本地的员工,不能由从大陆来的‘内地人'来进行服务。”我说:“好像有不少2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子当发牌员呢?他们应该是没上学就工作的吧?从事博彩业,是不是其待遇很高,福利也很好?”他答道:“你说的情况确实存在。尤其在2004—2008年期间,有不少澳门本地的高中生选择不读书而来到赌博现场当发牌员,一个月可以赚15000澳币左右,这比大学毕业生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工资还高。因博彩业对澳门经济的支配力是决定性的,所以从业者能享受到很好的福利。”

我对此表示担忧:“那年轻人不读书了,就像中国大陆西部的不少年轻人初中毕业后放弃学业到大城市打工,其背后的思维是‘读书没用,不带来金钱'。澳门如此‘发达'的地方是否也面临‘年轻人厌学'的情况呢?”他答道:“长远来看,年轻人还是会读书的,金融危机对博彩业的打击不小,年轻人从中逐步意识到光靠赌博不可持续,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人还是需要知识和文化。”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清晰地强调澳门作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新发展战略目标,为澳门的产业结构走向多元的发展方向创造了条件。2010年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澳门,在旅游活动中心会见各界人士代表说,“目前澳门的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应该大力发展旅游、会展、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规范博彩业适度有序发展,努力把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澳门需要转型。

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社团人员,教育工作者还是服务业人员,我在当地接触到的所有“爱国人士”都提到这句话。他们思路很清晰,即“博彩业给我们带来了太多东西,我们始终也在享受。但光靠它走不下去,站不住脚。产业结构必须多样化,发展旅游业是转型目标的落脚点。”

参观完澳门最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体现着古今东西交融的“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走下去,穿过澳门特色的饮食街,进入“澳门历史城区”。站在广场中间,这里真的是古今东西的交融点。2005年7月15日,第二十九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二十一个成员国一致通过“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三十一处世界遗产。

这次我亲自体验到澳门具有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潜质。它仅有50多万的人口,大力发展制造业、重工业等不太现实,不如合理利用“一国两制”与“世界遗产”的战略优势。我也跟当地人分享观点:“澳门不需要做大,做多,做广,只需要少而精。”

10月24日下午,我走进澳门科技大学这所私立大学做演讲。大礼堂大概容纳着600多个学生,9成左右是来自内地的学生。内地学生向我介绍:“澳门本地的学生除了上课以外就是打工,对社团活动或学术交流毫无兴趣。”我跟同学们就“大学生如何度过青春,走进社会”坦诚交换意见,观察到几乎所有内地学生都正在碰到清一色的问题,即上学期间如何参与澳门社会,毕业之后又该怎么办。

根据澳门政府规定,来自内地的学生在上学期间是不可以打工的。对此,有一名来自广东的男生表示:“我们也很想像本地学生一样打工,积累社会经历。澳门服务业等各领域的劳动力是欠缺的,我们既然到澳门上学,对这里有感情,想为澳门做点事情,却因规定而做不到。”

据该校招生处教员介绍:“内地学生毕业之后,50%的学生接着出国,去欧美的大学上学,30%的学生回内地就业,10%左右的学生才能留在澳门工作,剩下10%也是留在澳门继续读书。”据我所知,这一情况与隔岸的香港截然不同,从内地到香港读书的年轻人多数希望留在香港工作,并追求成为香港公民,而且,大家都在这么努力地做,但“移民澳门”的难度远远大于香港。

刚刚大学毕业,留在澳门读书或工作的几名内地人向我表示:“我们都是用通行证的,到这里移民是基本不可能的。2006年时投资移民制度已被取消,剩下只有技术移民的可能了。你有了技术移民的资格后才能拿到非永久的身份证,再过7年才能拿到澳门的永久身份证,成为澳门公民。难度实在太大,我们也不抱有希望。”

我在参观酒店、学校等过程以及向当地老百姓询问的过程中了解到,有不少从内地来的年轻人确实在工作,但由于澳门政府保护当地人就业的考虑,在开放劳动市场的议题上始终持有保守态度。深受当地年轻人欢迎的民主派人士们也从“他们抢饭碗”的角度反对政府向内地开放劳动市场。对此,在一家咖啡厅上班的、思想活跃的内地年轻人评论道:“在澳门,右派在做左派的事情。”

澳门政府、社会与博彩业的关联密不可分,两者早就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既得利益网实在太深了,资金链已经固定化了。政府不敢去改变博彩业为骨干产业的传统结构,”澳门金融管理署的年轻官员对我说。

不过,倘若澳门真要迈向“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试图使产业结构多样化,那么,“开放”无疑是一关键词和前提条件。至今为止,澳门的制度和观念归根结底不够开放,我在考察中时时刻刻感觉到了澳门人的保守。博彩业带来的丰厚经济福利,妨碍澳门政府和公民向新的领域挑战、学习的意志和耐力,产业结构早就僵化了。

我在澳科大的演讲中表示:“既然有这么多有能力的内地年轻人到澳门追求梦想,本地社会就必须好好利用他们,未来旅游等新产业领域需要更加多样化的人才,内地生能够弥补一定程度上的空白。在这一点上,澳门当局与内地青年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可以达到双赢的境界。”

我离开澳科大之前跟几位本地学生交流,问他们对内地生的印象,其中一名女生表示:“他们不好好学习广东话,不好好适应当地生活,不好好尊重澳门文化。”我本能的反应是:现状是双输的,澳门社会与内地学生都在吃亏,本来可以相辅相成的两者甚至陷入互不信任的恶性循环。

澳门的未来在何方?方向似乎很清晰,过程却相当艰难。这次澳门行使我观察、思考、明白了一些事情。事情涉及中国问题,“一国两制”无疑是决定国家兴衰的核心制度,澳门表现如何,必将影响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台湾问题,以及台湾人民如何看待大陆政治。

讲得有点夸大了,毕竟国情很复杂,有时难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