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区间英文:国共内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9:36:18

国共内战

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指1920年代末至1970年代发生在中国内部的长期内战。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交战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红军,第二次为解放军),及1949年后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解放军。另一方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及其军队,以及1947年行宪后之中华民国政府与国军。

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此为“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内战”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而中国国民党、国民政府及中华民国政府则分别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勘乱战争”。

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国军在第五次对中共南方根据地战役中得胜,红军长征至陕西延安。由于西安事变、日军侵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事件,双方停战近十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二次国共内战随即爆发。结果中共取得中国大陆和多数沿海岛屿,于1949年10月1日 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中华民国政府失去中国大陆和多数沿海岛屿实际统治权,并于1949年12月迁移至台湾[3] ,有效统治范围则仅限于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地区,使国共两方于台湾海峡隔岸对峙,虽然至今尚未正式签署停战协议,但1979年迄今已无任何战事发生。

国共内战
冷战的一部分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日期:
第一次:1927年—1937年
第二次:1945年—1949年—1979年[1]
地点: 中国
结果: 中国共产党于中国大陆及多数沿海岛屿获胜,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双方相隔台湾海峡对峙。
 
参战方

第一次(1927-1937):
国民党: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军

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1927-193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1931-1937)
 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次(1945-1947-1949):
国民党:
 中华民国政府
 中华民国国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
 中华民国

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
 
指挥官
国民党:
 蒋中正 委员长

共产党:
 毛泽东 主席
 朱德 总司令

兵力
国民党:
4,300,000人 (1946年7月)
3,650,000人 (1948年6月)
1,490,000人 (1949年6月)

共产党:
 1,200,000人 (1946年7月)
2,800,000人 (1948年6月)
4,000,000人 (1949年6月)

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主条目:北伐战争
参见: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孙中山、第三国际、中山舰事件、四一二事件、宁汉分裂及马日事变 自兴中会联合中国各地革命势力,成立同盟会共同反清后,便不断改组。同盟会在改组为国民党、中华革命党后,于1919年组成中国国民党(亦简称为国民党)。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在著作中主张国民党应为一个列宁式政党,引起刚成立之苏联注意。苏联认为国民党之左派路线与苏联主张类似,当时又为国际孤立,因此苏联共产党援助国民党维持外交与军事。1925年及1926年,国民党两度申请加入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被拒,但第三国际仍承认国民党为“准共产党”。但第三国际在马日事变后,怀疑国民党革命立场和坚决性,对第三国际主张并不认同,路线分歧,因此积极推动中国共产党发展。1923年1月,由于中国需要北伐与突破孤立,孙中山主张外交上接近苏联,与苏联政府全权代表越飞在上海会面,正式讨论与中共合作。会面后,两人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展开联俄容共。12月29日,孙中山接受列宁和第三国际协助重建大元帅府,第三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以苏联共产党为模式重组国民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实行“联俄容共”政策。透过苏联援助,于3月组建黄埔军校,蒋中正担任校长,“国民革命军”正式建军,是首支国民党嫡系部队,但国共两派在学生间之较量,决定了日后中国命运。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7月1日,国民党在于广州成立国民政府,汪精卫以全票被选为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和军事委员会主席,继续执行孙中山“联俄容共”政策。鲍罗廷被任为政治顾问,后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最高顾问。1925年11月23日,国民党右派戴季陶、林森等召开“西山会议”,反对汪精卫左倾,被称为“西山派”,是当时国民党内非主流派。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4月1日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汪精卫重申联俄容共三大政策。5月11日,中山舰事件后,由于和蒋中正政见分歧,汪精卫离开广州,前往法国马赛。1926年12月,国民党左右派正式分裂,鲍罗廷随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27年2月,汪精卫回国途经苏联,受到斯大林接见。回国后,汪精卫就任武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反对蒋中正建议排共,坚持容共。4月5日和中共领袖陈独秀发表《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4月12日,蒋中正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汪精卫发表讲话,痛斥蒋中正武力清党,表示“反共即是反革命”,蒋中正遂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是为宁汉分裂。蒋中正下令“清党”,清除国民党内中共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中共分子。因为国共两党本是合作北伐,但中共到处发起工人、农民运动,扩张势力,在革命军中产生影响,引致国民党不安。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展开了十年武装对立。 5月中,经李宗仁及朱培德斡旋,武汉及南京避免开战,决定分头继续北伐。月底,共产国际决议改变中共方略,准备武装工农成立新军,进行土地改革;但仍留在国民党内,使国民党及武汉国民政府成为工农革命独裁机构。与此同时,中共在湖南之流血土地改革,斗争地主,使国民党不少军官不满,终与何键发生冲突;何键、朱培德等亦开始清共,是为“马日事变”。事变中,中共及倾共民众死亡达数百到一千余人。7月13日,中共发表宣言,因武汉广东之复杂关系,中共党员应退出国民党。7月15日,汪精卫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之中共党员声明脱离中共,否则停止职务。至此容共政策可说是完全结束。第一次国共内战
主条目:第一次国共内战
参见:南昌起义、宁汉复合、反围剿战争、长征及西安事变
 
1931年十月革命节,江西瑞金叶坪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开国典礼1927年至1937年间,第一次国共内战,中共称为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内战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政府称之为剿匪。1927年8月1日,中共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贺龙(其时并非中共党员)等发动南昌起义,建立红军,是中共首次建立正式武装部队。8月4日,红军放弃南昌,南下广东,国共首次武力冲突。8月7日,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力夺取政权,第一次国共内战条件全面成熟。8月8日,汪精卫武汉政府大肆逮捕处死中共党人,实行武力分共。8月14日,蒋中正下野,武汉政府与南京政府整合,史称宁汉复合(中共称宁汉合流)。9月,桂系军阀和西山会议派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汪精卫下野。同月,毛泽东在湖南、江西发动秋收起事。10月,汪精卫到广东否定南京政府,鲍罗廷经蒙古回苏联。11月,蒋中正回到上海,邀汪北上。12月11日,中共在叶挺、叶剑英领导下发动广州起事。12月12日,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但广东将领张发奎调动军队反攻,12月13日,红军被迫撤离广州。12月16日汪精卫辞职赴法国。自1927年建军后,到1937年抗日爆发其间,中共展开土地改革,并多次与国民党战斗,这段时期,国民党称为剿匪、剿共、中共称为土地革命战争、国共十年内战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0年起,国民党先后对中共位于江西、湖南之控制区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未能成功。红军通过运动战,成功守卫南方根据地。但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国民党在德国顾问建议下步步为营,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进攻红军。中共方面,因为毛泽东失去领导权,王明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政策,最后红军主力被迫自江西瑞金转进至陕西延安;中共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为“流窜”)、北上抗日,同时,一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游击战,史称“南方游击战争”。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但成功突破国民党封锁。途中,中共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重新拿回领导权。他调整政策,最终成功摆脱国民党攻击,顺利到达陕西延安,准备抗日。之后,国民党调整策略,于华东华北抗日地区备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囚禁蒋中正,兵谏迫其抗日。最终,国民党停止与红军作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
主条目:中国抗日战争
参见:八路军、黄桥战役及皖南事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日两国进入全面战争状态。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国对日本退让的底线以及准备全面抗战的态度。8月22日至8月25日洛川会议中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共之真正任务,关于军事问题,抗日战争将是一场艰苦持久战。红军之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主要是战略配合),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共产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4]。”红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4]。1937年9月,第二次国共合作展开,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所直辖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陕北地区红军(约4万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依抗战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战场;另约8000名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色游击队,改组整编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对日作战。抗战期间,国民党主要与日军进行正面作战,中共则在沦陷区开展游击作战;中国与日本发生22次大型会战和上万次中小战斗。其中双方共同参与平型关战役。也有中共单独对日军作战,如百团大战、车桥战役等。国共之间也曾爆发多次冲突,影响最大者,当属“黄桥战役”和“皖南事变”。抗日战争结束时,红军发展到130余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解放区拥有约一亿人口[5]。第二次国共内战
 
1947年5月中旬,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于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军整74师,师长张灵甫阵亡
194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进攻沈阳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士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间,为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共称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称为 动员戡乱。抗日战争结束后,1945年8月-10月,毛泽东、周恩来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有关问题谈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来、王若飞和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间进行。经争论,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在年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国共两党并民盟,青年党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个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6][7]。2月底,虽有反苏运动等因素,国共双方仍达成整军协定,统一将国共军队整编为国军。协定划定全国驻军服务区,各军队集结在此统一整编;整编以12个月为一期,分期缩编部队,直到完成全国60个师目标。3月底,国共达成迄今最后一个正式协议东北停战协定,但对东北内战无实际约束。1946年3月至1947年3月,国共双方边打边谈,在东北、中原、华北等处展开争夺。11月15日,国民大会召开。此时,国民党为迎接制宪国大,下达了第四次停战令,但对军队战斗没有约束力。1947年1月,《中华民国宪法》通过后,国民党应马歇尔要求,先后三次呼吁中共举行圆桌会谈,解决两党争端。中共认为国民党没有诚意,中共南京代表陆定一回应,“废除伪宪法和恢复1946年1月31日军事位置,是恢复和谈的最低限度”[8],这使得国共谈判失去任何基础而破裂。此时中共仍在南京活动,不离开[9]。国民党两度委婉逐客无效,2月底,国民党公开下达逐客令[10],限令在南京、上海、重庆之中共留守处代表于3月5日前撤离,并关停重庆《新华日报》社。3月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马歇尔调停失败后,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至9月,解放军处于守势,国民党向中共解放区进攻,攻占中共不少城市。由于解放军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采取运动战打击国民党,国民党队屡受打击,还要分兵把守占领城市,机动兵力日益不足。之后,国民党调整战略,重点进攻中共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在陕北,国民党一度占领延安,但中共已主动撤离延安,国民党只占领一座空城。在陕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与国民党周旋,在沙加店战役中击败国民党。山东方面,解放军采取运动战打击国民党,避免决战。后陈毅、粟裕率领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重创国民党,全歼国民党五大主力王牌之首、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阵亡。国民党进攻失败后,逐渐采取守势,解放军则转为攻势。1947年9月至1948年9月,解放军开始攻势作战,在东北,将国民党压缩至几个孤立城市,为辽西会战奠定基础。在陕北,彭德怀部在1947年8月初围攻榆林,钟松整编36师北上救援。随后彭德怀围点打援,发动围攻钟松之沙家店战役。刘戡全力救援,钟松逃脱。10月,彭德怀再度围攻榆林,国民党已经无兵可调,不得不由蒋中正致电宁夏主席马鸿逵求援,马鸿逵命整编18师支援榆林,彭德怀再度围点打援。宁夏军与彭德怀部队在元大滩激战,双方伤亡惨重。最后彭德怀撤退。2月,彭德怀部在宜川围点打援,歼灭刘戡29军主力,刘戡自杀。4月底彭部占领延安,后撤至黄龙地区休整。中原战场局势错杂,虽然国民党寻机作战,但解放军运动灵活,国民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1948年3月,陈赓谢富治兵团乘中原国民党兵力空虚,进攻洛阳,两进两出,两次歼灭国民党守军。4月,刘邓部队进攻阜阳。经近一年战斗,中原地区战事对中共有利,国民党日趋被动。5月,中共成立中原野战军,发动宛东战役,击溃国民党第18军。6-7月,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动豫东战役,攻克开封,歼灭整编第75师,确定中共在中原地区之优势。毛泽东在1948年8月称“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11]同时,在山东、华北等战场,解放军也展开攻势。1948年后,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彻底打垮国民党,国共内战大势底定。1949年,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攻克南京,国民党播迁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结果,中共取得中国大陆及大部分沿海岛屿,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岸对峙后的军事冲突
参见:朝鲜战争、两岸问题及中美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解放军一方面逐一攻下沿海岛屿,一方面在福建集中兵力,为渡海攻台做准备。不久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渡海攻台难度倍增;加上中共决定“抗美援朝”,军事重心北移,因此在东南沿海作战暂缓。朝鲜战争期间,国民党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但皆以撤退和失败告终。朝鲜战争结束后,解放军在1954年对一江山岛发动作战并对金门炮击,不久解放军控制一江山岛,视一江山岛为屏障之大陈岛也不保。最后,1955年1月,解放军通过一江山岛战役取得一江山岛后,国民党已不可能守住浙江沿海岛屿,遂于1955年2月决定在美军协助下,主动撤离大陈岛全数军民,解放军取得大陈岛,自此双方势力范围都再无变动。国共双方隔着台湾海峡,中共喊出“解放台湾”,国民党则高举“反攻大陆”、“光复神州”、“解救苦难同胞”,美国调停失败后则坐等内战结束,海峡大战一触即发。惟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原本预备攻台之解放军,在“抗美援朝”下,调往朝鲜半岛作战,国民党则在麦克阿瑟支持下积极备战反攻,陆战队编制扩张到世界第二大规模,预备于东南沿海登陆、或配合联合国军渡过鸭绿江进入东北地区。但基于国际势态与美国内部政治问题,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解除麦克阿瑟兵权,改变对国民党放弃态度,下令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一方面阻止两岸冲突,另一方面也保证对国民党军事援助不再断绝。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对驻守金门之国民党发动榴弹炮突击,在四十四天内,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曾为抗日英雄之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9月11日,金门之国民党袭击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八吋大口径巨炮由国民党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双方皆称胜利。其后十年,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双方各有战损,但大体而言,双方控制领域并无太大变化。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炮击,国共内战大规模军事冲突告一段落,但至今仍未达成停战协议。至今两岸仍然对峙。1996年中华民国第一次总统直接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洲际导弹试射,台北方面亦在不扰乱社会秩序,秉持外弛内张状况下,让军队进入高度备战状态。是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缓和,但解放军军机“不出海”之默契从此被打破,解放军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海峡中线,压缩了台湾空军预警时间。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主张,当时执政民主进步党并没有正式回应。但在国民党二次政党轮替后,马英九总统不排除与中国大陆签署和平协议,不过并没有时间表。战争影响
内战爆发的原因
国共内战之开端,中共认为是上海清党,以蒋中正为代表之国民党右派大规模屠杀中共党员,最终使中共放弃和平路线,陈独秀被中共内部批判为投降主义路线,从而失势;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之初,大力支持国共合作之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被召回苏联。中共从此选择建立自己军队,走武装夺权道路。而以蒋中正为代表之国民党右派则认为,国共内战始于中共被清党屠杀,放弃和平路线后,所发动的南昌起义(或称南昌暴动)。
抗日战争后,民族统一战线不复存在,国共也立刻进入内战。先是“关外大打,关内小打”,最终发展到全面内战。
对于全面内战,中共之官方态度,毛泽东于1945年8月23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即提出:“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国共两党的关系,现在怎么样,将来可能怎么样?[...]国民党怎么样?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这位“委员长”现在要“下山”了[...]要下山来抢夺抗战胜利的果实了”,而“抗战的果实应当归给人民”。“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按照蒋介石的方针,是要打内战的”,“如果蒋介石一定要强迫中国人民接受内战,为了自卫,为了保卫解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权利和幸福,我们就只好拿起武器和他作战”。
中共认为,国民党单方面公开撕毁《双十协议》和“政协决议”,于6月26日,以国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内战全面爆发。中共此说之原因是,中共曾透过美国驻华大使马歇尔向蒋中正传过话,国军一旦进攻中原野战军将被中共视为国方单方面撕毁“双十协定”,并将导致内战的全面爆发。中共还在1949年制定了一个43名战犯名单,认定该名单上者即内战发动者。
国民党认为,中共在1945年9月即开始发动上党战役,平绥战役围攻国军。尤其在双十协定签署之后的两个月内,中共仍然违反双十协定围攻傅作义在归绥,包头主力部队一直到12月中旬攻城未下被迫撤围[18],并主动进攻一直在国军控制下之湖北襄樊地区;另中共在山海关设防,开火阻击依照中苏条约进入东北接收的之国军。且中共抗战胜利后大面积破坏津浦铁路和平汉铁路,《中央日报》社论由此评论说:“究竟是谁在挑起内战,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
关于内战何时全面爆发也有争议,中共认为1946年6月中原战事标志着内战全面爆发;国民党认为,抗战期间中共一直进攻和骚扰国军,内战从未停止,且抗战后中共发动上党战役,尤其在1946年4月围攻长春,内战早已爆发;而内战全面爆发则是在1947年3月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双方谈判彻底结束后,国军进攻延安,并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始的。 内战爆发之前的局势
中共成立之初,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在陈独秀带领下,中共理想是与中国国民党共同革命北伐,建立一个民主共和联合政府,而中共并不拥有武装力量。但第一次国共合作以蒋介石为代表之国民党右派发动上海清党血腥结束。大批中共党员被杀害,使中共放弃组建联合政府、和平革命,改由武装斗争来实现夺取全国政权。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没有任何武装力量之中国各民主党派人士,以张澜、沈钧儒等人为代表,曾寄望于和平解决中共争端,建立民主共和联合政府。但事实是,惟有拥有“几十万杆破枪”之中共才有资格与国民党平等谈判——即重庆谈判,而民盟则一直缺乏跟国民党平等谈判之机会。1947年10月,国民政府更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并展开制裁。民盟被迫宣布解散,大批民盟人士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恐吓、监视、殴打、软禁致使民盟各党派人士最终全面投向中共一方。
国民政府资料显示,民盟早在1944年即已经同中共结成联盟,且在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38个席位中,独占9位,超过当时任何一个党派之席位;加上与其他党派联合,民盟成为当时平衡国共双方重要力量。并不认同以上一些说法。 内战期间的局势
内战期间,无论是美国或苏联,还是中共、民盟,甚至中国国民党部分人,均对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统治失去信心,也有当时美国外交人员称“中国革命势力明显得到了80%以上人口的支持,美国对华政策应该接受这个现实”。
在抗战后的内战期间,国民党接收大员严重腐败,导致民怨,民间普遍流传着一句顺口溜:“等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接收成了劫收”。国民党接收大员贪腐被认为是触发台湾二二八事变最直接原因,唐贤龙在二二八事变后出版《台湾事变内幕记》指出:“自从国内的很多人员接管以后,便抢的抢、偷的偷、卖的卖、转移的转移、走私的走私,把在国内“劫收”时那一套毛病,统统都搬到了台湾……”
蒋经国在上海经改失败,物价飞涨,发行金圆券搜刮中产阶级,政府迫人民用硬货币买来废纸,民怨沸腾,经济秩序崩溃。
战争方面,内战期间嫡系与非嫡系矛盾继续,派系内斗与不配合非常突出,面对中共攻势,国军士气低落,缺乏配合作战,非嫡系部队经常不听从中央指挥,兵败山倒。 对土地改革的影响
 
图为中共土改期间贫农批斗地主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共一改抗战时期减租减息政策,重新施行土地革命,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基本办法是在农村按照土地多少划分贫农,中农,富农,地主。地主富农土地被没收,地主要受到批斗,因此起初使得广为贫农佃农的支持。1947年底土改高潮时,中农土地也要被分割没收。以至农村出现恐怖气氛,据晋绥地区报告,“一般群众恐慌,生产情绪低落,灾情加重,并发生严重外跑现象。不仅地富逃亡,甚至中贫农逃亡也不少”[29]。有村庄连贫中农之东西都没收,“用盐水把人淹死在瓮里,还有用油从头上烧死人的”。人心惶惶,不可终日[30]。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公布二五减租办法。1946年公布《土地法》,政府赎买从地主购买土地分给贫农,以实现耕者有其田。针对中共占领区的土改运动,1946年10月行政院公布《绥靖区土地处理办法》,对中共已经打土豪分田地后之地区,国军占领后,不强迫农民归还地主土地,而是采取这种办法,“绥靖区内之农地,其所有权人,非自耕农时,在政府未依法处理前,准依原有证件,或保甲四邻证明文件,保持其所有权,并应由现耕农民继续佃耕。绥靖区内佃租额,不得超过农产正产物三分之一”。1948年,立法院通过《土地改革方案》,以贯彻耕者有其田的目标。
[编辑] 评价
参见:中华民国历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1946年南京的学生游行
四平战役中的中国共产党军队,当时共产党除正式编制军外还有大量动员后勤的农民,必要时也能武装成临时的民兵。至1949年,中国经受着由北洋复辟势力、中共革命、日本侵华而造成连年战争灾害。引发社会弊端丛生,人民生活艰苦,国家积弱,政府无暇顾及百姓民生[31]。根据引述,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说,1949年前,中国平均每年有300-700万人死于饥饿。由此推算大陆民国时期仅饿死人数就累计超过2亿以上。婴儿死亡率是170-200‰,人口平均寿命则不足35岁。 中共认为:在民不聊生的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而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被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 台湾认为:因为蒋中正军队撤退到台湾,使的台湾卷入国共内战里,228事件为国共内战的一环,并且于过程中波及到许多无辜善良、包括外省人在内的台湾民众,即使曾经参加过国共内战,台湾人民也绝不愿意这种内战状态再次加诸他们身上。 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在《愚公移山》一文中提出:
中国人民不堪重负,支持革命,也是中国红色革命力量能够在艰难环境下迅速发展壮大,并将必然获得最终全面彻底胜利的根本原因。蒋中正在1945年10月11日日记写道:“共党不仅无信义,且无人格,诚禽兽之不若也”。  参考资料
^ 此处所列的结束日期根据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声明“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部队,从今日起停止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
^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期,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页5。另一说法是于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日。
^ 从大历史的视野看中共建政与两岸分立六十年 - 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
^ 4.0 4.1 毛泽东为何力主游击战抗日?. 新华网引用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9-17-2009. 
^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45年)
^ 政治协商会议纪实,重庆出版社,1989
^ 李炳南,政治协商会议与国共谈判,永业出版社
^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的声明》,1947年1月,《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ISBN:7-01-001104-4
^ 中共密令只要国民党不赶,驻京的中共人员和报社就不走,参见 国共谈判史纲,武汉出版社,1996
^ 首都卫戍司令部,淞沪重庆警备司令,分别致电函京沪渝中共代表,所有中共人员限期全部撤退,重庆:大公报,1947-3-1 南京卫戍司令部致电梅园新村中共联络处限期撤退令
梅园新村十七号中共南京联络处及代表团公鉴:自贵党拒绝和谈,关闭和平之门,贵党军队在各地公开叛乱,处处攻击国军,而贵党人员又在各处散播谎言,鼓动变乱,本部为维持地方治安,应请贵处将留居本京人员于本年三月五日前全部撤退,并将现在驻京人员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职务,即速造册函送本部,以便护送 离境,特此电达,即希查照,首都卫戍司令部俭秘印
^ 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六卷,中华书局,2000,页135
^ 参见当时中美两国所签订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 Behnke, Alison. [2007] (2007). Taiwan in Pictures.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ISBN:082257148X.
^ 中评社香港6月9日马英九:不排除与大陆签署和平协议与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国安(析) 097-008 号 两岸和平协议之战略意义
^ 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 王俊杰. 陈独秀投降主义错误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 汪朝光,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00
^ 社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央日报,1946年1月13日
^ 中国历史,近代,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 戡乱战史,国防部史政局编印,1962年
^ 上海市民盟.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 纪念民盟南京地方组织成立六十周年. 民盟南京市委. 
^ 六十年前民盟对建国的贡献. 中国民主同盟湖北省委员会. 
^ 中央调查统计局编,《三十四年度的中共》,民35年1月,页59
^ 陈晋. 1949:和历史约会. 人民网. 
^ 朱毓朝. 中美外交秘辛. 二十一世纪网络版. 
^ 李筱峰. “接收”成为“劫收”的时代. 鲸鱼网站. 
^ 成汉昌,中国土地制度与土地改革,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页608
^ 习仲勋,关于土改中一些问题给毛主席的报告,1948年1月19日
^ 黄力之. 国共内战的道义合法性. 博览群书. 2009 (8). ISSN 1000-4173. 
^ 国民党统治期中国到底饿死多少人 [2009]. 
^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人民网. 
^ 从国共内战到二二八事件与卷入国共内战,台湾青年何辜?
^ 毛泽东. 愚公移山.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