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的养护:如果历史重演,全球经济将于2012 – 13年二次探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31:40
 1.前言

2010年初,为了平息美国人对经济危机的恐惧,奥巴马总统曾宣称“最严重的风暴已经过去”。时任英国首相布朗也附和说:“经济危机将会持续几年 的说法并不属实”。而中国更是高调的宣称“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面前,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快速反转的“V”型曲线”,“中国经济今年有望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在2010年全球经济“步出萧条”的欢呼中,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IMF等,各国政府经济智囊团体,各种政府间组织,均先后调高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似乎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就在前头。同时,全球的股市(中国除外)也从2009年3月触底后暴涨,仅两年间,欧美市场股指多已翻番,新兴经济国家股市也欣欣向荣,总之,全世界都在为经济复苏欢呼。

在危机初始时,几乎全世界都断言“此次金融危机是1920年代末的大萧条后最严重的危机。”而全球经济从1920年代的那次大萧条中恢复,折腾了10多年,同时,二次世界大战对经济复苏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刺激”,这才为历时12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画了句号。而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美国的道琼斯指数到了1954年12月才重回1929年9月大萧条前的水平,其间经历了25年。但“20年代的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2008/09全球经济衰退”,不到11个月就终结了(经济衰退期2008年12月 – 2009年9月)。如果全球经济从此又进入一个新增长周期,这显示了人类,尤其是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巨大增进:全球化下利益相互攸关的政府一起行动,从而很快结束了危机。

问题是,危机真的就这么闪电似的过去了?我们的经济真的可以高枕无忧的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了?

  2. 经济周期理论
  
  无需追溯太久远,就可以看到过去几十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周而复始,似乎从未止息。
  
  古典经济学用经济周期来解释人类史上经济危机永不停息的现象,最著名的该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经济周期理论,其认为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是国民总收入和总就业为实现均衡运动的结果。
  
  而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以其“不可抗拒的商业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 理论,将危机的发生完全归咎于不能预测的,意外的“外来的震荡”,劝告政府在经济危机发生时无为而治。
  
  当然,我们最熟悉的该是马克思的《资本论》,认为经济危机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产生的,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危机就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最著名,且合用的该是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积极干预,从而化危难为机遇,以政府回天之力,延长繁荣周期而让萧条昙花一现。事实上,这正是全球许多国家的政府2008年来所为。
  
  但也有一种,尚在孕育和发展的新解。认为由于信奉凯恩斯的政府们过分的自大,过分的迷信政府的权势,将政客政治而不是民众的福利置于应对危机首位,因而极度短视。因此,在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对危机时,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结果,在解除危机的同时,也制造着新的危机。这种新解的理论尚不坚实,模型也待发展,但实证的支撑并不匮乏。
  
  无须讨论1980年代初一波三折的全球经济危机,就看这过去的10多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当时IMF和美国等对印尼,泰国和南韩三国紧急“救助”了近1100亿美元,结果避免了全球的经济危机,接下来还创造了新千年前全球股市的繁荣,那真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暴富机遇,钱生财的奇妙岁月。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到了2000年,全球股市泡沫在纳斯达克的带领下幻灭。股市泡沫破灭和随后的“911”事件使美国和全球陷入经济衰退。
  
  为了应对危机,诺贝尔获奖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敦促格林斯潘把利率降低到一个新低点,结果随后几年中,30年房贷利率跌破6%。不仅在美国,欧洲国家也如法炮制去摆脱衰退,在英国,基准利率从2000年到2003年减少了一半。于是,钱便宜到了不借白不借的程度,于是人们开始借款并返回到房地产市场。于是我们又迎来了一个“空手套白狼”的发财机会,在房价飙升,房市兴旺的带领下,全球经济重归繁荣。殊不知,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竟然是美联储制造的取代纳斯达克泡沫的泡沫。
  
  泡沫总是要破灭的。于是,全球又迎来了2007-08年的金融危机和2008-09年的经济萧条。于是政府又出手“拯救经济”。。。。
  
  3. 政府是如何“拯救经济”?
  
  自从有了凯恩斯,政府就有了“点石成金”的神奇。根据凯恩斯的总供给和需求模型,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扩张来增加总需求,从而拯救经济于任何危机之中。此轮各国应对危机,都是这么做的。
  
  各国政府和央行为应对经济衰退采取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首先是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方案,以抵消私人部门因金融危机造成的需求减少。美国在2008年和2009年执行的两个刺激方案,总额达1万亿美元。欧盟的刺激方案是2600亿欧元,日本为1044亿美元,中国达2043亿美元。2008和2010之间,G20国家各种经济刺激方案总额达2万亿美元,占G20在2008年GDP的5%。
  
  同时实施天量的信贷扩张。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和其他央行在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购买美元的政府债务和银行陷入困境的私有资产达2.5万亿美元。这是自有信贷市场以来,史上注入流动性最大的“联合行动”。欧洲国家和美国政府还提高了1.5万亿美元的本国银行系统的资本。政府还通过购买股权,提供担保等数万亿美元的政府担保方式救助了大量的企业,主要是各类金融企业。有趣的是央行和政府花了多少钱去救助企业居然是“机密”,彭博新闻社居然要到美国最高法院打官司才能得到美国的这类数据。
  
  用于刺激方案和担保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印刷出来的。以美国为例,美元供应总量(M2)在2007-2008年间净增1万亿达8万亿,之后的2009-2010继续增发7562亿美元,M2的总量达8。8万亿美元。货币供给增加,利息下降,用钱的成本下降,于是,又有流动性泛滥,又有货币追逐暴利,又有资产市场火爆,又开始演绎钱生财的旧剧。
  
  显而易见,政府的对应就是花钱和发钱。
  
  4。中国为什么在世界领军花钱,发钱?
  
  为应对危机,中国帅先士卒花钱,发钱。2009年G - 20政府的经济刺激支出总金额约为6920亿美元,是G-20的GDP总值的1.4%。而中国实际支出约900亿美元,占总支出的13%,仅少于美国的2000亿,但多于日本的600亿美元。2010年,中国政府的经济刺激支出总金额仍然是全球第二,占G-20总额的15%。
  
  与此同时,中国也领军发钱。2006年10月到2008年10月,两年内增发12。1万亿元。而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两年内再增发24。3万亿元,这样2010年底货币总发行量(M2)高达73万亿元。
  
  严格的说,美联储发钱是事出有因。因为雷曼倒闭,卷入65万亿美元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的各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深陷债务危机和信贷短缺危机。如果美联储不天量注入资金,美国的银行,信用和保险系统,即整个金融系统就会崩溃,其后果不堪设想。但中国并不存在金融系统崩溃的问题,为什么还要发行天量货币?(如果考虑到2008-2009出口萎缩2000亿美元,中央银行发1.4万亿元就能弥补减少的货币供给)。
  
  5. 拯救经济时制造新危机?
  (1)新的债务危机
  
  为应对这一轮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身已经债务缠身的诸多西方国家为了刺激经济,救助陷于危机中的企业,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公共债务出现了大幅度的增加。2010年底,全球主权债务的总量比2007年增加50%以上,达到49万亿美元。未来四到五年里面,全球主权债务还会再增加50%。其中80%以上是来自七个主要的发达国家,还有一些来自其他的西方国家和新兴经济体。2007年全球的债务占GDP的平均比例只有0.5%,但是危机后上升到6.7%。对发达经济体来说,平均的债务比例从1.2%上升到8.9%。
  
  除了希腊和PIGS五国以外,美国和日本的债务问题同样非常严重。为了应对这次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去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总值达到10%,预计今年的赤字会继续增加到1.6万亿美元。这样美国政府的债务总量会达到15万亿美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00%。在未来的一年中,美国国债有40%是必须借新还旧的,估计在未来十年中,美国国债每年增加1万亿美元,到2020年将达20多万亿。2009年日本国债超过10万亿美元,2010年1到4月份,国债总额大概是929万亿的日元,基本上是差不多是10万亿美元。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GDP的总和,日本国债占GDP的比重达到200%,仅仅偿还债券的利息就要用掉财政预算的1/5。现在又遭受地震和核辐射的重创,为了重建,政府会发行更多的国债。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莱因哈特和哈佛大学教授罗格夫的估算,截至2010年,发达国家中央政府的债务负担平均相当于各国年度经济产出的74%,是二战结束以来的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富裕国家的偿债能力却在不断减弱。与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他们的经济增长较慢,不断老龄化的人口导致这些国家收取医疗费和养老金支出的潜力下降,而政府为满足这些支出拟征收的税赋在政治上又面临着强烈反对。 人们的想法总是自相矛盾,他们既希望政府总能出手救援,又希望税率总能保持在低水平。
  
  很难确切知道各国政府在陷入破产困境之前究竟还能再承受多少债务,不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估计。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他们指出,日本、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冰岛这5个国家已经达到了极限,意味着它们需要实施比以往更严厉的措施,才能控制住债务。其他国家则处于非常接近极限的水平,比如美国。
  
  此外,东欧整体主权信用风险正在增加。拉脱维亚、匈牙利、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外债均超过其国民生产总值。迪拜债务危机后,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债务问题也倍受关注。作为反映债务违约风险的违约保险合同(CDS)担保成本大幅飙升,中东地区的沙特CDS价格从18上升至108,巴林由22升至217,阿布扎比由23上升至160。在亚洲,越南违约保险合同价格由35上升至248,印度尼西亚由25升至227;此外,一些债务较高的经济体(如巴西、俄罗斯等),其CDS价格也大幅上涨。加剧了市场对新兴经济体债务问题的担忧。
  
  这还不算地方政府的债务,公司的债务,个人的债务。这些债务如果全球加在一起,绝对是天量。比如,虽然中国政府的国债不多,但地方政府的债务估计有10万亿,占GDP的25%。而仅仅一个铁道部,至2009年底的负债总额已达1.3万亿元,每年仅还本付息,就要733亿元。在美国,美联储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消费者个人债务总额在2010年已达近24万亿美元。相当于人均7,800美元的债务。
  
  但是我们看不到那个国家的政府有意要紧缩支出,相反,大家都期望通过疯狂借贷来撑过2011年。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世界上的富有国家在过去三年中增加了约百分之五十的债务,有的新兴经济体的债务甚至增加了100%以上。
  
  所谓债,就是借的钱。借银行的,借外国政府的(人民的钱!)既然是借,就还要付利息,本金加利息,利滚利。能不还吗?
  
  (2)史上最大的通胀危机
  
  债务拉动的支出和为满足债务而增发的货币,可以带来的唯一结果就是通胀:在商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增加,单位商品的价格就会增加。所以,时下,放眼世界,几乎没有不涨价的商品,没有不涨价的国度,更要命的是涉及民生的食品价格不断创下历史新高。中国经历通胀,全球经历通胀。美国为让自己“量化宽松”合理化,曾不断自自欺欺人的说什么“通缩”问题。但美国人也难掩盖食品价格,石油价格飞涨的现实。2011年2月,美国食品批发价已经出现36年来最高幅度上涨。上涨3.9%,这是自1974年以来的最大升幅。许多经济学家预计食品价格今年将继续上涨,消费者食品价格将在今年秋天比去年同期增长5%。
  
  最近号称美国最大债券基金PIMCO的投资经理比尔。格罗斯(Bill Gross)已经把他管理的基金中美国联邦债券的持仓比例降低到0,而联邦债券在作为债券市场基准的平均指数中应当占的比例是40%左右。格罗斯大手笔抛售联邦债券的意思是什么呢?无论背后的原因为何,至少表面的信号是看跌联邦债务的价格,也就是说他认为联邦债券的利率即将升高(众所周知二次量化宽松计划(QE2)即将在6月底结束,现在“债券王”格罗斯已经泄露底牌了,那就是对QE3的期盼恐怕将要落空)。格罗斯认为,现在债卷利率太低,对买家完全没有吸引力,所以,利率必须提高。债卷价格下跌的另一个信号是利率会上涨(债卷价格和利率反向运动),因为通胀预期上涨。
  
  虽说通胀可以让现存债务缩水,但通胀增加借贷的成本。必须支付的债务本息,将使政府,企业和个人为还本付息面临更大的债务压力,面临破产的“前途”。
  
  6. 账单将寄给谁?
  
  人们普遍认为,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至少部分是低利率、巨额赤字和大规模借贷消费的结果。而眼下,世界各国的政府却又在试图以低利率、巨额赤字和大规模借贷消费的方式来解决危机。当然,这一次他们使用了一些新的方法,比如制造廉价货币,如银行救助计划、经济刺激方案和量化宽松政策。这些措施使得消费繁荣。但是,没有人问过这当中有多少账单是用借来的钱支付的。
  
  各国政府似乎都认定他们能以几近为零的利率,继续借贷如此巨额的款项。但考虑到这场危机的演变,市场却未必会按政府希望的方式运行。危机的发生是因为家庭把他们因过度消费而造成的债务转嫁给银行,银行又把债务转嫁给政府。而正如我们在爱尔兰看到的,政府可能难以为这巨额的债务买单。因此,他们将自己的债务转嫁给了欧盟,甚至中国。希腊和爱尔兰并不只是资金流动性不足,他们是资不抵债。西班牙银行很不稳定,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们仍需要借1110亿美元,而葡萄牙则是另一个需要800亿美元,来支撑其摇摇欲坠的经济。为了还清旧帐,他们需要寻找新的债权人。从五月至六月,葡萄牙政府必须借到100亿美元以保障市场的运行。在那期间,西班牙需要借贷超过150亿美元。投资者被告知,就算这些国家本身可能会破产,欧盟会保证不让这些国家破产。但如果欧盟的信用卡被刷爆,那就要其他国家来买单。
  
  美国好像是无能为力,因为自身难保。这时人们通常会说,幸亏还有东亚、印度和巴西的快速增长的经济。但他们的经济增长是真实的么?仔细考察一下,就会发现,就连这都可能部分是人为刺激的结果。印度和巴西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短期国外流入的资本支持的,这些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亚洲的金融危机,不就是个很现实的例子吗。
  
  再有就是中国, 时下中国的富裕和前景使得负债累累的西方晕眩。看上去中国遍地是钱,到处是奢华轿车、高档公寓和灿烂珠宝,中国人正在享受着势不可挡的经济崛起。其实,这很大程度上是货币冲击的结果,而且过着豪华生活的也就很少一部分人。中国的“富裕“,除了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有其自身的经济刺激计划,其规模堪比美国。中国政府印刷人民币,推动银行和地方政府像酒醉的凯恩斯主义者一样花钱。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现在比美国的还大,而它的经济规模只是美国的三分之一。当一线城市的房产的价格在两年内翻了一番,搞得天怒人怨,政府不得不控制需求,需求一限定,房市降温难免。根据“池子”理论,国内的其他商品价格必然不断攀升,使政府不得不采取收紧货币政策。通胀又推高出口成本,中国外贸面临着赤字。一旦外贸赤字了,中国那有钱来买美国和西班牙的债卷?
  
  这个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账单寄给谁?如果没人接单付账,这是否意味着庞氏骗局穿帮?庞氏可以抓起来终身监禁,但谁能把欧盟和美国送上法庭?庞氏骗局穿帮时,那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答的受害者,就是那些借钱给(把钱交给)庞氏的朋友们,他们的所有积蓄,心血,财富在瞬间烟消云散。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最新报告,将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数量向上修正为1.16万亿美元。较2月15日公布的8,916亿美元大幅增加了2,684亿美元。中国是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人。排名第二的日本持有美国债券数量修正为8823亿美元。
  
  但这并不是终结。如果没人接收账单,马上要发生的一切,和2008年好像没有差别。又一次,银行,政府,公司和个人面临着债务和资金的困境。世界市场将变得极度脆弱,其后果将极具毁灭性,因为市场不敢贷款给任何个人,因为整个金融系统将因为债务泡沫幻灭而崩溃。接下来,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的将会是一个个企业,银行。再往下,就可能是政府。如果中国贷款给欧盟,美国,中国需要钱了,谁贷款给中国?如果各国政府救银行,那么谁救政府?
  
  7. 历史会重演?1934 – 1937 对 2008 – 2011
  
  史上有一段和目前的现实极度相似的时期,那就是1934 – 1937。只要读点经济史,都知道1929年的大萧条和接踵而来的“罗斯福新政”,及其新政下的回光返照般的繁荣。
  
  股市,经济的晴雨表的运动,可能是对历史更好的栓解。由于大萧条,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3月的386点跌到1932年7月的41点,下跌了近90%。为了力挽狂澜,罗斯福推出新政。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实施于1933至1936年, 虽然有“三R” (救援,恢复和改革)的美名,但实质是凯恩斯倡导的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扩张。于是,奇迹出现了,经济回暖,股市返春。道琼斯指数从1932年7月的41点暴涨到1937年8月的189点,两年多的新政中翻了近4倍。但几乎没有任何回旋,新政一结束,股市在1937年9月到1938年4月的8个月中就跌去近一半。而最终见底是1942年的4月,道琼斯指数着陆95点。
  
  同1934-1937时期相比,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就是有“全球化” –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政府对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更有经验,就全球而言,经济实力也强大很多。但新的问题也比1934至1937年严重很多。可能的全球债务危机,和不见衰落迹象的全球通货膨胀。而这两个问题极大制约了政府继续实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
  
  政治家们不可能对高通胀熟视无睹,因为对通胀的放任,无异于政治上的自杀,这对于一个拜金社会,一个民众向心力不足的社会更是如此。治理通胀的政府政策就是提高利率和紧缩货币发行。利率上升加上紧缩货币发行,这既限制政府的支出,又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这样,要控制通胀的政府,很难在“花钱,发钱”上有更大的做为。那么,天量开销,天量信贷的经济刺激方案很难继续下去。没有“伟哥”了,政府还能“雄起”吗?
  
  这样看来,罗斯福新政之后经济的迷失,很可能是和凯恩斯扩张政策不可能继续有关。那么,如果历史重演,我们会不会在2012-2013年实现第二次探底呢?
  
  8. 最后的评语
  
  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对时下的风险和困窘感到担忧,但切不可对未来失望,甚至绝望。纵观百年历史,我们每一代人似乎都遭遇过各种磨难和不幸,也都可能会犯形形色色的可怕的错误。但我们仍告别了牛车而乘上了高铁,抛弃了山林的寂寞而漫游于互联网热烈,。。。人类成功地创造出,并正创造着有史以来最丰富的文明。所以长期来看,我们大概也能从各种经济和金融危机中找到出路。现在道琼斯指数不已超过了12,000点,高出1932年的300倍吗?
  
  聪明的把握住今天,只要不迷失,不放弃,总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