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广告牌照明:老广州建筑之——东山洋房五大侨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2:24:47
时间:2009-01-17 11:04来源:未知 作者:luan 点击: 342 次广州越秀区的恤孤院路,因两广浸信会1920年在建华侨住宅区时在恤孤院旁开辟而得名。在这条略显狭促的街道上,有两座华丽的洋房逵园和春园。这两座洋房,连同隅园、明园和简园,  

 

  广州越秀区的恤孤院路,因两广浸信会1920年在建华侨住宅区时在恤孤院旁开辟而得名。在这条略显狭促的街道上,有两座华丽的洋房——逵园和春园。这两座洋房,连同隅园、明园和简园,合称东山的“五大侨园”,在东山洋房的建筑中较具代表性。


 
  
  

 


 

  

(逵园) 

逵园:中共“三大”会址

        逵园坐落于恤孤院路9号,很容易便可以找到它。正对着它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上面矗立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碑。逵园原址位于大沙头涌北岸的广九铁路边,1931年记载有“二至六号”(今大沙头二马路)。


         逵园建于1922年,由美国华侨马灼文所建,历经80多年。这栋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外墙红砖依然保存完好。主楼正面长约40多米,宽约30多米,阳台宽4米,楼墙面呈土黄色,尖型房顶铺盖深绿色瓦顶。楼外围墙呈灰色。全楼二层半,分前后主附楼,每层楼高达4米。主楼从大门进入后,屋内中央左侧有木楼梯盘旋而上,一楼有阳台、客厅,二楼有主人房和客房,二楼房顶有储物间,附楼住佣工和司机。


        逵园最初由广三铁路建筑工程师设计、兴建和居住。逵园占地约2000多平方米,园内种有各种不同花卉。首层、二层的仿希腊式柱,现在重新进行了粉刷。楼房上方突出的拱门楼上塑有“1922”字样,按照西方建筑的习惯,这是逵园的建造年份。


        逵园现在是私人庭院,被一堵围墙围了起来。房子前面有两棵笔直的假槟榔树,直插云霄。以前,逵园的庭院遍植花木,还有来自墨西哥等地的品种,环境幽雅,清静宜人。特别是蒲葵树,郁郁葱葱,所以人们渐渐地,也就把这里称为“逵园”。


        逵园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历史上,却扮演了一个独特而光荣的角色。原来,中共“三大”会址之所以选择恤孤院路上一座毫不起眼的砖木结构瓦屋,是因为这里地处郊区,偏僻幽静,人烟稀少,有利于保密工作。但是从外地来广州参加会议的代表,却遇上了不易找到会址的麻烦。幸好正对着“三大”会址的逵园,在一片简陋低矮的旧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门楼上的“1922”的字样,成了代表准确识别中共“三大”会场方位的一个坐标。后来,中共“三大”会址在抗日战争期间被炸成一片烂地,也正是逵园,这个会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别确定。 

 

 

春园:“三大”代表居住地



         春园,名字富有诗意,园主人在这里建了三座小洋楼,分别是现在新河浦路的22、24、26号。这三座洋房统一的式样,楼高13.5米,每层进深19.1米,宽9.8米,颇有气派的西式风格,显示出主人别具一格的品位。现在,这三座洋楼都重新经过修葺和粉刷,其中24号楼由政府进行保护和管理,另外两栋分别是私人使用和用作新河浦幼儿园。


         春园,曾是中共“三大”代表居住的地方。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广州,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出席会议的党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张太雷、蔡和森、向警予等,就住在春园24号。在这里,还曾召开过中共“三大”预备会议和中共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房子里每个房间都按照以前的摆设放置着床、桌等,仿佛在唤醒人们对这段不平凡历史的回忆。在二楼,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客厅,正是在这里,曾经活跃着这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们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纲、党章,起草大会的宣言和各项决议草案,推动着中国革命的进程。

  

图片1

 

 

 (资料照片)

简园:建筑风格中西合璧



        建成之初,这座洋房高三层,前花园有喷泉花圃,围墙上部以绿釉陶竹筒装饰,券拱式门楼上端是飘出的阳台。首层门廊入口处,还立着一对威严的宫廷式狮子,为这座宅园增添中西合璧的韵味。


        简园建成之后,曾用作德国领事馆。二十世纪20年代,国民党要员谭延闿曾住在这里。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期间,毛泽东常在会议休会时,到简园拜会时任大元帅大本营建设部长的谭延闿,争取他支持国共合作。


         历经80多年,简园旧时的花圃,被用作一个停车场,房子有人居住着,二楼还拉起防盗网。涂刷着米黄色粒状灰砂的外墙倒保存良好,依稀可以窥见当年的风采。  

 (资料照片)

 

明园:“洋房别墅”原貌依稀


        简园的斜对面便是明园。明园在建成之初,是两幢风格相同的三层红砖楼房,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明园环境幽静、绿树遮阳、清爽宜人,环绕着的是一片竹林。当时,在这里住的都是一些华侨。由于附近没有什么楼房,明园被人们称为“洋房别墅”。


        现在,明园的围墙大门依然保存着,但原来的红砖楼,被一栋白色的新房子完全阻挡了,穿过一扇斑驳的铁门,沿着小路往前走,才能看到传说中的洋房。其中一栋正在修葺,另一栋由一黄姓人家居住,当年的面目已难以辨认。  

 (资料照片)

 

 

隅园:英伦风格“西曲中词”

 

        在寺贝通津42号,还有一座有特色的洋房——隅园。它的设计者、最初的主人是广州早期留英、美学生伍景英,1925年国共合作时期,他曾担任海军造船总监。



         隅园大约于1931年建成,整体风格源自英伦。但伍景英在设计时将英伦建筑风格融进本地特色。英式洋楼的阳台多是全封闭的弧形阳台,但为了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隅园的阳台设计成凹陷进去的通风阳台。阳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中国独有的吊钟花形,这种建筑风格被人称为“西曲中词”。


         隅园现在属于私人庭园,外面竖起了高高的围墙,旁边建起了一栋两层蓝色房子。虽然如此,依然可以清晰看见洋房的琉璃瓦硬山顶、红砖清水墙,庭园里生长着多种不同古树,郁郁葱葱,供人遥想当年的清静、典雅。

 

 

         简园位于培正路上,是南洋烟草公司简氏兄弟所建的别墅。简照南、简玉阶兄弟,是20世纪初我国有名的华侨实业家,1906年在香港创办“南洋烟草公司”,提倡国货,与英美烟商竞争。当时,培正路一带还是一片田园果林,具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简园落成,十分引人注目。
       春园20世纪初由美国华侨所建,宅屋坐北向南。面前是新河浦路,再往前便是绿树环抱的新河浦小河。以前,小河还可以通行机动船,涌边有个慈菇塘,可见当年这一带交通方便,周围是池塘、蕉林环绕的空旷的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