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型钢计算: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7:59:57

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的思考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社会建设是整个建设的短板,社会管理又是社会建设的短板十二五时期,经济的持续增长已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在此基础上的社会稳定,无论是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建设和谐社会,都对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相当迫切的要求。因此,十二五时期,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显现出来,社会管理作为一个时代课题,日益凸显其挑战性、紧迫性,也适时地摆在了中央高层的决策案头。21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的开班,既是对这一时代课题的集中研究探讨,也是形成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共识的重要契机。胡锦涛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今年中央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如何切实有效的推进工作开展,也成为各个地区的重大课题之一。

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传统管理理念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机制进行更新、改进和改革,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一、理念的更新

  正确的社会管理理念是社会管理创新的先导,是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实效性和持续性的重要基础。只有真正领会社会管理创新的深刻内涵,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带动社会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关键是理念创新。理念决定出路。要用开放的思维管理开放背景下的社会事务,用市场的手段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问题。既充分发挥党政组织和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更善于运用社会资源,发展社会组织,建立服务社会、反映诉求、科学管治的新渠道,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从而实现从传统的“整治命令”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转变,从政府“包打天下”向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社会合力转变,从习惯“灭火”向突出源头治理转变,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向重视运用经济、行政、道德、科技等手段综合管理转变。

  二、方法的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往往是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亦即社会管理手段创新。在目前阶段,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创新即是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转变。

 要避免“行政方法不能用、经济方法不好用、法律方法不会用、思想教育不顶用”的尴尬,必须依托于明确规定了各方主体的职能任务、权利义务和职责的法规范。唯有在法规范和制度支撑下,才能使社会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事务的管理。

  三、机制的创新

  社会管理机制制度创新,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所在,是各类创新的支撑和保障。无论是社会建设、社会管理,还是社会管理创新,都必须有法规范作支撑、制度作保障。因此,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解决好权、责、利的统一问题,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到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和服务,依良法善治,形成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的长效机制。

 由此可见,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变革创新对社会管理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完备的社会管理体制至少应该包括:一个完善的能够凝聚各方社会力量的管理主体结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合理格局”;一套完整的能够规制所有社会生活的制度体系;一批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利益、整合社会关系、协同社会行动的运作机制;一系列从信息收集传递、社会间接调控、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理到系统的修复和演进的社会设置。所有这一切,都要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有利于建立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管理的主体地位,真正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管理,既是治理更是服务,融群众工作和民生工作于一炉。而创新社会管理,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把“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贯穿到理念更新、方法创新、制度设计中,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创新任务千头万绪。来自基层的实践表明,社会管理重点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创新,在管理难度最大的地方创新。相关专家认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正着力破解的是四大难题。

难题一: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正确调处考验智慧

江苏睢宁县曾是一个矛盾丛生的落后县,这里的百姓戏称“人民来信是特产”。而短短两年间,睢宁却从信访重点管理县转变为信访管理先进县,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在睢宁,领导干部的手机和政府网站已成为百姓表达诉求、维护利益的最便捷、最有效通道。两年多来,睢宁政府部门共梳理汇总求助类网帖2100余个,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共收到短信31000多条,回复率98%,问题办结率90%。这个县规定,领导干部对百姓诉求推诿扯皮,就地免职。

矛盾凸显,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短得多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

动态调处社会矛盾,既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也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正视这些矛盾,想办法、解难题、促和谐。

“完善诉求表达机制是当务之急。”曾担任江苏省信访局局长的社会矛盾调解专家王庆元说,“表达权”作为公民民主权利之一,四年前就写入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但一些地方至今在遇到社会矛盾时仍习惯被动应对。

不怕有矛盾,重要的是建立百姓和党委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近些年来,全国启动了县委书记、公安局长等大接访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受到群众称赞。

“但重要的是,还是要建立起一套让干部能够真正扑下身子到群众中去解决矛盾的长效机制。”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力认为。

社会管理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管理理念的变化决定着矛盾化解的质量。在一些社会管理领域,目前正经历着从“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服务”、从“单向约束”向“互动管理”的转变。尽管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距离,但转变和改进的趋势不可逆转、日益明确。

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认为,我国经济结构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而社会结构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指出,调处社会矛盾不仅要在技术层面完善和创新,更需要价值层面的丰富和彰显,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化解矛盾。

难题二:利益主体日益多元 科学协调体现能力

近年来,拆迁问题广受关注,暴力强拆时有耳闻,似乎拆与被拆双方的利益是不可调和的。但是,几年前广州猎德村的拆迁却给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2007年,为修建广州亚运会场馆,当地政府对猎德村进行拆迁,涉及3000多户村民、60多万平方米住宅。虽然是亚运会的“倒计时工程”,但政府没有蛮干,而是提出了让村民得实惠的一套方案,在各个环节都坚持公开透明公正,让村民作为主体介入拆迁过程,确保所有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最终,猎德村实现了“和谐拆迁”。村民李伟时说:“我们从‘拆迁户’变成了‘拆迁富’。”

当前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绝大多数都可以溯源到利益关系。无论拆迁、征地、国企改制、民企劳资纠纷,各种原因引发的问题都是如此。

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分析,通过30多年的改革,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相配套的利益均衡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时有发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课题。

多位专家认为,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核心,是让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的人们在进行利益对话时,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在浙江台州、温州地区,由行业工会代表工人与行业协会进行的工资谈判已经摸索很多年。温岭市总工会组建了羊毛衫业、泵业、帽业等行业工会,由工会出面,与行业协会谈判,签订行业工价标准协议书,其效力相当于劳动合同。工资协商机制一般每隔半年启动一次,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修订工价。这样的做法改变了工人单独面对企业主时势单力孤的局面,有效维护了普通工人的权益,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

理性看待利益矛盾,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中正常存在的现象。“大众”与“小众”的利益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垃圾围城,威胁大众健康生活,但兴建垃圾处理厂,往往遭遇周边居民反对。交通拥堵,公众呼吁兴建道路,但人们不愿意马路修在自己的窗户边、家门前。此类问题考验着政府社会管理的智慧,而健全的制度成为协调利益的关键。

孙立平认为,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同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

难题三:服务意识关系宗旨 关键在于尊重群众

记者在陕北洛川县听到过一个地方政府“好心办坏事”的案例。

苹果是当地农民的主产业。2009年,为了完成苹果产业升级,洛川提出果园“减密度”,准备对全县5万亩果园实施“间伐”。这本是一件促进果业科学发展的好事,但一些乡镇在具体操作时,领导带队强行推广间伐,不顾果农阻拦,砍掉了正处于盛果期的果树,使果农遭受巨大损失。这种落后的行政强制手段,被果农怒称为“破坏性的形式主义”。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应该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但近年来,一些干部重管理、轻服务,缺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理念。

服务,就要转变态度。当过15年村支书的陕西省澄城县雷家洼乡柏门村监委会主任杨怀运说:“干部与农民打交道时,不要把自己当成高高在上的干部,多从农民的角度想问题,用农民能够接受的方法做事情,这样工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服务,就要沉入基层。一些地方干群关系不太好,主要是干部和群众有隔阂。如果干部都浮在机关里,隔阂怎么消除?记者在各地采访时听到,百姓对一些领导干部批评最多的,不是业绩不突出,而是作风不扎实。有群众说,以前要求干部要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这个优良传统被一些人淡忘了。

服务,就要多办实事。今年以来,北京市西城区部分中央部委礼堂食堂开始向社区居民开放,此举得到了广泛赞扬。经常去国家发改委食堂就餐的月坛街道居民陈月告诉记者:“这件事不大,却很实在。就是这样一件件实事,可以改变政府部门的形象,可以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

难题四:大家事情大家来办 形成合力事关全局

几天前,记者在浙江温岭旁听新河镇审议政府预算的人民代表大会。一位代表针对一项要求增加预算、更新全镇垃圾桶的建议感慨道:“政府买个垃圾桶都要管,怎么管得过来?”

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一切都在建设当中,一切都在发展当中,一切都在探索当中,从经济到政治,从文化到教育,大到房价,小到肉价,需要政府管的事很多。

“现在的困难是,旧的管理方式渐渐解体,但新的管理模式还不健全。”浙江省发展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

温岭市从2005年开始探索“参与式预算”,就是扩大群众参与度,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的一项管理创新。

“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了合力。”新河镇党委书记朱宝卿说,群众参与政府预算5年来,过去负债累累的新河镇,财政赤字从5800万元削减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

“过去全能型政府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政府运转成本居高不下,社会自治能力低下。”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说,“但社会自治能力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发育和培养。”

社会管理创新的途径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

1、多元化开放性社会初成。随着社会的分化和重组,社会结构诸要素间差异扩大,社会组织的类别增加,社会组织的转型进一步加快,长期以来高度统一的单位社会,正在被带有地区性特征的多样化、非行政化的开放性社会组织网络所替代。

2、社会稳定发展的机制基本建立。一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这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基础和前提。二是初步建立了社会利益的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政府能够运用政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手段,采取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妥善解决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内部利益矛盾。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流动主要为上升型社会流动。四是政府推进了新型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建议

1、通过加强危机预警和危机处理能力来提升社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在“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中,应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强化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动员、集体参与、网络应对的综合治理格局。

2、强化公民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提高个体的抗风险能力、博弈能力和独立意识。一是建构顺畅的诉求表达机制。要保证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进一步完善决策的机制、规则和程序,建立决策调查研究、咨询、听证、评估和责任机制,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二是建立使各利益相关方能够平等博弈的利益协商机制。要通过规则的制定使各利益主体具有相当的博弈能力,完善行政决策过程的集体协商、劳动者薪酬集体协商和劳动争议调解等制度,在利益相关者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完善转型过程中的利益分享和成本分担制度。

3、有效地推进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向公共治理转变,按照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实行社会事业分类管理,建立政府投入公益事业的稳定增长机制;二是促进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三是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四是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民间组织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