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钢的抗弯系数:第八章 善利万物而不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0:59:09


12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3于道。居4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5

【译文】上层的统治者要擅长象水一样。水擅长利于万物的生长而不会与万物相争;它常常处于人们所憎恶的地方,故而它隐微于宇宙大道。辨别于擅长发挥之地,心胸擅长于象又深又广的大气层一样,交往擅长于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言论擅长于真心诚意,政治之事擅长于治理,做事情擅长于技能,行动擅长于合乎时宜、抓住时机。因为唯有不相争,所以才不会对万物求全责备。

【说明】本章亦是紧接上一章“不自生”、“无私”而言,这即是宇宙大道的一个根本原则。因此效法圣人,效法天和地的这种精神,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而能首先感受到天和地的原理和法则;把自己置之度外后才能够生存。如果争着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为自己比他人生活得更好而相争,也就违背了宇宙大道的原则。所以老子希望上层的统治者应该要擅长象水一样,利于万物的生长而不会与万物相争;常常处于人们所憎恶的地方,才能够符合于宇宙大道。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类产生和制造出的污物,大部分被排入水中而流到最低处,这个低处,往往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也是人们所憎恶的地方。然而若是没有水的自动去污能力,人类这几十万年所生产和制造出的垃圾有多少大海都会被填满。而水却能够净化污物并能将其转化为对人类有利的原素,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生态平衡。它没有埋怨人类的自私,也没有要求人类的回报,也没有与人类争什么,也没有对人类求全责备,它就这样依着自己的本性往复循环地作用着。所以,上层的统治者要擅长象水一样,才能吸取和净化和转化人们的思想。

“渊”是大气层,在老子看来,这个大气层也是由水构成的,只不过它是无形的水。然而这个无形的水却可以转化为有形的水,雨、雾、露、雪、云、雹、霖、霁、霈、霏、霓、霜、霞等这些天空里的无一不与水有关连。因此,上层统治者的心胸也应该要象这个又深又广又空的大气层一样,将有形转化为无形,又将无形转化为有形,才能吸取和净化和转化人们的思想。

能够效法学习到以上水的特性,人才能与人们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言论才能落实在真心诚意上,政治之事才能治理,做事情才能有技能,行动才能合乎时宜、抓住时机。也就是说,如果水埋怨人类的自私,要求人类的回报,与人类相争什么,对人类求全责备;那么,早就没有人类了。而如果一个人老是埋怨别人的自私,要求别人的回报,与别人相争什么,对别人求全责备;那么,这个人必然也就是孤家寡人,没有人会喜欢他,他自己也就完蛋了。

这是老子用水的美德来比喻做人的人格,也就是希望人们不要埋怨别人的自私,不要去要求别人的回报,也不要与别人争什么,更不要对别人求全责备;要象水一样,象似水的又深又广又空的大气层一样,能够净化污物并能将其转化为对人类有利的原素,维持着这个世界的生态平衡,依着自己的本性往复循环地作用着,才能吸取和净化和转化人们的思想,才能使人类的世界更加美好。

——————————————————

【注释】1.上:《易·剥·象》:“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诗·周颂·敬之》:“无曰高高在上。”《老子·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论语·子路》:“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礼记·王制》:“尊君亲上。”孔颖达疏:“亲上,谓在下亲爱长上。”《吕氏春秋·审应》:“其在於民而君弗知,其不如在上也。”高诱注:“上,谓官。”《史记·高祖本纪》:“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广雅·释诂一》:“上,君也。”《广韵·漾韵》:“上,君也,犹天子也。”这里用为居上层阶级之意。

2.善:《诗·卫风·淇奥》:“善戏谑兮。”《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孟子·告子上》:“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史记·刺客列传》:“秦皇帝惜其善击筑。”这里用为善于,擅长之意。

3.几:(jī基)《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诗·大雅·瞻卬》:“天之降罔,维其几矣。”《管子·法法》:“几而不密,殆。”《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论语·里仁》:“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荀子·解蔽》:“危微之几,惟明君子而后能知之。”《说文》:“幾,微也,殆也。”这里用为细微、隐微之意。

4.居:《易·咸·六二》:“咸其腓,凶。居吉。”《书·多士》:“今尔惟时宅尔邑,继尔居。”《诗·唐风·蟋蟀》:“无已大康,职思其居。”《诗·小雅·鱼藻》:“王在在镐,有那其居。”《诗·大雅·生民》:“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论语·公冶长》:“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礼记·乐记》:“乐著太始而礼居成物。”俞樾平议:“居,犹辨也。‘乐著太始。礼居成物’。谓乐所以著明太始,礼所以辨别成物。”《孟子·滕文公下》:“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荀子·不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这里用为“辨别”之意。

5.尤:《书·君奭》:“罔尤违,惟人。”《左传·襄公十五年》:“尤其室。”《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礼记·中庸》:“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孟子·梁惠王下》:“畜君何尤。”《吕氏春秋·诬徒》:“人之情恶异于己者,此师徒相与造怨尤也。”这里用为求全责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