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的抗剪能力计算公式:六中全会彰显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15:25:58

决定》对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文化阐述的亮点

山西运城市委党校教授  张健

2011年10月31日18:3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中央全会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从不同领域进行多次研究部署,把文化单列一个议题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进行研究部署176中全会是首次。这样,从经济、政治、社会进而到文化并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推进中,清楚地说明了我们党认识的新觉醒、社会发展的新文明。梁启超当年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将中国向西方学习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时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时期,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他深刻说:学然后知不足,这几个不足,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这方面认识的重大成果,不仅明确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还从理论上对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作用作了开创性的深邃的阐述。

  1、揭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尽管目前在学术界关于文化的定义不尽统一,但它触及到了文化的重要本质。一个血脉,一个精神家园,清楚地说明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遗传基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可以讲,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是一个民族如果丧失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

  2、指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民族离不开文化,政党也离不开文化。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必然要靠先进文化旗帜的指引。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神圣的历史使命,在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文化是揭示社会发展、引领社会前进、凝聚社会力量、推动社会发展的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主心骨引擎

  3、提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对邓小平关于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观点的发展。社会主义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它的内在规定性要求社会在更高层次的全面发展。如果只重视物质贫乏的改变,不重视 “精神空虚的去除,社会只能是畸型跛脚前行的社会,而且最终也影响物质文明的建设。

  4、概括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马克思非常欣赏德国诗人海涅的话: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象闪电走在雷鸣之前一样。欧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闪电般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同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文明提升、思想活跃息息相关的概念。推进前无古人、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如若文化凋零、僵滞,必然严重窒息、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

  5、阐释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 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这种走势使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国家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一个国家如果硬实力不行,可能一打就败,而如果文化软实力不行,则可能不打自败。

  6、论述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是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解读。三个重要,从三个维度清楚地说明了文化在凝聚奋斗力量、开启创造活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要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必须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掌握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7、明确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指导下的布局,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在内的布局。把文化建设放在这样的布局中进行论述,使我们高屋建瓴,更自觉地把文化繁荣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同其他建设协调发展。

  8、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激励人心、昭示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9年间,党关于一系列针对文化改革发展的举措蓬勃开展,《决定》指出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成就激励人心,经验弥足珍贵。这样的总结评介,必将为我们书写中国新史诗、讲述中国新故事、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提供坚实基础和新的动力。

 

 

 

六中全会彰显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

中共济宁市委讲师团  宫艳玮

2011年10月31日18:2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党的十七届六中

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进军号,彰显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彰显文化自觉,正确认识文化

  文化自觉,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决定》深刻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充分表现了我们党对于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我们党对文化的自觉表现在对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已经达到了空前高度。《决定》明确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种认识不是空洞的豪言壮语,而是宝贵的真知灼见,这种真知灼见是建立在中国上下5000年历史长河上的兴衰荣辱、无数仁人志士振兴中华的不懈追求、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奋斗以及市场经济的物欲横流和人们强烈精神追求的极大反差基础上的深刻认识。

  我们党的高度文化自觉还表现在对当前我国文化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清醒认识上。当前,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现状如此,问题不需隐匿,更不能主观规避,善于发现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勇敢正视突显党对文化的高度自觉。

  我们党的高度文化自觉更表现在积极担当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上。文化自觉的核心是责任的担当。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正是我们党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我们党才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才使得文化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彰显文化自信,积极对待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在当前形势下,党彰显文化自信非常重要。文化自信问题是针对我们的文化不自信而提出来的,即针对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文化防御心理等等提出的。近日环球网搞了个网络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网友认为相比于十年前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有很大倒退,由此人们一边抱怨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一边玩着苹果机,看着美国片,吃着洋快餐,想着办绿卡。与此同时几百所孔子学院全球遍地开花,无数洋人争学汉学,以中国元素成就的花木兰、功夫熊猫和阿凡达电影吸引着亿万国人眼球。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没有丢失,道德观、善恶观并没有达到沦丧地步,而缺失的和沦丧的却是对待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积极心态。

  文化自卑心理、弱势心理、防御心理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建设,文化需要自信。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六中全会高调彰显文化自信。实际上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践行着文化自信。从毛泽东提出创造新文化到改革开放以来确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在创造着巨大的经济、政治辉煌成就的同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文化成果,尤其是16大以来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党领导的文化改革发展,显著提高了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所有的文化建设实践和成就大大增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今后在六中全会精神指导下我们的文化自信还将提升到一个更新的高度。

  彰显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强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使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创造力、竞争力,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六中全会在新中国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文化建设的自强与雄心壮志。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宏大目标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发展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的论断不谋而合。随着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家更需发展强大的文化。事实是,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时,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取得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只有实现文化强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才能更具体更科学,才能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自强精神,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自觉、自信、自强三者构成彼此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要求我们只有坚持文化自觉,真正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健康地可持续地通向文化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