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旋转角度测量:王淑军:从扁鹊三兄弟看病谈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3:13:57
王淑军
 
2008年01月31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古代名医扁鹊为大家熟知,《史记》所载他以神奇医术为齐桓侯诊病的故事流传久远。殊不知,谈到自己医术时,他却说不如两个哥哥:大哥最好,医在病情发作之前,病人未觉其病已除去病根;二哥次之,医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刚显已药到病除;他最差,医在病情已很严重之时,不仅病人痛苦,且下大力才得病除。
这则故事形象地说出了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所谓“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起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今天,当人们备受“看病难、看病贵”困扰之时,回首中医发展之路,愈发觉得“治未病”理念的可贵。
看看身边,从推拿、按摩、针灸、拔罐等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到《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等中医保健书籍的流行,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勃兴,亿万城乡百姓对中医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强劲。在此背景下,一则消息让人鼓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宣布,从今年起,在全国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探索构建融中医预防、保健、养生、康复于一体的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与已有的医疗体系构成完整的卫生服务体系。
“治未病”始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此后,“治未病”理念贯穿中医学发展的始终至今。从马王堆的导引图、华佗的五禽戏,到后世医家倡导的运动、饮食、心理诸方面的系列养生方法,以及现代采用的冬病夏治的敷贴方法、体质辨识及干预等,经两千多年的充实完善,形成了“治未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英国学者李约瑟说,“在世界文化当中,唯独中国人的养生学是其他民族所没有的”。
翻检中医学厚重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把握“治未病”的三种境界:“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为第一要义;“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愈后防复”立足于扶助正气,强身健体,防止疾病复发。核心在一个“防”字,体现了“预防为主”思想,强调保养身体,培育正气,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似乎是巧合,当现代医学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时,正契合了讲究整体观念、重在预防的中医“治未病”理念。更关键的是,“治未病”也契合了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调“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我国疾病谱已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转化,预防保健的地位越发突出。此时,实施“治未病”工程在实现“关口前移”至预防的同时,还须实现“重心下沉”至基层,广大社区和乡村医生,不仅要成为“治已病”的全科医生,更应成为养生保健“治未病”的指导员和督导员,使城市社区和农村成为预防保健的基地。
只有如此,“治未病”的理念,才会生根发芽结硕果;“医疗腿长、预防腿短”的局面,才有望得到根本改观。若扁鹊在世,足可堪慰。
 
(责任编辑:张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