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变应力:南京保卫战中的国军德械师87,88师 - 铁血抗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49:41

1937年8月至12月,中国和日本在上海和南京进行了二场大会战,史称“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在战斗中我们也第一次见到,身穿德国军事式样,头戴德军钢盔,手持仿德国毛瑟枪的中正式的部队。这就是中国在30年代花重金刚刚组成的德械部队,这其中在上海和南京城的战斗中,拼死和日军向搏杀,最后全部消失的国军第87,88,和36师。这些国军的王牌是当时抗战的主力,也是第一批付出鲜血和生命的部队。他们的历史已经被我们牢牢记住。

最近随着电影南京南京的上映,再一次把这几只光荣的部队推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在看到这些部队的时候也有机会看看,历史上的德械部队。虽然我们不能说他们就是完全的德械师,因为相比较同一时刻的德国陆军标准装备来说,国军的装备是远远不如的。因此我们不能说这些部队是全德系装备。

中国的德械部队是从30年代开始装备的。由于国力等的综合关系。我们的士兵是没有德国军队的那些豪华装备的,光是单兵装备,这些部队当时还有布胶鞋和皮鞋穿,但是没有穿长统皮靴的。只有高级军官(校官以上),有的会自已购置靴子穿。中国部队的军服,主要是棉布的,德军一直用的是呢质。不过88师冬天也有呢军服、呢大衣,春秋有驼绒夹衣,夏天是卡其短袖衫裤。军官的确是有呢质的军服。中国军队一向打绑腿,后来的驻印军,虽然全身上下都换装了英美装备,仍然坚持打绑腿。

钢盔用的德国是1935年式,这点和德军相同,而且由德方的文件来看,M35最早出厂的一批就运到了中国。目前已知的记录,到1936年进口了315,000顶。中国水壶,水壶为木塞盖子,椭圆形。这是当时中国部队普遍仿制或采购的一种装备。

乾粮袋也是用背带跨肩,后来才改系在腰带上。中国使用乾粮袋的历史相当久远,早在张之洞编练自强军之时即有,因此是一路沿袭下来的一种个人装备。单兵用的弹带是帆布制的长形弹带,至少有两种,一为由肩上斜绕一周至腰间再绕一圈,这是一长条而不是两条,最后以布条打结系在腰间,这一种弹带有将近二十个弹包,是各部队主要使用的形式,这个设计最普遍, 而且在整个抗战期间都没有什么改变。也有两条较短型式的,有的在胸前交叉,有如X型,有的由两肩挂下,如同V字,当然也有肩上一条,腰上一条的用法。不过从诸多现存照片中,“德式”部队仍以一条式为主。

中国的仿德国1930式面具是装在帆布袋中,类似西班牙的防毒面具。巩县兵工分厂在民国23年向德国采购装备,准备自制防毒面具,1936年时每日生产250副24式防毒面具,其他生产的工厂还有金陵兵工厂、广东面具厂等,型号有二三式、二四式、二七式及四二式。

步枪国军用的是中正式或是进口的德制毛瑟系列步枪。但不是德国的K98k,而是1924年式标准型,这是K98k的前身。另外常看到的还有Vz24和FN1924/30等。其他的中央军,有各式各样的步枪,最多的是汉阳造和各式毛瑟1904/1907年式的衍生型。中国使用的刺刀,都在50cm以上,尤其是中正式,因为枪短,刺刀长达57.5公分,这是因为中国部队-日军也是一样,仍把冲锋拚刺刀,作为一种很正常的战术运用。而中正式上了刺刀,仍比日本三八式上刺刀,短了10公分左右。虽然中国使用的是7.92mm口径,但是四年式仍有一部份使用圆弹,汉阳造更是由始至终使用圆弹,这和中正式等使用的尖弹不能相容。中国圆弹的生产,一直延续到战后。国军的子弹,基本上有三种,尖弹、圆弹和重尖弹。尖弹供中正式系列的步枪和捷克式轻机枪使用,圆弹为汉阳造和一些老式的四年式步枪,重尖弹则专供二四式或卅节式重机枪使用。其他还有特种子弹,例如反装甲的钢心弹等。

轻机枪这些部队用的是捷克式ZB26,许多照片中,可以看到88师等这几个部队都配用的都是捷克式轻机枪,由上面这篇记载,更可知当时的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一个班一挺。当时这几个部队的步兵班,人数应该是在14人左右,其中有火力组、冲锋组的分别。在抗战期间,一直是如此编组的。

重机枪是二四式,仿马克沁,是一种水冷式、250发帆布链带供弹的机关枪。1934年前后,德国兵工署赠送马克沁式重机关枪之全套工作图样,定名为二四式七九马克沁重机枪。88师这一类的部队,每一个步兵营有一个重机枪连,3排6挺,作战时配属给步兵连运用。手枪国军用的最多的是C96盒子炮,半自动和全自动均有,德军用的是Luger P08、PPK等,后来改用Walther P38。口径也不同,国军仍用7.63mm,德国人在一次大战后,手枪基本上统一为9mm。中国在抗战前,除了少量自己生产,还在欧洲大量搜购各式的盒子炮,德国和西班牙都有。枪榴弹和掷弹筒在当时都尚未定型制造、配发。掷弹筒为仿自日本十年式,在三十厂制造成功,定型为二七式。

国军在抗战初,火炮非常少,与先进国家的标准相差甚多,炮兵主要是集中在一些独立炮兵旅和炮兵团之中。15公分野战重炮,中国在1934年却决定采用莱茵式的32倍口径(L/32)炮,最大射程15公里,比德制多两公里,一共采购24门,收到后组成了独立炮兵第十团。1936年时,后续购买的却是克虏伯的30倍炮,也是24门,这些炮后来在1937年年底运到,组成了独立炮兵第十四团。另外有一些75mm格鲁森山炮,75mm施耐德山炮,及105mm山地榴弹炮等。作战时,这些单位以营为单位分割使用,搭配给军、师指挥。无法直接配属给师级单位,必须统一机动调配,统筹统用。

在上海之战中,步兵普遍使用的是20年式八二迫击炮,这是金陵兵工厂自行制造的步兵曲射武器,仿自法国的布郎得八一迫击炮。当时的88师和87师配有直属的防空火炮。按照编制,这两个师应各有一个炮兵营,其中有高射炮连、战车防御炮连,榴弹炮连等。连配有德国造高射炮六门,每门炮身重两吨,用五吨牵引车载运。高射炮性能为:高射2,500-3,000米,平射4,000米。全连三个排,每排备装配两门高射炮。1934年及1936年先后购到卜福斯75mm高射炮28门,成立高射炮兵六个连,均归防空学校督训。1937年在七七之前,以新购之37mm及20mm高射机关炮成立高射炮兵团(五营十八连),为保守兵种秘密,改为陆军炮兵第四十一团,又以新购之2公分炮一百零八门成立炮兵第四十二团(五营十六连)。20mm防空机炮,亦可用来作战车防御炮,这是抗战开始时全部的防空火力。

中国在装甲车方面,步兵师全属空白。先是1930年,由英国购入戈登式一吨半小型战车十四辆,于南京成立战车连,隶属陆军教导师,为国军机械化部队之始。未几改编为战车队,隶交通兵团。 1934年由英购入维克斯六吨炮战车及水陆两用三吨战车。1937年5月,本部调机械化部队,将交辎学校战车教导营、步兵炮第二营、交通司之机踏车连、交通兵第二团之装甲汽车队及防空学校之高射炮一营,合编为陆军装甲兵团, 驻屯南京方山,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1933年起至1938年,中国一共买了21部Vickers-Carden-Loyd两栖轻坦克、20部6吨坦克 - 配备47mm炮及7.92mm Vickers机枪。抗战前,中国从德国获得75辆I号A型坦克(PzKpfw-1A),它是抗战初期中国拥有的世界先进坦克之一。至南京保卫战结束,丧失殆尽。

抗战开始时,国军有1930年师编制、1932年陆军师编制、1933年剿匪师编制、1935年教导师编制、整理师编制、1936年调整师编制等六种。

88师编成:2步兵旅 2团各3步兵营 3步兵连 3步兵排 9挺轻机枪 每排48人 3班 14人 重机枪连 3排 每排2挺共6挺 迫击炮连 八二迫击炮 榴弹炮连 通信连 特务连 2 补充团 炮兵营 战防炮连 高射炮连 工兵营 通信兵营 辎重兵营 特务营。由其他的几个文件的记载,88、87、36师,在开战时,人数都只有在一万人上下。这些部队在参加完淞沪会战后,损失惨重,可是没有任何修整,便被调入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中国在还没有准备完成的情况下,卷入一场与世界一流强国的全面战争。只有用血肉之躯、锦绣山河的空间与敌人周旋。也就是因为没有所谓的德式装备师,对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在上海、南京前仆后继倒下的中央军部队,更值得后世的我们景仰。其中在南京的88师,87师和36师在最后关头没有牺牲在抵抗日军的南京进攻中,而是在指挥无能的情况下,成为溃兵,最后被日军基本屠杀殆尽。

之后这几个师重新建立,并且参加了内战,在内战中第87、第88、第91师,全美械装备。47年2月三下江南战役中88师被歼灭,后重建;47年6月东北夏季战役中87、88、91被歼灭,后重建;48年3月东北冬季战役中88师再次被歼灭,后重建。48年改编,辖87、91师;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被歼灭。之后 第71军——48年新建,辖87、88师,后增辖217师;49年11月广西战役中被歼灭。至此这些英雄军队彻底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