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弯曲应力应变曲线: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型学习者实现自我效能的超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3:52:33
作者:桑青松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4835 更新时间:2006/4/12 12:42:28    热
自我效能主要是通过选择过程、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和情绪反应等四种方式作用于学习主体的: 第一,选择过程。当个体面临不同的环境条件时,选择什么环境主要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往往会选择自己觉得能够有效应付的环境,而避免那些无法控制的环境,这些环境反过来会影响其行为和人格的发展。在不同的活动中,个体与之发生互动的对象及其对个体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不同,获得的体验也会有所不同,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都具有转化为个体直接经验的潜在可能性。因此,个体对不同活动方式的选择,就决定了人性潜能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开发,在哪些方面又被忽视。第二,认知过程。个体的行动要受到思维的支配并对未来的行为结果进行预测。预期目标的设定则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强,个体设定的目标就越具有挑战性,其成就动机也越高。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往往把行为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行为的失败归因为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这种思维方式能促使个体提高动机水平,发展技能。第三,动机过程。自我效能通过动机过程对个体发生作用并影响到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在活动中会做出更多的努力并持之以恒,直到达到活动的目标。第四,情绪反应。自我效能将决定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自我效能感强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对环境中的潜在威胁施以有效控制。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则常常体验到强烈的应激反应和焦虑,并会采取消极的退避行为或者防卫行为,这些行为方式大大限制了个体主动性的发挥。
自我效能感不仅对人的行为结果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在调节人的行为上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比低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方法,以及对自己学习结果自我监督的倾向。策略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完成任务的持续性、任务的选择、技能的获得、学业成就等学习结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它受制于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成败归因方式,分析其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再让学生参与分析讨论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并且对主要因素诸如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所起的作用程度做出评定,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归因和评定及时做出反馈,对学生正确的归因予以肯定、鼓励,对错误的归因要指出其归因误差,并加以矫正,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适当的归因模式。此外,教师通过自我调控的具体方法,诸如自我调控十四法、出声思维、直接指导法、规程化训练等帮助学习者掌握自我调控的具体策略。
自我效能感:策略型学习者学习过程监控与调节的内在动力
自我监控与调节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以达到其目标的心理活动。J.Biggs(1984)认为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可综合为人格、情境和情感等方面,其中人格因素主要涉及能力、认知风格和相关的先行知识,这些方面对个体而言是稳定的;情境因素包括作业的特征、内容、难度以及呈现评价作业的背景与有关作业教学的背景,这些因素的特点是具有可变性,情感因素主要涉及动机。Corno(1986)认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过程可分为自我监控的隐秘过程和自我监控的外显过程。[12] 心理学家Mace(1989),Belfiore(1989)和Shea(1989)对此也做了进一步研究,认为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过程是由自我监察、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三个部分组成。金默尔曼(Zimmerman,1989)研究了在自我调节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和策略的使用,Zimmerman(1989)、Pairs(1990)和Newman(1990)、Graham(1992)和harris(1992)研究表明,自我监控学习可能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Oxford(1992)和Cohen(1992)则认为,“影响学习策略获得的因素主要有学习风格、知识背景、信念、态度和动机,其次还有焦虑、性别和民族。” 周勇等人研究表明,学习归因和自我效能感对自我监控学习行为都产生作用,但影响的程度不同。周国韬研究表明,初中生的学习能力感和学习策略都对方程学习有影响;谷生华等(1998)研究表明,努力归因与学习成绩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王振宏等人研究揭示,自我效能与学习策略存在显著正相关,以自我效能、内在动机预测学习策略,相比较而言,自我效能对学习策略运用的预测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