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内部结构图:老上海的痕迹(七十三,正在消失的老上海著名街弄第一辑(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5:20:19

老上海的痕迹(七十三,正在消失的老上海著名街弄第一辑(下))  

2011-03-29 18:17:4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长篇纪实】

老上海的痕迹

七十三,正在消失的老上海著名街弄第一辑(下)

(接上集)

奇怪的弄堂又来了;

糖坊弄

糖坊弄在小南门外,以烧制麦芽糖而闻名,这条弄堂很长,说明当时的生意有多兴旺。

老硝皮弄

加工皮革快到硝皮弄去,牛皮才是正宗的,那时猪皮是上不了台面的,绵羊皮做皮夹克没人要,山羊皮、小牛皮才能进这里,现在倒好,据说绵羊皮的皮夹克才是上等货,大概现在的绵羊与过去品种不一样?看不懂!

猪作弄

杀猪的地方到了,它是老城里搬过来的,我在《萨珠弄的故事》里已经介绍。只是越来越逼近末日,幸好前几天猪作弄的故事在“淘最上海”节目里一展风采,这大概是回光返照吧!也说明人们对它的留恋。

奇怪的弄堂又来了——火腿弄。

火腿弄

这条弄堂我找得好苦,还是小九华杂货店的老板娘告诉我的;在大东门里、复兴东路旁,看来老辈辈对老上海的感情更深。

据记载,火腿弄是集中制售腌腊食品的地方,所以叫火腿弄。路口的老先生可不买帐,他认为因为这条弄堂弯弯曲曲的,所以叫火腿弄,这可能也对,因为很形象,这条弄堂的确是弯弯曲曲的。但是我相信前一种说法,这种路名太多了,而且过去吃火腿的人很多,集中在这里很有可能,再说这是记在资料里的。你会觉得很奇怪,其实不然,看了下面这条弄堂,你会感觉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钩玉弄

钩玉弄什么意思,给你五分钟不一定会想出来!钩玉是狗肉的谐音;上海话“狗肉”读“钩玉”。取路名叫狗肉总不太雅,就叫钩玉吧!很有趣的,这大概也是海派文化。

钩玉弄在小南门外、董家渡路旁,很长;分东钩玉弄和西钩玉弄,倒也很直,董家渡路在大拆迁,这里朝不保夕,用狗肉的谐音做路名就要没了!

芦席街

芦席街在董家渡路停车场的西面边上,同样只有一半,原来这里以编织芦席为生,就这么长,拆拆很快,等着吧!

紫霞路

紫霞路可大有来头,故事多多;这条路上原来有一个紫霞殿,是道教的。据清《同治上海县志》记载;这个道观初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供奉泰山司命的护卫神紫霞帝君;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又增建“三官殿”,故又称作为“三官堂”;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小刀会战火;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此时规模已经不能与昔日相比,但是还是远近闻名,因此这条路就是紫霞路。

你看,已经无人问津的紫霞路竟然这样有来头,说明这里的文化渊源之深。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华界要建第一座发电厂——上海内地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愿出银二千两买下了紫霞殿,另出银四百两,在南门外将海音庵修复,紫霞殿的道士及神像、法器迁入海音庵。

附近居民因怕电电死人,鼓动紫霞殿住持去上海道台告状,道台维持原判,要让出紫霞殿。紫霞殿的道士联合全市道士提出控诉,无奈就是不动身。官方只能动用阴招,暗中查实住持有不轨行为,将其驱逐出道观,最后出资五千九百九十九两买下了紫霞殿,建起了电厂。

不说你真的不会相信;老上海自己建的第一座电厂竟然在紫霞路。在这里住过的人会问;好像没有地方啊!有的,就在紫霞路篾竹路口,后来“内地电灯公司”迁走后,这里作为基督教普益社使用。一谈起普益社这里的居民一定印象深深,这里我进去过,就是年纪太小,不懂其中奥妙。

紫霞路的故事还没完;据记载;瞿秋白在沪养病也住在紫霞路,只是地址无法考查。现在紫霞路已经面目皆非,就是照片上这一点点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愿新建小区不要把路给吃掉,留一个路名好让后人想想过去,也只能这样了!

引线弄

引线弄在东门内,无近忧,走着瞧。但是马添兴街在城外,就没有那么幸运,最近走过已经拆得光光的,当然现在没有它的“光辉记录”,哪一天翻出来了,就用这张照片吧!因为已经绝版。

马添兴街

马添兴街的外公看来已经搬场了,沙场街的外婆总算还有家,就这一点房子没有拆,原来堆沙的场地,早晚要建起大楼,早知道不要把沙卖光,用来盖新楼倒也不错,这是在说笑了!

沙场街

悦来街早就听说过,总以为大概这里有过悦来客栈,其实不是。据记载;开埠以后,沙船兴旺,桐油、苎麻和铁钉是修船的必须,咸丰年间,桐油、苎麻和铁钉不仅国内畅销,后来成为出口的畅销品,胡悦盛号钉铁油麻是佼佼者。胡悦盛号店主胡德培,将原本开在南翔的胡悦来钉铁油麻号搬到了上海,就是这条马路,主随客便,这条路就叫悦来街,沙船风行的年代这里有多忙,现在冷冷清清。

悦来街

整条街只有这几幢老房子,是不是胡悦来钉铁油麻号不用考证,因为不拍什么都将没有了!

外萃丰弄

萃丰弄在里马路(中山南路)外叫外萃丰弄,里马路以内的叫萃丰弄。照片里可以看出前端马路对面已经没了路,也就是说萃丰弄再就没了,这是外萃丰弄,估计现在也拆了。

萃丰弄和老太平弄、洋行街、外咸瓜街、油车街在老上海史里经常被提到的,这里有不少集贸市场,是以港兴市的典型;十六铺地区兴盛的龙头。有记载;原设在青龙镇的市舶分司迁至上海镇近铺摊处(约今外咸瓜街、老太平弄北),此处便成为海运贸易管理机构所在地,当年称“榷场”,是上海最早的管理机构,来头可不小!

也是园弄

也是园是明清时期上海著名园林,现在只留下一条小小的弄堂,好难找,但是一定要找到,因为这是上海的骄傲。你不信?看完下面的内容你也会有同感的,但是也给你带来了遗憾。

也是园在凝和路西面占地约20亩,够大了!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礼部郎中乔炜在此筑渡鹤楼,名南园,有“池通潮汐,时闻水声,木石最为苍古”之说,何等气派,一看便知。资料中记载至少有十个以上为人叫绝的景点;“也是园”、“园峤方壶”、“钓鳖处”、“榆龙榭”、“蓬山不远”、“太乙莲舟”、“并育德堂”、“珠来阁”、“水阁廊榭”、“纯阳殿”十个景点令人遐想,而且都有记载,只是这里不能多写,试比之,现在上海哪个园林能与之相比。

清初,进士曹垂璨居此,他曾主持《康熙上海县志》编纂,曹祠弄就是以曹家祠堂而得名。康熙、乾隆年间园主人以“不是园也是园”,故改之,这就是也是园现在名称的来历。

这么好的也是园在哪里?这里我给出1944年地图的局部,让你知道它的大概位置。

也是园

这是民国时期的地图,也是园看上去很小,不是说有20亩吗?这是历史演变形成的,如果也是园或者露香园还在的话,游豫园的人将会寥寥无几,还是听我讲下去;

嘉庆年间,也是园售予道教改建为蕊珠宫,香火极旺,当时的盛况在《沪城岁时衢歌》和《上海县竹枝词》中都有记载。

道光八年(1828年)上海道台陈銮在蕊珠宫设立蕊珠书院,添建魁星阁等建筑,成为敬业书院,就是后来的龙门邨。

咸丰十年(1860年),洋枪队进驻也是园,建筑和园林大半被毁坏。同治元年(1862年),洋枪队撤防,书院复办,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除,书院改为师范传习所,但也是园的部分依旧在。

1937年“八一三”事变中,日寇炮火将也是园几乎全部炸毁,留下小小一块,就是我们图中的位置,园旁那条路就是上面照片里的那条路,据记载也是园弄60号里有一块高地,就是当年大假山的基石。

现在尚剩的也是园弄在很多小街巷之中,很难找,风水轮流转;风风光光的一个大园子已经悄然无声,也是园弄拆了也无人知晓。

一粟街

一粟街的原貌基本上一点也没有了,只有一块路牌还能说明这里有过一条奇怪名称的街,这一粟街来头也不小。这条路上有一座清代上海三大名庵之一——一粟庵。

这里原来是徐光启的农园,清初农园荒废,康熙七年(1688年)被一位来自宁波的和尚买下改建为庵,请当时上海最有名望的绅士题匾,绅士曹垂灿取佛经中“金鸡解衔一粒粟”而取名“一粟庵”。同样这里故事多多,不能都记下,只是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苏南浙北的僧人流亡到上海,都在这里挂单。咸丰末年一粟庵被毁,从此一蹶不振,留下了一条小弄堂,也就是照片里的。

广福弄

广福弄是广福寺前的一条小路,现在只有半条。

广福寺始建于五代晋天福年间(936~943年),是上海城北最古老的一座佛教寺院,前面我已经有专辑,这里不多写了。

下面是这一辑的最后一张——天生港西街。

《天生港西街》照片已经绝版,它原来在董家渡天主堂对面,二边高高的大楼形成窄窄的弄堂,为了迎世博,我看它拆得只留一块路牌,又看它成为一个停车场,没了这条街。

天生港西街

用这张照片作为结尾是说明我们的主题;这一辑共37条街弄,它们都是在我们身边不为大家注意的老上海著名的老街、老弄堂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都有悠久的历史,是老上海历史的结晶,故事很多,在这里不能一一讲清,只能抛砖引玉,今天在重温它们的当年辉煌,让大家多多留意这看如平常,其实很珍贵的瑰宝,不要把它们忘了!

让我们更热爱我们的老上海。

                                                  Cai kang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