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厚度评定公式:孙中山与中国铁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6:27:16

孙中山与中国铁路

孙永福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10日   07 版)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挺立时代前列,不惧艰险,领导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率先发出了“振兴中华”的呐喊,探索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道路,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在中国铁路的发展方面,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战略家和创导者。他关于铁路的精辟论述、他主持编制的铁路发展宏图、他倡导的开放筑路方针,对中国铁路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兴办实业  始于铁路

  在世界各国领袖人物中,像孙中山先生这样矢志不移、旗帜鲜明地倡导兴筑铁路者十分少见。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中国要发展铁路,这同他坚信“实业救国”理想是密切相关的。孙中山先生在国外从事革命活动时,就研究工业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经验及列强侵占中国铁路路权的历史教训。孙中山先生通过社会考察发现,英国工业革命之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铁路在西方国家走向鼎盛,成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成为世界文明进步的亮点。他在国外每到一地即收其舆图,“留心比较世界之铁道,实偏有所嗜。”早在1891年,他所撰写的《农功》一文中就提出了“亟宜造铁路”以屯田戍边的主张。1894年6月,他在《上李鸿章书》中直言“地球各邦今视铁路为命脉矣”,大声疾呼中国修建铁路,实现商兴民富国强。

  辛亥革命石破天惊,迎来了共和新政,孙中山先生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他说,解职以后将致力于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在上海“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举办的欢迎会上,孙中山先生强调“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接受记者访谈时,他宣布“现拟专办铁路事业,欲以十年期其大成。”后来,他又受临时政府委托担任全国铁路督办,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全权筹办全国铁路。孙中山先生不辞辛劳,四处奔波,发表演讲宣传铁路,启发人民,唤醒社会。他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谋划铁路发展大计,作出了“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科学论断。

  先进思想  呼唤兴路

  关于铁路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孙中山先生在讲演和著作中有极为深刻的论述。他曾为《铁路杂志》题辞,开头即言:“夫铁路者,今日文明富强之利器也。古人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予为转一语曰:民族兴其国,必先修其路。”中国要想摆脱贫困走向富强,要振兴实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孙中山先生的“铁道立国”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铁路为国家兴盛之先驱。孙中山先生说,“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之所以强盛,铁路功不可没。铁路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加快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先行保障。孙中山先生分析道:“路线敷设以后,则物产之价值势必增长数倍”。“至地下蕴藏之采掘,金属物产之开发,其利益之丰厚,乃显而易见”。铁路“使中国全境四通八达,此诚发展中国财源第一要策。”国家财税收入增加,经济实力增强,必然走向兴盛,反之亦然。

  铁路为人民幸福之源泉。孙中山先生说,“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铁路主要功能是货物和旅客在空间的高效位移。铁路给沿线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为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机会。铁路“能使人民交接日密,祛除省见,消弭一切地方观念之相嫉妒与反对,使不复阻碍吾人之共同进步,以达到吾人之最终目的。”地区交流畅通,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

  铁路为国家统一之保障。孙中山先生说,“现在以国防不固”,致令俄在北满及蒙古横行,日本在南满横行,英国在西藏横行,原因皆因交通不便,故“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他认为,铁路对巩固国防、国家统一至关重要。修建铁路“尤其重要者,则为保障统一之真实,盖中国统一方能自存也。一旦统一兴盛,则中国将列于世界大国之林,不复受各国之欺侮与宰割。”

  宏伟蓝图  统筹筑路

  《建国方略》全面阐述了孙中山先生激情昂扬的建国思想,包括《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及《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三部分。其中,《实业计划》从放眼世界的战略出发,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提出了大政方针。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于1918年后制定的铁路发展蓝图铺画了111条线路,是《实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路发展规划反映了孙中山先生“铁道立国”的坚定信念和理想。总的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建成“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的铁路网。路网规模“至少10万英里”,以新建北方(位于渤海湾)、东方(位于杭州湾)、南方(广州)三大海港作为铁路网对外交流的中枢。建成“六大铁路系统”,即中央铁路系统、东南铁路系统、东北铁路系统、西南铁路系统、西北铁路系统和高原铁路系统。孙中山先生强调,铁路合理选线要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必选最有利之途以吸外资”,借助国际力量共同开发;二是“必应国民之所最需要”,急需先修;三是“必期抵抗之至少”,先在社会条件好的地方修路;四是“必择地位之适宜”,有利于通道建设和联接成网。

  由六大铁路系统组成的全国铁路发展规划,构成一个完整、发达的铁路网络。其主要特点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和沿海沿江口岸利于对内对外开放;铁路与水路衔接利于相济互动;铁路环绕陆疆和海岸利于加强国防;突出西北铁路系统利于国土开发。孙中山先生说,修建西北铁路系统“可以将中国东南部过密之人民逐渐迁移”,像美国、俄国那样开发西北地区。西北铁路系统“实居支配世界的重要位置”,“盖将为欧亚铁路系统之主干,而中、欧两陆人口之中心,因以联结。”因此,“由政治上经济上言之,皆于中国今日为必要而刻不容缓者也。”修建西北铁路系统被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业计划》著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1921年英文版名为《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孙中山先生预计战后欧美各国将有富余生产力,需要扩大市场,大量“剩余资本”寻求投资机会,中国可吸引外资发展实业。该书是孙中山先生经济建设光辉思想和实践的总结。

  融资引才  开放办路

  辛亥革命后要推进《实业计划》中的铁路发展规划,面临着技术、人才、资金等重重困难。在国弱民穷的形势下,如何开创修建铁路新局面?孙中山先生认为,“现今世界日趋于大同,断非闭关自守所能自立”。他明确提出了开放办路的方针,“欢迎列国之雄厚资本,博大规模,宿学人才,精练技术,为我筹划,为我组织,为我经营,为我训练”。这个方针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强烈反响。

  铁路民办国有,实行对内、对外开放。孙中山先生主张,如果国民有力承担,自应由国民兴办,国家予以保护,经营40年后收为国有。谈到利用外资,他列举了三种具体方式:一是借款修路,国人自办;二是招股修路,华洋合办,设立铁路公司,主权属我;三是批给外国人承办,期满铁路无价收回。孙中山先生认为最后一种方式为好。“因此时中国资本、人才、方法三事皆缺,若批办则可收三事之利。”孙中山特别重视在利用外资中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外商签订的合同中,有具体条款予以落实。 

  兴筑铁路要防止资本家垄断。孙中山先生多次明确强调。他说:“我们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试以铁道论之,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其力可以垄断交通,而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命矣。”为此,必须采取立法建制措施,有效防止少数资本家之垄断。

  孙中山的“铁道立国”思想和建设理论,为当时中国铁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