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稳定碎石价格:词汇来源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6:19
  

1、芭蕾舞一词是从【法国】传进来的外来语

    芭蕾(Ballet)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的Ballare(即跳舞)和古拉丁语的Ballo,最后用法语的Ballet确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

2、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提出来的

    经济法这个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Morelly)在其1755年所著《自然法典》一书中提出来的。该书第四篇是作者所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法制蓝本,共12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分配法或经济法”,有12条,其内容是就未来社会里“自然产品或人工产品的分配”作出了规定。1842年法国另一空想共产主义者德萨米(Dezamy)在其所著的《公有法典》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这本书第三章论述的是“分配法或经济法”。可以看出,两位空想共产主义者谈论的“经济法”是在未来的理想社会公平分配财富的分配法。

3、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三宝”指什么——佛、法、僧

     所谓三宝是指佛、法、僧。其中的佛是指大知大觉的人,即释迦牟尼;法,是指佛法及佛所说的道义;僧,是指继承和宣传教义的人。而“三宝殿”又是指什么地方呢?明代学者归有光解释说,三宝殿是佛、法、僧三大活动场所。佛的活动场所,是指佛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法”的活动场所,是指佛家珍藏经书的楼阁;僧的活动场所,是指和尚睡觉的禅房。这三处地方,外人是不能随便进去的,进出的都是佛门弟子,故称“三宝殿”。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一句俗语,叫做“无事不登三宝殿”,意思是说“没有重要的事情不登门”,或者是“没有重要的事情不敢来麻烦”。

4、“秦晋之好”指的是怎样的关系?——联姻
   秦晋之好意思是: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亦作“秦晋之匹”、“秦晋之偶”、“秦晋之盟”、“秦晋之约”。现泛指两家联姻。

5、“笑纳”的“笑”是什么意思?——笑话
    “笑纳”一词,“纳”是“接受”、“收下”之意,“笑”则是“嘲笑”、“哂笑”之意。“笑纳”的意思是说,自己送给对方的东西不好,不成敬意,让对方笑话了。所以应是“自己送礼物请对方笑纳”。而有人把“笑”错误地理解为“高兴”,是因为高兴而笑,所以会说对方送的礼物自己笑纳了。

6、《红楼梦》中“林如海意欲令女守制读书,故又将他留下。”这里的“守制”何意?——守孝

    守制是封建时代的丧礼名。父、母死,正在穿孝期间须遵守儒家的礼制,谓之“守制”,俗说“守孝”,亦称“读礼”。其家门门框的“堂号”上贴一蓝纸(或白纸、或米色纸)条子,上书“守制”字样。守制期间,孝子须遵礼做到如下几点:
  (一)科举时代,不得参加考试。
  (二)不缔结婚姻(不娶不聘),夫妻分居不合房。
  (三)不举行庆典。如不能庆寿(办生日)、给小孩办满月或百日等。
  (四)新年不给亲友、同僚贺年,并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有于过“破五”方往贺,但不拜叩的)。  

    汉人过年时,在门楣上贴上蓝灯花纸的挂签,贴蓝对联,上书哀挽行孝之词,如“未尽三年孝,常怀一片心”。有门心的一律贴蓝纸,上书“思齐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之类的对联。

7、“席梦思”三个字来源于什么?——一个人名
    100多年前,美国有个卖家具的商人叫扎尔蒙·席梦思。他听到顾客抱怨床板太硬,睡在上面不舒服,于是动起脑筋。他试了许多办法,比如在床垫中塞进厚厚的棉花,没多久就压实了,还是不舒服。当他见到用铁丝做的弹簧时眼前一亮。
于是,他买来一批粗细适中的铁丝,用铁丝缠绕、编织成床绷子,外面用结实的布口袋包起来,躺上去很舒服。1900年,世界上第一只用布包着的弹簧床垫推上市场,立刻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人们用发明人的姓为它起了名。订购席梦思床垫的人越来越多,手工操作速度太慢,质量也很难保证。席梦思先生请机械师约翰·加利设计一台机器。约翰花了3年时间,终于研制出专门加工弹簧垫子的机器,一只只弹簧床垫快速生产出来,使人睡得香甜的席梦思走进千家万户。

8、“三叩九拜”的“九拜”指什么——九种拜礼
   古代行礼有“九拜”。《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稽首是跪下后,两手着地,拜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是拜礼中最重者。顿首是引头至地,稍顿即起,是拜礼中次重者。空首是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振动,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吉拜,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凶拜,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都是正拜的变通。

9、“识荆”的意思是:与人初次见面
   “识荆”一词语出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韩荆州,指韩朝宗,当时为荆州长史,很受时人景慕。后因以“识荆”为初次识面的敬辞。

10、“黎民”最初是指什么人?奴隶
    当着炎帝被蚩尤所逐逃到涿鹿,求助于轩辕黄帝、并结成部落大联盟共同攻打蚩尤之时,虽并非人人有姓,而是一个部落只有几姓的不同氏族群团,但作为一个部落联盟,其姓也就比较可观了。古人好举成数,以百而言多,故称这种军事大联盟中的人群变为“百姓”。而将战败被俘的九黎人,则称作“黎民”,以与“百姓”相区别。是时的“百姓”与后世百姓绝不相同,而是有一定社会性地位的贵族总称。如《国语·楚语》载:“民之彻官百。王公之子弟之质能言能听彻其官者,而物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而“黎民”或简称为“民”则是奴隶。他们没有家室,也无姓氏,并被刺瞎一目作为特有的标记。他们甚至可以被奴隶主作用人牲,杀死以祭神或殉葬。古时,鬲为炊器,又为葬礼中用的陪葬器皿,故“黎民”也被称作“人鬲”。如《令簋》记:“姜商(赏)令贝十朋,臣十家,鬲百人。”《书·尧典》云:“黎民于变时雍。”蔡沈集传:“黎,黑也,民首皆黑,故曰黎民。”这里所说的“民首皆黑”,即是“墨面”、“黔首”之意。不过,这里应当指出:黎民可以被称作人鬲、“民首皆黑”的人,但人鬲和“民首皆黑”的人却并不等于黎民,因为,“百姓”也有犯法而沦为奴隶地位的,而奴隶中的黎民,或也会有因立功而改变地位为“百姓”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演变,百姓和黎民的差别越来越小,都成为被统治的平民。于是,终至将“黎民”与“百姓”联在一起,统作普通人民的一种称谓了。
11、商朝国号的来源是:其祖先受封于河南商丘
    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称之,或者“殷商”并称
12、“规矩”最初是什么意思?—— 匠人常用的工具
   “规矩”其实就是规和矩,原是我国古代匠人常用的工具,与今天在数学上使用的圆规和曲尺(矩)构造基本相同。

13、历史上谁想出了“望梅止渴”的点子?——曹操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之事表现出曹操的聪明才智,他能在大军绝水源、士卒渴难忍的危急情况下,提及甘酸的梅子,不仅使士卒引起条件反射、暂解干渴之苦,而且也鼓舞了士气,“得及前源”。后以“望梅止渴”比喻虚偿所愿。

14、古代为什么把上厕所叫做“出恭”?——科举考试上厕所需领“出恭”牌
   “出恭”一词原无方便之意。明代科考时,为严肃考场纪律,有关部门规定,考生内急时,必须领取一块牌子,上写“出恭入敬”,凭牌进出厕所和考场。于是,士子们便将如厕称为“领出恭牌”,简称“出恭”,以显示自己方便。

15、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锣

   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一般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有一个成语叫做“鸣金收兵”,就是比喻战斗暂时结束。鸣金,敲锣,古代作战收兵信号。

16、小题大做”中的“小题”原指——科举考试命题

    小题大做”出于明、清时代的科举考试中。在考试时,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小题”;以《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这五经中的文句命题,叫做“大题”。“小题大做”就是用“五经”文的写法,作“四书”文。流传到今天,就引申为用小题目做大文章,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

17、玄学是什么?——社会思潮流
    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以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它是当时一批知识精英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修齐治平),对宇宙、社会、人生所作的哲学反思,以在正统的儒家信仰发生严重危机后,为士大夫重新寻找的精神家园。
18、“彪形大汉”中的“彪”是指什么?——小老虎
19、历史上的“夏台”、“圜土”指的是什么?——监狱
    最初没有“监狱”这个名字,夏朝叫“夏台”,周朝时也叫“圜土”或者“囹圄”。
20、《礼记》的“记”指的是——对“经”的解释
    我国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则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21、为什么“不到黄河心不死”而非“长江”?——“黄河”为“横祸”讹误
    黄河之于中国人,真是一条又爱又恨的大河,人们在河岸两旁讨生活,同时也让河水试练极限,人是否真的胜得了天,看看那些居住于河岸的子民们,不得不说为了生存,绝地逢生是常有的事,有句话说得好:“不到黄河心不死”,正可用来比喻居民们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到绝望不死心。只是,为什么不说“长江”而非要“黄河”不可呢?
   据晚清小说《扫迷帚》第五回中写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苏州谚语时说:“弗到黄河心弗死,到了黄河死不及。”其中之“黄河”仍“横祸”之误,言人不犯横祸,则不肯死心塌地;及犯了事,则身为囚犯,欲死不及,乃劝人及早改过之意。现则,被用来比喻不远目的不罢休。
“黄河”并非真指黄河,而是横祸之谐音。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直接,避开贬谪的原意,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与此语相近的俗语有“不到乌江不死心”则取自项羽被困垓下,乌江自刎之典。

22、成语“文不加点”是指——写作技巧纯熟,文思敏捷
23、人们为什么喜欢和钱称兄道弟如“孔方兄”?——“钱”字由金戈戈组成
    从秦统一全国币制到清末改行机制铜币,圆形方孔铜钱在我国使用时间长达两千多年。方孔圆钱的前身是战国时期的圜钱。孔方兄,古钱币的别称,又称“孔方”、“家兄”,古人把一百来个半成品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修锉外沿,圆棍穿钱,修锉时来回转动,方棍穿钱,就避免了这些麻烦,于是铜钱中间有了方孔。钱为何称“兄”?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

24、“鸳鸯”在古代最早的含义是——兄弟
    中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中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商”,“骨肉缘枝叶”等诗句,这是一首兄弟之间赠别的诗。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鸳鸯》的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远兄弟的。而以“鸳鸯”比作夫妻,直到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诗中才可见。诗中有“愿做鸳鸯不羡仙”一句,赞美了美好的爱情,之后一些文人竞相仿效。
25、“青青子衿”最初指的是什么人——心上人

    你的衣领,最早指女子对心上人的爱称,后来指对知识分子、文人贤士的雅称。见于《诗经·子衿》,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子衿”这个名词也被曹操援引到其作品《短歌行》中,至此该词的原意也由“心上人”正式转变为“文人贤士”。

26、为什么把单身男人叫做“光棍”? ——好像无枝叶无法繁衍的树
   “光棍”儿化之后指没有结婚没有后代的人。妻子丢失之后的男人一般不会称作“光棍”,有儿有女的人也不会被称为“光棍儿”。中国历来重视子孙的繁衍,有用枝繁叶茂来比喻子孙众多之说。父母为树干,儿女为枝叶。故“光棍”,没有枝叶(子孙)的意思。又因为没有老婆所以就没有枝叶(子孙)。这样,“光棍”指没有老婆的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27、后少女时代一般所指的年龄段是——25-30
   后少女,是指年龄在25~35 岁之间,外表年轻,内心成熟,少女已过而未结婚,装扮得体,独具品位的一类女性,是一群新兴的都会精英女性。

28、为什么用“如梭”来形容时光?——织布梭来回穿梭形容飞快
    我们形容时间过得迅速,常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如果说光阴似箭表示时间过得飞快还好理解,那么时光怎么又会如梭呢?其实,这和古人的生活有关。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老百姓依靠种粮为食,织布换钱,过着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梭”是织布机中牵引纬线的织具,形如枣核。织布之时,织梭往来迅速,穿行于织布机中将丝线织成布匹。普通人家大多有梭,可以说,梭是深入百姓生活的一种用具。因为“梭”来往迅速、运行快速,古人便用“穿梭”比喻往来频繁;用“飞梭”形容非常快速的动作;用“日月梭飞”、“时光如梭”来说明时间的流逝。
29、“醍醐灌顶”的“醍醐”是一种什么东西?—— 一种食品
   “醍醐”是从牛乳中反复提炼而得到的甘美食品。印度人不但视为“世间第一上味”,而且认为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佛教常用“醍醐”比喻“无上法味”(最高教义)、“大涅盘”、“佛性”等。至于“灌顶”,原来是古印度新王登基时的仪式:取四大海之水装在宝瓶中,流注新王之顶,象征新王已享有“四海”的统治权力。密宗沿用此法,在僧人升任阿阇黎(规范师)时,“以甘露法水而灌佛子之顶,令佛种永不断故。”(见《大日经疏》卷十五)后来,诗文中多以“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佛性,除却疑虑,从而心地清凉。也有词典将其解释为纯酥油

30、古语“太岁头上动土”中的“太岁”实际是——某种生物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它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就在哪个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太岁头上动土会有灾祸”的由来。而实际上的“太岁化身”却有其物,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或者说,太岁是可能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有发现该种生物。
31、洒家”一词是什么人的自称?—— 宋元关西人
    《辞海》修订本说:“洒”(音sǎ)是“宋元时关西方言‘洒家’的略语,犹咱”。“宋元时关西一带人自称为‘洒家’。”《辞源》修订本则说:“洒”(音zá)与“咱”“喒”同,“洒家”即“咱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陆澹安的影响,陆著《小说词语汇释》说:“关西人自称为‘洒家’。‘洒’即‘咱’之转音。”
明杨慎在《古音猎要》中曾有比较正确的考释,指出“余”字《说文》“舍省声”,舍与蛇音近。五代宋初人自称“沙家”即“余家”之近声,杨慎《古音余》六麻“悇”字条下也说“余有茶音”,又在《转注古音略》卷二中说:“余,音蛇,人姓……今俗书作佘”。近人章太炎《撰新方言》也持此说,在《释言》篇中云:“明朝北方人自称洒家,洒即余也。余从舍声,古音如舒,舍转书野切,故余亦转为书野切。”杨、章二家关于“洒家”之“洒”即“余”之中古音的卓越见解,未为《辞海》《辞源》二修订本吸收采用。
32、如来佛胸前纹样“卍”有什么含义?——代表吉祥
    卍(wàn),佛教名词,象征吉祥福瑞,武则天定为汉语读“万”。 卍字是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之一。据《长阿含经》说,它是第十六种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六,说是释迦世尊的第八十种好相,位于胸前。在《十地经论》第十二卷说,释迦菩萨在未成佛时,胸臆间即有功德庄严金刚卍字相。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胸臆功德相。但是在《方广大庄严经》卷三,说佛的头发也有五个卍字相。在《有部毗奈耶杂事》第二十九卷,说佛的腰间也有卍字相。“卍”仅是符号,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无比,称为吉祥海云,又称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经》第三百八十一卷说: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另有“卐”字,亦读作wàn,由于希特勒所用纳粹标识与其形似,故在一般情况下不适用。

33、“网开一面”的“网”原本是用来做什么的?——捕鸟
    网开一面的成语是这样来的;商汤在郊外看见个猎人四面设网,并祷告说:“从天上坠落的,从地上生出的,从四方来的,让它们都坠落到我的阿上。”汤说;“真这样的话,禽兽就被杀光了。除了桀那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汤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重新教那人祷告说:“从前蜘蛛籍网,现在的人也学着织。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处去的就向高处去,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击,我只捕取那些触犯天命的。”

34、“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南墙”指的是什么?——家中的影壁
    南墙(nán qiáng)指影壁墙。   
    我国的建筑物大门一般都是朝南开的,旧时代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家大门外都有影壁墙,所以出了门就要向左或右行,直着走肯定撞南墙!  
   不撞南墙不回头这种现象比喻某人的行为固执,听不进不同意见。与“一条道走到黑”、“不到黄河心不死”有相同义项。

35、“发轫”本义是指什么?——动身出发
    发轫本义是指拿掉支住车的木头,使车启行。借指出发。轫,刹车木。《楚辞*远游》:“朝发轫于太仪矣,夕始临乎于微卢。”  比喻新事物或某种局面开始出现。

36、为什么常用“丹青”比喻不渝的忠贞?——丹青是两种最不易变色的颜色
    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丹青不渝”的意思是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37、为什么害人倒霉的人被叫做“扫把星”?——古代把彗星出现当做不祥预兆
   扫把星,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提到。某个人说是扫把星,是说这个人不仅自己的运气不好,周围的人因为他也很倒霉。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而已。“扫把星”这个词最初来源于彗星,因为彗星运动的时候后面好象有个尾巴,形状象扫把,故得名为扫把星。
   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介绍西方科学近代太阳系学说时,书中写道:“天文之学,由来久矣,然古人皆谓天圆地方。”此“古人”当包括中国人,“天圆地方”明显是中国的传统观念。在介绍彗星时,书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曰扫把星。
   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中国民间把彗星贬称为“扫帚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

38、原为满洲食品“萨其马”的本义是什么?——切成方块堆好

    萨其马,是满族的一种食物,做法是将面条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萨其马是北京著名京式四季糕点之一。过去在北京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是满语的音译,在满语里,“萨其”是“萨是非”、“马拉本壁”的缩音,拥有“切”的意思,是因为“萨其马”属于一种“切糕”,再加上“码”的工序,即。切成方块,然后码起来。此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傅桓等编的《御制增订清文鉴》。
39、“五大三粗”是指哪三粗?——腿粗、腰粗、脖子粗
“五大三粗”是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五大”是指双手双脚大再加上头大 

40、为什么用“猴年马月”表示不可知的年月?——“何年嘛月”谐音
    猴年马月是指不可知的年月(就事情遥遥无期,不能实现)。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一般认为,“猴年马月”是“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41、佛教“四大皆空”中的“四大”指什么?——水,地,风,火
    “四大皆空”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四大”,是梵文(aturmanabnuta)的意译,也叫“四界”,具体指的是地、水、火、风。印度古代认为这四种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元素,故名之为“四大”。

42、“娃”字最初的意思是——成熟美丽的女人
    《说文解字》中对于“娃”的解释是“於佳切,圜深目皃(貌)。或曰吳楚之閒(间)謂好曰娃。从女圭聲。”“好”的本义也是美女。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得知,在汉代,大约是最初使用“娃”这个字的时候,它的意思是“美女”,是形容成熟的女人。《汉书·扬雄传》引扬雄所写的《反离骚》:“资娵、娃炎珍{髟也}兮,鬻九戎而索赖。”大约是最早的例子。到了唐人、宋人的笔下,这个字所显示的女子年龄明显地变小了,很多诗词里所呈现的“娃”是少女、小姑娘的代称。再过几百年,至于元、明以下的“娃”字常常随北方地方语之义以应用、流传,“娃”字的年龄降得更低。到了今天的俗语中,除了亲昵的小名,“娃”字则更多地用于婴幼儿。
43、为什么我们常用“保重”做问候语?——源于道家,讲究无用其身无用其神
    出自《晋书·夏侯湛传》:“方将保重啬神,独善其身。” “保重啬神”应该是道家思想的一种体现,讲究无用其身无用其神。清净无为,不去“劳其筋骨”谓之“保重”;凝心敛神谓之“啬神”。 “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其中的“养形”其实就是“保重”的本意。
后来保重引申为爱护身体,注重健康,被用为问候语。

44、“披星戴月”的“戴”是什么意思——顶着
   现代意义上的“戴”大多是佩戴的意思,如“戴红领巾、戴眼镜”等,但披星戴月中的“戴”是“顶着”的意思。理解此成语,要从探究“戴”的古义开始。现代用头支撑东西叫“顶”,而在古代叫“戴”。

45、为什么古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是人们千百年来的讹传
    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副将”的意思。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应周瑜造十万支箭用于破曹,出了“草船借箭”之计。但不知,当日诸葛孔明算准时机,便命随从部下三人,在二十艘小船两边插上草靶子,再以布幔掩盖。其随从完成后,回报军师,并提出这样布置恐让曹军看出破绽。三人心有一计,但只不说,明日安排好领军师看。只见每艘小船的船头都立着两三个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看起来就像真人一样。后曹军果然中计。真可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人难敌三人之智。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46、以下哪个不是用来称呼自己妻子的——姨婆
    “拙荆”一词来源:皇宫贵胄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发饰,而一般小户人家只能戴荆钗,故谦称自己的妻子为“拙荆”,又可以谦称荆人、荆室、荆妇、山荆。

    “浑家”也是古人谦称自己妻子的一种说法 ,意思是不懂事,不知进退的人。

      西北及山西一带的方言,叫自己妻子“婆姨”而不是“姨婆”。
47、“出人头地”最初指哪位文人的文章高人一筹——苏轼
    北宋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他便把文章传给同僚观看,大家都赞赏不已。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 “读苏轼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48、“马桶”和“马”有什么关系?——原叫虎子后为避讳改马子
   马桶正式名称为座便器,古代原名虎子又叫子孙桶;至唐代,由于要避李世民祖父,李虎的讳,故改名为马子,至现代后,才改称马桶。马桶的发明被称为一项伟大的发明,它解决了人自身吃喝拉撒的进出问题。后来又演变为利用虹吸、螺盘虹吸等原理的抽水马桶。也有人认为抽水马桶是万恶之源,因为它消耗了大量的生活用水。

49、成语“美轮美奂”最初是形容什么的?——建筑
   轮:指轮囷(qūn),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此处指高大,名词作形容词;奂:众多,盛大。古时形容房屋建筑的高大,众多与宏丽。现也常用来形容人家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美轮美奂本只形容建筑之美。

50、为什么叫“吹牛”而不是“吹马”“吹驴”——最初是吹过河的牛皮筏子
    人们称呼说大话叫吹牛皮。吹牛这一俗语,来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以前,这些地方的人过河,靠的是皮筏子,皮筏子有羊皮的,也有牛皮的,用的时候,往里面吹气,扎好口后,作为渡河的工具,把小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成为大筏子,大筏子连在一起,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所谓吹牛,就是往皮筏子里吹气。

51、象征祥瑞的“如意”最初的用途是什么——挠痒
    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我国古代有“搔杖”,如今叫痒痒挠,又有记事于上的“笏”,亦称“朝笏”、“手板”。如意则兼二者之用。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有手持如意的菩萨像。

52、古代男子手中握有的“三尺”指什么——剑
      根据周朝剑制,长度、重量有三种,分别供上士、中士和下士三种身份的人佩带,分称上制、中制和下制。其中上制之剑,长约3 尺,故剑又别名为“三尺”。《汉书高帝记》:“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杜甫《重经昭陵》:“风云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洪秀全《剑诗》:“手提三尺定山河”。因剑身的冷凝如秋水,也有称为“三尺水”的,如李贺《春访正字剑子歌》:“先辈匣中三尺水,曾入吴潭斩龙子。”其他剑的雅称还有龙泉、青蛇、铁蛇、楚铁、莲花锷等。

53、“三心二意”指的是哪“三心”——心、意、识
    三心二意是佛教的名词,法相宗里面讲的——心、意、识叫三心。心是阿赖耶,意是末那,识是前六识。就是我们说的八识称之为三心。二意——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识,八识里面这二种叫二意。
54、“飞黄腾达”的由来与谁有关-韩愈

   “飞黄腾达”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儿子韩符少年时十分贪玩,不喜欢读书,韩愈专门写诗教育儿子要立志飞黄腾达,诗文即:“两家各生子,孩提巧相如,少长聚嬉戏,不殊同队鱼……三十骨骼成,乃一龙一猪,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

55、下面哪个成语典故和棋文化有关_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语出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56、为什么用“断袖之癖”指代男同性恋——汉哀帝为不吵醒男宠断袖上朝
   “断袖之癖”则来源于西汉的董贤。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57、三姑六婆”的“三姑”是些什么人——尼姑、道姑、卦姑
    三姑是指:尼姑,道姑,卦姑。明代有为叫陶宗仪的学者,在他的笔记中便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分。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曾写过:“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这就是三姑六婆的原意。

58、为什么凶恶丑陋的女人被称为“母夜叉”——由《水浒》中孙二娘外号得名
     母夜叉名字的由来——“夜叉”梵语yachi,又译为药叉”。译成中文是能啖、捷疾、勇健。是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据《毗湿奴往世书》所述,夜叉与罗刹同时由大梵天的脚掌中生出,双方通常相互敌对。夜叉与罗刹不同,对人类持友善态度,因而被称为真诚者”。
    “夜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能飞行,能食人、伤人。
母夜叉是水浒流行后才开始流传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7回:“那人夫妻两个,亦是江湖上好汉有名的,都叫他做菜园子张青,其妻母夜叉孙二娘,甚是好义气。”

59、据说“拿手菜”的原意是什么——拿手做的菜,原是贬义词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某国遭到外敌入侵,形势万分危机。国王出榜,招纳倾国壮士,务必人人参战。
当时在招贤榜上,最让人眼热的要数御厨了。试想这御厨不必沙场厮杀,只要躲进国王的大帐里,平安的同时还能与国王共享山珍海味。于是乎,全国各地身怀绝技的厨师争相报名,一位平日里不学无术、好吃懒做、贪生怕死者也托门子、拉关系滥竽充数进了御膳房。
     一日,三军凯旋,国王大喜,令御膳房大摆宴席犒赏三军。为了展示皇恩浩荡,每位御厨必须做一道自己的招牌菜来款待子弟兵。于是乎,个个御厨都拿出了看家本领,端上了 “大漠雄鹰”、“飞沙落雁”、“猛龙过江”、“雄心烈火” ……等等菜肴,道道菜是色、香、味、意、型绝佳,见者莫不口水泛滥。此时,滥竽充数的“御厨”却傻了眼,再想用银子代劳,已属不可能。无奈下,只得硬着头皮操刀上阵,小心翼翼地端上自己的“杰作” ……。
    国王是满心的欢喜,兴致极高,君臣频频举杯,帐中一派欢腾。品过每道大菜,众口齐喝:“好菜!好菜!来来来我们再共饮一杯,哈………”。正当国王兴高采烈,将刚上的一道菜夹到口中准备大嚼美味时,突然,满嘴的酒肉喷射而出,万分恼怒道:“哪个畜生胆敢加害于朕?”一时间,整个大帐鸦雀无声。国王对诸位大臣道“你们都给我尝尝这是什么破菜?”。几位年长的大臣壮着胆子夹一点刚上的菜,刚一入口,又都象下了口令一般,齐刷刷地吐了出来,咧着大嘴直呼:“这是什么菜?!”“老臣一辈子也从未尝过这种怪味,真是气杀我也!”“把做这破菜的御厨提上来,砍了……”。
    当侍卫把那位“御厨”带上来时,国王发话道:“从实招来,你是用什么做的菜?”。那位“御厨” 早就吓得缩成一团,浑身抖得象筛糠一样,结结巴巴本想说是用手做的菜,但却因紧张过度,只听得“拿…手…菜…”。国王问身边的大臣:“什么叫‘拿手菜’ ?”群臣们都摇头不知,其中一位大臣说:“我想他的‘拿手菜’可能就是用手做菜的意思”,国王闻听大怒:“是这般蹩脚的手胆敢冒充御厨,来人,给我拉出去砍了,看日后还有谁敢盗名欺人!”
    “拿手菜”原本是教育后人不要滥竽充数、欺世盗名的贬义词,谁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拿手菜”却成了大厨们展示绝活的代名词,演变成了褒义词。
60、“余音绕梁”中绕梁的究竟是什么声音——女子的歌声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象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61、为什么说“马到”就能“成功”——源于秦始皇求仙曾走的“马道
    这个成语的出处正是出自“秦皇拜石”的传说。   
    秦始皇于统一全国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20年来荣成成山头拜日途中,听说花斑彩石是女娲补天时遗落的神石,能保佑江山稳固,便专程礼拜花斑彩石。当时他率领万马千军,沿着修好的专用驰道,直奔花斑彩石所在处,恭敬而拜。回朝后果然事事如意,天下太平,便龙颜大喜,让百官做诗庆贺。当时便有术士徐福诗曰:“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可惜当时这首文采一般的贺诗没得到秦始皇的青睐和众人的喝彩。但花斑彩石所在的附近沿海却因此称之为“马道”。“马道”地名的出处一是秦始皇曾率万马千军到此拜石,二是秦始皇东巡所修驰道由此经过。一直到了元朝,著名大作家关汉卿慧眼识宝,由“秦皇拜石”的典故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他在《五侯宴》这部作品中第一次提到他创造出了“马到成功”这个成语。  
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现在已成了人们最喜爱的成语之一。但这“马到成功”成语的最初创作素材来源,却是出自我们荣成马道的花斑彩石,出自“始皇拜石”的传说。

62、“丫头”最初是什么意思?——  一种呈“丫”字的发型
    在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的电影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即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代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后来不仅丫鬟,平民的女孩子也是这种发型,所以一般把自家或别家的女儿也叫作丫头,指小姑娘,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此外,古代婢女经常梳丫髻,所以“丫头”又成为婢女的称呼,宋代王洋在《大阳道中题丫头岩》诗中写道:“不谓此州无美艳,只嫌名字太粗疏。”并自注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可能由于“丫头”称呼流行于吴地,北方人不明白,所以王洋写诗为注。从此以后,“丫头”称呼广泛流行,直至现在有的地区仍在沿用此说。

63、古代人称的“大虫”是指什么动物——虎
   大虫,即老虎。在《水浒》中有写到“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个时辰结夥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以及武松在景阳冈醉卧大青石上时,“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为什么称老虎为大虫,大虫是什么意思呢?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有长(zhǎng)、为首的意思,如称兄弟中排行第一的为“大哥”;“大”又是敬词,如称“大人” “大夫”“大王”等。虎属毛虫类,是兽中之王。古人把“五虫”的首领与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即为白虎。“大虫”也就是毛虫之首领,兽中之王的意思。这与东方之神龙为鳞虫之长,南方之神凤为羽虫之王而被称为“龙王”“凤凰”(“凰”是南北朝才产生的)都是同样的意思。

6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浮屠”指什么——塔
    中国佛教徒多将浮屠视为佛塔。因观音手持佛塔,故而名称浮屠观音。明代版画集《慈容五十三现》和《观音三十二相》中均有浮屠观音。其造像特征是:观音立于莲华之上,右手持九级浮屠佛塔,左手作施无畏印。佛塔汉译"堵波",古印度佛教徒筑塔是为了埋藏佛之舍利,后来演变为佛教象征性的重要标志。佛教徒非常崇拜舍利、佛发、佛指、佛齿,见舍利如见佛陀本身。佛塔又称功德聚。  
造浮屠佛塔被视为建功德的事。佛塔浮屠还被佛教视为宝物和法器,如四大天王中的多闻天王(即毗沙门天),手中持的宝物就是浮屠宝塔。《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萨皤罗罚曳"梵语,此乃观音菩萨示现毗沙门天王降魔相,天王手持浮屠宝塔,意保护修持者,护持、接引十方诸佛,可使一切魔障望风远避、使一切恶煞闻其声音,悉皆远离。
65、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比喻为——阶下囚
   阶下囚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犯人,泛指在押的囚犯或俘虏。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9回: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

    以下列举常用说法: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66、为什么把上海叫“上海”而不是“下海”?——外来船只停泊于松江之流上海浦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但是最后成名是因为酒。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因为酒,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67、为什么把倒票的人叫黄牛党——源于上海方言
    “党”是上海人在替社会现象分类时最惯用的概念系统。于是,就有了一种叫“黄牛党”的称谓,用于描述一堆人在那里抢购物资或票券,有如“黄牛群之骚然”的现象。“票贩子”在北京行话叫“拼缝儿的”,而上海人称之为“黄牛党”,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把这类人称之为“票虫儿”。 “黄牛”是上海滩的特色已有两个世纪的发展史了,昔日的“黄牛党”,所从事的是被过度分化的中介行为。就现象而言,它被定义为“恃气力或势力,采购物资及票务凭证后高价出售以图利”。他们在解放前倒黄金,在文革时倒诸如缝纫机、自行车、电视机等各类票证。新世纪,“黄牛”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开始倒大剧院戏票,倒热线火车票,直至倒世界第一的磁悬浮票。

68、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祖逖
    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

69、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原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重量
    度量衡传统上是计量长度、体积、轻重的标准的统称。“度”是计量长短,“量”是计量对某物质的容量,“衡”是计量轻重。所谓“长可度,容可量,质可衡”。现代对度量衡的广泛定义为任何表示物理量(如温度、时间)的公制单位。
70、“义结金兰”的“金兰”指的是什么?金子和兰花
    义结金兰,源自《世说新语·贤媛》“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又见《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所以“金兰”指的是金子和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