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净高误差标准:“新文化”论纲(一~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35:34
作者:哲学自在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24    更新时间:2011-11-9            【字体:小大】
【复制本文】【下载本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精神总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不仅为当世所推崇,也为后世所继承。
“文化”的重建,也就是“精神”的重建。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原有的文化可能不太适应发展的需要,甚至成为发展的桎枯的时候,“文化”的重建也就是必然的了。
秦始皇虽然结束了战乱,统一了国家,但是并没有重建文化,所以很快覆灭。西汉之初,刘氏政权深知老百姓“休养生息”的重要,于是推出“黄老之学”,崇尚“无为而治”。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文化重建”。然而,“诸王”拥兵自重,危及社会的稳定,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汉室的第二次“文化重建”。
两汉400余年,“儒文化”已渐成死水,“天人感应”“皇权神授”已经成为思想的桎枯,“黄老之学”也不保“长生不老”,于是战乱频仍,至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和“道”已失去社会共有的价值坐标地位,加之“佛学东渐”,人们感叹“人力”之衰微,于是“玄学”流行,成为继汉文化之后300多年间的文化基调。
此后的1000多年的时间里,“儒释道”并辔而行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旋律。
自宋以后,西方世界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革,“科学”成为富国强民、开疆裂土的利器。而这些变化直到鸦片战争才给东方的这个文明古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开启了东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大门,而这个“碰撞”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因此,中国正处在“文化重建”的过程中……
一个“新文化”的重建绝非几年、十几年能够完成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新文化”的重建是必需的、必然的,一定能够完成的!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
“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来源于它自身的“融合力”,这是中华文化独有的鲜明的特征。中华文化至今依然秉承着这一传统,孕育着崭新的文化的诞生!
“融合力”也叫“同化力”,它对一切外来文化表现出莫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去伪存真,最后使得自己更加圆满而不失其“民族性”。
从远古时期的炎黄二帝战蚩尤开始,这种融合力就已初现端倪,至春秋诸子百家而彰显,为中华文化的“融合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世界的“征服者”,而是世界的“融合者”。正是这种“共存共荣”的民族心态,才使得中华民族历5000年而不衰,延绵不绝,愈久愈蓬。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的表现之一:佛教,虽发源于印度,却繁荣于“东土”,并在漫长的融合过程中成为主流文化之一。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的表现之二:中国虽然经历“元代”和“清代”二度所谓“外族入主”且长达近500年的统治,“马背文化”最终还是被“中原文化”所同化,进而形成了多民族“共存共荣”的良性格局。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的表现之三:在中华文化的“艺术”领域里,大量吸收并改良了外来艺术,出现了以“敦煌绘画”、“宋词”、“元曲”、“景泰蓝”等一大批世界艺术瑰宝。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的表现之四:在长期的积贫积弱的封建社会晚期,西方工业文明引发了国人的深刻反思,在接纳西方科学的同时也接受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民本”文化核心。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的表现之五: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拾荒者式的“拿来主义者”,历史上的灿烂暂且不说,中国目前正从一个“引进者”、“加工者”、“模仿者”向“创造者”变身。
“中华文化”的“融合力”反映出它的极强的“自组织性”,它能够把一切外来文化自然而然天衣无缝地点缀在中华文化的“锦屏”上。
在这样一个强大的融合力的作用下,“新文化”的诞生已不再是“思想者”的梦呓,产前的阵痛已经提醒我们,不要再焦躁啦,赶紧去准备好“婴儿床”吧!
中华文化重建的必然性
“中华文化”需要重建么?答案是肯定的!
鸦片战争以来,西方的工业文明乘坐坚船,秉持利炮轰开了东方古国的大门,刺痛并刺醒了昏睡的中国人。人们惊呼,封建帝制垂死啦!以“儒释道”为纽结的主流文化枯萎啦!“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洋务运动”的迭起,导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人开始张大嘴巴,呼吸来自西方的各种“主义”空气。至此,中华文化出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断裂”,而这个裂痕发展到了“文化大革命”,几乎刨断了“祖根”。
所幸者,中华文化有着天然的顽强的“自组织性”,它已经开始修复这一裂痕。这个有史以来的巨大的“裂痕”对于这个封闭已久的文化而言,决不是坏事。正是这个“裂痕”使得中华文化得以释放积存已久的毒素从而获得新生。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借助“马克思列宁主义”推翻“三座大山”,开始了艰难卓绝地中华新文化产房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如饥似渴地吸收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复苏、徘徊、腾飞,完成了中华新文化产房的主体建设。然而,它的门窗还没有安好,屋顶也还漏雨,室内空荡,苍蝇蚊子老鼠遍地。
中国人面对新居开始沉思……
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新居里要不要放置“祖宗牌位”?新居里要不要放置“古典家具”?新居里放置哪些“现代家具”?如何使这些“家具”配置和谐?住进新居里的都是谁?房间该如何分配?他们该如何相处?中国人的待客之道是什么?中国人将以什么样的面貌与世界各国交往?住进新居之后中国人就可以高枕无忧么?住进新居之后中国人的后续生计是什么?
所有这一系列的困惑必将催生“新文化”的诞生!以使“入住者”可以在夜间安然入睡……
文化之鼎三足
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
文化好像一口巨鼎,象征着容纳,烹煮,分享与规矩。鼎下火旺,鼎内沸腾,鼎上烟雾缭绕,鼎边光怪陆离,鼎外嗷嗷待哺……我观此鼎,实有三足。
一曰“人权”:
“人权”是相对于“君权”、“神权”的一个政治概念。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享有一些最基本的权利:独立存在的权利、自我生存的权利、繁衍后代的权利、自由思想和话语的权利等等。所有这些权利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利己而不害人。
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权的进步。
二曰“物权”:
“物权”不仅仅是指“所有权”,它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是指“生存环境权”,包括对于资源、环境、财产等等在内的保护和利用的权利。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挖地球的速度呈几何级增进,“物权”高度地集中并被无度滥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事件,这就如同在墙根下挖宝一样,人类面临着空前的生存危机!
人类历史的下一次进步必将是物权的进步。
三曰“政权”:
“政权”是“人权”和“物权”的“平易所”,是“人权”和“物权”的所有者共同制定的“平易规则”。废除“君主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它将“家天下”改为“群天下”,所以“人权”和“物权”才得以“平易”。然而,这个“平易”并非是绝对公平的交易,因为人类目前对于“物权”的期望还远远大于对“人权”的保障。
一切政治争端,归根结底,无非是“公权”与“私权”的平衡。因此,在“人权”和“物权”之间的平衡将是人类所面临的新抉择,也是“政权”进一步合理化的契机。
“人权”、“物权”和“政权”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绽放的种子。
为便于博友浏览,将这个系列的文章链接如下:
“新文化”论纲(之一)
“新文化”论纲(之二)
“新文化”论纲(之三)
“新文化”论纲(之四)
“新文化”论纲(之五)
“新文化”论纲(之六)

“新文化”论纲(之七)
“新文化”论纲(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