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湛水平仪怎么样:元代赵孟頫书《胡笳十八拍》(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38:00

      元代赵孟頫书《胡笳十八拍》(传) 
















































    赵孟頫书《胡笳十八拍》(传),并题跋

 

蔡文姬《胡笳十八拍》原文:

   
    我生之初当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流亡兮苦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妾欲死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蟲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悬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风浩浩兮暗塞昏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髌含生兮莫过我羁天灾国乱兮人无主无,唯我薄命兮没戎。俗殊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何戏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雁北归兮鸟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戎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地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徙,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转悲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为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十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乃既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我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不羞,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兹因起,哀响兮彻心髓。
    十二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诏恩,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二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谁具陈。
     十三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十四
    身归国兮儿莫知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吾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如兮何处寻!
    十六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从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徒想尤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生我兮独罹此殃!
    十七

    十七拍兮心鼻酸,关山阻修兮行路难。去时怀土兮枝枯叶干,沙场白首兮刀痕箭瘢。风霜凛凛兮春夏寒,人马饥虺兮骨肉单。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泪阑干。
    十八
    胡笳本自出胡中,缘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虽终,响有余兮思未穷。是知丝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乐各随人心兮有变则通。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於长空,六合离兮受之应不容!

    注:该《胡笳十八拍》文字依据赵孟頫书《胡笳十八拍》修订,与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及朱熹《楚辞后语》文字小有出入。且二者之间也有出入。

 

    《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原载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九及朱熹《楚辞后语》卷三,两本文字小有出入。对这首诗是否为蔡文姬所作,学术界争议颇大。
    蔡文姬的《悲愤诗》为五言叙事体,一百零八句,对这首诗,学术界的看法较为一致,公认为是蔡文姬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民间作品。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下咽,“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桑梓”,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思儿成梦,“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即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蔡文姬,即蔡琰(约177-?),汉末著名琴家,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父亲蔡邕是曹操的挚友。蔡文姬名琰,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名家跋语和注释:

    簠斋    吴刻松雪胡笳十八拍     ——壬午冬寄  簠斋 记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省潍县人。道光年进士。清吏部尚书陈官俊之子。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国史馆协修等职,后加侍读大学士衔。陈介祺精于墨拓技艺,被推崇为“古今拓法第一”。他鉴精藏富,治学严谨,为金石、书法、文字学一代大家。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封泥考略》《簠斋藏古目》《簠斋传古别录》《簠斋古金录》《簠斋金文考释》《簠斋藏镜》等。 
    勒方锜    赵文敏公行书真迹    ——光绪辛巳仲秋月新建勒方锜题    钤印;勒方锜印少仲思悔堂两罍轩鉴藏
    勒方锜(1816-1880)  字悟九,号少仲,江西新建人。道光年举人。历任江苏按察史,广西布政史,福建和贵州巡抚。晚清著名词人。 
    赵文敏所书十八拍,殆俯仰身世借以寓感乎。宜其书之工也。老友愉庭则以为,先德味琴先生所藏而宝之,钩摹上石以广流传,仁孝之思也。又非徒以其书之工而已。    ——时光绪八年秋七月  曲园居士俞樾观并记 钤印;荫卜
    俞樾(1882-1906 )字荫甫,好曲园,浙江德清人。道光年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河南学政。晚清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曾先后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德清清溪书院、菱湖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著有《春在堂全书》五百卷《清史稿》有传。

    沈秉成    赵文敏书   高庙时重之得之者,心模手追。顾钩刻失真流为软熟,愉庭婣丈以尊先赠公所藏十八拍墨迹刻石,意固重在先澰所遗,而细玩笔法入二王之室,得其神髓,则此卷亦足见庐山真面矣。——光绪壬午沈秉成谨识  钤印;成
    沈秉成(1823-1895)原名秉辉,字仲夏,浙江归安人。咸丰年进士。历任侍讲学士,武英殿总纂,顺天府尹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广西和安徽巡抚,两江总督。
    赵文敏公书胡笳十八拍真迹    钤印 ;味琴鉴藏    吴鼇平生真赏 
    吴鳌(1777-1820)字青鳌,一字味琴,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工书法,始学李邕,后学赵孟頫,虽率尔命笔,动合法度,字字可入名人法帖中,洵可谓一笔不苟。
    汪鸣銮    光绪壬午春二月二十有六日集   吴愉庭年丈听枫山馆与长洲彭讷生师,蒙古立豫甫尚衣,番禺许星台,中江李眉生两廉访,吴潘玉泉观察,伟如中丞,元和顾子山观察同观,书此以志一时金石文字之雅。    ——钱唐汪鸣銮记 钤印;汪鸣銮印 柳门

    汪鸣銮(1839-1907) 字柳门,浙江钱塘人。历任陕、甘、鲁、粤诸省学政,后迁内阁学士,工部侍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吏部侍郎。罢归后主讲杭州训诂精舍、敷文书院。
    立豫甫    立 山(?-1900)  字豫甫,满族正黄旗人。历任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户部尚书。 
    李眉生    李鸿裔(1831-1885)  字眉生,号香严,又号苏鄰,四川中江人,咸丰年举人。官至江苏按察史,乃曾国藩门生。精书法,工诗古文。著《苏鄰诗集》。
    潘尉(1816-1894)  字伟如,江苏吴县人。历任江西和贵州巡抚。

    顾子山    顾文彬(1810-1889)  字蔚如,号子山,晚年号艮庵。清道光进士,曾任刑部郎中、武昌盐法道、宁绍台道等官职。擅书法、诗词、音律,收藏法书名画甚丰,为著名收藏家。著有《过云楼书画录》《眉绿楼记》《眉绿楼词》《跨凤吹笙读谱》等。

    许星台    许星台,名许应鑅,广东番禺人。咸丰年进士,官至浙江巡抚。
    贾渟    近时松雪帖蹋本率皆软美,似非二王真正笔法,心窃疑之,及观味琴所携胡笳十八拍真迹卷子,古墨流香,精采焕发,回非时下石刻所能及。展卷流连,神为之往,意欲抚临一过,握笔追思,落纸仍谬,乃知此事不可伪也。    ——嘉庆二十年正月廿四日,当湖贾渟观于敬养山房,谨跋数语扵后,以归味琴。  钤印;贾 
    高垲     松雪初学褚李,晚年出入二王,集诸家之成,开秀媚之习,日能书万余字,而墨迹留传甚少。此幅神韵俊逸,惜为装池者割伤半字,可惜。嘉庆丁丑除夕钱唐。    ——高垲获观因记 钤印;高垲之印 爽泉
    高垲(1769-1839)  字子才,号爽泉,浙江钱塘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得欧、禇神髓,秀丽绝俗,颇见功力,大江南北名胜碑版多出其手。
    勒方錡    愉庭老兄见示赵松雪翁所书胡笳十八拍长卷,尊先赠公味琴先生平生所宝藏也。笔法清遒风神朗畅,通卷千余字从端彻末无分毫懈意,有以见心力之精。世传赵魏公一日能作字万余,鲜于伯几跋《过秦论》,谓下笔神速如风雨,古今一奇。楷书尚尔,况行草乎。后贤其何由企及也。同日见友人持视《出师表》,似是双钩柬,足与此卷相比。    ——光绪七年岁在重光大荒落霜降节弟勒方錡识    钤印;南州迂叟   勒方錡印   悟九 
    吴云    先府君笃耆名贤书画,弆藏甚富。乃一毁扵乙卯年,家遭回禄,再毁于两次兵乱,于是昔之所集者尽入劫火矣。此赵承旨书胡笳十八拍长卷为犹子承泠携在行箧,得免于厄。先世所遗仅此硕果,因倩金匮钱新之钩摹勒石,而原卷真迹仍付承泠珍藏,永为世宝。    ——辛巳冬十一月云敬记  钤印;云印
    吴云(1811-1883)  字少甫,号平斋,又号榆庭,浙江归安人。官至苏州知府。好古精鉴,喜金石彝鼎,法书名画,所藏甚丰。著有《二百兰亭斋金石记》《两罍轩彝器图释》《古官私印考》《虢季子白盘考》《汉建安弩机考》《温虞恭公碑考》《华山碑考》《焦山志》及诗文尺牍题跋等若干卷。

    潘曾玮(1818-1886),字玉泉,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潘世恩第四子。潘玉泉自幼聪颖,五岁入塾。道光二十三年(1843)顺天乡试,挑取誊录,遂弃举子业,益留心经世之学,并肆力于诗古文辞。书法喜学颜柳,四十后专摹兰亭,寒暑无间。间以诗酒陶冶性情。每天用一、二时辰手书日记,撰有《正学编》、《自镜斋文钞》、《咏花词》、《养闲草堂图记》、《横塘泛月图记》等十多种。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给予种种礼遇,被任命为从五品官阶的兵部郎中,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因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夏秋之交终于得准返回阔别多年的故乡吴兴。赵孟頫在江南闲居四年,无官一身轻,闲情逸致与鲜于枢、仇远、戴表元、邓文原等四方才土聚于西子湖畔,谈艺论道,挥毫遣兴,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大德三年(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土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官位虽无升迁,但此职不需离开江南,与文化界联系密切,相对儒雅而闲适,比较适合赵孟頫的旨趣,他一直干了十一年。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发生了兴趣,拜赵孟頫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次年五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他登基后不久,立即将赵孟頫升为从二品的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延祜三年(1316),元仁宗又将赵孟頫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至此,赵氏政治地位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由于仁宗的青睐和赵氏艺术的出类拔萃,赵孟頫晚年名声显赫,“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頫是一代书画大家,经历了矛盾复杂而荣华尴尬的一生,他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对此,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頫的书风,根本原因是出自鄙薄赵孟頫的为人。尽管很多人因赵孟頫的仕元而对其画艺提出非难,但是将非艺术因素作为品评画家艺术水平高低的做法,是不公正的。鉴于赵孟頫在美术与文化史上的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的贡献。散藏在日本、美国等地的赵孟頫书画墨迹,都被人们视作珍品妥善保存。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五岁起,赵孟頫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直至临死前犹观书作字,可谓对书法的酷爱达到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元鲜于枢《困学斋集》称:“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仇锷墓碑铭》等。著有《尚书注》、《松雪斋文集》12卷等。


延伸阅读
赵孟頫与《胡笳十八拍》
    在中国美术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位博学多才且十分罕见的杰出人物——赵孟頫。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系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是元代最显赫的书画家。其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明人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称他为“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王世贞在《彝山堂笔记》中称他为“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他的绘画,山水、人物、竹石、鸟兽,均享有盛名。此外,赵孟頫善于诗文、考据学,精通音乐,并在篆刻艺术、鉴定古器物上皆有一定的造诣。鉴于赵孟頫的卓越成就,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赵孟頫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史做出的突出贡献。
    《胡笳十八拍》是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一。她的作者是我国最早研究西域音乐、且造诣很深的女诗人和音乐家蔡文姬。蔡文姬(177—?) 名琰,字文姬。蔡文姬从小聪慧好学,酷爱诗文,音乐天赋过人,长大后更是博学多才琴艺超群。然而她命运凄惨,一生坎坷。她依据自已的悲惨经历,创作了哀怨惆怅,令人断肠的琴曲《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是一篇长达一千二百余字的骚体叙事诗。明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直是激烈人怀抱。”中国当代大文豪郭沫若称其“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赵孟頫与蔡文姬属于两个不同的朝代,两者出生相距近一千一百年,然而两人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一是有着相似的出身。赵孟頫是宋孝宗赵伯圭之弟,乃皇族贵胄。蔡文姬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大儒文坛领袖蔡邕的爱女,为名门闺秀。二是有着相似的生活时代背景。赵孟頫出生时,南宋王朝如大厦将倾。南宋灭亡时,赵孟頫时年二十三岁,壮志凌云付诸东流。蔡文姬生长在东汉末年,由于朝廷的腐败,酿成了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汉家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这一年蔡文姬刚好也二十三岁。三是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元世祖忽必烈入主中原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知识分子反元情绪异常激烈。元世祖接受御史的建议,对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委以官职,借此笼络汉族知识分子。赵孟頫这个有学问的宋宗室后裔自然成为元廷笼络的重点对象。为生活所困,赵孟頫不得已而出仕元朝。赵孟頫虽然受到了朝廷的特殊礼遇,但精神上确受到双重屈辱和压抑。作为汉人,他要服侍蒙古人,作为宋朝宗室,他要为元朝朝廷效力,还不时地受到蒙古族大臣的排挤和妒忌。赵孟頫对自己的荣华和尴尬颇有感慨,曾写下《自警》诗曰:“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蔡文姬的遭遇同样凄惨。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始,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被掳途中她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被掳的十二年,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然而,最痛苦的也是来自精神上的双重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为女人,她被迫嫁给了胡人。在身心倍受煎熬的情况下,思返故乡成了她坚强活下去的力量。也正是有了这种遭遇和力量,她最终唱出了《胡笳十八拍》这一恢宏不朽的乐章。
    在赵孟頫传世的书法作品中,其佳作大都是选自著名的文学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到潘岳的《闲居赋》、《秋兴赋》,从曹植的《洛神赋》到刘伶的《酒德颂》,还有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这些著名的文学家大都有着相似的人生遭遇。他们学识渊博,刚直不阿。他们或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因而采取另外一种抗争方式,即在修行养性独善其身的同时,用文学的手法歌颂自然,抒发理想和情怀。或许赵孟頫正是在他们的遭遇和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于是便将他们的不朽之作以书法的形式展示出来留予后人。假如这一或许是成立的,那么,与蔡文姬有着相似的出身,相似的生活时代背景和相似的人生遭遇的赵孟頫也一定在《胡笳十八拍》中寻到了千古知

音。这正是他一定要将《胡笳十八拍》这一千古绝唱变成不朽的书法之作的真正原因吧。
    赵孟頫自五岁起就开始学书。他以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千字文》为宗,后学王献之、锺繇、李邕、宋高宗赵构等。在“赵书”各体中,成就最大者当首推行草。纵观松雪书《胡笳十八拍》,锺繇之质朴沉稳,羲之之蕴藉潇洒,献之之流丽恣肆,李邕之崛傲欹侧险,赵构之出规入矩一并跃然纸上。

    通览全篇,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华美而不乏骨力,流丽而不落甜俗,潇洒中见高雅,秀逸中吐清气的赵氏风格。如果说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的最大艺术特色是强烈的主观抒情,那么,在赵孟頫用心书就的《胡笳十八拍》,这种强烈的主观抒情又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发挥中不但完成了赵孟頫与蔡文姬的千年对话,而且使他的行草艺术品位得到进一步升华,为中国书法史和中国文化史留下了美好的一章。                                                         (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