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孝心无价节选: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6:30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报告

 
项目信息对应的项目名称: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学科:教育学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杨兆山项目依托高校:东北师范大学成果信息成果名称: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报告作者(含主要成员):杨兆山

  最终成果摘要报告

  一、最终研究结果的框架和基本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标准问题研究报告》是本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报告》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主题及方法。系统梳理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发达国家义务教育现状,分析义务教育的原则,我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主要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的经验研究。主要包括,发达国家对义务教育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促进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发展等相关的政策、措施保障;第三部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的理论。主要包括义务教育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社会分层理论等;第四部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体系。包括经费投入原则、学校发展原则、师资建设原则;第五部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几个不同模式。以学校规模和经费投入为根据,可以把标准化学校建设分为几种不同的模式进行建设;第六部分是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推进策略。主要包括加强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观念以及明确“标准化学校”的概念和理念,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底线标准,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相结合,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强化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责任等。

  二、研究内容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本研究以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作为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重要策略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从中观层面为突破解决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研究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突破了以往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往往着眼宏观领域探讨,可操作性不强的缺点,本研究内容在国内尚无前人进行系统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前沿性。
  本研究是一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研究。此前的义务教育理论研究多在学理层面上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脱节的现象,教育理论难以指导教育实践。本课题研究从困扰我国义务教育的现实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我国义务教育发展长期不均衡问题的方案、思路和设想。本课题注重研究的操作性,以改善义务教育现实为旨归,实现教育公平,使教育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支撑。
本研究通过对区域、城乡、城市各学校间发展水平不均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就影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建设标准化学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建设标准化学校的法律与制度及投入支持等问题进行分析,明确标准化学校的办学规模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师资标准、课程标准,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标准化学校的标准体系,形成新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标准化学校发展模式,用这一模式去改造义务教育领域的各中小学校。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综合地运用了包括文献分析、专家调查、案例研究、问卷、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等多种研究方法。着重对义务教育不均衡现状进行实际调查,对各阶层教育人士进行访谈,组织专家进行理论研讨,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进行先期研究与试验,在此基础上对标准化学校的标准体系进行修正与调整,最后得出一个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的标准化学校的标准体系。

  四、学术价值、应用价值或社会影响
  本研究注重中观的学校建设层面的研究,强调思辨与实证相结合,学理与操作相结合,对拓展义务教育的研究领域,改变以往基础教育研究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增强教育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本研究在确定标准化学校的办学规模、基础设施、师资、课程等标准,并对如何建设标准化学校提出方案,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力求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建立“标准化学校”,在教育层面上,给所有学校以平等的“国民待遇”,逐步取消重点校、示范校与窗口校,大力建设薄弱校,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办校与民办校之间的差别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本研究对实现义务教育发展的均衡化,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比较突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