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中窥见真理之貌ova3:三年困难时期的零碎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2:06

三年困难时期的零碎记忆 (2009-03-12 12:41:18) 转载

 

  

                    三年困难时期的零碎记忆 
        ( 这是我前年写的,今天整理了贴进博客--09.3.12)
                         07.10.10

    三年困难时期真正困难的时间是60年底到61年夏季,不足一年。难就难在没有一点粮食吃,几乎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没有了,挣扎在死亡线上绝非耸人听闻。

    60年夏,百年不遇大雨造成内涝,地里的庄稼被淹没,玉米只能看见上面的穗,其他的作物如大豆,花生,红薯等都在水下了。秋后颗粒无收。那年暑假后,我上六年级。学校在离家六里之外的西白町(音tian3)完全小学,12岁,个子矮,出村口就开始趟水,一直趟到东白町村东口,四里水路。最深的地方到胸口,脱光衣服,把衣服和书包顶在头上,过去后再穿上衣服(那年头衣服就是小裤衩和背心,简单)。女同学不走这条路,她们绕道王庄往西再折向南,多走三里多路,那条路上最深处的水到大腿根部,走的慢些,不用脱衣服。我也走过几次那条路,觉得路远的多。
    到了10月份,天气凉了,水凉了,虽然水浅了些,只有三里来的水路了,但因为天天涉水,我患了膝关节炎,膝盖红肿,不要说走路,就是坐着,也隐隐作痛。可没办法,还得坚持着上学。
    10月底,学校终于将学生分开,采取就近上学的办法。于是,东西段、龙头、王庄四个村的学生迁到东段小学校的西厢房作为教室。这是六年级的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
    11月,已进入北京的冬季。早晨,水面开始结上薄薄的冰,湿湿的地面踩上去可以感觉到浅浅的一层冻土。北风吹在身上,透过棉衣,仅有的一点热气一下子都散净了。寒季的气温一天比一天低,慢慢的,冰层不再每天冻了再化开,而是开始变厚,地也冻硬了,身上的棉衣也好象变得越来越薄。教室的窗户没有糊纸,透天,室内室外一个温度。每天由学生轮流从家里带一些取暖的柴,把放在教室中间的铁炉子燃起来,要不断的往里面添柴,不敢让火熄灭。即便如此,写字的时候手还是常常不听使唤,不得不停下来,把双手合成空拳放在嘴前哈气。我的手脚都冻的红肿了,挺疼的。
    有一天上午,刮着北风,特冷。我的座位在第一排靠后墙,若是将教室画作一个矩形,那么我的位置就是矩形的左下角的那个点,就是离炉子最远的。脚冻的不行。挨过了头一节课,在课间休息时,我们互相挤着围着炉子取暖。因为个子小,挤不过个子大的同学,只能在外层插着空挡把脚伸进去烤。上课钟敲响了,同学们一哄而散,我才有机会烤一烤火。本打算烤一下再跑回座位,老师从办公室到教室至少要半分钟吧。嗨,该着出事,钟声刚停,老师进教室了!我已经来不及跑到座位了。那节课是数学,老师名字叫王乃斌,是分班后才教我们班的,不熟。我一直是班里的学习委员,少先队的大队委兼中队长,和老师们接触时间比大多数同学要多。但分班后情况变了,都是原来没有教过我们课的老师。这个王老师是行武出身,个子不高嗓门高,能耐不大脾气大。关于那次对话直到今天我依旧记得很清楚。当时,他瞪圆了两眼,喝问:你干什么呢!?我嗫嚅地答:烤火来着。他说:别人怎么都不烤?就你个别?(我已经站在座位)答到:我这儿比他们冷。可能是无意中顶撞了他。他吼了起来:你们家暖和,别来呀!听他说了这句话,我气坏了!“冲你这个当老师的我也不念了!”扛起我的板凳(板凳都是学生从家自带的)回家了。
    几天后,班主任马云峰(教语文)来家访,看了看我的冻伤。告诉我教室糊上窗户纸了,买了煤,教室里暖和多了。还有,王老师调走了。让我回校上课。
    第二天,我回了学校。在煎熬中度过了那个寒冷又漫长的冬季。

    那年春节在母亲精心筹划下好歹吃了饺子。饺子皮是红薯面里掺入榆树皮压成的面,饺子馅是用没有长成个的白菜晒干后的菜缨子,都是母亲平日舍不得吃留存下来的。虽然窘迫,毕竟吃了饺子,所以我这一生还真没有三十年夜吃不上饺子的经历。

    61年初,寒假过后,西北片组成新的完小,校址在龙头村,正规多了。所以我是在龙头小学毕业的。
    春寒料峭。光秃秃的田地泛着一层冷冷的白霜。“共产主义”大食堂因为没有粮食在那个冬季里取消了,最后连一个月九斤口粮也供应不起,只能散伙。白薯面和粘粘的搀着糠的小米面早就不供应了。没有吃的,榆皮面已经是最好吃的主食了。所有的榆树皮都被扒光了,后来是刨树吃根。吃光了,还吃什么?干菜叶,干树叶被人们捡过无数遍,没有了,实在是没有了!不知道“人民公社”是从哪里调拨来的,用玉米棒磨成的粉,蒸过几次,变的蓬松后再吃,叫“双蒸面”。不过也只供应了几天就再也没有了。还吃过一种很粗糙的圆形豆饼,四五公分厚,直径30多公分,象家里磨豆腐的小磨盘一样。
    我家离学校只有三华里路,中午吃饭时间很短,各家午饭时间又不一致,所以同学都不回家,而是早晨带午饭干粮在学校吃。我带的干粮是草籽磨成面拌上萝卜丝,在屉上蒸熟,散状,叫萝卜丝糕,用手帕包着。草籽是我和三哥在星期天到离家五六里路远的河北头村西北,在河里面的水稗子(水草)摞来的,河岸上没水处的草籽早被人摞走了。水很凉,河底是胶泥,很滑,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草籽面都是糠,吃在嘴里喳喳喇喇的,没有萝卜丝或其他的菜拌合着吃是难以下咽的,辣椒成了必不可少的好东西,于是就有了辣椒的雅号“送糠王”。我记得这种草籽面吃的时间好象很长。
    熬到地化冻,家里实在没有吃的了,我确实体验到“青黄不接”这个成语的含义。书是没法念了,毕竟活命要紧啊。听邻居说,十几里地远的大狼垡水柜(大跃进时期挖的小水库)水落下的地方有蒲草。第二天我和三哥背着筐带上四齿(刨地的农具)天还没亮就动身去了。不熟悉路径,按大方向朝西北走,还算顺利找到那里。到那里一看,已经有不少的人在挖呢,而且大片大片的地早被人挖过了。我们只能在小块的,水草稀疏的地块挖了,因为知道消息就已经晚了几天了。直到天大黑,看不见挖了才回家。接下来,陆陆续续去了好几处:白町水柜,龙头北后的龙河,佟家务村南,平地北后,凡想到的哪里的水深可能长蒲草就去看看。尽管收获不丰,但总算勉强有了可吃的。
    那会儿,有不少的同学辍学。十多天后,班主任马老师再次家访,劝说我回校。母亲也说还是去念书吧,好赖的只要不饿肚子就行了,何况,星期天放假还能再去找吃的呢。第二天,我回到校。自此直到高中毕业,再没有失学。在此,向我的班主任马云峰老师深深鞠躬致谢,倘若没有您当初尽职尽责,就没有我的后来,我的人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虽然仍旧没有粮食吃,但草发芽了,树长出嫩叶,有了野菜,有了树叶,就有了吃的。最艰难的冬季总算熬过来了。数一数吃过的野菜:亲妈菜、苦妈菜(学名叫什么不知道)、妈姨菜(马齿笕),跟“妈”有关联的野菜是最好吃的,直到现在每年春天我都要去野地里挖一些吃,除了什么绿色呀,营养呀之外,还有一种怀旧情感在里面吧?!其他野菜如剪子谷、醋溜、猪尾巴、小扫除、丫苗(其根白,甜,生吃可以,蒸熟也好吃,晒干磨面蒸馍特白且香甜)、老鸹筋、刺菜(嫩)、涝涝菜、野苜蓿、玉谷,还有好些记不起名字的和本来就不知道名字的,这些野菜是相比较好吃的。还有些野菜吃过,确是不好吃,也极少吃的,比如;水蓬花,牛舌头棵。吃过的树叶有:榆树的(包括榆树花榆圈),柳树的(从芽到长大成叶),几种杨树的(青杨树只吃果实脓袋枯),槐树的(包括槐花),枣树的(花舍不的吃,要结枣),还有香椿树叶就不用说了。
    这种日子维持到六月,麦子熟了,尽管依然吃不饱,但毕竟活下来了。没有死的人知道,此后再死的,算不上饿死的了。
 

三年困难时期,指的是哪三年?为什么称为困难时期? 在三年困难时期,中国因为饥馑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人数有多少 初中生为什么记忆单词如此的困难?????? 零碎的反义词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中的三年以来指的是什么时期] “三年以来”时期牺牲的人民英雄是谁?(三个) 以前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常常水肿的原因是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最困难,最艰苦的是几几年? 抗日战争时期最困难,最艰苦的是( )年 有没有人知道 公牛前三年冠以及后三年冠时期的主力加替补阵容 关于IE的一些零碎问题。。 怎么样扫除浴室地上的零碎头发? 关于XP的一些零碎问题 word 文件产生零碎的文件 如何合并零碎的RAR文件 抗日战争时期为解决经济上的困难党在解放区领导了什么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为什么是我国经济最为困难的时期? 高中三年的历史要怎么有系统的背诵记忆? 中共的延安时期总共是十三年的,只是不知道从哪一年到哪一年? 在一个时期英国大学财政出现困难听说是通过留学生解决的是吗是怎末解决的 为了度过抗战最困难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运动 为了度过抗战最困难时期,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 的口号,掀起了轰轰烈烈的 运动 磁盘碎片后的零碎的文件要不要删掉啊? 怎样充分的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拜托~~~~~~帮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