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x减x等价无穷小证明: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2:32

初中语文总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二)

(2011-04-11 12:00:39)转载 标签:

记叙文解题思路

杂谈

分类: 知识类

第二部分

 

常见试题及解题思路

  1.整体感知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2).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3).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4).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部分主要考查概括能力,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表述、判断、选择等。

2.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3. 分析词语、句子的作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a.联系上下文,领悟深层含义;b.联系文章的立意、来理解词语的含义;c.多方面揣摩词语的深层含义。

分析词语的作用:这个词的意思是________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主语)________的特点。

分析划线句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结合文章内容,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_ 的特点;揭示了____________的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________特点(感情)

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

4.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5.给文段拟题:

 (1).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2).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6、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1).分析文章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中心;

  (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中心;

  (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4).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

    (5).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综合分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7.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的作用

 

 抒情是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议论是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8.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 必须用第一人称;

(2). 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9.分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a、把握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b、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直接描写——即正面描写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中心思想。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从登场人物的口中、眼中或感受中写出未登场人物的性格。细节描写——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所作的描写。

 

10、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能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多交代时代背景、社会风俗、思想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等综合考虑。

 

11.谈阅读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2. 限字题的解答

(1). 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 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 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 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 将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看是否有语病,如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13、仿写句子:
  1、仔细分析例句格式。注意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用词特点(如叠词)等。
  2、如果是续写性仿句,还要注意语意的连贯一致。
口头表达题(如询问、交谈、电话交流等场景对话)   

       1、称呼:准确,体现人物关系;
  2、结合提示语境,表意必须明确;
  3、语气必须符合身份,切忌成人化、打官腔;
  4、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使用

 

14、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
  答题方法及步骤:
  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
  2、分析原句优点;
  3、分析改句缺点。

 

15、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16、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7、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8、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