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大逃杀官网下载:不偏不倚设身处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3:30:32

不偏不倚设身处地-中庸的智慧

总目录   子目录   首页

在许多问题上,如果只强调事情的某一个方面,就会在另一方面出现负面效应,这在历史上教训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这类问题时,思虑程度要适当,处置方法要适中,千万不要走向某一个极端,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偏不倚,坚持中道
墨子和杨朱要举行辩论大会,听众云聚,而子莫却无动于衷。学生们问子莫:“老师,你为什么不去辩论会上听一听啊?”子莫说:“辩论会的结果我已经知道了,为什么非要去听呢?”学生们问:“老师,墨、杨两家,谁胜谁败?”子莫说:“没有胜者,也没有败者。杨朱以我为中心,哪怕取一毛而利天下的事都不愿去做,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呢?墨翟提倡兼相爱,哪怕是丢头舍足而利天下之事也要去做,这样的人活在世上有什么意思呢?我主张适中原则,既不像杨朱那样偏右,也不像墨翟那样偏左;物守中道,不偏不倚,有利而作,无利而歇,所以子莫胜。”
领导和下属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这种关系处于良好的状态中,上下级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
一般来说,上级需要下级对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圆满地、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而下级则希望上级对自己在工作上加以重用,在成就上给予肯定,在待遇上合理分配,在生活上给予关心。
美国著名的石油资本家洛克菲勒在对待下属的问题上真可谓是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在洛克菲勒即将退任时,当时有望成为继任者的有两位副总裁,其中一位是洛克菲勒的弟弟。在培养继任者的过程中,他从未因为其中一位是他弟弟,便对他有一些特殊照顾,给他一些特权。在竞选之中,(竞选是洛克菲勒亲自安排的)他采用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两位副总裁受到了平等的待遇。其结果是,另外一位副总裁获得总裁职位,洛克菲勒的弟弟失败了。
洛克菲勒在他后来的回忆录中写到,他觉得他亏待了弟弟,弟弟帮助他打下了江山,而却没能继任公司的总裁之位。洛克菲勒这种不徇亲情,平等对待下属的做法深受下属的尊敬。
对下属伤害最大的往往是,当下级工作取得成绩时受表扬的是领导;当领导工作发生失误时,挨批评的是下属,造成了下属心理上的失衡。因此,领导要善于发现和研究哪些是下级关注的中心,并抓住这些中心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下级最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在处理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时,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不分亲疏。不能因外界或个人情绪的影响,表现得时冷时热。当然,有的领导并无厚此薄彼之意,但在实际工作中,难免愿意接触与自己爱好相似、脾气相近的下属,无形中冷落了另一部分下属。
因此,领导要适当地调整情绪,增加与自己性格爱好不同的下属的交往,尤其对那些曾反对过自己且反对错了的下属,更需要经常交流感情,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隔阂。
有的领导对工作能力强、得心应手的下属,亲密度能够一如既往,而对工作能力较弱,或话不投机的下属,亲密度不能持久,甚至冷眼相看,这样相互之间关系就会逐渐疏远。
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有的领导把同下属建立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迁就照顾错误地等同起来,对下属的一些不合理、甚至无理要求也一味迁就,这就走进了一个误区。尤其是在面对与下属之间的纷争时,更应该公平一点,千万不要偏向某一方,有失公正,就会在下属之间引起恶劣的反响。对以后的工作会造成种种困难,因此,在处理内部问题时,一定要“一碗水端平”。
将心比心,也是公平
20世纪30年代初,是中国革命最艰苦的时期,由于党内思想路线的斗争使得党始终没有确立真正的领导核心。王明的“左”倾主义路线使得红军遭到严重损失。为了保存实力,党决定进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在艰苦的行程中,不少人饿死,也有不少人掉入泥淖之中,从此见不到天日。部队里面,下起平常士兵,上至某些指挥员,情绪低落,开始发牢骚,思想开小差。
党的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注意到了战士们的这种情绪,为防止战士们斗志丧失,决定召开连以上指挥员会议。在会上,不少指挥员埋怨战士们丧失了斗志,甚至不听从领导。听了指挥员诉说的各种苦衷,周恩来说:“同志们,现在正值中国革命的困难时期,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一不小心,就会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因此,一定要调动战士们的积极性。此时战士们的情绪比较低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指挥员应该以理说服他们,而不能只靠命令指挥他们。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我们是士兵,指战挥们对我们大声斥责、痛骂,而我们的前途又看不到光明,我们会心服吗?因此,我们要理解他们,对他们多进行思想上的教育疏导,而不能只是斥责他们。”
周恩来的一席话正是要求指挥员们将心比心地想一下,想想士兵们的苦衷,而不能只顾自己,而不顾及他人。
美国总统里根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患病去医院输液。一位年轻的小护士为他扎了两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他眼看着针眼处起了青包。正当他疼痛的时候想抱怨几句时,却看到那位小护士的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女儿。于是他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终于成功了,小护士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她连声说:“先生,真是对不起,我很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实在是太紧张了,要不是有您的鼓励,我真是不敢再给您扎啦。”
里根告诉她说:“我的小女儿立志要考医科大学,她也会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非常希望我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这里,里根在想抱怨小护士时,想到了自己将来读医科大学的小女儿,将心比心,鼓励小护士不要紧张,从而使小护士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
将心比心,是老百姓常说的一句善解人意的俗语。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他人多一点尊重、宽容和理解;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谅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作为领导,对待下属不能过分苛刻,不能鸡蛋里头挑骨头般挑剔他们的工作。应该将心比心,多想一下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感受。生活、工作中,有许多角色在不停地转换,在工作中你是他人的领导,但也许在某些场合你又不如他,此时你可能是服务者,但彼时就可能是被服务者……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自己,最好要先去那样对待别人。你想让下属都服从你的领导,就应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的困难之处。
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先送给别人,会给对方带来快乐。如果从反面来理解,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不久,W先生曾打电话给一家出版社,委托他们出版自己的一本书:
“我在生意场上赚了很多钱,所以想出一本自己的书。你们能不能帮我出版?”
于是,编辑与W先生在新宿的咖啡馆里见了面。但那位编辑不仅没有对他产生好的印象,反而闹了一肚子的气。原来,尽管是初次见面,W先生却比约定时间足足晚到了30分钟。他嘴上说“对不起”,实际连一点反省的样子都没有,只是一个劲地为自己寻找理由:“刚才的事情拖了点时间……”结果,那位编辑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心里却在想:“这个人现在看上去飞黄腾达,过一阵子会不会一败涂地……”
不料,他的预感灵验了。没过多久,W先生的公司便走向了衰落,也没有人再提起出版这件事。
像本书开头所说的那样,我至今为止有幸遇到过很多创业成功者以及从一文不名转变为亿万富翁的人,与他们会面时最令我感动的是,尽管身处百忙之中,可他们非但没有迟到,还提前5分钟、10分钟到达约定地点。严守时间是获得对方信任的必要条件,他们似乎非常体谅对方的心情,绝对不会让对方久等,以免造成不愉快的气氛。
然而,这并不是成功者们的“专利”。你同样也应该在生活中谨言慎行,尽量不给对方造成不愉快的感觉。比如:
——他有早睡的习惯,晚上10点钟以后尽量不给他打电话;
——她刚刚失恋,所以在她面前绝对不提她的男朋友;
——那个人现在看上去很忙,这件事情就放在以后再跟他谈;
——那个人正在戒烟,因此尽量不在他面前吸烟。
只要细心观察,努力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能在生活中处处给别人带来快乐。
不远不近,调整距离
交友时,必须把握好交往过程中主客体间的空间距离,要考虑到双方彼此间的关系、客观环境的因素,过近不好,过远的做法同样也不可取。
一般来讲:公开的、正式的场合要谨慎,要保持适中距离;一些私下或非正式的场合,不妨稍靠得近些。
欧洲人习惯“近距离”交往,而澳大利亚人却喜欢“中距离”交往。一对刚移居悉尼不久的年轻的丹麦夫妇,被邀请加入当地的一个青年俱乐部,他们依照自己的习惯,进行“正常”的交往时,澳洲女性开始讨厌丹麦男子,原因是他太放荡,对女人过分殷勤。澳洲男人,却自作多情,认为丹麦女子是水性杨花,似乎想和任何男人“结交”,其实,这是澳大利亚人的错误判断。
因此,把握与具体交际对象的空间距离,是社交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有位女青年,与一才貌双全的男青年由结识发展到相爱。他们酷爱诗文,常常在狄金森、拜伦、马雅可夫斯基的诗行中一起行走,很快进入热恋阶段。一次,他们跑到武夷山,到大自然中捕捉灵感。乘上木排,穿过九曲十八道弯,荡漾在青山绿水之中,当听完艄公叙说玉女峰和大王峰恋爱的传说后,他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长时间相吻了。上岸后,从他们的诗中,她觉得他的诗缺乏开阔的意境,缺乏人情味,一道阴影射到她的心中。以后接触的日子里,她越发觉得他“心胸狭隘,不会关心人,体谅人”,心渐渐“冷”了下来,想到同他分手。当爱情风波渐起时,想不到他和她暂时离别了,进藏支援文教建设。
一年后他们见面,都发现对方更具有魅力,变得更完善、更完美了,他们重归于好,而且彼此爱得更炽热、更深沉。
正像莫洛亚说的:“朋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能给双方美化升华的机会。”合适的社交关系需要的是含蓄、沉着,切不可过于袒露。
有些人与自己的上级交谈,往往凑得很近,这些人的所作所为,侵犯了上级个人空间区域,使得他不得不步步后退,或靠在座椅背上,以暗示彼此之间的等级差别和疏密关系;“微调”这种不和谐的交际场,以便在一个较为舒适的心理及空间环境中进行交谈。
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与比自己级别高的人、或握有某种权力、或拥有某种优势的人拍拍打打,靠得很近,这样容易引起对方心理戒备,认为你是与他“套近乎”,或者让对方瞧不起,引起别人的嫉妒等,影响交际效果。然而与老朋友、熟人交谈,彼此保持“过远”的距离,会感到别扭、不舒服,容易导致相互猜疑,产生误会,影响正常的交往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