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 韩国:理解的精妙——谈词语的解释方法--王彩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11:36

中年级的孩子随着文本的要求不同,对理解词语的要求也随之而提高了。纵观我们的文本,我们发现,文本在课文的结构安排上不似低年级那样简约直接了。很多课文不是采用了时间的写作顺序,就是采用了地点转换的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顺序。在结构上,或总分,或总分总。提取中心句,就成了三年级孩子阅读训练的重点。而理解文本的词语、句子、段落自然就成了训练的主干。就拿《北大荒的秋天》一课来说吧。
    “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原野热闹非凡。”为什么是中心句呢?通过分析,孩子们明白了,这段话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课文例举了大豆、高粱、榛树叶子,写出了丰收的原野那热闹非凡的场景和人们愉悦的心情。课文为了表达这个意思,采用了两个拟人句和一个比喻句,写出了丰收的喜悦。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抓住这种结构展开教学,让孩子理解掌握。

我们知道,理解课文,离不开理解段落,理解段落也离不开理解词语。词语的教学在我们中年级应该是个重中之重的教学内容。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词语呢?《学会查“无字词典”》无疑是一个导向。那么,由于孩子的年龄小,生活的阅历还不是很丰富,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在教学中,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词语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 解释关键字法。

有很多词语,特别是成语,只要解释好关键的那个字的意思,词语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如:“形态各异”一词,让孩子查阅字典,弄懂“异”的意思,学生就会明白,哦,原来“形态各异”一词的意思是“形态各不相同”的意思。再者“夜幕降临”一词,只要弄明白“临”的意思,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夜幕降临”一词的意思,原来是夜晚来临了。

二、 近义词解释法。

有很多词语的理解就采用近义词法,简单直接易懂。如:“格外”一词,用近义词法来理解即“特别”、“非常‘的意思;再如:“犹如”一词,用近义词法来理解即“好像”、“宛如”、“仿佛”的意思;但是,用这一方法,一定要注意区别近义词的异同。如“俊俏”一词的近义词有“英俊”、“美丽”、“漂亮、“俏丽”等,是不是这些词语都可以套用呢?非也!如形容女孩子漂亮就可以用“俊俏”,而形容男孩子漂亮或帅气,只能用“英俊”一词,“俊俏”和“英俊”显然是有区别的。

三、反义词加不法。

有很多词语的理解是可以用“反义词加不法”来解决问题的,如理解“谦虚”一词,“谦虚”的反义词是“骄傲”,要理解“谦虚”一词,只要在“骄傲”一词前加上一个“不”字就可以了,即“谦虚”的意思是“不骄傲”的意思。

四、利用词语的结构。

有很多成语,它们在结构上是由其特点的。有的是由一对近义词组成的——“东张西望”,“张”和“望”就是一对近义词,都是看的意思;有的是由两对近义词组成的——“无忧无虑”,只要解释好相近的词义,整个词语的意思就明白了。

五、 用破折号表达的不同意思来理解词语。

我们知道,破折号有三种用法,表示解释说明,表示补充说明,表示转折。而文本中,有很多破折号却表示解释说明的意思。中年级由其之多。如:“每一片叶子的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句中的“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解释了“形态各异”一词。再如:“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一句中的“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使孩子一读就明白了“湖心的三个小岛”所指。

六、 用文本的材料解释词语。

课文《卧薪尝胆》一课,孩子刚刚拿到文本时,不一定知道“卧薪尝胆”这一成语的意思。但是,只要好好读读文本,就不难发现,课文的第四节中的“晚上,他就睡在柴草上”一句解释了“卧薪”一词,“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一句解释了“尝胆”一词。再读读课文的第四节,孩子就能够从文本中汲取材料来理解词语“卧薪尝胆”的意思。

七、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的阅历来解释词语。

课文《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让孩子明白了,很多词语是需要生活中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这一课中的“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爸爸都在指导儿子聪聪用生活中的知识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拿“骄阳似火”一词来说吧,“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就极其形象地让我们理解了“骄阳似火”一词的意思。其实,要理解这个词语,不一定就只是这一现象可以解释“骄阳似火”这个词语。如:“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马路上的沥青都晒化了。”“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农民伯伯晒在场上的麦秆都像要燃烧起来了。”“夏天的中午,烈日当空,树上的知了唱得可欢乐。”……孩子们通过启发、观察、训练,逐渐会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解释“倾盆大雨”、“草长莺飞”、“湖光山色”、“大雨滂沱”等词语。

谈起词语的理解,其实,在不同的年龄会对词语有不同的理解。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正确地理解词语。这使我想起了这样一篇文章——《丰子恺说“丰”字》,文章是这样写的:“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有一次坐轮船,遇见了一个钱庄的商人,商人问他的姓氏。

丰子恺答:“姓丰。”

钱庄商人纳闷地问:“什么风?”

丰子恺解释道:“咸丰皇帝的‘丰’。”

钱庄商人不解。因为年代相去甚远,商人也不太知道历史,因此并不知道咸丰。

丰子恺又说:“五谷丰登的‘丰’。”

谁知钱庄商人仍然不知道是哪个丰字,丰子恺哭笑不得,只好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丰”字。

钱庄商人一看,恍然大悟,连声赞道:“这姓不错!是‘汇丰银行’的‘丰’啊!”

丰子恺也乐了,心想:不错不错,‘汇丰银行’的确比‘五谷丰登’要时髦,比‘咸丰’要通用。

没过多久,丰子恺和一个农民同乘一辆车,二人交谈甚欢,丰子恺自我介绍道:“鄙人姓‘丰’,‘汇丰银行’的‘丰’。”

农民大叔一辈子在乡下种田,并没有听说过有个汇丰银行,就摇头表示不知,丰子恺就说:“咸丰皇帝的‘丰’。”

农民大叔只关注自己的温饱,并不去管谁得了江山,何况是百年前的皇帝,仍是摇头。

丰子恺只好在他手上写了个“丰”字。

农民大叔忙说:“好姓好姓,年年丰收,五谷丰登的‘丰’啊!

丰子恺恍然大悟:“一直觉得说话并不是难事,可是对待不同的说话对象,要说的话还真不一样。看来,我也得好好学学说话的本领啊!”。不知道大家读了这篇文章,是否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