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zuni 1.11.2下载:湖山古镇鸣鹤场——方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9:57:27
“鸣鹤”一名,始于唐代。唐名臣虞世南之重孙虞九皋字鸣鹤,九皋在长安进士及第后不幸病逝,乡人闻噩耗后悲恸不已,为追思虞氏家族之业绩,遂将故乡以“鸣鹤”称之。至北宋熙宁六年(1073)十月,建鸣鹤场大使署,鸣鹤场之名至今已近千年。古镇南靠山,东西临杜白二湖,数里街河穿镇横卧,小桥、流水、人家,廊棚、大屋、古刹,处处是景;国药、黄酒、诗风,繁华千载。
一、鹤皋长街
鸣鹤又名鹤皋,古镇主要有三条长街组成,分别为上街、中街、下街,以中街最盛。上街起自翁家岙,至隐山山脚,两旁主要为居民区。下街自鸣鹤雕像起,至隐山北,原为田梗小道,现已改为汽车路,现为主要商业街,菜场也建于此旁。
而中街是鸣鹤的精华,承载了千年来古镇的所有辉煌,起自杜湖塘边陡塘桥,至于沙滩桥,长约四华里,鸣鹤中街昔日是三北历史上的商肆繁华之地,宋代起形成集市,后每逢一、三、五、八为集市日,是三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依河成街,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沿街有一里多长的廊棚,上街不愁人晒雨淋。在清末民初之际,有三北最早经销美商美孚行火油的同信孚,经销英商亚细亚火油的锦恒泰,三北最早由徽商经营生漆的永泰鸿号,三北最早生产和经销酱油的致和酱园、润和酱园、中存仁酱园,三北最早的磨坊协和、协泰,经营百货的张同德、琴信康、茂和成、叶隆泰、正大元、同德和等,经营宁式糕点为主的泰来、永大昌、协成、万昌等,有经营国药业的天芝堂、滋德堂,有经营水作的郑泉来、俞纪生、沈文祺、楼秀宏、楼秀康等摊店,有经营肉店的姚尚轩等7家,还有日升糖坊1家,恒济典当1家,蜡烛店2家,贳器店3家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有米粮、蔬菜、家禽、鱼鲜等贸易行30多家,店铺80多家。
从陡塘桥起,径西就是长达数里的鸣鹤老街了。陡塘桥,是鸣鹤街河上的第一根古桥,拱型,长12米,跨径6米,面宽3米,有望柱、栏板。清人叶元垲有诗曰:“腰塘杨柳任风飘,抵拂寻春小女髫。五磊石湫游遍后,夕阳红近陡塘桥。”
站在陡塘桥上,东边马路对面,以前是蒋氏族人的集居地,称为场外蒋家,在马路边,原是粮站的地方,就是蒋家祠堂,在蒋家祠堂的北边是楼家祠堂。陡塘桥西南河对岸,据说是以前叶氏大房居地,在河旁的埠头边,据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介绍说,以前这里有一座非常高大的牌坊。
退下陡塘桥,即走进了老街。两旁古屋连绵,走约数十步,门牌中街54号处,有一古门头,里面一排三间大屋,这里为蒋家堂前,据说原门头上悬匾大夫第,可见蒋氏出过五品以上官员,而这里的蒋家与奉化蒋氏也很有渊源。再前西行数十步,弄南街河上有一座三板石桥,称为三槐桥,这是鸣鹤河上的第二座桥,得名源于桥河边旧有三棵大槐树。从三槐桥退再往西行,不远处有一数米长的六块石板桥,称为六板桥,这是中街上的第一座桥。从六板桥起至东大桥一带,街两旁居民大多姓王。从六板桥往西约五十米,向南又有一弄,通往翁家岙,街河上有一石桥,即世德桥,桥名来自桥旁的王家堂前,堂前名世德堂,遂以此名。
再往前,街右有一大屋,有二进,每进七屋,前楼屋后小屋,高墙深院,气势颇大,此为原国民党浙江省高官王保庆大屋,民间传,王曾与陈布雷同事,任过蒋介石秘书。
从王保庆大屋再往西,前有王氏宗祠,此乃鸣鹤古镇内唯一幸存的祠堂了,门头气派高大,上还有文革文字痕迹。进内是三间高大的大厅,圆柱、横梁都很粗壮,虽经一百多年,仍气势不减。现祠堂已一分为二,分别为二户居民所买进,但保存仍还完好。
王家祠堂往西不远,即是东大桥,以前也是鸣鹤街河上的四座拱桥之一,现已改为石板平桥了。桥南街上原有在三北久负盛名的沈德昌贳器店,沈德昌贳器店规模较大,品类繁多,结婚丧事和行会用的租贳用具比较齐备。有3顶精巧剔透的花轿,其中供结婚用的有万工花轿1顶,还有板式花轿5顶,小轿4顶,新娘穿用的凤冠、霞帔,以及后来流行的旗袍、纱罩、珠帽等等。供行会用的有路程牌、头牌、旗锣、绣花伞、绣花旗、沙船、抬阁、古船等。其中一只古船,精致优美,内有戏台、戏剧人物,栩栩如生,以及六角亭、八角亭等,均雕刻精细,镶嵌白骨,曾在上海著名的哈同花园展览过。还有锻子灯、玻璃灯、金鱼缸灯、绣球灯、明角灯等800盏,应有尽有。
东大桥西,街河上南河沿有一长六到八米半圆型的石壁,人都称这是叶氏宗祠的照壁,路北就是鸣鹤最兴盛的叶氏家族的总祠堂,不过这都已经是历史了,一排十多间、前后好几进、辉煌的叶氏祠堂在建国后被改为大会堂了。在改革开放以后,又将大会堂拆了,现已被个人住宅所覆盖,再也找不到一丁点痕迹了。叶氏是鸣鹤的骄傲,为慈溪望族,在清代以药业和诗文闻名于江浙。《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载云:“皇祖梦祥公为始迁鸣鹤之祖。公之先本永嘉郡括苍松阳人,曾祖道传公于宋仁宗庆历时由太学抡元仕明州教授,后摄慈溪县令。清誉上闻,诏擢扬州同知,因觇慈溪山水之胜,遂卜居于金川之石步。而梦祥公亦领乡荐第一成进士,遂由石步迁鸣鹤,就山之阴为住宅……”可见鸣鹤叶氏是北宋仁宗时从永嘉郡括苍松阳迁明州,后卜居于金川之石步,后又由石步迁鸣鹤,自宋季迁居以来,人才辈出,特别在清代,以儒、商、仕而名闻乡里,由于年代悠远,许多都已湮没,略记有:叶天霖,康熙年间富商;叶炜,字允光,号意亭,清嘉庆年间[1796-1820]任监生,官刑部安徽司主事,藏书数万卷,著有《鹤麓山房诗稿》六卷;其二个儿子元墀,元阶均有诗作;叶燕,号白湖,嘉庆举人,候选教谕,擅长诗词,著有《白湖诗集》等10种16卷,其子、孙也有诗集问世,称为“三代诗人”;叶焕,字春阳,号谱山,任刑部员外郎,并以经营国药业著称,他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在杭州望仙桥直街,创办叶种德堂国药店,先于胡庆余堂112年,著有《水石屋遗集》2卷;叶鸿年,晚清时曾由监生捐官同知,民国建立时,省政府曾委他代理鸣鹤场盐事长,以后担任过商会董事,水利局总理,曾在杭州经营叶种德堂国药店,在苏州观前街创办叶受和南货店,他仗义疏财,热心社会公益,先后捐资款万余金,他捐资填白洋湖,将金仙寺山门从东移向朝南,民间有“盐仓挖空,叶鸿年督工”之说,叶鸿年重视教化,创设敬乐两等小学堂一所1914年,又创办柔强女学校,曾获孙中山先生赠予的“年高德勋”匾额;叶启宇,曾任上海市业广地产公司买办,上海叶大昌南货店经理,乡人对称他为“启宇老板”,民国九年[1920]叶启宇独资创办雪航医院,聘请日本留学的嘉兴籍西医师龚宝键任院长,主持医师,这是慈溪现境内最早设立的西医院,1934年,沙滩桥年久失修,叶启宇独资重建沙滩桥,易名雪航桥,以纪念其父;叶德基,即路工,幼名叶德基,又名叶枫,是现代著名的民俗文学家,收藏家,藏书与阿英、郑振铎、谢国桢等齐名;等等。现代还有曾任浙江省副省长的叶荣宝等。
在宗祠的旁边,却还有祠堂的痕迹,这是一座前门头后三间的标准格式,被称为是叶氏官房堂前,这是总祠下一支自己的祭祀场所,祠堂这个载体其实是一种很好的凝聚道德的形式,可惜现在越来越少了。
再往前,就会看见一排廊棚,旁边是一座拱桥,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就是历史上鸣鹤古镇最繁华热闹之地,这座桥叫运河桥,这里也成为鸣鹤形象标志。运河桥,清康熙八年(1669年)进士叶昌修建,咸丰九年(1859年)重修。桥长11.9米,跨径6米,桥面宽2.96米,有栏板和望柱,望柱呈方形,头部雕饰莲花,台阶北12级,南13级,桥西南侧立清咸丰九年仲秋月捐资重修碑一方。清代诗人叶声闻曾作诗描绘当时运河桥畔的繁荣景象:“接水双河潋滟开,分疆两色只山隈。天明塘上声喧起,赶市姚人续续来。语作葫芦集运河,今朝水市价如何。白虾青蟹一时贵,小艇迎来贩客多。”重建于咸丰九年的运河桥如长虹饮涧,和河南岸有十来间房屋共同建有四五十米的廊棚,构成一幅美仑美奂的图画。(插运河桥及廊棚照)
运河桥西五十米,前面就是中街上第二座桥,叫岳庙桥,此桥原为古桥,为环龙桥,现已改为水泥桥,桥北河堰上有三间房子,此为岳庙,原祀宋民族英雄岳飞,约建于明嘉靖年间,以励抗倭之气。后供奉关公,旁还祀黑白无常。庙前有古戏台,当年,人们就是划着小船在河上或在岸上、桥上观看戏曲表演。岳庙东,原是米厂,现大门上方还留有毛主席万岁的雕字,门头仍保留文革时期的建筑风格。老米厂旁边,是原鸣鹤医院旧址,也做过供销社,是一进三间二楼,旁边还有一间边屋,门头上方写有4个漂亮的黑色楷体大字:鸣鹤旅馆,门牌为调元弄一号,据说原房主姓周,小名阿旺,在上海做生意,后在此建房,自己没来住过,因为房子考究,解放后被一直当作政府用房,最后看样子还被用做旅馆,现已卖给个人了。
岳庙桥西,横卧鸣鹤河上是一条新建的水泥桥,名椿萱桥,此桥是十多年前个人出资所建,实实方便了对岸居民,大家感激不尽。
椿萱桥两岸,居住方氏族人,称为上岸方家和下岸方家,上岸方家在河对岸,此处有方家园、方家弄,有方氏燕德堂。下岸方家有进士门头,明时曾出武进士方志远,门头造得威武气派,门前两只大擂鼓,里面坐南朝北,凹字型构局,共有一排二厢十七屋楼房,再加上正北五间堂前,围成一圈,下岸方家堂前名顺德堂。上岸、下岸方家是三北方氏正脉,是南宋初年鄞县县令、福建莆田人方轸嫡传后裔,总堂号为六桂堂。顺德堂门口也曾挂六桂堂匾。
方家进士门头的东边,有大厅弄,为叶氏三房堂前,该堂为三间三进三厅,深长约有五六十米,两边厢房约有九间,可见当时该族之兴盛。
在大厅弄和进七门头之间,横跨河上有一卧桥,人称当店桥,以桥南之原当铺之名而名,实其真名为普安桥,而人少知,其实此桥额现仰天横卧于路边、方家族人之屋檐之下。
进士门头的西边为姚家弄,姚家弄分前姚家弄和后姚家弄,慈溪著名爱乡楷模港胞姚云龙先生就出生在前姚家弄11号,为一进三间二楼院子,其老宅左边是姚姓的堂前,名滋本堂,是一间不大的小房子。
姚家弄的西边,就是上街的尽头了,此处有一桥,是沙滩桥,“三舨红船独橹摇,春风游女尚垂髫。东西一一逢桥数,记取陡塘第七桥。”叶声闻诗中的“陡塘第七桥”即沙滩桥,1931年重建,桥全长11米,跨径4米,桥宽3米,它横跨于鸣鹤场西首,以粉红色优质梅园石砌成,有望柱、栏板、擂鼓,雕有石狮、石象,桥中心铺设青荷花石板,整座桥石质细腻,平整光滑,古朴典雅,工艺精湛。
沙滩桥南首,原有彭公祠,现已毁。彭公祠祀明刑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彭韶,明中叶以后,鸣鹤的盐民因生存危机爆发了盐民暴动,朝廷立即派刑部侍郎兼佥都御史彭韶,到鸣鹤场“剿办民乱”和“整理盐政”。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明代天顺丁丑(1457年)进士。彭韶受命后,轻车简从,来到鸣鹤,但看到的是“灶仓半虚,犹有包摊之累;丁户将绝,尚多额外之征工本克扣,而体无完肤。”的悲惨景象,面对这种惨状,“司无优恤之仁,吏多科害之扰!”于是他上奏朝廷,指出所谓“灶民叛乱”实为“官不恤民,驱民为盗”所致。他整盐事,革流弊,逐盐霸,换盐官,允许盐民子女可以求学读书,使盐场恢复了生产元气,被盐民尊为再生父母。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经盐民请奏,在鸣鹤场建造了“彭惠安公祠”,并在门口立石碑一方,记述彭韶功绩。在新建的祠内,不仅塑像以示纪念,还在正殿的墙上,绘上彭韶亲手描成的“煮盐八图诗”。
彭公祠的周围,以前是叶氏二房族人的集聚地,建有二房大屋,后改建为慈溪酒厂,现叶二房已无迹可寻。慈溪酒厂位居沙滩桥西侧河两边,占地数十亩,远远走近,酒香扑鼻。起所产的宁波老曲是省内著名的一个品牌,也可见鸣鹤老酒的名声。
二、盐仓大屋
鸣鹤场中心有盐仓基,古为产盐之地,唐时已具规模,北宋咸平年间设鸣鹤买纳场,元泰定二年设盐课司,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鸣鹤场盐仓基。弘治间,巡按彭邵题准改折,仓废无用。上仓基在鸣鹤场市中心,天启初,知县李逢申申请纳价造学宫;中基亦募民纳价,久作民廛;下基即建祠以祀彭韶,余田各给乡兵哨官作俸场。盐仓基南靠盐仓山,盐仓山又名鸣鹤山:“耆老相传云,昔有鹤栖于此山,一旦飞鸣冲天而去;一云,形如鹤,翅舒而喙张,有飞鸣之状,故名。”
鸣鹤大屋几乎都分布在盐仓山旁。盐仓山旁最早的一幢古建筑,应是东晋时虞耸所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座天文观测站--测天楼。其侄河间太守、天文学家虞喜,就是利用这一高楼,观测日月星辰的变化,发现了“岁差”。距今已近一千六七百年了。
现存大屋大多为清代建筑,最著名的是位于上街西路122号的盐仓叶氏廿四间走马楼,7间2进加厢房约1000多平方米的两层楼房,共24间之多,还不包含旁边的灶间、柴房等一些附属房子,可见规模之盛。走进盐仓24间头走马楼,上下左右都有楼道可通。枋柱、雀替上刻有花卉、鸳鸯、花篮,门窗,扶梯都用花格,墙上有砖制花窗、龙凤、蝙蝠图案,盐仓走马楼是在我国南方四合院民居中很有个性特色的古建筑。盐仓24间头走马楼是康熙年间温州叶同仁国药店创始人叶心培的下代所建。(插廿四间走马楼照)
在廿四间走马楼东,称为银行弄沈氏大屋,银行弄气势宏伟,砖雕大门头,上书有“云洙分华”四字,屋共三进,每进五间,呈狭长型,深约有100余米。在其第二进中间大厅,还留有四张捷报,因年代久远,三张已模糊不清,只有一张还依稀可辨:本官学报,贵府相公沈名祖梁高中庚辰科岁试入泮慈溪县第四十二名。(插中举报单照)
沈氏大屋后,白洋溪与鸣鹤河交汇处,原建有沈氏宗祠。宗祠占地数亩,大门进后,是一进一排近二十间高屋,中间为三间二弄大厅,气势夺人,可惜建国后改为粮站,后又被酒厂买入,现已荒废,野草丛生。沈氏大屋旁,有鸣鹤场第一根石板桥—红溪桥,桥很小,横溪上,现溪不存而桥存,桥上常插有香烛,有人纪念之。
沈氏大屋周围,集居叶氏六房族人。鸣鹤国药业始于康熙年间叶天霖,叶天霖虽出身书香世家,但在其父亲时已家道中落,父亲在杭州教书。叶天霖在余姚一家国药店做店员,后派往四川收购红花,因当时通讯靠写信,余姚到四川写信来去要好多时间,他在四川将信看错,将收购红花看作黄豆,他在四川收购了大量黄豆,余姚药店看到信后立即叫他停止收购黄豆,并将黄豆抛售市场后回来,只要保本,如有盈余收入归叶天霖。当时因四川黄豆因叶天霖的大量收购,市场奇缺涨价,由此,叶天霖赚了很多钱。以后叶天霖又到杭州,苏州,广东,福建等地做药材生意,后来发迹,拥有白银700万两,成为鸣鹤首屈一指的富商。他有6个儿子,为6个儿子分别建造了六幢用料上乘,结构考究,很有气派的深宅大院,有高耸的围墙,马头墙,门前有旗杆,照壁,石凳,石狮等。光阴荏苒,沦桑变迁。
大房大屋在翁家岙一带,太平天国年代已付之一炬。
二房大屋在沙滩桥旁,占地十余亩,有屋前后三进,每进五间二厢,解放初期已改建为慈溪酒厂。二房主人为叶声闻,初名书,字镜炎,号艾庵,廪贡生。著有《守瓶斋诗稿》、《吾山集》等。
三房大屋在岳庙西,现已破毁,大屋坐北朝南临河,前后三进,中间是三进大堂前,还存,二边为二排十多间的楼房,现大多已毁,但岳山庙河旁一长排半墙高的青石屋基还存,还是气派不减。三房主人叶燕,叶燕(1755—1816),字载之,号白湖,又号次庵,嘉庆三年举人,候选教谕。著有《白湖诗文集》、《林湖草》等。
四房大屋在三房以北,四房大屋主体坐北朝南,连后花园占地十余亩,大屋南北、东西各深有100多米,大门朝东,进入仪门通道,正大门朝南开,前竖有四根旗杆,一对石马,中间是一数千平方的大明堂,正面是三间高大二层堂前,二旁为二排各近二十间二层楼房,东西各有三个出入门头,分别为秋记、金记、大记和树记、康记、佳记门头,每个门头之间的房子有五间二弄,都以四马山墙相隔,当时辉煌一时,现部分已毁。它西旁有四房池,占地一亩多,现略小,供当时房内数百人饮用。四房主人为叶焕,字春阳,号谱山,官刑部员外郎。著有《水石居遗稿》。《杭州文史资料》载,叶种德堂创始人叶谱山,原在清廷刑部任职,精通医术,离职以后,在杭行医。清嘉庆十三年(1808),在望仙桥直街,开设叶德堂国药号,是杭州自制丸、散、膏、丹,开设最早,规模最大,闻名浙、赣、闽、皖诸省的一家国药店。叶谱山创办杭州叶种德堂药店,免费供应行军散,辟温丹蝉酥丸等,招徕顾客,生意兴隆,一直延续了三代,经营了169年,堂址在杭州望仙桥下,职工有100多人。1935年由第四代叶树贤掌管,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盘给他人。叶种德堂创办先于胡庆余堂112年。
五房大屋在岳庙东,前有照壁,为七间二弄二厢房建筑,现马头墙已毁,据传为二边五马头墙,清时在山西做过抚台。五房主人叶灿,字星若,号星五,国子监生,早卒。著有《星五诗草》。据说这里曾是上海市文史馆馆员著名文字学家胡吉宣先生的出生地。《慈溪百人》有胡吉宣传,生1895~1984,别名子,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定志专攻语言文字学,长期在上海图书馆善本组研究古籍,1981年2月被聘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著有《字原》、《玉篇引书考异》、《六朝说文辑注》等。
六房大屋位于上街西路106号,为七间二进楼屋加厢房格局,屋内建筑工艺、人像图案等均为上等。是现存鸣鹤大屋较宏大者,十分注重细节精化。六房大屋旁还有一幢小六房大屋,为一进五间楼屋,规模也颇大。六房主人叶炜,字允光,号意亭,官刑部主事。叶炜生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六月二十七日,卒于道光元年(1821)十月十一日,享年59岁。著有《鹤麓山房诗稿》。叶炜有六房妻妾,元配陈氏,无出;继配姚氏,生子元增(次子);生二女(长女、次女);妾汤氏,生元墀(长子),生一女(三女);妾周氏,无出;妾陆氏,生元垹(三子),妾赵氏,生一女(四女)。元墀,字绍兰,一字午生,官刑部主事。生于嘉庆三年(1798),卒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仅36岁在京城去世。著有《海蒳轩诗稿》、《海蒳轩词稿》等;其弟元增即元堦,字心水,一字仲兰,生于嘉庆九年(1804),卒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1840年1月22日),也是36岁那年病逝的,甚可怪异,著有《赤堇遗稿》、《鹤皋诗传》、《叶氏一家言》等。(插入六房门洞照)
鸣鹤大屋多有马头山墙,马头墙举目皆是,有三马墙,最多为五马墙,仅在盐仓村就有马头墙17处,马头墙鳞次栉比,高高耸立,造型庄重舒展,这是拥有荣华富贵的象征。民间传说,马头越多,说明官职越高。古代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民宅建筑也有很多规定,在鸣鹤场,马头山墙以五马头最高。鸣鹤场现存共有三幢大屋为五马头,一幢是上面提到的沈氏大屋,据传说沈氏先人曾在北京开银楼,积财后捐官,故可建五马山墙大屋。另一幢是叶氏新三房大屋,新三房大屋位于沈氏祠堂东侧,为三进五间楼屋,一面为五马山墙,可见祖上曾做到一定官职。
四马山墙也有三幢,一幢是廿四间走马楼,一幢是六房大屋,此二幢大屋规模都比三房大屋要大,但马头墙却少一马。等级分明,有钱却没有办法矣。另一幢四马头山墙即为下街叶氏四房大屋。
四房大屋还为当时名闻一时的白湖诗社旧址。白湖诗社,因畔白洋湖而名,活动始于约清嘉庆年间,鼎盛于道光年间,遐迩闻名,独树一帜。由鸣鹤镇首富叶天霖的后代组成,是延续了三代的叶氏家族性的诗社。“风流文采,照耀一时”。清乾隆年间,叶天霖六个儿子,其中叶声闻,叶燕,叶谱山,叶灿,叶炜五个儿子都爱好诗文,特别以四房叶谱山为盛。后又有子孙叶元阶,叶元壁,叶元坊,叶元封,叶元基,叶金锏等十余人,都有诗集出版。“门才之盛,为邑首戴”。尤其在道光年间,他们与甬上名家姚燮,厉骇谷,厉志,厉自华,孙家毂等结社于白洋湖畔四房大屋,“姿意喜吟咏唱,相互搜讨砥砺 ”。创作诗词多达51种111卷,很有特色,引人瞩目。观者赞誉为有李白遗风,一时传为美谈。由于年代久远,白湖诗社的诗词大多已经散失,现仅存60多首。白湖诗社从乾隆末年到道光二十年左右,前后活动了40多年,对推动三北地区的诗歌创作活动,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鸣鹤场还有一幢五马山墙大屋,为位于盐仓基东侧的叶方周大屋。这是鸣鹤场现存唯一一座二面都是五马山墙大屋。房子不大,为一进三间二弄二楼,围墙甚高,比一般围墙还高一些,约有250-300年历史了,叶方周先生的祖先应做过一定官职,后代寓居外地,官职现已不清楚了。
盐仓基广场正北,也可以说是盐仓的最中心位置,原建有的鸣鹤场所有祠堂中最大规模之一的方氏总祠堂,祠堂坐北朝南,为三进,每进十一间的大开间,大门高大气派,有栅栏,前有旗杆,此祠堂为三北方氏总祠堂,堂号六桂堂。约于1970年前后,毁于大火,祠堂后有方家园、方家弄等,在方家弄到底河边,有一幢五间三进大屋,横河而卧,临河有花格石窗,也是鸣鹤一景。
叶方周大屋东面不远,也有一幢大屋,为俞光大大屋,俞当年曾开药店,发迹后建宅。屋坐西朝东,为一进五间二弄二厢房,屋内花窗甚是漂亮。在方家园东侧,为叶氏二十房,路旁有一座一进三间楼屋,现主人作了楼屋修缮,古色古香,感觉很好。宅旁原有二十房堂前,临河而建,现也已毁。
在盐仓基西侧,上街六房对面,原有洪家祠堂,规模也颇大,前后三进,并有戏台,现亦已毁。在盐仓基东侧,是俞姓集居处,俞姓也是鸣鹤望族,知名的有当年杭州胡庆余堂经理俞绣章,张同泰经理俞企堂以及海外侨商俞百禄等,据说国民党高官俞济时1921年曾在鸣鹤场当过民信局信差,可见奉化俞氏和鸣鹤俞氏也有渊源。叶方周大屋隔壁,原是俞氏宗祠,前后二进,现亦已毁,再东原还有两只俞氏堂前,一只规模也颇大,有戏台。当年俞氏族人俞世尚“重现花烛”,就是在此举行,民国时期俞世尚与原配夫人叶氏,喜结良缘六十年,儿孙齐全,为了庆贺这个难得的“金刚钻婚”,再举行了一次婚礼,开庆之时堂上张灯结彩,点燃龙凤花烛,老夫老妻重新拜天地。
在沈氏祠堂河西边,有叶氏崇敬堂大屋,这是叶氏六大房外最盛名的一支。崇敬堂始祖是创办温州叶同仁国药店叶心培,康熙年间,叶心培四方行医,到温州娶萧氏为妻,以此起步,艰辛创业,规模很大,温州有条街叫大新街,都是他的药店、栈房,生意行销福建北部和本省丽水、金华等地,过去鸣鹤崇敬堂子孙均有股份。崇敬堂大门上方雕书有“居仁由义”四个篆字,内为三间二厢楼房格局。文革时期被用作鸣鹤知青厂,现侧门头上厂名还在。
在叶氏新三房东,为新五房大屋,前后二进,一进六间,内已破败不堪,大门建得颇有特色,为门楼格局,颇有气派,此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曾拍过电视,古镇人人皆知。
俞光大大屋东边,上街起点的翁家岙河边,也有一幢大屋,大门朝东,二旁有四只石窗,内有一进七间大楼屋,坐北朝南,明堂很大,围墙也很高,现明堂内搭建有一排小屋,住的都是外地人。鸣鹤大屋太多,人们对这样的房子也都习以为常了。
鸣鹤河通过沙滩桥悠然向西,约二三里,前有一桥,名隆兴桥,隆兴桥旁,有一幢大屋,称小新房,为四进五间二弄二厢房建筑,砖雕大门头,上有“让水兼山”四字,屋内还有“无滞”、“不迁”(已毁)砖雕字,据说此宅为原广生行药店老板所建。
小新房旁,原有浙东第一石牌坊,又称双河牌坊,建于清乾隆年间,造型、工艺优美精致,庄重古朴,气势壮观,坊为石质,建筑结构为四柱三门三重檐,坐北朝南,坊身高九米,宽六米,上额坊正面刻有“节孝”二字。楼为歇山顶,每楼正脊镂空,外向节有龙嘴龙尾,檐角起翘,顶楼正中部节有一葫芦状节物,四柱各有夹柱石一对。双河牌坊的来历,据光绪十六年《慈溪鸣鹤叶氏宗谱》记载,鸣鹤场叶锡畴,出生富商世家,十六岁谢世,诰赠奉直大夫。妻李氏,年十九守节,寿七十二岁,诰封太宜夫人。李氏丈夫亡故后,吃素念佛,深居闺楼,足不出户,守节五十四载,直至病故。由当地官员禀奏皇上,乾隆年间,高宗皇帝钦旌节孝。根据皇帝钦旌,当地官府精制黑底金字“节孝”匾,上刻“圣旨”皇印颁赐叶族。金匾额曾悬挂在鸣鹤叶氏四房中一座衙门式建筑院落的第二进门厅上方。后由当地官府为李氏立坊,以示褒扬。牌坊工艺精美,庄重古朴,气势壮观,是三北三绝之首。可惜此牌坊在文革时被毁,现存照片。
三、白洋古迹
据史书记载,白洋湖系古代泻湖,唐景龙(707-709年)中,唐中宗李显夜梦姚北浅滩白龙被困,令余姚县令张辟疆修建白洋湖。此乃白洋湖由来。白洋湖,古称伯阳湖,位于观海卫镇鸣鹤西南部。它像一块镶嵌在群山上的玉镜,烟波浩瀚,水鸟翔集。晚清诗人姚燮曾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清嘉庆间,邑人叶天麟出资,将旧湖尽易以石。清末和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加固修建。白洋湖有西子般的风韵,璞玉般的无华,旧时有白洋十景,清叶金铿有《白湖十景》诗:
景一石塘樵唱:“一勺二重天,长堤叠石坚。忽闻樵唱起,人在夕阳边。”景二浮碧渔灯:“小屿中流映,湖波碧欲浮。渔灯方隐约,水调听歌头。”景三东汀水波:“双闸石桥架,东汀狭港开。湖流从此激,白马响喧哗。” 景四西信梅烟:“此地何人隐,烟霞问水乡。虞公千载去,苔锁古梅荒。”景五鸥阁梵音:“何处辟禅关?金仙古寺间。阁中僧磬夕,鸥鸟乍飞还。”景六禹亭夕照:“一望海天宽,斜阳横翠峦。禹王亭上立,岚气扑衣寒。”景七隐山松籁:“午夜涛声急,山中冷若何?楼头人梦醒,疑是玉笙过。”景八纱湾莲歌:“谁脱鸟纱帽,风流抱古琴。湖深莲花落,采采赠同心。”景九挂雾残雪:“山顶云开处,棋盘下石空。人闲风日暖,残雪尚蒙蒙。”景十望湖秋月:“老僧颇好事,小筑画楼高。月色中秋满,何当醉浊醪。”
白洋湖畔有千年古刹金仙寺,素有“以山而兼湖之胜”的美誉。明代俞咨龙诗咏: “淄衣邻鹤氅,释寺号金仙。两水涌明镜,孤峰撑碧天。雀喧因佞佛,鹿睡欲参禅。四壁山花绕,香分炉内烟。”(插入金仙寺照)
金仙寺背靠禹王山,南临白洋湖。初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5),原名精进庵,至今已有1400余年,宋治平年间(1064年),赐额金仙寺,寺院几经毁建,原有静观楼、望湖楼、鸥飞阁等名胜和宋代书法家米芾字碑及元朝高僧昙噩的书碑记,至明清已闻名于南方禅林。近代曾有太虚、谛闲、芝峰、弘一、静权、静安、大醒等高僧,先后驻锡于此。名僧亦幻、月西曾任住持,1933年任住持的芝峰法师,曾在此成立“白湖讲舍”,创办《人海灯》周刊,一时冷落多年的金仙寺万方云集,人声鼎沸。据史载,弘一法师也曾4次云游金仙寺,他的《清凉歌集》、《华严集联三百》即在金仙寺脱稿。1942年,我抗日革命武装在金仙寺成立了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寺院成为敌后抗日活动的重要场所。建国后逐毁。1989年以来,港胞姚云龙先生捐资重修寺院,“金仙禅寺”匾额为赵朴初题写。至今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等等,使望湖楼、望海亭、湖中七塔再现当年风采,千年古刹也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正如方致远所咏:“仙寺巍峨气势雄,端阳钟鼓秉遗风。四乡老幼如潮涌,一殿香烟比雾浓。白水青山多秀丽,苍松翠柏倍葱茏。”
禹王山又名隐山,县志载曰,深岙可隐,鄞令方轸隐此,故名。山顶原有抑洪亭,又石刻禹像。清郑性有《同东门韫山登隐山》诗;“隐山名著已千年,万象逢春依旧鲜。雨后冈峦无宿霭,晓来林麓有新烟。置身处是天开画,会意时如子在川。谁似吾侪今日乐,平观人世即神仙。”明时山上曾建有书院,清叶士俞有《游隐山书院》诗:“何处可逃俗,携樽过石屏。湖分霜气白,山入酒杯青。断碣苍苔蚀,重门野雾扃。梵钟云外度,清绝草元亭。”
隐山东山隅,曾是鸣鹤场大使署,宋熙宁六年(1073)十月建,《宝庆四明志》载:元代厅事在隐山隅,久圮,官场就驿而居。泰定二年(1325),盐课司文殊重建于旧址。明盐课司厅,中厅三间,左右为耳房,外为门,仓四,鹤 中仓,下仓古窑。洪武二十五年(1392)开设两浙都运盐司,盐仓二,后增为四。清代,鸣鹤场大使署仍建于隐山之麓,正厅三间,头门三间,后堂三间。堂左侧平屋一间,右侧楼屋一间,堂之左,院落一所,正房四间,厨房三间。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兵火。同治四年(1865)大使丁廷和修建。民国八年(1919),鸣鹤场废,署为他用。
在白洋湖上,近岸边,有一湖心小岛,因植有竹荫,故名浮碧屿。清叶炜有《浮碧屿晚眺》诗:“小屿浮湖面,登临惬素哀。水分秋色白,霞借夕阳红。疏竹容栖鸟,归牛负牧童。回环看不厌,身在画图中。”
在金仙寺西首的白洋湖畔,是我国近代著名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先生墓地,墓座北朝南,庄严肃穆,古朴典雅,临湖面山,风景秀丽,至此参仰谒拜者甚多。原墓道毁于十年动乱中,一九八四年由县人民政府依原貌出资重建。墓呈圆锥形,墓碑正面刻“吴锦堂先生之墓”七个大字,其上以大理石雕刻先生小传。碑文下左右分刻锦堂先生自撰一联;“为爱湖山堪埋骨,不论风水只凭心”。另外还刻有清代末科状元,我国近代大实业家张謇题词数行,墓道四周筑有花格水泥栏杆,并有花坛三十三个,前门临湖,后门直通庄屋,内有石凳,石狮等。
离墓园北侧约20米有庄屋一座,至今保存完好,系三进五开间,硬山顶砖木结构高平屋,并有左右厢房,庄房与墓同向,总面积约507平方米,正厅三间,梁结构为穿斗抬梁式,有前沿廊,进深6,04米。面宽11,1米,正厅正中置有吴锦堂先生石膏像,上挂孙中山先生题名的“热心公益”匾额,右旁有民国间山东省长屈映光题的“惠敷桑梓”匾额,正厅大门上悬挂慈溪县人民政府署款的黑底金匾字;“流芳千秋”。直到今天,慈北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以纪念不忘桑梓,身居异邦,心系祖国的锦堂先生,歌曰;“中国生,中国长,中国流落到东洋,东洋回来至白洋,白洋湖口一座坟,道士宫前竖铜像”。墓园的东侧,有一石亭,内有石碑一方,上书“吴公作镆泽乡碑”,这是日本神户华侨历史博物馆馆长、锦堂师范名誉校长陈德仁先生为缅怀吴锦堂而设立的。
在吴锦堂墓园向西沿湖而上,山腰有民国时期的国民党中将毛契农先生墓。毛契农墓位于白洋湖畔湖西山山麓。该墓坐西朝东,宽8米,深7.5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正面刻“俟命藏”三字,南北两侧刻有楹联。墓碑为青石质,高2.8米,宽1.2米,阳面镌“毛契农先生墓”,阴面刻“清授朝议大夫传旨嘉奖云南东川知府卓异加一级吴县严庆祺撰文并书丹”的“毛契农中将俟命藏铭”碑记。墓园整体建筑保存良好。
作者简介
方东,男,1972年11月生,又名煜东,别号半介寒儒,浙江慈溪龙山人,副研究馆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儒学学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慈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责任编辑: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