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极美mp3百度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7:56:29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研究

微型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   范志斌  殷英  王飞翔  杨小卫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具的演示以及学生在学具的使用上,往往会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在很多的听课活动中,我也发现这样那样的类似情形,教具是演示了,但效果怎样?学生也在进行操作了,学生真正的解决问题了吗?这时,我便想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如何来发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具操作的实效性,如何使学具操作实现它的实效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基于此我们便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具操作的实效性这样的一个课题,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有机、正确操作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较为关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地进行教具的演示,有时可以直接判定一堂课教学的成功与否,而此时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正确演示给学生自己的思维以豁然开朗的感觉,知识点掌握也往往会因为学具的正确操作而得到理解与运用。该课题所研究的重点就是学具的正确制作和使用,也就是学具的正确操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能力,在学具的制作过程中,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小组间的合作交流能力。研究的核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具的操作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懂得手、脑、口三者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地促进思维力的发展,研究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思维特点的不同,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英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同样学具操作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他们的认知水平,采取不同的途径与方法,来实施学具操作,从而发挥学具操作的实效性。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中年级主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学生的创新能力,高年级主要发展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的主要观点与价值

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注重研究的可操作性和发展性,能从教学的第一线出发,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便于研究的顺利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研究的理论层面较为肤浅,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作为支撑,能在实际教学中直接参与研究。学具的实际操作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启迪他们的思维,能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的成果便于在教学中直接运用,具有可操作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而且研究成果便于在教学中推广与使用。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能帮助学生形成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的逐步形成。能让学生逐渐学会制作和使用学具,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也有助于他们主动结合生活实际,便于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研究的价值:

1、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操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他们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师生对教具、学具的实际操作的运用,也淡化了学具操作的作用,在我们农村小学对学具操作的实效性更缺少认识,那么研究学具操作的就寥寥无几了,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2、我们教师平时缺少对教具的合理使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具的冷落或遗忘。在学习中,不能发挥学具应有的功能,操作启智在师生中没有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研究不够深入,囿于肤浅,不能发挥学具的实效性。

    3、教学具操作的实效性是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我们更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即动脑,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教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研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发展性,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三、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与条件分析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就本校双轨制班级教学,就可以采取对照班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实验教师都是教学第一线的骨干教师,课题组主要成员皆具备大专或本科学历,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储备,对小学数学的教学都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研究成员都一直在教学的第一线,都参加过省、市、县新课程的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培训,有较强的实验和研究能力,对电脑操作熟练,能积极地从网上搜集资料,都有过研究成果。他们平时在教学中能主动积累教学中的经验与教训,能积极撰写文章,并且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各级各类论文竞赛中获等级奖,有一定的科研水平。课题组负责人是县小学数学骨干教师,有过课题研究的经历,并且对科研感兴趣,有成功研究课题所积累的经验

    2、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首先与研究人员、学生共同探讨学具操作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然后制定研究计划,选定研究内容。其次,按计划实施研究,根据研究内容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注重中期成果的整理。最后,可将研究过程中及时总结的经验与教训,形成研究报告,注重研究成果的运用与推广。

   研究过程:

(1)、2007、6~2007、8  研究的可行性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研究内容的选定,写好课题申报评审书。

(2)、2007、9~2009、4  进行课题的研究,注重研究的过程,并及时进行总结,做好中期成果的汇集。

(3)、2009、5~2009、6  撰写结题研究报告,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

   研究方法:

(1)、调查法:主要采取访谈的方法,收集信息资料,通过其研究学生对学具操作的看法,以及对教具演示的建议。

(2)、文献法:认真研究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并且掌握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通过查阅资料,网上阅读,以理论作支撑,从理论的高度把握学具操作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个案分析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对某些研究对象采取跟踪研究,分好年龄段,分析其思维特点,搜集资料,得到实施的方法。

  (4)、行动研究法:注重研究与行动的有机结合,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改进实践中的不足,指导我们的教学。

    四、成果显现

   通过近两年来的研究,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与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业已取得一定的效果,实验教师积极撰写的教学设计、数学日记、学具操作的案例、论文等一些研究成果,见诸于一些报刊杂志,如课题组范志斌老师撰写的案例分析《巧妙的提问   恰当的表述》发表在《教学月刊》杂志08年第二期上,同时该文获如东县第十四届小学黄海潮论文评比二等奖,案例分析《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在09年5月获如东县第十五届小学黄海潮行政课堂论文评比一等奖,教学设计《可能性》发表在08年7月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杂志上,同时该教学设计获《中国教育报》举办的首届凤凰新课标教材优秀案例评比二等奖。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发表在08年第二期的《如东学院学报》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自己实践动手操作的就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动手操作,在实践操作中启迪思维,通过手、脑、口的不断结合,学生的多种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学生在操作学具的时候,学习的兴趣比较高涨,小组合作与探究的能力也在平时的操作中有效形成,显而易见,学具操作的实效性也就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慢慢形成。

    五、建议与反思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教师对教具、学具的使用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往往是为操作而去操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和谐的发展,在多次的听课、评课活动中,我也常常会提到类似的问题,但收效甚微,基于此我们便萌想了在学校实验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的研究,我们教师平时缺少对教具的合理使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具的冷落或遗忘。在学习中,不能发挥学具应有的功能,操作启智在师生中没有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学具,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方面做得还不够,研究不够深入,囿于肤浅,不能发挥学具的实效性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学具操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操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他们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在我们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师生对教具、学具的实际操作的运用,也淡化了学具操作的作用,在我们农村小学对学具操作的实效性更缺少认识,那么研究学具操作的就寥寥无几了,从而也就导致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1、在教学中,一些不想或不愿参加操作的学生应该怎样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能有效地发挥他们的能力,这应该值得我们深思。

2、课题自研究来,在加强成果推广或应用方面应如何做到较大范围的运用,要能吸引更多的教师来参与学具操作的实效性研究,而且还有哪些更好的途径有待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3、要能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要有不怕困难,锐意进取的精神,善于从分析研究中提升理念再进行研究。

4、对课题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展,注意课题研究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