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片列车精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21:35

高考单元复习 :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资本-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了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进行的不懈的斗争,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从而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的本质。

 

教学重点: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近代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

 

3、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的影响。

 

教具、教学素材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这一章共有两条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两条线索: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长达100多年时间,本章仅讲从1840年到1919年这一段时间的情况。

 

同学们在了解这些基本情况的同时,更要掌握本章所讲的三个基本问题: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下面我们来逐一展开。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在讲述之前,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资本—帝国主义”这个概念,为什么要使用它?因为这个概念更准确地界定了经常所说的外国侵略中“外国”一词的本质属性。本章所讲这段时间,正是西方和日本由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本章所讲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既包括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也包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

 

同学们在学习本节的过程中,要注意本节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不仅是本节的基本问题,也是学习中国近代八十年历史的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因为,掌握了这个基本问题,就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的很多历史事件,研究近代80年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特点的出发点和前提条件;弄清这个基本问题,我们在中国近代80年历史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因、进程、结果就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近年来对怎样看待殖民者的侵略存在着明显的分歧。有人发表文章说,建国以来对近代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一种口诛笔伐的感情宣泄上,这大大淡化了研究的理性色彩。也就是,他们认为一味地批评侵略者是一种感情用事。有人主张重新评价西方的殖民政府,认为传统的西方的殖民侵略导致中国贫穷落后的观点使得历史批判的天平倾斜了,殖民侵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东方国家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的惟一的良机。也就是说,殖民侵略是东方民族赶上西方文明的最好的机会。有的更加直截了当的说,如果没有近代西方的殖民政府,人类特别是东方各民族所有优秀的文明都会沉睡,得不到开发和发展。甚至有人说,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总之,按照这样的观点,所得出的结论就是,殖民化推动了历史的进程。事实果真是这样吗?让我们看看殖民主义到底是什么?殖民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征服,政治控制以及经济的掠夺占领、奴役和剥削弱小国家、民族和落后地区,将它们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侵略政策。这种殖民政策的本质必然要对落后国家、地区、民族带来灾难。

 

殖民主义的表现在各个历史时期是不一样的。在资本主义初始时期,殖民主义大都采取赤裸裸的暴力手段,比如武装占领,海盗式的掠夺,曲线的奴隶买卖,欺诈贸易,海外移民等等。到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殖民主义的表现形式有了某种改变,主要通过贸易形式把不发达国家、民族和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以及廉价劳动力和雇佣兵的来源地。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以后,除了继续采取上述各种手段以外,资本输出成了剥削这些国家、民族和地区的主要手段。西方的殖民主义侵略曾经大大的促进西方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这样说,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本质的联系在一起的,剥削和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是资本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毛泽东甚至这样说,“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到了非殖民地半殖民地不能过活的地步”《新民主主义论》。(板书)西方的殖民势力统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为了最大限度获取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按照自己的面貌去改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向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资本主义的文明,比如说,把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些管理经验和某些科学技术引到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再如,外国资产阶级为了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为了维护侵略权益,以及满足生活上的需要,也兴办了一些近代工业和设施。毫无疑问,这些在客观上会对这些地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他们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对这些我们不必要回避,也不应该回避。我们在揭露和批判殖民统治的罪恶时,要实事求是的肯定它带来的历史作用。但我们不能一味的夸大这方面,以至于象前面所说的把殖民统治看作是传播文明的天使,看作是引领历史前进的先贤,看作是给人们带来普遍好处的救世主。因为,问题还存在着更加本质、更加具有根本意义的方面,那就是殖民统治者实行殖民统治的根本目的绝不是要把这些国家变成资本主义国家,也绝不容许这些地区真正走上现代化,以至于让它们由自己的经济附庸变成自己的经济竞争者,我们且不说殖民统治者在殖民掠夺中带给这些国家的种种令人发指的暴行,通过战争赔款,投资利润,以及欺诈贸易等等攫取的大量财富,我们仅仅从强迫订立的各种条约,它们取得的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种种特权,这些特权就象一根根巨大的绳索,把被压迫民族捆绑的死死的,扼杀了这些民族新政治新经济的生机,正象上个世纪20年代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写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比年以来帝国主义与军阀狼狈为奸,加重我内乱,掠夺我金钱,屠戮我民命,已成为不可掩之事实。而为彼等最便于勾结,最利于进攻之工具,犹当数一部不平等条约。”“由是观之,弱我中国者,资本帝国主义也;致我于危亡者,由此产生不平等条约也,资本帝国主义实为蚕食我之封豸长蛇也;不平等条约实为束缚我之桎梏陷阱。”(板书)(《经济侵略下之中国》漆树芬 光华书局 1926年出版 序言)漆树芬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更不是共产党人,他从经济研究的角度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来。所以从近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看,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阻止和破坏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被无数事实证实的历史的本质认识。

 

有人以香港为例证明殖民主义怎样促进了一个地区的发展。说香港不是很好吗,所以他们认为很可惜中国内地没有象香港一样成为殖民地。他们甚至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要康而富,再实行150年的殖民统治也不为过。这种观点是典型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观点。因为香港发展成为今天这样子,它是由一系列特殊条件造成的,世界上有那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哪里有香港那么好的条件得到发展呢?我们看看印度,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无论是经济的掠夺,物质原料的供应地,商品市场,投资场所,都从印度获得巨额的财富。但是印度根本没有因为当了殖民地而成为现代化的国家。再看看当今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即联合国经过各种数据分析而进行的划分,这些最不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在历史上不是殖民地,它们今天的贫穷和落后就是当年殖民统治者对它们残酷掠夺,无情榨取的结果,不仅如此,殖民统治留下的种种问题到今天仍然严重地困扰着这些国家,成为它们前进道路上的制约因素和障碍,正象德国《民进周刊》1999年发表的一篇文章里面这样讲“现在世界上已经没有殖民亡国了,但还是有许多他们遗留下来的问题”。所有这些具体生动的显示,难道不是对殖民主义作用的最好的说明吗?!殖民地半殖民地必须挣脱殖民统治才能得到正常的发展,这是历史证明了的规律。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毛泽东同志比较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有人认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相对于中国近代的贫困落后只是它的外因,不可能起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因为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对中国近代的历史发生了全方位的深刻的影响,是中国近代这80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殖民扩张的四步曲:一是商品输出(棉布、呢绒等)(中国出超),第二步是鸦片走私(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第三步是武装侵略,第四步是不平等条约,通过后面两步,强行打开中国大门。

 

下面具体分析一下,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的具体情况。概括讲,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实力,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直到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这种军事侵略是逐步升级的,从骚扰、蚕食中国沿海、边疆,到割占中国大片领土,直到企图瓜分全中国。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下面逐一分析。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从1840年到1919年,八十年间发动了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1)五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1842年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到1860英国法国发动的战争)、中法战争(1883到1885年法国发动的侵略中国越南的战争)、甲午战争(1894年到1895年日本发动的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到1901年英、法、德、意大利、俄、美、日、奥匈帝国发动的战争)。(见图表)

 

(2)沙俄侵入新疆伊犁(1871年)、日本进攻台湾(1874年)、英军入侵西藏(1903年、1904年);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在八国联军侵华不久,1904年到1905年,日俄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权益而发生的一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中国,而中国的清政府则宣布中立,这就好比强盗在主人家中打杀,而主人宣布保持中立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说到底,这是中国长期极贫极弱,帝国主义长期在中国横行霸道的结果。是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又一次赤裸裸的侵略。在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多次侵略战争中,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是最严重的,因为它迫使清政府签定了辛丑条约,而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现在同学们看到的是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城的真实的照片,八国联军犯下了许多滔天的罪行。在这些累累的罪恶中,最臭名昭著的有三大惨案,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惨案(图片)。日军在四天之内屠杀中国居民2万人。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屠杀义和团民和居民不计其数,但据史料记载,仅在庄王府一处,就烧死和杀死义和团团民和平民1 700多人。有一队侵略军竟把一群中国居民逼到一个死胡同内,用机关枪扫射,“直到不留一个人为止”。 1900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俄军警把中国人居住的村庄烧光,把老百姓驱入黑龙江中活活淹死,枪杀和刺死手无寸铁的居民。

 

2、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领土完整

 

从1840年到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多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和清政府和北洋政府签定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之多。这些不平等条约中最主要的有7个:《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其表现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直接割占中国领土、直接出兵、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1)直接割占中国领土

 

大概说来,资本—帝国主义获得有:香港、台湾、中国东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中国西北51万平方公里。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中,沙皇俄国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情况是:通过1858年《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1881年,通过《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议定书,割去中国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2)直接出兵

 

辛丑条约后开始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成为急先锋。

 

(3)设立租界

 

在中国十六个省共设立30多个租界。“30多个租界——国中之国”特点:

 

第一,行使独立于中国主权之外的行政、司法、税收权利。(中国政府不能过问)

 

第二,借口紧急状态,调集军队进驻租界。

 

第三,租界完全成为受外国人管理和统治的中国领土。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狂潮。(“时局图”显示):沙皇俄国强租辽宁、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德国强租胶洲湾,把山东作为它的势力范围。英国强租威海卫、香港的九龙新界,把长江流域作为它的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板书)

 

帝国主义列强发动战争来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民,却要中国人民加倍地承担其战争费用。它们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英、法各得赔款800万两白银,即1600万两白银,这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的三分之一(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大约有4000万左右)。甲午战争后,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强迫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再加上赎辽费3 000万两,威海卫日军守备费150万两,共23 15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多的财政收入(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大约有8000万左右)。而八国联军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庚子赔款),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竟高达4.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中央财政4到5年的总和),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之巨。

 

(板书)向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拉大了中国与先进国家本已存在的差距。

 

 

 

二、政治控制

 

为了统治中国,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板书)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第一,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实际上,当时西方列强的公使,是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北京的,他们不是普通的外交官,而是清政府的“太上皇”。美国公使田贝说过,他们经常教训清政府的大臣,什么事要做,什么事一定不许做。这就是说,外国公使可以在北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1900年外国公使要求清政府派袁世凯到山东镇压义和团就是一个例子。在外国与外国使馆之间的区域是外国控制的,今天是中国人民武装部队保卫的。这反映了新中国的主权完整和独立的特征。)

 

第二,享有领事裁判权。即,外国人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审判。(由外国公使来审判)

 

第三,把持中国海关,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英国人赫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直到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达40余年之久。他曾向清政府提出所谓《局外旁观论》,教训中国政府必须遵守不平等条约。他还帮助英国诱迫李鸿章签订《烟台条约》。中法战争期间,他指使其亲信英籍海关税务司金登干充当中国政府专使,到巴黎与法国签订和约。其后,金登干又代表清政府到里斯本与葡萄牙当局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在关于《辛丑条约》的谈判中,赫德起过重要的作用。其立场绝对是偏向英国的)

 

2、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

 

第一,直接动用陆海军,镇压太平天国。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船只,而且派外国军官指挥“洋枪队”,甚至直接动用陆海军,对太平军作战。

 

第二,1870年天津教案中,帝国主义进行军事恫吓。1870年发生天津教案后,法、英等国军舰聚集天津进行军事恫吓,迫使清政府判处20名民众死刑,流放天津地方官吏25人。

 

第三,镇压义和团。这是最典型的。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后,美国公使康格公开要求清政府派所谓“强有力”的人物袁世凯去山东进行镇压。袁世凯升任山东巡抚后,立即采取血腥手段屠杀义和团团民。

 

第四,《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人不得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这特别值得一提)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列强还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帝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帝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这说明,帝国主义不仅企图驯服清政府,而且企图驯服中国人民。

 

3、扶植、收买代理人

 

中国人民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斗争精神使得西方列强意识到,无法把中国变成纯粹的殖民地。为了控制中国的政治,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他们甚至企图把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变成他们在中国的最高代理人。在八国联军的猛烈打击下,《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说明,帝国主义已经把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支持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清末,帝国主义列强看中握有军权的袁世凯,支持他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权。

 

扶植皖系军阀各派系,导致军阀连年混战。袁世凯死后,又分别扶植皖系军阀段祺瑞、直系军阀冯国璋、奉系军阀张作霖等各派系军阀首领作为自己的代理人,支持他们割据地盘与进行混战。

 

 

 

三、经济掠夺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通过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被迫转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1、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从1840年到1919年,帝国主义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有20多个。通商口岸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基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们是近代中国在不平等条约下被迫开放的,外国资本主义在这些地方享有种种特权,控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治。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就开始了。

 

(1)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主权。进出口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南京条约》却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由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这就开了所谓协定关税的恶例,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1843年制定的协定税则,竟把进口税率压低到“值百抽五”,即5%左右。1858年的《天津条约》还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抵制外国商品倾销、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2)帝国主义掌握近代中国海关,是帝国主义打击和压制中国民族工业,扩张其在华势力的重要手段。

 

中国国内的商品要缴纳远高于关税额的厘金和苛捐杂税(“逢关抽税,过卡抽厘”),而且中国商人经常受到官吏的敲诈,由于海关关税的大幅度下降,从而使华商和洋商处于极其不公平的竞争地位。

 

3、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马关条约》以前,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的最主要部分是商业掠夺性资本,即投于进出口业以及与商品倾销相关的运输、保险、银行等事业的资本,而非工业资本。

 

《马关条约》以后,帝国主义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但这些资本不是由外国输入的,而是大部分在中国利用战争赔款等方式直接掠取的。

 

近代帝国主义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与今日大量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有何不同?

 

根本不同点: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平等还是不平等。(在中国范围内一定要遵守中国的法律。)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民族工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根本目的不同。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在中国的近代工业中,外国资本很快形成了垄断地位。1913年,外国资本占煤矿投资总额的79.6%,占新式采铁和冶铁企业投资总额的100%,并且控制了41.2%的纱锭和49.6%的织布机,使中国民族工业难以独立发展。

 

帝国主义列强不仅勒索中国的赔款,而且强迫中国举借外债来偿付这些赔款。它们还通过贷款,来支持中国反动政府镇压人民革命。中国政府举借外债,主要是以关税和盐税为担保的。这两项收入,是中国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清政府的这两项税收每年约4 000万至5 000万两,大部分用于偿付外债,自己只能得到一点“关余”、“盐余”。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了这两项税收,就等于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外国资本在中国设立的银行,是它们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枢纽。外国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银行是1845年进入中国的英国丽如银行(又称英国东方银行)。以后陆续开办或在中国设立分行的重要外国银行,还有英国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美国花旗银行等。这些银行不仅经营存款汇款业务,而且进行商业投机、工业铁路矿山投资、高利贷贷款、发行纸币、操纵汇价等。它们凭借各种特权及雄厚的金融实力,逐步地控制中国的财政金融,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中心。

 

在近代中国大举外债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中国,使人民富裕,而是镇压人民革命、发动内战。如袁世凯时期就是镇压人民革命。

 

 

 

四、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与世界隔绝的状态。西方传教士航海东来,当然首先是为了传播所谓“上帝的福音”,他们中大部分是由西方国家派往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急先锋”,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对殖民侵略的作用直言不讳:“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比如,1832年德国基督教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

 

部分传教士霸占土地、建造教堂、剥削佃户、出租房产。有的还包揽词讼、包庇教徒中的不法分子,或者强迫中国教民抛弃中国传统礼俗,甚至公开干涉中国内政。这些传教士从事的不法活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义愤和反抗。19世纪60至90年代,各地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侵略的斗争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并不是偶然的。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外国教会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较早的外文期刊是《中国丛报》(1832—1851年)和《北华捷报》(1850—1864年,后改名《字林西报》)。这些报刊基本上反映了当时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态度和要求。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的出版机构是广学会。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主持广学会的指导思想是“争取中国士大夫中有势力的集团,启开皇帝和政治家们的思想”,也就是说,要影响中国的政治方向。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该刊主编、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发表《印度隶英十二益说》,竟然鼓吹英国统治印度有12条好处,主张把英国的殖民统治搬到中国来,即“本昔之治印者,一一移而治华”。广学会翻译出版的书刊,也常常美化帝国主义侵略。如李提摩太在他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序言中说,“泰西各国素以爱民为治国之本,不得不藉兵力以定商情”。“然闭关开衅之端则在中国,故每有边警,偿银割地,天实为之”。

 

帝国主义者为了制造侵略有理的舆论,还大肆宣扬“种族优劣论”和“黄祸论”即中国威胁论。它们攻击诬蔑中国人是愚昧落后的“劣等民族”,应该接受“优等民族”白种人的开导和奴役。19世纪末,欧美帝国主义者还炮制了所谓“黄祸论”。1895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甚至亲自构思了一幅《黄祸图》,让画家克纳克福斯画成油画送给俄国沙皇。西方还出现了一批关于“黄祸论”的文章和专著。英国人邦德在《我们在中国的一份责任》一书中竟说,“一旦千百万中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时,将给西方文明带来灾难和毁灭”,“将会重演过去哥特人、汪达尔人蹂躏罗马帝国的悲剧”。他们宣扬中国等黄色人种对西方白色人种构成威胁,企图以此论证西方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有理。但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驱使他们投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3、焚毁和掠夺文物

 

晚清到民国初年,中国文物流失海外,大概有三种途径:

 

(1)战争掠夺,以英法联军为主的帝国主义联军对圆明园的掠夺,再如“八国联军”对清宫珍宝的掠夺。

 

(2)多年来一些外国的“探险队”、“考古队”大批盗取、骗取文物,在对文物集中地区进行所谓“研究”、“考察”、“探险”的过程中,大肆盗窃、非法挖掘。

 

(3)来华的外国人如外交官、商人、旅游者甚至学者,通过各种“合法”、非法途径骗买甚至直接盗取等手段获得文物。

 

一个臭名昭著的事例就是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从大沽出发,经通州直抵北京郊外,9 月9 日把著名的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纵火焚烧。这个经过清朝一百多年经营、汇集中国人民血汗的结晶,综合中西建筑术、聚集古今艺术品而成的壮丽宫殿和园林,顿时变成了废墟。法国大文学家雨果1861年写道,“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在两个胜利者瓜分赃物的条件下,圆明园大规模地遭到了蹂躏。”“政府有时会做强盗,但人民永不做强盗的。”(录象)

 

再一个事例就是八国联军的抢掠。

 

这些自称是西方文明的传播者的侵略者充分暴露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践踏文明的野蛮行为和丑陋嘴脸。

 

前面对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个基本的了解,现在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回答是: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困与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毛泽东)。也就是: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资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绝不是为了把中国变为一个资本主义的强国,而是要把它拖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对它们来说,经济不独立的地大物博的中国是资本主义商品倾销的极好的市场,是进行资本输出的好的对象,一个廉价的原料产地。如果一个独立的富强的资本主义中国,就会成为它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一点,恰恰是它们不愿意看到的。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千方百计的进行政治控制、不择手段地进行经济掠夺、无孔不入地进行文化渗透的根本目的。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为什么“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因为在旧中国,绝大多数是农民,一旦农民破产,必然激化社会矛盾。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农民的关系:第一,大笔的赔款转变成农民沉重的负担,农民的税负不断翻番,不堪承受。第二,是经济上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就控制了中国农产品走向市场,价格由它们说了算。)

 

总之,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使中国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性,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把中国的中央政府变成其附庸;资本—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把中国转入了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之中,使中国成为西方大国和日本的经济附庸,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一句话,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反动势力的联合统治,导致了近代中国经济上的落后和人民生活的贫困,如果我们不推翻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联合统治,就不可能有独立繁荣富强的新国家。

 

 

 

 

 

第二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这是我们讲的第二条线索。

 

近段时间以来,在一些人中间流行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鸦片战争以及后来一系列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战争都是在敌强我弱这样的大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在中国远远落后于列强的总体态势下,象林则徐这样的抵抗派是不识时务,贻误大事,是狂妄自大,虚骄误国,正是他们的强硬态度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他们应该为战争的失败和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负责。而琦善以及后来的李鸿章等主张妥协求和的人,是能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委曲求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形势,他们的所作所为符合国家的利益。也就是说,既然落后就要挨打,那反抗也是没用的,因为反抗以后仍然是失败,而失败后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这种说法看起来有点道理,但是经不起仔细的分析。

 

第一、“落后就要挨打”不等于“落后只能挨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中国人总结近代历史屡遭外国侵略得出的一个惨痛的教训,无疑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前面的观点却作出了不恰当的引申,把“落后就要挨打”变成了“落后只能挨打”,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意思完全不一样,“落后就要挨打”是个积极的命题,它要求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醒我们一个国家首先要自强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通过艰苦的努力尽快摆脱落后的状况,使自己强盛起来,赶上先进,以平等的姿态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受人凌辱,任人宰割的悲惨局面。“落后只能挨打”这是个消极的命题,它宣扬奴隶主义,涣散人们的斗争意志,鼓吹在强敌当前的时候只能俯首帖耳,逆来顺受,任凭侵略者作威作福。

 

第二、这种观点有个假设的前提,认为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在反侵略的战争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他们的逻辑就是,既然要失败,那么反抗是徒劳无益的,既然这样,就不如不反抗。问题是这个假设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还是国内战争,弱小的一方战胜表面上强大的一方的事例屡见不鲜。美国在独立战争中打败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落后的小国海地赶走了法国殖民者而赢得了独立,这些是典型的例子。从我国来看,如果因为力量悬殊就放弃了斗争,哪里还有共产党推翻国民党而赢得革命的胜利呢?大家可以想象长征。长征开始的时候,共产党的武装力量与国民党的武装力量相差那么悬殊,如果因为我们力量的弱小就放弃了斗争,哪会有后来一系列的胜利呢?“对于中国的民族战争来说,以弱胜强的例子就是抗日战争”,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抗日战争的时候,特别谈到了这句话,他特别强调:“中国人民能够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落后的武器打败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远比自己强大的侵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什么弱的能胜强的呢?这是因为战争的胜负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军事力量,经济因素固然重要,但是战争的性质,人心的向背,政治动员,战争的谋略等,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实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决不会在有获胜把握的情况下才真正投入战争。而作为历史的评判,当侵略者将战争强加在被压迫民族头上的时候,我们却一味责备为国家存亡而拼死抗争的人们,这难道有点起码的公平吗?

 

第三、既然反抗是徒劳的错误的,在他们看来当侵略者用军舰大炮打来的时候,弱小民族该怎么办?对此,他们提出了两办法,一是先不要抵抗,等到整顿军队,充实武力后再战;另一办法是放弃抵抗,和侵略者签定相当友谊的和约。对第一种办法,我们不用研究。因为战争什么时候打,用什么方式打。从来都是由侵略者决定的,难道侵略者要等到你整顿军队,充实武力后再发动侵略战争吗?这显然是荒唐的。对第二种办法,清朝政府在面对列强侵略的时候,曾经不断试过这个办法,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之前,李鸿章尽心竭力幻想通过各种让步来企求各国的调停,来避免战争,结果战火照样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因为,侵略者的要求真所谓欲壑难填,决不是一点小的让步就可以满足的,相反,你越是让步,它越是得寸进尺,对此林华国作了精辟的分析,他说:“中外战争史中,被侵略者以完全抵抗迫使侵略者降低侵略要求的事例并不少见,而以放弃抵抗赢得侵略者让步的事例却闻所未闻”P147《近代历史纵横谈》(板书)

 

第四、教材P15中“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凌过中国;而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从1840年反对英国侵略的战争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的失败、被迫接受丧权辱国的条约而结束。”该这样看待这令人痛心的事实呢?(提问学生)所有的反侵略战争都失败了,除了抗日战争外。我们能不能根据反侵略战争不断失败这个事实来得出根本就不应该反侵略呢?我们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以成败论是非的。上编八十年来,从太平天国,戊戌维新一直到辛亥革命,没有一个运动不是以失败告终的,但是它们都从不同程度地对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人民在走向新的更高形式斗争的必经阶梯,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奠基石之一。那么反侵略的民族战争也是一样,甲午战争失败,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耻辱。但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华民族掀起新的崛起的浪潮,爱国主义得到了新的昂扬,要求变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就象梁启超所说的:“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二百兆以后始也” 二百兆就是两万万两银子,梁启超还说“自中东一役,我师败绩,割地偿款,创钜痛深,于是慷慨爱国之士渐起,谋保国之策者,所在多有”(《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 1989年专集一P1 专集三P67 ) 这就是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历史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华民族来讲是场巨大的历史灾难,但是中华民族的觉醒就是一种历史的补偿。后来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也失败了,以原始的思想和原始的武器来反抗侵略的无数下层群众悲惨的倒在血泊之中。帝国主义强迫腐朽的清政府签定了近代以来最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但是外国侵略者正是从这次事件里面看到了近代中国人民的力量,使他们瓜分中国的图谋不得不有所顾忌。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它们的侵略、压迫的过程。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临的神圣使命。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大规模反侵略武装斗争的第一页。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时,中国人民即奋起抵抗。其中广州郊区三元里乡民抗击英军的规模最大。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不呼而集者数万人”,“刀斧犁锄,在手即成军器;儿童妇女,喊声亦助兵威”,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英国侵略军在三元里遭到中国人民痛击,损失惨重。从此在民间流行着“官怕洋鬼、洋鬼怕百姓”的民谣。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2)台湾人民的反抗。(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割台消息传出当天,台湾各界鸣锣罢市,强烈抗议清政府把土地奉送仇敌,表示“与其生为降俘,不如死为义民”,决心抗击日寇侵略。台湾人民奋起反抗,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率防军和义民军提出“万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的口号坚决抗日,大陆各地人民也给予刘永福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支援。)

 

(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局限:第一,笼统排外;第二,受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欺骗;第三,存在许多迷信和落后的现象。

 

意义和作用: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欺侮的英勇气概,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其中意义和作用是主要的,而局限是次要的,因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打个比方,强盗藏进家中杀人抢劫,又有什么资格对主人的反抗方式说三道四呢?敢于反抗是有血性的表现,一个没有血性的人是可耻的,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是悲哀的。

 

义和团抵抗帝国主义侵略是有功的,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及部分清军展开了殊死的战斗。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指挥的八国联军2000人。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阻击。撤到杨村又遭到当地义和团和清军的围攻,死伤近300人。义和团和清军一起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义和团与清军还在东北抗击沙俄侵略军。

 

瓦德西在给德皇的奏议中,根据他在中国的经验提出:“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丧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之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器不良之故……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之事,实为下策。”

 

孙中山对于义和团的救国英雄气概和自我牺牲精神,怀有深深的敬意。早在辛亥革命时期,他就高度赞扬义和团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战斗中,表现了“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孙中山全集》第1卷), 他们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为“自卫其乡族,自保其身家”,“持白刃以冲锋”,“视死如归”(《孙中山全集》第1卷)。1924年在关于三民主义的讲演中,孙中山热情称颂义和团1900年6月在杨村一带反击八国联军入侵的战斗中, 表现了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崇高人格。他指出: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经过杨村,就被义和团围住了。当时战斗的情形,义和团没有洋枪大炮,只有大刀;所围住的联军有很精利的枪炮……便用机关枪去扫射义和团。义和团虽然是被机关枪打死了许多人,血肉横飞,但是还不畏惧,还不退却,总是前仆后继,死死地把联军围住”。他们“总是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经过那次血战之后, 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 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板书)。他认为义和团为挽救祖国危亡而誓死抵抗入侵者的高尚人格,“与庚子辛丑以后一班媚外的巧宦和卖国的奸贼比较起来,真是天渊之隔!”(《国父全集》第1册,台北,1973 年出版)的确,义和团救国殉道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崇高人格是惊天地、泣鬼神的。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曾令敌人感到恐惧。侵略者惠尔泰就在日记中惊叹道:义和团“面对着来福枪和机关枪秋风扫落叶似的射击,还是勇猛冲锋,真是不能想像世界上还有比他们更勇敢的人了。”〔转见《义和团的反帝斗争》第60页〕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爱国官兵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一个有名的战例就是镇南关大捷。3月,在中越边境镇南关(今友谊关),70岁老将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部勇猛冲杀,大败法军。1885年法军分3路攻镇南关,清军奋勇阻击,双方激战一天,法军攻到长墙下,有的已经越墙而入,在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冯子才奋勇当先,手执长矛跃出墙外,率两个儿子和全体官兵向敌人冲锋。经过激烈的肉搏战,清军夺回关前隘的东岭和西岭,占领了高地。法军丢弃大批武器全线溃退。与此同时,清军、黑旗军又在越南临洮大败法军,并攻克10多个州县,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形势。消息传到巴黎,立刻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

 

在晚清抗击外国侵略的战争中,很多都失败了,许多爱国官兵英勇献身。如:鸦片战争期间,副将陈连升父子(土家族),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总兵葛云飞、郑国鸿(回族)、王锡鹏,江南提督陈化成,副都统海龄(满族);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提督史荣椿、乐善(蒙古族);中日甲午战争时,致远舰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总兵刘步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直隶提督聂士成等,都以身殉国。

 

但是近代中国人包括统治阶级中的爱国人物在反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斗争,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历尽劫难、屡遭侵略而不亡。那些不畏强暴、赴汤蹈火、血战疆场、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乃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它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粉碎了殖民主义瓜分中国的图谋。

 

2、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极大地振奋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赋予了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毛泽东概括: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848页)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这些斗争具有重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的。其原因,如前所述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一)晚清社会政治制度腐败的表现:

 

1、吏治的腐败和军队的腐败。

 

清政府官僚机构膨胀,吏治黑暗,大小官吏贪污成风,营私舞弊,贿赂公行。社会上广泛流行“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文官三只手武将四条腿”的说法。腐朽的政权必然有一支腐败的军队。清朝政府极度腐败,营务废弛,军纪荡然,军官吃空额,克扣、冒领军饷,敲诈勒索;士兵不勤操练,许多人竟吸食鸦片,聚开赌场,国防力量虚弱。

 

清政府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排斥、打击抵抗派,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钦差大臣奕山到广东,竟然把人民群众诬蔑为“汉奸”,“防民甚于防寇”。 清政府特别害怕战争持续下去,会引发农民起义,因而急于向英国侵略者谋求妥协,为此不惜割地、赔款。

 

军队的腐败,必然丧失战斗力。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投入陆上作战的是当时有新式武器装备的淮军,但这支军队已腐败,叶志超部队在朝鲜战场上一溃千里就是明证。

 

2、最高统治者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和害怕抵抗。

 

这是战争失败的首要的和直接的原因,而战争指导思想的错误,又往往与他们的政治立场有关。清王朝的大多数官员和将帅害怕拥有船坚利炮的外国者,没有抵抗到底的决心,甚至为了自身的私利,不惜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们尤其害怕人民群众,害怕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以后会危害到自身的统治。所以常常压制与破坏人民群众与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战争。在中法战争后期,1885年3月,爱国将领冯子材指挥清军在中越边境前线大败法军,取得镇南关大捷和谅山大捷,使法国侵略者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茹费理内阁还为此而垮台。可是清政府当权者却力主避战求和,竟以此为和谈资本,加紧妥协求和活动,接受法国条件,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并下令前线清军停战撤兵。中法战争最终以“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而告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时,实际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忙于准备自己的六十大寿(1894年,清廷为筹办慈禧太后60寿辰庆典,除要求各级官员捐纳外,还提用户部饷银和边防经费,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战争爆发后,大小官员考虑的头等大事不是如何抵抗外敌,而是给皇太后送什么礼物。11月7日慈禧太后寿辰,恰好是日军攻陷大连之日。慈禧太后却照样在宫中升殿受贺,大宴群臣,还让皇帝与大臣们陪坐听戏3日,不问国事)。掌握军事外交大权和战争指挥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了保存自己控制的北洋海军和淮军的实力,消极避战,积极求和。整个战争,战前没有一个详细而周密的作战方针和作战计划,没有一个专门的最高作战指挥机构,最高统治者更是在和战问题上争论不休。清政府还下令不许接济和支援台湾军民的浴血抗战。在这种情况下,中日甲午战争最后只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以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守旧派虽然一度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与列强讨价还价及排斥异己,实际上却一直在背后牵制、破坏义和团和部分清军官兵与八国联军的战斗。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亲贵大臣们西逃。1900年9月17日,她在逃亡途中发布镇压义和团的上谕,称“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并命令清军对义和团要“严行查办,务净根株”。同时,她又派李鸿章与庆亲王奕匡力向八国联军乞降求和。此后,清军便公开与八国联军勾结起来,一同屠杀、镇压义和团团民。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的反侵略战争,就是这样被中外反动派联合绞杀的。

 

3、最高统治者和战争的实际指挥者不了解世界大势。

 

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不了解世界形势,不懂得抗击敌人的基本策略。鸦片战争期间,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对战争对手英国一无所知,连中国与俄国是否接壤也不知道,对英国为何要由女王来统治英国无法理解,对英国的战略战术无从知晓。在日本拨大量款项建设水军的时候,慈禧太后却把大量的钱财用来建造宫殿,或为光绪皇帝筹办婚礼。

 

很明显,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19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经过工业革命,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封建的中国已被远远抛在后面。

 

  以鸦片战争为例,当时,清朝常备军包括绿营与八旗兵有80万人,而当时英国全国军队不过20万人,侵华远征军最多时仅2万人。但是,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却相差悬殊。

 

  就武器装备来看,多数清兵尚使用刀、矛、弓箭等冷兵器,火器也不过是用火绳点放的鸟枪、抬枪,炮台所用大炮有些还是明代仿造西方的滑膛炮。而英军则普遍使用步枪,大炮则可打霰弹、开花弹,杀伤力强。中国水师的战船都是木船,吨位小,载炮少,经不起风浪,难于在海上作战。而英国舰队帆船吨位大,载炮多,还拥有少量蒸汽动力的轮船,船速快,并可在逆风搁浅时牵引帆船。

 

再就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来看,清军军官不通兵法,不谙近代军事指挥。相对而言,英军训练有素,指挥统一,海军、步兵、炮兵、工兵各兵种协同作战,战斗力较强。

 

  由此可见,在鸦片战争中,虽然中国军队在总兵力上占优势,但在局部战役、战场上并不占优势。加上军队素质、武器装备等诸方面的劣势,中国军队的综合实力、战斗能力远远低于英军。这是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失败的重要原因。

 

指出经济技术的落后是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并不意味着经济技术落后的中国就不应当进行反侵略战争或在战争中一定打败仗。因为武器固然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而当时的中国,不仅武器装备等很落后,而且反动统治阶级实行错误的方针、政策,并压制人民群众的动员。这样,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一再遭到失败,才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小结:

1、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和经济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所以,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是最根本的原因。

 

2、落后是要挨打的,但不一定失败,中国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例子就是以弱胜强的好例子。但是落后加腐败则不仅要挨打,而且必然失败,近代清政府领导的几次反侵略战争战争就是明证。

作业:

1、辨析: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

2、辨析:“落后就要挨打”。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反侵略斗争只是加剧无谓的牺牲。

3、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