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女子集中营第一部:邀你一起游览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1:47:49

邀你一起游览潮州太平街义兴甲巷(转载)


      一、历史要素

      1、地理位置

      潮州,位于东经116度22分——117度11分,北纬23度26分——24度14分之间,地势北高南低,为韩江三角洲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带,北部凤凰山山体庞大,峰峦陡立,主峰凤髻为粤东第一高峰,海拨1497.8米。潮州地处韩江中下游平原,濒临南海,东与福建省交界,西与揭阳市接壤,南连汕头市,是广东省的“东大门”,1991年12月升格为地级市,全市总面积约3613.9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5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60万人。是中国著名侨乡。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潮州市还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园林城市、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潮州菜之乡等称号。

      2、历史渊源

      潮州在禹贡为扬州之域,春秋为百越之地,汉时为南越之地,自东晋义熙九年(413)以来,即为闽粤交通要道,粤东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素有“领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潮州城始建于汉初,此后沿制屡有变更,但治所一直设于潮州城内。太平路牌坊街在旧城州治之前,直通城之南门,最迟在北宋,太平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成为潮州古城南北走向的第一通道。东门街为东西走向,与太平路中段垂直交接,东向直通古城东门,出城门接古代闽、粤交通要道的广济桥,该桥与古城区的太平路一起成为历代潮州古城的交通要道和商贸中心。明末清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潮州太平路、东门街也逐步改造成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时期修建的石牌坊一并共存,形成了国内独特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太平路牌坊街一直是粤东的交通、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3、牌坊街的形成

      太平路与东门街是潮州石牌坊最为集中的路段,牌坊街的兴起与当时潮州地方人文昌盛,经济繁荣有着直接的关系。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城中共有牌坊94座,长度不到2公里的太平路就有47座,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据记载,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4座,建于清代的有5座。最早的建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是为御史许洪宥修建的“柱史”坊,最迟的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俗称“新亭”,为直隶总督郑大进修建的“圣朝使相”坊。至1950年,太平路尚存石牌坊19座。1951年,潮安县城关镇人民政府以阻碍交通、废坠伤人为由,将太平路所存石牌坊悉数拆除。所幸者拆除前均留下宝贵照片,并对部分石牌坊所刻文字作了实录。拆除后部分精美构件由公园收藏,余散失各处。后因复建石牌坊需要,由牌坊街修复工程委员会通过文件、报纸、电台、电视等形式广乏宣传,发动群众提供古牌坊构件散落线索,采用捐献和征集相结合办法,共收回古牌坊构件100多件,大部分构件都用在这次牌坊街修复的24座牌坊中。

      二、文化要素

      1、科榜题名及旌表坊

      从现有资料看,太平路牌坊街建坊年代最早的是“柱史“坊,最晚的是“圣朝使相”坊,时间跨度达数百年。与其它地方的牌坊有所不同,潮州太平路牌坊多为旌表坊。人以“章服之锡在一身,而绰楔之建,没世犹以为荣,此名器之最重也。”建牌坊子孙引为殊荣,乡族也感光彩,地方官以此为楷模,有益吏治,可以据事申报,乐以促成。此次修复的24座牌坊可分为功名、职官、驰封三种类型。其中宋代坊主1,明代坊主17,清代坊主4,历代宰相坊1,门坊1。相关人物多达39位,他们来自潮安、揭阳、潮阳、澄海、普宁、程乡(今梅县)等潮属各县,是潮人中的精英。这些历史人物,从宋代的抗金名宦王大宝到清代乾隆年间的郑大进,都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少司马”坊纪念的兵部尚书翁万达,《明史》称他为“嘉靖间边臣第一。”在他总制宣大、山西、保定三边军务时,曾大修长城1000多里,并对“敌台”予以改良。“大理少卿”坊的吴一贯为加强居庸关屏障,规划创建万里长城的精华八达岭城。至于“状元”坊、“榜眼•秋台”坊、“四进士”坊、“七俊”坊、“盛世元凯•戊辰八贤”坊、“金榜联芳•两京科道”坊、“台省褒封•科甲济美”坊等,更是显示了潮州府昔日的辉煌。明嘉靖壬辰(1532)科状元林大钦,20周岁便中状元,这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极为罕见,他是明代最年轻的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状元之一。当然潮州的科举考试也出了个“最年长的进士”,刘起振88岁中进士,同样在中国古代科举史上得个全国第一。据史书记载:宋代广东共有528人中进士,而潮州府属各县就有172人登进士榜(其中海阳县94人);明代广东共有895人进士及第,潮州府则有160人(其中海阳县66人)。由此可见当时潮州文化教育的发达,人才鼎盛。

      2、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食在潮州。大概全国各地酒楼最贵的菜应算潮字头的潮州酒楼、潮州菜馆、潮州食府吧。可见潮州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外地客人每到潮州都要一饱潮州菜,品尝潮州传统特色小食,而潮州菜、潮州特色小食在牌坊街随时可以一饱口福。

      3、戏剧文化

      在牌坊街,传统的地方文化特色“潮剧”、“潮曲”、“潮语清唱”、“潮州音乐”、“潮州大锣鼓”、等潮字头的戏曲活动都可以在牌坊街的潮州戏苑和梨园公所等地方得以充分展示,更可让四海宾客一饱眼福。

     三、建筑特色

      1、牌坊建筑特色

      等级森严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牌坊的规格也是受到严格控制,除皇家有资格建“六柱五开间十一楼”的牌坊外,臣民一般只能建“四柱三间五楼”牌坊。潮州太平路的牌坊大都是三间三楼式,但牌坊结构与其它地方有明显的不同,彰显出其独特的地方建筑特色。其一,不少牌坊进深三柱,且外柱斜戗式。别处牌坊,多为单列式立柱,同时以双面抱鼓石增加其稳定性。北方采用斜戗柱的,仅见于木牌坊。其二,坊上方设独立的圣旨亭。中国各地凡有圣旨牌(恩荣、敕命等)的牌坊,绝大多数居中置于明间正楼下,但太平路很多牌坊都将圣旨置于正楼上方,上建圣旨亭。这无疑更彰显王权威严,也彰显自家荣耀。其三,牌坊柱下采用“贝灰糯米三合土”基础,大大增加牌坊的抗震性能。明万历三十二年(1504年)、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民国初(1918年)潮州发生几次大的地震,但古牌坊仍得以保留下来,研究分析,牌坊基础有如橡胶隔震垫。基础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是“抗震结构”大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在太平路牌坊街,牌坊修复开挖施工时发现,原来古牌坊的贝灰糯米三合土基础柔性特好,历经数百年而不风化,这正是古坊遇震不倒的秘密所在。

      牌坊作为纪念性建筑,强调装饰性。潮州历史上工艺美术发达,能工巧匠多,刺绣、陶瓷、木雕、石雕均精美绝仑。潮州古建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因此,牌坊也就成了各路匠师展示工夫手艺的舞台,从顶盖到抱鼓各主要构件均极尽装饰之能事。

      顶盖:屋面较为平缓,四角起翘,屋脊兽物多采用鲤鱼,鱼尾卷典向内,与民居的屋脊装饰相似。

     匾额:位于明间,用于镌刻牌坊名称。潮俗有谚云:“桥顶食炒面,城内看亭字 ”关于太平路牌坊的亭字,民间有不少轶闻,如“大理少卿”坊是由“书绝似米带”的著名书法家周宣所题”;“秋台坊”的榜眼、“秋台”四字,被认为是坊亭的饺饺者,为嘉应王利亨所书,但他因“叹榜眼之难,不复敢菲薄古人”;民间传说,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于潮州见“三世尚书”和“四朝大老”八字,甚为赞赏,命人拓下。新修复的牌坊坊额,除“七俊坊”、“赐锦重光”、“木天人瑞”三坊为原件,“柱史“为拓片,其余为根据相片临摹或为国内著名书法家重书。

      大额坊、小额坊:额坊是牌坊二柱之间的连结构件,同时额面也作为题写坊主功名,升迁等文字内容的地方。潮州牌坊常在次间额坊上放置了采用浮雕手法雕刻的平板坊,上面浮现的是神采奕奕的麒麟或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卉和动物等。这些有特定内涵和象征意义的图案有:蝙蝠,因其与“福”字谐音,代表长寿、健康、富裕平安、子孙满堂等五种无赐之福;鹿,与“禄”谐音,以示升官晋爵,高官厚禄;鱼,与“馀”谐音,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馀,同时,鲁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因表达长寿、幸福、吉祥等内涵而被刻在坊上。

      花板:花板是牌坊的主要装饰构件,既有浮雕,也有通雕。不论是各类戏剧人物,还是各式图案,均雕工精细,栩栩如生。

      抱鼓、石狮:牌坊立柱多由云鼓抱拥,有的主柱四周还有威武的石狮。

      2、骑楼建筑特色

      骑楼作为一种外廊式建筑艺术源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世界经典建筑古希腊的“帕忒侬神庙”中国的孔庙和书院等建筑。由于东南亚地区气候条件的强晒多雨,底层设敞廊的骑楼建筑在“南洋”流传开来。

      太平路牌坊街的骑楼连绵转,层叠壮观;外观生动,多姿多彩;花饰细腻,中西合璧;它有着南国近代商市的雍容华贵又闪烁着东方巴洛克风格的浪漫和辉煌;它是潮商的魂,也是潮人的灵气所在;它是潮州近代历史的见证,也是潮州古城区建筑之宝。与国内广州、开平、梧州、海口等地骑楼街相比。潮州牌坊街少了些都市风情,多了份历史的厚重;少了些耀眼繁华的躁动,多了些文化底蕴;少了些高大的气势,多了些精美的韵味。

      潮州牌坊街骑楼的底楼为开敞的柱廊,柱子多用简单浮雕花纹装饰。如龙凤松鹤、荷花莲藕、梅兰竹菊、回纹圈绳、福禄寿等。修复前的骑楼大都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至今已达八十多年,由于久年失修,几乎处于危房状态。墙体风化,墙面脱落,花饰残缺,外表污秽不堪。修复后的牌坊骑楼,再现民国时期华丽风格。

3、街巷特色

     潮州太平路牌坊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精美的牌坊和独特的骑楼,同样重要的是透过牌坊和骑楼感受到潮州的文化。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这条重要街道两侧的街巷;我们可以游览笔架山宋代“潮州窑”遗址;我国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好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国内第一座启闭式桥梁“广济桥”;国内罕见的府第建筑“许驸马府”;建筑奇葩,木雕一绝“已略黄公祠”;粤东第一古刹“开元寺” 等六处国保和一大批省市级文保单位。如:海阳县儒学宫、广济门城楼、黄尚书府、卓府、外江梨园公所、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李厝祠)等等。

太平路历史文化街区义、兴、甲三巷、以及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围绕牌坊街四周。同时,还可寻访更多真正代表潮州文化的文物古迹。潮州宿儒郭餐雪老先生说过:“去到潮州一日游,归家三月说不休。”

      潮城格局,外圆内方,以金山为首,坐北向南,中间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街即牌坊街,东西各有一条大街平行而较短狭的东平路(俗称东堤)和西平路,以及一条更短的义安路。这些路中间横穿着无数短小的街巷,经初步统计,分布在古城区内的街、路、巷、里等有720多条,其中有104个“里围”。街巷名称的由来有十余种:一、以官署所在地而得名的有府前街、道后巷、总兵巷等。二、以城门而命名的有东门街、北门街、下水门街等。三、为记述表彰历史事迹的如义井巷、三家巷、忠节坊巷等。四、缅怀名臣、循吏、先贤的有昌黎路、天水路、三达尊等。五,因神佛庙宇所在而得名的有开元路、国王宫巷、关爷宫巷等。六、因昔年名宦、府第所在而得名的有辜厝巷、薛厝巷、曾厝巷等。七、因名胜古迹而得名的有七星桥巷、九板桥头、七丛榕等。八、因亭坊而得名的有四进士亭巷、砖亭巷、岳伯亭内街等。九、由井得名的有三目井巷、义井巷等。十、以昔日经营工业时久而得名的如胶柏巷、打银街、钉鼓巷等;十一、以祈求和睦祥瑞而命名的有兴宁巷、文星一路、永安里等。十二、以物名巷的如梅酱巷、桃巷、番茨巷等。十三、以形名巷的如砻臂巷、十八曲巷等。其他还有以方向、大小、数序命名的如大江西巷、小江西巷、旧西门街、第三街、第四街等等。

      4、街边古井特色

      水井是一种挖地汲水的设施。我国人民挖水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甲骨文中已有了“井”字,最早的水井可以追塑溯到公开前21世纪。水井世世代代传下来,人们对它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描绘了很多优美的神话传说。潮州古城水井甚多,相传宋时城里有古井三十六泉,为潮州知府彭延年所凿。太平路牌坊街现存古井有二目井、开元古井、义井、四目井等。位于南段的“义井”,井水清洌,挑不尽,喝不完。传说宋帝丙?南逃潮州时,饥渴难忍,见此井却汲不到水,正想之际,忽见井水涌上井口,宋帝丙?喝上清洌甘甜的井水,心中高兴,赞其井真“有义也”!因此称之为义井。位于北段的四目井,相传是当年彭延年所凿三十六井之一。井旁有一古树,传说明朝万年间有清水神 —— 邢鸾,宋泰定进士,以谏诤谪陕西清水,后入山炼丹成仙,降神揭阳牧人,人民向之祈驱邪,甚有灵应,民祀之—— 曾在这古树飞昇,故建庙祀神,庙称古树庙,也称古树庙井。《海阳县志•舆地略五》载:“古树井,在南门水养坊,旁有古树故名。其阑四目,又名‘四目井’”。林大川《韩江记•卷五•四目井》载说当日井内蓄金丝鲤四尾,长约尺半,每乍午,红日当天,鱼起弄影,往来泼刺,殊为可观。一日,有地方无赖之徒,窃取一鲤,煎而食之,比日身死,此后便无有敢图窃鲤鱼者。当日,适贵池侨居潮州三十多年,曾为吴府公幕府之老诗人姚当瀚(竹园),住宅位于井旁,知之再买四尾赤鲤,放之井中,并赋诗送之:“送汝咛去古井中,水深湖海一般同。自知不是蛟龙匹,听其风雨只耳聋。”恰切隽永,余味无穷,令人叹服。井今尚在,1987年下半年,政府拨款修浚,绕以栏杆,更见清幽可爱。古井除了供人们饮水之用外,还有消防功能,一口口古井就像一个个消防栓,当发生火灾时,人们可以及时取水扑火。

      用甘甜的古井水泡茶要比自来水强得多,少了些异味,多了些清甜,同时又有历史的韵味。当你慢慢喝着工夫茶,聆听牌坊街的历史故事,领略潮州文化的博大精深,那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四、社会知名度

      1、潮人的纽带、潮州的地标

      潮州牌坊的知名度在粤东地区乃至东南亚是屈指可数的,只要是潮州人,不管是漂洋过海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侨,还是国内各地的潮属乡亲,一说到大街亭(潮州人称牌坊为亭)人人都知道是太平路的石牌坊,不单如此,他是天下潮人感情的连结纽带,更是海外潮人的根。另外,牌坊街还是地方性地标,外地人初来潮州只要看到鳞次栉比的牌坊街,就知道这里是潮州古城区了。

      2、商业经济发达

      潮州牌坊街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仍是古城区商业繁华地段,其热闹场面,百年商铺今又存,较有代表性的有“胡荣泉”、“吴祥记”、“百货大楼”、“瀛洲酒楼”、“顺发大灯笼”、“洪顺成”、“千祥”、“大祥”、“庆祥”、“德隆绸缎庄”、“公安祥布铺”、“金华百货”等。这些商铺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经济活力。该地段还集中了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世界名牌商店云集于此;老字号商铺仍传承着经济运作机制;古老的客栈至今仍旅客盈门;地方商业巨头都抢滩于此。

      3、名人的丰碑

      别的地方建牌坊,多在家乡故里的祠堂、乡道、街口前,像潮州这样大规模集中于府城最主要最繁华的街道是罕见的。由于闹市立牌坊更能让人“美名远扬,流芳百代”,因此,太平路就成为人们立牌坊的首选,也大大地提高潮州牌坊在社会的知名度。由于南方多雨、潮湿,木质易腐,难于耐久,因此潮州的牌坊几乎都为石牌坊。初看觉得材质相同,外貌相似,有点单调,但仔细品味才觉韵味不同。从整体上看,一个个牌坊连绵不断,气势恢宏,真是“巍坊九衢树。”(丘逢甲诗)从单体上看,各坊高低不一,错落有致,构造、型态、装饰各异。如楼面,有的是一正楼二边楼,有的是一正楼四边楼,最特别的是“柱史坊”,其下、中、上三层主楼相叠,逐次升高并收缩楼面宽度,这种做法国内罕见。又如“状元坊”,上面是一条石梁直通牌坊,此梁长9米多,重约2吨,寓意状元乃国家栋梁,可以单梁直过,如此笨重构件在当时没有现代吊装机械的条件下在空中接榫安装,可见古人的智慧和胆量。再如,“理学儒宗”坊,俗称“四狮亭”,因两根中柱前后各有一对狮,既使结构更加牢固,又大大美化了牌坊。由于每座石牌坊都有其独特之处,因此,潮州牌坊街在社会中亨有很高的知名度。

      潮州太平路的牌坊,其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从人文、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的角度上说,该街区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

      五、保护与管理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和要求,我市把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机构,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以及文物管理工作。

      1984年潮州市成立“潮州古城保护建设委员会”,负责古城区的保护、规划、建设工作。1986年潮州正式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年成立“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潮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作为常设机构,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建设以及全市文博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实行两块招牌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在做好文物“四有”工作的同时,办公室更注重各文保单位的管理机制,在牌坊街周边的文保单位都与所在的办事处或居委会或使用单位签订保护管理合同书,落实专人管理。一发现文物点有异常或因人为改造立即报告名城办(文管办),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对出现险情的及时组织人力加以排除,对人为建设性破坏的及时做好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有效地使牌坊街以及各文物点得已整体保护和传承下来。与此同时为使保护工作便为合法化和有章可循。我们在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同时,结合潮州名城的实际,先后制定了《潮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潮州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潮州古城保护与改造管理规定》、《潮州市近期建设规划》、《潮州市韩江市区河段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笔架山、葫芦山、金山管理暂行规定》、《潮州古城区建设“十不准”》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多年来我们严格执行《潮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潮州市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潮州古城区建设“十不准”》等法规性文件。在名城规划管理方面,市政府成立城市建设规划审批小组,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个口”的原则,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和名城保护规划,坚持和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为依法实施名城保护建设提供了法律法规保证。我们还编辑出版了旨在宣传名城保护的规章性通俗读本《名城知识50题》,在全市广泛开展名城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保护名城建设名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具体实施保护规划中,我们坚持了“三项原则”,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达到对古城区特别是牌坊街风貌特色的有效保护。“三项原则”即:一是全面保护的原则,包括对古城牌坊街历史风貌的保护、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统经济基础的发展;二是完整保护的原则,包括对名城和文物两个层次的保护;三是环境保护的原则,对名城的保护不仅是古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还包括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保护,以体现名城的环境特色。“五个关系”包括:规划与设计统一的关系、局部与整体和谐的关系、现代与传统融合的关系、建筑与绿化相映的关系、保护与改造相宜的关系。由于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注重风貌特色的完整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建设的关系,因此,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在对古城区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和改造,保留和拆除等方面的问题都得到圆满解决。与此同时,当地基层党政办事处、居委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对保护古城区的意识也大大提高,对牌坊街的修复工程都持积极支持态度,当地居民以实际行动主动配合牌坊街的修复工作,使牌坊街修复工程主体顺利的于2008年10月份全面竣工。今后,按照规划保护好潮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使历史文化街区在拆迁改造和在房产改建大潮中得以有效的保护仍是我们工作重点的重中之重。

六、经济文化活力

      古城经济文化活力的复兴

      潮州牌坊街位于潮州古城区中心地带,是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也是《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次修复的牌坊街全长1948米,宽9—10米,其中太平路1742米,东门街206米,太平路牌坊街以集沿街牌坊、沿街骑楼、沿街古井、沿街灯光亮化、沿街百年老字号商铺、货栈、客栈、绿化、住宅等综合性街区。

      牌坊街经历了近千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经济活力和文化活力。首先,在经济活力方面,牌坊街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是古城区商业繁华地段,该地段集中了多家银行的营业网点;世界名牌商店云集于此;百年老字号商铺仍传承着经济运作机制;古老的客栈至今仍旅客盈门;地方商业巨头都抢滩于此。其次,在文化活力方面,富有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潮剧、潮曲在牌坊街“潮州戏苑”可以一饱眼福。潮州小食与名扬天下的潮州菜在牌坊街可一一品尝。著名的潮州工夫茶在牌坊街随处可见。潮州木雕在牌坊街也能得以充分展示。太平路牌坊街入口的广济桥、广济门城楼、古城墙;以及在牌坊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义、兴、甲”、开元寺、许驸马府、已略黄公祠、海阳县学宫、黄尚书府、卓府等一批重点文物景点,这些浓厚的文化氛围相互映衬着牌坊街清香的文化气息。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辟建展示潮州文化专题陈列馆,较好的解决了牌坊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有力的促进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以及历史文化街区的保留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更为太平路牌坊街历史文化街区注入富有新时尚的,充满文化活力的时代气息。为丰富潮州文化生活,促进潮州文化建设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