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孤asmr:针灸秘传十绝招举例 - Qzone日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8:00:11

 

慢性性喉炎不痛,但音哑,久不愈。 0 z! F, k9 }* o; W4 j
穴名:喇嘛穴 传自藏医,甚有效。
部位:在背后腋窝缝的缝纹头。 7 l; _* D; I   G6 a; ?! C   L- X5 x
针刺手法:
初诊以毫针刺少商,三棱针刺金津、玉液出血。隔日复诊时单刺喇嘛穴,深度 1 寸至 1.5寸因病人肥瘦而异。
手法:少商、金津、玉液点刺出血。喇嘛穴则慢慢旋捻,平补平泻手法三进三退至5 分钟。
以后单用喇嘛穴,隔日 1 次。留针 20 分钟再行前述手法,此手法旋捻要慢,不可使病人疼痛,隔 10 分钟行第三次手法。得气时针感下行至手指,再旋捻则上行直达于咽喉,病人感到轻快,再留10分钟起针。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1 a   t; g9 @: z' r' n8 Q* A
初诊隔日 1 次,一周后每周两次,继则每周 1 次。以愈为度。 4 I7 H4 }% t* m/ }! v+ @
注意事项: 4 X' ]) k9 K) V! p5 C4 _
使声带休息,不要大声讲话,更不要喊叫。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忌烟酒,讲话不宜太多。名医彭静山针灸病案四则
8 a% f' S9 v2 k6 K& l1 ?% I
基层医生论坛5 g) Y9 K& h, f* C) \5 D
一、局部缪刺治疗疼痛
局部缪刺法与传统缪剌法迥然不同。其方法是,先找出疼痛点,其疼痛点以 1 厘米以内为最佳,若疼痛面积较大,可找出最疼痛的一点并作好标记,并在其对面找到对应点作标记。然后用 1 寸毫针,找准对应点针刺八分,施以提插术,上提时针尖不退出皮肤,以针刺点为中心向前或稍向四周斜刺,使之得气,留针以疼痛消失为度,痛止即可起针。此非左臂痛刺右臂相对穴,而是以某一部位为准找相对穴。如臂外侧痛,在臂内侧对应部位针刺﹔后背痛,在其对应的胸腹部针刺﹔头顶痛,在颏下针刺﹔左头痛,在右侧针刺﹔内踝痛,针其外踝﹔股前痛,针其股后。总之,在疼痛对面的部位针之,对应点找的愈准,疗效愈好。局部缪刺法适用于体表各部位出现的疼痛,包括针灸后遗痛 (即由于针刺所遗留的疼痛,局部疼痛不变,只是疼痛不已,其部位都在其穴位上)、外伤痛、痹痛等。当体表出现疼痛对,该部位之气血在前后、左右有其偏盛偏衰之变化。采用局部缪刺法,以调整前后、左右气血之偏移,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经络平衡,则疾病得愈。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N, B! Y: h( d$ t1 Q
〔病案一〕周某,男,22岁,学生。1991年 5 月 6 日初诊。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个体门诊|经验交流|病例讨论1 w3 @5 P* {+ _* V   K
一周前因打篮球被撞倒,全身悬起后背着地摔下,即出现腰背疼痛、活动受限、腰部第四腰椎右侧微肿, X线摄片示腰椎未见异常。诊为腰部软组织挫伤。
经服用跌打损伤药及理疗,局部肿胀已消,功能恢复正常,唯局部疼痛不止。后腰部皮色正常,脊柱居中、左右对称,第四腰椎右侧有一压痛点、如手指头大小,其部位在命门穴右旁开 2 .5 寸、下 1 .5寸处,在此作好标记后,找到其对应点为腹部脐中右旁开2.5寸、下 1 .5 寸处。常规消毒后,取30号 1 寸毫针刺入 8 分并行提插泻法, 5 分钟后疼痛消失。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二、身柱退高热
身柱穴为督脉第12号穴,位于上背部后正中线上,第 3 、第 4 胸椎棘突之间。用28号 1 .5 寸毫针沿棘突间向上斜刺入 1 寸,使全脊柱有麻木感,不捻转、不提插,留针20分钟。治疗外感风寒、暑热及流感所引起的高热不退极有灵验,还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及传染病。
〔病案二〕林某,女,49岁,干部。1991年 7 月12日初诊。 基层医生,乡村医生) }7 c   u" l, S$ z# K
感冒发烧 3 天,高热不退。 3 天前被雨淋而感冒,即出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体温在 39.2度持续不退,口服扑热息痛片、感冒通,静脉点滴青霉素,均无明显好转。面赤,舌质微红少津,苔薄黄,脉浮数。偶见促脉,体温 38.9度,咽微赤,喉核稍大。 www.jcys120.cn' G, h* }8 f: t/ Q0 z
取28号2寸毫针,于身柱穴常规消毒后刺入1寸,以脊柱有酸麻胀感为度,留针20分钟。针后症状逐渐减轻,10分钟后汗出热退、脉静身凉,全身感到舒服而病愈。
三、大接经治顽症 , ^& V' N, T1 Q8 \! ]
凡慢性病久治不愈者,如郁证、心悸怔忡、不寐、癫痫、周身疼痛等,多属经络左右不平衡,可用大接经法治之。其法有二﹕ 1 、按十二经顺序,由肺经起至肝经终、从肺经原穴接大肠经络穴,再接胃经原穴,依次下接至肝经络穴止,其具体取穴顺序为太渊、偏历、冲阳、公孙、神门、支正、京骨、大钟、大陵、外关、丘墟、蠡沟﹔ 2 、按十二经顺序,由肺经络穴起接大肠经原穴,再接胃经络穴,依次下接至肝经原穴止,其具体取穴顺序为列缺、合谷、丰隆、太白、通里、腕骨、飞扬、太溪、内关、阴池、光明、太冲。隔日一次交替针灸,第一次按原络顺序,第二次按络原顺序,平补平泻不留针,第 1 穴得气后起针扎第 2 穴,第 2 穴得气后起针扎第 3 穴,以此类推针完为止,并左侧针完针右侧。大接经治法,就是运用全身的原络配穴法,以调整十二经,以便达全身经络之平衡,使病得愈。
〔病案三〕范某,女,47岁,干部。1991年3月16日初诊。 基层医生论坛! ?2 B# Y9 A( ^+ B* V8 C
失眠已 3 年。 3 年前出现失眠,日益加重,甚则整夜不能入寐,有时即使入寐片刻也因恶梦而惊醒。遍尝中西药,施遍针灸、理疗,均无效果。患者形体消瘦,神疲色黄,舌质淡少苔,脉沉细无力。此属素体虚弱、心脾两虚、神不守舍,病久经络失衡所致。予大接经治疗。   当日按十二经脉顺序,先原后络,先针太渊,得气出针后针偏历,又得气出针后再针冲阳,依次下接至蠡沟止,并左侧针完针右侧。第 3 日按十二经顺序,先络后原,先针列缺,按同样方法再针合谷、丰隆,依次下接至太冲止。针刺三周后病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www.jcys120.cn+ p: \, u9 ]1 ?4 H* a9 u
四、翳风治牙痛
翳风穴为手少阳三焦经第17号穴,其位于耳廓后下方,当耳垂根后方的凹陷处。临床治疗牙痛,多取手足阳明经穴。翳风穴为手足少阳经之交会穴,手少阳三焦经之脉从耳后上达耳上部至额,再屈以下行至面颊部﹔足少阳胆经之脉,从眶下下行经颊车。经脉所行,疾病所主,因而针患侧翳风穴治疗齿根膜炎引起的牙痛,一次即可愈。以30号2寸毫针直刺1.5寸,快速捻转行泻法,得气痛止则即可出针。 4 L3 R: @' ^2 w5 D( Y, s
〔病案四〕李某,女,40岁,工人。1991年10月 7 日初诊。
牙疼已 3 天。 3 天前出现牙痛,持续不止,夜间加重,难以忍受,不能入睡,服止痛药无效。口腔科欲将牙钻开,但牙钻刚接触牙齿,则剧痛难忍,故拒绝治疗而到中医科就诊。痛苦面容,手捂左侧面颊,舌质稍红、苔黄,脉沉数。牙齿外观无变化,但痛不可近,用镊子碰击左侧臼齿则疼痛更剧。诊为胃火牙痛。
取30号 2 寸毫针,于左侧翳风穴刺入 1 .5 寸,行泻法。得气后疼痛立止,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