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地震:毛泽东为什么要批判武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14:55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奏,是由无产阶级和其农民同盟军完成的对中国资产阶级上述矛盾“悖论”角色的历史扬弃,完成的正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力完成的对封建主义的彻底革命中国的近代历史表明:对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的革命,不能由与地方地主阶级有着密切联系,或者就是由地主转化来的中国特殊的资产阶级完成,因为那种联系使这个面目不清的,角色模糊的阶级,对历史的认识也是模糊的,它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注定也是面目不清的。如果说历史或者对历史的“现代理解”就是把历史看作人类有意识的自觉行动的话,那么,始终有意识的,和自觉的要推翻封建主义制度的是中国的农民阶级和由他们转化的城市无产阶级。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不是一种“彻底的革命”是因为中国资产阶级缺乏对历史和自己行为的自觉的意识。中国资产阶级意识不到现代中国历史,特别是封建主义的历史的真实命运,这一点是由它与封建主义的近代承载者地主阶级的天然联系决定的。

因此,在政治和经济上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斗争,也就必然是这种斗争的现代承担者中国无产阶级申述他自己明确的历史意识和对中国现代历史命运的评价的重要时刻。这种对历史的命运的申述和对革命者自己命运的申述是密切联系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卢卡契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作了经典阐发),无产阶级革命是有意识的,自觉的理解历史命运,并使自己的解放与这种真实的历史统一起来的运动。这种革命不但是政治经济的运动,还表现为一种有自觉的历史意识的阶级的运动也就是一种有思想和明确意识的阶级的运动,甚至是有明确思想意识纲领指导的现代阶级运动或者说,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运动必然是一种思想文化运动。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正是这样的运动。在土改运动在中国接近高潮和尾声的时刻,毛泽东明确的把这种运动引向了革命者对自己明确的历史意识的申述和宣扬,他准确的选择了电影《武训传》作为申述革命者自觉的历史意识的靶子和对立面。

电影《武训传》叙述的是晚清以来,山东聊城唐邑县一个叫武训的乞丐,在地方乡绅的支持下,用乞讨得来的钱兴办“义学”的故事。这是一个在某种程度上“绕有趣味”的意识形态本文。一方面,在近代历史上,这种乡绅即地方地主是封建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的主要承载者,这种政治功能特别体现在对晚清农民造反运动的镇压方面;另一方面,晚清的地方自治运动,是维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即使乡绅兴办的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企业,也是建立在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上的,即无论乡绅建立的企业还是学校,都是以土地地租的经济形式为基础的事实上,历史调查表明,武训的确是以乞讨来的钱置办了田产,并以地租的利息来兴办“义学”。

马克思主义不能认同这种叙事是显而易见的。这绝不仅仅是因为:与地主阶级联合或者歌颂这种联合,看起来与正在进行的土改运动明显的背道而驰,而且更是因为,它与共产党正在进行的推广全民识字率的推进现代化的伟大工作背道而驰共产党的“土改工作队”在广大农村进行“识字班”运动,新中国的废除土地地主所有制,就是要废除封建贵族教育的经济基础,使所有农民的孩子可以受到现代教育。

与这个伟大运动相反,地方乡绅的所谓“义学”由于建立在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正是这种所有制形式剥夺了下层社会有受教育的经济能力。还有,在现代性的方案中,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以“劳动”组织起来的历史框架中,“乞讨”和 “乞丐”完全是一种反常的,甚至是变态的,丧失“理性”的耻辱。

但是,电影《武训传》却受到巨大的欢呼,这种欢呼在土地改革和全民教育体系的推广的决定性历史时刻发生,看起来不免有些奇怪。因为这部电影不但很难说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且的确非常明显的与土改和新中国的全民教育思想严重矛盾。问题的严重之处还在于:看起来不但是广大观众和评论家,而且是党本身,对中国历史和自己的历史命运,对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没有清醒认识革命丧失了其历史目标,无产阶级丧失了自己的历史和阶级意识,这一点在这种盲目的一片欢呼声中暴露无遗。毛泽东忧心忡忡的,也是十分惊讶的发现了这一切,这种发现随后马上就变成了怒不可遏,他简明的批评道:

《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性质。    象武训那样的人,处在清朝末年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和反对国内的反动统治者的伟大斗争时代,根本不去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及其上层建筑的一根毫毛,反而狂热的宣传封建文化,并为了取得自己所没有的宣传封建文化的地位,就对反动的封建统治者竭尽奴颜婢膝的能事,这种丑恶的行为,难道是我们所应当歌颂的吗?

向着人民群众歌颂这种丑恶的行为,甚至打出“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旗号来歌颂,甚至用革命的农民斗争的失败作为反衬来歌颂,这难道是我们能够容忍的吗?

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就是承认或者容忍诬蔑农民革命斗争,诬蔑中国历史,诬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为正当宣传。

电影《武训传》的出现,特别是对于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歌颂竟至于到了如此之多,说明我国文化界的思想混乱达到了何等的程度!

在许多作者看来,历史的发展不是以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而是以种种努力去保持旧事物使它得免予死亡;不是以阶级斗争去推翻应当推翻的反动封建统治者,而是象武训那样否定被压迫人民的阶级斗争,向反动的统治者投降。我们的作者不去研究过去历史中压迫中国人民的敌人是些什么人,向这些敌人投降并为他们服务的人是否有值得称赞的地方。我们的作者也不去研究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00 多年中,中国发生了一些什么向着旧的社会经济形态及其上层建筑(政治,文化等等)作斗争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新的阶级力量,新的人物和新的思想,而去决定什么东西是应当称赞和歌颂的,什么东西是应当反对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号称学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他们学得了社会发展史历史唯物论,但是一遇到具体的历史事件,具体的历史人物(象武训),具体的反历史的思想(如电影《武训传》及其它关于武训的著作),就丧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则甚至向这些反动思想投降。资产阶级的反动思想侵入了战斗的共产党,这难道不是事实吗?一些共产党员自称已经学得的马克思主义,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

这是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介入文艺问题的讨论。毛泽东对文艺的态度,表达的是他从这个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阐述,它鲜明的表明:如果现代性的视野把“历史”看作有意识的人的自觉行为的话,马克思主义就是这种历史观的坚定捍卫者。毛泽东认为,在中国这样的国家,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革命的胜利,并不意味着人民群众甚至革命者本身就自然的意识到这种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革命的“受益者”和“参与者”未必都是“自觉的革命者”,一场被历史裹挟的革命运动,和自觉的意识到“历史”的革命运动还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