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二十几岁就死了:超越"情商"(心力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0:08:28
超越"情商"

               吴甘霖 (中华万年网副总裁)

           
心力故事

  汤斌,清代进士,出任江苏巡抚。淮河流域一带大旱,数十万老百姓流离失所。在想尽一切办法都无法解决问题之后,汤斌下令:拨出国库存银五万两,派人到外省采购粮食。动用国库存银事关重大,不经过请示批准就这样做,恐怕他会大祸临头。下属都劝他别冒这个险。汤斌说:"如果等到圣旨批下来,再去开库取银,派人买米,老百姓恐怕早就成为饿鬼了!我相信:圣上仁爱,不会降罪;即使真的降罪,我以一顶乌纱,换来千百万人生命获救,还不是很好吗?"
汤斌并未被降罪,一代圣明君主康熙对他很欣赏,不久将他提拔为礼部尚书。

问题:以情商理论,能够解释汤斌这种超乎常人的举动吗?

  情商理论,是近几年来风靡世界的成功学理论之一。它出现于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出版《情感智商》一书,提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的理论。该理论一改人们片面强调智商的偏颇,使人们将关注成功的重点,由"脑"转到"心",对解决人们生活中的不少困惑,有颇大指导作用。所以在成功学领域,这一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从追求成功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来说,现有的情商理论,却有不少缺陷。这正是"心力学"予以超越情商理论的地方。

(一)"情商"有挂一漏万之嫌
  从心灵方面说,成功涉及许多方面:理念、追求、情感、价值观、意志等。有的与情感有关,有的却关联不大,一定要强求以情商来解释,就会削足适履。主词相对,"心力学"有一"全然发生律",把上述这些方面都尽可能容纳进去。

(二)在对成功的把握上,心力学更接近成功的核心
  成功核心是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它最需要的是一种力。情商理论包括五个方面: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局限在对"情"的把握和控制上。许多问题,以情商理论却无法解释,如在上述汤斌的故事中,除"自我激励"一条可以靠上外,解释起来就很苍白。
心力学理论把人分为三种层次:心情主导型、心智主导型和心力主导型,最高层次就是心力主导型。并总结出六种基本心力:一,自我激发力,二,觉力,三,面对力,四,承担力,五,整合力,精进力。这六种力基本能概括人面对内在和外在各种挑战时所需要的心灵力量。我们以此分析汤斌的超人举动:有对问题的"面对"、有对责任的"承担"、更有奉献精神所导致的"自我激发",还有坚持到底的"精进"等,比起情商理论来,就更加到位了。

(三)不能只以商业社会的标准来定成功标准
  且看《情感智商》中的标准:"高EQ的男性,社交兴趣浓厚,外向而快乐,不喜沉思默想。"这不过是商业社会对商业人士的要求。这样,即使爱因斯坦也属于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了。事实上,虽然爱因斯坦对社交兴趣并不浓厚也喜欢沉思默想,但心理素质相当高,不仅敢于挑战生活逆境,在朋友,和学生眼中,更是一个爽朗的、有吸引力的人,怎能以此断言他是一个低情商的人呢?

(四)应该更辩证地看待问题
   如《情感智商》把"对自己、他人和环境满意",也作为高EQ男性的标准,就是只看到"满意的"积极一面,看不到消极一面。实际就是缺乏辩证性。实际上,人类所有进步,都是建立在"不满"的基础上。就拿戈尔曼本人来说,他不是正因为对西方过于重视智商不满,而提出轰动一时的情商理论吗?
与此相反,心力学倡导的"全人理念",在心力训练上更讲究"系统整合"。

(五)应以开放东西方结合中实现超越
  情商理论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特别是大量科学实验成果。但别忘记:东方心学是一巨大宝库,越来越受到西方重视。最耐人寻味的是:"情商"理论总结者戈尔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最有情商的人,是古时代的中国人。自述其理论产生的原因,竟大谈受到东方哲学尤其是禅宗的影响。他本人也打座,并从中受益非浅。作为中国人,对东方心学的宝藏,我们能妄自菲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