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f说明书:《呻吟语》吕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08:20

近日读书(明)吕坤《呻吟语》,欢喜不已。推荐如下。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贱不足恶,可恶是贱而无能;

老不足叹,可叹是老而虚生;

残不足悲,可悲是死而无闻。

[述论]
     贫穷并不足以让人感到羞愧,可以羞愧的是贫穷却没有志气;卑贱并不足以让
人感到厌恶,可以厌恶的是卑贱却没有技能;衰老并不足以让人感到叹息,可以叹
息的是衰老却虚度了一生;残疾并不足以让人感到悲哀,可以悲哀的是死了却默默
无闻。

无识之士有三耻:耻贫,耻贱,耻老。

君子有三耻:亲在而贫,用贤之世而贱耻,

年老而德业无闻而耻。

译文:无见识的人有三耻:以贫为耻,以贱为耻,以老为耻。君子的三耻:父母健在而自己贫穷,处于用贤任能的世道而地位卑下,年老而德业不为人所知。

只见得眼前都不可意,便是个碍世之人。

人不可我意,我必不可人意。

不可人意者我一人,不可我意者千万人。

呜呼!未有不可千万人意而不危者也。

是故智者能与世宜,至人不与世碍。

[述论]
     如果只看见满眼前都是不可自己心意的事情,肯定就是一个阻碍世界的人。人
们如果都不适可我自己的心意,那么我自己也一定是不适可他人的心意了。不适可
他人心意的只有我一个人,但不适可我自己心意的却有千千万万的人。啊呀!世界
上没有不适可千千万万人的心意而能够不危险的人啊!因为这个缘故,真正的智慧
者能够与世界相适应,真正的智人却是不与世界发生阻碍的。
坦荡荡与常戚戚

小人亦有坦荡荡处,无忌惮是已。

君子亦有常戚戚处,终身之忧是已。

[述论]
小人也有心灵坦坦荡荡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忌惮和畏惧。
君子也有经常戚戚惨惨的地方,就是因为他们终身也都充满了忧患意识。

《易经》上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就是说,君子以天下为己任,
心胸开阔,公而忘私,所以总是心怀坦荡的;小人因为心中总藏着私情,总与人过
不去,一直想着坑人害事,损公利己,所以心怀总是不开阔的。

但是,正因为君子要让天下百姓安宁幸福,整天忧国忧民,要对自己的位置负
责任,所以就如范仲淹说的:“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与!”在太平时
代,君子要忧患着未来,要保证这份太平的长久;在艰难时代,君子慈悲为怀,希
望为天下受苦的人找到一条出路。就如林升的诗中说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胸中景与眼前景

胸中情景,要看得春不是繁华,

夏不是发畅,秋不是寥落,冬不是枯槁,方为我境。

[述论]

我们胸中的情形和光景,是要把现实眼前的春天看得不是那繁荣昌盛的景象,

夏天不是那风发顺畅的景象,秋天不是那寂寥摇落的景象,冬天不是那枯萎槁朽的

景象。这样才算是我自己的情景。

自然中的事物都是自然而然的。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这在自然来看是非常自然

而正常的事情。但在有感情的人类心里,却就不同了。人们会惜春而悲秋,厌夏而

哀冬,任何时候都会感慨无限。正是那进亦忧,退亦忧,不知道何时才会快乐!可

见,人们不快乐,只是因为没有大自然的胸怀而已。等待我们有了大自然的胸怀,

不把四季更替看做一回事的时候,岂不也就无烦无恼无忧愁了吗!

待事与养心

宁耐,是思事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置富贵、贫贱、死生、常变于度外,是养心第一法。

无心与有心

忘是无心之病,助长是有心之病。

心要从容自在,活泼于有无之间。

[述论]

什么事情都会忘记,这是因为没有心意的毛病;什么事情都要去助长,却是由

于有心意的毛病了。而心灵要能够从从容容,自自在在,活活泼泼地在于说有也没

有、说没有也有的当儿。

心中要虚静,虚静才能够空灵。手里空了,才可以灵活地捉东西;胡琴空了,

拉起来才可以发出声响。一个榆木疙瘩子,结结实实的,肯定是拉不出声音来的。

之所以叫做心灵,就因为它处在我们人体的中心,是司令部;它灵活了,才会正确

地感受全身各处的信息,并且加以处理。心中不灵活,我们的身体也同样会死板而

没有生气。

读书与做人

  
读书人最怕诵底上古人语,做底是俗家事。

这等读书虽闭户十年,破卷五车,成甚么用

         [述论]
     读书的人最怕的是,诵读的是上古人的语言,但却做的还是自家的人。这样的
读书,就是闭门闭户十年,读破了五个车子的书卷,那又能够成就个什么用场呢!

带走带不走

属纩之时,般般都带不得。惟是带得此心,

却教坏了,是空身归去矣。可为万古一恨。

[述论]
属纩死亡的时候,什么东西都带不走。只有这一个心灵能带得走,反而却教它给坏了,所以是空着手回去了。这可以说是万古的一大恨事了。

摆脱与沾恋

胸中只摆脱一恋字,便十分爽净,十分自在。

人生最苦处,只是此心沾泥带水。

明是知得,不能断割耳。

[述论]

我们的心胸中只要摆脱掉一个留恋的恋字,便会感到十分地清爽干净,十分地

自由自在。人一生最痛苦的地方,只是由于这个心里总是要沾泥带水。谁心里也都

明明白白地知道,可就是不能够给痛痛快快地一刀割断啊!

心灵应该清静自在,才能达到空灵应物,左右逢源的境界,所以《西游记》的

主人公叫做孙悟空。知道了万法皆空,不能执着,就是悟空,就能够得大自在而成

佛做祖。西天路上,只要悟空生起了什么心理,便会有什么妖魔出现。

第50回“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中,悟空害怕师父与师弟遇到

危险,便给他们身边画了一个圈子。结果呢?他们师徒却真的走出了悟空折圈子,

遇到了一个更为厉害的魔王青牛老怪,拿着一个更厉害的圈子──太极圈。可见,

心中一有留恋,便会生出烦恼来。

等到烦恼除去的时候,心中空空明明,自然会清爽自在了。而人生最大的悲剧,

就在于藕断而丝不断,什么事情都要沾沾连连。夫妻之间恩恩爱爱,那就更好;可

早已没有了恩爱,却还是割不断,结果粘粘缠缠,说是为了孩子却真正给孩子耽误

了,自己的青春也给耽误了。对于名利的追求也是一样,明明知道那痛苦多于幸福,

也想早些抽身,可就是舍不下,放不掉,割舍难啊!正是那首《好了歌》中所说的: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毁我之言可闻,毁我之人不必问也。

使我有此事也,彼虽不言,必有言者。

我闻而改之,是又得一不受业之师也。

使我无此事也,我虽不辩,必有辩者。

若闻而怒之,是又多以不受言之过也

替别人着想,乃人生第一等学问。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