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塞恩自由行用车问题:确定社区建设新目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03:20

确定社区建设新目标

 

 

杭州市下城区围绕社区建设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扎扎实实地推进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并使其不断深化,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确定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以来的工作情况

    1999年,下城区被民政部确定为首批“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区委、区政府以此为契机,认真总结,面向向新世纪。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注重培育和提升社区功能,大胆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社区建设内涵,从而使社区建设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1.深化改革,初步建立了社区管理的新体制。一是完善组织领导体系。调整充实了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全面负责社区建设规划、综合协调和政策制订。指导委员会下设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治安、社区环境七个工作委员会,负责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组织落实工作指导和专业服务等。同时,也相应调整充实街道社区工作委员会,加强街道社区建设科的力量。二是科学合理调整社区规模。本着有利于加强社区管理、社区群众自治、社区资源合理利用以及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则,将原有的165个居委会按1500 - 2000户或2-3个居委会合并的规模进行调整,形成板块型、小区型、单位型等不同类型的65个社区。三足建立新的社区组织机构,完善社区组织体系。部分社区已建立起由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

会、社区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的社区组织体系。

    2.突出“示范”,分步建成功能齐全的新社区。本着高起点、严标准、少面精的原则,通过加大投入、调整盘活、合理置换等方式,集中人、财、物,在2000年底前完成了7个“示范社基”越建任务。在工作中:一是制订“示范社区”考核评估指标。分别就社区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社区服务各项内容、硬件设施标准、居民参与及满意程度等11个方面提出具体指标,实行申报制,达标一个表彰奖励一个。二是注重硬件建设。区级硬件设施要达到六有,即有一个2000平方米的社区建设中心,一个上规模的敬老院,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育中心,一个文化馆,一个布局合理的社区卫生医院网络和一个完善的社区再就业服务体系。街道硬件设施要达到三有,即有一个1000平方米的社区建设中心,一个标准规范的敬老院,一个文化站。各社区也必须达到六有,即有一个固定的社区成员聚集中心或社区服务、活动中心,一个标志性建筑,100平方米的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一个200平方米以上的固定活动室,一处健身路径(园),一个科普、文化知识宣传廊。三是争创特色。7个“示范社区”,既按标准创建,又突出各自特色,提高了社区的品位和档次。如浙大社区充分利用居民文化水堆高的优势,集思广益,在年底建成独特的既体现人文景观、又具有时代气息的两条200多米的“文化长廊”。

    3,积极探索,开创社区党建和思想敲治工作的新局面。一是扩大社区党建覆盖范围,做到厂三个延伸,即党建工作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向流动党员延伸,向社区单位延伸,形成了社区思想共育、资源共享、机制共创、责任共担,括动共办、环境共建的局面。二是下城区所属的机关于部都与社区结对,并定期开展活动,全区共有35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近2000名党员参与了社区各类活动,1.3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登记,在社区中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实施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对社区内的离退休党员、职工、下岗职工、青少年、流动人员等,区分对象,制订计划,明确内容,分阶段、分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并把教育与建设再就业中心、拓宽就业渠道相结合,使他们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为稳定社区繁荣社区作出贡献。四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建设,实施环境、阵地育人工程。充分利用原有的图书室、活动室、宣传橱窗、市民学校、广播站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设施,扩大教育对象,深化教育内容。同时,积极开展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社区成员参与活动,寓教于乐,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今后社区建设工作的思想和目标

    基本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创建文化名城和现伐文明城区的总体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杜区党建为核心,以强化社区服务管理为重点,通过继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硬件设施,实现社区再造,动员社会参与,共同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关系和谐的社区。

    工作原剃:一是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满足社区群众的需要上,做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民求我应、民需我做,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要充分调动社区内党政部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一切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实现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三是推进民主、社区自治的原则。要按照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调整社区规模,划分社区。同时,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四是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的原则。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区、街(镇)、社区之间的责、权、利,加强社区的功能,做到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街

道、镇和社区的凝聚力。五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解决居民群众热切关注的问题人手,实事求是,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社区建设的发展目标。同时,勇于创新、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具有下城特色的杜区建设工作模式。

    根据上述思路和原则,至2005年将实现以下目标:

    ——居民素质进一步提高。强化社区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市民守则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活跃社区文化括动,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文明意识。

    ——社区服务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社区建立服务站,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走社区服务产业化的路子,充分发挥其在再就业、便民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社区环境进一步美化。在完成主要道路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向背街小巷、小区、城郊结合部整治延伸,基本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加大旧住宅区、郊区河道和环保综合整治力度,绿化美化环境。

    ——社基管理进一步有序。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首位,不断提高民间纠纷预防、疏导能力。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入室盗窃等多发性案件,预防火灾和交通事故的发生,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

    ——社区教育进一步深入。以全面提高居民整体素质为宗旨,充分发挥市民学校、成人培训学校、社区教育学院的作用,构建社区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实现辖区中小学全部对社区开放.建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柱区教育网络。突出抓蜒青少簪秘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满避社区成员多层次的教育需求。

    ——社区文体进一步活跃。坚持每年一届的下城社区文化月活动和下城全民健身宣传月活动,继续推行“一街(镇)一品”的特色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楼群文化、家庭文化活动,形成各具鲜明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各街、镇设有体育健身路径。

    ——社区设施进一步完善。采取多方集资、多元投入的方法,分步骤抓好社区硬件设施建设。要建成社区建设中心和区文体中心,各街,镇要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各社区要有200平方米以上的用于活动室、图书室、亦公室的配套设施。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将着重在三个方面实现创新:

    实现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一是不断完善社区建设组织领导体系。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立足社区的新变化,及时完善社区建设组织领导体系,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从而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工作跨上新台阶。二是加强社区居委会全面建设。继续推行“议事、干事”相分离的体制,积极推进城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居委会社会职能,提高居委会的自治水平。三是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组织。有组织她推进发展杜区志愿者协会等一批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引导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一与社区各项活动。

    实现社区运行机制翻新。一是确立稳定的政府主导机制。切实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加大经费投入力度,逐步把社区建设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调整区、街税收返还比例,充实街道社区建设资金;改革政府资金投入方式,变单一行政拨款为项目投入、运作补贴资金、对象补贴投入、民办公助投入等多样化、离效的投入方式: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进一步盘活社会存量资产,统筹规划,建成符合实际需要的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服务设施。二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在社区建设中许多公益事业的开展,政府采取评估补贴的办法,不直接出面,改由民间团体组织进行,吸收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以此来不断激发社会民间团体从事社区公益事业的热情,使公益范围更为广泛。三是引入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一方面,大力培植社区中介组织,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社区资源配置,提高杜区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四是培育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社区单位、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启劫社区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创文明。

    实现社区理论研究创新。下城社区建设发展得益于对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探索,今后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和前瞻的眼光,立足下城实际,针对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认真探索研究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以及如何运用信息化来推进社区建设等方厦的问题,总结经验,把握发展趋势,确立新理念,并以此来指导实践,从而确保下城社区建设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