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3月15日:《川西高原 金秋追红 》 --游记 - 瑞丽江边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3:45:08

《川西高原 金秋追红 》 --游记

默认分类 2010-10-27 00:29:40 阅读55 评论4   字号: 订阅

 

                                                                      ( 新都桥的早晨)

自2005年去过川西高原川藏线的新都桥和塔公草原后,又是几年没能去高原了。被称为“摄影家天堂”新都桥和川藏线的美景几年来时时在脑海中浮现,真让我魂牵梦绕,欲罢不能!为了目前年龄和身体还行的情况下能多跑几次高原,我决定今年一定要争取跑一次高原,去看看那美伦美焕的金秋红叶,也顺便到当年学军拉练到泸定追寻红军长征路的沿途去故地重游!前段时间看了描写川藏线工程兵的电视剧《一路格桑花》,为此,我在九月也买来了一辆长城四驱车,就等那金秋季节的到来了!

十月初,家里来了西双版纳的客人,老夫妇俩是我同学的亲戚,去美国探望女儿要到成都的美领馆签证。老同学委托我一定要协助和帮助他们。为老同学当然责无旁贷!只是暗暗担心那些美国人万一情绪不好不给签,这不但会让为此准备了一年多的两老人伤心,而还会让我今年的精心准备泡汤,心里不免隐隐着急。那几天两老人也担心得睡不好,半夜醒来都要再背一下台词,如果被拒签的话,所花的6000多元的费用就打水漂了,心痛啊!还好,那天那位美国女郎心情不错,签证十分顺利,真是皆大欢喜!

10月20日下午,送走了返回版纳的客人后,马上电话询问甘孜州新都桥政府和九龙县旅游局两地的天气和红叶指数情况,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后,就再也等不得了!当晚,约上了能马上行动的建新,绍霞和学敏三人,第二天一早就出发!遗憾的是,建新不能缺席下周一的调度会,原计划的四日游,只得改为三日游了,原计划要去的九龙伍须海只有放弃了。

 (一)   出发

从成都上成雅高速140多公里,从雅安下高速后就进入山区公路。公路已全是柏油路面,开车感到十分惬意和舒服。进入雅安的山区,开始下起了小雨,大家不约而同地说:雅安真是名不虚传的雨城啊!多雨温润的气候,使该地区植物繁茂,满山青翠,泉水孱孱,盛产美味的雅鱼。温润的气候也使当地的姑娘肌肤白皙细腻,性格温婉而闻名。故雅安有“雅雨”,“雅鱼”和“雅女”三雅之说。

 

一路上,大家兴奋无比,绍霞今年以前从来没去过川西高原,却从《中国国家地理》中了解了大量的川藏线美景,去那里看看已成为一个梦想。今天梦想就要成真,哪能不兴奋?学敏之前只去过康定,还没去过新都桥,听说还要去39年前拉练过的一些地方看看,当然也乐开了花!建新多年来数次进川藏线采风,在那里更是他摄影的福地,折多山的《大地》,和《高原情怀》等作品更是为他赢得了数次国内奖牌,他也早已成为我们知青中为数不多的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了!他说,每次去川西高原我都会有收获!

 

                              (二郎山西侧)

翻过3400多米高的川西高原第一台阶二郎山,就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川西高原了。二郎山的东面,是四川盆地的西壁,湿润的气候让它终年多雨,云雾缭绕,树木繁茂;而它的西面却因寒冷干燥的高原性气候使得它地表干旱贫瘠,树木低矮,但它却常常让我们看到那晴空万里,巍巍大山气势磅薄的高原景象,直让人感到一种荡气回肠般的心旷神怡!

 

 

                                                  (二郎山遂道西侧出口,遂道长4178米)

图中的公路如今早已不再从二朗山的山顶上翻过,而是从山间的4176米的遂道一穿而过,从而不但为进藏的汽车队一下子节约了几十公里的路程,也极大地改善了山顶冰雪路面的恶劣条件。记得1971年4月我们学军追寻红军长征路背被包徒步拉练翻越二朗山时,大家曾异想开天地开玩笑说:要是二天能在二朗山脚下开个洞就好了,我们和汽车都不用再爬山了!话虽这么说,但没有一个人怀疑它只是一个玩笑或梦想!如今,真没想到:玩笑成了真!梦想变成了现实!这让当年在这里翻山越岭的我们感慨不已! 

 为了能赶在天黑之前到新都桥,我们没敢在泸定和康定逗留,下午七点左右匆匆赶到了川西高原的第二台阶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垭口。当天老天爷不作美,山顶笼罩在一片云雾中,让折多山的巍峨和高原台地的辽阔风景无法显现,真是遗撼!这时我们都开始出现了高原反应:开始轻微头痛,胸闷,好象要想睡觉一样一个劲儿地老打哈欠,脚也轻了,头也重了。学敏反应最重,头痛利害,心慌,脸上也泛起了高原红!我们赶忙照了几张像后又上了路。

                                     (折多山垭口)高原的气侯真是瞬息万变。我们刚没走几分钟,火样的太阳一下子从云层中露了出来,又飞快地躲进了山后,却把满天云彩映得通红。几乎所有在路上的车都停了下来,人们惊呼着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把折多山今天送给人们的第一个惊喜记录下来!

 

(折多山上的晚霞)

                                                                                                                 《大地》吴建新摄

 由于当天天气不好,我们无法看到折多山的雄姿,还是借用建新当年的作品《大地》来让我们一睹为快吧! 

                                                  (我们入住的藏式客栈)      

 当晚八点过到了新都桥后,没料到几家较大的藏式宾馆都已住满,也就顾不得再去挑选住处了。问到这家客栈还有房间,就马上定了下来。收费不贵,才30元一人。刚住下来,一个成都来的小姑娘就跑过来问我们带读卡器没有,说是相机已装满了,想把空间腾出来。看来这个地方真是传说中的摄影天堂啊!准备不足是要后悔的!

新都桥海拔3400米,我们的高原反应轻了许多。住下来了心情也轻松了,晚餐专门点了一个红烧牦牛肉,大家食欲大开,大夸高原的原生态肉食就是不一样,就是特别的香!

我们一路过来,除了旅游大巴外,见得最多的就是成都,北京,重庆,深圳,福建等地的自驾游的骄车和越野车。看来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到这里来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刚一出新都桥镇,又遇上了“梦。路”摄制组的车队驶往塔公方向。这真是一个拍摄的好季节啊!

 

 

                                                                               (新都桥的第一抹阳光) 

      (二)  新都桥到塔公草原方向二十公里内的景色

                                                             (新都桥的早晨)

 

                                                        (新都桥晨景)

                                          (农舍旁的牦牛)

                                                                                                                                                (秋色正浓)

                                                     ( 藏家农舍一景)

                                                   (  新建的藏家农舍纷纷采用了汉族建筑风格的屋顶,藏汉结合的新建筑显得更加豪华和气派)                (藏传佛教的佛塔随处可见)

                                                                                                             (静静地躺在河滩中的牦牛遗骨)                   (天高水清的新都桥风光)                          秋色

                                                                         ( 水如蓝天)

                           (新都桥的云,天,山,水)

                                                                                                                                        (先秋夺人!)          (三)  新都桥往雅江方向十公里内的景色         (   远眺折多山  )         (  彩林  )     (四)新都桥往九龙方向三十公里内的景色

                                                                                                                     (  秋 叶  灿 烂   )

                           (   佛  塔   )

        离佛塔约三公里远的地方,我们遇见了一群往佛塔方向作长跪卧拜行进的藏传佛教教徒。他们行进速度很快,对从身边过往的车辆及对他们照相的人都毫不理睬,一心一意地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地进发!从他们那虔诚的眼神和坚定的步伐中,让我们对宗教信仰的巨大力量而感到震撼!也不得不对此而感到一种崇敬!一种敬畏!我想,在他们心中也一定是去追求一种纯洁,崇高和神圣的东西!旦愿它能给他们自己,也给我们带来的是和平,安宁和幸福!阿弥托佛!扎西德勒!

                                                                                                                             宁静的村庄                             阳光眷顾的地方

                                                                           高原春秋                         源远流长

 (五)  返程    当我们踏上返程之路时,才惊喜地发现折多山到新都桥的路是这样的笔直,平坦和漂亮!向着远方的折多雪山进发,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心情就象放飞的鸽子一样飞了起来!我禁不住拿起相机啪啪啪地边开边拍了起来。旁边的建新也拿起相机对着我也啪啪啪的拍了起来!笑称:一回成都就可马上给交警投稿了! 

                                                                                                      头天从折多山下来时一路的美景全都淹没在了夜幕中。返回途中,才发现这完全又是另一番让人着迷的风景!记忆中这段路没有什么人家,而今天,这里竟然一下子冒出来了不少别墅一般的漂亮的房子!在这似诗如画的高原美景中,在这蓝天,白云,雪山,河流的秋色中,有了这些漂亮房子的点缀,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山林秋色

                                                                  (远眺康定新城)       几年没来康定,让我们吃惊地发现,在老康定的山沟上游几公里的地方,霍然间冒出来了一座崭新的康定新城!想起五年前来的时候折多山上新建的高原机场连影子都没一个,现在又一下子冒出来一个新的高原城,我们不得不感叹: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变化实在太大啦!          我想,康定不一定会有多少人知道,而一曲《康定情歌》却让全国和全世界都了解了这座浪漫的情歌之城,据称,人类向浩瀚的太空宇宙发射的探索飞船上的对外星球生命问好的音乐曲中,代表中国的就是这首脍炙人口的《康定情歌》! 

        因受地形的限制,康定城只能沿着这条来自雪山的小河依岸而建。小河两边就算城市的市中心大道了。图中的街道也是康定城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从城边半坡的跑马山上俯看整个康定城,就是一条长溜溜的城市,难怪康定情歌会把康定城唱成“康定溜溜的城哟!。。。。”       也难怪,几年不见,人们会在它的上游再建一座新城:老城区已无法承载越来越大的人口增加的压力了!虽然新城反映了它的飞速发展和变化,但我更为它与大自然争地,对当地的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而感到深深的不安和担忧。旦愿在若干年后,康定城还能象现在和以前一样:一座宁静的,与大自然和谐的,高原上美丽的溜溜的城!  

                                                                                                              

 

老城区清真寺的两边,还保留下据称是康定最后的一小段老街。它可是老城中最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数家小吃,餐饮等老字号店。我们来到一家叫丁三哥老字号的小吃店吃了一顿早餐:牦牛杂汤加方方糕。吃得我们几人直呼过瘾!店老板丁小妹说:不要看我们店子小,我们这里好几家都上过中央电视台呢!不过,这里很快就要拆迁了,等你们明年来时,这段老街就再也看不到了!

 

 

 

 

                                                             

 

 

       在返回的路上,临近泸定县城几公里处,又路过正在兴建中的大渡河水电站。壮观的建设工地上载重车来来往往,让千百年来宁静的山谷喧嚣了起来!                                  几天来,蓝天,白云,高原雪域金秋风光;康定新城,康定机场,大渡河大型水电站一一迎面而来,让人有些目不暇接,头晕目眩!我惊叹大自然的纯净美丽,更惊呼人类发展的突飞猛进!我担心大自然不再美丽,也不想人们没有进步!我祈祷人们与大自然永远和谐共处,川西高原永远宁静而美丽! 

( 六)故地重游

         泸定桥是我们1971年学军拉练追寻红军长征路来过的地方,也是我们心中的一块圣地。

        当年,我们川化子弟中学组织了一次学军拉练,重走红军路的活动。在学校组织,学生自愿参加的形式下,由工宣队的转业军人陈德中和胡永明,黄昆玉老师带队,共有约60人的队伍,从成都出发,背上背包,脸盆,打着红旗,经新津,邛崃,天全翻二郎山住学校,睡兵站,完全步行到了泸定桥 。返程时,我们又按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沿大渡河从冷碛经石棉县的华林坪,汉源翻泥巴山经荣经返雅安再沿来的路程返回成都青白江。途中还请当年留下来的老红军作报告,与当地老乡联欢,全部行军旅程步行1500华里。时隔39年多,今天翻开当年的行军日记 ,那段难忘的经历又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这次,我们同行中就有三人参加了那次拉练行军,自然少不了故地重游的兴奋和话题,也少不了要在当年走过的地方多照几张像和多留几张影。

 今天的泸定铁索桥

                                                                     除左二的严绍霞外,其余三人都是当年参加了学军拉练的同学

       1971年我们到泸定桥的同班同学在桥头的红军楼合影     

                                                                                                                            1971年在泸定桥下的大渡河边留影 

               1971年在泸定桥上留影

泸定新城一角:泸定桥广场

广场一角:小城人的生活恬静而从容

 

       在返回二郎山过遂道之前,回望我们当年到了泸定之后,继续沿着大渡河重走红军长征路经过的地方:冷碛镇。当年我们在过了冷碛镇后,即图中大渡河第一个大弯后,又上山进入了左侧的大山之中,继续去追寻当年红军的长征之路。

      2010年10月27日,康定就要举行我国第一个藏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的建州六十周年庆活动。在进二郎山遂道收费站时,我们拍下了这两张张照片。

 

 

                    

 

  

                                            

 

 

 

 二郎山西面的遂道收费站

 

                   翻过二郎山来到了当年的川藏线上的第一兵站:新沟兵站。在这个318国道2719公里桩的两边围墙中,就是原新沟兵站的驻地。             二郎山遂道打通后,险峻的川藏线 变成了天堑通途。兵站的重要作用逐渐势微。不知何时,兵站人去楼空。昔日喧闹的兵站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后来,这里成为了安装铺设电缆的工程基地。再后来,这里的现成军营和大食堂又成为了人们种植木耳的绝佳“大棚”。            

 当年兵站的养猪场。部队养猪改善军队的伙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可是这次回到老兵站,在和当的老乡聊天时,却听到老乡这样说到:“那个时候,还只有部队才能养猪!我们老百姓都还不准养呢!”语气中表现出几分羡慕和嫉妒,也透出几分不平。现在的年青人可能更是难以想象当时那个年代的政策,观念和现状是多么难以理喻!就是我们回想起来也是觉得荒唐可笑!但这就是历史!

         当年的大食堂厨房不知为多少进出川藏线的军人送去了滚烫的热菜热饭和热汤!我们当年在新沟兵站的那个晚上,同样让我们难忘!为了能让拉练第二天徒步翻越几十公里险峻二郎山的六十位师生带上中午的干粮,我和建新,学敏都参加了备餐小组。在解放军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冒着寒冷上山接通了水源,洗蒸笼,做馒头,弄到深夜才去睡觉。听同学柳燕讲,她和学敏因是东北人,则承担了烙大饼的任务。要的量太大了,学敏最后都来不起了,倒在灶台边就睡着了。她一个人咬着牙坚持到了天快亮才把大饼烙完,硬是一夜没睡觉!第二天,同样和大家一起徒步翻山到了泸定。

记得翻二郎山那天,大家都显得异常的兴奋,斗志高昂!因为从新沟兵站要沿公路走到泸定的话,据说是有98里路,中途没有吃饭和睡觉的地方,一天时间是无论如何也走不了那么远的。我们只有,而且必须操近路,走小路,尽量笔直地走向山顶垭口,再笔直地下山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路程,才能在天黑前到达泸定!否则,天黑后只能露宿大山的荒郊野外了! 

  这在现在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冒险和荒唐的决定!一群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没有进过山林,一点走山路的经历都没有,更不要说翻3200多米高的二郎山了!万一走掉一个学生怎么办?万一大家都迷了路又怎么办?万一有学生掉下深谷又怎么办?那时,好象没有人考虑那么多,大家都为我们要象战士去接受一项挑战,为胜利而去冲锋那样兴奋和自豪!

 我们带队的工宣队师傅陈德忠就就是一个血气方刚的转业军人,敢想,敢闯!我们大家都喜欢跟着他!就这样,我们一行60来名师生就义无反顾地上路了!

经向当地老乡了解,我们可选择跟电线杆走,虽然没有路,但肯定是到泸定最短的距离。这真是个好主意,用这个办法,的确为我们节省了好多时间。一路上,大家豪情万丈,反反复复地高唱五六十年代脍炙人口的反映修建川藏公路的歌曲“歌唱二郎山”,“二呀吗二郎山呀!高呀吗高万丈!。。。。。。”的歌声一时间在二郎山的深山峡谷中久久地回荡。。。。。。

跟着电线杆走本身是没有路的,大家只有遇山翻山,遇沟涉水,行进十分困难。好在大家“一定要翻过二郎山”的决心十分坚定,没有人打退堂鼓。我和王和松,张世伦,张卫国等身体好的主动当起了收容队,帮那些身体弱的女生和有病的同学背起了背包,走在了队伍的最后,最多时我还加背了两个背包!在二郎山的东坡,雨水充沛,植被繁茂,云雾缭绕。走在前面的和后面的都要靠高声的唱歌和吆喝来保持联系,否则,有一个人掉了队都是不堪设想的!工宣队的胡永明老师还破天荒的拿一个装满白酒的军用水壶跑上跑下的要男生喝酒暖身给大家鼓劲!还好,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攀爬,又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行进,约中午两点左右,我们终于在二郎山顶的山垭口汇合了,没有丢失一个人!大家都象打了个胜仗一样高兴!这时大家才按要求停下来吃干粮。没想到,高山的天气瞬息万变,我们刚停下来一会儿,马上就又下起了小雪,垭口的风又特别的大,一会儿就把大家冷得直打颤!干粮还没吃完,就只有赶快重新上路。

不一会儿,我们走到了二郎山的西坡,来到了云层的下面。没想到,二郎山的西坡却是另一番景象:大渡河两岸的山好大好大!我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山!我们还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大山,连绵不断的大山,一望无尽的大山!我想,这可能就是那种“山外有山”的景象了吧!但不同于二郎山东面的是,这边的山竟是光秃秃的,不长树 ,不见森林,甚至连草都难长!山坡表面只有稀稀拉拉的一些灌木丛,还有大量的被雨水冲出来和溜木料的碎石沟槽,一派荒山野岭的悲凉景象!(时隔三十多年,没想到二郎山的西坡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山变绿了!)看着这巍巍壮观的大山,我们不禁暗暗叫苦,心想;我们要好久才能翻到山下的泸定城哟!不过,正好,这种碎石沟槽竟意外地成为了我们快速进军泸定的秘密武器:坡缓时大家都顺着它向山下飞奔,坡陡时,就顺势连蹲带坐的往山下梭,也不管它有多么危险了!只不过,在这支快速部队中,时不时拌随着女兵们那种惊呼呐喊的尖叫声!我们这些男生就更加感到兴奋和刺激:我们还从没听到过这么多动听的女高音呢!真难为了这只队伍中的这些女生,她们和我们一起翻这样的大山,她们可比我们男生难多了!她们真正的了不起!后来,听担当卫生员的魏玲讲,张学敏差一点就要冲下山崖了,最后终于抓住了一颗灌木树才没有冲下悬崖!好悬啊!老天也可能被我们的执着和大无畏感动了,最后,我们这支几十人的娃娃兵行军部队竟然全部安全地在天黑之前赶到了目的地:泸定!

         荒废多年的兵站现在又把大食堂和一旁的两层楼房重新粉刷了一遍,但不知道会用来做什么。看来人们还是不忍心让它继续荒废下去,它还是应该被充分利用才是。我倒希望它被永久地保留!至少,它是我们的人民军队曾经拥有的那种摧不垮,压不倒的川藏线精神的历史见证!对我们来说,39年前在兵站短暂的一夜和翻二郎山的经历,也是我们永远难忘的记忆!

 离开新沟兵站之前,三个老同学难舍地再留一张影。再见了——难忘的新沟兵站!

 

                                                                                                                                                                  ——全文完                                                                                                                                                                     20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