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斯坦森壁纸手机:方与圆1-9 物质奖励要起到调胃口的作用_Ferrari__F4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03:13
方与圆1-9 物质奖励要起到调胃口的作用 

五、物质奖励要起到调胃口的作用

上面讲到的主要是精神赞扬。在现实生活中,还需要大量的物质赞扬,即物质奖励。有人问:“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呢?”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A、B两组老鼠分别去碰一种装饵料的装置。A组老鼠一碰装置,马上就有饵料出来;B组老鼠要碰好几次装置才可能有一次饵料出来。一段时间让A、B两组老鼠习惯后,再不论两组老鼠如何碰都没有饵料出现。那么哪一组老鼠将碰更长时间,才最终失望地放弃呢?答案不说大家也知道,一定是B组老鼠。
这个现象同样也适用于人。心理学理论:对于某种行为给予报酬的次数愈少,当停止给予报酬时,该行为愈能维持长久。
我记得以前找熟人帮忙登广告,第一次登门拜访买了东西;隔一段时间又要麻烦他,不好意思空手去,又买东西送去;到第三次求他时,就更不好意思空手去了,只得再买东西。于是每找一次都买东西,时间长了,倒养成该记者接东西的习惯,本来关系很好,可后来一旦没送东西,他就顿时热情锐减。而且物价飞涨,他接东西的胃口也越来越大,弄得我们苦不堪言。
后来我们登广告的频度增加,实在承受不了,只好放弃这位多年的熟人,去公事公办。可认识他反而成了麻烦,每次去广告部,都要先偷偷看一下他在不在。如果他在,就不好进去,否则他还会生气,“为什么不来找我了?”你说这是何苦?
物质奖励不仅要有奖励作用,还要能调胃口,高高悬在那里,引人垂涎,才算高效力。一旦物质奖励过频,它就失去刺激作用。
以后我们再找记者登广告,就采用这样的方法:第一次拜访送他东西。以后再找就硬着头皮空手去,这时前面的友情依在,他还能帮忙。帮了几次,他有些冷淡,积极性不高了,我们就再送东西。尽量不养成他每帮一次忙就接东西的习惯,而且逢年过节,我们也送礼给他联络感情。这种方法摆脱了我们长期的苦恼。
家长教育小孩也应如此。不要小孩每考好一次就许诺物质奖励。八十分买小手枪,九十分可以买冲锋枪,那么一百分又怎么办呢?一旦没有了物质刺激,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即刻就会下降。小孩考好了,表扬是应该的,但不要动不动就允诺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应放在关键时刻。
企业发奖金也要这样,只有员工干好了,才发奖金,但不是每干好一次就发奖金。干好了表扬是应该的,但只有干好了几次才可能偶然发一次奖金,这样的物质奖励才能起到调胃口的作用,也才能取得高效力。这就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方法。

第二节 批评的技巧

如果说赞扬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那么批评就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
圣人教导我们要“闻过则喜”。发现了自己的缺点,也就意味着会有新的进步,这正是值得高兴的事。真正聪明的人就是最能认清自己的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扬长避短。但人非圣贤,从人的本性来说,不是有对尊重的需要吗?那就必然潜藏着对批评的抵触。不能真实地看待自己的不足,这是人的一大劣根性,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巨大障碍。
认清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自己要努力提高修养,保持闻过则喜的心态;二、批评别人时,要注意场合、方式、方法。下面主要谈谈第二个方面。

一、不要作无谓的批评、指责、抱怨

人的一生,可谓批评无数,但批评的正确目的究竟是什么?我相信很少人能回答出这个问题。
批评的目的惟有一个:帮助别人进步。
但往往我们大多数的批评却不是为了帮助别人。有时是用来泄愤、发泄不满,有时只是为了抱怨,有时甚至是通过斥责别人来抬高自己。这类批评正是人际关系中常见的失败之一。
人不同于动物,从爱面子乃至维护自己做人的权利,都需要自尊和被他人尊重。自尊正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是人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去取得成就的动力。那么伤害人的自尊就是一种犯罪,而批评的最大弊端,就是容易伤害到别人的自尊。
我永远记得考上大学办户口时,那位办事员的嘴脸。那年高考我考得很差,刚刚够上录取分数线,勉强被一所小城市的极不出名的师范学院录取。平时踌躇满志的我,当时觉得极没脸见人,一提高考就耷拉着脑袋。去办户口时,那位办事员见我从大城市竟然跑到小城市去读书,就以蔑视的语气说:“你考了几大点鬼分?”
当时,我听到这句话的感觉,就仿佛一颗子弹突然打中了我的心脏。我至今仍然对那位办事员说话的语气、神态记忆犹新。
别人的指责深深地刺伤过我的自尊心,检查我自己,我也有很多时候无谓地刺伤过别人的自尊心。我的生活中有许多次与人合作的黄金机会,但都由于自己喜欢卖弄聪明嘲笑别人,而导致事业的流产。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无谓的批评、指责、抱怨,正是得罪人的根源。
有时做人就要像俗语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虽然这只是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但却的确会使你受欢迎。我的社会活动繁多,但单位很少同事对我眼红,打我的小报告。其他年轻人都饱受其苦,为此他们都说我狡猾。其实我哪里是狡猾,我只是抱定一个宗旨:尽量不要指责、抱怨、批评别人。这些就像放出去的家鸽,总是会飞回来的。
我们与别人过不去,别人就会与我们过不去;我们对别人宽容,别人自然就会对我们宽容。这是很简单的处世哲学,但很多人却常常忽略了。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人有颇为自负、喜欢炫耀自己的劣根性。时不时就会表现出自以为是、狂妄自大,情不自禁就会对他人说三道四、指手划脚。这些正需要我们增强修养来避免。

1.要善于了解和谅解别人、要有容忍心

做人不要动辄就批评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比批评和斥责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别人之后,往往就会发现原来他们是值得原谅、值得同情的,这样我们也就更有自制力了。
一个伟大的人物,正是以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伟大。
在我读初中时,有一件发生在我的邻居——姐妹俩身上的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今天都难以忘怀。
当时人们还在烧蜂窝煤。倒垃圾时,清洁工人拖着装垃圾的车,摇着铃走进我们住的大院,于是家家户户都端着垃圾出来倒。恰巧这姐妹俩住一楼,楼上倒垃圾的都要经过她们家,这样免不了就有些煤灰洒在门口。那天倒垃圾的清洁工又来了。姐姐回来后,发现家门口有很多煤灰,她扫的次数实在太多,这次终于忍不住了,就骂起来。她骂得很凶,也很难听,“哪个王八蛋有本事洒没本事认的,有种的就站出来!”
结果不小心洒了煤灰的那人,终于忍不住了,就跳出来与她对着吵。正吵得热闹,妹妹回了。我想这下有戏看了,两个吵一个。谁知妹妹见姐姐在与人吵嘴,不仅没有帮姐姐吵,反而一个劲地推姐姐回去,说:“左邻右舍的,有什么好吵的?别人也不是有意的。你吵的时间早就可以将煤灰扫干净了。”将姐姐推进去后,她就拿出扫帚开始扫起来。我在边上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她很美、很动人。
以后我在倒垃圾时都尽量小心,不要洒在了她家门口。不仅我这样,我发现别人也都如此。
俗语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事情忍一忍、让一让就能彼此达成谅解。忍让此时不是表明软弱,相反它正表明你有理智,是真正的勇者。
善于体谅人不仅可以增强自制力,也正是一种美德,会增添我们的魅力,让我们显得可爱。
我高中时的物理老师,人长得其貌不扬,夫人却生得楚楚动人,让人一见难忘,而且还是一位大学教师。我们做学生的常常都私下议论:物理老师真有本事,能找这么出色的夫人。那么他的本事究竟在哪里呢?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但有一件小事,却让我突然感受到了他的优点。
那是早晨上学的时候。我在路上碰到他,他正搀着夫人去看病,他夫人的脚被车撞伤了。我们一起走着,恰好他碰到了一位熟人,熟人问:“你夫人的脚怎么呢?”此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她的脚被自行车压了,伤的还比较重。唉,从来不病的,就这一回。”
这种回答你是否觉得没啥出奇呢?可我觉得这回答正渗透了他的魅力所在,我终于发现他的本事在哪里了。试想想,他夫人脚被车压了,自己不能上班,还天天要丈夫搀着去看病,这段时间的家务事肯定也是丈夫全包了,她内心自会有一种内疚感和烦躁感。而她丈夫的回答正是深入其心,“从来不病的,就这一回。”表达的意思是:你从来就没有麻烦过我,就这一次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体贴入微的丈夫,谁嫁了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容忍和体谅虽不如热情的感染力,似急风骤雨,但却仿如丝丝春雨,能滋润人的心田。

2.让对方知道你的批评是为他好

心理学家史京纳曾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发现:在学习方面,有良好行为得到奖励的动物比有不良行为就受到处罚的动物学得快得多,而且也更能记住它所学的。人类也有着同样的情形。所以我们在激励别人进步时,一般应采用多鼓励少斥责的方法。
但批评既然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那么有些批评也就是必须的。比如要在领导面前展现才华,一味地迎合、赞扬领导,领导常常并不以为意,反而你能巧妙地、恰到好处地提出不同意见,领导可能就会对你刮目相看了。
要真正地帮助一个人是离不开批评的,但批评又常易伤到别人的尊严,引起反感,我们怎样才能两全其美呢?
这个世界上被批评得最多的是飞机驾驶员。他们在进入飞机场时,控制台不断地纠正他们,飞高了,飞低了,偏左了,偏右了,他们从来都是诚心诚意地接受,没有丝毫抗拒。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知道控制台是为了他们好,是为了他们能安全降落。
实际上,批评要不引起反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让对方觉得我们的批评是为了他好。
在好朋友之间,为了帮助他,我们常常会大声地责备,有时甚至会痛骂,但他却并不生气,就是因为他知道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他好。只要让人感觉到“我对你说这些是为了你好”,就能消除对方的抵触情绪。
有次上课,学生讲话,我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他对我怀恨在心。下课后,我就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你上课讲话我不管,学校会不会扣我的工资?”
他回答:“不会。”
“你上课讲话,我批评你,你跟我顶嘴,我生气还要死很多细胞,我不管你岂不更舒服?对我又没有损害,我何苦要让你恨我批评你呢?你说为什么?”
“是为了我好。”
够了,这样的对话自然很快就消除了学生的抵触。

二、批评的方法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批评和赞扬自己的某一部分,会有全部都受到了评价的感觉。比如赞扬某位小姐“你的眼睛真漂亮”,她会觉得你说她人很漂亮;批评某位小姐“你的嘴长得不好”,她会认为你说她人长得不好。批评往往容易被夸大,容易被对方误认为是对他整个人的攻击,因此批评就必须注意批评的方法。
有次应邀给某成教班上课,课前主持人将我大吹一通,仿佛请到我这样的人上课,是学生的莫大荣幸。待我从后面步上讲台时,一位学员毫不客气地说:“原来是个小孩。”
这句话明显对我是个挑战,如果不理会降低我的威信,进而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如果批评得不恰当,又会影响师生关系。怎么办呢?走上讲台后我就这样说:
“刚才我走上讲台时,大家都听到了,有位学员说:‘原来是个小孩。’我很欣赏这句话!他的意思是我没有什么了不起,他将来会比我更强。上次你们演讲时,我也在下面听。这位学员演讲结束时,将拳头捏得紧紧地用力一挥,说:‘做人就是要这样!’的确,做人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气概,我欣赏这种气概,但更欣赏的是徐悲鸿的一句话‘做人要有傲骨,不可有傲气’。如果他将这句话放在心里就好了,说出来不够圆滑,因为我听了不高兴,如果我是他的领导,我就会给小鞋他穿。”
批评完后我马上就叫这位学员发表感想。他道歉说他为人就是这样,喜欢随随便便,并没有什么恶意。我的这种批评方式显然取得了效果。
批评要取得效果就要有批评的方法,下面介绍批评的技巧:

1.从称赞和诚心感激着手

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在纺织厂当轮班长,手下管着一帮顽皮的小姐。纺织厂工资低,工作又辛苦,人人都“身在曹营心在汉”,想换工作。工作起来吊儿郎当,很不好管理。可我这位同学管理的轮班,却是全厂出勤率最高,工作效率最高的。厂长要他介绍经验,他认为没什么好说,我问他,他说实际上很简单,每当这班小姐迟到或者工作效率不高要批评时,就先赞扬一下,比如“你的发型配你的脸型真漂亮,不过下一次打扮尽量少花点时间,要不迟到了影响不好。”“你这件衣服真漂亮!不过这么漂亮的衣服穿在身上,工作起来未免碍手碍脚,降低效率。”这样的批评小姐容易接受,又能保持彼此关系融洽。
如果你要拔牙,拔牙是很痛苦的事,那么医生会给你打针麻醉药,牙还是要拔的,但麻醉药却可以消除痛苦。同样道理,批评也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而赞扬就是麻醉药,赞扬有助于将交往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使对方认识到我们不是在攻击他的自我,使他感觉到更加无拘无束。
通常人们在听到别人对他的某些长处赞扬之后,再去听一些比较令人不愉快的批评总是好受得多。

2.间接地提醒他人注意自己的错误

美国著名管理人员史考伯有一次经过他的一家钢铁厂,看到几个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头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禁止吸烟”。史考伯是否指着那块牌子说:“你们不识字吗?”没有,史考伯才不会那么做。他朝那些人走过去,递给每人一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去抽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工人马上就知道自己违犯了规则。
史考伯的批评方式没有一句指责工人的话语,反而给他们每人一件小礼物,如果他们遵守了规则,还是帮了他一个忙,这样的人谁会不喜欢呢?当面指责别人,有时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常常使我们受到爱戴。
很多人在开始批评之前,都先真诚地赞美对方,然后一定接句“但是”,再开始批评。听者可能在听到“但是”之前,感觉很高兴。马上,他会怀疑这个赞许的可信度。对他而言,这个赞许只是要批评他失败的一条设计好的引线而已。生意场上的老手,在对方动人的言语之后,只要听到一句“但是”,马上就会神情紧张,全神贯注。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把“但是”改为“而且”就行了。比如你的小孩数学考好了,语文没考好,你可以说:“你的数学考得不错,但是语文考得不好。”他开始听你赞扬他数学考得好可能会很高兴,但久而久之,他就会知道你赞扬他只是为了一个“但是”,批评他的语文考得不好。我们何不把“但是”改成“而且”呢?“你的数学考得不错,而且我相信你下次语文也会考得很好。”这样,实际上是将批评化成了一种激励。
我有一位同事,教语文的,为人自视甚高。有次我请他帮我写了一个广告,文笔虽然不错,但过于文绉绉,无法让大众接受。我就对他这样说:“你写的广告真是文采飞扬,到底学中文的,我就写不出来,而且我想像你这样的大手笔,再稍加润色,一定能做到雅俗共赏。”我的实质是要批评他没有做到雅俗共赏,但给他的感觉就好似我一直在赞扬他,这就是间接批评的效力。

3.幽默批评可以化解敌意

我曾经给厂长经理培训班讲过课,其间我问他们:“什么令你们最头疼?”有位经理告诉我:“当我在大众面前正威风凛凛地讲话时,我夫人突然跑出来说‘你真笨!’,令我最头疼。”接着他又问我:“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处理?”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有位学员说:“我当时不做声,回家再找她算账。”这样不行,夫人在大众面前打击了你的威望,你就必须在大众面前捡回来,否则,下属会笑你怕老婆,有“气管炎”,影响你的威信。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曾遇到类似情况。苏格拉底娶了一个有名的长舌妇,别人问他,像他这样有名望的人为什么要娶一个泼妇。苏格拉底反问:“好骑手要骑什么马?当然是烈马。如果我跟这样的人都能相处成功,那跟别人交往还会有什么问题呢?”
有次苏格拉底在讲课,正讲到得意处,夫人突然跑出来,劈头盖脸将苏格拉底臭骂一顿,越骂越气,最后一盆洗脚水就往苏格拉底身上泼去。待夫人走后,苏格拉底看着惊诧莫名的学生问:“雷鸣过后是什么?当然是倾盆大雨。”
这种回答机警虽机警,但未免有些阿Q精神。这类问题难就难在既不能影响夫妻关系,还要适度回击夫人。此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幽默的方式来回击。比如“我是笨,但我发现还有一个人比我更笨,那就是你,你为什么要嫁给我呢?”或者“我是笨,笨得连家务事也不会做,都给你包了。”幽默反映了你并不笨,又不影响夫妻关系,同时还适度攻击了夫人。
幽默批评是间接批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貌似开玩笑,实则暗藏玄机。比如某人在你面前大吹大擂,令你不胜其烦,你就可以用幽默批评中的不伦不类法,“我这一生最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戈培尔,另一个就是你了。”
利用谐意也是有效的幽默批评。我有一位同事,为人十分小气,每次我们一起出去吃饭,一到买单时,他就要去洗手间或者要打电话,反正总有事。一次吃饭时,我故意装出吃惊的样子说:“你头上有一根白头发,我帮你拔掉。”他说不用,我马上接道:“你这家伙一毛不拔还想做人。”弄得他不好意思起来,那餐主动买了单。

4.在批评他人之前,先谈到自己的错误

假如一个人一开始就谦虚地承认,他也不是无懈可击的,那么听他再评断你的过失,也许就不那么难以入耳了。批评之前先说一些诸如“我以前也犯过类似错误”“我年轻时也是如此”,这类话都有助于降低对别人的伤害。
谦卑如果运用得当,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将是巨大的。一个人即使尚未改正他的错误,但只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就能帮助另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有位抽烟成瘾的老父亲,自己未能戒烟,却劝儿子戒烟,他这样说:“我抽了几十年烟,也戒了几十年烟,始终没有毅力戒下来,你看我现在咳得多厉害。儿子应该比老子强,我相信你一定能把烟戒下来!”
这种说法将自己的错误变成了一种对儿子的挑战。

5.用“建议”而不下“命令”

我是当老师的,遇到学生上课讲话,为了让他下次不敢再犯,总要惩罚他。但惩罚过后,学生往往对我怀恨在心。怎样既能惩罚学生以戒下次,又让他不怀恨我呢?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法:
在开班会时,我首先问学生“上课讲话对不对?”学生自然回答不对。我接着又问:“既然大家都认为上课讲话不对,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那我们是否应该惩罚一下上课讲话的同学?目的不在于真的惩罚他们,只是为了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以免下次再犯。”学生中有谁敢说不惩罚呢?否则说明他上课喜欢讲话。于是我让大家自己提出建议,对上课讲话者应如何惩罚?
同学纷纷提议,有的说罚扫地一星期,有的说罚扫地一个月,有的甚至说罚扫地一学期。最后还是我出来做好人,提议罚扫地三天。然后我问大家有不同意的赶紧举手,如果都没有意见,以后罚上课讲话者扫地可不能怨我。结果无一人举手,这条惩罚措施就通过学生自己的提议而确定下来。
以后再有学生上课讲话,我罚他扫地,他也无话可说,因为是他自己同意了的。
“建议”有时就是做一个笼子,让别人自己钻进来。还有一次,我们公司餐厅接到一份订单,有间公司要求我们送晚间加班餐。这笔订单虽然有利可图,但却需要员工加班加点。为了避免员工抱怨,影响工作情绪,我们就将是否接订单交给员工讨论。首先我们强调这笔订单能增加大家收入,对公司也有好处,但不足的是,需要大家加班加点,吃点苦。在老板面前哪个员工不力争表现积极呢?纷纷表态:既有利于公司,又有利于自己,辛苦点又算得了什么?于是这份订单就由员工决定接了下来,既然是员工决定接的,工作辛苦他们也无法有怨言了。
聪明的管理者是不会用“做这个或做那个”,或是“不要做这个或不要做那个”的语气来讲话的。他们经常说的是“你可以考虑这个”或“你可以考虑那个”,“你认为这样做可以吗?”像这种方法维护了人们的自尊,表明了我们对他的尊重。
请求总是比要求带来更多的合作。当我们要求时,我们使别人扮演了奴隶的角色,而我们自己成了监管奴隶的人。当我们请求时,我们是把他放在了协作成员的角色中,他是我们的合作者。

6.让他人保住面子

有家商场在招聘售货员时曾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位顾客要求退换衣服,说:“绝没穿过。”作为售货员,你现在发现了明显的干洗痕迹,怎样处理?
这道题的答案可谓五花八门,但回答得优秀的并不多。这道题难就难在首先顾客是上帝,一定不能得罪;其次这件衣服已经干洗过了,又绝不能退换。怎样才能做到两全其美呢?如果我们直接指出衣服上明显的干洗痕迹,顾客虽理屈词穷,不好意思再要求退换,但却让顾客下不了台,因为她说过“绝没穿过”。正确的回答应该类似于这样:
“我想是否你的家人将这件衣服错送到洗衣店去过。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同样的事情,我刚买了一件衣服,试穿后,与其他衣服放在一起,结果我丈夫以为是脏衣服,将它送去了洗衣店。我怀疑你可能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因为这件衣服确实显出已经被洗过的明显痕迹。”
顾客看了证据,知道是自己错了,而售货员已为她的错误找好了借口,给她打开了一扇门,她可以从那里逃跑了。
我总记得这样一句俗语:树要皮,人要脸。面子是做人的尊严的一种外部表现,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贬抑他人的自尊,保住他人的面子,在某些情况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人常常却忽略这一点,残酷地抹杀他人的感觉,又自以为是。实际上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态度作宽大的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他人的伤害,维护他人的面子。
保住他人的面子,不仅仅是一种批评的艺术,同时表明我们会做人。去别人家做客,别人煮糊了饭,你是否说:“我最讨厌吃糊饭”?何必让主人下不了台呢?你应该对他说:“人有时就是这样容易忘事,我有次煮饭煮忘了,不仅饭煮糊了,连锅都烧穿了。”这样你自然是一个处处受欢迎的客人。
大学毕业后我去考过一次研究生。考完后同事问我考得怎么样,我回答像我这样的人还有考不取的吗?大话说出去了,岂料分数出来后我却落选了,同事都说我喜欢吹牛皮,弄得我尴尬得要命。可一位同事替我解围说:“他是考得很不错,只是外语差了几分,谁都免不了会有些失误的呢!我倒是欣赏他做人的这种信心。”他这句话让我至今都感激不尽!
要批评别人,又要保住他人面子,在批评中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a.批评必须完全在私下进行

要想批评取得效果,就绝不能与别人的自尊相对抗。时刻要记住,我们的批评目的只是使对方回到正确的航向上来,而不是去贬抑他的尊严。即使我们的动机是高尚的,而且对批评别人抱有正确的态度,但也要注意往往是对方的感觉在起作用。而有其他人在场时进行批评,哪怕是最温和的方式,也很可能引起被批评者的怨恨。不论是否辩解,他会感到他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丢了面子。批评就要在私下进行。

b.使批评与人无关,批评行动而不是人

我们可以通过批评对方的活动或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来避免损伤别人的自尊。比如某位小姐打字错了,正确的批评方法是“这个词打错了”,而错误的批评方法却说:“你真是一个糟糕的打字员”。无论如何,我们所要批评的毕竟是她的行为,不要动不动就扩展到她这个人。批评人只会引起对方的抵触,对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被批评,不知道要改进什么;批评行动却会使对方明白为什么要被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而且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这才是批评的目的。

c.一个过错一次批评

如果我们想对一个已知的过错引起注意,往往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必要,而三次就成了唠叨了。要记住我们的批评目标:使工作得以完成,而不是在一场斗争中取胜。总是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且唠唠叨叨地讲个没完,对我们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应该死掉和埋藏的过去的事情,又从中去翻出些错误和过失来,这决不会帮助别人做得更好,只会让人觉得你喜欢用老眼光看人,早就将他看瘪了,这样更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结果。

d.在友好的方式中结束

任何批评都应在友好的基调上得以解决,它才算真正结束了。正确的批评结束语应是:“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了”,而错误的是:“那么,现在已经教给你了。以后可不许再犯。”前者是一种激励,而后者带有一些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