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森伯恩发型:“排练型”指挥与“演出型”指挥 ——一个合唱队员的感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1:23:40

“排练型”指挥与“演出型”指挥

——一个合唱队员的感想

李厚朴

2006年4月8日4月15日,在广州省中山市举行了全国首届合唱指挥大赛。作为决赛阶段选手所指挥的合唱队员,整场比赛中对“排练型”指挥与“演出型”指挥产生了一些感想。

以合唱队员的角度看,我们国家的年轻指挥大致分为“排练型”指挥与“演出型”指挥两个类型。所谓“排练型”指挥,是指在长期的排练中完成对作品速度、力度、结构、音准、咬字、节奏等方面的处理,并将合唱队员的演唱水平提高到能够百分之百地自动表达乐曲的指挥。而“演出型”指挥是指仅仅经过两到三次排练,用清晰的指挥动作向合唱队员表达作品中的速度、力度、结构、音准、咬字、节奏等方面的处理,并在演出中带领合唱队员来表达乐曲内涵的指挥。

为什么中国会存在这两种指挥呢?我认为:首先,全国的群众音乐事业仍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即便在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普通的合唱队员也无法做到视谱即唱的水平。因此,各个合唱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教歌”现象,这种现象使合唱队完成一个作品需要很长的磨合时间。于是需要一批十分可贵的人,他们不辞辛劳奔走于各个合唱队之间,通过一次又一次辛苦的排练甚至是斗争,向人们传授合唱知识。其次,各大专业院校的指挥教育过于超前,未能针对现阶段合唱事业的情况,培养出适合于当前中国国情的指挥,致使一些指挥的专业知识十分丰富,但是面对中国群众合唱队的缺乏经验,不能有的放矢。

具体到本次比赛,这两类指挥又有何不同呢?在速度处理方面,“排练型”指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依靠合唱队的惯性,由于“排练型”指挥在排练的时候会针对速度进行反复的强调,所以实际演出的时候合唱队员不需要指挥提示即可演唱正确的速度,这也使这类指挥的很少用手来表现速度,于是就生疏了。本次比赛中,一些指挥明显是身体和心理都有正确的速度的律动感,但是无法用手表现出来。而“演出型”指挥却只是用手来控制速度,比如说恩克巴雅尔作曲的《八骏赞》这部作品,其中的衬词“啼哩叮”是具有双重功用的,唱好了可以保持速度的稳定,唱不好会加速乐曲到无法演唱的速度。其中的方法在于把“叮”字的发音韵母扩大,用整个胸腔的共鸣来发这个字的韵母“ng”,如果单单用手去控制速度,则很容易就快起来了。可是很多“演出型”指挥却只是力图用手来控制速度,因此这次比赛所有的《八骏赞》都唱得像飞一样的快!

在力度处理方面,许多“排练型”指挥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嘴来说,而不是用手来表达。比如说海顿清唱剧《四季》的选段《春来临》的强弱是根据词意来变化的,如果一味地去击拍,即无法完整地将强弱表现出来,而应当根据词的变化来指挥,才能得到音量既不过于强也不过于弱的效果。而“演出型”指挥却忽视了合唱队员的自身能力问题,一味地追求强与弱的对比,却不顾及这些强弱是如何产生的,一旦合唱队没能达到强弱的要求,他们就没有更多好的办法去解决。

   在结构处理方面,“排练型”指挥倾向于分段排练,这样比较有利于合唱队员理解作品。如孟卫东改编的《掀起你的盖头来》这部作品,“排练型”指挥经常将其分为三个排练单元,乐曲开始的快板,乐曲中间的慢板,以及乐曲结束的急板,这样合唱队员就能以不同的心情来理解这部作品。而“演出型”指挥却很难在两三次排练中解决这样的问题,通常是合唱队员还未能理解所演唱的作品,就已经演出完了,这是在各专业合唱队中经常问题。

但是,通过本次大赛,我们也应当看到许多“排练型”指挥也在积极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水平,他们通过向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专家学习,来弥补自身知识上的不足。再加上他们原有的排练能力,现如今他们已经具备的驾驭大型合唱作品的能力。可以预见,他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们中国合唱音乐的脊柱。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演出型”指挥也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在原有的专业功底上增加排练经验,针对中国国情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排练方法。并吸取各方面成功以及失败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合唱界的领军人物。

在广州省中山市举行的这次全国首届合唱指挥大赛,主要的目的是用一种比赛的形势,向各种指挥指明前进的方向,它的所有测试都是一个指挥应当具备的基本知识,无论是“排练型”指挥还是“演出型”指挥,都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大赛的比赛内容,来提高自身水平。因此这是一届非常成功且意义深远的合唱指挥大赛。